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ff迷,我想说,这部电影虽然脱离了ff游戏设定的体系,却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我记得有人说过,游戏也好,ac也好,最吸引人的是它的世界观设定。
仅这一点来说,square enix 就比韩国和国内好些换汤不换药的商家档次高了不止一个。
本故事是讲被外星生命侵略的地球,和被迫飘荡在宇宙的人类世界之间的“回归”。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灵魂之母--该亚,容纳我们的魂灵回归。
这听起来非常的东方化,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本片的票房在西方卖得不好的原因,毕竟比起商业电影来,它更像是一部艺术片--虽然它竭力用眩目的打斗场面和非常好莱坞式的情节作掩护,仍不能脱离故事本身的一种近似宗教赎罪般的--宏大,悲哀,忏悔,原谅,回归……的主题。
所以,虽然本片当年上映后屡遭非议,我本人还是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静下心来看,是不会“看不懂”的。
我很喜欢这电影的概念设定记录如下,供讨论:1、魅影( Phantom)最初被认为是通过一颗名为狮子座流星的陨石来到地球的外星入侵者,实际上他们是【剧透预警】未命名星球或可称作魅影星的外星智慧生物的灵魂。
他们又大致可分为四种:①战士型
这些幽灵身高约三米,是最常见的类型。
它们的手臂上长有生物有机体般的触手状武器。
②飞龙型
③坦克型( Meta-Phantom )
有资料称,最初,这些巨型魅影的真身是作为生物工程坦克制造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野蛮,成为幻影星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与普通的魅影一样,Meta-Phantom 的身体上有触手状的附肢,背部有炮塔状的附肢。
使用非火炮武器很难杀死它们。
④原型魅影( Proto-Phantom) 它幽灵是魅影星球盖亚的残骸,因此所有被消灭的魅影最终都会回到原型幽灵那里重生。
2、魅影星球
这颗行星的性质与地球相似,拥有自己的“灵魂”并支持各种生命形式。
其中一个主要物种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这场战争摧毁了行星的环境,并最终摧毁了行星本身。
行星的碎片被抛向太空,变成一颗陨石,坠落在地球上并引发了魅影入侵,摧毁了地球上的生物。
3、盖亚(Gaia)原本是现实中的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和生物学家琳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提出的盖亚假说中的核心概念, 地球本身被视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机体。
本片中则将盖亚理解为“地球之灵”,而且每个有生命的星球可能都有自己的盖亚。
片中的地球盖亚
片中的魅影星盖亚4、 生物以太(Bio Etherium)希德博士发现的一门科学,其理论认为所有生物都会散发出类似于“灵魂”或“精神”的生物能量。
生物以太产生的科技和创新,包括“卵包”(Ovo-pack)、屏障城市中的屏障能量。
5、波理论该理论是源自生物以太学派的科学理论,其目的是结束魅影的威胁。
该理论认为,生物波场可以抵消魅影波场。
要创建此频率,必须收集并组合一系列单独的频率。
6、卵包(Ovo-pack)
一种便携式能量电池,用于为各种机器充电和供电。
卵形包有多种尺寸,可满足不同需求。
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快速生长,然后收集其简单但强大的生物以太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形式。
如果不是有論文作為前提的限定,我一定不會那樣注意這部電影強大的動畫效果。
但當角度轉變,我不得不說,這是人類電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縱然票房不佳,但這部電影對於3D製作是不可言說的重要。
人物面部的表情,肌肉的紋理,幾千根頭髮飄動的效果,微笑時嘴角牽拉的線條。。。。
都是使這部電影突破動畫而更加具有真實感的必備。
--其實除了上述所說,還有一些隱含在電影內部的信息值得注意: 電影中龍形鬼魂所代表的含義無出東亞,這樣的細節設計跟當時中國威脅論估計也脫不了干係,而與此相對比的就是曾兩次出現在影片中的白頭鷹,恐怕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會是美國吧。
無怪乎如此,即時我們再把它當做日本動漫的典型代表,他依然是美國好萊塢式大片和日本新動漫結合的產物,而災難片中一再重複的美國救世主模式以及以破壞紐約為代表的美國城市的受害者角度也讓以日本遊戲為基礎的電影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
關於Gaya與靈魂的理論也應該是美國清教教育的平民化宣傳吧。
当我们面对未知的恐惧,再先进的科技也改变不了我们自身的傲慢和偏见。
宽容与爱的力量永远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力量。
电影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但能预示未来,更能震撼一个人的心灵。
而影片《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无疑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
影片的背景设置到了遥远的2065年,一方面人类由于彗星撞击而带来的外星幽灵而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不得不龟缩于由能量保护的堡垒城市之中。
而另一方面迫于外星幽灵的可怕与凶残,人类不得不想尽办法消灭外星幽灵。
军方主张使用高能粒子炮,而以美丽的女主角Aki所在的生物研究机构则坚持以找寻7种生命形态以激活地球的灵魂-盖亚进而净化外星幽灵的形式消除威胁,战争一触即发。
而此时在一次找寻的过程中,Aki邂逅并救治了英俊的男主角格雷,在以后的相处及接触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即将找到第7种生命形式时,军方通过一次人为的事故,成功获准启动粒子炮,不料外星幽灵反扑,几近毁灭盖亚。
最终,格雷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成功综合外星幽灵,地球重获新生,而Aki则痛失挚爱,影片结束在一片雪山朗照的美丽景象中。
影片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以近乎完美的3D动画描绘了未来景象,更以其深刻的内涵,及感人至深的爱情征服了观众。
影片中的盖亚如果影射开来完全可以看作我们所身处的自然环境,在人类无尽的利用中几近毁灭。
而残酷的外星幽灵不过是地球对于人类的报复,军方意图毁灭他们,不过是对不顾环境无尽开发的贪婪人类的讽刺。
而主角所在的一方正是那些坚持保护自然的人们的写照。
影片的结局是充满希望的,未来的人们最终战胜了贪婪与欲望,保住了地球,保住了我们的母亲。
作为一部由游戏改编的3d动画能有如此深刻的内涵,不得不令人感叹。
而未来的我们是否真如影片所示,却任值的我们深思。
理智与情感正是我们区别于其它生命之处,影片的最后,由与离子炮的作用,第7灵魂早已被摧毁。
其实真正是人类获得救赎的正是伟大的爱情与人类心中永存的美好。
影片的情感是残酷的,人生是如此短暂,再美好的爱情也会转瞬即逝,正如Aki与格雷一样。
我们必须懂得珍惜彼此,才能不会后悔,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大概就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另一方面把。
相信只要珍惜彼此,关爱我们的自然与生命,人类的未来将不是final fantasy,而是a final dream.一个幸福与美好的未来。
写到此吧,仅与大家共勉。
2001年,《最终幻想:内在精神》横空出世,震慑了每个人的眼球,然后迅速地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之后人们再提起她,多数都是作为票房惨败的典型。
她的预告片的确精彩,即使在今日看来,依然是近乎完美的三维图像。
荒原上的美丽少女,面对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强光,她抬起手遮住了眼睛。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风中飘荡的她的头发。
轻柔飘逸,纤毫毕现,完全可以作洗发水的广告。
在这之前,银幕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轻盈的头发,我特指动画。
那一年最好的三维动画片是Shrek。
可是单从三维图像来说,Shrek和最终幻想相比,犹如我的涂鸦对比蒙娜丽莎。
所以你可以想像,这部预告片刺激了多少唾液腺。
可最后这电影却惨败得一塌糊涂。
投资1.37亿美元的电影,最后票房只有3.2千万美元。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说法是,以《最终幻想》系列游戏作为顶梁柱,RPG游戏的制作王者,Square公司赔掉了大半条命,不得已只能和Enix合并,变成了Square Enix公司。
关于《最终幻想》电影版为何会失败,一般认为和她的剧情设置有关。
说她的剧情太过复杂,美国人看不懂,所以票房失败。
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见得有道理。
《最终幻想》电影版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外乎就是星球的灵魂盖娅。
而盖娅这个概念几乎出现在每一部《最终幻想》的游戏中,这些游戏在西方也很畅销啊。
而且早在1999年的科幻电影中,就有了《黑客帝国》。
概念复杂,还不是一样大卖。
我认为《最终幻想》电影版的失败的确和她的剧情有关系。
剧情的核心是盖娅,大部分情节是和外星的幽灵作战。
这些情节放在《最终幻想》的游戏中去都没有问题,游戏中还有大量的魔法和召唤兽呢。
可是《最终幻想》的游戏都是设置在架空的世界中,常常是Steam Punk的风格,就算是飞艇和魔法同时出现,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可是《最终幻想》电影版的故事很明确地设置在21世纪的地球,纽约附近。
和现实世界如此切近,偏偏要应对的却是幽灵,而解决办法是地球的灵魂。
这给人的感觉就太疏离了,很难投入情节。
至于电影画面,虽然女主角Aki的形象近乎完美,但是在当时看来,也能看出电影制作上捉襟见肘的痕迹。
只有Aki一个人有飘逸的长发,其他每个人,不是短发,就是光头,或者戴着帽子。
而且所有人的衣服都有些紧身衣的走向。
可以看出来,当时Square虽然把多年作RPG的老本全砸进去了,可还是无力制作第二个长发。
而且,用我今日的眼光来看,虽然绝大部分画面都制作得非常精美,但是还是有一些场景的渲染,有些草率。
个别人物的动作,甚至包括Aki的几个小动作,依然不太自然。
无论如何,Aki依然是三维动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
前些日子,我还看了《最终幻想:降临之子》,被极大地震撼了一把。
《降临之子》是Square Enix(对,现在后面必须加上Enix了)在2005年推出地三维动画片。
故事情节上,延续了最成功地最终幻想游戏《最终幻想VII》的剧情,算是《最终幻想VII》的后传。
而这部动画片的画面,无疑是树立了新的标杆。
女主角Tifa如何漂亮就不多说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看了10多分钟后,Tifa都出场了,我都还在怀疑,这是一部全三维动画电影,还是真人动画结合电影。
这就是《降临之子》胜出《内在精神》的地方。
内在精神的人物虽然精美,但还是有浓浓的数码味。
而《降临之子》却让我不能一下子断定这是动画还是真人。
实在是境界上的差别。
01年的《最终幻想:内在精神》耗资1.3亿美元,那么05年的《最终幻想:降临之子》花了多少钱呢?
我查了一下,没有查出来。
但是看看《降临之子》的剧情,非常简陋小气,别说和波澜壮阔的《最终幻想VII》游戏版相比,就是和被广为诟病的《内在精神》相比也远远不如。
最多也就是一个OVA的级别。
看起来并不象是什么大投资。
而且《降临之子》的公映地区,只有日本、韩国和意大利,在其他国家地区,只发行了DVD和VHS。
所以这电影的发行量也很小。
但是并没有爆出赔本的消息,可以估计,这部电影的投资也不大。
这就很让人唏嘘了。
当年把Square赔得倾家荡产的电影,如今看来,效果还不如一个OVA级别的小制作。
只能说是技术进步得太快了。
不管专业的评论还是票房的反应,我就是很喜欢它。
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就是在我第一次看它的时候,它就是我梦里的样子,就是我曾经有的全部想象。
曾经那些在梦里的模糊而遥远的景象与记忆,经由这里全部地再现,让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归宿。
就是这样。
草01年发布的片子我09年才看到仍是很雷呀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实是屈杀制作班子做人要厚道啊
一部超前的外星生命入侵科幻片,小的时候也没看懂。
为什么科幻片中的怪物会以灵体的方式呈现,还是无敌状态。
现在明白了,说的应该就是量子灵体。
只能说这种怪物模式还是不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太硬核太无敌。
如果这片子的怪物换成丧尸或者外星异形,可能这片子能火。
但是这部电影的确告诉我们,外星生命未必以我们以为的方式存在着。
对于生命的多种形式和不同维度,我们一无所知
关于最终幻想系列,最开始也只是听说,后来终于有机会看到,我记得我看的第一部是圣子降临,出色的CG技术和后期渲染让画面栩栩如生,而影片中的男男女女又很养眼,所以,最终幻想给我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这部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评分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评分有些低了。
1.故事性首先,故事的开展是从博士的梦境开始的,这个梦初开始看不出什么深意,到后面的数次闪回,才渐渐的抽丝剥茧,还原事情的真相。
这个方法并不新颖,梦境的闪回和回忆的闪回一样,是好莱坞用烂的方法,很多影片都曾经采用过这种方法。
博士和上尉的感情设计,还有队员的设置都很合适,但,缺乏亮点,一个负责搞笑,还有另外一对感情线不明朗的情侣,一个话唠,这是常见的小队设计。
这种小队设置在插科打诨等方面做得还是很到位的,一些小点子的设置让人忍俊不禁。
但是这些,并不能成为其优秀的理由。
最好的还是这个点子:灵魂的归属在这部影片中,所有的生物在死去之后,其的灵魂都要前往灵魂的最终归处,盖亚。
像前面的一些评论中提到的一样,在这样的影片中,灵魂与飞船是可以同时出现的,影片提出的灵魂本源性是我非常赞同的,影片认为,所有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在世间游荡一次,最后回到盖亚的怀中,所谓死,就是生,这样说起来,倒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了。
2.CG当初看圣子降临时,感叹这项技术的先进,在此片上映的2001年,已经看到这项技术达到了高峰。
博士飘逸的头发,还有动作,当然在一些举枪,拥抱的动作上,还是略显生硬,但是已经做得很棒了。
3.科学家和军人科学家在一些人类在外星球进行殖民或者开战的科幻电影里,科学家往往扮演着沟通的桥梁的角色,在阿凡达里,科学家建立了学校,教对方我们的文字和文化,同时学习对方的,力图达到文化上的理解和相互尊重,在这部电影里,科学家是灵魂的容器,梦境的主人,外星文明希望通过她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而科学家也为了这群失去家园的灵魂寻找归处,科学家仍然扮演了沟通的角色。
在普罗米修斯里,科学家不仅是新文明的发现者,也是异形文明的孕育者。
在与外星文明的交流上,科学家是殉道者,也是先驱者,他们真正建立起了桥梁。
军人他们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肆无忌惮的用武力征服外星文明。
在阿凡达里,他们焚烧森林,屠杀纳美人,是仇恨的制造者,在这部影片中,他越过议会,一意孤行,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博士在劝诫他的时候,他仍然一意孤行。
他们代表暴力和秩序的破坏者,一心想着消灭和除去,他们代表了人类原始的兽性和破坏欲。
过去特效的最高水平,现在看起来一般。
为什么此片评价这么低??好片啊
我还能说什么。引用:“这就很让人唏嘘了。当年把Square赔得倾家荡产的电影,如今看来,效果还不如一个OVA级别的小制作。只能说是技术进步得太快了。”
当时是看的非常非常的兴奋啊,不过现在开来这算什么啊,不伦不类的,果然欧美的想象也就仅此而已了吧,要我承认这是FF做梦吧
(两星半)设定挺有趣的,还有橙色的梦。不过故事却是极其俗套,情节如RPG支线般草率,好莱坞式的爱情与牺牲。给女主角的声线+0.5星吧,温柔又冷静。
最难忘怀的不是故事,而是女主的头发。
虽然跟游戏没关系,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它的画质效果在10年后的今天也是非常优秀的。另外剧情确实让人难懂。
仅献给过去 曾经热爱着这个世界的 与这个世界的伙伴们共度过美好时光的人
除了CG几乎一无所有
一个 悲伤的 故事 ,脉络清楚 ,01年 的作品 人设 精美 个人觉得 故事 比 圣子降临 清晰 ,后面那部 有点 没看懂
二十年了,再看当年的这部CG作品竟然一点不觉得粗糙,而且越是放大细节就越是细腻清晰,人物神态面部表情之自然甚至比当今的面部捕捉也不遑多让,可想而知二十年前问世时是怎样的叹为观止惊为天人,这看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好的科幻作品内核永远是哲学与生命,想象力、视觉效果、观感质感全部拉满,而且在节奏把控和紧张氛围营造上做得非常出色,代入感和沉浸感极强。但缺点是情节处理和故事铺展上有些草率和匆忙,结尾相比于过程有些简单得夸张了,想要展现是云淡风轻广袤开朗给人感觉却是戛然而止的无力。总体来说是相当精彩的观影体验。
62/100 15年前曾经看过这么一部动画,同学们互相借阅的VCD让人想起来非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是怎么娱乐的。
除了动画技术没别的,不过技术是真的很厉害
尼玛看过最接近真人的CG动画
过誉了吧。CG的确不错。设定也很好玩。没开发好。应该窃取idea再拍一部。
见过的最好的CG制作之一
与《最终幻想之圣童降临》的故事相比这部更容易让我接受。本片贯彻了最终幻想系列电影一贯的风格——那就是除了拥有惊艳的CG画面以外故事根本不值一提...
01年的CG电影,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在技术上是开创先河的
基本没什么情节
能让史克威尔巨额亏损的神作,其他日式动画在各种意义上都的是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