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极地之春1.生命雪原上重新长出植物,毛毛虫不知道从哪里来,成为除植物外的第一个生命。
生命的诞生、过渡期、成长,有时候可太恶心了,就是生理上的恶心,不带有情感倾向。
我第一次谈生命恶心是在那个艺术品《一千年》里,我说生命的繁衍生息令我恶心。
我想到,对于其他物种来讲,人类生命的繁衍也是恶心的,更何况这个物种还不断拓宽自己的空间,挤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
说回来其他物种繁殖这个事情,我还没有看到过人类婴儿诞生的场景,但是无数人把这个事情构建成一件幸福的美妙的事去期待。
我在想,我潜意识里觉得人类诞生是美好的,但是我亲眼看见其他物种诞生,为什么会恐惧和恶心呢,即便仅仅是一种生理反应,但为什么呢,我情绪上是不是也有呢,如果情绪上也有,是不是说明我在排斥其他物种,为他们的诞生感到厌恶,我是不是天然地在抗拒、争夺,我是不是潜意识里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为什么我对人类不会有这个反应,对其他物种却有。
是不是我作为一个人类的自我认同在起作用,那这个认同到底有什么用呢,这样看起来也太糟糕了。
但是在表达里,我深刻认同的却是相反的。
我每天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就会觉得人类没有继续存续的必要了,早点灭亡吧,但是我面对其他物种的死亡会难过,不希望他们死亡和消失。
在生和死的问题上,我对待人类和其他物种是如此不同。
2.自然最震撼的就是在纪录片亲眼看到万物恒常变化,冰原移动,生命消失,再重新出现。
我想人类也这样,无法对抗自然,我们和其他众多的物种没什么区别。
我们有无数的作品在反思,人类和自然,和其他物种,到底应该如何生存下去。
这必然有人类造成了无数物种灭亡而产生的反思。
当我们开始掌握技术,我们从渺小的那个自己变得膨胀起来,我们“征服自然”,然后在无数次自然灾害到来,人类无力抵抗,抑或是自然的眷顾和恩赐下,人类得以存活,我们才开始了“敬畏自然”、“热爱自然”。
03 极地之夏看完这一集再回头看看标题,才觉得这个标题如此贴切,第一集也是,真的在讲述《春》。
比起第一集,这一集的生命力更加地蓬勃。
最直观的就是阿醒提到的那个,人类早就应该将目光放在其他物种身上,看看它们如何运用独有的、超越人类的智慧去延续整个物种的生命。
我很少看到一个物种和族群残害彼此,即便是为了竞争,选出能够带领族群生存下去的肉食动物也很少无缘无故残害同类。
但是人类会,人类在伤害自己的同类,也伤害别的物种,以非常残忍的方式,战争、灾难都是人类造成的,因为愚蠢,也因为自私。
无论如何,我们怎么办?
追求更高的GDP吗,赚更多的钱吗?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
只要这个世界、这个时空还在,人类的痛苦就永远存在。
另外一个非常纯粹的就是——我被这样的景观打动了,不管是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是否和人类有关,我都被这些物种打动了。
有时候也不是那么讨厌人类,我们的一厢情愿有时候也非常动人,比如镜头背后的摄影师和导演,他们的内心波动绝不会比我们小,他们肯花时间去探索这些,和未知的世界对话,和自己对话,谁说得清呢。
也许只有这些庞大的自然奇观落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真正平等地去看待其他的物种,去热爱自然。
04 极地之秋幼鸟从150米高差的悬崖峭壁上学飞,一不小心失败就会落入狐狸口中。
北极熊凭借着超凡的嗅觉找到了死去的长须鲸的尸体。
其实看到这些弱肉强食的画面会有一点痛,这种应该是一种同理心,因为自己不想被如此对待,所以觉得对方也不想被如此对待。
如果非要说人类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大概是对死亡的畏惧,我们在面对其他物种的尸体的时同样会哀痛,会不忍。
我们和这些弱肉强食的动物没什么不同,我们也在以别的动物为食,但是我们发明了一些别的——杀生要超度、佛家吃素、小孩子因为有同理心会为动物的尸体伤心而把动物埋葬、知道刺身是被或者割下来的会拒绝再吃。
只有一只企鹅能被养活,我觉得这里也是。
但也许,正是这样,这个物种才得以更好地存续下去。
另外就是自然和物种的关系,自然恒常变化,万物只有去适应、生存。
05 极地之冬这一集最重要的是展现地球两端的动物们如何度过漫长寒冬,从中存活下来。
想要分享以下几点:北极熊刨开松软的冰雪开始冬眠,母熊在睡眼惺忪中产下小北极熊,然后照顾其长大,度过整个冬天。
这种繁衍、动物的母性时刻,在这个片子里展现了非常多。
其实我想到,这些是人类能理解动物的重要部分吧,因为这个部分,在人类这个族群里也有。
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过于把人类的道德法则加诸于动物身上,比如帝企鹅抢夺与母亲失散落单的小企鹅,我们难免会用人类的道德去猜测和评价。
白绒线鸭的生存赌博,这个让我极为震撼,它们抱着要么死要么活的决心,这个几率都只有50%,完全就是在赌博。
尽管在冰间湖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它们试图挣扎过,但是那种敢于和自然平静对抗的姿态也令我非常动容。
冰晶开始撕扯植物体内的细胞时,我的整个心都是颤抖的,自然的力量太强大了。
这个部分到后面,还有一个深海的镜头,冰柱落到海底,迅速将海底的生物冻结起来,然后浮冰把它们带走,困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层里,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天灾,是庞贝末日。
我想起来对话苏格拉底关于环境伦理的那部分,最后有一个哲学题是说,你认为自然有特殊的本质吗?
威胁或平庸?
当我看到冰晶,想到自然这样把它创造的生命就这样终结,我觉得非常伤心。
狼群在追逐牛群的时候,母狼的行为让我最为动容,公狼放弃了,可是绝望的母狼浑身是血也仍在战斗。
帝企鹅跃出水面的时候,像你知道冬天就结束了。
妈妈和企鹅爸爸换班照顾宝宝,这个画面非常的温情。
但是在争夺、绑架与父母失散的小企鹅时,又令我非常痛苦。
但实际上,人类也如此,只是我们用道德和羞耻感把这些隐藏。
啊啊啊啊,为什么都在说蓝色星球2⃣️,为什么没人说冰冻星球,是都看过了觉得不好看吗?
还是没看过?
我真的好喜欢冰冻星球,它真的好好看!
冰冻数千年的体积巨大的冰川,正在融化,他人说,很多时候自然景观是无法拍摄出它的壮观,而bbc是没有做不到的画面,冰川崩塌的场景,都能身临其境,心脏猛然一紧跟随倾斜而来的冰块扑面而来,好的拍摄者就是能把让人恐怖的画面拍摄得让观者感到惊叹而不是惊吓!
看完后只会感到大自然威猛的力量,人类在整个宇宙之中是多么的渺小~我断断续续看过第一遍,认认真真看了第二遍,又在断断续续看了第三遍,完全无懈可击,堪称完美,不管是拍摄(不要说我不懂拍摄,我有眼睛,有美感),还是配乐,那欢脱的配乐~简直身临其境。
比如北极熊公熊寻找配偶时,老爷子的配音也是轻快的,音乐随着雌性北极熊的出现从欢脱变得温馨,两熊谈恋爱时的配乐你听着都想和自己的小鲜肉一起到老,直到竞争者的出现,老爷子的配音开始有速度起伏带点凶狠,配乐也更着“噔”的开始显示出打架的氛围,让你的心跟着随之变化。
北极熊肉肉的脚掌我好想当枕头,肯定好柔软。
据说北极熊的毛发极其粗糙,别看着好似软绵绵,我不管,我还是想要和北极熊来个熊抱~柴静在采访其中一个拍摄北极熊的导演时的对话:“你感到恐惧吗”?
“当然,你必须非常小心,我的意思是你必须非常小心,在拍摄北极熊的时候,它们处在食物链顶端,所以它们是很好奇的动物,并且凶猛无比,在记忆中,他们没有恐惧过,除了那些被围捕的。
”而神奇的是,在片子中,摄制组就拍摄到了北极熊一年一度的体检,导演近距离接触到了北极熊,闻到了它身上的味道,带有海水的腥味以及海豹的味道,因为它们只吃海豹,多么多么的神奇。
当北极熊被远程射中了麻醉剂躺在冰层上时,北极地区食物链顶端的肉食动物终于“任人摆布”。
“愚蠢的人类,你们又要对熊哥我做啥”~记得几年前我曾在泰国被当地动物园的训练人员选上台与大象表演,真的很尴尬,虽然当时我是拒绝的,现在想到也是很后悔,怎么没有好好与大象接触呢,为什么抵触这种行为,说不定训练员看出了我的真生是小猴子呢~哎~年少无知。
当时不知道训练员说了什么,大象一骨碌用鼻子就把我抱起来要抛向天空,我简直当场吓尿,反手抓着大象鼻子不放,“美女与野兽”上演,大象的皮肤真粗糙,硌得我好痛,粗糙得仿佛身上都是小刺刺,当时我是“心生怨念”的。
而看到纪录片中摄制组能与动物那么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好羡慕,你不理解的,不代表这个事情就是不好的,你应该选择去相信,相信人,相信动物。
极地是最不适宜生存的,而人类总会在不得不这样的时候,因地制宜想出生存下去的办法,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所以才会吸引好奇的记录者去拍摄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方式。
记得以前去满洲里游玩时,当地人说满洲里就是俄罗斯人每年来过冬的地方,深不以为然,遍地都是俄罗斯的餐馆,俄罗斯的店铺,还有各种大肚子,高个子,高鼻梁的俄罗斯人,最记得夜景是非常美丽的,马路不宽,两边都是俄罗斯风格建筑,夜景实在太美,我们忍不住在马路上拍照,完全忘记了我们是在马路中,现在想想真的很不礼貌,但是,当我们在马路上玩得不亦乐乎时,身后一直有位俄罗斯的小哥哥很有礼貌停着车等我们拍完照才一轰油门走人,没有按喇叭轰我们走,当时我们被小哥哥帅翻,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我的天啊,怎么可以那么帅”!
为什么我没有敲开车窗要合照!
(无比委屈脸)。
俄罗斯的好感就是那一次深深印刻在心里。
北极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矿物,在俄罗斯的北极西伯利亚,因为矿物质所以当地发展了一所小城镇,前人以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因为大自然的馈赠而成型,以河流两岸聚居,而大自然的宝藏却告诉我们,在财富面前,再艰难的生存环境也能克服。
而在那座城镇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是暗无天日,三个月暗无天日!!!
我简直黑妹问号脸!
我们没有生活过这种地方,所以无法体会全年寒冷外加三个月的黑夜。
以前在纪录片中看到,在藏区送货的货车翻山越岭行走在几千米海拔的高原地区时,油箱结冰时,会烧火把融化汽油,继续启动前行。
在西伯利亚的矿物小镇上依旧如此,看似疯狂的举动,实则是适应大自然的结果。
即使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地区,人们还是会想出对抗它的娱乐方式,比如冬泳,看似玩命的娱乐活动,却可以提高自身免疫系统,可这种刺骨的寒冷来提高身体素质,应该我们常人不会去做吧,战斗名族还是战斗民族,看到他们跃入水中那挣扎的面孔,我真的不信他们内心如音乐般欢乐~啊哈哈哈哈~(纯属腹黑他们)。
其中一个女性导演,当时拍摄时已怀有五个月的身孕,而为了防止在零下四十多度冻伤,必须穿上十几层专业防冻衣服。
她展示她的防冻鞋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变声的浩克,非常厚重又大。
可能我们平时穿的三合一冲锋衣很轻巧,可以承受我们在零下十几度高原地带的活动。
但要用几个月的时间拍摄一组十几分钟的片子,北极那种疾风冰雪天气,世界上顶级冲锋衣也会让人感到寒冷吧,况且还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性,简直要致敬!
她说:“她在一次户外上厕所时,发现不远处正有只饥饿的母北极熊正盯着她,她发了疯似的跑向营地,如果当时稍有迟疑,那她现在就不会这么轻松的坐在这讲着当时发生的事情。
多么神奇的经历,述说的多么淡然。
在北极地区,昆虫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适应极寒气候,并且在春天到来之时,赶紧追着阳光,不停地吃,因为北极地区的春季稍纵即逝,就算你是第一个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小昆虫,当你还没反应过来时,严寒马上再次降临,措手不及,你完全没有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就开始被冰雪覆盖。
幸好独特的体质让你能够适应这种冰雪天气不会死亡,只是如果你想从一条小毛虫蜕变成一只小蛾子,那可是要经历千辛万苦,重复历经十三次苏醒、追太阳、吃的循环往复中一次又一次的重生,并且不能变成可以飞的蝴蝶,而只是一只小蛾子,你看着都觉得它们的虫生太艰难,恶略的环境,飞不走,改变不了,只能适应。
bbc为了拍摄这条毛毛虫变成小蛾子,足足拍了三年,三年啊,十几分钟的三年啊!!!
这就是专业!
我自从看了重返狼群的纪录片后,对狼改观很多,虽然狼图腾让我佩服狼,但现在我却有迷恋狼的倾向。
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狼,长得实在太像二哈,又像狼外婆里面的大灰狼,感觉傻萌傻萌的。
摄制组拍摄的北极狼捕猎完全没有让人感到血腥,反而配乐给人一种小孩子顽皮淘气之感,看得我都好像给它们捕捉食物~可是,不代表别的极地地区的狼就这么给人傻乎乎的印象。
在加拿大极圈附近的狼,就比较凶狠一些。
首先会看到一对夫妻狼攻击野牛,这我不得不吐槽公狼,看着野牛身形庞大,随便战战几回就在一旁观戏了,任由母狼和野牛厮杀。
据说母狼是那种看到目标必须拿下的类型,因为她要养小狼崽子,简直让我那一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病发,好希望母狼能赢,瘦弱的母狼完全被野牛的牛角尖顶得白毛变成血迹斑斑的红毛了,好心痛,不管是动物界还是人界,母性的光辉真是自始自终自带发光体。
还好大战几个小时后,野牛实在扛不动,投降,这只野牛够这对狼家庭吃上好几天,可以撑个把月。
还有一对狼族追赶野牛族,那可是跟着音乐,心跳到嗓子眼的那种紧凑感,看着狼发现了野牛的踪迹,看着隔着好远的距离,看着狼族群体顺着野牛部队靠近。
其实,野牛团结协作时,狼是没有办法吃到野牛的,毕竟体型还是占优势,可是偏偏就是有“猪一样的队友”,狡猾的狼随便做个假动作,就把野牛如惊弓之鸟一般四处散开,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狼的作战攻略,真的就是在围猎捕杀上自有一套狼子兵法。
每集接近58分钟到60分钟,还会在最后预留十几分钟给人们展现拍摄这次纪录片的花絮。
最记得有一集,是拍摄企鹅,摄制组已经大半年在南极企鹅聚集地了,从开始的正常人到最后实在在冰天雪地中没有人只能对着机器碎碎念,完全就像“精神病院患者”一般,我想任何一个人如果一直在广阔的地域生活,那种空无一人,寂静之感是会让人神经衰弱的。
据说,杀人鲸群体会用高度智慧的方式,通过制造不同的海浪来围猎海豹,看到摄制组拍摄出来的镜头,真的好佩服动物的智慧,谁说人类就是最聪明的?
群体攻之,制造出不同的海浪,利用团体优势,把猎物围入事先的猎场。
太多让人惊喜又起鸡皮疙瘩的场景。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死亡手指”,总以为是迪斯尼动物王国,原来这个世界是真是存在,是真的有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能在一瞬间让海底某个区域的生物触碰到它立刻死亡,我看到哑口无言,惊呆!
采访中,科学家说,在浮冰之下,当一股极端寒冷的盐水遇到海水,流动的盐水会迅速让周围的海水凝结,形成海底类似冰柱或者冰石钟乳的东西,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界六十年代曾经被人们发现过,凡这是第一次被影响记录,再次表白BBC,致敬!
bbc耗时五年多在南、北极地地区拍摄完成,2011年上线,主持人老爷爷2011年之前以87岁高龄飞往南、北极报道。
在那之前,老爷子在八十年代第一次去往极地地区时,冰川面积还是很广泛,而现在,面积缩小了一倍,好想哭!
很难想象,如果极地地区的冰川全都融化,地球海平面会上升六十米,那会是一种什么概念?
在上学时,就听说百年后,马尔代夫就会被淹没,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我不知道的,不代表不存在。
我也很难想象在极地地区工作二十五年,那是一种什么概念,或许我看纪录片,觉得这门职业很有意思,可如果真的让我没日没夜面对这些除了冰川还是冰川以外的环境的话,我是否会疯掉,我很敬佩这些科学家,原来小时候我们说的长大后的愿望想当一位科学家,真的有人在做着这份神圣的职业。
即使这些动物很可爱,可欢乐是短暂的,等待是漫长的,没有家人,没有娱乐,哪怕有再多的激情,还是会疯掉,如果天气恶劣,只能呆在帐篷内,一呆就是好几天,这种对意志的考验真不是常人可以做到,这就是一种专业,一种真的热爱,因为只要拍到你梦寐以求的镜头,那些从来没有人看到过的场景,亲眼所见与你在视频上所看到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经验,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好羡慕摄制组。
上个世纪,海平面一直在上升,从未间断,而纪录片拍摄之时,上升的更快,我想此刻的速度应该超乎我们的想象,看似我们平平静静的生活,而平行世界中正在经历冰川爆破,河流淹没村庄... ...企鹅蛋是由公企鹅孵化的,而企鹅爸爸在冬天会抱团取暖直至下个春天的到来,等待企鹅妈妈整个冬天在水中带来的食物。
1911年就可以在冰雪覆盖的地底设置电话线,不得不佩服科学家们。
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你敢相信吗?
简直打开我新世界的大门。
两极地区储藏着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淡水,还敢破坏环境吗?
如果全部融化该怎么办?
格林兰岛,冰层有三千米厚,完全碾压我的想象,世界何其大!
在极地地区生存的人们,因为不能种植食物,只能捕杀海水中的生物,完全生吃海象,OMG!
... ...还有好多好多好多的小细节,真的赞叹不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从南美坐船到南极,不知道现在那边会不会因为年复一年人类的观赏者的增多而加剧变化。
所有的艰辛在成片那一刻是让人欣慰的,总会让人看到人之极限,也会让人开拓人类的无知。
BBC冰冻星球,可能是人类地球产生剧烈变化之前最后一次的欣赏机会了。
华丽丽的分割线拍摄很美,文案很美,强烈推荐,整个就是美,极赞欲何词可以在B站看,有资源,并且字幕君很调皮噢,看了就知道好像还有很多要说,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说,感觉会说不完好想拿个广播,快去看,真的很好看~共八集:1⃣️ 世界尽头2⃣️ 极地之春3⃣️ 极地之夏4⃣️ 极地之秋5⃣️ 极地之冬6⃣️ 最后边疆7⃣️ 履于薄冰 8⃣️ 极地科学
除了康德说的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应该还要有极地的壮丽与动物们为生存所做的厮杀,这些都是能让人跳脱自己身为人的桎梏,去思考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我们,究竟是如何的存在,我们的文明及其附加,是否是在为这个星球锦上添花,亦或只是我们想当然尔?
看到猎猎寒风从冰原上吹过,时速甚至高达100米/h,一望无际的荒凉之地,很想亲身站在那边去感受这种极限气候;南极的黑夜,光怪陆离的极光,以及一望无际的星空,里面的每一颗闪亮的星,很想用自己的双眼,亲自去捕获如此的无言之美。
尤其是看到皑皑白雪中,为了生存还有嗷嗷待哺的六只小狼,母狼博尽性命和比自己大几倍的野牛搏斗,雪白的毛皮上是自己的鲜血,但是为了生存,不能止息!
同样为了自己的生存,野牛也在努力的用角顶母狼。
食肉动物最终战胜了吃素的。
生活在极限环境,连生存都是在生死边缘的狼,只会埋头吃草撒蹄狂奔的野牛怎么敌得过。
不论谁赢谁输,身为看客的我只觉得背脊发凉,充满伤感。
与动物为了生存,每一天的生死搏斗相比,人类如何不渺小?
天天蛋疼的多愁善感,都只是杞人忧天,无病呻吟了团队协作的虎鲸,北极熊的交配,企鹅的迁徙,深海里的情形,无一不是提醒着我们,在这个琐碎无聊痛苦烦闷充满欲望和失望的人类世界之外,还有着如此精彩也如此漠不相关的其他生物,在为它们的生存,做着血肉之争。
万物有灵且美,我们只不过是万物之一,也不应有权利,去伤害以及改变他们的生活,以及生存环境。
要时刻提醒自己,人类很渺小,里面的个体,也不过是一粒微尘而已。
南北极的环境很恶劣,动物捕食也很凶猛,而这部作品绝不仅仅是一次简简单单的烧钱游戏,其在细节的处理上证明了BBC在纪录片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在细节镜头的选取上以及音乐和旁白的配合上同样十分出色,使整部作品在大气的基础上又不失严谨与缜密,比如说在雌性北极熊刚出场时,背景音乐瞬间变得轻快,给人以轻松之感,而此时在雄性北极熊的镜头的选取上也体现出了其可爱的一面,整体感觉轻松而又愉悦,当两者相遇时,音乐开始放缓,表现得十分温馨,但两者最终别离时,镜头选择的是雄北极熊独自行走的背影,对于细节的拿捏极为出色。
另外在企鹅与海狮的场景中,音乐一直非常轻快,并且镜头的处理上选择了慢放的效果,将两者的行动时的笨笨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让人们感受到这是一种残酷的捕杀的行为,表现得十分轻松,另外个人认为在企鹅第一次跑掉的时候的那句“猎手与猎物的技术都如此拙劣很罕见”的很有英式幽默的调侃的旁白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再看当时的两者的样子,确实感觉十分有趣。
另外在一些展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的镜头中的背景音乐的选取都十分精准,在表现它的气势的方面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这些对于细节的出色的把握不是随便砸钱就能砸出来的,它展现了BBC在纪录片领域的深厚的功力。
时间的尽头不是末日审判,而是没有指针的滴答、一切凝固在此刻,没有昨天,没有未来。
世界的尽头不是宇宙的边界,而是荒蛮之地的蔓延、熟悉的地标犹如异星球表面,有时像中古的传说,有时是暗夜的梦魇。
北极的冰冻旷野,就是时间和世界的尽头。
无尽之夜的阴沉渐渐退却,极昼紧紧追随她的脚步,短暂的春季,也许是新生命仅有的机会。
皑皑雪原上,无冕的极地之王依循脑海中神秘的地图踽踽独行,在风中寻找他的王后。
珍贵的日光正在融化海冰的骨架,他的倒计时沙漏飞速流转。
他是机警的情报专家,他是狡猾坚韧的好猎手,踏着她留下的足印找寻。
Female,bingo!
Without cubs,bingo!
人们常在千万人中寻唯一灵魂之伴侣,北极熊却是在千万里冰原中寻唯一机遇。
她带他去往冰峰顶处,相守,相爱。
短暂的温馨时刻结束了,他们分道扬镳,也许终生不会再见。
有的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单纯;有的爱,是因缘际会、电光火石的激情;有的爱,是相濡以沫、执手白头的承诺。
而北极熊的世界,只为了相遇而相遇,为了分别而分别,缠绵是片刻的,孤独是永恒的。
创世纪的史诗里,万物因神之感念而生长,热带雨林色彩斑斓、杀机四伏,温带丘陵滋养生灵、和煦宜人,北极熊似乎是驻守在边境的守夜人,只有真正的勇士才能经历暗夜的煎熬,才能坚守白日的灼烧,孤独地吟唱冰与火之歌。
最喜欢看企鹅,胖嘟嘟,每次看到它们用肚皮在冰上滑行,或从海里跳回岸上,以及身子扭扭晃晃走路的样子,就忍不住笑,超级萌萌哒还有同样肥胖的海豹,相互打架,让人没看到残暴,只看到他们笨笨的动作😂 发现动物的忍耐力和毅力也是惊人的,为了食物和生存,会飞行/游行/行走数万公里,漂洋过海来到目的地,每年如此往返迁徙过冬或迎接夏季。
虽然对毛毛虫毫无好感,但看到它居然需要等待14年才能变成蝴蝶,期间需要年复一年汲取和积累能量,心里还是默默的惊叹。
通过团体合作来获取食物(最大利益),貌似在动物界也是很常见。
第一集The end of the earth:狼群追赶野牛群的长镜头;微观雪花片与冰水晶洞;虎鲸造浪猎海豹。
第二集Spring:起死回生14回的毛虫;所有雄性间的争斗都是为了赢得交配权;幕后工作者都是探险家,Cause we're the BBC! 第三集Summer: 虎鲸的技巧绝对比得上孙子兵法36计,步步为营;北极狼与野牛的战争,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 象海豹的后宫团和光泽厚实的脂肪摇。
第四集Autumn: 可爱的白鲸用天然河床磨砂膏搓澡澡;公麝牛的摔跤和相扑比赛; 企鹅外卖军团;引人注目的腹式落地;企鹅大团女主外男主内,雄企鹅夹着蛋蛋走路;第五集Winter: 小野牛和母狼的厮杀,只是为了生存。
“看到这两种动物的生死大战,是我在野外见到最为震撼的场景之一,作为摄影者,在观看这一幕时内心饱受煎熬,我知道必须继续拍摄,也知道这是自然事件,不过却也异常伤感,因为这两只了不起的动物,会有一只死去。
”;海底世界的死亡冰手指和徐徐上升的冰片;海豹的电子求偶声;失落企鹅母亲的抢娃大战。
第六集The last frontier :“极光是冬季黑暗时光里,太阳存在的证据。
”;自给自足南极研究基地;云朵冰晶,colourful ocean in the sky;生存在两极、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真是强大得无可比拟。
第七集On thin ice:视频的循环利用;冰架的崩塌,极地的挽歌;David爷爷总是因为航拍而孤零零的落在原地不动。
第八集Science at the end of the earth: 在南极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无限的求知欲。
第一集:爷爷的BBC腔………………北极熊。
猫头鹰!!!
(原来猫头鹰的腿好粗的)世界上木有两片雪发是相同的哟。
天然呆海狮追天然呆企鹅的那段真是………………在南极用直升机翻越山脉再进入冰盖的那段真是…………十星第二集:闹起来的那对小北极熊………………北极罂粟,死而复生13次变成了蛾子还是丑丑的北极蛾子……捉鸭子的北极狼爸爸尼玛为什么会长得像韩少…………猫头鹰!!!!!
……当企鹅走路的时候表去打扰他!
他会摔倒!
然后脑袋撞个包………………白企鹅不是企鹅…………风向始终是正确的,有的信天鸥飞不起来是因为太笨………彩虹…………鲜艳的发光的变色的水母…………
能拍出绝美的自然,除了雄厚的资本,最重要的应该是-信仰。
很敬重国外的那些探险家和制片人,他们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
可是看到XXTV1晚上播出的这套片子片尾的时候竟然全部冠名中国人,制片人、监制、总策划啪啦啪啦的估计一半以上都是零导们吧。
为神马别人的成果,那些该被我们记住的名字全都没有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
以各种条例法规的理由藐视信仰,藐视知识.......
BBC出品,必属精品。
很多精彩的镜头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来的,像摄制组致敬,David Attenborough解说一如既往很给力
把之前没看完的书啊剧啊电影啊通通完结,就是回家的意义//第一集:爷爷的BBC腔………………北极熊。猫头鹰!!!(原来猫头鹰的腿好粗的)世界上木有两片雪发是相同的哟。天然呆海狮追天然呆企鹅的那段真是………………在南极用直升机翻越山脉再进入冰盖的那段真是…………十星
挺震撼的
寒假在家天天看
每一张截图都可以用作桌面
一定要看第五集的北极狼咬野牛。或者是第六集?
无敌好看。CCTV记录频道我爱你。BBC我是你的脑残粉。还有我想去北极看极光。
Magnificent!
给十星都不为过,太震撼了!!!制作团队太让人敬佩了!
企鹅好贱啊。
好想在电影院看这个纪录片,画面美到要哭出来了!
bbc靠谱
想亲眼见证一下。
再牛逼的电影特技也赶不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纪录片爱好者的福祉,关爱大自然。BBC在这上面倒是没有滤镜。总体来说没有《人类星球》《地球脉动》之类的吸引人。
3.9. 大冬天看这个就是自找的。还是蛾子的故事最吓人。
五颗星是献给那些用生命工作的摄制人员!当然,有了如此敬业的团队,纪录片本身也依旧保持了BBC的高水平制作!
壮观美丽。看哭。感谢导演和摄影师。
想看些關於雪的片子,有無推薦呢
明珠台在播,一如既往的精致与用心,尤其是看幕后片段才明白到每一个画面都是诚意制作。
就是荷语版让我很抓狂,摄影美得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