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趁每天做地铁上下班的时间看完了美国犯罪故事第二季,想起来很久没有写长剧评了遂发表一下看法。
整部片其实就讲的是Andrew Cunanan在1997连环杀了五个人的故事,其中最知名的被害者便是范思哲,关于真实新闻和Andrew的真实为人豆瓣其他文章已经有所科普所以这里不做赘述,本文主要针对剧情本身进行探讨。
看第一集的时候觉得整体的观感还是不错的,倒叙开头引出悬念,方便导演慢慢展开对于Andrew Cunanan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杀人狂的,但最后看完发现这么多年了Ryan Murphy的叙事能力还是这么烂。
如果有了解过美恐的话就知道Ryan Murphy的叙事能力有多么多么差,基本上第四部之后的每一季美恐被人所诟病的最大问题就是烂尾,而烂尾最大的问题就是叙事能力太差,而叙事能力太差的原因就是剪辑思路太差。
但Ryan Murphy并不是在单个sequence上的剪辑逻辑差,相反这反而是他的强项,剧中有许多片段若是单个拧出来会觉得剪辑得相当好,比如第一集开头前二十分钟范思哲被杀的部分,交叉剪辑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好,包括后面很多利用交叉剪辑的单个sequence做得也都很好,比如第六集范思哲和Jeff分别接受采访时的部分,和第八集Andrew父亲出逃的部分,可能由于多年拍摄美恐的经验,Ryan Murphy太了解交叉剪辑的优点:用蒙太奇混淆观众视听,留下悬念。
Ryan Murphy最大的剪辑弊病是他对于整体叙事的掌控力实在是太弱了,这可能也是他这么多年来都不拍电影的原因,因为相比于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电视剧,平均长度两个小时的电影对于导演通过剪辑体现的叙事能力要求更高。
我个人觉得这部剧的剪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若我们把整部剧看成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范思哲谋杀案,但若是全文看下来可以发现其实整部剧只有开头和结尾是能够扯上关系的,其余有关范思哲的部分看起来是为了不使文章跑题而硬加上去的剧情,显得有些生硬,还不如把剧的名字改成库纳南连环杀人案。
其实Murphy本来有一个很好的关联Andrew和范思哲这两个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的角色,便是将原生家庭对于人的成长的影响作为暗线进行双线叙事的展开,母亲对于范思哲的支持让他最终成为了知名设计师,而Andrew的父亲对于成功和撒谎的偏执将他逐渐培养成了一个妄想和反社会的人,第八集完全可以平行地将这两条线对等地展开,只是Murphy在最终成片中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将这个双向叙事进行展开。
2:其实第一点就提到过了,剧中有很多片段看上去是因为导演为了圆逻辑硬加上去的,不仅会让观众觉得很生硬,还会打乱整体的叙事逻辑。
比如在Andrew杀了Jeff要挟David逃亡之后给出了一段David小时候不敢打猎以说明david是个内心善良不愿意伤害别人所以最后答应被Andrew挟持跟他走以免更多无辜的人被卷进来,但这个完全可以作为这一集部分开头的引子来讲述人物背景,然而放到剧的中间,尤其是在Andrew要挟David逃亡的时候剪进来这么一段让本来悬着的心突然没了劲。
3:第三个问题便是Murphy在该细讲的地方不细讲,又在不合时宜的地方花大量的笔墨和镜头进行描写,导致很多人物的动机和逻辑不通顺。
比如其实Andrew和Jeff的友谊,我第一次看真的不太理解为啥Jeff觉得Andrew帮了他很多因为为数不多给出提示的地方便是1. Andrew是Jeff第一次去gay bar主动跟他聊天的第一个人2.Andrew和Jeff互相帮助对方找炮友。
就这么两条信息我真没看出为啥Jeff在得知Andrew是个imposter+以将他的同性恋身份告诉Jeff爸妈为由威胁Jeff两件事之后仍然由于之前Andrew对于自己的帮助伸出援手,这里明显需要Murphy花更大的篇幅去讲述Andrew对于Jeff的情谊而不是草草带过。
好在这部剧最大的优点—Daren对于Andrew这个具有妄想症和反社会人格的杀人狂的演绎—平衡了Murphy的剪辑弊病,才使得最终整部剧的呈现在观感角度来看是不错的。
中间特别拖,最后一集应该会特别精彩,果然如此。
剧集没有随着安德鲁的死戛然而止,探讨了更多的主题,于是中间拖的部分,在最后一集终于有了回应,才明白每一个人物线都不是凑时长而已。
①同性恋话题。
警局问询收留安德鲁的朋友的那一段真的触动,甚至想原谅安德鲁。
同性恋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大众更希望他们默默无闻。
但是安德鲁想让自己被看到。
他的举动或许因为他自己,但他的同性恋身份让他的举动对同性恋集体有了意义。
范思哲的爱人在范思哲死后,甚至没有身份站在范思哲家里。
范思哲的家人唾弃他,去教堂也不被神父祝福。
他的青春和爱,就因为是爱一个同性变得毫无价值。
是他错了吗?
②童年。
童年创伤,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溺爱的父亲,软弱的母亲,过高的期望。
父亲对他灌输的人生观就是要特别,要被别人记住。
就是这样家庭教育出一个虚荣,不实干,永远活在别人目光里,宁愿犯罪也要被别人记住的孩子。
最后安德鲁走投无路,父亲却只想从他身上谋利。
即使是父母对子女,纯粹的爱也不存在。
在安德鲁弥留之际想起和范思哲的一面之缘,在辉煌的音乐厅里,范思哲告诉他重要的不是要别人觉得他特别,而是自己去做,自己成为特别的人。
安德鲁没有听进去,他到死都是在走捷径,想傍上富人。
于是范思哲被葬在独一无二的,具有他个人风格的地方。
而安德鲁与千千万万人挤在一起,封在墙上。
一切的恶始于他父亲的“面子大过天”。
前七集的他自私,冷酷,甚至残害无辜。
倒数第二集,他失魂落魄地回到母亲家里,在用儿歌哄完浴缸里满心伤痕的儿子以后,母亲还是以:“你太忙,我不能自私和全世界分享你”为借口,把无助的儿子推出了家门。
(或许还有前因,儿子“发达后”拒绝带着母亲“环游世界”并推伤了她,因为他也是无奈,总不能带着母亲借宿到金主家吧)最后一集,已经无处遁逃的他最后一次痛哭流涕越洋向父亲求助,已经惯于自我麻木的父亲,再次毫不犹豫地谎言脱口而出……已经在那条道上飞驰了太久,太远了,再也无法踩下刹车回头了。
第二天他没有等来承诺中24小时抵达的父亲,新闻直播中“侃侃而谈”的父亲却如期而至,甚至“构想”着要把他的逃亡故事改编成电影。
愤怒绝望的他,朝着电视扣动了扳机→正中他父亲影像的头部。
20年后他父亲的愿望实现了,他儿子的故事真的被搬上了电视。
儿子的世界里父亲就是天,而他的父亲却面子大过天。
全剧的最后,被害人之一妻子“要致富先自强”的话固然主旋律正确,然而曾经的他天都已经塌了,敏感错位的他至死,都“还是个孩子”。
人人都可以当父母,但是做父母真的需要“及格培训”。
可惜了这个本该美好的孩子。
“你能在早上说这样的话,你在晚上也能这样说么?
”范思哲的情人和范思哲求婚时范思哲这样回答,到了晚上他的情人又说了一遍同样的话,这段还挺浪漫。
就是可惜了范思哲挺过了耳道癌,生活里有爱人相伴,事业上有妹妹帮助,本来美好的生活外出买了份报纸,被人在家门口枪杀了。
有些时候无良媒体真让人闹心,很多事情瞬息万变。
要不是媒体各种折腾把李车上有电话定位的消息提前爆出来,说不定安德鲁在没来得及杀范思哲之前就被抓了,而且整件事情充分体现了某些地方警方的无能和怠惰。
原生家庭真的太重要了,安德鲁、大卫和范思哲的父母从小对他们的影响几乎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范思哲在儿时喜欢女装设计,他母亲鼓励并且告诉他,努力的人总会成功,自己一定不会替孩子决定他们应该做什么;安德鲁的父亲则一直给安德鲁洗脑他是特别的,只要相信自己特别就一定会成功,给他特殊于其他兄弟姐妹的溺爱,搬家时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劳动,安德鲁独自坐在有风扇的屋子里看书、其他兄弟姐妹住在挤在一个屋子里睡觉安德鲁则住进家里唯一的主卧、未成年就收到一辆车作为礼物……虽说生孩子没有什么门坎,但是有的人真的没有资格生孩子,他们觉得人都应该有孩子便随意生育,觉得自己怎么都是对的,便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然后毁了孩子的一生……从安德鲁父亲和儿时安德鲁说起安德鲁脚受伤一声都没发出这一段来看,合理怀疑安德鲁父亲在安德鲁儿时猥亵性侵了他。
坊间有不少传闻,甚至有不少官方比较认可的著作里都有提到,范思哲可能和安德鲁有过一些“特殊”的关系,所以这属于情杀范畴。
但是纵观安德鲁杀死的几个受害者来看,他们身上似乎都有他想要的东西,他们是他想成为又无法成为的人……杀了他们等于杀了自己的梦,也会获得庞大的世界关注度,安德鲁终于迎来了自己“盛大”的结局,成为一个“特殊”的全世界都认识的人。
每一季一个案件和一系列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季体现了同性恋在社会上的生活现状、困扰……最后想感慨一句gay的品味真的很好,衣品nice。
有的时候直男真的别想太多,gay的品味一般都很高的,别觉得人家在你周围就一定看得上你。
哈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新系列,《美国犯罪故事》的口碑和被关注度已经超过了《美国恐怖故事》,该系列第一季讲述的是“辛普森案”,第二季则关注美国的另一个世纪大案——“范思哲案”。
本来《美犯》第二季完全可以借助“范思哲”,这个意大利设计天才,来赚取噱头,将剧集都聚焦在范思哲的部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杀人犯安德鲁·库南安成为被展现的主角,整部《美犯》第二季几乎全是在讲述这个杀人犯如何一步步走上凶徒的窄路,以及以他为中心的,美国九十年代男同世界的方方面面。
歧视,男同世界与其说这是一部讲述“范思哲案”的刑侦剧,还不如说,这是一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男同圈子的白皮书。
不管是被害人范思哲,还是凶手库南安,他们都是男性同性恋,而在库南安枪杀范思哲之前,他已经枪杀了四个人,除了第四个被害人是他为了偷车一时冲动犯案,其他三个也都是和他有着恋爱关系的男同。
这些九十年代的男同群体和如今的并不相同,你看不到那种毫无顾忌的出柜行为,也看不到明目张胆地公开表露性取向,他们必须保有双重身份。
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他们得有着异性恋的取向,但是在男同的派对和酒吧中,他们又可以肆无忌惮的寻欢作乐,释放天性。
而库南安却和他们不同,他丝毫不会掩饰自己在公众场合的性取向,而像是为了刻意地表现独特,他甚至会大声宣告自己是个男同,比如在同学拍照时,他大声喊着:“如果作为一个基佬会与众不同,我会做!
”他是男同群体中的异类。
但是该剧恰恰是用他来做一种极端的对比案例,剧中被他用锤子爆头的一个男同,原来是一个海军军官,前途无限,但是却因为他在拯救一个被殴打的男同水手时,被人猜到自己是男同,只能退役。
当他和库南安诉苦这件事时,他为自己丢失这份军人的荣誉而感到耻辱,甚至在后来,他直接说他后悔救了那个被殴打的水手。
这才是大多数九十年代美国男同性恋群体的状况,不仅在职业这块,甚至在人权领域也是如此。
包养库南安的一个男同老富豪,某次邀请一位直男到家,准备向他求欢,却被直男砸死,但是事后,他向警察自首时,并没有被过多追究,理由是:“正当防卫”。
所以本剧并不是那种为了吸引耽美向的观众而剥削男色,也不是为了满足直男直女对于亚文化的好奇心而无底线地猎奇,它更像是借着一个男同连环凶杀案,去追寻这种群体当时的处境,尽管这种追寻带有某种“政治正确”的潮流,但是并不妨碍观众窥测罪恶,审视偏见。
剧中就有这样一个有关偏见的问题始终被问及,那就是,从库南安杀死第一个被害人杰夫之后,到范思哲被害,这期间总共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库南安还在这三个月中犯下了三起谋杀案,为什么他被没有被逮捕?
从库南安最后结交的一个男同朋友口中,我们知晓了答案,因为他之前杀害的四个人都是庸庸碌碌的同性恋,没有太大的知名度,而范思哲不一样,他虽然是个同性恋,但是,他也是个名人。
这种彻骨直露的批判性,是这部剧集最扎人心的地方。
倒叙,溯源人性犯罪片或者犯罪剧往往一开始就展现案件的结果:凶杀现场,《美犯2》也一样,但是一般的犯罪剧采用正叙的方式让某个警察或者神探来推理破案,揭开谜团,而《美犯2》在这点上却截然不同,它没有什么高智商警察,也没有神探,也就是说,这部剧的重点压根不在乎多么华丽的犯罪手法。
在《美犯2》中,除了最后一集,从第一集到第八集,全部采用倒叙手段,它是在回溯这个案件发生的过程,倒带凶手库南安整个的人生轨迹,这种策略,很显然,是在发掘犯罪心理和动机。
虽然在当时,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传闻说范思哲是被意大利黑手党暗杀的,但是这个结果并不会令大众满意,或许也如调查结果显示的,并不是真相,真正的凶手是一个犯下五宗连环凶杀案的亚裔美籍男同,这个人,才是故事的关键点所在。
他到底认不认识范思哲?
如果不认识为什么要杀他?
如果认识,动机又何在?
一个杀死四个男同的人,他和男同圈子又有什么瓜葛?
这些疑问让观众逐渐被剧情吸引。
某种程度上来说,《美犯2》之所以不需要侦探的角色,原因在于,它将每一个观看的观众当做了破案的剧中人。
与范思哲相比,库南安更像是他的反面,他也是一个高智商、极具个人魅力的貌美男子,和范思哲一样,在这个世界扬名立万,然而范思哲不仅有天才的设计手笔,也有不顾一切的拼劲和努力。
但是库南安却是一个夸夸其谈,从不实干的纨绔子弟,他的确在儿时和少年时期读了不少书籍,让他可以在高端社交场合左右逢源、引人瞩目,但是他只会依赖于他人,而且每次赢取他人信任和尊崇的时候,也都是凭借着谎言和浮夸来套取,他是一个扎扎实实的空想家。
他的确和范思哲有一面之缘,而范思哲也对这位年轻人颇为赏识,甚至带他到歌剧院中感受恢弘的氛围,用来激励他。
但他却因此而认为自己和范思哲有着同样的天赋,和他可以平起平坐。
所以,每当他以为可以更进一步时,只会让自己陷入更为被动的泥淖,于是他仇恨一切依靠着自己努力而有所成就的人,尤其是和他一样的男同群体,而范思哲便是他最为仇恨的人。
于是,谋杀,既让他可以比偶像更为出名,也是他抵达欲望的唯一出口,但是这些可悲的借口在剧集的第八集中都被和盘而出,他之所以有着如此虚浮的性格,在于他有着一个机会主义者的菲律宾父亲,他那套第三世界的穷人到第一世界的美国发财的“强盗原则”,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地被吞噬在不切实际中。
所以在看完整部剧集后,对于歧视男同的批判,对于第三世界的担忧,以及对于人性嫉恨的恐惧,让整部剧再也不是靠着时尚靓丽可以囊括的剧集,它成为了一个窗口,借此可以击垮“美国梦”的一切,而这一点,让我想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倒叙、循环叙述是很聪明的做法,gay导来拍会涉及边缘群体的现实问题,换做是其他人极可能拍成“同性恋连环杀人犯”猎奇向。
全剧最恶心的是男主的父亲,撒谎成精,心里只有自己;杀了几个普通的同性恋警方不会重视,直到杀了一个闻名天下的范思哲;那么正直的海军杰夫却因为救了被欺凌的出柜同性恋者被怀疑是同性恋不得不退役,不能晋升,甚至想自杀;人美心善的大卫在取得成就的时候才敢跟父亲出柜;陪伴了范思哲十几年的伴侣却什么也不是,因为他是男的而不是女的;深柜富豪们只能用钱买来新鲜的肉体,嫁给他们的妻子也只能得到亲情而不是爱情。
回到现实,男主的演员是直男,演得很好,也得了奖。
但是直男把gay演好了就能得到夸奖;gay演gay只会被评价“本色出演”,gay演直男无法代入。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已经不再把同性恋当疾病和罪犯了,只是仍然要求同性恋隐藏自己,真是蠢钝如猪!好想给硬汉气质型男的杰夫和人美心善惹人爱的大卫拉郎配啊啊啊啊啊,我要看他们的“娇妻文”,让杰夫好好疼爱大卫!
从第一集到第九集,一开始很厌恶安德鲁,觉得他张狂、高调、软弱、虚荣(演员演得好),到后来居然逐渐觉得他可怜可悲(还是演员演得好)…如果对他家庭描述基本属实的话,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伤害有时候确实一生都无法治愈,但他自己也不是没问题,关键时刻自我的选择也很重要,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很矛盾,他从小是如何学习选择的?
当他在船屋看新闻时、看到范思哲的照片和他自己的照片同时出现在万众瞩目的枪杀案新闻播报时,他到底是种什么心情……
首先,Andrew Cunanan人物塑造太赞!
通篇连续看完回味起来,剧集是用一个中立视角展现范思哲谋杀案,并借此将Andrew Cunanan的短暂一生刻画呈现出来。
剧中其他人都是Cunanan的配角。
第二,剧情故事线逻辑清晰,收张有力,演技颜值咖齐上线。
导演组很会运用颜色和光影,从海报到BGM到布景机位都和Versace融合很好,甚至略清新。
Edgar Ramires简直就是Gianni Versace本人啊,太像啦!
Penelope演的Donatella略让人出戏。
最后,Darren Criss演技爆棚,看来他是做了深入研究,Glee时期就很喜欢他,感觉如果总演甜心有点可惜。
以下是几个难忘的Andrew的眼神:去马尼拉找到父亲时候的眼神中无限的信任和纯真的希望;在舞台上希望得到Versace橄榄枝的那种透出绝望的迫切渴望;斧头劈向Jeff时候的冷酷无情和理所应当;看Versace葬礼投影在百叶窗挤进来的昏黄光晕中祈祷的虔诚;看到幻觉中的儿时自己时的纳闷和释然;最后扣动扳机前的空洞......写到这突然感觉,这剧回味起来有点像热带fancy版的冰血暴第一季,堪比美恐4,哈哈!
总之,非常推荐!
电影用了倒叙的拍法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连环杀手的短暂的一生!
我认为这种拍法相当精妙,先向观众抛出疑问,主人公是如何成为一个杀手?
手法?
目的?
又是什么?
最后结局追溯到童年,犯罪的萌芽期,就恍然大悟!
长长的铺垫,一系列的犯罪历程,就是他后半生的写照,这是真实的,所以导演拍出了真实的感觉,他的人生就是这么样,那些说电影后半部分拍烂的,我认为你们根本没了解这电影给我们展现的是什么!
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我们成年后出现的总总行为,无论异常或不异常,都可以追溯到小时候!
如果库安南没那么一个父亲,母亲不那么软弱,他就会是那个聪明,善良的直男!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啊!
最近看了很多悬疑美剧,准备用它收官。
最开始并不知道它是纪实,看到是真事,倒序又觉得无聊,想弃剧,坚持了一下,原来这么好看。
简单粗暴的犯罪现场,始终正确的嫌疑对象,离开又带着搜查令折回的警察,被走漏风声广而告之的侦察信息,巴洛克风格的布景和服饰,每人都有的精彩无奈的主角光环,一个月后即将过世的范思哲葬礼上的戴妃,脆弱敏感真真假假的男主。
取材真实,挖掘深入,我们什么时候能拍出来这么好看的剧。
有点散
叙事编排太差导致故事的重心在不断来回偏转,华而不实。
三星半吧,前两集引人入胜,中间疲软,最后两集回天有力。
不如第一季给我的紧张感。倒叙的方式,有点给我不断重复看的观感。我对主角的感觉,从开始的别扭,做作,夸张,厌恶,可恨,到慢慢讲述他的童年,变为可悲可怜。一手造成他悲剧的正是他的满嘴谎言的父亲+懦弱溺爱的母亲。一句“You are so special.”原来可以如此害人,不敢和孩子灌输这个观念了。
看不下去了,越往后越冗长无趣的剧情让表演都觉得做作。聚焦在Andrew身上太多,已经文不对题,剧情已经变成Andrew精神病的每集巡游,我根本看不见创作者想表达的这个社会对于这个人的影响,我看见呈现出的都是他自己选择当谎精去堕落去残害他人。这种只剩噱头的剧集毫无意义。
达伦克里斯的演技让人惊艳,Glee里的青春大男孩真是很有才华。家庭塑造人,但自己也塑造自己,如果天赋能用在正途,也许你也能比肩那些你艳羡的人,要知道范思哲也是小裁缝之家出身,一步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时尚帝国
精彩!!!Darren Criss演的也太好了8。PS:最后一集剃光头也太帅了8。★★★★☆
男主演技出神入化
等了一年,有点失望,与第一季的写实风格不同,第二部就是八卦小报,YY出各种情节。此外,这种倒叙风格看的好累。
演员完全没毛病但是这个剧就是略带烂尾的感觉……
卧槽这一季好难看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事线 可惜Darren小可爱了难得接个主角戏 瑞奇马丁贡献AV一般的灾难演技 范思哲一家三个拉美人为什么非要这么艰难地用英语交谈 口音还都不太一样……唯一喜欢的是那个死了老公的化妆品女电商
看过
虚幻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看了五集实在受不了男主的满口胡诌(演的是真瘆人)直接跳最后一集看到自杀舒服了
看到glee的老member还是很感动的
看罢两集,已足以打高分。
选角的给力
特别的不是你,是成功——所以不容易,所以才值得十二万分的付出。
Darren Darren Dare oh my god fuck yeah【yep I just came
一年多了终于给看完了。还是第四五集最精彩,怪不得当时把我给气弃剧了。名字叫刺杀范思哲,结果没有范思哲的地方比较好看。用变态悲剧烘托时代,很套路但还是挺有野心。没见过比达伦更gay的直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