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看电影只看评分不看简介这部片看到7.4分且惊悚题材就下来看了结尾处震惊到张着嘴一分钟我们玩辐射4 使命召唤 崇尚暴力血腥独裁研究731 大屠杀 为正义呐喊者点赞 同时满足内心的猎奇情绪而这些大背景下 一个一个有血有肉渴望生存的个体 才是实实在在的牺牲者阿富汗战争结束后返国难以重新融入社会的美军和这部片子里4位老者:2个犹太人 2个纳粹(还有一个纳粹二代)战争之后 他们的生活 家庭 笼罩在永远散不去的阴影下刚看完的 实习生 里面说 想想看一位有着一生经验的老者能为公司发展做多大贡献战后重新融入社会的人 用上半生时间生活在阴影里 用下半生时间否定 隐藏 或强迫自己接受自己的过去ZEV出去杀人的动机是 在他们这个年龄 即使抓到逃跑的Nazi 将其遣送回德国的过程中 他可能因为自然原因死亡看电影过程中有个念头一闪而过 这么大岁数了 还折腾什么转念一想 人 不就是活个Purpose么 不然只剩等死ZEV的失忆症似乎可以被几个关键词暂时治好在信中引出 Ruth患癌症死亡 ZEV是集中营幸存者时 他脑海里关于毒气室 焚化炉 人们惊恐表情的记忆会被激活 而这被用来增强对纳粹的仇恨想来ZEV的失忆症 与内心对于自己作为纳粹强烈的否定有关当每次睡醒之后 记忆都是完全的空白 他可以看着卡通片轻松的笑 这种失忆甚至是一个自我保护机制他是战争中的强者 也是战争阴影的受害者 但战争中的弱者 被屠杀了家人的MAX 不会让他这样轻松的忘记罪恶影片最后揭示真相时 ZEV还是选择杀死面对的另一个纳粹我想 任何一个人 都会有这样的举措当不在执着于把自己的过去合理化对于善恶就有了更简单的评价行刑者该受到惩罚无论年龄无论那个人 是否是自己
这是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剧情设置很有新颖,我以为会是记忆碎片那种打乱时空顺序的剧情,但是这个比它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设定男主记忆时间点定格了在妻子死之前,泽克妻子死去悲痛导致泽克选择性忘记,这个时间后的事情一旦他睡着后就全会失去记忆。
开头一位好友给他一封信,说是他妻子死后他要做的事情,他按照指示做就行。
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他慢慢知道原来是为了复仇 我们都以为泽克是一个好人,威胁人的时候很镇定,开枪的姿势很熟练,一枪打死狗,一枪爆头,我们为他叫好,但他一看就不是新手,我们从未怀疑他的,他也有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编号,他发现别人是幸存者时抱着痛哭 到了最后我才醒悟过来,他找到了信中的第四人,他听到第四人说话就知道是他,第四人还说,受害者不会喜欢听瓦格纳的钢琴曲,但他又说曲子是无国界的,要不是他俩是朋友就是仇人,我们选择性相信是仇人。
第四人说他一直试图忘记过去的自己,看到泽克时,还高兴的拥抱他,泽克一把推开他,我以为第四人是很高兴有人找到他,泽克念出那个名字,用枪逼着他袒露事实,曾经的他肯定逼迫犹太人走进实验室,第四人和他原来同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者,第四人一直想忘记他自己的身份,在枪的威胁下袒露自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者,他的孩子追问,你杀了多少人,他说不知道多少人。
并且说泽克真正的名字是信中的名字,泽克不相信,认为这是谎言,并说出他们在狱中互换号码,逃了出来。
泽克看了看被说中的号码,一枪打死了第四人,然后他说想起来了,一枪自杀。
他也一直忘记了,自己是看守者的事实,把自己的记忆篡改成自己的—也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受害者,改名换姓一直好好活下来 泽克或许和妻子很恩爱,泽克躺在轮椅上的朋友让泽克每天醒来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因为那个好友全家除了他都被看守者杀死。
那个好友一直盯着电话,一天出过屋子也没吃饭,泽克完成不了任务,也怕泽克知道事实然后逃跑了,当泽克杀了年轻的纳粹,他让泽克去报警,就是自首,而不是让他逃跑,那个好友说第一次看见他就知道他也是受害者,事后我才知道他是看到仇人。
遍策划了这个事件,他告诉泽克他知道有一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者移民到了美国,但其实他知道其实是两个人 为什么要用信中写泽克自己原来的名字,可能他自己对过去自己的痛恨,对那个名字的痛恨,他把自己带入受害者的思想,丝毫不怀疑信的真实性, 他是罪人,逃过历史惩罚的罪人,即使是垂暮老人,也不能让他忘记自己犯的罪孽。
即使过了法律诉讼时效,受害者用另一种方式惩罚了他们
有剧透。
痴呆症和健忘的人设,表面上将NAZI分子日常化,但这种策略中似乎仍有一丝刻板的味道。
难道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做法,不是NAZI式的歇斯底里吗。
而犹太幸存者笼罩在更明确的刻板性中,电影讲述了一个暗地里掌控全局的“密谋者”。
他利用纳粹的那种刻板性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标。
本雅明讲过一个侏儒的故事,在对弈棋局的过程中,他是那个决定一切的人。
实在界提供了无法被描述的历史和现状。
对犹太人而言是大屠杀和创伤,对前纳粹分子而言是终生回避不及的罪恶。
而想象界是以另一个虚幻之境去应对创伤。
故事中的纳粹分子陷入了混乱,而幸存者则利用这种混乱。
象征界当中,这个故事遵循这一般却深刻的逻辑。
前者是“服从命令”“忠于誓言”的,而后者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
就这样,在变化多端的故事中,刻板印象得到了延续。
他买枪的时候表示他是新手,但是枪法一流,开枪毫不犹豫,一打一个准,一枪爆头。
他第一次在疗养院,知道对方是同性恋时,发自内心地说,it is i that am sorry。
第一次在疗养院弹钢琴,弹门德尔松,第二次弹瓦格纳,瓦格纳应该是日常绝对不会弹的,但是一直留在身体记忆里。
当他弹瓦格纳时,他的同伴立刻下楼了。
关于第三户,当年十岁的孩子至死活在纳粹的思维中,并且影响下一代,他的身边聚集了一群同类(可能也是纳粹,也可能是被影响的赞同者)。
而这一段男主对纳粹的敌意是表露无遗的,无论当下他内心记得或者不记得他的身份。
———————分割线———————这部电影真是比历史课还生动,边看边查学到了好多历史。
而且事后回去看细节,又是一部没有一个废镜头的好电影。
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了。
第一个老人表示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立场在他看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认同做法,觉得shameless。
第三个老人至今追随纳粹的思想,痛恨犹太人,并且影响后代(离了两次婚不是没有道理的)。
之前小时候就无脑被动接受了纳粹是大坏蛋,犹太人是被迫害民族这个思想,因为这部电影才去查了一下到底为什么纳粹是大坏蛋,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即使不改变立场,也至少对自己的立场了解更全面些。
看过半月后仍回味无穷。
作为一部复仇片,它可能没那么过瘾,但它意不在此。
作为一部悬疑片,它非常的悬疑,非常的合格,不到最后一刻,基本猜不到它的结局。
作为一部文艺片,它不那么商业,它的节奏虽慢,但却很稳。
它没有漂亮的演员,但有好几位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尤其是曾经主演《音乐之声》的男主,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到位,非常出色,把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动态诠释的特别好。
战争结束了多年,但它的余毒仍没有束清,那不可饶恕的罪犯也需要有人去了结。
整场电影很平淡,唯一激烈之处是第三个鲁德库兰德的儿子,对老人作为犹太人的厌恶及愤怒,甚至要杀掉老人,故事有了一丝波澜,在找到第四个鲁德库兰德,感觉结局意料之中,而老人最后一句(I Remeber)却又出乎意料,也与之前介绍自己的姓氏含义呼应,“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剧本很不错,作为一部反映与战争片相关的电影,让观众看晚后引起对战争的思考
二战,随着经历者的往生逐渐被真正尘封为一段历史。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一段历史?
当我在看电影时感受是,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在那样的环境下钢琴家也可以是刽子手(这是哪本书里的话),当个体被卷入洪流时,我们无法判断这个个体是无辜的还是罪恶的。
电影结尾时心中有对古特曼的遗憾,甚至对于Max的眼神都无法解读那是憎恨还是罪恶。
唯一不可原谅的只有那个警察,把战争的狂热带到当下。
如果不坐下来聊开这些话题,甚至都无法把一个政府的执法者、一个热情好客的普通人与那些疯狂的想法联系起来。
然而当我忽然意识到中国人也曾在二战中被迫害,想起那些浴血奋战离我并不遥远的祖辈,又感觉这样的罪行是不可以被轻易原谅的。
难以言说的情愫让我不知该怎么写下去了,或许编剧和导演也如我一样有着非亲历者复杂情感。
古特曼事业有成的儿子,像是与他生存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医院中读信的女孩,甚至连字音都发不准,这是在说所有的都已经过去了,被遗忘了吗?
而那打在克兰德和古特曼身上的两枪,却又再次把历史铭刻在了两位老人儿孙的记忆里。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数不胜数,而但凡战争总是残酷而又血腥的。
我们说铭记历史是为了过去的事情不再发生。
然而铭记并不能避免,毕竟那些刻在骨子里信仰冲突、观念冲突不会因为铭记而减少,那些为了私欲和利益的杀戮也不会因为铭记而停止。
愿世界和平,愿逝者安息。
一个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受了养老院朋友的命令满世界地去枪杀纳粹。
他找了好久好久,找到了一名纳粹,却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个臭名昭著的德国纳粹。
通过结尾反思电影,我想起了一些小细节。
其一,对于他朋友的命令,老人是百分百听从的。
他让我坐火车,我就坐火车。
他让我杀纳粹,我就杀纳粹。
即使这些痛苦的回忆根本没有发生在他的生活中,他通从他的朋友。
再后来,他说:I remember.是不是在潜意识中他一直记得自己对他朋友所做的一切,为了赎罪,为了最后的解脱,他听从朋友的一切。
其二.在结局之前,老人一直都是以善良、和蔼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他喜欢和小孩子聊天,他会看着动画片咯咯地笑......到了最后,情节突然反转,原本和蔼的老爷爷曾经是纳粹,杀人不眨眼的纳粹。
但在他悔改之后,我们是否应该原谅他以前的所作所为?
这部剧个人认为几乎没有任何BUG,没有任何尿点,不带丝毫科幻感的现实性悬疑片。
然而就是没有加任何不可靠因素,顺利地完成了整个悬疑的始终。
刚开始看还以为和《记忆碎片》的设定差不多,后来发现这部电影也有自己的特色。
故事并不烧脑,但是很精彩。
第一次写这种东西,太多自己的个人想法,更多的是想记录吧。
--有剧透-- 首先介绍下整篇的故事初设定,主人公是从一个年已90的老人Zev,影片开头,从他起床呼唤他的妻子Ruth,然后慢慢发现自己有短暂失忆症(看过《记忆碎片》的都应该知道,这种短暂失忆就是当病人睡觉醒来之后,最近的记忆会被抹去)。
紧接着,在吃早饭的时候,碰上了另一个老人Max。
(我认为当时Zev和Max是有一定交情的,不然Zev也不可能如此深信不疑,而Max也不会知道关于Ruth的事)。
这个时候他们有了几句简单的交谈,Max以Ruth的话题切入,让Zev感觉他是在保护有失忆症的自己,并且帮助他记下了所有Zev认为应该做的事。
大概如下:Max问他,你还记得你妻子临走时,你说你一定会去做什么吗。
Zev想了想,回答No。
这个时候Max说,没关系没关系。
你有失忆症,我已经为你写好了,这样你就不会忘了。
随即伴随着Max的假咳嗽(我相信是假的),远离了Zev。
对于深爱妻子的Zev来说,那些话对他来说责任重大不得不完成,所以当天晚上,Zev就去主动找了Max。
Max不出意料地将“剧本”转交给了Zev。
电影的开头就完美的展示了一个阴谋的开始,没有让人吐槽的地方,顺理成章的就发展下去了。
寻找罪犯的过程有平淡有高潮,过加拿大安检,购买衣服时被摸出枪,在医院和幸存犹太人的相拥痛哭,又或者是碰上了错误的纳粹主义崇拜者。
此起彼伏的情节让观众也跟着为Zev捏一把汗。
片中也有不少线索。
比如火车上和小男孩的对话,说明他记得他是“Wolf”,呼应了片尾另一个Nazi说出的事实。
作为一个被告知是犹太人的Zev,在纳粹积极分子家庭里喝着威士忌,听着“纳粹儿子”不停地炫耀“纳粹父亲”的丰功伟绩,心理活动不知道有多纠结。
在和那个儿子交谈时,加上不停乱吼的狗,Zev手都是抖的,额头上全是汗。
但是最终还是错杀了,然而憎恶纳粹的他,对于错杀应该也没有丝毫同情。
(看完结局,这又是多么的可悲啊。
不过纳粹是该杀。
) 然后最精彩的就是片尾部分了,简直就是连续反转。
在两个温馨的家庭,不管怎么说,后辈都是无辜的。
90岁的两位老人,当着后辈的面,揭露这么丑陋的历史,实在让人痛心。
毫不知情的Zev,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终于要报仇了,终于听到了想听的事实。
结果被事实打脸。
被找到的纳粹人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名字“Kunibert Sturm”,同时也说出了主人公Zev的真实名字“Otto Wallisch”。
真正的故事也告诉了观众,我们一直以为是犹太人的Zev,跟随着他一起寻找憎恶的纳粹,和他一起感同身受,没想到原来他就是纳粹,他就是那个杀人无数,期望着要杀的人。
带着复仇的情绪是他,和犹太人一起百感交集的是他,和纳粹家庭生死搏斗是他,到最后自己从犹太人的阵营突然又转到了纳粹这边。
他承认了这一点,因为他说“I remember.”。
一起不能接受的回忆,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自杀。
老人们的演技都很好,BGM的阴谋感也很十足。
然而故事确实那么的可悲。
失忆时的Zev其实是个很爱笑很喜欢小孩子的老人,我想要是他没有这些被赋予的“使命感”,应该能过一个傻白甜的晚年。
不过还是一句老话,欠下的东西总是要还的。
你需要复仇,别人也需要复仇。
查尔斯·古特曼(奥托·瓦利施儿子):爸。
英格·克兰德(库尼伯特·斯德姆外孙女):妈妈。
泽夫·古特曼/奥托·瓦利施(拿枪指着鲁迪·克兰德/库尼伯特·斯德姆):请别紧张。
查尔斯:爸,你为什么不,呃,把枪放低些?
瓦利施:查尔斯?
查尔斯:啊?
瓦利施:你在这干什么?
查尔斯:呃,爸,把枪放下。
把枪放下,爸。
瓦利施:不,不,除非他说出真相。
鲁迪·克兰德/库尼伯特·斯德姆:为什么你要这样做?
瓦利施:告诉她们你是谁。
斯德姆:请你别再发疯了。
瓦利施:告诉她们你做了什么。
斯德姆:放过她们,拜托了。
(德语)瓦利施:说英语。
斯德姆:求你了!
瓦利施:我要让她们听懂你说的!
克莉丝汀·克兰德(库尼伯特·斯德姆女儿):爸爸,他在说什么啊?
斯德姆:别听他的,他疯了。
瓦利施:是吗?
(把枪指向英格)你的选择很简单,你可以说出真相让她活下来,你也可以说谎,然后看着她倒下。
给你三秒钟,一!
斯德姆:拜托,别这样。
瓦利施:二!
克莉丝汀:求你了,朝我开枪吧!
查尔斯:爸,停下!
斯德姆:好吧,好吧!
好吧!!!
在战争期间,我不是囚犯。
瓦利施:大点声。
斯德姆:在战争期间我不是囚犯。
瓦利施:再大点!
斯德姆:在战争期间我不是囚犯!
我是个纳脆。
我是个党卫军,我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个狱长。
克莉丝汀:你杀过人吗?
斯德姆:是的。
英格:外公,你杀过人?
克莉丝汀:你杀了多少人?
斯德姆:我不清楚,很多人。
瓦利施:现在告诉她们你的真名。
斯德姆:我的名字叫……库尼伯特·斯德姆。
瓦利施:不对,你的名字叫瓦利施。
斯德姆:不,就是库尼伯特·斯德姆。
瓦利施:你叫奥托·瓦利施!
斯德姆:不!
是你,你叫奥托·瓦利施!
瓦利施:你在撒谎。
斯德姆:没有,这是70年来我第一次说真话。
你才是奥托·瓦利施!
我是库尼伯特·斯德姆,我们都是奥斯维辛的狱长。
瓦利施:不……我是个囚犯。
斯德姆:看看你的胳膊,你是98814号,我是98813号,是我们互相纹的,这是我们唯一的逃生办法。
查尔斯:爸,这是真的吗?
瓦利施:不,都是谎言,都是谎言。
这不是真的。
斯德姆:谎言?
你怎么能忘记呢?
你给自己取名叫泽夫,因为它是狼的意思,你说我俩都是狼!
(泽夫扣动扳机,枪响,斯德姆倒地)查尔斯:哦,我的天哪。
瓦利施:我记得。
查尔斯:爸!
(泽夫对准自己脑袋,扣动扳机)查尔斯:爸!!!
编剧的胜利,反转反转再发转,逆老年温情主题而行,从头抓人到尾,黑暗又震慑人心。
犹太人果然该死
很巧妙。不会太无聊,画面也不错,最后的结局也有意思
不喜欢
影片本身远远不及故事创意精彩
犹太人复仇的手段果然下作
之前看过,却记不住......
题材还不错,整体转折也算精彩。3.5星。
并没有惊悚元素…… 整体平淡,全靠结尾给观众惊喜
世界上是有正义的、只不过有时候会迟到。ps:看似最弱不禁风的一般都是赢家。
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犯下的罪孽,施暴者可以忘记,但受害者永记心中,人们永远选择性的记忆那些正义,而将自己的罪恶永藏心底,不愿触及。在此提醒那些正在做着反人类,反文明,反普世价值的刽子手们,你们可以暂时逃避,可以将丑恶当荣耀,可以生理性忘记,也可以心理性失忆,但伤天害理之事总有人记得,身体的复仇不一定实现,但历史的耻辱和罪行永冠你名。这是一部不能剧透结尾的震撼之作。
你遗忘的过去总有人会记得,那不是数字是条条人命。血可以洗干净血腥味永远在。
主要是被我猜到了结尾,当然克里斯托弗普拉默还是个不容错过的演技大师
演得很动人,但是反转得有点草率
2.5 第一幕和第三幕非常的精彩,拉胯的是第二幕追凶过程!其实找到第三嫌疑人的时候就基本猜到最后的结局了,整个故事过程并不高明.导演没有太大的企图,就注定只能当个类型片,看过就忘了.
7分,阴成啥了...犹太人报仇已经不够了,要健忘但是背负罪孽的纳粹自己走上灭亡之路还顺便带走同伙才能算是真的满足犹太复仇。我现在可讨厌犹太人,真不爱看他们顶着这个完美受害人的身份在文艺界畅所欲言了。。。。。
剧情节奏其实和法语影片Je n'ai rien oublié 很像 可惜那一部看过的人不多 相比起来 那一部更美 同样是阿兹海默引起的故事 那一部是救赎 这一部是毁灭
类型应该加上:悬疑。 编剧很厉害。
不错!!
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