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躺在床上看完了最后一集《多谢款待》,这部断断续续陪伴了我半年的晨间剧总算到了尾声。
而这部剧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很多让我豁然开朗的大智慧。
这部剧说的是一个小吃货的成长经历,从一个红衣马尾的小女孩到成为奶奶,爱与美食贯穿整个剧,温馨的亲情、令人敬佩的友情、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情,都在一件件小事中被描绘出来,没有夸张、没有刻意。
仿佛就是在叙述一件件很平常的事情一般,却让人随着剧中人喜而喜,悲而泣。
一开始总会记不住这么多人,可在看完后,那一个个名字竟然如同刻在了脑海中一般,随口就能说出来。
每一个人物的鲜明的特征、每一个人都演到最好,没有什么配角主角,大家只是在生活这个环境下面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已。
点个题吧:1.这部剧不要在深夜看,因为会有很多卖相很好的美食,看完总想去尝试一番。
顺便说下,在做饭这个事情上面,父母永远是你的老师,他们会教给你,把家的味道传承下去。
2.不要以为是晨间剧就不会死人、就没有坏人、就不会哭。
准备好纸巾,不管是喜极而泣、还是悲伤流泪、抑或见到帅哥美女舔屏擦拭都用得上的。
3.B站上有全部资源,知道的自然会去找,不知道的百度一下就好。
4.这部剧150集,每集15分钟,入坑需谨慎,一次不要看太多,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反胃。
5.电影里面的男主女主,现实生活中是真的男主女主哟。
点题,大家情人节快乐!
我是爷爷带大的。
爷爷很老派,凡事讲规矩,比如不到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能吃闲嘴,否则要打手心。
上了席面,礼数更多:拿碗的手势;执筷的位置;参照盘子的圆点,规划出隐形的扇面,夹筷子时不能逾越出这个面积;够不着的菜绝对不能站起来,不能嘁哩喀喳咬碎螃蟹,碎蟹壳容易崩飞或卡在齿缝间;吃豆腐不要舀得太满,最好像吃糖浆一样喂整勺后再品尝……长大后,我偶尔梦到爷爷都是吃饭的场景。
一对童叟坐在不点灯的昏黄的餐桌前,寂静地咀嚼,沉默地吞咽;从不交流,也不允许收听无线电。
一顿饭下来,只能听到咻咻的鼻息和筷子碰到瓷盘底部的声响。
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对食物非常淡漠的人。
大学在食堂吃饭,看着不断变粗却蠕动缓慢的队伍,我就很沮丧。
如果每天吞下一枚药片就能让皮囊周转,我才不会麻木不仁地加入鼻涕虫令人厌恶的队列。
偏偏身边有一群吃货,为了几只小龙虾可以忍受自己像骰子一样在公交地铁之间来回倒腾,外加高峰期在餐厅门口两个小时的恶劣等待。
受这么大委屈只为舌头上的二两滋味,真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我感觉这世界上没有任何能够调动我移动两公里以上的食物存在。
不热衷饭局的直接后果就是朋友圈严重缩水。
于是,我有更多时间独处。
彼时看了大量日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人生活真不容易,一碗拉面吃得这么起劲。
看多了,发现日本人吃饭充满了假动作和假高潮,无论吃一嘴什么,都习惯仰面45度,天真地闭起眼睛,用幸福感爆棚的语气感叹,“奥西!
”比发财还美妙。
谈到好吃,我想起爷爷常说的话,“吃菜要吃心,吃鱼要吃尾,吃蛋不吃黄,吃肉不吃肥。
”挑三拣四得很。
日剧恰恰相反,日剧中的美食一没有远在天涯海角,二没有贵到两眼一黑;巷头街尾,俯食皆是。
日本是岛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随便走进一家居酒屋你会发现食单上好多“鱼”字的偏旁或部首。
另外,不管是寿司、手卷、还是味增汤都离不开紫菜。
紫菜含有很多沙,《东京塔》里欧巴桑坐在蒲团上,迎着午后的光,一粒粒拣去,真是感人。
画漫画的儿子,一口吞下紫菜饭团,瘦巴巴的脸被饭团撑肿了,最后不忘响亮地嗍一下手指,吮干净上面的饭粒子和酱汁。
《美食侦探王》,小柯南把碗里的萝卜头拣出来,被奶奶阻止了,奶奶慈祥地说,这可是植物生长的地方哦,吃了它你才能长得很高。
从此我再也不敢浪费食物,连黄瓜头都嚼巴嚼巴咽了。
只是有些许遗憾:我怎么没有这样一个奶奶?
我的奶奶是农村家庭出身,家里穷惯了,烧火时,火苗必须压到灶里去,如果火焰扑棱出来就是浪费。
奶奶炒菜时,只在锅里放一点点油,倒进去之后,她舌头飞快在瓶口绕一圈,抹布一样。
这个寒碜的动作经常被我的爷爷所不齿。
贫困年代造就人们节俭的习惯。
起初我也单纯地以为,日本人对食物的敬惜是由于资源匮乏。
《多谢款待》中讲了一个典故,以前的日本人准备一顿饭菜比现在费事多了,为了让客人吃上一顿饭,蔬菜啊鱼啊都要骑马去四处搜集。
客人把对这份奔波的感激之情,融入到“多谢款待”这句话中,所以“多谢款待”的日语写做“驰走”。
现在我认为敬惜只是基础,热爱才是首当其中。
因为热爱所以严谨。
每一个细节都审慎而苛刻。
《寿司王子》里的极品寿司,大师傅要像个珠宝商一样左手执着放大镜右手拿着镊子,一粒一粒去挑选成色最佳的大米。
握饭团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多一个动作,手指传递的温度就会影响寿司的质感,有经验的厨子,一个饭团中有多少粒米饭,每次握,都不会出错。
《大胃王》正是凭借这种细微的差别来断案的。
用心的厨师总能迎来懂得的食客。
比如《独孤的美食家》。
这位中年独身男,每次感到饥饿,都做出一副快要死了的样子,找到餐馆后,却又慢笃笃地推敲菜单。
“我喜欢葱花在油锅中炸开的香气与噼啪作响的声音。
”“我喜欢糖心蛋的蛋黄流在米饭上的状态。
”“我喜欢肉在烤盘上渗出晶莹的油脂。
”“我喜欢剖开蔬菜水果观察各种好看的横截面。
”如果不是真心热爱,又怎能体会如此细致末梢的愉悦?
一个孤独的人,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就算这个幸福只是一碗担担面,又怎样?
难道拥有一个妻子的幸福,就能大过这种幸福吗?
我看未必。
每次看到美食家用美滋滋的千金不换的语气说“奥西”,我都会想起英语课上老师为了让我们区别alone和lonely而教给我们的句子:I'm alone,but I'm not lonely。
以前写在短评里面了,因为对本剧的男主实在是不太有好感,中途因为他一度是看的很生气的,但是除了他,其他的角色真的都很棒,至于这个男主,从他初恋那被赶回来以后,也还算恢复正常了,所以就不再吐槽他了,一年过去了,居然还想着要重看,特别喜欢希妹唱歌那集,很少在现在的日剧里看到如此治愈的场面。
第一部完整看完的晨间剧,开头恋爱部分是大正年间的少女漫画偶像剧,中间去了大阪西门家变成跟大姐的宅斗剧,后面开始打仗了就民国剧既视感2333女主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她一辈子的故事都与食物有关,如此普通的人物写了这么多集并不乏味的故事,森下佳子编剧功力还是很可以的,回想起这部剧里的食物,芽衣子爸爸做的西餐,奶奶的米糠酱菜,静姨爱的海鳗米糕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剧最喜欢泰造演的芽衣子爸爸和希妹的西门家小妹,其他的出场人物也有很多鲜活的表现,虽然不是很喜欢女主这种嫁了人受尽委屈婚礼到了九十多集才办一直在男主家当女佣的圣母设定,也不喜欢男主这种结了婚孩子都有了还想着初恋的精神出轨男,但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可看性很不错的长篇剧了,看完后会想要重温,晨间剧里的佳作
这是一个关于吃的故事,吃货的故事,喜欢吃,也喜欢与别人分享吃的。
一莓一会ep1.对付吃货只要抓住她的软肋就行了,如果她喜欢懒床不起只要喊一声早饭好了就能让她立马清醒,回头看其实吃货的美梦中也尽是美食。
小姑娘真是好萌啊!
最开始小芽衣子也是不愿与别人分享的,所以说成长与改变需要某个契机,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家里的标配严厉的妈妈,宽和的老爸,以及童心未泯的奶奶,略过了自闭小弟了,一家子其乐融融。
看着她为吃到新鲜鸡蛋进鸡笼偷鸡蛋甘愿被母鸡啄也要把鸡蛋高高举起不放下最后竟然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还想着要拿走鸡蛋,真是忍俊不禁,想想我小时候也有这样韧劲十足的时刻么?
大概小时候在我们还没明白自己为啥会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不管后果的去做了,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只不过越长大反而就考虑越多。
奶奶说越会吃的人,说明生命力越强,这是老天爷赐予的礼物。
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奶奶啊,温柔慈祥又有趣,与小孙女的对话都是把自己也变成小朋友,还有即使是严厉的妈妈尽管嘴上说着不让吃晚饭做惩罚也会怕女儿饿着偷偷拿吃的来,长辈对晚辈的爱和关怀都是润物细无声呢ep2.教育小孩的方式有温和有严厉,一开始奶奶用故事教育(吓唬)芽衣子不该吃偷拿来的东西,显然这招对吃货不管用,所以再犯的时候严厉的妈妈就出场了,受些许皮肉之痛,小孩得到的教训才会更深刻。
其实很有必要,这种时候如果一味纵容不让吃点苦头才不是好家长,做错了事就该得到责罚,受过棍棒伺候的童年也是宝贵的课程与回忆。
关于开店,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还是秉持店主的初衷,物质的现实与清高的理想的碰撞与摩擦。
哎呀,奶奶与芽衣子拉钩那段也好萌,拉钩的小儿歌每个地方都有啊,哈哈。
看到奶奶腌酱菜那里,想起来爷爷奶奶腌的咸菜,菜头了,都是夏天凉菜的回忆啊,真想每年都能吃到!
ep3.你的料理就是太过强加于人了。
整天说什么【怎么样啊 很好吃吧 我做的料理地道吧】,客人又不是来膜拜你的手艺的,只是想要在愉快的心情下吃点好吃的东西而已。
吃肉就是想配米饭吃啊,如果用刀叉的话,那么难得的料理也品尝不出什么滋味来了啊。
就是因为你在这点上不能理解顾客的心,所以才会被人家写成那样子的不是吗?
时隔半年我又重新开始看啦,不过剧快结束了。
希望也能坚持下去写写自己的观感。
ep4.虽然果酱变少了,但是“多谢款待”变多了。
芽衣子终于明白了分享,但是奶奶却病了,酱缸奶奶也好萌的。
法式高大上料理在朴素市井中的生存,爸爸的理想与现实的融合,妈妈对爸爸事业的支持,芽衣子的爸爸的料理是世界第一!
“爱是什么?
”朋友木耳菌问一小朋友。
“爱就是当小狗舔你的脸”小朋友回答道。
木耳菌笑了。
但小朋友接着说,“即使你一天都没有理他。
”小朋友对爱的理解不见得比我们浅。
爱是小时候写作文恶俗的比喻——“X爱如山,如海”,它的范围太广了。
是最近火爆的外星人都教授放弃400年风平浪静地球生活暴露自己,只为守候一个二千。
是观众拍胸脯大腿向编剧要求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甜蜜。
但那只是爱的一角,隐藏在甜蜜之下是不可控的人性、命运,是未知的汹涌海洋。
也因此,《多谢款待》成为了至今为止我坚持看的最长电视剧。
它不是罗曼蒂克爱情电影里的冰山一角,150集的长剧集,没放过幼女芽子成长为欧巴桑“多谢款待太太”每一个重要的节点,以及她的信条: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一部普通励志剧,多少带了晨间剧贯有的煽情,还是《legal high》里雅人叔吐槽的“积极向上的万年圣母型女主角”。
作为看客的我都一度感到厌烦——高富帅男一曾精神出轨,一句“还是你做的咖喱好吃”就成功力挽狂澜。
芽子某时期对国家政策麻木推崇,逢人便宣传“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国家……”,再美丽的容颜也有看腻的一天。
当曾经的渴求变得习以为常,两人为职责分配暗暗较劲,为小事摩擦斗嘴冷战。
厌烦又和好。
是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循环,相爱相需仍没能成为一个整体。
无需再去检验生而为人的不完满,爱情也一样。
永恒的爱需要主动。
人无法违背喜新厌旧的自然规律,但不努力袖手旁观的爱情堪比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悲剧。
科学家分析那些正在走向成功的爱情发现,这些成功的伴侣不见得比寻常夫妻少碰撞,争论频率相差毫厘。
当问题产生,他们努力告诉自己“这都是正常的”,琢磨消化接受,继而商议寻求解决之道。
螺旋式升华是两颗有差异的心因同一个目标靠近,无数次斡旋后总算有了打不死蟑螂的免疫力,跌宕起伏的情感曲线,主旋律始终积极。
芽子的爱是通过吃赋予的。
从小吃货时期开始,她的世界里就只有自己吃与给他吃。
她爱吃,在外婆的影响下还爱与食物对话,每一个食材都是有生命的,不被做成好吃的食物是一种浪费。
爱人,就是给他吃——“请让我一生给你做好吃的料理!
”实在是芽子式的求婚。
芽子希望能让她爱的人们吃上美味的食物。
真是简单的世界。
有美食,有爱,她就简单的知足了。
能从每日的一饭一蔬中感受到快乐的人大抵都是些幸福的人,谁让他们早早的占领了通向幸福的捷径呢!
五百集真的太长了,至今也没看完。
目前停留在东出昌大出轨后被原谅的阶段,看看,即使帅如东出昌大也是会出轨的。
以及掌握男人心的好办法真的是做饭,吃惯了一个人做的饭,出轨了也会选择回来。
还有就是曾经小时候辣么自私选择一个人吃掉好吃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成长为佛系女生,被男主家人欺负没关系,他站在我身边就好,即使他一直喜欢的女生回来啦,他爱的不是我,说一句最喜欢的还是你做的咖喱饭就会选择原谅。
可见日本女生忍术一流。
32集看完弃剧,再看下去要影响健康。
如此逆来顺受、在男主家惨遭如此变态的虐待,这样的狗屁剧情在我看来是对美食的亵渎。
嗯,尤其不能忍爸爸充满爱意地教导女主做的汤被大姑子恶意地倒掉,爸妈用爱把你抚养长大是让你来婆家受尽屈辱尊严尽失的?
女主不是没有给男主说,她也是期待男人有点男人样子的,毕竟她爸那么有责任感有担当,她心中其实并不缺乏一个好男人好丈夫的蓝本。
然而男主只是轻飘飘一句:“抱怨完了吗?
没别的了吧?
”就睡觉去了。
最可悲的是女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慌忙对男主道歉说“以后不再抱怨了”。
男主说“不不不,你还是对我抱怨吧,一直有气憋在心里迟早要爆发”。
原来你也心里清楚。
从这里就看得出男主根本无所谓女主受到伤害,只是怕她“爆发”给他家造成损失,或者干脆离婚了。
他只是想拴住她而已,就像拴住一条狗一样,同时还要注意不能让它咬到自己和家人。
作为美食节目我只是想看了之后增加食欲,这种剧情谁看了还能有食欲啊。
再简单的粗茶淡饭,和爱人亲人一起吃也能变得香甜;再精致的食物,拿来伺候烂人也会变得寡而无味,这种道理这个片居然不懂。
我给出3星的唯一理由是这个片前六集可以有120分,尤其是第六集,可谓是巅峰。
本以为是个简简单单又温暖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本身也的确可以拥有另一个简单温暖的版本:直接就不要弄出来西门悠太狼这个人物,让女主嫁给爱她、愿意为她捞草莓的青梅竹马小男孩就完了,后面也一样可以结婚生子,也一样要一起经历战争的苦难,你这样搞出个烂人去做女主的丈夫,整个片都变味儿了。
《圆桌派》有一期请的陈晓卿,他说:“再好的饭和不熟的人吃也不会好吃,因为你会吃得非常紧张。
”这个片每个演员都演得非常好,于是我何止是紧张,简直如坐针毡啊,不知道下一秒女主又会以何种方式被伤害,你以为是玩猫里奥?
也期待过女主能醒悟过来,她的日子能变好,不过看豆瓣评论里概述的后面的剧情,根本是一路黑到底无药可救,那还有什么盼头。
反而是我恨不得扔可乐饼砸她的大姑子后来洗白,不明白有什么必要,我也不想看到她被洗白,恶毒就是恶毒。
“三年期满恭迎龙王”这种爽文能火是有道理的,谁也不想一直憋屈憋到底,我又不是受虐狂。
150集,我记得自己数次不禁忍俊,数度抬头以抑制流泪。
这是一个家庭的时代剧,人们被时代捆绑着生活,但他们有着不屈服的心,一端系的是极平常的食物。
每个人都要吃饭,好人要吃饭,坏人也要吃饭,开心的时候吃饭,悲伤的时候也要吃饭,食欲会不择手段的降临,它们才不管你现实的意义是什么,就好像一群虚无主义者,否定着你一直自认为的伟光正、高大上的肯定。
食欲是最诚实的,因为是最为切肤的,食欲是身体的话语,身体不会说谎,而思想会的。
所以你支持战争吗?
你摇旗呐喊?
这最末究竟是为谁的贪婪?
哲学是由身体产生的,一切思想莫不然,我至今仍惊讶于福柯对身体与规训与惩罚的阐释,而片中的芽衣子是它最好的脚注。
在某个意义上,这是一部伟大的剧,它以平民的视角,从最为寻常的角度透视出了生活的面目,透视出了感情——人们之间的羁绊——的纯粹。
这其中有仇恨吗?
最后不也不得不化解在一盘极诱人的熏牛肉之中?
有时候忍不住会想,我们政府所谓的伟大与牺牲,与其相比实在是太过原始而又表面的东西,如果说我们的宣传是平面的,那么这部剧所展现的就是立体的,如果我们所展现的是愤怒到眼里烧灼着火的人,那么这部剧介绍的是泪水流干之后沉默的人,如果我们所展现的是集体的唯一选择——纵使是不得不的选择,那么这部剧所体现的则是各色不同的人,还有各种不一样的体悟——这不是集体所能轻易改变的个人化的经验。
没有人能完全且轻易的读懂他人的情感,世间多的是自以为的理解,还有很多苍白而平面的人。
理解一个人需要温火慢炖,而此前提是,你要做一个火焰上的人。
我刚刚终于想明白了我为什么对多谢款待这么念念不忘的原因了!
就是因为这部晨间里的每个人都在成长、真的成长、实打实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遇到些困难化很戏剧性的就解决了、而是最贴近生活的、很现实的成长着!
这才是这部晨间的可贵之处!
吃货的成长自不必说、悠太郎也是不断的变化、这俩夫妇的婚姻生活真的是很多现实夫妻的写照了、恋爱的时候小小的甜蜜、结婚后和婆家的矛盾、丈夫的从中调解、有了孩子后两夫妻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争吵、以及孩子大了后各种烦恼,是整个家族的成长史!
之前看很多人说看到男主精神出轨要弃剧了、其实这不正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吗?
夫妇俩生活了那么多年、从最初的恋爱到三个孩子、再多的热情也都消磨在生活的柴米油盐里了、这时本来就有感情的青梅竹马突然出现、一时的意乱情迷也的确是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吧。
我很喜欢这部晨间就是觉得它和一般晨间只会给人灌鸡汤和强行各种塑造贤惠女主和谐家庭不同、吃货的故事总是充满着各种现实的挫折和不完美。
我特别喜欢多谢款待里对几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女主的吃货属性、不断探索研究的韧劲、触碰到原则了就会很固执、在对吃这件事上真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执着、尤其是战后对她对那些敌方士兵一系列态度的变化 真的感觉女主就是我们身边最随处可见的一个母亲、而不是电视剧的女主角!
女主的闺蜜、勇敢果断敢爱敢恨 虽然是个大小姐可是却没小姐病、年轻的时候爱上穷作家 还不断开发着他的潜能 发现他变心了就赶他出家门、一直按着自己的想法活着、真的是活出了我羡慕中的女生的样子!
西门家的大姐、这个被岛国网民认为是晨间剧最恶之人的角色、其实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特别讨厌大姐、结果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觉得大姐怎么能这么可爱啊!
嘴硬心软、说好了和吃货相互折磨一辈子就说到做到、如果不是大姐 吃货后期也不会这么快走出丧子之痛重新振作的!
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也是大姐说的:一个女人 一定要学会自己一个人吃饭!
太有道理了!!
西门家的继母、从一开始也跟着大姐也对吃货使坏到后来真的有种成为家长的感觉!
尤其印象深的几个场景:一是吃货生孩子那天她一次又一次找各种借口让西门家的爸爸留在家里;一个是西门家的爸爸死后她笑着说的那番话;还有一个就是福久生孩子时她明明已经可以逃走了却在半途折返 说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她是真的把西门家的孩子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做了曾祖母后、可爱的不要不要的、看问题也特别清晰吃货的女儿-福久!
这个遗传到爸爸聪明才智的姑娘、真的太太太可爱了!
从小时候就喜欢思考问题以至于在一般人看来有点怪异 到长大后一门心思的搞科学、以及喜欢看兄长和朋友之间打棒球这一怪异嗜好、到生了孩子后决心在家相夫教子到最后还是决定回去上学!
印象最深的是她一边生产一边背圆周率!
真的是个性鲜明的角色以及最后的最后!
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西门家的小妹!
西门家小妹成长的故事完全可以再单独拿出来拍一部晨间啊!
从那个连话都不敢说的小妹到后来的电台播音员、从唯大姐命令是从到敢在大姐面前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我最喜欢的一集就是她帮吃货办的婚礼、最喜欢她对大姐说的那句话:大姐养育她长大、但是小姐姐给了她人生!!
这才是晨间真正该塑造的女性形象啊!
还有诸如吃货的母亲 吃货的老师 吃货的妇联会那些邻居们也都是各有特色、都是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这部剧所有的角色都很鲜明生动 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立体又丰满!
我真的好爱多谢款待!
也很爱创造出这部剧的森下佳子桑!!
她真的太厉害了!!!
希望以后还能再看到她执笔的晨间啊!!
剧透慎入。
初次入坑还是因为杏来着,看了<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之后觉得杏很亲切有没有,演技也没有落入俗套,长相知性大方,不过身高才是看点啊,于是想当然的觉得多谢款待也应该还不错吧,不算搞笑片,美食片应该算吧,于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了。
的确是呢,第一集里小萝莉蹦达蹦达地跑来了,每天都吵嚷着要吃美食,根本和听话的小孩不是一个频道的,多谢款待难道就这么傻吗,不过萝莉和奶奶在一起的样子还是蛮可爱的,第一次看晨间剧,一集十五分钟,就当是消遣看看吧。
一直到通天阁出现,恋爱的酸臭味充斥着整个房间,连食物都变得不是单纯的品尝了,芽衣子为了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竟然开始学起了做饭,真的是又欣慰又好笑,爱情是每个剧里撇不开的话题呢,两个人一起吃饭会更幸福的对吧。
于是我开始肯定这部剧是小两口的打情骂俏,细水长流了。。。
一直到芽衣子嫁入西门家,笔者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才是家庭伦理剧 (= =),什么婆媳关系,小三插足,柴米油盐呀一下子全冒出来了,还以为杏长大了懂得打扮之后会变美美的,不过穿着一身女仆装不能结婚还有啥期待可言啊,菜还在锅里,光是听大姐的话就饱了,那么清淡的大阪食物和之前西餐店里的蛋包饭相比,实在是有点想弃剧了。
大概是那个场景吧,孩子都一堆了才补办婚礼后,芽衣子和悠太郎肩并肩地坐在家里的后院,那种说不出的安心让人又充满了期待。。。
大概,是想看芽衣子做出更多好吃的吧,我也就忍了渣太郎的出轨,继续看着。。。
(我是为啥啊)父亲的去世是整部剧的转折点,如果说之前的都是甜甜的爱情和平凡的过日子,之后的内容可以算是打开了一个巨大的脑洞呀,战争突然爆发,日子从一开始砂糖无法供应到后来的民不聊生,笔者开始感觉被骗了,说好的蛋包饭寿司鱿鱼大鲜肉炸牛排凉拌沙丁鱼炒冰咖啡牛肉丸子呢,笔者已经不能感受到治愈的光芒了,每次op一开始唱“多足的多足的”足个毛线啊,吃的都没了,而且那么欢快的歌曲很违和好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渣太郎(已经被洗白了其实)没有被拉去战场,倒是小竹马被带走又抑郁了一段时间,想这渣太郎肯定不会被带走的笔者又傻逼了一次。
悠太郎走了,突然画风就灰暗下来了,看不下去的我一直从130多跳到了140芽衣子从大姐家回去的地方,还来不及感慨战争的残酷,就被悠太郎的迟迟不归给虐到了,芽衣子却越发的坚强,独立更生的同时不忘记给孩子们送吃的,做出了好吃的糖醋小土豆,种蔬菜,在黑市上卖烤味,最后全家人团聚一起为了甲子园的复苏奋战,做出了好吃的牛肉饭,冰淇淋,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已经足够让美国人说出好吃了,编剧很细心,在芽衣子还是学生时代,她们的班主任曾经说过:”大家都很不一样,各有特色,唯一相同的是你我都要吃饭。
“这句话放在现在来看,前后呼应了。
福久要去发电了,这个妹子真的很神奇有没有,感觉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阳光总在风雨后,op也是这么唱来着,这下就差悠太郎一个人了。
竹马说:“要不咱们就在一起组建一个家庭吧。
”咖喱饭还没吃完,芽衣子瞬间傻掉了,笔者看到这里,觉得芽衣子这辈子还挺不错的嘛,两个男人都被自己搞定了,哈哈。
回忆了一下芽衣子的一生,突然看到了一只很丑的猪。。。
竟然是悠太郎,编剧你为了收视率这样拼真的好吗。
不怕被骂死吗。
悠太郎干嘛现在才出来啊,你当我们观众傻啊,而且咋还这么年轻啊,娃都看上去比他老了,笔者没猜错,小两口开始甜蜜的吃巧克力了,一头一尾,不知道的人还真的以为,这只是小两口的平凡日子。
那天下午的阳光,好像一下子照亮了所有的黑暗,大家聚在一起,桌上摆满了蛋包饭寿司鱿鱼大鲜肉炸牛排凉拌沙丁鱼炒冰咖啡牛肉丸子。
大家正享受着真正幸福的时候,自己早已经泣不成声,从90多集两人结婚开始,一直到结尾,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大姐的蛮横无礼,悠太郎的移情别恋,孩子们努力了却留不住父亲的离去,活男的牺牲,大概是吃货真的太勇敢了吧,一直没有放弃,自己被她的正能量给感动到了。
就像芽衣子说的那样,“时间会解决很多事情”。
总之,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日剧。
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这半年来 多谢款待!
作为第一部看完的晨间剧,想说,果然还是太长了....好在剧里的人物都还蛮讨喜的,吃货和学霸最后当上外婆外公了看起来还是这么年轻是怎样啊....
呕 后半段完全为军国主义洗白
吃货拯救世界
啊霓虹国每拍美食剧必出精品,很有深夜食堂缓缓慢慢细细道来的感觉。。。我竟然把150集都看完le !!
一百十五话才弃的我……嘛虽说后来重点看竹元和福久去了
年代背景什么的不感兴趣
以为是吃货与学霸的爱情故事,二十多集以后发现是日本家庭伦理剧,弹幕都刷大姐其实很可爱,只想说真心喜欢不起来,吃货拯救世界化解仇恨也是太夸张,加上战争背景,对这部剧只能打这么多分了,果然不是所有晨间剧都是海女
看完了150集,再也不想看晨间剧了。没有每日晨间时间段的加成,很长的剧就变得无趣。
我一想到男主出轨我就不想四星。都出轨了精神出轨了,还觉得自己没有错。那个aki也很讨厌。aki炫耀新丈夫那里好可爱。
怎么评分这么低 挺好看的呀
对晨间剧的历史还原度不会像大河剧那么要求。不过近现代日本食文化的某些部分还是挺有趣的。
为了美食看的,女主小时候真可爱,突然就变成了又丑又做作的大块头,顿时失了兴趣,看到第7集弃剧。唯一的一颗星给小时候的女主
东出昌大的颜真是我最爱的那一款!!!本来开头我觉得东出的角色高冷毒舌内心又有点暖简直男神必备款,男女主差点就像恶作剧之吻那样拍下去了,谁知后来剧情。要说人生果然还是这样的状况多一点啊
美食于晨之美好,不言而喻。第一次追晨间剧,因为爱与美食不能辜负
#131 45集萌死了 126集哭死了 最后为何如此搞笑! 真·精彩!连续五天刷到一点刷完了…还想再来遍~
开始的小朋友演的还不错,很可爱。第七集出现杏以后,我三分钟即弃呀我擦!做作死了!长得又瘦又高,根本没有吃货的样子,装甚么可爱啊!靠!去死!
男主这么糟心的晨间剧,看完还能有好心情出门么?还好两人在现实中修成正果了。★★★☆
作為晨間劇把握觀眾群很精準啊
这部剧最大的错误就是要搞时间的跨度,而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演员根本不敬业,一个看起来二十左右的女孩,换个发型就说大妈了,和比自己差不了几岁的孩子饰演母子太出戏了。这剧最大的问题就是女主嫁人后,从美食温情剧,变成家庭伦理剧,追完了结局2星改1星,美化美国,哪怕被扔过原子弹,毕竟是他们的主人。感觉最讨厌的就是女主,选的角色成功将她的愚蠢放大数百倍,都当奶奶的人了,这为人处世还是不懂变通,作为一个有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相当失败,这种女人要是你妈估计早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