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科利奥兰纳斯

National Theatre Live: Coriolanus,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科里奥兰纳斯,大将军寇流兰,英雄叛国记,Coriolanus

主演:汤姆·希德勒斯顿,马克·加蒂斯,哈德利·弗雷泽,雅基·波特斯万,塞巴斯蒂安·克罗夫特,彼得·德泽西,阿尔弗雷德·伊诺奇,黛博拉·芬德莱,艾略特·利维,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科利奥兰纳斯》剧照

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2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3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4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5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6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3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4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5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6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7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8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19科利奥兰纳斯 剧照 NO.20

《科利奥兰纳斯》剧情介绍

科利奥兰纳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为您呈现丹玛尔仓库剧院出品的《科利奥兰纳斯》。这部莎士比亚关于政治操纵与报复的凄惨悲剧由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复仇者联盟》、《战马》, BBC 四集莎剧合集《空王冠》)。此外,马克·盖蒂斯( 英国国家剧院 的《节日的问候》以及 BBC 连续剧《 福尔摩斯》)饰演梅奈纽斯,丹玛尔仓库剧 院艺术总监乔西·洛克执导。 当昔日对手威胁罗马,全城再一次呼唤她的英雄和护卫者科利奥兰纳斯,但他在 家乡同样树敌。饥荒威胁着罗马城,公民的饥饿膨胀成对变革的渴望。从战场返回的科利奥兰纳斯必须面对现实政治的斗争和一群愤怒民众的声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妈咪残影余像特务亲家陪我走下去摩根圆梦二郎神之怒天神将安娜华特的离奇命运沉默ThunderboltFantasy东离剑游纪4寻找雪山阿婆的槟榔同居蜜友白马王子魔法先生涅吉!OVA夏哭声末世肉体天山紧急出动诅咒之城:玛雅追凶者也初遇在光年之外糜骨之壤狼门血影旅人埃比尼泽黄河异闻录刺客信条永远的铭记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岁岁清明

《科利奥兰纳斯》长篇影评

 1 ) 1

那世界不配他高贵的天性 别有居心 引导舆论的民官比无知屁民某种程度上更面目可憎 他作为敢于说出真话的“战斗英雄”一开始就不是为人民而战 很好说明了 英雄不一定是好的政治家 他是勇猛善战的奴隶 是阶级思维固化至深的贵族 他鄙视穷人厌恶虚伪 正如抖森而言 he is so pure 影片开头我一直怀疑母亲对儿子的爱并不纯粹 他爱的只是儿子的荣誉 令她引以为傲的谈资 直到儿子被赶出罗马时 那个伤心是本能的 真切的 下半场看的有点如坐针毡 时间太久了 观众已经坐的有点累了 中间虽然有15分钟修场 但我还沉浸在上一剧目中 还在回味抖森讲I banish you的眼神 下半场感觉没有上半场精彩 结局大致猜到 面对亲朋好友的求饶 希望他饶过罗马 他都视若无睹 唯独面对母妻儿时 他努力克制隐忍 却终被打动 人若无情 天下无敌 害 弃如敝履 甘之如饴 舍身救国的英雄到头来也是个可怜人啊

 2 ) 总有尽头

看了之后,感觉我的灵魂都受到了伤害,结局真是太沉重,也太令我难受了……以至于听到散场观众的笑声都觉得刺耳……唉……莎士比亚究竟是怀着多么深重的,对爱的怀疑和对仇恨的坚定才写下这出戏的呢?

否则他做不到像这样,诱惑人放下理智的铠甲,又被一剑刺伤了灵魂…真疼。

看这出戏,我时常怀疑这是真实事件的记录,因为其中的人性太过真实。

然而我又推翻自己的怀疑,因为很多时候我并不理解角色的动机。

民众要求掌控权利,这有错吗?

然而缺乏独立思考的选民们容易被操控和利用,真的应该把选择权交到他们手上吗?

马库斯为什么这么鄙夷他们?

以至于否定他们的一切劳动?

如果马库斯并不爱那些人民,那他为何而战?

国家?

国家也包括人民啊,而且普通民众才是大多数。

荣誉?

荣誉来自何处?

他的心?

那为何他的心却并不因胜利而感到雀跃呢?

为何他并不认为胜利是荣誉呢?

反而一再退却荣誉。

认可。

似乎也不是他需要的,因为他认为别人对他的褒扬是夸大其词。

他究竟为何而战?

这在我心中是个谜。

如果他并不厌恶群众,群众为何要排斥他呢?

假如他不那么自负,就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他的恶果也是自己种下的因,开出了恶之花,结出了仇恨。

然而为什么在战争中别人给他奖励和赞许时,他总说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跟别人一样尽力罢了,在回到现实后他又自高自大了呢?

真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

作者极端的自卑与自负,都在这出戏里了。

怀着仇恨,他去找到昔日的仇人,共同的仇恨让他们携手上阵,然而他的骄傲与张扬又为他埋下隐患。

本以为母亲那番刺痛人心的话语能让他免于被过河拆桥的下场,却只是把这个下场提前了。

狡兔死,走狗烹。

爱和愧疚让他放下了仇恨,却也产生了更强烈的痛苦;爱让他回心转意——他最痛恨民众左右摇摆,最后却因改变了主意而招致了死亡。

fire die of fire .太痛苦也太讽刺了。

莎士比亚究竟是怀着多么深重的,对爱的怀疑和对仇恨的坚定才写下这出戏的呢?

否则他做不到像这样,诱惑人放下理智的铠甲,又被一剑刺伤了灵魂…真疼。

民众,元老,母亲,儿子。

谁对谁错?

人生无关对错,只关乎生死。

究竟是我们在摆布命运,还是在任由命运摆弄?

我们信仰的一切是否真是我们需要的一切?

还是只是周围让我们认为自己需要信仰的呢?

人们永远在钢丝绳上左右摇摆撕扯着,唯一确定的是绳子总有尽头。

正如舞台上的梯子总有尽头,方框里总是套着方框一样。

我们逃不开,走不掉。

我突然明白了,明白了他为何而战。

他为了自己而战。

不为别的,他喜欢战斗,热爱战斗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热爱那种即使是在逆境仍然浴血前行,最后彻底改变一切的感觉。

他需要的是认同。

认同他的是上层官员,是他的朋友和母亲,所以他只在乎他们的看法,尤其是母亲的看法。

民众不认同他,恐惧他,也不像他,民众终究要的不过是果腹,所以他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愚昧、无知、盲从、不懂得感恩,不值得被尊敬,所以一边嘲讽他们一边操纵他们。

而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赢得民众的心太容易了。

民众天生崇拜强者,他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赢得他们的选票,这使得他更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人,不珍惜唾手可得的东西。

但正是这些东西,会把他毁掉。

如果他对他们多一些尊重,真正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对民众代表也不要那么排斥,他们不会那么恨他,民众代表也不会煽动群众反对他,即使煽动了也不会成功。

可惜人无完人。

他的骄纵,他对自我证明的强烈渴望,他对平民的不屑一顾,铸就了战神的丰碑,这座丰碑也终究被人们所推倒,而推倒了丰碑的带头者,竟然是他最看重的母亲,这就更为讽刺和悲剧了。

而他的母亲,也不过是想把自己认同的东西传达给儿子,让他放下屠刀,可惜成佛的却是她,因为她儿子终究要的仍然是战斗,别人要的也是他的战斗,他放弃了自我,就是放弃了生命。

何其悲哀。

自我的膨胀与坍塌,竟然能让别人的鲜血淋在他的身上,也能让他的鲜血喷薄在他人的脸上。

淹死的总是会水的,人们能否逃脱自我的宿命?

这是个永恒的难题。

 3 ) 随记

尚武风气:马修斯的母亲甚至渴望儿子战死。

这是一部关于被代表的人民的挣扎的剧一部关于被理解而挣扎的战士的剧。

一个国家的好战士,但在政治中,却未必能表现得很好。

母亲:不用如此愤怒,也足够显示你的勇武。

荣誉和权谋不可分离,honor and policy母亲:说好话对你的荣誉无损,如果我的利益和生计到了紧要关头,我会心感光荣地伪装我的本性以求保全它们。

儿子:我会失去我的尊严,我的肉体做下这事,将会使我的精神染上无法摆脱的卑鄙。

母亲:那英勇原本是属于我的,你将它们从我身上吮吸而去,但你的骄傲却是你自己的。

对这世界来说,他的天性太过高贵,他不肯恭维三叉戟或雷霆的神力。

他心口如一,只要愤怒起来,就忘了世上还有“死”这个字。

最优秀的战士是阿喀琉斯,是赫克托尔,帝王皆庸俗,如阿伽门农,荷马设想的理想是奥德修斯,而这早已不是属于英雄的时代了。

 4 ) Oh Mother! Mother! What have you done!

7+1=8/10 《Coriolanus》2014National Theater Live不喜歡這出戲——莎翁對人性的洞悉過於一針見血,看得人有力使不出的難受。

這出悲劇,讓人悲傷的不是烏合之眾的愚蠢,不是政客爭權奪利的惡毒,更不是英雄變叛徒帶領敵人反攻羅馬,而是那句淚如雨下的“Oh Mother! Mother! What have you done!”抖森的Coriolanus哭得梨花帶雨,觀眾很難不動情……然而他是否值得同情?

在野心勃勃的母親撫養下長大卻完成未成人!

有勇無謀,情商低下。

被政敵三兩句就激怒到崩潰,直接从英雄變成瘋狗。

流放后為復仇投靠敵軍,更是根本沒想過後果。

抖森實在太帥了,非常影響觀看體驗!

加1分是為了他的肉體和隨時隨地都可以湧出的淚水,但他把武夫和媽寶演成兩個單獨的層次,缺乏中間的融合和衝突,沒有Hadley演的Aufidius有角色連貫性和說服力。

(不過這是不是莎翁本身人物設定的問題?

)這出戲不“好看”,如果不想最後鬱悶,看完開場三分之一抖森的出浴可以見好就收……

 5 ) 于是我还是大年三十跑去看了

于是我大年三十还是跑去看Coriolanus了。

本来NT Live一般都是看周六的重播,然好死不死这次重播非得出门不可,想着NT Live一向都是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坑爹货,咬牙推了同学家年夜饭聚餐,赶着7点差几分冲进了电影院。

老样子五号厅,老样子上座率近九成,虽然没有啃泥爵的麦克白或者国家剧院50年庆那样的盛况,但是赶奥赛罗也差不多了。

唯一不同的就是小半场都是妹纸,尤为屏幕前平时基本没人坐的那几排齐刷刷全是妹纸——果然有抖森的地方就不缺妹纸啊~剧场在Donmar,超级小的一个剧场。

据围脖上某基本天天去现场刷剧的达人表示也就两百来座,三面环着基本正方形的舞台。

前面听介绍说是仓库改的,而那仓库外就是《窈窕淑女》故事的发生地。

然后是演员采访。

话说抖森张嘴说第一句时我居然把他当成了拉叔是肿么回事啊摔!

果然最近报告写多了神经衰弱鸟¥#%……其实只采访了导演舞台设计抖森麦哥和Deborah外带Birgitte——话说肉排排呢???!!!

抖森的三观正死了,麦哥嘛一如既往引经据典是信手拈来,当然恶趣味啥的也一样——麦哥乃知道乃谈到那些抗议活动时的说法让我想扶了几次额咩?

接着开演。

舞台设计超级简单,几个群众演员也是一人多角。

故事情节嘛看剧情简介就行了,热门梗也早在围脖上透成了筛子。

我只是想在挨个唠叨之前先跪一遍老莎,能通过一个剧展现多面内涵,再怎么时过境迁也不掩其光彩,依旧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正是莎士比亚作品的不朽魅力之所在。

严肃完毕,开八演员。

个人觉得抖森刚上场那阵有点儿没放开,嘲笑暴民那段台词基本一个调平着就过去了。

倘若先看了拉叔版再来的话就会觉得很难被从那版中拉出来进入到这版的状态之中。

而且前20分钟整体气场偏弱,直到Coriolanus去市场拉票时才用和拉叔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人彻底进入了这版的状态之中。

最后结局时Coriolanus在母亲的劝说中背对家人一点点开始流泪,最后长长叹息:Mother, what have you done?的处理绝赞!!!!!!

真是整个心都跟着他的念白揪成一团的感觉。

总体来说抖森的Coriolanus比拉叔版少了些沧桑孤傲,更为年少气盛,也更容易吃软不吃硬,武夫和乖宝宝身份的切换上略有断层感。

不过拉叔处理得让人隐隐心疼的拉票戏被他那一脸勉强咧嘴假笑+卖肉的逗得全场笑翻了好吗?

后来选民反悔他被护民官倒了一身碎选票后趴地上满地拢票又起来暴跳如雷口不择言的样子也有着意料外的震撼(其实我一直觉得那段就是不zuo就不会死的典范~被PIA)不过如果是对莎士比亚没兴趣纯粹去看抖森的话剧情就无所谓了,这版的fan service绝对管饱给够。

比如网上已经透成筛子的抖森当众脱衣洗澡戏,和肉排接吻戏等。

另外他去市场拉票的袍子里果断必须是真空上阵因为正面时那啥在袍子上的形状看挺清楚,而且导播还至少给了三个镜头。

另附赠无数抖森的翘屁股大长腿和肌肉神马滴——题外话,抖森只要不是跟锤哥一起出来跑宣传,人家怎么看也是肌肉美好长腿大只的纯爷们儿好么?

至于麦哥的Menenius,刚开始一特写还以为在看大英政府——不过这个角色本来也是个八面玲珑的政客,而且Coriolanus这个熊孩子显然比Sherlock还不省心一万倍(大英政府:我这辈子是造了啥孽)演技方面大英政府看惯了再加上这角色也类似,也花了些时间才进入状态。

不过他去劝Coriolanus回心转意不要侵略罗马却遭羞辱驱逐那段戏真是超级棒。

经历过《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25周年现场直播洗礼的肉排是状态最稳定的一个好么!

从上场到下台,Aufidius 角色理解传递毫无障碍。

而且即便这次为了展示地域区别肉排特意用了萌爆的村音,不用提高嗓音台词也能一字不漏清清楚楚送进观众耳朵里——突然发现肉排真是最佳基友料,无论是和那碗面还是那碗面还是抖森,都搭得特别有戏。

不过打戏还是挺假的毕竟电影里假打后期处理过效果会炫目很多。

用的刀明显没开刃——话说之前到底是谁在说拿开刃真刀上阵的啊……至于他亲抖森的那场戏,剧透太多了其实反而没啥感觉,还不如听后面肉排排的台词爽。

Coriolanus的老妈Volumnia永远是我这部戏里最厌恶的人物好么!

自私自利到了令人发指,为了自己扬名立万,儿子的性命都可以靠边站。

而且这一版的演绎方式和Vanessa奶奶也大相径庭。

Vanessa奶奶那版更多是严母如严父,对儿子期望值超级高,而他就得一辈子不停拼命求取认可,Coriolanus最后的屈服也更像被母亲的威严和大义征服。

当她跟媳妇说:“如果我儿子是我丈夫的话……”明显就是在拿我家老爷子的标准要求我儿子的精气神。

而Deborah Findlay的母亲则是个乍看温柔慈祥,实际被野心扭曲的心机妇人。

儿子于她亦子亦夫,她仰望他崇拜他,为自己的野心不断对他进行感情勒索,直到彻底把他榨干陷入万劫不复。

她跟媳妇说如果我儿子是我丈夫时那一脸花痴的表情实在让人想骂WTF得要命。

个人觉得,Coriolanus和他野心勃勃的母亲的关系应该是最容易和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 ,抄一段Volumnia和Coriolanus的对话:- 我已经活到今天,看见我的愿望一一实现,我的幻想构成的美梦成为事实;现在只有一个愿望还没有满足,可是我相信我们的罗马一定会把它加在你的身上的- 好妈妈,您要知道,我宁愿找我自己的意思做他们的仆人,不愿擅权弄势,和他们在一起做主人可是Coriolanus终究屈从于母亲的愿望,硬着头皮竞选议员,结果遭人陷害险些丢了性命,带兵杀回罗马又被母亲带着妻儿软硬兼施说服和谈,最后被深感背叛的伏尔斯人杀死。

Birgitte Hjort Sørensen长得超级像鸡姐好么!!!

特别是那鼻子和那嘴还有……总之就各种像就对了。

虽然她的Virgilia被粉丝骂得很厉害,但我觉得光看表演没啥大问题,该有的表情动作都很到位,就是……她真心跟抖森的气场很不搭好么#¥%%想象一下Loki和Wonder Woman站一起啥感觉,没错,就是那样的。

导演说请她是因为看了她一个当电视记者后来又当女首相政治顾问的电视剧瞬间变NC粉——然大姐啊你考虑过Virgilia这角色基本就是个小媳妇,找个霸气御姐来干啥?

再加上Birgitte踩着两寸的高跟基本跟抖森一样高,北欧女本来又壮,俩人见面第一场戏抖森单手搂她的腰时我真担心她要连抖森一块儿坠地上去了- -b实在要说我倒觉得奥赛罗里面演苔丝德蒙娜的Olivia Vinall 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Elliot Levey和Helen Schlesinger的护民官演得真是太特么滴赞了!!!

坏得彻底又真实可信,把政客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表现得淋漓尽致。

Rochenda Sandall的市民也很有爆发力。

Alfred的Titus……感觉有点儿脱线……于是演员八得差不多了现在埋汰两句直播,虽然NT Live照例习惯给舞台演员大特写,不过因为刚开始大家都似乎没那么入戏镜头后来基本取成了半身。

等抖森演完打仗沐浴,一脸血洗了似乎也没剩下什么妆,他本身又是金发,眉毛睫毛颜色都浅,结果有一阵子都觉得看不太清他表情。

演到Coriolanus被驱逐出罗马时,抖森的眼泪都快流到下巴了导播才似乎突然意识过来切他特写(当时我很想找个谁的屁股来踹上一脚有木有)至于主持Emma Freud阿姨,你今天晚上跟导演提的问题肿么特别瞎,严重差评!!!

至于围脖上说剧组感冒似乎演员全体嗓子都哑了果然如此,每个人声音都是不同程度的沙哑,尤为演Virgilia的Birgitte,刚出场时我都想说姐你喝口水再演吧……结束的时候Donmar那边很多人似乎都没意识到结束了只有零零落落的鼓掌(正应了导演说的我不觉得结束的时候观众会立刻起立欢呼),谢幕的时候才真正站起来鼓掌。

影院这边有少许妹纸鼓掌,基本没有老头老太呼应~囧。

出来的时候听见有妹纸议论说还是觉得看抖森演舞台剧有点怪怪的,也有说觉得还成的。

最后我实在不想给这戏评分,因为抖森作为一个爱岗敬业执着于挑战自我的RADAer,你说他演技不好绝对是瞎了狗眼,但你要说他天上绝无地上仅有……也挺瞎的。

就用官网的评分,四颗星吧。

反正他才32岁,先把人拉下坑,后面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同观众一起进步。

至于那些在剧院偷拍的和在影院里抱着大盒爆米花边看边啃,啃完就各种偷拍或狂刷手机,脚还高高翘到前排座位上看的妹纸们,你们对得起抖森和全体剧组的辛辛苦苦吗?

 6 ) Coriolanus的悲剧

剧院选址在旧市场的仓库内,抛弃了华丽的古罗马舞美,使用全现代的服装道具,简单的布景,将Coriolanus的命运呈现给观众。

他16岁走上战场,凭一己之力攻克一座城池,是罗马坚不可摧的战神。

但他从不是长袖善舞的完人,更不是悲天悯人的圣人,他是自傲自负的独裁贵族,他的荣耀在战场上,他三番五次拒绝桂冠加身,拒绝向世人展示伤口借以邀功。

从被母亲和同僚推上政坛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便注定了。

他与护民官咄咄逼人的争执,对民众毫不留情的怒斥,最终变成火星,引燃了早已深埋在腐朽体制内的火药,将他从神坛狠狠推下,“You shall be so”,从英雄到罪人,不过隔着小人的唇舌与民众的愚昧而已。

他选择了复仇,投奔昔日的宿敌,剑指昔日的家园,报仇雪耻似乎近在眼前。

他对罗马的忠诚,在母亲与妻儿的劝说下,战胜了复仇的怒火。

他决不愿做一个背叛者,最终扔下屠刀,将生命交给宿敌。

伴随鲜血喷薄而出,伴随片片花瓣飘落,一个悲情的故事就此落幕。

Coriolanus是个复杂的人,一方面从英雄的角度来看,他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永远忠于内心的准则,纯洁而毫不掩饰;另一方面从民主的角度来看,他又是目中无人的大独裁者,视生命为愚昧的蝼蚁,暴躁而易怒。

这两方面的拉扯,正如开篇放映的议会争执片段一样,仍在威斯敏斯特上演,在克里姆林宫上演。

Coriolanus的悲剧,从未结束,也不会结束。

 7 ) 看不下去莎剧?你大概缺少一个男神的指引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几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其是经典的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没错,它不属于四大悲剧之一,但它同样经典),也大概知道它们讲了些什么故事,但完整地看过原著或者整场演出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是通俗文学大行其道,而经典被束之高阁的时代,这很正常,更何况我们和莎剧之间还隔着语言、文化和时间的重重障碍。

我也是不爱看莎剧的。

最开始看戏的时候,我只关注两点:1、这戏演的热不热闹,能不能让我笑出来;2、有没有帅哥(…)。

凡是男神出演的话剧,我都看了不下三四遍,这就是一种粉丝效应。

追话剧演员比追明星的成就感和体验都要好太多了。

你不用埋没在茫茫人海,通过社交网络为他远程应援。

幸运的话,他还能记住你的名字。

一个喜欢的演员毫无疑问能成功地把你带入戏剧的殿堂。

在我一度以为莎剧要像这样排除出我的剧单之后,我偶然接触到了Tom Hiddleston主演的《科利奥兰纳斯》,一看就是两遍。

抖森版本的《科利奥兰纳斯》属于NT live的项目。

(NT Live项目经由专业拍摄团队对话剧的现场演出进行录制,并将其保存为影像资料,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便利。

不少戏剧评论家抨击NT live项目破坏了话剧的现场感,使话剧和电影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尤其在话剧空间被不断压缩的今天,把话剧的最大特点也是优势之一的“现场感”抹杀掉后,话剧的前景将更为堪忧。

不可否认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以拥有众多战争场面著称的《科利奥兰纳斯》为例。

在大银幕上观看这部作品的时候,虽然是以演剧的形式呈现的,但演员们动辄声嘶力竭的吼叫,以及粗糙的、缺少特效的打斗场面都很容易让观众出戏,这种欣赏方式显然无法和在现场获得的刺激相提并论。

但是如果没有NT live项目,恐怕我们非得去到伦敦西区,再花上一大笔钱才能看到抖森出演的戏剧。

再者,对于莎剧来说,可能地理位置都还不是最主要的障碍因素。

即便你到了现场,莎剧大量的古英语台词还是会让你听到崩溃。

所以,NT live确实为全球的戏剧观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起到了不错的宣传作用。

我不打算去分析这个故事,因为它并不难懂。

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都有其非常鲜明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往往也是他的悲剧来源。

哈姆莱特的特点是犹豫、是延宕;李尔王的特点是刚愎自用、是虚荣;奥赛罗的特点是猜忌、是轻信;麦克白则是一个野心家。

科利奥兰纳斯的特点是傲慢,这一点在剧中多次被强调。

他的本名叫Gaius Marcius,罗马的一名猛将,因攻下科里奥利城有功,被尊称为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他很勇敢,一个人攻入伏尔斯人的城池,在大家都以为他战死了的时候,他为罗马军队打开了城门,罗马人大获全胜。

他无疑是一个英雄,但英雄必定会受到民众的爱戴吗?

这出戏讨论的就是英雄和群众,民主与独裁之间的关系。

科利奥兰纳斯出身贵族,他看不起平民,也不愿讨好他们。

结果他因傲慢被民众厌恶,在两位护民官的煽动下,他被他曾用生命保卫过的国家和人民驱逐出境。

暴怒之下,他转而和伏尔斯人结成同盟,兵临罗马城下。

他被复仇女神激红了眼,发誓要让愚蠢的罗马暴民付出代价。

但家人的游说最终让他放弃了这种报复,他同意为双方缔结和平。

伏尔斯人当然不可能放过他们的昔日劲敌,科利奥兰纳斯最终被处以死刑。

抖森版的科利奥兰纳斯还原度是很高的。

首先是外形上的契合,Donmar剧场很小,抖森被小小的舞台衬托的非常高大魁梧,一眼看去就是那种披上铠甲就能战斗的罗马战神。

科利奥兰纳斯出身贵族,他的傲慢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这点对一直被视为英国绅士的抖森来说同样十分契合。

在名门中学——伊顿公学毕业后,他又在剑桥大学的博布罗克学院古典文学专业修学,之后转入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更为专业的舞台技巧。

抖森对莎士比亚是非常狂热的,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脑残粉。

洛基的身上都有莎剧的影子

台词张口就能来,古英语?

统统不是问题。

在《科利奥兰纳斯》之前,抖森就主演过《亨利五世》、《亨利四世》、《奥赛罗》等莎剧。

他是通过舞台成长,再转战大银幕的演员。

一般有这种经历的演员演技都很过硬。

因此,当抖森出演科里奥兰纳斯时,被人们形容为是再次回归到了他最熟悉的戏剧领域。

The British actor has returned to his classical stage roots with an acclaimed starring role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Coriolanus.”这个英国演员回到了他传统古典的舞台上,在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科里奥兰纳斯》中担任主演。

在这出戏里,抖森两次泪洒舞台。

第一次在他被驱逐出境的时候,第二次是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子来劝他放弃攻打罗马的时候,后者要更为动人。

抖森听着母亲说话眼眶越来越红,然后两颗明亮的大眼睛像是蓄水池一样慢慢被泪水噙满。

莎剧的台词古典又冗长,很难听着那些离生活很远的台词落泪,但是抖森做到了,而且他竟然能控制自己流泪的时机和节奏!

他的眼泪不是一洒到底的,而是突然充满,再故意克制,落泪的时候是他差不多做好了决定的时刻,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结局,他放弃攻打罗马就等同于背叛伏尔斯人,他的死是注定的。

这出戏在Donmar Warehouse上演,这儿曾经是一个储藏蔬菜的仓库,类似于北京的798吧。

后来改建成一个正式的剧场,整个剧院只有250个座位,三面环绕舞台。

坐在前排的观众与舞台的距离超级近,演员几乎就在鼻子尖儿跟前儿念台词。

两层楼高的排演间

二楼排演室

这种几乎把“第四堵墙”打破的剧院格局对于演员和创作者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呈现的效果来看,这出戏编排的十分成功,我尤其喜欢创作者对舞台空间的运用。

舞台空间被认为是“戏剧突围、摆脱新媒体对其压迫的方式之一。

”这不仅仅是演员表演的空间,而且是由舞台上的一切共同营造出来的一种假定性的空间。

“舞台空间不仅是一个对演员表演有用的物理空间,通过符号化,它还是一个供审美知觉观照的审美空间。

”《科利奥兰纳斯》的舞台布景是极简而现代的。

演出开始,一个金发小男孩儿根据灯光的指示在舞台上用红色的油漆画出一个四方形。

关于这个方形的意义我没有找到官方的答案,甚至几乎没有关于它的讨论,但这显然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在影单里推过《方形》这部电影。

影片当中,“方形”作为X-royal Museum的一件当代艺术展品,它的意义是“这个方形是信任和关爱的圣所,在这里,我们分享着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科利奥兰纳斯》的方形,我的理解是它首先是一个角斗场,科利奥兰纳斯和他的劲敌奥菲狄乌斯的那场一对一的角斗就是在方形之内发生的。

其次,在议员开会的时候,它又象征着秩序,从四面八方冲出来的百姓,则被视为是在“方形”之外的“暴民”。

Donmar Warehouse的舞台空间是有限的,它如何去表现恢弘的战争场面呢?

电影可以运用CG特效和远镜头来实现这种需求。

但是舞台不行,它只能展现出冰山一角,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的部分都要靠观众自行去想像。

在表现科利奥兰纳斯一人攻入对方城池的时候,舞台上有一把真的梯子,其余的梯子则是用多媒体映在背景墙上。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有抖森能顺着那把真的梯子爬到舞台顶端,但其余次要演员的表演,让你产生了一种他们也在爬梯子的错觉,这是舞台剧演员的专业素养。

似乎每个舞台剧演员都是飞檐走壁的一把好手。

抖森不仅上能爬梯子,下能滚地摔,最后还被一根铁链吊了起来,连转了几圈。

抖森被铁链倒吊起来,奥菲狄乌斯用一把刀刺进了他的胸膛,血顺着抖森的脸流到奥菲狄乌斯的头顶、脸和上身。

这是抖森第二次被血糊满脸。

第一次是他打开了伏尔斯人的城门,他自豪的、满身是血的走出来。

你很少会在戏剧表演才开场二十分钟的时候,就看到演员被血糊满脸,清洗就是一大问题。

但这一难题却被主创者直接搬上舞台,变相成一种表演,造成了奇妙的效果。

主创团队大概是希望给观众提供一种更为真实的体验,尤其要塑造这么一个战争英雄,战争的过程越为真实,观众得到的刺激就会越大,从而悲剧性也会越强。

 8 ) 豆瓣9.0,这部大冷门凭什么让人彻夜不睡排队,只为买到一张票?

大家好,我是直男妹。

「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

凭借《雷神》《复仇者联盟》中的洛基,圈粉无数。

也让无数粉丝认识了这样一个腿长逆天,帅气十足,气质满分的男人。

用导演乔茜·洛克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来总结他就是无与伦比的性感

汤姆·希德勒斯顿除了是一个魅力十足的演员,还是一个学霸。

小学在英国最厉害的小学之一——牛津龙校就读,中学就读于伊顿公学,这所学校出过20多位首相,培养了诸多文学界,经济政治界的精英,连英国王室也会首选这里。

大学是剑桥,毕业后又进入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

妥妥的学霸男神。

而这部由抖森主演的话剧《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相对小众的政治剧,因为比较冷门,所以之前感兴趣的人较少。

但因为抖森的魅力,这部话剧门票一手而空,很多都是彻夜排队。

一开始有人对于抖森出演这部话剧是有质疑的,因为科利奥兰纳斯是一个悲情的大英雄。

但抖森的年轻反而把莎士比亚的话剧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

话剧一开场,是一群平民因为饥荒对统治阶层有了强烈的不满,饥饿的平民们开始游街抗议,科里奥兰纳斯一登场就表示了对元老院的忠诚,对平民的不屑和厌恶。

而不同阶层的人,对科利奥兰纳斯有着不同的评价。

饥饿的平民恨他入骨,憎恨他的傲慢无礼,贵族欣赏他的军事才能,宣扬他的辉煌战绩。

矛盾从一开幕,就赤裸裸的显露在观众面前。

与其他在平民面前为了利益虚伪说谎的贵族不同,科里奥兰纳斯明知道自己说的话,会让平民厌恶他,反对他,他依然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说场面话。

他诚实的犹如一杯清水,明知道虚伪能为他带来更多的好处,他却决不肯说谎,因为他觉得那对他来说是一种侮辱。

极度诚实,极其有才华,但同时也极其厌恶平民。

刚看了五分钟,我就被这部话剧深深吸引,必须列入必看话剧清单。

话剧主角科利奥兰纳斯,是公元前5五世纪古罗马的传奇将军。

莎士比亚以他为原型创作了《科利奥兰纳斯》,这是莎士比亚以罗马史为题材写的最后一部悲剧。

莎士比亚写这部话剧的时间,是1607年至1608年。

当时英格兰中部地区发生暴动,有瘟疫流行,充斥着饥饿和粮食短缺。

所以有人认为,这部话剧创作的灵感,或许来源当时的现实状况。

这部话剧在1623年出版,1681年上演太特的改编本。

但并没有引起反响,因为《科利奥兰纳斯》在莎士比亚作品中,是非常冷门的一部作品。

2012年拉尔夫.费因斯自导自演将这部话剧搬上大荧幕,原因是拉尔夫·费因斯在伦敦的Almeida剧场出演过科利奥兰纳斯,可见虽然是冷门,但是角色魅力无限。

而这部冷门,在2014年作为舞台剧在多玛剧院上映时,十分钟一售而空,当时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新浪官方微博上举办的“中国观众最想想看到的莎翁剧”投票活动数据显示,《科利奥兰纳斯》得票率高达57.1%,排名第一,远超《李尔王》《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

这部话剧的魅力之大到,抖森在话剧中穿过的这个亲笔签名铠甲,刚拍卖就飙到了1700英镑。

(最后成交价格,没看) 凭借这版《科利奥兰纳斯》,抖森提名英国最高戏剧奖奥利弗奖的最佳男演员,并获得《旗帜晚报》戏剧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因为疫情, NT LIVE特别上线了限时免费的现场录制版,让全世界的观众可以一饱眼福,感受话剧的艺术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故事本身。

抖森饰演的科利奥兰纳斯,是一个非常勇敢,战无不胜的将军。

他诚实,忠于自己的妻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对荣誉一点都不贪婪。

明明反败为胜都是因为他的勇猛,他却拒绝主帅给他更多的奖赏。

说是所有士兵一起攻下的,只需要给他普通士兵的酬劳就好。

而真正让这位大英雄最终悲剧结局的,不是他厌恶平民的缺点,而恰恰是他对于母亲的十分孝顺。

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位大英雄就是一个十足的妈宝男。

可见妈宝不仅毁掉一个美好的婚姻,也会毁掉一个英雄的所有。

科利奥兰纳斯的母亲是一个十分骄傲,固执,并且对权力和荣誉有着极大渴望的人,虚荣心非常强。

科利奥兰纳斯出征打仗,他老婆担心的每天流泪,怕他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而科利奥兰纳斯的母亲却说,如果科利奥兰纳斯能死在战场上,她会以他为骄傲!

科利奥兰纳斯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敌军,大获全胜后元老院推选他为下一任执政,原本他是不愿意的,但他的母亲非常希望他能去,于是他去了。

在平民领袖故意设计陷害他,逼他道歉时,他宁可不当权也不道歉,但他母亲逼他,于是他去了。

最后他被平民领袖逼到流放,愤怒的他投靠敌军,攻打罗马,就在即将胜利的时刻,他的母亲求他放弃,他最终放弃,最后因背叛盟友而被杀死。

他的好友,他的儿子,他的妻子都无法让他背弃对盟友的承诺,而唯独他无法拒绝他的母亲。

正如剧中那时他还未取得科利奥兰纳斯称号时,平民路人的几句台词所说:马歇斯所做过的所有丰功伟绩,都只是为了一个目的”,不是为了罗马,而是“取悦于他的母亲”,“他因此而骄傲”。

莎士比亚的戏剧虽然属于古典艺术,可话剧中所表达的观点依然非常的现代。

孩子和父母原本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但很多的父母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想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

各种各样的教育悲剧,原本可以不需要发生的。

希望为人父母都明白孩子从出生开始,便不再属于你,他们有他们的天地,而你应该自己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精彩。

 9 ) 《科里奥兰纳斯》:民粹主义与精英统治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

首先赞美一下抖森深厚的舞台功力哈哈哈。

莎翁这部戏我看了三遍,第一遍看情绪,第二遍看台词,第三遍看民粹主义与精英统治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

一方面,执政者需要充满智慧地保持自己谦卑的姿态,以获得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由各社会群体组成的群众及群众中的每个个人都有出于利己的考量。

古希腊式全民选举的政治方案已被证伪——把“国家”这艘巨轮的舵盘全权交与普通群众是十分危险的。

个体智慧不可小觑,但大众意识是反智的,当舆论主宰观点时,就无法在长远的眼光下做出正确的考量。

遇到真正的问题时,专业性比同情心更加强大。

执政政体始终需要创造一套叙事或一种情绪、一个规则让人们相信。

我们可以在历史中习得,“相信”是个优秀的工具。

相信的力量无穷,它能够最高效地整合群体和提高生产力,也能轻而易举的损坏效率。

然而,工具在不同人手中都有不同的用法。

有的人借着这力量青云直上,有的人机关算尽,与这力量殊途同归。

人只会有拥有ta刚刚好驾驭的东西。

《科利奥兰纳斯》是个好故事,在今天依然崭新发亮。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清楚的看到:世界是个轮子。

好故事在这个轮子里,就不会被遗忘。

2020年过半,我能看到有许多朋友在表达着愤怒和困惑——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回答基本都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间段不是这样的,所以不用觉得现在非要有什么不同。

 10 ) 断裂的观感

前七十几分钟:Matius是阿喀琉斯,高贵的古典英雄,尊勇气为至高,生而逐荣誉,反感虚名,“心口同一的纯粹”,血气翻腾时便忘却死之苦涩。

面对社会政治这巨兽,有种野生动物的暴躁和羞怯,将他隔离开来,过于坚硬无法渗透或同化。

他拒斥作伪,拒绝任何掩饰,不会为他人变通。

他不愿向群氓低头,只给予势均力敌的对手恨意当敬重。

夸张的恭敬表达着愤怒和嘲讽,显出芒刺般的机灵和才智。

选举戏全体威慑于他的强悍,执政官即使被惹怒,也只敢隔空对吼不敢近身。

他句句话都显出高贵本性,因此其政见十分幼稚,不切实际。

他的高傲是火,最为明亮却最灼烫,远观可以赞叹,靠近两败俱伤。

作为如此独立的个体英雄,他必然和政界互不相容,却也必然被推崇,这是双方的悲哀,悲剧英雄常常无法社会化。

当英雄开始必然的放逐,他就要遇见自己的阴影对手,然后会怎样呢?

后半段:Matius竟然投敌,惊了,他这么骄傲怎么会!

奥菲狄欧斯的亲亲又是怎么回事!

脑子持续爆炸,虽然说死敌cp我最爱但这个也太......复仇没贯彻到底,反倒成了“将恶保留于己身”英雄——因为他不是被母亲道德绑架,而是被爱折服,他一开始就动摇了,合约不过是给了个借口,他既没能成就毁灭罗马的功业,也没能永远当罗马的保卫者,他的名声必有瑕疵。

他丢弃了刀剑,让敌人承担不义(就很像《老妇还乡》的伊尔),最后还和狂热却脆弱的奥菲迪欧斯搞cp,又是亲又是淋血的。

和原作有出入,似乎这版更英雄一点,合并删减了群演(官员和民众)的台词,弱化了民众意见的多样,突出了Matius的个人主义,关注他和奥菲狄欧斯的联系,强调他感性的一面。

见到亲人后那段内心戏很妙,指的是舞台表现——所有人静止,只有他在说话,灯光以他为中心聚集,却不是大光,营造出指向内心的效果。

对结尾有点失望,不过表演很加分,所有演员都很好,总体就还行吧。

《科利奥兰纳斯》短评

感觉抖森演这么一个角色还是年轻了,怎么看都像个妈宝熊孩子。家庭与性格双重笼罩下的悲剧,求情那段现场看可能更直戳要害吧。字幕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某些地方翻得很刻意?肉排排ಠωಠ!老婆怎么看都像Billie Piper【。

3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太厉害了。就是我文学底子不够看原版,唉。

8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异常小的舞台就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调度考量,与民众冲突的部分还是挺有深度的感觉,但戏后半段感觉处理的有点仓促

12分钟前
  • lonelyknight
  • 还行

这是至今最有共鸣的莎翁剧。关于人群的无知,高傲的灵魂。

16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全剧最出彩:mother。寇流兰整体处理得偏weak,广场与群众的对峙对抗性可以更强而不是接近一边倒,终场被所有人“背弃”愤而选择死亡处的情绪太平太down了,小剧场极简的舞台设计像是从宏大体裁中减去一切附加装点只提取出了“人”本身在表现。

19分钟前
  • 卡银
  • 还行

#北京电影节# 此分都给莎翁~ 戏剧的那种抽象张力可以超越舞台本身甚至语言,即便并不喜欢现代改编的布景服装甚至选角,莎翁依然不倒。// 另,这是最近以来观影感受最糟的一场以后再也不会感popstar场,傻逼脑残粉不分时晌发出各种叫声,既不懂戏剧也不懂人事

21分钟前
  • 丁小美∣种草机
  • 推荐

抖森真的是too polite and unnecessarily sexy for Coriolanus,感觉他演什么角色都太彬彬有礼了,一副不想冒犯到任何人并且随时准备道歉的样子,后半场直接变gay片……

26分钟前
  • 还行

本来莎翁就不怎么get现代改编我更不get了 抖森演很棒

30分钟前
  • 泅渡梦与黑夜神
  • 还行

如果最后有这么大转折,那家人的情感部分应该增加。不过科利奥兰纳斯确实继承了母亲的那份倔强,而那份温柔,必须要再铺垫才行。罗马那边最后没个交代也不太好

35分钟前
  • 半弦月
  • 还行

精英、民粹和政客,倒是让我穿越到Brexit过程中的民众反应,虽然那时还没有Brexit。Coriolanus的故事撇去政治斗争,基本就剩下一个妈宝男的故事,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是巨大,在那个剧情条件下,这种奇怪的关系必然导致悲剧。演员们整体表现还不错,虽然有抖森和肉排,但我选……麦哥……肉排第二幕的台词我直接笑场,幸亏我没有在剧场和放映剧院看这个,在家里可以尽情爆笑,然后回头看了一遍弹幕。舞台上最喜欢的一幕是攻城的灯光,民众涂鸦的投影也不错。这部虽然也是莎翁冷门剧,但剧本比Cleopatra 那部好太多了。2020.6.8

39分钟前
  • crystal53451
  • 推荐

两年之后再看,依然结局落泪。In the name of people. It shall be so. 关于民主民意民众,似乎放眼人类历史几千年来未曾变过。Coriolanus这样一个角色,他相信精英统治他视民众如草芥,可是他又有一种纯粹感,感谢老莎和森哥,这样一个人物,甚至是注定悲剧的莎剧式的人物,让人唏嘘。常胜将军败给了政客和携裹的所谓的民意,让他舍命的罗马背弃他,复仇是如此的甘甜。2017.11. 感谢NTLive,感谢百老汇国际戏剧影像展。没有BGM没有特效,演员们的表现就是戏剧的全部,哦赞美他们!这样一出精彩绝伦的表演!赞美Tom Hiddleston.

44分钟前
  • 瑾羲Qing
  • 力荐

线下,一般

46分钟前
  • 荚蒾
  • 还行

上半场比下半场好太多。如导演所说,上半场的现实意义永不过时,强性把观众带入军阀视角,去轻蔑平民主义的盲目无知和反复无常,用英雄主义稀释主角的傲慢专断。下半场回归经典莎翁结构,有些乏味。抖森真的挺不错的,但是他剧中老婆的角色功能就只有吻戏吗?

49分钟前
  • 右手
  • 还行

如果我说,关于民智问题,我一直站在科里奥兰纳斯这一边,似乎有些不妥当,但,这是真的。在现实世界里,我不希望任何一片土地被踏平,但在这部戏里,我希望科里奥兰纳斯用他令人不那么舒适的傲气和复仇的怒火踏平罗马。20220925北京寰映合生汇

53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抖森真是太让人出戏了,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努力,但似乎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自身气质的限制,gentle到周围有一个稍微强势一点的角色都能笼罩住他,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尤其后半场明显力不从心。母亲和妻子则闪耀全场。剧作上也不出彩,关于民主与民粹尤其在当下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可讨论之处,对于这部分现代化的改编反而潦草了不少,总体来说令人失望。

54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还行

(15/06/14 大剧院) 上半部分明显没有下半部分精彩嘛! 各种高能 情节又紧凑 抖森真是为这个角色平添了一份戾气和顽皮啊 不容易 但我觉得他反叛时候各种犹豫.这个妈真的是继猫姨之后再次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然后灭亡全家的案例了 阿姨喊的太勤 听着声嘶力竭啊...老婆真是除了亲亲不会干其他事情了好么

58分钟前
  • Doyle Frenger
  • 力荐

服化容易出戏啊,演技也拽不住人,本来很期待的,真的很喜欢原著。

1小时前
  • 小楫轻舟
  • 还行

果断在剧院睡着,然后中途偷摸退了场,唉,历史是有多浅薄。。。

1小时前
  • 骑着扫把的女巫
  • 还行

疫情宅家,看着抖森念着莎士比亚裸着半身,真是太治愈了。但比起其他两位老戏骨,抖森还是太嫩了。莎士比亚那些年就看透的世界我们至今还困惑其中,为之起落,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1小时前
  • adjani
  • 还行

心疼演莎剧的演员,能背出台词真是不容易

1小时前
  • 一瓶酱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