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佐贺的超级阿嬷这部电影,以此来迎接我加引号的“六一节”。
电影改编自岛田洋七【佐贺的超级阿嬤】畅销小说,阿嬤如是说:再艰苦,也要让老天笑出声音来!
快乐的阿嬤思考总是那么正面,那么激励人心。
故事情节是昭广在离八岁那年,开广岛来到佐贺乡下的阿嬤家,迎接他的,是一间破烂的茅屋,以及曾经带著七个子女熬过艰困岁月的超级阿嬤。
虽然日子穷到不行,但是乐天知命的阿嬤总有神奇而层出不穷的生活绝招,在物质匱乏的岁月里丰富了昭广的心灵,让家里也随时洋溢著笑声与温暖……1,阿嬷边走路边拖着吸铁石随时捡废铁,她说世界上有许多可捡的东西,如果只是呆呆的走路,不是很浪费么。
2,在家门口的小河上拦上一根竹竿拦下随流而下的树枝、蔬菜,拦住上面菜市场流下的东西。
她说这样不仅可以让河川保持干净,我们还有免费的燃料,真是一举两得。
河川是我们的“超级市场”,不但特地地帮我们宅配到家,而且还不用付钱。
唯一的缺点是今天想吃的东西不一定吃得到。
3,添不起别的行头,就让昭广以最简单的跑步作为运动项目。
她说不需要什么道具,跑得地面也不需要花钱,跑步不是最好的么?
4,即使家里贫穷,但仍不能去占别人的便宜。
阿嬤连夜带昭广去还医药费,一定要去还钱。
这一切都是因为阿嬷一直秉持这条人生准则:做人不能小气,不过,节约是天才。
5,推着自行车叫卖豆腐的小贩故意把豆腐弄破,是让其用半价购买;老师们假装肚子不舒服来跟昭广交换便当,为了让其吃得饱。
在一篇描述我的父亲的家庭作文上,昭广只写了几个字:我不知道,而老师给了他鲜红的一百分。
昭广问阿嬷为什么?
阿嬷告诉昭广:真正的体贴要做得让人不觉得难堪。
6,有天母亲的来信让昭广很担心和难过。
阿嬷便说晚上不谈不难过的事情,不管多难过的事情,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
昭广:恩,我知道了。
呵呵,积极的情绪马上取胜了。
7,昭广:我们家为什么这么穷啊?
我们要是有钱人就好了阿嬤:天底下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
我们要做“开朗的穷人”。
8,昭广在准备期末考试时和阿嬷间有段经典的对话: 昭广昭广:我不会英文。
阿嬷:你就在答卷上写“我是日本人”。
昭广:我也不太会写汉字。
阿嬷:你就写“我能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昭广:我也好讨厌历史。
阿嬷:你就写“我不拘泥于过去”。
自信乐观的人生最快乐。
哈哈。
佐贺的超级阿嬷,也是你我共同的阿嬷。
外一篇: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有种信仰——自由独立我最值得珍藏的回忆是小学3年级到初中2年级,家里开了个小店为了贴补收入。
家里的重心完全转移到小店上,而我也成为了小小的劳动者。
第一次进货,小学3年时骑着车拿着帐单到批发店进货,呵呵,很是潇洒。
第一次送饭,小店离家有一段距离。
而我的任务是每天傍晚送饭去店里。
第一次当小老板,周末得看店一段时间。
我最烦的就是卖米,因为我不会称米。
很有意思的是开学初,要卖大量的日常用品。
这时我就乔装在门口拍拍桶,摸摸盆,这一招真管用,立马把顾客都吸引过来。
第一次爬墙,开店都会到凌晨一点,除了偶尔住店,大多数时间是要回公司宿舍的,我和老妈走在夜行的路上,每晚都得爬过公司带满玻璃的墙,不过后来就很习惯了。
第一次意外,有天和老妈住在店里,点了蚊香,半夜时被熏醒,发现枕头掉地上了,烧了一半。
起来时老妈一阵阿弥陀佛,我倒是没什么感觉。
一些有些意思的东西:1,我喜欢去叫电话,有个姐姐叫 胡丽晶,我每次都特激动地到楼下大喊狐狸精。
2,夏天苍蝇多,他们会聚集挺在一根线上,这时我就会用一条香烟的薄膜慢慢地从下面套住,一抓把他们全军歼灭。
嘿嘿,还有后续活动,把扎住的膜放进冰箱,一会它们就都不动了,拿出来它们又慢慢苏醒。
有时则把苍蝇电了喂猫吃.3,有时也挺委屈,在公司宿舍呆着只有一个人,什么事都得自己来。
比如第一次肚饿,煮了一大团米粉,加了个鸡蛋进去搅,那个美味,直接倒了,哈哈。
第一次连开关,小时候都是用拉的开关,结果绳子断了,就比较爬上去连好,还真被电得麻麻的,充了几伏的电了。
有时发烧生病了,就会在屋子里跑步,跑到一身汗,回来老妈问你干啥:我说锻炼发烧呢。
开小店时,学习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还处于很好的水平。
因为我的生活不单是书本的学习,还有社会的学习。
多年后的今天,那段美妙的回忆仍醉人心弦。
妈妈也挺像佐贺的超级阿嬤,小时候怕黑,她就鼓励我,越是害怕的地方,越要去看清楚。
家里条件经济不好,但她能做出美味菜肴,天天吃地瓜叶,那地瓜杆和叶,味道真是好极了。
夏天没有冰箱,就把菜装进篮子,倒掉在水井中保存,水井冬暖夏凉嘛。
吃不完的饭也不浪费,在我家和另一家间做个绳索套,把剩菜饭通过滑轮吊过去。
哈哈。
这样的好时光,就是我童年最美的回忆。
就像是对着自己碎碎念叨着的,感动的滋味倔强从内心发芽,开花........................
也许这是特别适合用来拍成电影的一部书吧,淡淡的历史陈旧气息,些许和风乡土气味,尤其觉得在书里无法表现出来的一种矜持的忧虑,以及冷静的幽默感,却是在电影里淋漓尽致。
这些桥段也许无需再细细重复,拴着磁铁走路吸引钉子,河上游漂下来的剩菜,戳了洞的半价豆腐,争相假装肚子痛换便当的老师……“天下有两种穷人,消极的穷人和开朗的穷人。
所以要有自信,现在要好好享受贫穷,以后要是变成有钱人可就辛苦了,要吃好的,还要去旅行,忙死了。
穿好的衣服出门还要小心不跌倒弄脏。
”这一种妙想家特有的朴素生活,并不是在说教穷人就该安于贫困自欺欺人,所谓的理财励志书爱好者可以直接绕行。
日本向来是个很自相矛盾很怪的民族,当然人各有志,谁都别说自以为了解谁,但至少无印良品诞生在日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卯足了劲做减法,也正是因为如此,看到影片中能把苦日子过成一番好日子的阿嬷,不因穷而变得穷酸,不因穷而变得气短,时常还用她的透彻人生阅历告诉外孙“要做得不让人觉得难堪,那才是真正的体贴。
”就是如此一部电影,不是所谓的艺术影片,没有故弄玄虚的华丽镜头,没有夸张而精湛完美的演绎,也没有丝丝入扣逻辑严密又豁然开朗的剧情,这样子的日本电影,往往却让我不堪重负,心先是像一块干透了硬邦邦的海绵,随着每一个小情节的一丝滋润,如掉入一滴水珠,满满积攒到最后才全部舒展浸透,甚至都能挤出眼泪水来。
尤其觉得在这样什么都是浮云的年代,看一看如此珍惜一汤一菜的年代,即使电影从来都只是展现它想展现的,即使电影也从来不是绝对真实的,但至少电影里那一种生活并非是绝对形同虚设的。
常常觉得当我们在用一年不吃不喝的所有年薪换取1个只够站立的平米时,使人变穷的,也许就是自己本身吧。
阿嬷说的没错,人到死都要怀抱梦想!
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原文地址:http://anjingymm.blogbus.com/logs/107972136.html
佐贺不是人名,是日本九州的一个城市。
小男孩昭广被妈妈送到在佐贺外婆家,这里有一个贫穷又乐观的超级阿嬷。
电影在一系列生活细节中展开,阿嬷说河流就是我们的supermarket,阿嬷说没有钱学运动,那就学跑步吧,阿嬷说至少要把肚子先填饱,阿嬷说在河流里捡到一只木屐后再等两三天,我们就能拥有一双木屐了,阿嬷说不懂英语是在日本生活不需要懂英语、不懂历史应该写不拘泥于过去……这个超级阿嬷总是能够在所有不好的事情里,找到它的闪光点,开心地接受。
这里还有一个懂事的小男孩,阿嬷说学跑步那就跑起来吧,我有两个妈妈,阿嬷是我的第二个妈妈,打工给阿嬷买了新老花镜还要说是隔壁送的……这个小孩调皮又懂事,就像我们曾经的小伙伴那样可爱。
这里还有很多有趣又善良的邻居们,为了让小昭广买到破的半价豆腐,卖豆腐爷爷在完好的豆腐上戳了一个洞,为了让小昭广在运动会上有丰盛的便当,每个老师都假装自己肚子痛,去跟小昭广换便当,看到昭广的妈妈终于来观看他最后一场马拉松比赛,老师也感动地哭着……这部电影有温情、有感动,也有日式小幽默,这部电影像一杯飘着淡香的茶,需要细细品味。
当我们的生活里充斥着物欲、充斥着快节奏、充斥着不信任时,不凡坐下来看看这些朴素的人是怎么让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我想,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超级阿嬷,她们朴实,她们勤劳,她们乐观。
我有一个外婆,她就是我的超级阿嬷,在我少之又少的印象中,外婆总是一个乐呵呵的人,在她生病卧床之前,每天就是下地干点农活、喝点小酒、再跟邻居一起玩玩四色牌。
外公过世比较早,外婆拉扯大七个儿女后,就是这样一个人独自在乡下过活。
跟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样,我外婆就是连江的超级外婆。
虽然我不是跟着外婆长大,每一次见到她都会觉得她满脸喜庆,笑脸迎人,见到外婆自然就会变得很高兴。
外婆生病有两年多了,卧病在床的日子里,我和表妹去看望她,只遗憾曾经的陪伴太少,她现在意识已不清晰,不太认人,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陪着和等待。
豆瓣评分:8.3本片根据日本作家岛田洋七的同名小说改编,经由“丫丫”荐书最先了解这部著作及同名影片。
剧情是一位母亲无力继续抚养儿子昭广,无奈托付给在佐贺生活的母亲(片中的阿嬷——面对生活的窘迫独立抚养7名子女长大成人),昭广在后知后觉中来到阿嬷的身边,一个没有电视和收音机的日本乡下,祖孙俩常常围炉夜话,影片画风简单、淳朴、温情。
我关注到昭广母亲面对生活的无奈,却仍然积极、努力的生活,可能源于阿嬷的教导——人一生要怀抱梦想,即使梦想无法成真,但活下去这件事比什么都美好。
年代不同,人们所面对的问题当然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现代人,大多时候既负责又认真的生活,常常是很用力,就像用拿锅的力度去拿一个瓷碗,人一费力,重量感就会不一样。
有些事情真的不需要费力,就像阿嬷身后拖着废铁微笑着走在桥上,可是往往我们容易把它想太难,更容易创造一种困难度给自己,尤其当今网络发达,轻而易举的就去关注“他有我没有”,于是便觉得很难、很难。
然而,不论昭广母亲还是阿嬷,她们没有只是滞留在一个困境、一种情绪里面,发现了生命有很多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体验,所以不要只是留存在一个巨大的痛苦里,然后走不开,这样子会辛苦。
最另我佩服的当属阿嬷的“生活哲学”:这世上要捡的东西多的是,却没有一样是可以丢的;做人不能小气,不过,节约是天才;我们不靠别人的援助;穷人分两种: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做个开朗的穷人不是很好吗?
真正的体贴是不让人难堪的;人可以捡到爱,但没有爱是可以舍弃的;晚上不要谈难过的事情,不管多难过的事,到了白天都变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买东西,但只要花钱一定是买最好最贵的。
阿嬷那个强大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弹性够:昭广母亲对养育儿子有种负担,阿嬷可以从容计较;在昭广看来很难的事情,阿嬷都能幽默的化解:写《我的爸爸》作文,对爸爸不知道——“那就那么写‘我不知道’”英语不会——“那,你就在答案纸上写‘我是日本人’。
”不会写汉字——“那你就写‘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讨厌历史——“那就在答案纸上写‘我不拘泥于过去’”片中真的太多温情画面——大叔偷偷戳破一块豆腐;老师们都肚子痛,为了用自己丰盛的便当换昭广的梅干和甜姜;老师看到昭广母亲参加运动会,激动的跟昭广在马拉松赛道热泪盈眶……看得我又哭又笑……其实电影和书籍永远有无法跨越的鸿沟,期待收到书后,对照再看,从中汲取更多的感动,并携带这份美好有意义地向前迈进融入时间、融入生活、融入生命道路,就会走到自己独特的生命道途。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我们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温暖,阿嬷的形象很深入人心,大方又节俭,很矛盾又矛盾的很合理。
电影中几个画面让人印象很深刻: 阿嬷拖着吸铁石走路,这样吸铁石可以吸附铁制品,贴补家用; 阿嬷会在家门口的小河流拦上竹竿,挡住一些被其他人淘汰的食物; 昭广想要学习一项运动,阿嬷会推荐他练习不需要额外花销的跑步; 以上种种我们可以感觉到阿嬷的节俭“小气”,但是面对某些事,阿嬷又一点也不小气: 阿嬷告诉昭广, 即使家里穷但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除此之外阿嬷还很乐观,告诉昭广要“做开朗的穷人”“学不好历史是不拘泥于过去”。
电影除却阿嬷自身的温暖,周边的人也给了昭广不同程度的关爱: 小贩插破豆腐让昭广半价购买;老师与昭广交换便当为改善昭广的伙食。。。
电影平缓且舒服,淡淡的却能够让你豁然开朗。
其实,我喜欢这部电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以在阿嬷的身上看到外婆的影子:即使在今天,外婆仍然舍不得仓房积攒的碎木料,邻居淘汰的铁制品,总是说终会用到的;当我考试不理想的时候,外婆会宽慰说下次就好了,你不能一直优秀,起起伏伏很正常;当我和父母吵架时,外婆会挡在我身前,说“你打你闺女,我就打我闺女”。。。
这样的场景,太多太多了。
我相对消极,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卑,但家人在身边的时候,我总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的支撑着我,这就是亲人的力量吧!
家境贫穷与否,学识阅历高低,这些东西压根没有什么可比较的意义,更不应该成为你自卑或者自信的标准,贫穷从来不是可耻的事情,物质优渥知识丰富也不是什么可炫耀的事情,追求物质和汲取知识都是在完善自我,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而不是去攀比什么,我们鼓励乐观,相信自信的力量,是因为自信开朗让我们更容易过得幸福感,仅此而已。
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换句话说,影响我们的不是贫穷和苦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待贫穷的态度,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如何走完人生,我们无法选择避开苦难,但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面对苦难,当我们拾起自信与乐观,还应该积极努力地做出改变,乐观和努力应该是紧密相连的两件事,把这两件事结合,既能着色现在也能灌溉未来。
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人也应该乐观开朗,反正人生的尽头不早也不晚。
世界上既然有富人,就当然有穷人,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如果你是一个富人,自然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哪怕因为自己财富太多而产生焦虑,那样也没问题,你可以给自己请最好的心理医生,只要付钱,这也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幸福感,还可以多参加慈善活动,让别人的感激满足自己的空虚;如果有了疾病,还可以花钱用那些刚刚通过穷人做的成功的临床观察的价格不菲的新药;如果没有爱情,起码会有人宁愿假装爱你。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很现实的就是,如果你的心态出了问题,你不能请心理医生为你治疗,只能靠着谁也不能证明究竟是否有副作用的制剂来抑制自己的精神问题,同样的,如果你没有别的,你还是什么都没有。
你能做的,只是能用自己的感激来满足富人的空虚,或许那样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虽则事实不全是这样,但是总归富人还是要好过穷人,不管在什么方面。
哪怕辛勤付出劳动的是自己,得到社会名誉的还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
我不是仇富,我只是陈述。
昭广很幸运的是有一个很会调节心态的阿嬷。
在家境如此贫寒的情况下,还是乐天的抚养昭广健康的成长。
昭广很幸运的在一个很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他们没有用" 金钱"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昭广。
他们始终将昭广作为一个"人"来判断其价值,他们坦然的接受昭广家很穷,没有钱作好的便当,功课不好,但是体育非常优秀。
老师没有因为昭广的家境,而歧视他,反而更加的爱护他,甚至一起和他飙泪;同学还是为他出色的体育感到高兴,而没有因为学习的落后而歧视;卖豆腐的老爷爷还是体谅的卖给他一块原来完整的豆腐。
如果换另一个社会,恐怕老师根本不会打理这种用不上的学生;学生也会听从家长的指点疏远这种同学;做生意的甚至会以次充好。
我说的不是我生活的环境,但是后一种事实却是可以深刻体会到的。
如何面对贫穷,恐怕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周围的人都是一种将金钱作为唯一标准的人,阿嬷做的如何出色也是没有用的,甚至不可能有任何的作为,因为那种世界没有她的生存空间。
与其沉醉于如何调整心态面对贫穷,不如观察这个世界是怎么评价贫穷的。
如果这个社会,不能宽容的对待贫穷的人。
那还是趁早重新开始洗牌吧。
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162.entry这个评论是非常早之前写的了,甚至那个时候微软的spaces还在。
但是不知道为何,豆瓣将其改在另外一部影片下面,手动改正回来。
年三十早餐时给妮子讲述影片中的小片段,运动会只带了白米饭的昭广避开众人,独自在教室吃午饭,老师借口肚子疼主动要求交换便当,卖豆腐的大叔故意将豆腐弄破半价卖给祖孙俩,“真正的体贴是不让对方难堪,”希冀妮子和自己新的一年中能体悟和学会何谓适度的帮助,境遇虽困窘,阿婆的乐观和坚强,周遭人们的善意和温情,让影片不缺少泪点,马拉松时妈妈来观赛,老师和昭广一起激动地哭出声,阿嬤讲:天底下有两种穷人,一种是消沉的穷人,一种是开朗的穷人。
我们要做“开朗的穷人”。
[/cp]
《佐贺的超级阿嬷》,真的是温暖又富有哲理。
讲述了昭广因为家里生计困难,被母亲送到乡下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故事。
里面的阿嬷,十足的乐天派。
虽然日子穷到不行,但她总是很快乐,在她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神奇‘小操作’。
比如在小河中放竹棍拦木棒树叶来收集免费又不费力就能获取的燃料;走路时腰上拴磁铁来吸取废金属等。
看来生活中只要有心,让平淡的日子变得很美妙呢。
片中昭广和外婆的亲情让人感动,昭广不会让同学诋毁自己的外婆,外婆也会安慰因为母亲暂时来不了而闷闷不乐的昭广,努力逗他开心。
阿嬷也会告诉昭广很多道理,这些道理都是有着共同的一个方向,让生活过得快乐,乐天知命。
这个电影里,关于穷的话题很有深意。
主人公虽然很穷,但日子也能过得开心,不断努力就好。
这个电影也勾起了我童年的一些回忆,真实又温暖。
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发出像朝广问阿嬷的那句话,为什么生活那么难,为什么没有出生在富裕的人家,尽管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但是无论我们目前的生活怎样,只要心怀理想,不断前进,乐观看待,幸福感依旧不会少。
有时人生无法一帆风顺,有时人生跌宕起伏,有时日子真的很困难,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可是只要待在阿妈身边,我就学会了如何活下去昭广在佐贺的苦日子一定比好日子多,但阿妈教会了我,如何坚强的活下去,如何从心底里寻找快乐。
我从一个敏感小哭包,变成了勇于直面人生困难的人。
在阿妈的面前,根本没有任何困难,能打到我们在困苦面前,阿妈从是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原来快乐不是从天而降,是要用心寻找的这本原著是90年代作者写给,在“失意的十年”,遇上经济困难的人们的。
经历过这种苦难的人,一定可以因为这部作品,重新快乐起来吧!
阿妈说:我饿了,阿妈说,你不饿,心里不想着饿,就能战胜它我想学剑道和柔道,阿妈说,要花钱的运动都不做,跑步就好了。
不不不,跑步也不要太过分,因为鞋子会磨破,肚子也会饿!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地对外婆说:“阿嬷,虽然我们家现在穷,以后有钱就好了。
”可是外婆这样回答我:“什么话?穷有两种:穷得消沉和穷得开朗。
我们家是穷得开朗。
而且啊,我们跟由富变穷的人不一样,你不用担心,要有自信。
因为我们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穷人。
做有钱人很辛苦,要吃好东西,要去旅行,忙死了。
而且,穿着好衣服走在路上,还要担心摔一跤。
光从这一点来看,穷人习惯穿着脏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无所谓。
啊,贫穷真好!”我只能说:“阿嬷,晚安。
”我的眼睛意外受伤了,医生没要我的钱,还给我钱,让我乘巴士回去。
阿妈说,快点去还给别人,绝对不可以欠别人的钱阿妈说,晚上不要谈论悲伤的事,到了白天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运动会我跑了第一名,不过没有妈妈和阿妈来看,中午一个人吃便当,老师说,我的肚子痛,梅子和红姜对肠胃好,我们交换吧。
阿妈说“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
”买豆腐的大叔,故意把好豆腐戳了一个小小的手指洞,当成碎豆腐卖给了我我说,不知道爸爸的事。
老师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100分我说,我不会英文,阿妈说那就写我是日本人我也不会汉字,那就写我可以靠平假名,片假名活下去我不擅长历史,那就写,我不会拘泥于过去
相比之下,还是书更好看一些
有智慧的阿嬷
温馨小片
温暖但是节奏太慢,有阿嬷真好T T
跟期待还是有差距
电影很粗糙,可能跟书没法比。没有表现出多穷的样子,只是一路童年回忆。作为七零后的中国人也确实没有多少代入感。因为片子里的生活水准,虽然是五十年代,却比咱们八十年代的生活水平还高。
对自己节俭,对别人要慷慨。
真正的体贴是让人察觉不到的,是啊 所以为什么我有眼睛,但偶尔瞎了眼。真子承祖业成为体贴的脑残,也要保持狼的精神。
艰难时世中的亲情守护,平淡而温暖,日本人很擅长的东西。而这一部在日系同类作品中算是比较平庸的,情感并不深入,还有些做作。
典型的感人的纯净的但我绝对不会喜欢的日本片子
贫穷是根刺.但啊麽很厉害~
贫穷培养出懂事的孩子还是因为家长的乐观影响了他呀,细水长流的一部电影,最后离开佐贺真的挺难受的,心疼孩子和阿嫲。
催泪片……
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苦难,看你如何经过他
D5 BB-165
生活如此艰难,穷人有两种,我们要做开朗的穷人。
喂!(#`O′) 后半部分那些是什么啊!!!!
因为刚看了书,很喜欢,所以和妈妈一起找来电影看。电影不及书来得精彩。
阿嬷说“做人不能小气,不过,节约是天才”阿嬷还说“晚上我们不要谈伤心的事,因为人在晚上容易悲伤”
阿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