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
Коктебель,Roads to Koktebel
导演: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阿列克谢·普斯科帕里斯基
主演:Gleb Puskepalis,Igor Csernyevics,Yevgeni Syty,Vera Sandrykin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乌克兰语年份:2003
简介:Koktebel是一个黑海边上的小镇,是影片中一对父子将要前往的地方。父亲是个丧妻又失业的工程师,对他而言,这次旅途包含着重拾生命的自尊、愈合破碎生活并赢回儿子信任的企望;而对于11岁的儿子来说,想象中的海边小镇仿佛是一扇通往新生活和解放道路的大门,他急切地梦想着在海边仰望海鸥翱翔风中。然而,父亲难逃成年人的软弱..详细 >
和《回归》可以比较一下。父子二人要前往克里米亚的科托贝尓。搭火车、修屋顶、遇女人。茅厕外树枝上挂着的radio播放着流行乐,在乡间商店买万宝路。曾经兵力雄厚国土直抵黑海的苏联如今陨落,在这片国土每一个毛细血管里都有西方世界的影子。
мотив "дорога" ,关于路途,关于远方,关于成长,关于爱...
因为片名,以为是哈萨克斯坦的koktobe..
人物只有两到四个,剧情简单,风格冷清,画面孤独,有种阴郁的的忧伤,在路上,这种情调我很喜欢
一块美丽的地方!还有青春里的向往
优美干净的镜头
不错的俄国片最后海边的场景很美
绝境中重拾希望,救命稻草般给自己一个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诗和远方
记忆中的人类处境
父子二人一路流浪,目的地是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只是酒精,女人,欲望,迤逦一路改变了父亲的方向,而十一岁的男孩对海的向往却始终像海鸥在飞翔。彷徨的父亲,执拗的男孩,遥远的旅程,清冷的黑海……
竟然把每一个细节刻画的那么传神,那么日常的一些画面,就那样一祯一祯的展开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去商店,买了两包烟,却没有给爸爸拿回去,而是躲在树林里一起“独享”,他看着女孩子放在膝盖上的烟盒,想说点什么,欲言又止,女孩子也收到了他传递的信号,下意识的动作,娴熟轻快…信天翁的翱翔原理,是在天空中然后才出现在了书本上,智慧和知识的对立面大人与孩子的互通点,有事可做有爱可寻,爸爸找到了“爱”于是留下来,孩子想要有事可做,去远方,去看海,去找寻消失的科尔贝克。全剧节奏缓慢,却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只是在用力的讲述,关于信念、追逐、归属。
7/10。从莫斯科到克里米亚,是俄国曾经辉煌如今分裂的版图。细节突显家国寓言的格局:父亲给苹果中吃出的虫取名巴浦洛夫,嘲笑着前苏联的科学成就,坦娅收录机里的摇滚乐,在空地和儿子抽起美国烟(给父亲买了苏联烟),隐喻文化入侵,提供修屋顶工作的退休军官象征独裁(没收护照、吃饭时只给父子各半根香肠),女医生家中苏联制造的脸盆、壁纸和旧钟表,令意志不坚的父亲留恋过去,儿子从相机取景器看到背叛母亲的父亲与女医生亲密,独自前行,与过去决裂。飞翔之梦出现在儿子蒙住眼睛,幻想飞鸟视角,接着在沙地上画高空图,地图的准确性被坦娅否定,到残破的飞翔机滑行员纪念碑下放飞的纸张一次次落下,曾经梦想的海鸟啄食儿子手中的面包而被掐住脖子,家国破裂否定了飞翔愿景。结尾追上儿子的父亲在码头并排着遥望大海,更像是聊以自慰的温情想象。
非常不错的一部俄罗斯小成本高分电影!父子为何要远足?父亲又似乎在心底欠了儿子好多!母亲为何而死?片中都没有具体交代,似乎又跟沉湎于酒色的父亲息息相关!不过好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热心的铁路工,多情的女医生,还有一喝酒就吟诗发糖果的古怪老头~儿子也在慢慢成长了!
细腻纯朴,有木头的清香。喜欢那样萧瑟潮湿阴霾的秋天
偏爱这样的公路片,秋日萧瑟湿冷的大地上,父与子。父亲被酒精、女人与安逸绊住了脚,渴望见到大海和自由飞翔的信天翁的儿子独自前行。总有路是要自己一个人在暗夜里哭着走完,小男孩的选角太成功了,表面木讷却内心倔强。配乐也是妙妙的。大量暖光的使用,木阁楼里的暖光,卧室床头窗外的暖光,胶片里尤为动人,与冰冷的现实形成对比。
好喜欢这种父子公路片!
公路片,想起了《回归》
长镜头的确能令影片表达细腻,但没有戏剧冲突的电影让我们这些吃香港方便面和美国汉堡包长大的一代偶尔会觉得沉闷,坚持看到最后,看着父子静静的坐在港口,看着天旋地转,看着镜头拉近,定焦。
精美的构图和视角大于长镜头本身。难免削弱镜头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强度。年轻导演竟能拍出这样的片子还是相当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