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在左边
太阳总在左边,The Sun Beaten Path
导演:松太加
主演:益西兰周,罗后杰,尕藏仁青,仁增卓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藏语年份:2011
简介:主人公尼玛将亲生母亲碾压致死,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自责,带着渗有母亲血迹的一把黄土,只身磕着等身长头朝拜拉萨,却依然没有消解无时不在的悲痛 和自责。返程途中,尼玛遇见一位坦荡执着、又空虚失落的老者,两人穿行在茫茫戈壁滩,相互影响,相互救赎,终于让主人公重新获得生存的勇气和自我的释然, 将渗有母亲血迹的黄土撒在原来..详细 >
故事的戏剧冲突十分强烈,这也导致人物的内心困境能够贯彻始终;但外部人物、情节对人物内心一点点的感化,能看到进程,但不可说编排缜密;同时以朝圣、旅行的方式化解人物内心障碍、完成救赎,结构和形式也不算新鲜。但作为处女作,导演对视听、情绪的掌控很到位;藏地天然提供了荒芜和迷惘的气氛。影片的摄影和音乐加分,尤其音乐很能提点情绪。
影片讲述儿子无意中成为杀害母亲的凶手,最终自我流放得到救赎的故事。故事简单却深刻,是今年看过最接近文学气质的一部电影。淳朴而简单的人、大漠和公路的风光、雪山和朝圣者的寓意、睿智老人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最喜欢还是片子中两人住宿时,临睡前老人的一句话:“你怎么像个鬼魂一样,睡吧!”
尼玛的母亲不幸被他驾驶的拖拉机碾死,这让我想到了“重庆外婆开车压到刚下车的孙子”那个非常诡异的视频。外婆,妈妈,刚睡醒的孙子,路边的台阶,三个人差一个动作,一个分秒都不会酿成悲剧。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安排,半点不由人。死人无法感受痛苦,只有活着的人去承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事已至此,时间与新的生命是填补痛苦的最好甚至唯一的解药,旅途与远方只是换了一个形式。或者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容易解脱一点,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总有一天他们会再相见。
粗中有细,挺好
对于西藏去魅化有益的片子,了解藏民族的灵魂信仰和生存态度。
开篇还是有力量的。男主演的情绪还是到位的,沉重的事件就注定了片子的基调。整体来说确实是一个文艺片,叙事比较慢节奏,需要沉下心来看。相对疏离(远景全景)的镜头,大部分固定长镜头,少量手持跟拍。
“当痛苦遇见时间和小孩就会黯然失色,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事。按照我们的说法,人生是无常的,但再怎么无常我们还要继续生活,我们会出生,会长大,会恋爱,会结婚,会生儿育女,然后就是死亡。”我们知道世事无常,但无常也要好好生活。虽然我们总是谈及文化冲击,但总有人围绕着白塔祈福。片尾的“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亲”,也让人无不想起如今很多在路上的修行者们,他们在朝圣路上,又会遇到哪些点点滴滴呢?Ps: 收音好棒,摄影好棒哇!可以学习
出事后拔脚就跑挺真实,管窥了一点西藏风情,磕长头、泡奶茶等。经常来我家取快递的西藏小伙和男主一样帅。
看过的第二天,就把这个故事现学现卖了一通。忘了这个老人怎么不见的
主题跟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但是对比就能发现这部电影有多不注重细节,完全没有抓人的点,还搞得挺烧脑,就煮奶茶那里,作为全片色彩最正常的地方用意何在?还有中途的几个冷笑话。本来挺好的题材
松太加家庭三部曲第一部,和谍影重重一样按照231的顺序,最喜欢河,这部相对更加朴素平淡,关于自我救赎,不好看但是很真诚。老人100分钟的话是核心,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没有迈不过的坎。要学会接受命运和过去和解。
质朴真挚,细节处理得不错,那个素昧平生固执又心地善良的老头儿很可爱
民族化叙事的公路片。一次救赎之旅,一段生死感悟。和智者的言谈,总是让这沉寂的生活多出了几分亲切。
松太加情节转变见细节的编剧功力不俗,一部真正的公路电影,路途的风景甚至过客都是其次的,真正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过程,没有目的,是一场在旷野下的心的修炼,冥思生死亲爱的价值。这样的徒步精神与宗教的内心静修多么接近。一场不堪回首的往事,一碗粗陋的奶茶,一段难以磨灭的历程。
3.5星
灵魂的救赎,一个需要路上修行一个需要智者陪伴。
我们用一个一个故事打开彼此心扉。
这个错事有很多种,《过年回家》里陶兰坐了牢,尼玛朝了圣,老喇嘛牵引他进行自我救赎。救赎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忏悔、自虐、流放等等,都是和朝圣一样的形式。尼玛最终得到了想要的,还有很多“孤魂野鬼”在荒野里因为错事迷失了自我。这是本片附加的价值。松太加比万玛柔和。
有点粗糙的片子似乎会给诚意加分。至深的悲伤都是孤独的,不管是母亲之于少年,还是人生之于老者,而救赎孤独的方式太主观了,所以导演要找的平衡点很容易通顺——宗教、流浪或者回家,而转折点就在于,重新放别人进出你的心里的那一刻。
相比于男主人公的救赎,更心疼这位善良、有爱又空虚的大叔。刚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来,他跟司机说:抱了孙子以后又盼什么。儿女成家了,老人心里是寂寞的,没着没落的,夜里都说了让他儿子给妹妹打电话,结果想了想还是亲自打了电话,还叮嘱女儿要好好照顾老公。他在路上遇到这个孩子,可怜这个心里有伤的孩子,陪着他,照顾他,其实也能看出来他内心里无处安放的父爱啊。有人说这是人老了,不被需要了,失去了存在感的落寞,但我怎么看到的都是满满的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