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部ON CALL还有点HOUSE MAN的感觉,第二部就真的背道而驰。
既想保留第一部的主要人物,但原来的HOUSE MAN已经升级成正式医生了,所以不得不加入新的人肉背景墙。
另外,为了培养点新晋港姐、华姐,所以多了一堆人物,本来就不长的剧变得支线杂乱,到最后就是只剩下煽情了,看了两集都看不下去了,还是乖乖看美剧算了。。
我知道都市压力大人人都可能有病但是这部剧的几率也太太太太大了吧 你妈有病你儿子有病你儿媳妇有病和你有关的人全都有病还有一康强势出境的鸡汤旁白总之心累因为吴启华啃下去但是剧情实在让我吐槽吐槽我………还有鱼仔死作现实中这么作早就第三者了吧…………好失望呀这部tvb
自从鱼仔的星形细胞瘤再度作祟,就看见鱼仔和一件头之间的感情与日俱损。
焦虑和愤怒这二者分别寄居在两个人的身上,一时之间谁也无从妥协。
眼看着一份本来好端端的感情,日复一日的在一厢情愿的无微不至和毫无转圜的多管闲事的矛盾冲突下,成为令人揪心的局面。
我同情鱼仔,因为她的病,令她不能做想做的事儿,放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诚如鱼仔所言,即使亲密如一件头,她的丈夫,也无从体会她身心在此间所受的苦痛。
我也同情一件头,我知道一个人惯于背负责任和担当身边人的一切,却要他对自己老婆的恶疾看得云淡风轻,这不是简单的不懂放手或过于执着的二元问题,它等同于是要一个人推翻之前几十年的存在状态。
这事儿有多难?
冷静如一件头也会大失方寸,失去理智出手伤人。
关心则乱。
这是太紧张一个人时最令人无措的结果。
被关心的人也许觉得窒息,但关心的人又何尝没有压力。
我并不觉得鱼仔选择的疏远和指责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治愈一件头的焦虑症。
事实上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恐怕都难以得益于身边人的强硬和对抗态度。
谁爱谁多一点,谁就迁就谁多一点。
以对方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存在。
这是对其实毫无对错可言的态度分歧唯一的解决途径。
爱确实挺伟大。
其伟大之处不在于无私付出了多少,因为这种付出并非总受到欢迎;也因为这种付出难逃被某些人视为自我感动的廉价筹码。
但仍旧肯定爱之伟大,是在于,付出的一切都甘之如饴。
一如“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总说多情总被无情苦。
深情又何尝不为有情苦。
期待已久的on call 36小时2终于开播了,每天来记录一下对剧集的理解和感受。
Ep01.这一集里讲的病人是喜欢吃巧克力的梅婆婆,她因为要做手术,被要求禁食,但是她觉得能够吃到巧克力就没有遗憾了。
因为她的人生经过很多苦难,而她觉得吃巧克力很甜。
可是梅婆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厄运的手掌,抢救失败了。
一件头在梅婆婆过世之后说的那些话也值得反思,他说:原来人的情绪就像细菌一样,一个人不开心,很快就会感染身边其他人,大家想一想,梅婆婆几十岁了,经历过无数风浪,当中一定会有开心,有不开心,有苦,有甜,但是到最后她最记挂的是吃巧克力。
为什么我们不学学她,做人简单一点,只记住开心的时间,幸福的事情,或者身边一些爱护自己的人,这样不就够了。
p.s. 梅婆婆的湖北方言吐槽无力,虽然听着很难受,不过不影响剧集。
--鱼仔抢救在旅途中发生意外的黄太太叶美,叶美与她的老公黄先生内地来港,而黄先生被确诊感染了H5N1,叶美有被感染的最大嫌疑,鱼仔在为叶美做手术的过程中被告知叶美也许感染了H5N1,可还是责无旁贷的为叶美迎接了新生命。
医院决定要对接触过叶美的人进行隔离,甚至于她的主诊医生。
鱼仔不幸遭到了隔离。
这里有两段比较感动到我的。
第一段是一件头第二次来看被隔离的鱼仔,他隔着玻璃用手写板跟鱼仔无声地交流,先是告诉鱼仔最新情况,再问鱼仔过的怎么样。
——“张学友”——“是什么”——“BB名”——“张无忌”——“张无忌?
”鱼仔做出了才不要的表情。
——“张飞”——鱼仔更用力挥手说不要不要,“如果是女孩呢”——一件头的表情说这个也有,“张曼玉”——“我喜欢啊,好啊好啊”鱼仔作出拍手的表情笑着说。
——“……”——“没有了吗”——“我走了……等你回来”第二段是片尾一件头再去看鱼仔,为她准备了蛋糕,蛋糕上写着“庆祝鱼仔怀孕60天”。
并点上了蜡烛,让她许愿。
她马上许愿说,希望大小平安。
张开眼看到贴在玻璃上一件头的手心里写着“大小平安”。
正是因为被隔离开的距离,才让这种心有灵犀显得更加温暖可贵吧。
我看这部剧时自己刚刚经历了神经外科的手术,因为自己的病例在里面也有介绍,一时间很感兴趣,然后就接连看了一二部。
对于第一部,除了各种你误会我,我误会你,然后最后全部洗白白和好如初之外,其实还是很精彩的。
第二部,除了乱七八糟新加的线索人物,全体得病外,主线还是很好的。
漏洞百出的hauseman,刚刚上手的专科实习医生,然后年轻有为的高级专科实习医生,可能每个刚刚成为医生的人都怀着无比的热诚和崇高的信念。
和学医的朋友谈过很多,他们讲到治好病人时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和欣慰,第一次在手术室里经历死亡时的低落和无助,可能真的经历着疾病才能切身体会。
我喜欢他们对待每个病人负责到底的态度,喜欢他们在每个病例之后的思考和反思,喜欢他们并不总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审判者。
他们也有心累得时候,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件头为了一康无尽的自责,为了小鱼担惊受怕,看的时候会觉得医生其实很不易也很辛苦。
每个和病魔斗争的人都是逼着自己坚强,不希望身边的人担心,却又在一个人时胡思乱想。
一件头和小鱼实在太让人揪心了!
看着真替他们着急,开始是爱不起来,爱起来了又嫌爱得太过。
相比较之下我还是更喜欢ben和洋葱!
ben总是一副老好人情商高的花花公子,总是在关键时刻点醒别人,绝对是助攻高手!
洋葱喜欢鱼仔也是各种承包笑点,没见过这么喜欢一个人还拱手让人的。
但是真的还很感动他为鱼仔做的一切。
其实一康死了很可惜,简直是正能量天使,可惜真的变天使了。
这部剧实在没几个没病没伤健健康康的人了。。。。
oncall1是追完了的,鼓起好大的勇气点开2,因为听说鱼头在这部里有点小小矛盾,第一集就给我开幕雷击了,首先是梅婆婆,不管后续剧情这么设计,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内地的老人不明事理,紧随其后的h5n1又讲旅行团黄先生,不是我敏感,一几年的tvb很多都有这种倾向,再比如说法证先锋3里mandy的爸爸接到诈骗电话,看了一眼号码说是内地打来的,还有台视的台湾灵异事件,里面的家暴男就操着河南口音,真的很难评。
虽然现在止看到第一集一件头救人那里,但后面没勇气看下去了,还得再缓缓
这部剧整体太乱,那个无面人的故事简直加的莫名其妙,太牵强了,而且人物实在过于乐观了,好好的跳舞少年突然没了腿,居然这么快就想开了;多少年解不开的心结,鱼仔几句话就能让她学会原谅,重新爱上这个世界,实在是...但是我觉得细节上还是有些亮点,还算有点港剧的味道。
先随便扯点,这部剧最大的惊喜居然是美雪,演的很棒,人物也很有个性,比她之前的戏好太多了。
身为吴启华的脑残粉只要他出现就已经值两星了!!!
向芊儿很多人在争论到底是人物的问题还是演员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人物塑造的挺成功,挺出彩的,我挺喜欢的,敢爱敢恨,个性耿直,很有布衣神相里嫣夜来的风范啊。
1.关于守护。
这部剧一直在强调守护,守护天使的概念,鱼仔和一件头的很多故事就在探讨这个问题。
你想要守护别人,保护别人,可为了去照顾这个人你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搞的一团糟,这样的你还怎么去照顾别人?
如果我们真的想保护身边的人,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自己,不然的话只会让别人为我们担心。
再就是守护别人的方式,是让他们按照我们所谓的为他们好的意思去生活,还是放手让他们照自己的意思去活?
一件头从开始不同意鱼仔复工到后来不同意她转科,都是在为鱼仔考虑,可是为她考虑不代表她就要听他的话。
适不适合,好不好,都应该是鱼仔自己决定的。
即使是一个生病的人,也会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些事情,而不是什么都让别人去一手包办。
很多时候人需要的其实只是支持而已。
“我不怕输,输没什么可怕的,只要输了之后你还在我身边就没问题,所以请好好地支持我就好。
”我觉得鱼仔可能就是这样的心情。
2.关于无面人。
其实这个无面人的故事主要是在传达一体两面这个概念,就是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是另一个样子。
但是这个故事切入的太生硬,而且很多故事根本都传达不出这个意思,搞得很做作还很让人反感,我感觉这是这部戏的最大败笔了。
只有一个故事我觉得还有点意思,就是那个只要他记得妹妹的样子,世界处处还是他的家。
3.关于信念。
现在生活好的时候你相信未来也是好的其实没什么了不起,但生活糟的像坨屎一样的时候,即使心理也很打怵,你还能相信一切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变好的,这才是信念。
一件头出事的时候笑姐也在害怕,也在颤抖,但是她还是拼了命的去相信会好的,这就是信念。
芊儿根本不知道阿辉会不会回来,还爱不爱他,她也在担心,但她还是愿意相信他们的感情,相信他会回来,这也是信念。
你担心的要死,怕的要死,也许结果也实际上就是糟的要死,但是你还是相信会好的,以后一定会有好事发生的,这就是信念。
人就是靠着一股拼劲,一股信念撑过去的。
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信念的人,就会是个闪闪发光的人。
4.向芊儿。
对这个角色我挺喜欢的,敢爱敢恨,勇往直前,有闯劲,我觉得她身上有股硬气。
我从她身上也学到了一件事,很多事你必须要拼命做过才有资格放弃,不然就只不过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无论对阿辉,对星仔,她都做了自己能做的全部,这可能也就是她能打动洛医生的原因。
最后就用两句话来结束吧:冬天再长不会比一生还长,期盼路上能遇到点点星光。
你的信念一定能让你看到星光的。
P.S:吴启华这么多年怎么一点没有老!
能和他搭戏太幸福了实在!
过分的榨取角色的观众缘往往会适得其反,我真受不了II中张一健和范子妤的感情线,编剧你加进去的那些冲突有经过脑子么,对于发展剧情有作用吗?
各种匪夷所思,先是大秀甜蜜,然后分居二人关系降到冰点,然后再重修旧好,然后再……如果拍个III,真是要折腾死这对演员;突然想起网上吐槽汪峰的歌,把某些特定词语随机选几个,造个句,OK,一首成品出来了,现在感觉TVB的剧情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另外,TVB的视帝视后越来越不值钱了,杨怡马明应该算是近几年不错的演员,但跟之前的视帝视后们相比,完败啊完败。
oncall1是追完了的,鼓起好大的勇气点开2,因为听说鱼头在这部里有点小小矛盾,第一集就给我开幕雷击了,首先是梅婆婆,不管后续剧情这么设计,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内地的老人不明事理,紧随其后的h5n1又讲旅行团黄先生,不是我敏感,一几年的tvb很多都有这种倾向,再比如说法证先锋3里mandy的爸爸接到诈骗电话,看了一眼号码说是内地打来的,还有台视的台湾灵异事件,里面的家暴男就操着河南口音,真的很难评。
虽然现在止看到第一集一件头救人那里,但后面没勇气看下去了,还得再缓缓
熟悉港剧的观众都知道,“台庆剧”是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特色之一,而制作成本高、宣传投放多、演员名气大、预计反响好则是“台庆剧”的主要特色。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TVB的“台庆剧”中不断涌现出佳作,《大时代》、《创世纪》、《珠光宝气》讲述过的人情故事,《烈火雄心》、《谈判专家》、《冲上云霄》展现过的精英风采,《天降奇缘》、《寻秦记》《阿旺新传》制造出的简单欢乐,令无数人与港剧数不完的回忆更清澈透亮。
然而,随着流水线制作模式弊端的凸显、台前幕后人才流失的加剧,以及经历过巅峰期走下坡路的在所难免,港剧的声势在各国各地区电视业的蓬勃发展中已大不如前,好在“情结”往往能打败很多不利因素,习惯性地关注,只为尚未冷却的某些念想。
本月,这家素有“香港梦工场”美誉的电视台将迎来生日,“时刻装备,TVB创造46年传奇”的口号也坚定有力,可惜接连播出的两部不约而同把镜头聚焦专业人士的台庆剧《法外风云》、《On Call 36小时Ⅱ》皆乏善可陈。
前者有两大视帝黎耀祥和陈豪并肩作战,风头和收视率却被仅有二线演员撑场的《巨轮》比了下去;后者是去年大热医疗剧《On Call 36小时》的续集篇,不仅有原班人马的再出发,更有如今港剧里不多见的两位身影——吴启华和苏玉华的倾情助阵,卡司方面早在剧集未开播时,便燃起了TVB死忠们的期待。
续集是一把双刃剑,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也有思维定式的隐隐作祟。
其被要求创新,却不能是全新的,除了角色的延续以外,更应该有独特质感的传承。
去年收获好口碑的《On Call 36小时》并非完美无缺,可是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撇开过于戏剧化的情节来看,它有着港剧难得见到的感性和温情。
“鱼仔”的信和主要角色的台词,字字句句曾在心底泛起涟漪;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点点滴滴曾在心头开出花朵,喜好以正面处理矛盾,常让现实发出会不会太理想化的感叹和质疑,可那不正是每个人都渴望也都想努力追求的世界吗?
“温情”这一点,仍在续集中被延续下来,它和遗憾携手而行,交织于每个人成长过程的时时刻刻。
阳光与风雨,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和欣赏,就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如同硬伤和失误在港剧中虽然屡见不鲜,可是如果能以善意去解读,同样能收获历久弥新的正能量。
吴启华在《On Call 36小时Ⅱ》的出场,忽给人时间静止的错觉,程至美似乎一点都没变,依然文质彬彬、风度翩翩,角色经历也与十五年前有着某种遥相呼应,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现实中喜欢逃避的洛文笙,背后曲折的故事看点多多,续集也将心思放在挖掘医生作为普通人亦有不可控的一面,鱼仔旧病复发,一件头疑似染上情绪症,新角色向芊儿内心执着,新一批实习生各有烦恼,构成了《On Call Ⅱ》的群像图,而医生们各自的困惑、每位患者的小插曲,让医患之间的互动,在第二部里更加多样。
首集出现的湖北口音梅婆婆,起初让护士们头痛,稍稍被扭曲的形象也不受观众们待见,可是当她的经历被一点点剥开,许多感受则涌上心头。
人生短短几十年,总会经历许多得意和不得意,笑过哭过,有苦有甜,用什么描绘生活的图画,在乎个人的心态。
临终的梅婆婆只挂念巧克力,因巧克力象征着她心中最初的甜蜜和简单的幸福——开心地面对不开心,生活永远是甜的。
接着出现的陈家国,和女朋友吵吵闹闹,病重之际却挂念放手的舍不得,越是在艰难的时候,才越能感觉到身边陪伴者的重要。
被失意包围的“一件头”夫妇,在重重困难中更紧张彼此,家家那本难念的经,诉说着不分你我的苦痛和烦恼,但若以对生命永不磨灭的爱去迎接考验,美好的明天或许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来到。
《On Call 36小时Ⅱ》仍致力于传递这种对生命“努力爱”的信念,爱能化解重量,减轻负担,温暖心灵。
要说第二辑的遗憾,可以挑出一堆的毛病,但缺憾的存在,并不妨碍我们以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对待又一次积极的开始,或许未可重现经典,但亦有新感动上演。
(原文刊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1月21日C3版)
大家都生病……好可怕
怪不得没有第三部,再拍下去主演都不够病不够死了。大型熬鸡汤剧,非常无聊。
主角变配角,配角窜升主角.就连"无面人"的戏份都多过鱼头夫妇,更何况我的Moon,我的屠姑娘..更没节操的是找不到病人就开始依依折磨每个角色,不弄点病痛剧情无法发展.更加让人觉得还是不要跟医生做朋友了.不安全不保险
看不下去~~~
马国明 吴启华 无面人的故事感了知了 是非不过如此 越乐观的人心里要么承受过许多痛看淡了要么为了让别人开心而自己假装没事 也许这么有思想是不被环境允许的 可是谁也阻止不了 病魔我要打死你
看不下去了
狗尾续貂,雪饼戏份少得可怜=A=
这一季马明的角色……PTSD有点过了吧
和医生有关的人不是病了就是死了。
癸巳
看剧永远喜欢的是主二,哈哈,我觉得炳灿同学还是挺帅气的,可惜万年只是个配角
三星给一集的感动
最后几集感动加倍,升华到打5星。
医患故事小温情,山寨格蕾四不像,一集弃。态度良好加一星吧,为了两岸关系。。。。擦第一集就把内地一糖尿病大妈弄ger了还两岸关系!
完全当广播来听!!!!
还不错噢,几对cp都不错!
越看越狗血有木有,为什么都是他们的身边人得重症。
基本上剧里每个人要不是有病就是会出事儿。。。真是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
弃 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部跟妙手仁心随便哪一部之间相差了好几百部on call1
其实还不错。吴启华的气质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