于特岛7月22日
Utøya 22. juli,恐袭夏令营(港),7月22日重生(台),U - July 22
导演:埃里克·普派
主演:安德烈·伯恩森,亚历山德·霍尔门,布瑞德·福里斯达,艾丽·瑞亚侬·穆勒·奥斯本,苏陆士·萨达特,马格努斯·莫恩,张特兰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18
简介:在2011年的7月21日那天,650个年轻人正在于特岛上参加夏令营,他们刚刚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奥斯陆的一座政府大楼被一个全副武装的右翼激进份子炸毁,接着激进分子就来到了于特岛。影片将跟随一名叫卡佳(Kaja)的小女孩,在听到了激进分子的第一声枪响后,令人窒息的72分钟生存挣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于特岛惨..详细 >
一镜到底的片子,理论上主角是一定有主角光环的,但是居然敢。。。最后一个转场,高级,妹妹的人物弧光完成。峭壁之下,居然也能做出那一秒的惊悚感。本来勉强六分的片子,看完,比大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的同一事件改编的电影要好太多了
真是惊悚,2011年真实事件改编,这件事根本上就是属于大屠杀了,与今年另一部挪威电影《挪威7·22爆炸枪击案》讲述同一事件,只是切入点不同。本片是通过岛上众多年轻人中的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示整个枪杀过程,气氛的烘托使得代入感很强,充斥着满满的恐惧与绝望。
在只展现受害者视角的情况下,恐惧、惊慌、无措的生理情绪反应很真实,但有些时候人物动机也确实挺难理解。一镜到底的完成度很高,但一直晃动的手持镜头让我认为这个是败笔,一直怀疑现场是否存在拍摄者,存在的话却没有与其他人物有如何交流,客观拍摄的话又何必用如此晃到吐的手法呢。
撇开导演想要讨论的右翼抬头环境以及主角呈现的浪漫左派光环。细想一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威胁和命数就到这了的猝不及防,遗言里一句句关于“我爱你”的悲情诉说应该是亡者对生之美好的弥留之音吧。
过于纪实,不能提示深层的思考和矛盾。只在影片中间提到挪威和欧洲不是民主政治,政府不尊重人民意见,政府放进来大量移民,结尾却把人民内部矛盾改为敌对矛盾。当然罪犯试图暴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其实认可罪犯的一些想法,但他依然应被重罚,即便有精神鉴定。
节前最期待的一部,one take无论导演各方调度还是表演都要求很高,这种时间这么近容易触发伤痕记忆的题材,选择避开血腥却真实地还原渲染逃命者72分钟内的所有情绪,独特也聪明,看的也有很强的恐慌代入感。爱中成长的北欧人短暂的一两句玩笑和最后结局发便当好评。比起首恶幸存者真更值得关注,唉。
还好啊,说饥饿游戏和奥斯陆爆炸案毫无用处的那位在搞笑吧?就是因为政府区域被炸了所以警察一直不去救他们啊,没看到前面一直在强调吗?
氛围塑造的很棒,一镜到底挺考验调度,就是镜头有些冗长。故事讲得不错好片子
女主就像故意送死一樣,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在哪
看完了说不出的悲伤,愿逝者安息,愿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年轻的生命,永远停止在了那一刻。生命之花,未来得及绽放便被迫凋谢。
恐怖袭击之后的事件处理,大段大段的语言对话,可惜我没看下去。
在一个方寸小岛上发生的事件,用一镜到底的想法还是独特的。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炫技导致了剧情的单一和薄弱,远远逊于同年推出同题材的《7月22日》。后者主要聚焦在司法过程里对凶手心理的剖析,激发社会和人文思索,这才是还原这个事件较好的姿势。
除了紧张气氛和摄影技术展示啥也没有
一镜到底确实厉害,不过这样也会变得视角太单一。
18年10月18日看过,后怕。
一镜到底并不是万金油,于故事来说,技术层面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而叙事角度更是被技术所拖累,又要饥饿游戏又要一镜到底炫技,自相矛盾。
这个伪纪录片的样子的确不是很喜欢,人物过于平淡;
于特岛幸存者经历的那72分钟比电影观感长得多,人人自危的年代,共情是最无用的东西,放下助人情结已经不像玩笑话了。拿这部跟《饥饿游戏》比戏剧性的人有点恐怖了。
真没什么兴趣看,之前有部电影也是说这事件的
2019252 百丽宫陆家嘴中心。手持一镜到底,临场感强,但晃得太晕了。比较偏向于对恐怖袭击降临时人物反应的真实描绘,而完全忽略对袭击一方的刻画,仅用字幕表达批判其实站不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