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和美式职场剧的区别是美剧展开很多是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的,就算有涉及小组成员的故事,也是在剧情有涉及的前提开始的,但是底线很显然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它如果是作为普法剧为基础的,就应该服务于剧情,开头以于欢侮母杀人案开始,夹杂太多对工作人员不必要的介绍,没有让人觉得有人情味,反而是对系统的工作觉得厌烦,一个女法官进入职场,和师兄们同出一门,师兄们已经接触基层的案件,开始摸索经验大展拳脚了,但是大家对师妹的关注还是希望师妹找到一个好人家,这是什么封建保守思想?
靳东饰演的法官开头就严厉拒绝了当事人行贿,这本来很拉好感,妻子对此也表示支持,认为亲戚这是在害丈夫,两个人可以在大问题达成一致,结果下一秒,丈夫就插手孩子教育,日子表示等孩子完成了任务再吃东西,丈夫不听,觉得这没什么,这样简单的剧情就可以看出来丈夫在平时几乎没有参与到孩子的家庭教育里来,日子面临的就是一个丧偶式育儿的婚姻,难怪后续剧情里她会反过来愤怒丈夫根本没管过孩子,有什么资格质问她,说她不是,家庭的负重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另一个人的指指点点永远轻而易举,蔡文静饰演的女法官更像是职场愣头青,她认为法律应该是主持公义的,但老法官的话很对,他说资本追逐利益,父母随机分配,后面没有说,我觉得他想说的是法律划分边界,大家对法律的期待是它倾向弱者的,它代表绝对的公平正义,实际上做不到,我没有说追求错了,我只是在评价一个事情,骆优优案件直播公司利用经纪合同而不是劳动合同回避劳动保障问题,和今天的饱了me和丑团要求普通人注册经营合作,成为合伙人如出一辙,时代变了吗?
没有。
有理想是好事情,喜欢蔡文静那个角色表现出来对普通人的温情,也喜欢羽霏在判案时候表现的冷静理智,如果她们没有无用陈旧的感情戏,会更让人开心。
看完《底线》前六集,觉得很好看。
说起来可能是近些年我第一次看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可能也是个人偏见,老觉得某些所谓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都悬浮在半空中,不接地气,没有共感。
但是《底线》从前六集来看,是暂时没有这样的问题的,而且一些案件是可以看出原型的,人情与法理的冲突也很真实,各行各业人的工作状态也拍得很真实。
唯有真实,才能调动看剧的情绪,才能让人有代入感。
今晚看女主播的案子被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时候,也跟着很高兴很激动。
因为我也是平头老百姓,也不知道自己在新生事物繁多的世界里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和用人单位会签一个什么样的合同,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如果出任何形式的问题了,法院能不能跟上新生的时代给老百姓全新概念下的公平。
一些思考、一些理解、一些争论,这些都是让人很动容的。
当然这部正剧也没有一味严肃,该插科打诨的地方也挺逗趣儿,该回归情感生活的地方也有难以言说与浪漫活泼。
各方面的节奏目前看都把握得很好。
方远、周亦安、宋羽霏三个法官多个案件并行叙事处理得也很好,剧情看着很丰富。
最后想夸夸成毅 。
原声出演效果很好,表情动作各种细节都很舒适自如。
成毅是靠自己的演技走到观众的眼里和心里的,这次年轻演员做正剧主演这开头也算是扛住了。
加油,等着《底线》和周亦安的后续表现。
精彩可期,未来可期。
导演很厉害嘛,男主为法院贡献了大部分的时间,单独看男主部分会觉得这人真是认真负责的好法官,性骚扰案也判的很好,对女性也表现的非常尊重,可是背地里,还是他的妻子在本身需要工作的前提下照顾他们的孩子,整个家庭的衣食住行,俩人吵架那集,直接是和稀泥解决的,是,有时候日子不用过得明明白白的,家庭上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她过的还是原本的生活,唉,糊糊涂涂的过一辈挺好的,每次看到男主回家,他的妻子接过递给她的衣服,做好饭菜,教着孩子功课,真的挺难受的,无力改变的现状,不如就当做自己真的幸福开心罢了,女人的付出是不被重视和认可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一个少女,经历婚嫁进入家庭饱经岁月的磨砺和洗礼,为了家庭变的圆滑和世俗,这也不是她想要的,她的丈夫却能轻轻抛出“你变了”这三个字,告诉自己的妻子她不再是自己心目中当年青春岁月那个清纯高洁而又楚楚动人的少女了,他全然忘记深夜里是在谁的怀里失声痛哭,是谁一直支持他不忘赤子之心坚守自己做法官的初心,这样理解支持他的妻子最后得到的是一句“你现在说话怎么变得这么市侩了”这种伤人的话语在一句不情不愿的道歉中被众人簇拥着就一笑而过了,怎么办,日子还得过下去_______希望评论区的各位理性讨论,如果想讨论一个家庭男女分工问题,追求男女平等请向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去讨论,不要故意用一些以偏概全的例子来激化矛盾,强调男女对立,一个家庭,是由夫妻双方共同支撑起来的,相关的评论我已经删除,希望大家理性讨论不要引战
最近最高法力推的法院剧《底线》正在热播,网上有很多称赞的声音,也少不了批评的意见。
总的来说,这部剧还算是保持住了“底线”,没有成为一个彻底的烂剧,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收到了观众的好评。
但是在一个法院人来看,这部剧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尽管剧里面有很多现实的内容,但它展示了一个理想中的法院,而不是现实中的法院。
他好看,但也还差点意思。
先说说这部剧为什么“真实”,最高院指导出品,有湖南省高院和法官协助拍摄,基本也决定了不会脱离太多现实。
里面很多工作内容也都是取材于现实或者来源于现实,比如法官需要苦口婆心的调解,面对无休止的上访闹事,离婚案件中抱着孩子开庭,这些都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情节,有的甚至都是新闻的原型。
这和大众想象中的法官确实不一样,但也确实是真实的法院。
有人说法院工作强度没那么大,但靳东饰演的方远庭长是基层法院立案庭的庭长,基层,立案庭,庭长,这三者的性质基本决定了这个岗位是法院系统中强度非常大的岗位,在很多基层法院,下半年冲刺结案时候,周六加班是常态,而且也不存在加班工资这种说法。
里面还有一些微妙的情节,也许只有法院人才能get到。
比如下来挂职的法官助理,级别比领导还高,但又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院里面的高龄法官助理,书记员,需要庭长每天戴高帽,鼓励好好工作。
这些情节很多都是法院真实的日常。
除了真实,《底线》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全部取材于现实,有足够强的戏剧冲击性。
大案都是舆论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大的,小案都是贴近日常生活,关切民生热点的。
这点来说非常值得好评,法院每天上演的案件远远比戏剧要精彩,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案例往往比编造出来的案例更加打动人。
精挑细选的案件也是保证了戏剧的冲击性,比如第一个就是于欢案,于欢案当时社会反响强烈,但是背后法官是如何抉择的很少有人关心到,法官面对被害人,被告人双方的压力,做出裁判是怎么样煎熬了自己的内心,在剧里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甚至还有正在二审的“江歌案”,没有最高院的首肯,这些案件背后的抉择过程也是很难展现给公众的。
但这部剧并不是全是优点,这也是我着重想强调的。
《底线》有一些让真正法院人看着很出戏的点。
小的来说,法院人往往很少每天都穿着制服领带,上下班都不敢穿制服,生怕被人发现是法院的工作人员。
可能是剧里太强调法院的正确性,让每个案件最后都得出比较“完美”的判决,有的案件一开始似乎就已经猜到了结局,但其实大多数案件中,法官自己内容也是纠结的,有些事实证据不足,法官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电视剧里,任何案件只要努力都会得出符合公平正义,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统一的案件,事实上,法官真正的痛苦在于法律之外,很多事情都是法院无法解决的。
另外对普通的公众来说,这部剧有点硬核。
很多小细节不是法律工作者是无法get到的,比如法官为什么要调解,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有什么不同,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有什么程序区别等等,太注重案件的推进,而忽视了讲清楚程序的发展,容易云里雾里。
而对于法院人来说,这部剧又太多“错误”,法官开庭不就系红领导,法官也不会乔装打扮去取证,更不可能在刑事案件里自己去取证,去侦查事实,法官审理案件的思路,合议庭讨论的思路与公安,检察是完全不同的,这部剧里似乎没有很好的体现。
另外,《底线》也没有触及法院人真的痛处,剧里面法院人永远都是光鲜亮丽,现实中高龄法官助理会不会对自己前景感到悲哀,年轻法官助理不能入额会不会纠结迷茫,书记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怎么考虑,微薄的工资待遇会不会抱怨,庭长如何管理好躺平的下属,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怎么考虑,这些都是法院人隐藏在公众后的另一面。
但不管怎么说,《底线》已经是一部可以称之为“瑕不掩瑜”的法院剧了,它已经突破了很多,比如最高法的自黑,叶芯这个人设可以说是相当不讨喜了。
本身国产电视剧一贯很多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奢求它一步登天,只能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法律剧吧。
这集讲到雷星宇案子的翻转和性骚扰案件。
雷的剧情反转我是有点意外,但是依然不觉得宋羽霏的判断是有问题的,尽管剧情是那么解释的,因为有限的时间里她做到了极限:提问证人,对比供词,反复查询案件细节;认定犯人有罪,劝导认罪,帮他减刑;重症的证人补充证词,及时修正。
我们必须去承认司法过程不是绝对公正的,这点不受人的主观意愿转移,不全是因为负面因素,而是人不是机器,人有极限。
性骚扰案件缓了一阵再看,我始终无法适应在一个普法类的电视剧,公检法人员对当事人有预判的道德评价,哪怕他们出于经验有比较好的判断能力,但这有违背职业素养的一面,无论对错,在职业过程得保持中立,这是对自己职业最起码的尊重。
性骚扰案给我很真实的体验,和互联网围观的几次维权感受很贴近,男方的伴侣出于利益捆绑的关系会对女方出现诋毁,导致女方反而需要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做出解释,要自证自己是一个正经的女孩,证明自己的证词是可信的,加上性骚扰的取证难度大,整体感觉胜诉率不会太高,自我保护在女性权益方面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很难预判一个随机的事件,我们很难在一个自己信任的环境里提防自己信任的人,信任与自我保护是冲突的。
除了几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案子,其余的案子真的狗屁不通,就算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案子也写的不够扎实,不能算是一笔带过也差不多了,剧情编排的太随便了,不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真实案件改编的案子上,做扎实点。
前期节奏还不错,但是后期真的稀碎,法庭法官成了居委会大妈了,这种屁大点的案件可以体现,但是不能简洁点带过吗?
编剧的水平实在是太差,性骚扰案逻辑不自洽,就在那渲染慷慨激昂的情绪,孩子有问题离婚案更是离谱之上又加了狗血,没有真实事件支撑这个编剧也就写个三流狗血剧吧。
只能说可以把一些争议性案件搬到电视剧上算是一个看点吧,还有就是日常的互动还算不错。
分割线---我是没想到后面的癌症病人离婚案还能更离谱,这到底是什么剧啊。。。
看来除了几个有真实事件支撑的故事之外,这部剧真的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方远被捅,女法官被出轨,我真的吐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糕仙人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6219298/answer/269540185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厚礼谢特24集看完我只恨我骂人水平不够现实中怂到不敢公开审理,当地律师想持证旁听都不允许,结果电视剧里改成光明正大的公开审理,最后过失致人死亡罪判一缓一,司机老婆感动的给法官磕头呸!
恶心!
现实中违规羁押司机半年,不让家人探视,不许律师查卷宗,不敢公开审理,在证据链不完整的情况下仅凭认罪书就给司机定罪(不写认罪书估计还得半年),甚至对警方的调查结果和证据不予采信(警方认为没刑事责任把人放了,是检察院小仙女们又把人给抓回去的)为什么剧里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因为在剧里把女的硬生生钻窗跳车改成了司机门坏了没修,女的一推,门直接开了,掉出去摔死了,这可不是过失么现实中你没有责任是吧,电视剧里我可以给你加上啊,这样你不就有责任了吗,嘿,我这聪明劲,我得叉会腰罪名先定好,没责任也能给你编一个出来还让司机老婆给法官磕头,恶心,呸呸呸呸呸呸呸呸,真恶心 ——————以下为二更——————已看完23集以及后续预告,不是酒后驾驶,但化妆就是把观众往喝了酒之后的面色潮红上引导的,跳车女让司机干等40分钟的事拍出来了,搜索无声无息杀人是想让重病老父亲解脱,但并不影响大段的虚构剧情(基本都是针对司机及其家属的)试图扭曲原型案件的丑陋行径观看后续预告时又发现剧里试图把检方摘的一干二净,检方一系列操作甚至整个检察院都全部被隐去,公诉变自诉,不公开审理变公开审理,看守所拘留半年消失不见,检方强行指派的法援变成了司机家属自己找的律师把现实中审判文书都写不明白的法官变成了会去司机家走访、鼓励司机律师不要放弃、声称自己只看证据的优秀法官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用戏剧冲突和完全无意义的所谓反转(想给自己老爹安乐死),把原型案件里最大的问题(检方一系列逼迫认罪的违规操作)全部隐去妙啊,太妙了——————以下为原答案——————本来我对这个电视剧的评价非常高从这个案件开始粉转黑给货车司机虚构了酒后驾驶和搜索无声无息杀人的信息,抹去了跳车女让司机干等40分钟以及事故地点前方即是派出所的事实,更是直接隐藏了检方违规刑拘、禁止司机家属探望和强行指派援助律师的问题用一个在《余欢水》里演杀人犯的面相凶恶的演员代替原型案件中面相憨厚的司机,给司机家属增加了贿赂法官的恶劣行径居然用这种手段恶意抹黑当事司机,洗白跳车女恶心,真的恶心充分见识到了为了维护内部人员不择手段的丑陋嘴脸
即友毁誉参半,还是决定入坑。
看到徐东升扇自己耳光的时候,我也想扇自己几巴掌,叫你不听劝!
很多案子就是强行好结局。
让女儿掏出20万,父母认为自己女儿是多有能力,还是有特殊渠道,他们真的不知情?
还哭着说不会逼她,做到这一步的重男轻女的父母不会醒的;知道孩子出生可能有残疾还坚持要,这种母爱好自私,她对子女的爱完全弥补不了残疾带给ta的痛苦,她不在了孩子怎么办,幸好电视剧给了她健康的孩子,童瑞想要自由可控的生活,韩洁将他打成了脑损伤,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看到她哭倒在母亲怀里说不离婚的时候,我想打她;徐东升完全可以在徐天高考结束后告知真相,非得绕一圈父子团圆才有意义;秦玲已经抢救无效医生宣布死亡,苗苗唱了首歌她恢复了心跳,我不懂医学专业,但我感觉很扯;前面剧情完全看不出叶芯和周亦安有感情线,只是周围人看他们比较暧昧,结局就表白在一起了,完全没必要。
剧中表达的婚恋观是出轨了愿意回头还能将就用,下班了拖着疲惫身心回家还要和一个离心的人生活,好累,因为财产分割、子女等原因凑合过,挺可悲的。
台词确实很体制化,王姐台词值得学习并运用
叶芯法官父亲是北京法学专家,有着丰富的上层关系。
父亲的关系,在任何处都能庇护子女,提供更多机会。
1.如果有父母庇护,就可以轻松进入高级机关;2.如果有父母庇护,想到哪儿就可以去哪儿,父母任意安排;3.特权群体子女,不知民间疾苦,不懂人间悲情?
;4.脱离实际的人高高在上,指挥着干实事的群体。
周亦安是一位充满朝气与正义感的年轻法官。
他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公平的追求,踏入了司法的领域。
他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面对案件时,总是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努力去探寻真相。
同时,他也有着成长中的迷茫和困惑。
在复杂的案件和人际关系中,他会感到压力,会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
然而,正是这些迷茫和困惑,让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和立体。
他在挫折中不断反思,在困难中坚定前行,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且有担当的法官。
周亦安对待当事人充满耐心和同理心,他不仅关注案件的结果,更关心当事人的内心感受。
他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的矛盾。
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中,周亦安也经历着挑战。
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法律的尊严和温度。
总的来说,周亦安这个角色展现了新时代法律工作者的风采,他的成长故事激励着观众,也让我们对法律和正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血馒头啊...唉
资本追逐利益,父母随机分配 好真实
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样挺可惜的,本来挺喜欢靳东,可惜弄个有文才的人设奈何本人没才,和李健的谈话节目太尴尬。不接地气几个配角的演绎让人着急,成毅演技和台词简直垃圾至极,一看见他就出戏,弄的看不下去
对案子的讨论不够深入,感情线倒是没有必要且无缝不入,大乱炖,当成下饭剧还行。
非常好看!是的,我在磕方庭×陈庭☺️
快看完了,感觉事件很多,但很多都没讲清楚,有点草率,三星总算还是少见的尊重法庭程序的电视剧吧
拍的很生活化,各种热点案情
成毅接这部剧真是太正确了
今年的群像剧都还不错诶。但是成毅的原声有一种掐着嗓子说话的感觉,像太监。没有不好的意思,就是想了一天找到的比喻。
看了两集,两点吧,最高法院叶老师的种种行为有点不符合实际;成毅脱离古装演技还需加强。
写实又温暖
把江歌案拍出来,告诉社会中每一个人,什么是正,什么是恶!江歌是英雄!陈世峰和刘鑫死有余辜!
虽然好看,但是拖沓,越往后越看不进去。
意外地还不错,靳东跟王劲松我可以再看50集。
终于等到最高法监制的剧了,第一集就是经典的刺死辱母者于欢案,是前几年很轰动的案子,最后判了防卫过当五年(剧中暂时没看到怎么宣判的)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法学生,看见真实案例被改编被搬到荧幕上让更多人思考,是法制的进步
普法宣传片,看到后边越来越离谱
作为一部正剧,比我想象的好看些。法官也是人,人不是神。
靳东,一个字,油腻,关键是靳东一会普通话一会又带了点方言,看着违和
无论何时,普法的道路永远任重而道远。
周法官配音有点尴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