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2010年的Sherlock和 Inception,我猜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在2007年,还存在着一部叫做Stuart: A Life Backwards的电影(万恶的美国人,我现在一看到Stuart这名字,就会条件反射到“精灵鼠小弟”)。
我昨天晚上看了这部英国小众电影,居然差点把自己看哭了,这太诡异了,因为我的感点一直都是高到公众很难想象的地步,越是有人恶意企图攻克它,比如春晚的小品、冯小刚的电影、星光大道的选手感言、朱军的艺术人生等,我的感点就越会显示出百毒不侵的麻木,于是我扪心自问,这精灵鼠小弟的倒带人生到底把我怎么了?
Tom Hardy大家都知道,略有发福的中年男,看过《盗梦空间》的人一般习惯称呼他为“E老师”。
记性好的观众可能还能回忆起E老师的出场造型:花衬衣、红袜子和抹了发胶的大背头,被称之为“严肃的接客”。
所以即使在《盗梦空间》里,明明是E老师最初制定出了整个盗梦计划,并且他还是惟一没有出现过失误的员工,可大多数人还是对E老师留下了种种不太靠谱的印象,比如说,群众反应,E老师太像个流氓了。
唉,谁让第一印象是如此的重要,而花衬衣红袜子什么的,又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另一主演Benedict Cumberbatch我就不多说了,他是个好演员,而且豆瓣还有个“豆列”叫“脸太长和名字太长也都不是他的错”。
再说回《倒带人生》,Tom Hardy演的Stuart是个集无业游民、酒鬼、瘾君子、抢劫犯、肌无力患者、躁狂型人格等销魂身份于一身的极品人物。
Benedict演的Alexander是在流浪汉收容机构做兼职的业余作者,他想给Stuart写本传记,于是这两人就在一起厮混了几个月,一起主办过游行、参加过旅行、出席过庭审,还挤在一起看过电视、聊过天、拉过手、喝过酒、做过饭,当然更多的是谈话,或者说,是循序渐进的心灵交流,Stuart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带回去,Alexander负责帮他整理,是什么改变了Stuart的一生,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可能性彻底谋杀掉。
这要是个美国片,很有可能会拍得跌宕浮夸, Stuart也许会变成个极有魅力的恶棍,而其它各种人物总是会不自觉影射出对他的各种颓废崇拜,并以某种很“美国腔”的强烈道德感来贯穿始末,但《倒带人生》完全不是这种电影,他没有任何的传奇色彩,而作为一部欧洲片,它也没有晃到死的长镜头或者闷到死的叙事方法,我觉得这个电影更像是个洋葱,一层层把皮剥开,没有哪一层是集中发力的,但积累起来,就突然戳中了我的泪点。
Stuart是这样一个人,他讲话含糊不清,夹带怪异英音,走路姿势一直保持着“僵尸状”,并且大约爆出了约2752个fucking,但是从他出现的第一秒钟到最后一秒钟,我始终没有讨厌他。
Stuart也是个洋葱,一开始是愤怒嬉皮的紫色,然后他好像也没有刻意在哪里华丽转身,他只是若有若无地把自己颜色略略浅淡的一层也剥了出来,而一生中经历了多少伤痛,他也不愿意像面对心理医生那样,一边盘算着这家伙可是按小时收费的,一边以溃堤的姿势讲出不堪回首的真相。
对于他自己,他始终是羞愧的,他的故事其实挺残酷,但他却一直没有刻意得去展示哀伤。
这个从9岁开始就被自己的亲哥、亲哥的同学、“儿童之家”的老师轮番性虐待的小正太,他似乎有着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夸张地渲染人生遭遇,但电影里的Stuart没有,他迷迷糊糊的,抢便利店时的手法像是荒诞喜剧,他讲话东一句西一句,做饭的手法乱七八糟又极其认真,他有时候更像一个儿童,心里的愧疚大于愤怒。
Stuart说,也有一些和他拥有相同经历的人,但有些人能够看得开,迎接令人惊喜的新生活,他也想知道,自己怎么就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说这番话时,Stuart 正给自己打着一个别别扭扭的领带,他还是慢慢在讲话:“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离这种疯狂。
” 能看的出来,Alexander此时快要哭了,但Stuart却完全没有因为话题的沉重而严肃起来,这T M原来是个活泼的电影。
后来,Stuart死了,也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交通事故。
其实他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故事,并且对他又足够尊重和友好的人,但他还是对社会体制感到绝望吗?
还是因为认识了Alexander,他人生一直缺失的那部分情商拼图终于得以完整,但他已经丧失了变成正常人、迎接新生活的能力?
这是惧怕温暖的表现吗?
如果Alexander不出现,他依然会在自我厌恶和不舒服的感觉中慢慢消耗时间,也许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死掉,或者反而会在他原有的惯性中活得更久?
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可能。
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这真的是会死人的。
电影快结束时,Alexander溜进一家书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写的Stuart的传记摆进橱窗,就挤在左右两边各一排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中间,旁白是Alexander的自言自语:“我想Stuart会喜欢”,白马脸王子的表情甚至还可爱了一下。
这真的是个活泼的电影,但就在那一时刻,我差点掉泪了。
冲着BC来的,结果被TH惊艳到泪流满面没有字幕所以我看的特别认真认真到后来泪流满面都没有发觉可是还是很多地方没有听懂(英语太水皮了)TH演的Stuart实在是太让人感动激动了他的演技让BC女王花容失色(囧rz)一路的口吃不清一路的fuck一路的疯疯癫癫可是没有人觉得他恶心讨厌反而会萌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爱怜一开始的时候看到Stuart凑向Alexander的时候我明白鸟为毛同鞋们都说JQ满满了当我看到在路边的草地上Stuart拉着Alexander的手走路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激动了一把╮(╯▽╰)╭当我看到Stuart在家里发疯的时候裸着身子歇斯底里的时候泪水那叫一个飙啊看到Stuart在法庭上无罪释放然后Alexander跟他开香槟庆祝我觉得Stuart的世界其实也不是那么糟糕虽然经历那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虽然有过那么多自残的经历但是他还是遇到了Alexander也许算是生命中最后的救赎吧一生当中会有多少伤痛有谁知道呢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变得坚强
一部很短却反映许多的电影,儿童性侵、暴力、阶级划分等等等等。
汤老湿值得一个小金人。
我向来很吃这种用轻快喜剧手法拍摄悲剧的电影,此片的插画和配乐,在Stuart难以想象的回忆里穿插着,唱着“Let the sun shine right at my happy summer house”,而在最后Stuart这样对Alexander说“I have lived a very controversial and unpleasant life”。
童年经历的事情相比其他时期所经历的会被放大几倍,而那些苦涩的刺痛的伤也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可以忘怀,它变成了“恶魔”栖身于Stuart心里。
在此后的人生,他妄想通过自残甚至对他人的暴力将“恶魔”驱赶出身体,最后发现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于是在诸多种种不幸中,Stuart选择改变自己发现暴力的那一天。
那不全是他的错,只是方法错了,可是这样苛责的话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那到底又有怎样的方法能止痛呢?
越看越喜欢Stuart,我的喜爱之情在他说出:“女人该垂就垂,自然现象改变身体,正常而美丽。
”那一刻达到顶峰。
汤老湿的嗓子在老痰酸菜里泡过以后基本听不来说的都是啥,我一度认为这片子靠我的智商拿不下来,不过大约是Stuart本人太有魅力,他老人家连正山小种都认得,出口就是高深的哲学理论,我觉得放不下这么一朵男子。
童年有一部国产动画片《小精灵灰豆》,以现在的标准横量当年我就是个铁粉。
大约讲的是主人公灰豆为人善良,却因为身上有道妖精的影子而得不到旁人的接纳,他的善意也总是被误读。
灰豆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找到消除这丑陋影子的方法,以求能够被世界容纳。
功夫不负有心人,灰豆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能让那道影子脱离他,让他变的正常。
灰豆在镜子前见到了那个赖在他身体里的影子,丑陋,知道自己要被捻灭,害怕地哭泣。
主人公灰豆放弃了这次机会,决定让这道影子继续占用自己的身体。
我万分不能理解,从这之后再没看过这部动画。
后来很多次想起这个片段,我都恨不得自己能帮灰豆灭了这个祸害。
它不断作恶,将这个善良的主人公从人群中隔离,使他被误解,畏惧,扭曲他的人生并让他饱尝苦涩。
这道影子是万恶之源,是一切不公平对待的原因,斩断它就是新生,居然这时灰豆因为心软放了它。
我想彼时我并不明白,这道影子并不是造成一切的根源,灰豆放了它也不一定是感性的冲动。
所以电影进行到Stuart向作者Alexander剖析自己充满暴力的不平静内心时,我瞬间想到了灰豆。
Stuart说自己幼年经历了种种骇人听闻的伤害之后,终于有一种力量循着他的诉求,找到了他,在他身体里安家,并且成为他青少年时期自我保护的手段——暴力。
他上瘾,又清醒,此时发现这种力量已在他心里安了家,驱逐无果。
他说:“能怎么办呢?
它也想有一个家。
”这个走路狂霸酷炫拽,24小时把自己泡在酒精和尼古丁里的流浪汉,在此刻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精神境界的高度和内心的包容度。
看到这里我想抱抱他,虽然我知道大街上遇到他这样的我还是会绕着走,虽然我也知道,“他这样的”曾今就是你我这样的。
Stuart似乎特别善于换位思考。
他认为女人下垂是自然美丽,这个观点放到现在疯狂追求半球型的男女当中简直是一声惊雷(前不久我才刚看了一篇报道为这个现象正名,说这不过是进化过程中女人对臀部的自我拟态,正常所以正义)。
我想Stuart也常常自己倒倒人生的带子,幻想所有人都幻想的那个词——如果。
如果我没有上这个学校,如果没有做这份工作,如果娶了另一个女人,一切会是怎么样。
但要从哪里改起呢?
校园暴力,源自于跛足;在家受到伤害,因为有个哥哥;Care里有个变态校长。
Stuart倒带到头,发现自己的人生只有对原因的结果,而没有对问题的答案。
他离开了这个蛮横地创伤了他,边缘了他,始终不肯好好对他的世界。
看完此片后我放弃了对灰豆问题的惯性思考,毕竟如果灰豆真的除了那影子,我会怀疑他是否真的善良,而这部动画片也正因为这一刻这个选择的立意,独树一帜地别在我脑海。
汤老湿接这片可能是为了应答他青年时期那段特殊的经历。
怀着一身戾气,迷茫穿梭在街头巷尾,某天一身酒气面对着一个持械的流浪汉睁开双眼,突然就醒了。
他的Stuart很有说服力。
还是忍不住说一句,汤和BC的演技之间差了一个生活。
在看它之前,我曾经想象过这会是怎样的一部电影。
看过简单的介绍和很多很多的截图,这让我在故事一开始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情节里。
这是一个好故事,好电影。
斯图亚特无疑是这个故事的中心,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人怪异,甚至有点令人讨厌,正如亚历山大最初见到他时的感觉。
他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出来的话混乱嘶哑,还会让你怀疑他是不是单纯在渲染自己的悲惨,因为那些“黑色烟雾”听起来非常抽象,不真实。
有一个人好好的听了。
片子里有两个让我很感动的点,第一个是斯图亚特问亚历山大他为什么对流浪汉这么感兴趣,亚历山大回答他,他如果只是对流浪汉感兴趣,就不会这么老是和他混在一起了,他是把斯图亚特当成朋友。
第二个是斯图亚特去参加妹妹的婚礼前,亚历山大问他,如果你能改变一件事情的话,你想改变的是什么。
斯图亚特开始没有回答,他觉得这样会让人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一件事情上,后来在亚历山大的坚持下,斯图亚特回答说,是他知道暴力的力量的那天。
在这之后,这故事将真实呈现了出来。
曾经种种让人以为是伪造的、用来引人注意的悲惨,其实都是真的,尽管它们听起来非常的不真实。
经历过这一切,斯图亚特的内心充满了憎恨、恐惧、混乱,但他并没有将所有一切的责任都推到那些伤害过他的人身上。
他更多地可能是迷惑于自己是如何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让自己变得这么悲惨痛苦。
他原本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一切不是他的责任,是他人、社会,让他变成这样的,但是他没有,在他回想过去的时候,斯图亚特责怪的,是自己曾经接触到了暴力,并且选择用暴力解决一切。
他的内心缩着11岁时那个瑟瑟发抖的小男孩,他恐惧、痛苦,但他不想用暴力解决,他仍然充满着一切属于人的东西,他不单单是一个善良或者一个痛苦的人,斯图亚特很复杂,像他所经历的事情那样复杂。
而这一切,并不是斯图亚特自己想要的。
也许他想要的,是有个人认真听听他的话,有个朋友,有个简单正常的生活。
**以下有对剧情的描述*****另外其实我不知道自己都写了点什么***这几天,在我做着什么没做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飘上一张脸,一个身影,那个人迈着奇怪的步子拖拉着脚,笨拙地摆着手,边走边发出嗯,啊之类意义不明的声音。
他皱着有点脏脏的眉头,肩膀耸着感觉总是弓着背,眼神缓慢,看着什么地方或者根本没有看着什么。
嗯,那是斯图尔特,我认得他的脸。
看完片子好几天了,我会这样突然想起什么人的脸,简直超出自己的想象。
好吧,看这片子的动机并不是很纯,当时刚看完Mad Max,被TH迷到不行,毕竟这是第一个让我感到性感的男人,再加上这片子里还有个我喜欢的马脸BC,自然是会排进我的想看的电影list的。
找了好几个站都只有个460m的版本可以下,虽然在意分辨率但无奈只好拖下来,同时还拖了TH与Pine演的喜剧动作片特工争风以及讲拳击的勇士。
下好之后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捧着个便当认真想了想,挑了斯图尔特来看。
然后那个下午,我一直处于一种无以名状的状态之中。
对电影,我总是找不到准确的点去描述它,我觉得它不好,也许可以找到很多点,但相反地,如果我觉得它好,却很难用语言说出来。
斯图尔特对我来说也是这样,我明白记得电影的一些细节,但那些就是让我觉得它好的地方吗?
那些由场景,人物,对话,背景音乐组成的几秒钟或几分钟?
我只好先来说说斯图尔特这个人,他是一个流浪汉(但他有自己的一间带厨房的小公寓),他干过违法的事情(比如与好兄弟泡泡糖王一起笨拙地打劫小店什么的),他吸毒(选择周四给亚历山大讲不太愿意讲的过去是因为周三有救济金领所以如果周四压力太大还有钱买毒品),他有个儿子(偷偷打电话去听儿子录的请留言吧啦吧啦并且很担心儿子会变坏),他平时看起来无害但有时会自残并且做出另正常人觉得恐怖的事情(拿刀扎自己,放火什么的),他童年时期被性侵性虐(被亲哥哥以及其同伴,救济院的人),被同学欺负(因为他的肌肉萎缩)。
当一个孩子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人们还能指望他们怎么办呢?
因为肌肉萎缩而被同学嘲笑、欺凌,回到家有亲哥哥安慰自己,但后来却发展为被亲哥哥性侵,并且长达3年,然后终于爆发,自己迎来恶魔住进心里击退那些欺负自己的人,再然后,也许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主动要求住进儿童救济院,去了那里,继续被那里的人性虐。
长大成人之后也努力过上正常的生活吧,因为他选择结婚生子,结果,妻子有外遇,斯图尔特心里的魔鬼再一次爆发出来,他冲着赶来的警察嚷嚷,抱着儿子哄着他,可是他手里拿着刀。
警察冲进来之后他是不是想死?
因为他在房子里放了火,可惜他没死掉,他被关了起来,过起了被其他狱友们毒打的日子。
出狱之后他过起了流浪汉的日子,之后他在流浪汉之家遇到了亚历山大。
之后他们一起为了流浪汉之家的责任人夫妇无辜入狱抗议,去各地做演讲,而斯图尔特与亚历山大,一起在车里唱歌,斯图尔特在小公寓的厨房里做黑暗料理给亚历山大吃,他们一起挤在小床上边吃边看电视,亚历山大带斯图尔特去自己的朋友家做客,途中吐槽了电锯蘑菇但最后买了个装在车里,斯图尔特在花园里慢慢开着做农活的小车玩时亚历山大推着推车整理着院子里的落叶,斯图尔特给大家做了一顿监狱咖喱得到一致好评,边吃边被逼着说出了导致他入狱的第一件案子,装了个免费的心脏起搏器,打电话给亚历山大,后者带着烈酒去看望他。
然后斯图尔特要亚历山大陪他去试妹妹结婚时要穿的西服,亚历山大依然在为自己写的传记向斯图尔特提问。
我在上面啰啰嗦嗦写的那么多事情,那些不好的事情,是它们改变了斯图尔特的人生,但它们是原因,无法背向它们而过上其他生活的原因是斯图尔特自己本身。
他这样告诉他,他用含含混混听不太清楚的口音与拖沓的发音,清清楚楚的表示,明明有许多人也遇到许多不好的事情,但他们还是过上了正常简单的生活,但自己却是这样。
他看上去混混沌沌,却是个异常清醒的人,他明白自己的状态,他只是无力去改变,他有钥匙与地图,但他没有脚,他迈不出那些步子。
被问及那些黑暗的领域,斯图尔特也会颤栗,会害怕,会难过,会不愿提及,而不是像一些流氓混混那样炫耀自己做过的恶事,他告诉亚历山大,你是个好人,他有开心的日子,与亚历山大在一起经历的一些事,他一定感受到过快乐。
这是个很复杂很复杂的人,就像我们一样,没有人的心思会简单到可以随随便便就被分析清楚,而他的经历,让这样的分析更加地不可能实现。
但斯图尔特成人之后的愤怒,很多都是朝着自己的,他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把恶魔赶出去,他后悔为什么当时接纳了恶魔,但是他同时也觉得,恶魔也不想无处可去。
他懂得分辨果树,他喝的出正山小种,他演讲前把口香糖粘在椅子上等说完再扣下来继续嚼,他做出那些外表有点脱离常识味道却很好的食物,就像他自己,看上去古怪让人不敢轻易接近,本质却干净清晰有智慧。
这几天,在我做着什么没做什么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飘上一张脸,一个身影,那个人迈着奇怪的步子拖拉着脚,笨拙地摆着手,边走边发出嗯,啊之类意义不明的声音。
他皱着有点脏脏的眉头,肩膀耸着感觉总是弓着背,眼神缓慢,看着什么地方或者根本没有看着什么。
嗯,那是斯图尔特,我认得他的脸。
嗯,那是我喜欢的斯图尔特。
下午读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里面有一段是这样描写一个十六岁的恶霸梁葫芦的:梁葫芦心目中是没有好人的,他心目中,人不会白白地好,人必然是为了一个目的去好,好一次就要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堵住一个漏洞。
老几想,这不怪梁葫芦,怪世界这么大,就是没给过梁葫芦一份纯粹的,无贪图的好。
强烈推荐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倒带人生》,故事的主人公Stuart是剑桥街头的无业游民,而传记作家是收容无业游民的志愿者,一场拯救运动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传记作家对Stuart产生兴趣,想为其做传。
酗酒,吸毒,暴力的Stuart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却在无意中提出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大家了解自己为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谁或什么让纯真的Stuart变成社会鄙视的群体。
故事展开,两条线索,一条是宏观的拯救运动,而另一条则是解释的Stuart人生的变化。
就在我们认为找到原因,也就是九岁那年,Stuart被自己的亲哥哥强暴之后发生变化的时候,影片通过主人公自己诉说出了看似离奇却在情理之中的变化根本。
原来,Stuart的妹妹也曾遭受哥哥的性侵犯,她却有一个和正常人相同的人生,并且也准备结婚了。
传记作家问Stuart,如果又一次机会改变他人生中的一件事情,他会选择什么?
Stuart说,小学的下午,再次受到同学欺负的他躲进家中,而继父逼迫他去门口把那些同学解决掉。
他第一次用拳头在争斗中占据上风,就是那个时候,暴力住进了他的心里。
他进入儿童学校,青少年管教所,最后成人监狱。
他说,没有人愿意听他讲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而此后的成长环境更是给了他无从变好的机会。
对这个九岁的男孩,健全的社会体制和身边的父母,没有给予帮助,哪怕倾听。
暴力是他对待这个社会的唯一工具,对抗整个体制甚至人心的暴力。
33岁的Stuart和16岁的梁葫芦是一样的,社会从来没有给他们一份纯粹的,无贪图的好,又怎么能祈求他们是所谓的正常的呢。
影片的温情在于传记作家,他带给Stuart温暖和爱,让他开始相信人,有目标,发自内心像人一样的笑。
最后Stuart自杀,被传记作家用爱反省过后,往往是不能自已的伤心和绝望。
他用火烧,用刀割都拔除不了的在他心里扎根的暴力,最终会随着他躯体的灭亡而远离,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完成自己的最后一次蜕变。
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恰恰是最大的悲剧,是对我们这些自诩为正常人异常狭隘心胸的讽刺。
体制看似是维护每个人的权利,实则是画一个笼子,把那些对我们有威胁的人和东西,一并关在里面,那里的空气,没有尊严这个分子。
微博上一个好友发状态,最后一句是,只相信人。
借用一下,世界太黑暗,借助人性的微光,我们彼此,搀扶过冬。
“一切开始于我九岁的时候。
”终于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心中长舒了口气。
紧接着,刚刚安下的心又因为逐渐变得阴沉的Bgm而提了起来。
从电影一开始斯图尔特就十分夺目。
他就像一坨烂泥,瘫在讨论会的角落里,在人们严肃认真地讨论的时候哈哈大笑,满口脏话地嘲笑着体面人不切实际的猜想。
“你们他妈的什么狗屎都不知道。
”他卑微又高傲,他讲究又随便。
他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满身酒气,话都说不利索。
询问他的住址时,他犹豫了一下,说了一个公园的名字,然后自嘲般笑了。
他衣冠不整,他仇恨人世,他有暴力倾向,他是无业游民,他偷盗,他抢劫,他伤人,他啃老。
可无比神奇地,让人不觉得他是个坏人。
“我进过31次监狱,老兄。
监狱里什么人都有。
谋杀犯,抢劫犯,强奸犯,瘾君子,毒贩子,疯子……”“那你算是哪一种?
”“疯子。
”因为影片的插叙方式,斯图尔特的犯罪行为和疯狂举动被穿插在和朋友真诚的交往中,却一点都不突兀。
他是个好人吗?
很明显他不是。
他是进过无数次监狱,犯过无数重罪行的罪人,他酗酒又吸毒,他丝毫不懂的尊重别人,因为一点不顺心就会对人刀棍相向。
可他是坏人吗?
他也不是。
即便他穷困潦倒,靠啃老抢劫和接济来生存,在朋友需要时,也会大方将钱借出去。
他会心疼流浪汉和监狱中的犯人等诸如此类被社会轻视的人,他向议员解释狗对于流浪汉有多重要,他揪住警卫的衣领,大声逼问“你他妈的知道监狱里每年有多少人死在狱警的虐待下吗?
”他可恨吗?
可恨。
他盗窃手无寸铁的老妇人的商店。
他家暴。
他放火烧房子。
他差点砍下好心想帮他安床的邻居的脑袋。
他可怜吗?
可怜。
他向所有人,几乎认识的所有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却唯独对真正想要聆听他过往的好友守住秘密。
他忏悔自己的行为,却控制不住自己。
他歇斯底里。
他一身戾气。
他愤怒。
他悲哀。
他满身怒火。
他泪眼婆娑。
他受尽了虐待和折磨。
他看遍了悲伤与困苦。
可他没有朋友可以倾诉。
他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
听他倾诉的只有酒精和海洛因。
火焰和眼泪。
可当真正可以聆听他心声的人出现时,他却胆怯了。
生平头一次尝到了被人关注的滋味和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候,他真正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并不知所措。
“求你了,Alexander,你不会想听的。
”“我觉得这主意不好,真的。
”他就像一只浑身是尖儿的刺猬,平时总把刺当做炫耀的资本,可当有人真正询问他为什么会长出如此坚硬的刺时,他就像重新感觉到了当时受的伤害,如惊弓之鸟一般,只顾着逃离。
是啊,毕竟,尖刺底下,是累累的伤痕。
随着电影的深入,我对斯图尔特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之后的好奇,再到同情,最后终于达到共情。
在电影最后新闻报导斯图尔特的死讯的时候,我非但不难过,反而觉得如释重负。
这是他一直以来最期盼,也是他最应该受到的事。
我甚至发自内心替他高兴,高兴他终于摆脱了世间的苦难,摆脱了自我厌恶,摆脱了暴力,摆脱了抑郁,摆脱了一切他不喜爱也本不该遭遇的一切遭遇。
我也想像他的朋友们一样,在他的坟墓边上跳舞狂欢,彻夜不眠。
可当最后磁带中传来他的自白时,我就像开车的Alexander一样,泪水盈眶。
现在让我们来回忆斯图尔特的一生。
自小患有渐冻症,因此被送入残障学校,遭受校园暴力。
九岁,开始被哥哥性侵,长达三年。
十一岁,自己要求进入儿童学园,却又遭到校长的性侵直至校长被抓。
至此,身心全都崩溃。
从小到大,进了无数次少管所和31次监狱。
嗜酒,吸毒,有暴力倾向。
可他是个坏人吗?
你怎么忍心说他是坏人?
他遭受了他本不该遭受的无数恶行,因此发现了某种方式以自我保护,即便这方式确实不被世人接受,甚至被唾弃被厌恶,可你怎么。
你怎么忍心,说他是个坏人。
他是个疯子。
是个瘾君子。
是个罪犯。
他十恶不赦。
可他不坏。
让他变得肮脏的是这个世界。
是这个他妈的让人又爱又恨的世界。
大概斯图尔特也是这样的吧,对这个肮脏的世界既热爱,又痛恨。
他手上的纹身,一边是Love,一边是Hate斯图尔特最后说道“越是常常谈起的话,听起来就越不真实。
然而总是没有人听我说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所以我让自己喝到茫然,然后坐着疯言疯语。
我大谈自毁和自杀,顺便拖着该负责的人下地狱。
我所期望的不过是躺下来死掉。
我觉得自己如此污秽,又他妈的可怕。
我仇恨,敌视那些靠近我的人。
我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够逃离这种疯狂。
”我的朋友斯图尔特。
恭喜你,逃离了你的疯狂。
我发自内心地祝福你。
并很荣幸的告诉你,如今世人有千万个聆听你发自肺腑的心声。
虽然你已与世长辞,我也想让你知道。
我们都是你的同伴。
我爱你。
去年夏天,我上班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个流浪汉。
他大概有三四十岁,中等身材,30度的天气还穿着绒衣、毛衣和厚外套,裤子脏的看不出颜色,伸直双腿坐在路边,神情淡漠地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我偶尔会猜测,他是什么样的人?
经历过什么事?
他住在哪儿?
以什么为生?
每天早晨看着衣衫整齐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他都在想些什么?
有一两次,我探究的目光刚好跟他的目光对上,他立刻紧盯住我看,我心下骇惧,忙将眼睛转开,加快脚步走掉了。
边走边后悔,糟糕,万一他精神有问题,看到我望他就跟过来怎么办;万一他是贼或者强盗,对我留了心,等我下班时尾随抢劫怎么办。
流浪汉Stuart肯定也遇到过很多我这种人。
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他,带着惊惧的神情远远避开他。
我一直知道,自己的好奇和恐惧之下深埋的念头是:如果我在生活的哪一步走错了,是不是也会沦为这样的人?
看完《Stuart:A Life Backwards》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没有成为Stuart,不是因为我的路走对了,而是我没有遇到那些让我偏离正路的事情。
天生病弱、在学校被殴打欺凌,九岁开始被哥哥侵犯,被哥哥的朋友侵犯,奋起反抗,结果是在儿童机构继续被人侵犯,经历了这样黑暗的童年,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不会变成Stuart?
黑暗逼迫时,有的人能够咬牙忍耐,将伤害压抑到身体某个角落里封存起来,熬到光明来临,再勇敢自若地活下去。
但有的人做不到。
他们被黑暗浸透了身心,愤怒、憎恨以至于疯狂,他们完全被噩运摧毁了。
并非不想反抗,Stuart也曾经努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他娶妻生子,也想出过“很多关于怎么赚钱的好主意”,但他内心的黑暗如影随形,总是不肯放过他,既然他无力把受到的伤害都压缩并隐藏起来,就只能时时忍受着这伤害的吞噬,再转而去伤害别人。
另外,“人们总是说我错了,他们从来不给一点鼓励,从不。
”“总是没有人认真听我说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话。
”一旦成为一个异类,他就被放逐出了正常人的世界,他将永远是个异类。
他了解自己的问题,但他无力解决它们。
他能“感觉那些难以忍受的愤恨,与自觉对生命的浪费”,前者是白天各种疯狂举动的诱因,后者则是深夜清醒时绝望的根源。
Alexander的友谊也许是他生命里最大的亮色。
直到他们成为朋友后很久,他还在追问为什么。
没有人这样对待过他,没有人对他这么感兴趣。
所以即使Alexander的目标是把他失败的人生写出来公诸于众,把他黑色废墟一样的生命摊开在所有人面前,他依然紧紧抓住了这唯一的温暖光源。
陈百强的歌《一生不可自决》里有一句歌词:“不想再暴露我于他人前。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失败的一生披露出来。
Stuart只有在酒醉的时候,才能借助录音机把自己最深的伤痛说出来,录音带上还要郑重写下:“Alexander only。
”告诉了Alexander,就有可能被写进书里让所有人看到,他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他只是太孤独了。
Alexander说,抗议活动里,“Stuart只做了两件事,他寄出很多请愿信,并让许多人窥见他的灵魂。
”在聚会上,Stuart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前,把口香糖吐出来,粘在椅子上,讲完,他皱着眉头,从椅子上拿起那团白色的东西,塞进嘴里,说“可以走了吧?
”让人窥见他的灵魂,他并不快乐,那不过是一次又一次撕开心头的伤口,看到被浪费和摧毁了的生命。
即使如此,那依然是Stuart最高兴的几个月。
因为他和人在一起,有人愿意倾听他,有人友善地对待他,而他也能够帮助别人。
Alexander邀请他一起去做客,那是他第一次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并了解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看到那家的屋子,Stuart眯着眼睛望了一会儿,长长地“哇哦”了一声。
他在草地上飞快地开车,喝红茶,对Alexander说:“这太棒了。
”这是他不可能得到的生活。
他玩的很开心,虽然女主人的脸一直绷得很紧。
她和人们一样对Stuart充满了害怕、厌恶和恐惧。
没关系,Stuart早已习惯了这种脸色。
但即使是Alexander,他的朋友,在喝了几杯酒之后,也开始当着别人的面笑着逼迫他讲述成年后第一次入狱的经历。
Stuart早已习惯了自己废墟一样的生命,但在公寓里Alexander初次问起这段历史时,他依然情绪激动,流下了眼泪,说他不能讲。
此时,面对Alexander板着脸的朋友们,Stuart更不想说出那段让自己极其痛苦的历史,他面露祈求之色:“Alexander,please。
”但没有用,他只好讲起自己如何情绪失控,做出种种疯狂事,伤害了妻子和孩子,以至于彻底失去了他们。
席间一片尴尬的沉默。
Alexander的朋友们都是有教养的中产阶级,他们用面无表情掩盖了蔑视。
本来还兴高采烈的Stuart如同突然垮掉了一样,像个七十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拖着步子慢慢上了楼。
Alexander望着他的背影,终于起了怜悯和愧疚之心,但有什么用呢。
他再怎么声称自己喜欢Stuart,真心地拿Stuart当朋友,可还是摆脱不了他的猎奇探究之心。
他生于“全家都是作家”的中产阶级,生活顺遂,无法真正站在Stuart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痛苦、分担他的磨难。
所以Alexander无法阻止Stuart最终的自杀。
对Stuart来说,即使有了朋友,生命依然如此孤独。
如果可以怪罪于什么,他的绝望也不至于那么深邃。
可他足够聪明,对自己的人生思考了太多,意识到“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童年,但是他们接受并适应了这些,并且都能过上得体、正常、很有意义的生活”,最终他只怪罪于自己。
他的愤怒、憎恨最终都指向了自己。
几次疯狂时的自残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
虽然,他只是一个受害者,只是一个卡在饱受摧残的十一岁无法再前行的男孩。
当Stuart徒手把夹着炸肉片和番茄酱的吐司压得扁扁的时候,我觉得他真是可爱得无可救药了。
看片子的时候我一直试图找一个词语来概括Stuart这个人,但是我失败了。
他看上去有那么点像弱智,我想如果这个片子让其他人去演的话,肯能会出现一个自闭症儿童Stuart,但其实他非常聪明,Alexander说他是睿智,是的,没错。
他仅仅只是个肌肉萎缩症患者和他的dark passange住在同一个身体里。
E老师简直太棒了,我先看了一段幕后采访再看的正片,简直被台前幕后的反差shock了半天,BC在里面真嫩啊,他非常适合金丝边眼睛,他可以非常抢镜也可以做好一片完美绿叶,爱死这戏里面的两人了。
Stuart的妈妈说他不介意和任何人诉说他的故事,那很庆幸他最后碰到了Alexander,我非常羡慕Alexander,一个没有预知的午后遇见一个人,然后和他一起度过一段跟以往有些不一样的生活,然后或许最后那个人离开了,但是你似乎有所改变了,好似一段爱情可以做到的那样。
老湿你可以再邋遢点吗
无病呻吟
不免有些无聊🥱
略显墨迹
是什么扼杀掉了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纯真
我理解你的苦难,但我觉得你该做的就应该抗争,而不是自残,全片平淡,不是看到这么高分,不是有这么喜欢的两个演员,肯定弃剧,为汤老师小鸡鸡的全裸出演两颗星!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个卷福饰演的所谓中产阶级,全片都带着一个救世主居高临下的俯视意味,很不应该!
汤姆哈迪脸长在这,只能往硬汉方向演
本尼演技真好
这是一部盲人也能看懂的电影
Tom Hardy
一个人洞悉了暴力,就变成了这样.
真的很无聊。
另一种tom hardy
两位男主演得很好,还有动画部分挺有意思。整体挺无聊的…差点差评。
挺无聊的
描述Straut史都华~一个精神病、乞丐、游民、小偷、年轻轻就30多次进出监狱的英国最下层人物的生活,脏话连篇、粗痞不堪,不是我喜欢的片子类型,看了20多分钟就放弃了。不过片子倒不是灰色阴冷的,镜头一直柔和,不是那种清晰毕现的sharp,而是粉灰粉蓝粉绿那种温存的色调。(男主之一是夏洛克里的福尔摩斯,无疑我更喜欢他在夏洛克里的扮相。)
果然是很好听的英式发音,让我对这部电影颇有好感。看完才知道是个挺伤心的故事。
缺爷和汤老湿在一起时,这种扑面而来的登对感,会让人有对不住潮爷和囧瑟夫的感觉
Lay down and die, run away from the madness.
给汤姆哈迪三棵星 摄影减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