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在主题的表达上没有像同题材的(龙虎武师)那样聚焦这个职位的起源发展及对未来的展望,而是把目光对准了光辉消逝后的阶段和传统与新兴工业发展下的思考。
令人意外的是,本片的叙事性和内在的情感链接甚至没有身为纪录片的(武师)来得完整,问题出现在于主题下的叙事结构崩坏1.它的故事基本上是东拼西凑而非按照完整的故事线进行推进的2.在故事线崩坏的条件下,人物的行为没有推动剧情,反而因为外部条件的影响推动人物进行大段莫名的情感外化戏码3.本片的主题表达是影片强加给观众而非观众通过叙事自行体验的。
在整个框架错误的搭建下,演员表演和影响塑造,声音,配乐等技法的应用也堪称灾难级。
因为本片就好像没有故事线,所以演员的表演是自发的而为体验角色的。
看完本片,给我的感受是对于香港电影的怀念以及对于龙虎武师们的敬佩,但就像上面所说的一样,这些情绪是我自己给予自己的,与本片无关。
补充:现在豆瓣开分6.6了,大部分的五星都在讨论情怀而非剧情,字数多洋洋洒洒实则空洞无物。
情怀和个人成就也不能掩盖本片的失败,这个靠刷好评刷出来的6.6 良心不会痛吗?
这难道不是诈骗吗?
看到成龙大哥的动作肉眼可见的迟缓,突然觉得香港打片走向了迟暮。
想当年七小福随便拎出两个都足以撑起一部经典的打片。
再看如今,影片里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从影,从拼了命的各项动作到最后不得不亲口在剧中承认自己做不到了。
晚年的电影一部不如一部,与资本的合作,带着景甜,刘浩存等毫无演技的演员,演着不明所以的电影。
最后只想说,龙马精神刘浩存的演技都不如那匹马😒
一,马看到《龙马精神》里的赤兔,我就想到布封的名篇《马》里面的形象描写:“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因为,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牛腿太细太短,和它那粗大的身躯不相称,骆驼是畸形的,而最大的动物,如犀,如象,都可以说只是些未成型的肉团……”一连串的比较打着“我偏心”的标记,但再想想赤兔的形象,又确实如布封所说那样俊逸不凡。
那么,人类喜爱马是因为它的俊美吗?
当然不是了!
马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驯化动物。
如果说其他动物都有“平替”,比如产奶的有牛、羊和骆驼等,拉磨的有骡、驴等,那么,马则是不可取代的:它是战斗力的同义词。
有了马,人类才拥有快速机动能力,能日行百里、冲锋陷阵、以一当百。
在史前时代,高加索山区的原始部落最先驯化马,骑马南下征服欧洲;此后几千年,这个剧本一再上演。
草原民族大杀四方,靠的就是骑马征战的军事优势;在中世纪欧洲,穿着全副甲胄的骑士和马,犹如小型坦克,能一人一马把敌人的军阵杀个对穿;在皮萨罗的小队与印卡人的初次接触中,骑马的欧洲人被未见过马的美洲土著视为神明……直到烧汽油的车出现,马才渐渐退出日常生活,但始终被人类视为忠诚和聪明的象征。
马忠诚,作为群居动物,它会把主人当作头领,爱他、遵从他,甚至就如《龙马精神》中的赤兔一般,不接受第二个主人,宁可绝食。
马智商高,记性好,脑子里可以有方圆上千公里的地图,能和人类交流复杂的信息。
《龙马精神》里的赤兔,被成龙演的罗师傅抚养长大,不但能完成罗师傅的复杂指令,成为片场的明星马,还可以很鸡贼,比如,逃跑的时候装雕塑,训练时偷懒耍滑,师傅打群架它看热闹……与此同时,马大概也是最难养的动物了。
有人可能会以为它是吃草的,其实只吃草远远不够,会营养不良,跑不动。
马需要大量精饲料如豆类和菜籽饼(所以在古代常有人偷马饲料的事发生)。
马还是个玻璃胃:吃得急了就积食,甚至需要饲主用手臂从它嘴里直接伸到它胃里去一把一把掏出来;喝了冷水会生病(在电影里,一个小孩要喂马吃冰淇淋,罗师傅立刻慌张地阻止);跑出了汗要刷洗;天冷了要加马被。
而且马腿和蹄子都非常脆弱。
所以养马的人每天要花几个小时照顾它——说到这里,你或许就明白电影里的罗师傅为赤兔到底付出了什么了!
更何况赤兔小时候一条腿畸形,做过手术,罗师傅等于重新教它走路。
而且养马又需要大的场地。
幸好罗师傅作为曾经的金牌龙虎武师,也是阔过的,还剩了一个院子可以跑马驯马。
这样的一人一马,便在横店打工为生,在无戏可拍的日子里,曾经阔过的年近七十的罗师傅,牵着马去广场给游客拍照,赚点小钱;可偏偏马又被牵扯到什么财产案子里,要被收走。
着实令人心酸。
二,龙虎武师龙虎武师这个词源自京剧,后来则指的香港电影的武师行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打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一个金字招牌。
缺钱、缺技术,但不缺人才的香港,把这种挑战人类身体极限的类型片发展到了极致。
并不是所有武行都是龙虎武师,只有其中圆满完成高难度危险工作的,才是。
在《龙马精神》里,罗师傅说,龙虎武师的精神是“never say no”,而他自己一把年纪,一身病痛,仍然要拼命去完成电影要求。
而当然,这种拼命三郎作风,不但是龙虎武师的精神,也是香港的精神。
成龙本人就是起于龙虎武师之间。
在《龙马精神》里面有一个梗,就是他跟后辈开玩笑:“我当年是演尸体演得好,被导演发现的哟。
“”——别笑,这是真事儿!
当年拍电影,两个大侠在雨中对打,满地都是插着刀的尸体。
这些“尸体”又湿又冷,不禁骚动起来,连满地的刀都在发抖,唯有一具就像死过去一样,导演指着他说:“他死得最好,明天继续来!
”——这就是成龙。
电影里有好多梗都是成龙从影六十年的梗。
在那张龙虎武师的旧CD里面的,不都是成龙当年搏命拍出的经典镜头吗?
跳大楼、攀直升机……惊险到叫人不敢看。
斯皮尔伯格曾问成龙,他是怎么拍片儿的,成龙笑说:“Action,Jump,Hospital”,这段话流传甚广,电影里也作为梗出现了。
有网友做过一张“成龙受伤图”。
真可谓全身伤痕累累。
三,马和龙虎武师,就像秦灭六国之后的纵横家可是,马的时代远去了,龙虎武师的时代也结束了。
有着高级技艺的马和龙虎武师,都像是秦灭六国之后的纵横家,固然是拥有了不起的技能,但是时代不需要了。
在电影里,吴京演的大明星邀请罗师傅拍新时代的戏,当罗师傅带马到了现场,却看到如今只需要马的模型就能拍,后期再做电脑特效即可,无须真人真马去做精湛的动作。
罗师傅不甘心造假,要求拍真的,这可是他的职业尊严和个人尊严啊(这里还有一个梗,就是成龙在此扮演的是他在《神话》里演的那个将军),他想要带着赤兔,纵马奔出大殿,冲下台阶……但是到了台阶前,他终于止步了。
他想到了赤兔的伤,想到了家人的眼泪。
“跳下来容易,走下来难“,伴随着这样一个认识,一人一马,缓缓下了台阶。
戏是没有拍得成,人却是解脱了——观众是不是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但或许,这也是好事吧,未来的演员不会像成龙这样满身是伤,未来的马也无须像《龙马精神》里的赤兔这样做危险的动作。
龙虎武师的精神是拼,是闯,但不是找死啊。
“Action,Jump,Hospital”,这样的英雄,是不是也叫人不忍?
“跳下来容易,走下来难”,这句话或是成龙心态的写照吧。
当一个时代逝去,人要成为它的祭奠品太容易了,但是要体体面面走下来,是很难的。
正如电影里的罗师傅,成龙目睹一个时代的兴起——自己也参与了缔造和光大这个时代,然后又目睹它的衰落和时代之轮的辚辚远去。
他或许是有点心痛的,但是更重要的,或是怎样以自身之能,去致敬这个时代吧。
这部电影,或许就是代表着他、龙虎武师,以及一个时代,体体面面走下来的作品吧。
成龙饰演的龙虎武师老罗看到小宝翻出自己当年在片场拼命的那些旧视频看,有从高楼跳下来的,有从华丽灯具一路火花带闪电掉下来的,有从疾行的车子上落下来的……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重重摔到地上,有些时候受伤了,有些时候忍痛也就挺了过去,有些时候流了血……老罗起先的表情还能绷住,后来也忍不住落了男儿泪。
这一刻,你知道老罗这个角色只能是成龙来演,只有他来演才具有说服力。
因为那些视频中就是年轻时候的成龙啊!
如果是资深影迷,一定能凭借这些动作戏说出影片的名字:《警察故事》《A计划》《红番区》《重案组》《醉拳》……
成龙的电影史,就是一个他的动作特效史,也是一个他的受伤史。
拍《龙兄虎弟》时,他从15米高的树上摔下来,现场休克,之后脑袋穿了口,要做开颅手术;《警察故事3》被直升机撞出血;《A计划》鼻骨断裂,手指翻折……电影《龙马精神》中有句台词,“什么叫龙虎武师?
就是action,jump,hospital.”——这其实就是成龙当年参加一档国外综艺时,斯皮尔伯格问自己是怎么从一栋楼跳到另一栋楼后的回答。
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也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豁上命去努力完成。
哪怕受伤,哪怕再次受伤。
《龙马精神》致敬的就是像成龙这样亲身上阵演动作戏的龙虎武师,他们当年为了让电影中的动作戏更好看,或者说更有创意,于是不惜以肉身相搏,跳窗、跳崖、跳楼、徒手拉汽车,徒手扒飞机……危险重重,受伤不断。
然而,敬业精神让他们一部一部拍下去,搏下去。
成龙说:“有一次在加拿大拍戏,摔断腿后他们说至少要休息三个月,我说这不行,马上要开工,他们很惊讶:你们难道没有工会吗?
我说有,我就是工会会长,但我们必须要完成它。
”
电影致敬的是那个拳拳到肉的年代。
因为确实如果没有这些拼命的龙虎武师,没有那些精彩的武术特效桥段,令我们紧张,让我们感觉刺激,很多电影就是没有那么好看。
成龙当年能够从一众香港打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顶流——香港票房最厉害的“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就因为他擅长硬桥硬马的功夫,但同时又很机灵聪明,每一部电影都挑战自己。
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打戏不同于别人,不但拳拳到肉的真实,而且非常擅长用就手的道具。
所以就会让人感觉到新鲜、意外又好看。
这次《龙马精神》中也是,他几场和安志杰等人的对打戏,灵活地运用饭桌、摇椅、梯子等家具。
在成龙手中,这些家具不但不会是羁绊,甚至都成了趁手的武器。
于是哪怕每次都是这些人对打,但因为场地不同、道具不同,于是就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我猜想,每次面对不同的剧情、不同场景、不同道具,然后设计出不同的动作特效,并且完成了,一次比一次更加挑战自己,这就是像老罗这样的龙虎武师们在血汗中坚持至今的动力吧。
不过这一次,成龙不仅致敬了龙虎武师,也致敬了陪同龙虎武师在片场出生入死的动物,比如马。
马作为很多动作戏中亮眼的存在,在片场经常和龙虎武师一起拼命。
《龙马精神》中的老罗,能够多年之后在片场重新站起来,有戏拍,靠的就是他养的马“赤兔”。
可以说,是他们彼此默契的配合,一起出生入死,才真正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动作特效镜头。
现实中,成龙也是非常爱马的,2005年他还在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那里认养了两匹普氏野马。
分别以其主演的影片《神话》中的战马“黑风”、《飞龙再生》中的“飞龙”命名。
这次合作的“赤兔”,在《龙马精神》杀青后,成龙也特意联系了一家专业的马术俱乐部接收,为“赤兔”找到了新归宿。
《龙马精神》中,很多动作戏都是老罗和“赤兔”一起完成的,“赤兔”总是载着他一骑绝尘,高高跃起,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我觉得电影更好的地方却是在致敬之外,也讲到了放弃,放弃了危险的动作,放弃了和“赤兔”的那一跃。
这才是“赤兔”马存在于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啊!
因为老罗之前都是站在自己龙虎武师的身份去思考问题的,片场那么多人等着自己开工,电影还要继续往下拍,跳还是不跳?
当然要跳!
再危险的动作也要去做。
而因为从小驯养“赤兔”马,在“赤兔”这里,他一下就转换成了家人的身份。
于是他就懂得了家人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担忧。
那句话虽然很俗气,但却也真实,就是别人只关心你打得帅不帅,家人却关心你摔得疼不疼?
伤得重不重?
于是终于在片场,不需要别人逼老罗,他自己放弃了和“赤兔”做危险动作。
这里,其实也融合了成龙这些年心境的变化,就是要打得漂亮和真实,也要接受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观念在转变。
拍电影的方法也在不停更迭。
曾经拼过命的那些辉煌时光是值得致敬的,不过电影工业也在不断前进,很多动作特效已经可以用其他方式完成,来更保障龙虎武师和动物们的安全,保障电影的顺利拍摄。
当然,龙虎武师的精神永存。
上一次给院线新片打一星应该是去年的《搜救》,那个片子我也只是用了“烂俗”来评价,当时的我绝对想不到还能用得上“恶俗”这个词。
看完成龙这个新片,真的是不吐不快了!
拍得烂顶多就是烂俗,可如此廉价低级,不择手段的情怀消费就只能用恶俗来形容了!
电影的主线就是老罗和女儿,老罗和马的双线并行,一边修复和女儿的关系,一边和马加深羁绊。
大纲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可为什么编导能偷懒到这个地步,完全看不到你的情感锚点,从女儿讨厌父亲,到同情,理解,喜欢父亲,几乎没有铺垫,受伤入院和见家长这几个大事件就是引出下一个转变的工具,前面的情感还没处理好,就已经快马加鞭的进入下一步,一个接一个的情绪高潮配着停不下来的悲情音乐,情感就像你电影里的马一样一路狂奔,按着观众的头说:“都给我哭!
”。
最后官司打输了还去道德绑架人家,还“从来没见过反抗自己的生存意志的马”,你的情感到底有多廉价,佐罗大战斧头帮可比你这有意思多了,真拍出来我肯定看!
全片看下来的感觉就是赶,我想问问编导:你在急什么?
是怕拍出来的片段用不上浪费了吗?
真是恨不得把废案都放给你看,以女徒弟受伤为最,突兀到我第一眼都没有看懂这是回忆还是现实,结果也只是引出“龙虎武师的宿命”的工具。
删几个冲突,给情感留点沉淀的空间不好吗?
你的冲突和情绪爆点一路高歌,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留下一脸茫然的无法共情的观众看你们表演,能停下来休息会吗?
懂留白和做减法的意思吗?
情感是需要缓冲的,情绪是流淌的,不是你说出来喊出来的!
罗大哥啊,对人就喊:“滚!
别碰我女儿!
”这种自我感动式的话,你以为你很宠很爱女儿吗?
这就不是电影,什么元素什么冲突都来者不拒的塞进来,这是几个片段拼凑出来的录像,每个片段都能独立成片,把他们串起来的情感又是那么的苍白,整体性和前后一贯在哪里?
再来说说成龙标志的打斗和危险动作,廉价感满满,打斗设计的还可以,但基本都是对叙事毫无帮助的硬塞进来的打戏。
还有这给五毛钱都嫌多的特效,高台跳马和骑马出宫殿这两个高潮中的高潮,给配上这么显眼的廉价特效,就怕大家看不出来,恨不得让观众出戏是吧?
回头再看罗大哥说的“现代观众不懂这个”,“不来真的我不干”,真是莫大的讽刺。
当然了,跳下去容易,走下来难嘛。
最后说说演员,我对刘浩存本来是没有什么偏见的,她至少在《悬崖之上》和《一秒钟》里还是很有少女感和邻家女孩感的,但现在我只能看到矫揉造作,念白真是尬出天际。
郭麒麟和小沈阳这种角色就不必多说了。
成龙大哥啊,你不是瞧不起流量吗?
好了,如果至此还只是烂俗的程度,接下来才是这电影急转直下堕落到恶俗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对情怀的廉价,低级,恶意消费。
对不起,我只能看到主创的急功近利和不择手段的丑恶嘴脸,好像整部电影就是为了消费情怀这醋而包的一盘饺子。
终于让你把成龙以前拍过的经典片段放出来了,可把你急坏了吧?
拍的烂没关系,只要卖了情怀,还怕没有大把大把的眼泪,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吗?
还龙虎精神,还致敬特技人和幕后工作者,你看看你配吗?
不脸红吗?
不害臊吗?
不恶心吗?
成龙大哥啊,我也是看着你的电影长大的,我真的不想给你套上“晚节不保”这种词语。
本来英雄迟暮,看着你老态龙钟又低声下气,实在感伤。
跳下去容易,走下来难,休息一下吧!
成龙演的挺好的,看到刘浩存我就反感,中国是女演员了吗?
看看他的黑历史,这电影演的啥呀,我操,有刘浩存演的坚决不看,父母人品不行,靠资本捧起来的又你有没有演技?
那个采访我就恶心你,长的也不咋地,,,,,,,,,,,,,,,,,,,,,,,,,,,,,,,,,,,,,,,,,,,,,,,,
“我们过去不是这样的。
”这是《龙马精神》接近结尾时说的话,成龙饰演的龙虎武师老罗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和他的爱马赤兔一起出演一部向龙虎武师致敬的影片,他做了一辈子的武打替身,在大银幕上出现的永远都是别人的脸,只有从高处跳下去时的那个背影,是属于他的。
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在电影中留下自己的脸。
但是一切,都和他们当年不一样了。
吴京扮演的元威和唐季礼扮演的唐导演给他说戏,老罗扮演一位将军,要从宫殿的螭陛上纵马高高跃下,唐导演用CGI技术给他模拟了镜头的呈现效果,旁边有武行师傅骑着假马的模型在走位,元威张罗着给他和赤兔穿上威亚衣……
老罗看得目瞪口呆,他说:“这不是假的吗?
我和赤兔来真的。
”而唐导演和元威忙摇手拒绝,“真的?
不用不用,太危险了。
”在那一刻,我和片中的老罗从未如此清晰的意识到,这个时代,已经不再需要用命去拼一个危险动作的龙虎武师了。
在我们热议会不会被chatgpt取代工作的时候,龙虎武师们的工作,早就被CGI取代了。
这个时代,也不会再出现下一个成龙了。
很多人看了《龙马精神》都感觉,这是成龙的半自传作品,因为片中很多次出现了成龙过去几十年作品中的经典镜头,剧情中也埋伏了不少成龙影迷都能get到的彩蛋。
比如,他送给小宝的一顶毛茸茸的小海豹帽子,很明显,是他在《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中戴过的那顶,别说当年年幼的我看到这顶帽子的时候是真的很想要……
还有他第一次和乃华的父母见面,说自己是在片场工作的,对方问他具体是做什么的,他说:“就是跳高楼、钻玻璃、摔火坑,拿雨伞挂在公交车后面甩来甩去那样的……”每一个,都是他电影中曾经惊艳过无数观众的高危镜头。
跳高楼,那跳的太多了,就算是63岁的时候,他也依然在《机器之血》里挑战了悉尼的几大标志性建筑:
钻玻璃也非常多,最经典的莫过于《警察故事》中商场的打斗戏,打碎了相当多的玻璃,由于商场段落损坏的玻璃非常多,剧组当时将本片戏称为“玻璃故事”。
还有这一跳,足足有20多米高,用危险的市电,装玻璃,装灯饰,装爆炸,准备了2个星期,拍了12个镜头,留下了影史中的经典。
摔火坑则是《醉拳2》,成龙是在铺满了燃烧的炭火的坑里反复拍摄,手都被烫掉了一层皮还在坚持拍摄:
这都是真炭,真火,真烧啊,我光看看就已经觉得肉被烧焦了:
至于用伞挂在公交车后面甩来甩去,则依然是《警察故事》中的精彩镜头:
当然,过了二三十年再看这些镜头,和当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当年只觉得好威风,好厉害,而经过这么多年,看了很多幕后的花絮,包括纪录片《龙虎武师》,再加上这次《龙马精神》中对龙虎武师们镜头下的人生B面的展现,再看这些镜头,就觉得多了几分心酸和惆怅。
这大概就是《龙马精神》能打动人,让人全程笑中带泪的原因吧。
我觉得《龙马精神》其实并不完全是一部成龙的半自传电影,更像是一部送给全部龙虎武师的电影,是成龙写给依然还在怀念那个真打、真跳、真拼命时代观众的一封情书。
片中的老罗,与其说是成龙,不如说是平行世界里的成龙,在那个平行世界里,他做了一辈子的龙虎武师没有熬出头,他做了一辈子的替身,做了无数个危险动作,受了重伤险些丧命,因为重义气帮助兄弟,晚年欠债,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为了活下去,还得在影视城里熬着,靠跑龙套做替身混口饭吃。
这是没有成名的成龙可能会拥有的人生下半场,更是这个行业里大多数默默无闻的武行们肉眼可见的人生下半场。
他们这一生,得到的掌声很少,因为搏命拍摄引发的问题却是一点不少。
在看《龙马精神》之前,我以为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成龙个人风格的合家欢式影片,在过去成龙电影的世界里,其实是非常理想主义和美好到不真实的,在那个世界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个世界里付出就有回报,敢拼就会成功。
但这一次,成龙直面了现实,他用老罗一生的经历告诉观众,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
他告诉观众,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成龙,而绝大多数的武行的结局是老罗和他的女弟子那样,在无数次“Action,Jump,Hospital”的轮回中,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是危及生命,无法很好地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当然,成龙在片中的反思并不是要否定龙虎武师们过去所做的一切,恰恰相反,他对活在那个时代的、坚守真功夫原则的老罗们,保持着至高的敬意。
龙虎武师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无论是资金还是特技都完全无法和好莱坞抗衡的时代,香港电影,完全是靠着龙虎武师们的真打真跳真摔的搏命精神,在世界影坛赢得了一席之地。
成龙、洪金宝等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提到,那个年代,他们是互相竞争,就比谁的动作更危险,你今天跳了三楼,我明天就挑战五楼,都是直接往下跳,地上就铺着几个纸壳箱。
以电影《龙的心》为例,洪金宝设计的“建筑工地爆破之后八人跳楼”戏份,八位武师从七楼无防护跳下,实拍现场直接出现了人压人的惨状,拍完之后,洪金宝喊的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他们对曾经香港影坛的贡献,不能被抹杀。
片中的老罗,暮年依然有培养下一代龙虎武师的壮志,对应在现实中,即便我们已经能像好莱坞一样出神入化地用特效拍摄出大场面的电影,但是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华语影坛,依然有那么一拨“老家伙们”,在不服输地用自己的“老一套”去讲述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
比如史泰龙的敢死队系列,比如阿汤哥的碟中谍系列和《壮志凌云2》,比如成龙在不断地和年轻导演们合作挑战不一样的电影类型……你可以说他们是过时了,不过愿意为他们买单的观众依然大有人在,我们这批看着成龙电影长大的观众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我们能接受最新的特效影片,但我们也时常怀念那个功夫片蓬勃发展的时代。
也许新一代演员里再也不能出现下一个成龙,但是我们有这个成龙,就够了。
抱着很大的期待来看成龙大哥的电影,没想到他让我这么难受。
通常成龙大哥的电影故事线都比较简单,所以即使不优秀电影也不会太难看。
但这个电影属于是既要又要,但还什么都没捞到了。
1、赤兔线本片一开场就在讲老罗因为欠债,要卖房卖马,但是因为请不起律师才引出了学法律专业的女儿和女儿的男朋友。
本以为这会是一部勾心斗角充满笑点又夹杂着成龙式武打的律政剧,你说这能难看到哪嘛?
结果他突然不讲了!
一直到最后开庭,中间都没有去讲针对这个案件他们做了什么努力,想了什么办法。
就是蜻蜓点水般的说了一句,找到了卖给王老板马的人。
这就导致整条赤兔线直接垮掉,既然不打算讲律政,那你干脆就别讲啊。
2、龙虎武师线影片在小沈阳出场的那里突然就安插进来两个角色,是老罗的徒弟。
但是这两个徒弟的出现和存在都非常的意义不明。
除了当工具人被炸一下来体现龙虎武师这个行业的危险以外似乎毫无作用,甚至也看不出他们和老罗之间有什么很深的感情。
剧情里设定老罗之前在香港打拼,甚至已经成立了公司手下有几百号兄弟。
那即便因为昏迷住院一年多导致公司破产人走茶凉,也不至于让老罗靠在路边拍照为生吧,属于是为了吃苦而吃苦了。
而且全篇老在说龙虎武师精神就很尬,就像是小学生写作文,不断地在重复“我今天出去春游了,我太开心了”。
作品的情感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要从作品里体现的。
3、亲子线亲子线属于是有点搞笑了,小宝一直很担心的是赤兔。
我判断不出来是不是想表现出“因为不好意思对父亲表达爱意,所以只能借保护赤兔来让父亲安全”,如果编剧是想这样表现,那我只能说这是演员的演技问题。
但如果编剧真的是想表现小宝担心赤兔大过担心父亲,那还是洗洗睡吧别写剧本了。
每次到冲突的最高点,小宝都说个不让赤兔冒险实在是搞笑。
抛开这点,本片的亲子关系处理的也十分糟糕。
因为小宝不到一岁父母就离婚了,而且片中也很明确能看出小宝的母亲对老罗没有太大的怨恨。
那对于小宝来讲,老罗只是陌生,而不应该是这种敌对的态度。
并且他俩之前的矛盾也很儿戏,如果真想敌对,那编剧就应该按敌对的来写。
然后他们真的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才变得互相理解。
而不是小宝一开始还敌对,看到赤兔可爱立马就和解,发现父亲很固执又变的敌对,发现父亲一想她就看监控录像就又和解。
实在是太儿戏了,根本看不出父女之间有什么真正的矛盾和真正的情感。
上班时间摸鱼写的,不太全面。
但总的就是编剧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是又很肤浅流于表面。
搞的整个电影食之无味,如果没有成龙可能半个小时就走了。
恰好赶上电影在上海路演,现场见到了多年偶像成龙大哥。
作为从小看成龙电影长大的影迷,这部电影让我全程看得感动又感慨。
龙虎武师是香港功夫电影能够风靡世界的幕后功臣,也是成龙电影生涯的起点。
如今已经快七十岁的成龙用一部致敬龙虎武师的电影,以最擅长的动作喜剧类型展现香港电影人的拼搏精神,令电影《龙马精神》无论对于主演成龙本人还是成龙影迷而言,都显得意义非凡。
动作片、功夫片是香港电影的重要类型,因此香港电影圈有一个特殊工种——龙虎武师。
他们在电影中做演员替身、表演特技以及跑龙套等,极为辛苦,工作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主人公是一位生活落魄的武行老罗(成龙 饰),年轻时曾经是香港影坛最有名的龙虎武师,曾经在银幕上完成过无数危险动作。
然而英雄迟暮,如今的老罗更像是一位困守在旧时代的失意者。
尽管他仍旧坚持着“敢打敢拼、亲身上阵”的龙虎武师职业精神,却因时代的变化和电影技术的发展,他的那套“拿命去拼”的拍电影方法已经无人认同,就连他自己也沦为了被淘汰和遗忘的一群人。
《龙马精神》的整体基调虽然是温情喜剧,但全片的底色却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伤怀。
电影讲的是动作电影特技人的传承与坚守、信念与付出,同时借主角罗师傅的人生浮沉,折射出成龙那一代电影人对港片的热爱与理想——戏中罗师傅的窘境其实也是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只剩一身伤病的老一辈龙虎武师的集体境遇。
落魄失意的老罗收养了一匹爱马“赤兔”,老罗将他视作“关门弟子”,对爱马精心喂养训练,一心想要让“赤兔”完成自己的梦想,将它培养成片场的动作明星。
影片的故事围绕老罗与爱马“赤兔”在片场追梦的经历,展现了动作演员和武行、武替们的艰辛与不易。
整部电影既是成龙对于六十多年电影传奇人生的阶段性回顾与总结,也是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怀念与致敬。
“龙虎武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代替摄影机前的主角完成各种危险动作,挨打、爆破、骑马、跳楼,对他们来说都习以为常。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受伤是家常便饭,甚至有时还伴随着死亡的阴影。
戏外的成龙是香港动作演员中受伤最多的一位,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985年拍摄《龙兄虎弟》时摔伤头部导致险些丧命;戏中成龙扮演的罗师傅每次从片场回来都伤痕累累,他的徒弟女武师“樱子”更是因为片场的意外事故导致重伤。
可以说,戏中的老罗在许多方面很像现实中的成龙本人,一拼就是一辈子,身体力行坚守着龙虎武师的精神。
老罗的女儿因为担心父亲的安全,不愿再让父亲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老罗却回答说——“这就是龙虎武师的命”。
“用生命拍电影,用热爱过一生”,是主人公罗师傅的片场准则,更是主演成龙的人生写照。
也因此,这部电影带有一定“半自传性质”,从影片开场的第一幕起,有关成龙电影的彩蛋就比比皆是,很多场景都致敬了成龙过去经典电影中的名场面,足以让熟悉成龙电影的影迷会心一笑。
成龙电影的标志性诙谐武打风格也在影片中得到了继承,但和以往成龙电影不同之处在于,这次成龙的身边多了一匹调皮捣蛋、极通人性的爱马“赤兔”。
故事一开场就是熟悉的成龙式喜剧风格,从罗师傅与爱马“赤兔”的调皮逗趣日常开始,一人一马的“互动”充满了喜感和幽默。
紧接着罗师傅在片场遭遇追债,被迫与对方发生交手,人马训练多年配合默契,飞檐走壁闪转腾挪间将对方打倒在地,同时又点到为止留有底线。
在不过分渲染暴力的情况下突出动作的惊险感和武打设计的节奏感,一直是成龙动作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坦率地讲,如今的成龙在电影中的动作可能不及年轻时那么流畅迅猛,却仍旧老当益壮,一招一式打得非常精彩扎实。
而更让影迷感动的地方在于,当看到已经快70岁的成龙仍旧在银幕上挥洒自如,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关于电影的文戏部分,《龙马精神》作为一部温情喜剧,编导将故事的重心放置在主角罗师傅和身边人的内心情感转变的刻画上。
罗师傅与小宝从陌生到谅解并最终接受彼此,罗师傅与爱马赤兔之间的相依为命、一起闯荡片场、彼此成就对方的“人马羁绊”,还有罗师傅与徒弟樱子、虾毛等人的师徒情等等,多条故事线穿插并行,但对角色之间的情感勾勒却很细腻动人。
尤其以罗师傅和小宝之间的情感刻画最为动人,过去电影中“英雄流血不流泪”的成龙在本片颠覆以往的形象,不仅把三年前的“意气风发”与之后的“失意落魄”两种状态表现得很到位,更贡献了几场相当催泪的表演,将一位渴望得到家人谅解和支持的失意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
同时,电影作为一部成龙式喜剧,没有刻意煽情也不强行拔高价值,喜剧元素的加入恰到好处的平衡了电影的叙事节奏,让整部电影在笑中带泪的氛围中完成对故事主题的升华。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是老罗最后的转变,可以说是全片最重要的主题传递。
老罗的妻子曾向女儿如此形容他们那一辈的龙虎武师——“他们很简单,Action(开机)、Jump(跳)、Hospital(送医院)”,老罗即便不再年轻也依旧强调“龙虎武师,never say no”。
用近乎偏执且无畏的态度来拍电影,这对于老罗来说,是奉行了一辈子的职业信条和毕生追求。
戏中的老罗如同一个被困在旧时代的沙场将军一样,即使英雄迟暮也不肯低头认输。
但在影片的最后,一生骄傲的老罗却选择卸下内心的骄傲与自尊,承认已经无法再完成危险的动作。
这场戏让“老罗”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满接地气。
年轻时,他可以为了热爱与理想不畏所有艰难险阻,可如今的老罗更是可以为了家人与亲情,毅然卸下枷锁急流勇退。
戏中的老罗告诉吴京饰演的年轻一代动作影星元威说:“跳下来容易,走下来难”,这句台词不仅是说给许多打拼多年的龙虎武师同行们的,也是历经六十多年电影生涯后的成龙的人生自省。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龙马精神》无疑是成龙献给影迷与观众的一次“真情实感”抒发。
这个故事里有太多值得纪念和感动的部分,关乎于成龙个人的生命体验,关乎于香港动作电影,关乎于缔造港片辉煌的一代幕后工作者,更关乎于无数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观众们。
某种意义上说,成龙用这部电影纪录的是一个时代,它的背后是以成龙电影为代表的港片时至今日仍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正是《龙马精神》所代表的真正“精神”。
哇,很难相信在2023年的今天还能看到如此老套的剧情,集齐所有烂俗桥段,土掉渣了,所有元素都如此俗套,所有人物都极其扁平,他女儿之前葬礼上那么恨他,看她爸街头卖艺就又亲得不得了,不知道的以为她妈活了。
马在片场怂了,养几十年不听话,刚来两天的女儿说一句就打鸡血了,迪士尼都不敢这么拍,这么通人性你还请啥律师啊,直接让马给你打官司得了。
还有片场那个“女儿争取的爸爸死都要完成”真无大语,反正是拍电影,死不死的就一句话是吧,反正也不是真死,违背人性无所谓。
准女婿上门给你帮忙打官司你折磨人家练武。
女婿名字也够奇葩,一小伙叫撸奶滑…要渲染武师精神就安排工具人炸一炸。
父女感情线的起伏和转折都莫名其妙。
每次和女儿见面后都会向店家要监控录像来怀念???
这是生活在正常人类社会的人能想出的剧情吗?
发生凶案了都要不来,你一个普通人,要了就给?
你当你是成龙啊?
槽点太多了,全程替人抠脚趾。
其他片剧情很烂还能靠演员人缘演技加颗星,这片一个讨喜的没有,父女演员的槽点众人皆知,郭麒麟约炮渣男洗白得无事发生
好喜欢赤兔啊,在电影里的表现太惊喜了,可爱威猛的马马我爱了!!!
图一乐
成龙和成家班的演绎永远是经典,里面武打戏份仍然好看带感,动作设计很有趣
如果不是对龙虎武师的崇敬,我会打一星的。非常自嗨和拧巴的一部电影,港星始终是不会拍内地故事的,那种拧巴很接近长江7号的拧巴
武行老头的叛逆“青春期”和他的宠物马闯荡剧组,为争取马的“抚养权”与离家的亲女儿重归于好的亲情故事。这个剧本题材还算新鲜,但是剧情真的是“依托答辩”,糟践了龙叔的出演,全片80%的内容在卖惨,当初宣发还各种营销动作喜剧。货不对板,大大拉低了观感。各种穿插成龙名场面,然后说龙虎武师多惨多惨,但是成龙这种的国际巨星演这种没啥说服力,而且一下搞笑一下煽情,不断反复撩拨观众情绪,让人笑也笑不出、感动也感动不起来。每到这种卖惨时刻,导演还要各种长镜头拉长时间,看的人十分尴尬,你干脆拍成龙纪录片算了。然后成龙和女儿之间的情感转折像过山车一样,每次翻脸转头就能和好然后又翻脸,太假了!
今天是成龙69岁的生日,有这样一部致敬香港龙虎武师的电影上映确实意义非凡。想来,成龙算是我观影生涯里看过作品最多的电影人了,也是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动作武打明星。看到片中很多大哥过去的影像作品混剪,确实很感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第一次去影院看电影好像就是我父亲抱着我看《我是谁》,票价只有5块钱,是礼堂式的电影院,一转眼都二十多年了,更不可思议的是,我竟然就在2天前《龙马精神》点映亲眼见到了大哥,站在大哥身后完成大合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浓缩了成龙的大半生,如果从小就看成龙电影长大的影迷估计都会很触动吧,最近昆汀和伊斯特伍德都公布了自己生涯的最后一部电影计划,但是我希望成龙可以一直拍下去,甚至可以重新为动作喜剧找到新的表达方式。
赤兔马追车那段我真的绷不住了,打了一星。
有种青春回归的感觉,电影里有很多彩蛋和致敬的镜头,印象很深的就是老罗让乃华练扎马步,这不是醉拳吗23333
是什么在支撑成龙大哥一直拍这种烂片,刘浩存更是不用说了眼神一直游离在剧情之外实在是无力吐槽,纯纯浪费时间
刚看完出来,和想象中一样好难看,真的早就不欠成龙电影票了,也求你别再忽悠观众了。
为容祖儿,但只有两场无关紧要的戏,无语…人马之间的情感,很好哭,但看到片尾花絮,才恍然大悟,都是假的。成龙虽老,和安志杰之间的打戏还是好看的,不过也看出多处用替身。父女情感线太奇怪太尴尬了,基本上这条线都是2倍速。
用女儿和马的情感线来赚眼泪,用龙虎武师的变迁来博同情,可以两者都有点虚,跟拍摄地横店一样,都是堆砌起来的样子
不可否认成龙大哥的敬业精神,只是看到他装模作样演着父女情深的桥段,怎么演怎么跳戏。不知现实中被大哥不闻不问的「小龙女」看到影片中父亲与刘浩存「感人至深」的羁绊时会作何感想?反正我挺想吐的。。(电影想靠各路喜剧咖的堆叠与卖弄「龙虎武师」的回忆杀吸引眼球,结果不仅笑点全崩,连情怀都毫无共情,假的一批。。)(杨子+成龙+少班主的组合本来也是个烂片标配,有期待是我的错!)
港片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式微,武行今昔的演变,香港电影人的北上,成龙自身的演艺经历,乃至横店作为“角色”所自带的解构意味,诸上元素就足以构成一部高度凝练又层次丰富的元化电影,又何必要使用那些粗糙打磨粗劣执行的情感戏?看上去不过是编导自以为是的一厢情愿以及老年房仕龙的自我感动罢了。
作为喜剧片合格了,花絮里大米的小弟一次又一次接了成龙给安志杰的杯子笑死了
首映日早场安排给到龙虎武师足够的尊重,不过浩存妹妹如果你的台词再没长进的话以后真的会不如一匹马哦。
跳下来容易 走下来难 不能自己威 让在乎你的人险
太絮叨没高潮!一匹马的故事+龙虎武师的历史+经济纠纷+马尔归谁的故事拍的是不温不火,到低是再讲什么?讲武师不够狠!讲亲情不够暖!将爱情她死了!讲精神他不精神!本来没啥,后来的成龙自己的历史插进来反衬多毛不易,先不说剧情的混乱,一下子把我搞懵逼了。到低是成龙自传(不该啊她老婆还没死),他是有个吸毒的儿子,否则会不会他儿子主演啊?郭刘二位就别言了真出戏!马的演技第一!如要看片中的龙马精神应该看真正的《龙虎武师》!
成龙送给自己的礼物
靠存子也拉不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