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之一,剧情,台词,演员的表演扮相以及服化道啥的都挺不错。
是根据赵玫的小说《高阳公主》改编的,个人以为电视剧改编得很成功,原著更加诗化,而电视剧剧情感很强,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立体了。
高阳和吴王不再是一对为了肉体的欢娱而乱*伦的兄妹,高阳不再是一个只知道沉溺于男欢女爱中的骄奢淫逸的刁蛮公主,而辩机也不再是一个屈服于高阳的美艳之下的像剪影一样单薄无力的男人。
或许,吴王和高阳之间有过超出兄妹之间的暧昧情愫,但他们依旧恪守礼数,这也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而高阳因为有了生母玳姬这一条线,为她这个人物加了这样一个身世,让她的那些困惑,苦闷才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也让她对父亲李世民那种又爱又恨又敬又怨的复杂情感有了合理的解释。
否则,真如原著中,仅仅因为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自己看不上的丈夫,她就整天闷闷不乐,不仅和辩机私通,还因为辩机被父亲杀死,而在父亲早已冰冷的胸膛再去插上一刀,那她就真成了一个刁蛮任性、无脑的蠢女人了。
尽管在剧中的高阳也不够讨喜和可爱,但至少她的行为都是有合理动机的,情有可原的,这个人物是立得住的。
而辩机了,同样因为身世这一条线,让他立体而丰满了。
因为这个身世,他和高阳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而他作为一名原该出世的僧人,在这个尘世中的羁绊与挣扎,也不止是和高阳艰难不容于世俗的爱情,更有他的杀父之仇。
这些都是原著中没有的。
电视剧真的可以算得上去粗取精了。
这部片子很好,如果能把那些政治阴谋以及军事的片段剪裁掉,而以高阳和辨机的爱情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来演,可能会更吸引人。
我认为这部片子是中国古典的历史故事加西方的莎翁式的对白模式来表现的。
大概有点《大明宫词》的味道。
是的,有人不喜欢莎翁式的长段对白,但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对白很典雅吗?
是的,脱离了真实的生活实际,但是美,哪样又完全是真实的呢??
如果想感受美,感受真理,感受无上的澄净,还是不要太早地否定掉这部片子!
这部片子的主要看点是高阳与辨机的爱情。
他们在一起的一些片段都特别动人,你从聂远的扮演的辨机身上,能看到什么是隐忍的爱。
从高阳身上,能看到那种渴求一种无上的永恒的爱的心情。
他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绝路者,他们追求的都不是这个世界上凡人所追求的,高阳拥有了人世的一切,美貌,地位,宠爱,所以无所求,沙弥辨机,这个世界不容他,他是罪臣之子,想求,但不得求,所以他只能皈依佛门,在求佛的过程中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佛是无上的,佛是最高的真理,在人世间,最高傲的公主,和最纯粹的和尚,他们追求的都是世界上最无上的最永恒的真理,所以他们是相通的。
当高阳在草庵里找到了苦行读书的辨机时,他们终于明白了,他们是一样的。
“当我第一次看见你,我放佛看见了镜子中的自己。
”“我,又何尝不是。
”辨机不再躲藏,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岭上,世间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其实我在想,辨机是爱佛的,辨机是玄奘的得意门生,我想,最伟大的玄奘不会看走眼了吧?
那么辨机为什么要和高阳在一起?
我想,辨机对于高阳的爱,也许不仅仅是我们常人眼中的男女之爱。
西方,有圣妓,那么,东方,和尚是不是为了拯救公主而献身于公主呢?
吴王恪问辨机,你为什么要接受高阳。
辨机,此无,彼有。。
等等,大意是公主的心意已决,即使不是我,也是别人,这不是我的过错。
而公主内心的极度需要辨机,如果我不接受她,她就会死去。
那么辨机爱公主吗?
有那种凡世的爱吗?
我不知道,也许有,但是以辨机的追求,他更多的,是爱大自然中的一件珍品,一件上天赐予人间的美丽的珍品。
他以爱大自然的万物般爱公主。
这就是电视剧向我们传达的一个信息。
我想,辨机的人格是没有问题的,不是剧作者粉饰辨机,玄奘是佛的代表,如果佛有错,那么一定是这个世界出错了。
玄奘在辨机死后,为他念经,超度,把他的所有物品都放回原来的禅房。
玄奘为他的弟子感到耻辱了吗?
佛的化身,以他无言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耻辱的不是辨机,是无知的世人!!
为什么通奸就是罪!
有没有一种爱,有没有一种美,可以超越凡俗一切的礼,一切的法,一切的道德呢?
据说古希腊有一个有名的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希腊城邦的美少女,她被公认为希腊最美丽的女孩,在一次狂欢中,她很开心,脱光了衣服,跳到海里游泳。
而这在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
于是,她被送到法院,介绍审判,80名上了年纪的长老审判她,她的辩护律师,是她的一个口才极佳的男友。
今天,这个善辩的男人却口讷了!
他说不出话,一把掀开覆着少女的衣物,少女纯洁而美丽的身体展现在长老们的面前,大家先是惊诧,然后是由衷的触动,这简直是上天赐予的一件珍品。
这样一件美妙绝伦的身体,这是神的旨意,而神的旨意,是不能违抗的。
所以,释放了这个美少女!
中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使是在唐朝!
最开放的唐朝!
唉!!!!
大唐情史抛开复杂的政治野心斗角。
就情之一字串联起来整个贞观。
史书上的贞观的宏伟的,磅礴的,浪漫的。
这剧用莎士比亚式史诗般的对白是唯美的。
其实我看到李治给妩媚娘的情书也很脱戏。
但是繁琐激情的人物对白却把每个人物性格的疯狂理性以及痛苦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很喜欢高阳。
我认为这样一个美丽骄傲孤高,自卑有尖锐的女人生在那个朝代辜负了造物主的恩赐。
小小的高阳第一次见到岱姬时的迷茫和惊恐,见到辩机的好奇和探究。
听见承乾说她是那个疯女人生的愤怒和自卑。
她无助的想在父皇和母后那里得道肯定的答案,但是小小年纪的她那颗敏感的心模糊的断定父母的欺瞒。
年幼的被孤立和内心的自卑在唐皇的宠爱下开始极度膨胀变成坚强的外壳叫骄傲。
就电视剧而言,其实我不认为高阳对李恪的爱是男女之间的爱。
高阳是大唐最高贵最漂亮的女人,她拥有无人匹敌的地位、家世、容貌、见识和宠爱。
李恪是大唐血统最高贵的王子,是万物的灵长,天地的精华。
这句话在小小年纪的高阳心里生根发芽。
她仰望的父王在一天天老去,而自幼一起长大的吴王在她面前从翩翩少年成为一个潜龙在渊的角逐者。
这是弱者对强者天生的崇拜,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依相伴的依赖。
高阳看见母亲被繁琐与栅栏之内,使她内心也有着一个牢笼。
所以她渴望自由,吐蕃的和亲她轻易答应,长孙蔷儿的求娶她懵懂的欣喜。
其实她只是受够这个皇宫,这个长安,这个大唐。
三哥要去益州,她当然要去。
能和最疼爱的三哥一起,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不嫁权贵也可以。
可是她忘了,最宠爱她的父皇是大唐的皇帝,最爱他的三哥是大唐的吴王。
没有一个人能随心所欲的或者,世俗的枷锁捆绑着所有人。
我眼中的高阳是执着的。
年幼的辩机在她眼里是最神秘的秘密。
在那个栅栏外面的沙尼是她心底秘密的钥匙。
她找了辩机很多年。
终于再见之时是她被樊牢迫压最痛苦的时候。
养育她的长孙皇后没了,她就要嫁给一个她眼中懦弱无能的人了,她渴望很久的生母没有认她。
以前的苦闷有三哥为他支持一片蓝天,现在三哥也走了。
而这个幼时的少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睿智和信仰。
在了解了她和辩机之间相同的命运的时候,很神奇的出现一种为之爱的迷恋。
我看见你,就像看见镜中的我一样。
他们称自己是玄武门的果实。
一颗是玄武门罪孽遗留的果实,一颗是玄武门不伦后爱的果实。
命运纠缠让高阳觉得这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和自己一样的人。
莫等闲虚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这是辩机对高阳的告诫,也是对自己的告诫。
高坐在横梁上,听不见高阳激烈又绝望的声音,只有对佛的虔诚和忏悔。
高阳出嫁了,一声声晨钟是对高阳的祝福和告别。
高阳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权利让房遗爱退步房前。
看见房遗爱的软弱心底更是悲凉和茫然。
这时候受三哥所托的房遗直出现给了她希望,她疯狂的像抓住这根也许可以让她脱离这烈火焚烧的苦海。
可是她失望了,房遗直是房家的长子,肩负着房家一家的利益。
她只能在苦海中辗转沉淀。
终于再次见到辩机,在晨光中奔赴而去。
忘不了辩机眼中的不可思议和嘴角的笑颜,那时候的高阳在他眼中是不是就是一颗初孕的太阳,从此在他的心腹里生根发芽?
也许这时候他就明白了生命的奥秘,因为这一刻他也爱了,直视这份能让他死的爱,只有他不畏惧死亡了吧。
天亮以后辩机面对东方而跪。
他在对这佛忏悔着自己的罪行,在等待这佛陀对他的惩罚。
高阳回府后用荆棘抽身,是想让自己代替辩机对佛陀忏悔吧。
高阳总说辩机,我的爱,我爱你,你爱我吗?
辩机迷茫的说过不,颤抖的说过不,淡定的说过不。
高阳总是笑着说我知道。
高阳自信的知道这个和尚是爱她的,这个和尚爱着万物,信奉佛陀,但是心底总有个位置是她的。
很喜欢辩机趴在高阳腹部说着这里孕育这太阳,说这是无量的光芒。
这是这个和尚把自己的信仰延伸到了这个与他血脉相承的儿子身上。
希望佛陀能够爱这个即将出世的生命吧。
六年后再相会,高阳洗去铅华,辩机坚定信仰。
这两个注定要分开的人都有了生命中另外支撑自己的人。
辩机看见自己儿子的那一刻,激动不能自以,满眼都是这个幼小版的自己。
觉得佛陀一定还是关爱他的。
他更坚信的开始议经。
而高阳在求不得中挣扎。
辩机面对死亡是无谓的。
高阳在痛苦中挣扎后只剩下对怨恨和妥协,为了儿子坚强的活下去。
辩机死的时候仿佛看见了晨光中的高阳向他走来,也许这一刻他看清了自己心中的佛,那颗孕育在心腹的太阳。
带着对万物自然的爱,就像手中的蚂蚁一样,活在凡尘中。
木雕放进父皇的灵柩,高阳把自己那段美好的时光一起葬进了墓里。
玉枕放进辩机的棺椁,高阳唯一承认的夫婿,自己的驸马。
我的佛。
如果这样的爱情还不是爱,那么我也想不出还有怎么激烈的感情才能算爱。
大唐情史里禄东赞求亲,高阳欲嫁,太宗阻拦,文成公主最终正式和亲这段戏写得太好了,这段戏其实是政治戏,而且是写得丝丝入扣。
高阳因身世自怜和怨恨她的父皇,所以轻易收下了禄东赞亲王代表求亲信物的玉枕。
长孙无忌得知,连夜入宫,要求将高阳嫁到吐蕃。
长孙无忌向太宗点出两点:其一是高阳禁忌的身世和玄武门的阴影;其二是高阳与吴王恪超乎寻常的亲密关系。
前一点直击太宗逆鳞,后一点则是瓦解吴王恪势力。
确实让太宗产生了动摇,他一以为高阳愿意嫁到吐蕃,二是就此可以消解他某种程度上最危险的儿子吴王。
其实,这时候太宗已册封文成公主作为和亲公主,虽然嫁走高阳确实一箭双雕,但于他内心又如何能够?但太宗不仅没有表现出来他的决定,而是显得犹疑和举棋不定。
他已洞察了长孙无忌的私心,而且让他十分不高兴。
太宗没有表明他的态度,一转推到了长孙皇后身上——长孙皇后不允许高阳远嫁。
而长孙皇后,也着实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女政治家,她敏感地察觉到高阳在太宗心中的地位——特别又刻骨,所以无论是出于女人或嫡母,更往上出于大唐皇后的声誉着想,正因为高阳不是她的亲生女儿,所以嫁谁都不能嫁高阳,于情于理,长孙皇后是最不愿看到高阳远嫁的人。
所以她果断建议太宗;连夜召见禄东赞亲王,将不能嫁走高阳的原因明示于他,迅速确定文成公主和亲的事实。
于是球又转到太宗这边。
太宗连夜召见禄东赞,先是细陈高阳的身世,一点明对高阳的感情不是怜悯而是休戚相关的深爱;二是点出高阳不适合和亲,大唐需要一位明大义、知进退的公主,只有有政治胸怀的文成公主堪当大任。
禄东赞就更聪明。
他立刻察觉到高阳不适合和亲的角色,然后顺水推舟,欢迎文成公主。
至此,经过三次深夜会见,文成公主之事终于尘埃落定。
在这次更换和亲公主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几个参与人的政治性格。
长孙无忌在太宗和长孙皇后面前根本政治手腕不堪一击。
太宗也有私心,但他碍于朝臣谏言不明显表露,而是寻找了更适合替他拒绝的人,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与太宗配合默契,她不仅替他挡住了长孙无忌,还提出了深夜召见禄东赞的对策——让事情尽早尘埃落定,朝臣没有再参与的空间。
还彰显了大唐皇后的胸襟和气度。
事后,她严厉地训责了长孙无忌,对他逾越界限的行为进行了斥责,其实也是对长孙家的保护——长孙无忌做过头了,他凭借太宗对长孙家的宠爱,竟敢将主意打到了太宗的心尖尖高阳公主的身上。
当然,最牛逼的还是我们魏征,是他找到了文成公主,让太宗和皇后一开始就有了解决方案,拥有了主动权,釜底抽薪。
要让我对比这四个人的政治智慧,我首推长孙皇后。
她把妻子、母亲、皇后这三个身份融合得淋漓尽致,既对丈夫知之甚深,又能大开大合,站在道德的最高点上。
同时,她还能给与清晰明了的操作方案——作为女人,何其厉害!她既是丈夫的政治同盟,又是前朝与后宫的润滑剂,还是长孙家的利益掌控人。
她不动声色地在各个身份之间游走, 展现出来的却只是慈母的形象,她对丈夫示爱,对高阳示弱,对长孙无忌示强。
刚柔并济,怪不得她是一国之母,也怪不得,太宗一生对她爱之敬之。
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高贵的异质生命里蕴含着沉重的镣铐,他的骨髓里流淌着隋唐两代君王的血液,恪守着那一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灿烂玄冥。
他的棱镜般的冷寂孤绝和桀骜不驯,使他的运命中平添了几分阴谋家的味道。
若隐若现,他的志向磅礴而远征,无灭无生,他的气沉丹田的气韵都体现了一个骨骼清奇的元勋风貌。
儿是一株小草,任凭风吹雨打;儿是断井颓垣,有脊梁却没有脊背。
这是母亲杨妃知足保命心态下的谆谆训育,更是母亲为了儿子运命安康怕其惨遭势力的窘迫围拢而做出的边缘人的姿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儒雅清癯如斯的吴王恪,未尝不想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未尝不想飞上枝头做凤凰,但是绝缘的态势让恪苦于凄风苦雨中雕琢自性,于苛求和倾轧的皇宫生涯中明哲保身。
恪一生的心爱,乃是自己的十七妹高阳公主。
不同于高阳的骄纵放旷和任情任性,他的胸怀思虑更为沉着冷静和宽广。
他的贵胄气韵时常是他跻身青云之间的绊脚石,高贵的王子莅临人间却苦于自缚于尘网,长孙无忌一族的势力意旨抑制着他的青春浪漫,神采飞扬。
再多的惺惺相惜的话语比不过辩机,那个行色匆匆意态高迈的和尚。
人因为痛苦而高贵,吴王恪的炫彩在于知晓妹妹和辩机关系之后的心智沉痛和剑拔弩张,然而他最终没有杀掉辩机,而是任其在绝壁和野狼的放逐中自生自灭。
纯粹的和尚没有枉然的受制于屠戮,而是以佛性的光华赢得了生命的再造。
吴王恪理解了辩机和高阳之间的爱,他的思虑他的律动都没有被道德礼法所勾勒所桎梏。
被迫隐去光芒的翅膀,他的心智在纠结和悔悟中交舞着沉郁的变。
于他而言,人世间最深挚的情感无非骨肉亲情,他在母亲的训育中韬光养晦,在戎马生涯的倥偬中沉寂内敛了心志,他的气度在于风华雍容宝剑犹在的意念。
他最终没有参与皇子的继位之争,而对继承大统的九弟晋王治的登基甘之如饴。
痛定思痛,他,吴王恪内心的凄离与放逐可想而知。
被污了名节,被长孙无忌以谋逆罪诛杀,他在死前铿锵有力咄咄逼人的一席话,却浮现了长孙无忌一族的狼子野心和皇位斗争的血腥气息。
他的爱,全给了十七妹,于是,汲汲于名利的心早已云淡风轻。
世界的浮夸犹疑始终欠他一个终极的解释,生死阴阳界的残忍酷烈始终欠他一个悲悯的呼唤,而他沉寂于此间为的是心中的欢爱,以此来回报这个寡情抑制的人世间。
尊贵的性灵遭遇了世间的咸湿腥味,万华的容止浇筑了力道浑厚的人间金樽,凄异的喑哑铸就了一代天之骄子爱的变调盘桓。
大家都提到了高阳和辩机 我就不再赘言我想说的是 除了爱情 这个片子对于朝臣的刻画 对于细节的重视 都是现在电视剧值得学习的长孙皇后的气质 正宫的气派 国母的风度 雍容而华贵的身姿 而且演员的台词功底非常好 貌似这个剧里基本都是原音 所有演员的台词功底必须点赞在吐蕃使者入长安的时候,玳姬和辩机的对话 谁有女儿都会愿意嫁给你 貌似是后面高阳和辩机故事的伏笔和长孙嫱儿私通的白姑娘 演员选得非常有水准 柔和的五官 大家闺秀的娴静 当得起长安第一美人儿的称号只出现了不到10分钟的文成公主,在远嫁踏上马车向城楼挥手告别亲人之时,略低头的难过,马上又变成笑容 这个细节刻画的非常之好房玄龄辞掉宰相一职的时候 遇见了长孙无忌 两者之间情绪的对比通过走路的步伐能窥视一二 房玄龄步履蹒跚 而长孙无忌昂头跨步 魏征病逝时候抓着房玄龄说那一席话的时候 大有武死战文死谏的感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代谏臣
高阳公主:也许我能了解世人的真实,却不能了解爱情的真实,欲望的真实。
也许在你眼中自然万物的造化都只是因循一种规律。
那么你为何不看着我的眼睛。
我亦知道。
你是爱我的!
如果不爱。
那么你不会接受我的爱!
是么。
是么。
重温了一遍《大唐情史》。
高阳公主与三个人有纠葛。
三哥,辩机,房遗直。
我一直知道,她真正心底欣赏和仰慕的是李恪。
李恪英武,有魄力。
李恪也爱她。
但是畏人之多言。
毕竟他们是真正的兄妹。
是同父异母的血亲。
我其实非常好奇,他们之间究竟是亲情还是爱情。
刚开始有些不明白。
到了二人诀别时,二人神交,他们互相质问你为什么是我的哥哥/妹妹?
高阳公主知道,她是等不来三哥的。
长孙无忌不会放过他。
高阳对于三哥正如饮鸩止渴的酒。
他是心甘情愿喝下去的。
他有两王的血脉。
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可他,对于高阳的爱,他是不能承受的。
尽管他爱了。
但他知道,他不可以拥有她的爱。
春光又如何,遍地又如何。
纷纷求不得。
至于辩机。
我的佛。
你知道死亡才是救赎。
当你参透了生命的奥秘,死亡对你就有无限的吸引力。
你早已知道结局。
自己的身世,与高阳的结合,你早就知道会不久于人世。
所以你分外珍惜时光。
努力翻译经典。
佛会惩罚你吗?
佛会宽恕你。
佛会宽恕任何人。
在大限之前,你以为你会看到佛陀,可是你看到的是公主。
她戴着白纱帷幔,一身蓝色的裙子,飘飘而来。
明媚就像那一轮旭日,就像那灼灼盛开的桃花。
——那是你见她的最后一眼,也是你见到她的第一眼。
她向你走来,把心给你。
她就像佛陀恩赐的礼物。
来完成你的圆满。
你们有着同样的际遇。
你们的身世带着原罪,但不是你们的原罪,是李世民的原罪。
你们与秘密有关,与阴谋有关,与罪恶有关。
这是你们的机缘。
注定你们要彼此相爱并且沉沦。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公主的爱,三哥不可以接受,房遗直不敢接受。
只有你,辩机。
只有你能接受公主的爱。
公主的爱是烈火,你就焚身以火,公主的爱是尖刀,你就刀口舔血,公主的爱是汪洋,你就驰骋遨游。
只有你,可以接受这样的完满与承重。
只有你与她有双生火焰般的燃烧激情。
有过去未来的不朽纠葛。
我一度以为你根本不爱她。
你是屈服于公主的美貌与诱惑。
然而狱中诀别,你说了,我也爱你。
然而大限将至,你看见的只有她。
——只有那个骄傲的又自卑的,多情的又绝情的高阳啊。
你与她,有了来世。
有了牵绊。
你本可以逃走,可是,逃走了你就不是辩机了。
就像怀吉本可以不救司马光,可是不救他就不是怀吉了。
宿命是逃离不开,脱离不出的呀。
只能如此,带着希望与绝望,带着深情与背叛走下去。
所以,当你接受她的爱时,你已经知道,没有回头的路了。
——她是来毁灭你的,也是来爱你的,救赎你的。
你清楚地明白这一份为世人所不容的爱恋,你们之间的不同仅仅只是两性的分别。
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玉山倾倒难再扶!
你在死前,还救下一只蝼蚁。
古人云,蝼蚁尚且偷生。
可是你,却视死亡为礼物。
为解脱,为救赎。
通往天堂的是一道窄门。
通往地狱的也是一道窄门。
你在中间,仰望着佛法的无上艰深,又眷恋着公主的柔情蜜意。
你乱了,乱了心。
就已经分明此身。
你吟诵,莫等闲虚度,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可你的确无法拒绝公主的爱,因为你们灵魂相通,你们是真正彼此理解的伴侣。
你不逃,公主也不会低头。
你死,公主也会守着你的魂,守着你的骨。
这是天地之间的禁忌之恋,这是人世不容的奇妙情感。
唯有你们,是相配的,是对等的,灵魂的对等。
狂风骤雨般的激情,骄阳烈日般的动荡,这才是至高无上的爱啊!
房遗直,一个背锅者。
不过我能明白他也是爱公主的。
不然他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帮她。
他的爱是内敛的,他没说过一个爱字。
但他却从来不逼迫公主,不伤害公主,甚至把辩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
他胸怀无量,为人坦荡。
值得人敬佩。
他的爱是海底的火焰。
静默的。
有温度的。
又像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
无声的,轻柔的。
所以他可以最终守护公主。
是因为细水长流才能有这出人间闲话。
相彼景响,有比形声。
始云同宗,终焉友生。
棠棣隆亲,頍弁鉴情。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
大唐情史 (2002)8.12002 / 中国大陆 / 爱情 古装 / 龚若飞 / 沈傲君 聂远
“被杀者的光荣就是他不是凶手,不是!
”“自古以来,帝王都是在艰险中得天下,却在安逸中亡国。
”“纵人施恶,罪加一等。
”“ 人在其位,难保有变。
在权力面前,任何人都有可能失常。
”“在喧闹中学会静默,向刻薄的人学习宽容,在残忍中学习仁爱。
皇宫里什么都有,只要用心,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仁者、一个智者、一个妄想家、一个阴谋家。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之驰,神为迫己者明。
”“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个奥秘。
”“年复一年,往昔所造的恶业一在法座前深深地忏悔,在佛陀的加持下改往修来。
愚痴随着岁月流逝,善心在忏悔里萌芽,智慧在惭愧中生根慈悲,伟大的佛陀总是给罪业污秽的人以新生和再起。
”“生往异灭,这是万物都必须遵循的更古不变的定律。
我爱万物,爱养育了万物的自然,我也爱你,倘若不是这样,爱能达到多远呢?
”“那崭新的生命代表着美好、希望、光明和生机,那是上天赐予的、自然赐予的,那是我心中无量的光明。
”“美是真实的,善是真实的,佛陀也是真实的。
生命是天赋的,我献出生命以得到新的生命,那是佛陀对我的爱。
佛陀爱我,所以惩罚我。
”“不管你犯了什么罪,佛陀都不会拒绝你。
”“我很羡慕你的父亲炀帝独断专行,霸气横溢,不可一世的绚丽荣华。
所以没有不亡的道理。
因此,我很克制,仰仗着良臣来雕琢明君。
皇上,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
”是的, “大唐的黄金岁月来的不易啊”,所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中“为大唐我不惜生命,对亲人我是如履薄冰”。
作为一个史书中的帝王,他是合格的明君,但他最想成为的帝王应该是隋炀帝杨广,哪怕隋炀帝是史书中“不及格的昏君”。
为了这个“及格”,李世民牺牲了自己的兄弟、挚友、爱人、儿子、女儿甚至也牺牲了自己,面对最后的结果,他对爱女之母说“我也坦然了”,可他内心深处的纠结、悔恨、痛苦、遗憾呢?
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他是一个“合格的明君”,他时刻谨记“在我之上是大唐的江山社稷”(斗胆说一句,在大唐的江山社稷之上还有大唐的人民群众),所以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他岂止是“不能立最美的女人当皇后,不能立最好的儿子当太子”,面对爱女高阳公主流下的最后一滴泪或许包含了他心底最深的一切苦衷吧!
用大唐江山社稷的质量换取大唐江山社稷的寿命,这是李世民对“如何守成就成了当务之急”给出的答案。
高阳的爱,包容了万物;辩机的爱,消融了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终会理解和宽恕这份不为人知广为人憎的别样之爱的。
“我的佛,你是不死的。
”“爱有多远?
就在今天;爱有多远?
就在身边;爱有多远?
就在你我之间。
”
记得念中学的时候,看了赵玫的高阳公主,对于当时还是个肥loli的我来说,无疑是相当相当震撼的。
公主和和尚,高阳和哥哥,还有些现在看来只是点到为止的**描写……很多年后,有了这部大唐情史。
我尤其喜欢沈傲君的高阳,在我看来沈傲君眉眼里面有些当年丛珊的影子,一股子倔强和骄傲。
聂远的辨机也是不错的,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磨腮……然而,我还是要说,在我看来,这是部别扭的片子,从人物到对白。
先说对白吧,隐约记得这部片子是在大明宫词之后出的,大明宫词有些晦涩、拿腔拿调的莎翁台词跟它的色调、服装、音乐跟台词很搭,把这部本来就有些小另类的历史剧的风格映衬得很好。
但大唐情史中偶尔出现的不知所以然的词藻堆砌却时常让人不知所以然。
为了高深而高深,为了深情而深情……再说说配音,大约大唐情史都是演员自己的配音?
这个时候各个演员的腔调、吐字风格的不一,时而让人有穿越之感。
房遗直的故作深沉、房遗爱跟承乾的北京痞子味儿都不太对,长孙皇后的声音过于沙哑和不自然,都让人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历史的故事里面。
最后是人物吧。
好的人物是让你真正觉得他就是他,而不是人们通过言语加以描述的那个“他”。
大唐情史里面多次从他人角度来讲述,高阳跟李恪之间过于亲密的感情,然而从片子看来呢?
无非是吴王出场次数多点,高阳多次舍不得吴王离开。
再说辨机的人品,如果不是我从书里大约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我也无法认同吴王跟房遗直口中所说的“旁人无法比拟的高尚人格”。
还有房遗直跟高阳,他们之间又是什么样呢?
从眼神到故事,似乎很难见到什么真正的感情……于是乎高阳要求房遗直带她私奔云云,就显得荒谬了。
高阳的自卑与自傲,高阳的自由与追求就都浪费在了别扭的故事里了。
高傲而高贵的李恪、内敛而正直的房遗直却都不见了。
辨机临死前见到的迎着满目的阳光婉婉走来那个蓝色的美丽身影,是最最好看的高阳。
好了,类似的所谓莎翁风格的唐剧,除了大明宫词跟大唐情史,还有一部法门寺猜想,很早的陈家林的片子,编织了美丽的梦和令人惋惜的宿命。
可惜似乎找不到更加清晰的版本了。
“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
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
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
” 读小窗幽记时看到的一句话,觉得很适合辩机。
前段时间看青蛇,觉得白蛇的遗憾就在于最后许仙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这段爱情。
再回过头来想辩机,觉得辩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不是没有茫然过,但从始至终没有否定过他和高阳的感情。
我小时候的回忆~~~聂远的辨机真的很有味道啊~~~
我的佛
辩机不错,其他一般般。
最美的高阳,最帅的辩机。
我想这部剧现在还能被人记得和观看的,一是因为主演的颜值和演技,一是因为各样的“情”,更是因为在现在的剧里基本看不到这些剧情和对人性的披露了。我不否认高阳的自私,然而我喜欢她的追求和突破;我喜欢辩机对信仰的尊崇和对高阳的奉献,然而我讨厌他的逃离;我更喜欢房遗直的默默,吴王恪的克制,然而我也同样不喜他们的怯懦。剧里的“情”,没有完美的、令人感动而不遭人诟病的,正因如此,这部剧才如此的特别吧。
沈傲君在这里面很美~~风情万种横波目~~
不知道为啥拿大明宫词来比,完全云泥之别好吗
我的佛放过我吧!是谁说此剧媲美大明宫的啊?为了我潘补看结果被雷出天际!360度模仿大明宫词但是只见皮毛,服化道差了18条街,各种强行装逼,人物情节突兀,年轻的聂远演技外貌倒是俱佳啊!不过夸一句我潘演技真好,演个哭唧唧的小怂包我给满分哈哈
哎哟这么多好评吗,都不觉得可怕吗,真不愧是情史啊:李世民和玳姬的叔嫂之情,承乾对男宠的同性之情,高阳对三哥的兄妹乱伦之情,和辩机和尚的背弃礼教之情,和房遗值大伯哥的不伦之情,还有李治和武媚娘儿子娶了爹的爱妃...真是三观破裂。BGM偷的【燃情岁月】,台词抄的莎士比亚,一群古代人一言不合飙起现代白话酸诗,长孙嫱儿堪称翻版徐志摩...除了看看历史,这部低配版的【大明宫词】真是让人瞎了狗眼,居然这么多人还觉得它好啊_(:з」∠)_
恶心的女人高阳
沈傲君的巅峰。
这部剧明明很雷,不能接受强奸犯李世民和怨妇长孙皇后。
@2009-07-19 18:18:14
小时候竟然没看过早知道是BE的可是沈傲君的公主美美美聂远的和尚帅帅帅忍不住两天刷完了然后丧了两个周( Ĭ ^ Ĭ )就剧情而言,说情史可感情戏不多,说历史这剧还是太扯了
我当初是怎么磕下这个台词莎士比亚风的电视剧的 可能真的是演员颜值 演技撑下来的吧 岱姬把盏的时候娇媚入心啊 沈傲君的高阳也好美啊 萌萌哒怂怂哒房遗爱是潘粤明 还有演玄奘的就是西游记演唐僧的徐少华 老剧看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也许是里面的演员演技颜值都在线的原因吧
胡编乱造
小时候的电视剧尺度好大啊!“德国骨科”、“公主出轨和尚”、“娈童”、“霸占嫂子”……凑齐一切惊世骇俗的情节。服装造型不错,看上去不浮夸,很古朴,很自然,没有如今的影楼风。沈傲君太美了。
乾隆—富察容音前传2333张彤和张大雨实在太符合我的审(xiong)美(da)了
但凡要弄个什么情史的,总归离不开yy,这片子就整个是在yy,但,我倒还满待见其中yy的几个桥段的。
回头再看 硬伤不少 但仍是胜过《大明宫词》N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