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个演员是迈克尔道格拉斯,非常欣赏他卓越的演技。
个人认为只是一部非常深刻的电影。
特立独行的人注定是孤独的,有多少人试图抵制融入各种各样的群体里面,家人,朋友亦或是周遭熟悉的环境。
常理下,我们认为人是一种群居,社会性的动物,不能离开集体而生存。
而如果这种环境只是意味着要泯灭自己的个性和自我,那我们干嘛还要孜孜不倦融入其中呢有一些离经叛道的人的确在这些与众不同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可结局却往往是黑暗的。
以前看过洛丽塔和亨伯特,死的死,伤的伤;孤独的人当中本要么就孤独致死,要么就逼仄自己。
为什么称其为自己从此艰难和困难,对那些在艰难中保持自我的人致敬!
这部电影看起来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它很沉闷,好像讲了很久也没讲出什么故事情节。
仅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各种道德沦丧,我不想去评判这个六十岁男人这么做究竟有多糟糕,只是在看到电影最后,妻子南希坐在他们曾经相识的椅子上,等待他,然后淡然而温暖的对他笑笑,觉得很难过。
她问他为什么不去治疗,他答非所问,讲起自己的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变得乱七八糟,没有章法,没有道德,没有底线,讲起自己觉得空虚寂寞,孤独徘徊,讲起自己似乎开始有所悔改...突然觉得很害怕,害怕变成他那样,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任自己所有的激情,忽略自己应该有的束缚,一边享受,一边撕扯,一边挖空自己的心...我懂那种想安定,而又想寻找激情的感觉,我懂那种一直循规守据,突然找不到继续的理由的感觉,我懂那种猛然醒悟,凭什么我要约束自己的感觉,我懂那种就这样下去吧,一直沉沦的感觉...太糟糕,看似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中,游戏生活,游戏女人,实则游离在正轨之外,越来越远,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迷茫...
主人公2010年60岁,20多岁的时候是70年代,当时能够取得美国的Auto dealership意味着多么大的成功,可能很多80年代后生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那真的是很shinning,美国的auto dealer都是人精里面的人精,能当上老板的,都是平民里崛起的销售天才。
所以主角的Up & Down的确是如同过山车一般的人生体验。
电子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工业迅速变成了夕阳产业,尤其是本土的3大车企,股票评级都变成垃圾股了。
在片中,主角力争的代理权是BMW,而非美国车企,这一点,非常的现实。
美国的Dealer现在没有日子好过的,荣光不再了,满眼都是黑人sales,象主角这样因诈骗受罚的,可以说就已经被社会淘汰了。
一个好的salesman是永远不放弃机会的。
一般来说,泡妞的时候大都如主角一般,目光炯炯,言辞犀利,充满自信要把自己销售出去。
每一秒都在寻找机会,攻入对方的内心。
象主角一样成功的商人和salesman,基本天性如此,不是什么心脏病的心理影响。
回到正题,孤独需要胆量。
象主角这样,实在是太weak了。
你可以为了成功去卖身,可以去巴结曾经的小弟,都没什么。
但是半夜给女儿打电话实在是说明不够坚强。
孤独有的时候是享受,有的时候也是痛彻心扉。
没有胆量,还是不要玩儿孤独了。
最后说说琼斯的老公,把一个聪明、高傲、有过辉煌成绩、自命风流、脆弱的老更salesman,演绎的非常到位。
为道格拉斯鼓掌,有一半算是本色吧,呵呵。
不喜欢结尾,编剧的败笔,解释来解释去,既没说真话,也不反映现实。
哪里来的那么多亲情啊?
独狼受伤,还是要孤独的上路。
这部片子是女人看不懂的,就像女人看不懂真正的男人一样。
大多数的男人也不会很懂,但是有少部分的男人,一定会很懂。
只要把意思说清楚了,就是好导演好编剧。
听我说,你会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从本被打,在吉米家的对话说起。
这一段对白不是对白,是本人生的自白。
他说,“ 我看不看医生关你什么事?
也别说什么友谊深厚之类的废话。
我们三十年没见了,好吗?
这就是我们不同的地方。
我没那份闲情逸致。
我告诉你朋友出现的地方,那是在你适中的时候,知道吗,舒适度环境,大家不相上下,处在哪个圈子的中等位置,但是在你巅峰和低谷的时候你是孤独的。
我上了福布斯杂志,对吗,我靠的是我自己。
我也上了时代杂志的商业版头条,不过是带着手铐的时候。
这是我自己造成的。
拜托,他们迎合你,奉承你,其实他们恨不得杀了你。
再详细点就是,杀了我好取代我的位置,我也上过法庭,周围的人一片唏嘘,本的脑袋在想什么吗知道吗,其实他们一点都不在乎。
”这是对人性的及其深刻的总结,从实践中的出来的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
为什么有这样的独白,难道别人不知道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本身就不原因看到这样的人性,对人性的失望和无奈,却改变不了的感慨,有且只有内心仍然纯净和向往的人,才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
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别人的爱,他也爱别人,他希望人人平等,互不欺瞒。
不论在巅峰或者低谷,都会有朋友的支持。
他渴望真诚。
好,这一切他不会相信也不能相信。
吉米能听懂他说的吗?
“难得糊涂啊难得糊涂”。
本说," 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学你,吉米,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对于妻子,他深爱的人。
他说” 当我给不起的时候,我所能做的是离开。
“谁能明白这爱有多深?
有多长?
天高海阔不过如此,真正的男人不需要别人理解,他用自己的方式爱,深深的埋在心里。
为什么?
因为他了解人性,都只是交易而已,没有人不是为了利益,尤其是结婚生子,看看现在相亲的,房子车子学历工资哪一样不挑不比,什么狗屁爱情感情。
因为爱她,就给她,给不起,就只有默默离开。
他深深的知道这一点,他爱的强烈和偏执,却宁愿自己受伤,他没有对别人要求怎样,只是要求自己。
一个真正的男人只会责怪自己,不会责备别人。
再说教切斯顿宅男屌丝泡妞的事情。
他说:”如果你不过去,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第一年来这里的时候,我不是你说的优等生,我从来没有受邀来过这样的地方,我当时又工作,我勤工俭学我当时也不是天真,我害怕见到很多事物,尤其是女生,在英文作文课上,我前边坐了一个美女,他叫詹妮弗·安吉尔。
我每天都盯着她的脖子看,偶尔她会转过头来,我能看到她的脸,她好漂亮啊,又聪明又整洁,切斯顿,我想跟他做最下流的事,但我就是想不出办法。
就是没有勇气跟她约会。
对我来说,她是遥不可及的,几天后,我在工作,在大学活动上做酒保,有个壁球队的家伙,问我要了一杯补酒,他腰疼,我问为什么,他对我说,都是因为詹妮弗·安吉尔,我问他怎么会,切斯顿,他的答案,就像桥弗雷兹尔的左拳一样。
打中我的肚子,他说,我占有了她,使劲地,她求我用力再用力,最后用力过猛,我的床塌了,把腰闪了。
我当时就在那个家伙面前哑口无言,我脸红了,我可一般不会脸红的。
可你知道吗?
那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好的事情。
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知道她的本性后,我就毫不忌讳的跟她搭讪,一个星期后,轮到我的床要塌了。
“你想信这是真的吗?
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而且我哭了,每一句hua都刻在我心里。
切斯顿就是本的当年的自己,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这个样子就恨不得想帮他。
所以不遗余力。
所以当切斯顿女友对他说,” 他温柔,帅气,聪明,幽默,抢你一万倍。
“本回答,我曾经也是,小甜甜,那不是永恒的。
再后来负荆请罪说:”我做错了,孩子,我现在来纠正,你把衬衫换给了我,可我从没把你借给我的还给你。
还有可能在别的方面,你对我有误会,他也许是个好女孩,忘记和你说好女孩的事了,他们与众不同。
而且很少,你一旦找到好女孩,就别糟蹋了。
我猜也是,你也是个不错的男孩。
“什么事真正的男人?
首先是一个真诚的男人,敢做敢当,从不掩饰,不需要解释。
他没有所谓的高傲,当面对切斯顿时,他只是平等以诚相待。
甚至没有前辈的架子,好歹人也是上过福布斯的好吗。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平凡的性情中人,他们意志坚定,信仰坚定。
这不是电影。
本也曾是屌丝,也曾幻想过女神,也曾撸过,自卑又充满野心。
这种心情,你们体会过吗?
我体会过,深深的,一模一样的。
本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难,人情的冷暖,”我不是你说的优等生,我从来没有受邀来过这样的地方“。
屌丝和纯屌丝的区别就是,纯屌丝只是看了看,自我安慰,随波逐流,然后没有勇气向前。
屌丝看了之后会想办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逆境中看到希望,把不利的变成有利的,让她轮到我的床要塌了。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中间会有多少人嘲讽,会有多少次失败,会有多少次自我鼓励自我挣扎自我爬起,没有人会帮你,只有你自己。
什么狗屁朋友,什么友谊深厚,我没有那个闲情逸致。
我上了福布斯杂志,对吗,我靠的是我自己。
我也上了时代杂志的商业版头条,不过是带着手铐的时候。
这是我自己造成的。
一切都是靠自己。
我可以说,这样的屌丝就是不久也不败的高富帅吗?
本不相信女人,不相信别人,连医生都不相信,只相信自己。
对和错都是自己的。
因为相信过,因为相信过失败了,从来没有因为相信而成功过。
只有靠自己才能取得一切,死也要死在自己手里。
好不好?
这就是命。
其实本不是那么极端,他仍然相信人间总有温暖处,即便是9成的女人都是妓女,但仍然有一成的女人是有节操的,他才会去向切斯顿道歉,才会说,好女孩与众不同。
而且很少,你一旦找到好女孩,就别糟蹋了。
我猜也是,你也是个不错的男孩。
只是就概率而言,相信自己别相信别人强。
这是本一生的坏处也是好处。
所以本是孤独的人。
他一生要的,一生都没有要到。
孤独的人。
所有人都误会他,都不理解他。
这就是孤独。
最后我想说,从头到尾,他都没有伤害别人,他都是想帮助别人,他只是强势的帮别人做了正确的决定,但别人不领情。
试看,他跟切斯顿说的,跟富婆女儿说的,跟自己女儿说的,跟自己女婿说的,教他有种一点,跟他外孙打游戏说的,所有人。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别人,他只是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告诉别人,别人却因此憎恨他。
他怎么搞女人是他的人生选择,如果硬要世俗的说是他品行不好,品行是谁tmd的定的,当那个富婆女儿耍了他时,问他“你生我气了”他回答说,”还好,没有,拳击手被打,可不能怨拳头太重。
“真正的男人总是把责任放到自己身上,不会责备别人。
不是愿赌服输,是信错了人,他愿意的。
如果他妻子出轨,他也不会责备她,这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可以不同意,不可以不尊重。
2013/6/22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看了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孤独的人》之后,有那么几刹那,觉得就是这样。
但再转念一下,可耻与可怜,其实是一个钱币的两面。
从正面看,是可怜,从反面看,就是可耻德尔。
《孤独的人》不能算是一部一流佳作,而且故事的走向也较为扁平,全靠道格拉斯一个人癫狂一样的表现才具有了可看性。
一个老帅哥,在身体发生病变之后,对于命运不低头,不肯认输,然后就是疯狂地区挥霍,在女色之前留恋辗转,几个回来之后,结果还是将自己搞的灰头土脸,几乎到了一蹶不振退无可退的境地。
这种题材,在中国应该是很难被拍出来,因为它不足够正面,而是去充分地刻画人的阴暗癫狂的一面。
但是,抛开所谓的正面与负面,在人性的挖掘上,就足够我们学习的。
即便是一部太优秀的作品,其在人性的挖掘上,就直达人之为人的根源了。
实际上,这片子有些宿命论的观点,在人遭遇困厄之时,应该做的是接受事实,并且要好好把握住命运的关头,做到顺势而为。
而不是乱来,做困兽犹斗状,那只会让人承受更多的苦,更大的打击。
亲情、友情、爱情,是普通人在承受苦难时最重要的三个支柱,当三个支柱都被逐一抽空,那么剩下面对的,就只剩下无尽的空虚。
那么,陷在芸芸众生之间,一旦如此,就会被万丈的红尘携裹,很容易迷失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都能够看到这样真实的例子。
不过,对于化为之人,除了亲情、友情、爱情之外,还有宗教的感悟,会成为跳出纷纭终生的另一个支柱。
可惜,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诡异的人并不占多数,所以,就总是会有精神崩塌的时候。
在《孤独的人》里,也没有提到宗教,这本是一部洞察人性的故事,宗教本就不是主题。
就当下的中国来说,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人与人之间的分化也越来越深刻,彼此对于对方所在的领域不能轻易了解,加上竞争的激烈,个人的孤独感也与日俱增。
这也是微信、陌陌等新型人际交流工具火爆的一个原因,寂寞与孤独,成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一个变得严重的话题。
可惜的是,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汹涌,但从社会的角度上,却并没有过多应对的办法。
于是,由于一些个人自身的处理不当,导致了一些新型的社会问题日益滋生,像ONS之类的事情就频频发生。
站在道德的高度上,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上去,就是可耻的,而站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他们的孤独优势值得可怜的。
于是,可耻与可怜,就交织在一起,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看过不少好电影。
很多人说觉得此剧一般,没有明白想要表达什么内容。
我想说,看的过程中我的心是和男主角一样的。
因为我选择的是一条孤独的道路,多少个夜里挣扎现实不要驱赶我走入这样的境地,但是还是一次次的失望,喜欢的人要结婚了,身边的朋友各忙各的,加上我是一个心高的人,立志一生追求财富。
我知道我可以得到一切的,因为我自信,勇敢,和睿智。
可是看这电影的时候,我如男主角一样的深深感受着成功者得孤独,而且以花天酒地般的生活来充实自己空洞的灵魂,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真实,我看到了未来的我。
最后的结局,我们不知道他选择的是左还是右。
其实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应该是回去纽约治疗。
但其实很难,做到了这一步,用这样心态生活的人已经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孤独和失败了,如果是我,我会十分无奈的选择继续孤独地死去。
因为真的已经回不去了,控制不了的。
所有的美好在自己的内心只会是畸形的美丽。
这部片子,只有心态一致的人才能看得懂。
这样的电影是属于少数人的,更是给误入歧途,却没有很深的人一次深刻的警告。
也许我们都渴望成功和辉煌,家财万贯,是的,我们可以!
但是,你想要这份孤独吗?
我感谢道格拉斯,感谢编剧,感谢导演。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给了选择的几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60岁,而我们,现在就应该认真想好属于自己的60岁是怎么样的。
我选择了,只是你们永远不知道答案。
上过Forbes封面, 戴着手铐上过Times 的 Business Section,即使是经历过这样大起大落的人,在运势不顺周边条件不具备时,无论怎样发挥自己的经验能力,无论怎样不甘的尝试,照样会被现实打的满地找牙。
Ben在整个电影里的七八次这样的对话,结果无一不是这样。
很希望最后一幕是Ben站起来最后看一眼自己捐赠的图书馆。
可以解读为释然接受了那已经是自己的巅峰,也可以解读为他仍然不甘心,仍然将过去的成功抛开,拼最后一命重新开始,而结果将注定会更加彻底的失败与悲剧。
又重新看这部心目中的经典,浏览了影评,感觉没有说出心里话的评论。
特意来唠叨几句。
这部原本可以成为辉煌的电影,因为编剧/导演过分的“文艺”倾向,给普通人的观感并不好。
以至于imdb只有6.5分。
Ben年轻时是头“狮子”,激情奋发,实现了典型的美国梦,上过福布斯杂志封面,而且诚实守信,被评价为”纽约地区最诚信的商人“。
他曾经是个好人,捐款给大学建了漂亮的图书馆,很高尚。
影片中Ben也从未吸毒,从未花天酒地,他的前半生就是个好商人的模范。
那么是什么让他产生畸变的呢?
她的女儿苏珊也不知道Ben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影片中她追问,“What hit the switch?”。
我也想深究这个问题。
在影片最后,BEN对前妻说从医生诊断他心脏病之后开始‘骗人’的。
但是,只是因为老了以后的心脏病?
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我想先说友谊的部分,先把女人和私生活排除在外。
Ben曾经有很多朋友,按阶段分。
年轻时激情四射,身边自然不缺朋友。
在Ben被开小餐馆的同学Jimmy收留,让我们看到友谊的温情。
扪心自问,我们会怀念那些青春期时的好友,就算几年没有回家聚会,但再次见面,那种感觉还是很快回来。
对这些朋友,Ben是怎么理解的呢?
是怎么做的呢?
在Ben被打手痛揍之后,他对Jimmy直白的说,别扯淡什么友谊了,我们35年没见了,我们在不同的世界生活,朋友都是差不多level的人(大意)。
这样的话显然是很伤Jimmy的,但Jimmy虽然吃惊,但没生气,原因是他理解,这是Ben在遭遇了所有的‘冷眼’,尤其是遭受了一顿老拳之后的愤懑,是心里话。
Ben说的是事实,他让秘书挡下了Jimmy的电话,也没回电。
因为他知道,也没什么好说的,在那么低落的时候,他能从Jimmy那里得到的只有安慰,但作为一头狮子,他不屈服,直到最后也没有屈服,他百般努力,试图得到代理权,试图说服银行。
这就是影片中坚强的BEN。
我试图这样总结这些青春期、大学时代的朋友,那时候他们意气相投,排除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乔布斯和沃兹这一类当时就知道理想,后来又成创业伙伴的牛人。
更普通的人,我们的朋友确实只是因为当时的‘意气相投’,可以一起看姑娘,可以一起贬低看不顺眼的老师,可以一起翘课,一起玩乐。
进入成人社会以后,这些朋友就剩下寥寥无几了,除了当时就知道你的志向,以后还有机会交流的,还能支持你的。
高中时代的朋友了,因为青春期的单纯,和生活目标的单一,这跟大学又有些不同。
我是想说,这一点上Ben说没错,我的理解是,35年过去,剩下的其实不是友谊,而是对友谊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我们产生温暖的共鸣。
(谁没体验过呢?
)下面开始说说影片中出现的两个典型的事业型朋友。
春风得意时,Ben风光无限,自然少不了各方面的帮衬,影片中讲了这样的两个朋友,一个BMW的经理,一个是银行经理。
但在人生低谷,这些朋友可不会真的为你‘两肋插刀’。
记得Ben后来在新的BMW专卖店试图推销自己,要在这里工作的场景吗?
他对BMW的那位经理Peter说,“让我入伙吧?
我会给你个大礼包”,这位朋友Peter,是曾经很帮忙的,差点就帮他拿到了经销权。
但在这个场景,说明了他们之前的交情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在Peter判断Ben已经完蛋,不能东山再起,这种利益基础不存在时,他做出了清醒的判断。
而那位一起晚餐的银行经理Steve,说的更是明白,“不是我们变了,是你变了”,没错,银行一直没变,他只做该做的生意。
那么这些,是‘朋友’吗?
当然是,只是成人世界的‘朋友’已经不是你青春期时的那样了。
他们做的一点没错,换成是你,也会做一样的决定,不落尽下石,再踩上一脚,已经很厚道。
所以成人世界的朋友,更多的是基于‘互利’,基于利益交换,基于合作,而很难再感性的互相赏识、‘意气相投’。
(注意,是“很难”,不是‘不可以“)。
好吧,说完了朋友,下面才是困难的部分,但关于情爱,我担心写不好,只能臆测。
在影片开头,Ben看医生那段,他还兴高采烈的谈他妻子,谈开业典礼。
到后来他的离婚、情人、放荡不羁,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中他乱伦的情节我真的不想提,但不得不提,这一段就是我开头提到的,导演过分的希望突出艺术效果,却彻底激怒了观众。
让Ben的这个污点把整个影片都糟蹋了一大半。
(影评中很多女生很不理解的发问,男人真的是这样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吗?
,这肯定偏离了重点)。
说起与女人的交往,Ben让我不得不想起《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出色的表演,你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都经历了重大挫折,但跟女人的交往中都信心十足,毫无胆怯,主动出击。
Ben没有上校那么优雅,他甚至不管对方的身份,以及乱搞的后果。
我得说,对异性的态度,信心甚至‘侵略性’、‘动物性’,这是他们性格中的共同点。
简单带过吧,不展开说了,影片我一共只看了两遍,也不想写出色的影评,只想说出我的理解,抛砖引玉。
回到主旨,BEN从诚信商人到臭名昭著,这种变化怎么来的?
片名叫‘孤独的人’,真的只是众叛亲离这么简单?
Ben被医生诊断心脏病,到开始行骗,为什么?
我只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急切。
他担心时日无多,而壮志未酬,所以想走捷径。
当然说成是‘贪婪’也不过分。
注意到了吗?
在大学校园被警察爆料,卖了非法的车,Ben解释,他都已经补偿了。
在半夜被打痛打时,他以为是赌场的打手,特意强调拉斯维加斯的赌债也都还清了。
你看,他并非十恶不赦, 他不是《锅炉房》(Boiler Room)中推销垃圾股票的骗子,不是《华尔街》中的金融大盗,不是麦道夫那样的现代巨骗。
他用全部的财产补偿了受害者,缴纳了罚款,免于坐牢。
所以我说‘急切’是他变得贪婪的原因,他希望更成功,这种想法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甚至不肯向心脏病认输,后面几年都不再去看医生。
在他想到可能不久于人世,而该达到的目标还没实现时,他是孤独的;在他犯了错误,而得不到伙伴的任何支持时,他是孤独的;在他展现原本的魅力,得到些许身体慰籍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在他越来越沉沦,众叛亲离时,他是彻底孤独的;….….可能还是很多人不会赞同我这个牵强的理由,但想想兰世立,想想那些最近挣扎在高利贷漩涡中,或跳楼或流亡的温州商人,大概会理解一些。
他们原本在我们眼里,已经是成功富有的,为什么现在要铤而走险呢?
相信他们中的很多在签下高利贷协议时,心情是复杂沉重的,商场上的压力,面对等待发公司的下属,面对该支付的货款,更重要的是,是对未来的信心,还有面对压力无法取舍的绝望,才让他们能接受可能导致倾家荡产的利息。
我不知道Ben犯错误时是不是也面临这样的绝望,影片里没提,我只是向好的一面揣测他是希望更有作为。
最后,再借一段细节来说明导演想表达的意思,BEN被房东催债时候,他女儿苏珊来,指责他跟孙子同学的家长乱搞,面子丢尽。
面对Ben的固执,她终于做出了选择:“如果你不痛改前非,就远离我的朋友和我家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记住这一点,连家人都是。
不要违背底线。
大多数人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是因为没有机会犯错误。
谨以此说明这部影片跟我的共鸣,纪念我几年的创业时光,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
影片中还有不少细节待挖掘,期待看到。
最诚实的商人--本曾经的辉煌,一次的犯罪记录毁掉了他的生意,他的家庭也由于他的放荡不羁而崩溃,这一切都源于医生的一句“心律不齐”,影片最后也没有说明,本是否真的患有心脏病。
对本来说,似乎也不重要了,不管是一根稻草也好,一座大山也好,本选择了逃离。
只是,逃离的结局,他也许没有预料到。
影片的前半局,很让我迷糊。
本看起来风光的很,一切在他手中游刃有余,汽车经销商,乘龙快婿,在大学里教小男生把妹子,教小姑娘怎么high。
从他抱着马上是他继女的小姑娘啃的时候,我就觉得该调头了。
从那,他失去了经销权,失去了婚姻的机会,又上了他女儿的朋友。
说实话,看到这我都有些感觉这家伙就是一个混蛋嘛,也忒饥不择食了吧。
现实一如既往的现实,失去了经济来源的他,甚至无法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
最后,只能回到好朋友的快餐店中帮忙。
也许,这段时间是他最平静的日子吧,有老朋友,又没有太多的烦心事。
直到,他曾经的错误再一次给了他惩罚。
最诚实,是我一直在咀嚼的字眼。
我不知道编剧、导演想要我们找到什么样的主题。
其实,在本身上的一切,在现在的美国,在现在的生活中并不新鲜。
有太多的欺骗,太多的肮脏,甚至都光明正大的出现。
而本却只混的穷困潦倒,众叛亲离。
颇让人想不通。
本一直在掌控着一切,呼风唤雨,like a lion ,但上帝,通过他的医生告诉他,其实有些事,他是控制不了的。
他选择了逃避,试图躲开。
影片的最后,本犹豫了好久,站了起来,但没人知道他到底向左还是向右,也许,是让我们自己选择吧。
逃避也是一种选择。
抛弃,放弃!
就是孤独?
人没有几个可以修炼到“孤独”的境界的!
古来圣贤皆寂寞,知道是 什么意思吗?
唯有饮者留其名,又是什么意思?
要极高的IQ,EQ....N*Q+chance才可能修炼到孤独的完美!
这顶多是自我的放逐,白话就是破罐子破摔罢了!
~~~而且仅仅以异性探求一条线来展现,这差远了..所以,拜托,别侮辱 “孤独”!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