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龄听摇滚的人,可能都会听到过一句话,叫“北崔健,南王磊”。
王磊有一首歌,就叫《出门人》。
记得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离家毛两千公里,人生地不熟,经常循环播放听着这首歌,仔细咂摸咂摸这三个字“出门人”,有点意思!
随着观影量的增长,我对两类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个是监狱片,一个是黑帮片,也可以说,都是一种排他的极端体制,不过一个是“墙内人”,一个是“出门人”。
能称得上出门人的,都是心里想着家,但再也回不去了。
可以说日本YAKUZA的内核,和好多人的心理状态是一样的,一条不归路,出了门,就再也回不去了,纹身、西装、汽车,都是道具而以,天堂到地狱也是一瞬而以。
所以,在某些角度上,我们和YAKUZA一样,都是出门人。
等到时机成熟时,我想一大篇“第一部神作第二部严重倒退第三部大烂片”的电影三部曲系列。
恭喜「极恶非道」系列入选。
之前最让我翻白眼的是「飓风营救」系列,而电视剧则是「越狱」。
(12季神,3季平乏,4季一坨屎)因为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
而极恶非道,想当年看第一部时给我的震撼和刺激是犹如在眼前的,大友的沉默寡言和发狠,水野的拽和嚣张,眼镜男的深藏不露和最后的黄雀在后,其他的,如割手指,拔牙,桑拿杀人,车里头被带断,等等,也无不全都这样印象深刻。
而第二部,我去年才看的,现在也只记得起眼镜男被棒球打死了,其他都记不得了。
里面的帮派火拼就是靠谁先开车停下来拔枪把对方一伙干掉,合着对方是没有枪么?
那还混黑帮混个鸟?
而过多的文戏和废戏更是让我不喜,而帮派间的如小学生程度的算计和“你来我往”也是让人坐立不安。
而这第三部,我都不想说了,就像一条短评里说的,前三十分钟光是记那些人名和派系以及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动机就让他头大了,而我也如此觉得,而前三十分钟的难看和无聊,和那一张张自以为“老子张的就像黑社会”的脸,再也让我无法继续看下去。
嗯,我甚至都懒得写这篇影评,因为我只看了前三十分钟。
论黑帮,全世界只有三个地区举世闻名:香港、意大利和日本。
香港黑帮片随着港片红火了多少年如今留下警匪类型戴着脚链玩无间道,而风度翩翩的意大利老爷凭着《教父》三部曲做了开山宗师,剩下这岛国黑帮凋零日薄西山。
不过还好北野武老爷子还在,还能使得动电影,拿得了枪。
日本我最喜欢的导演是三池崇史,够血腥够暴力,一直追着他几部电影下来,都几乎忘记了那个曾经在《菊次郎夏天》中冷酷的大叔其实只露了冰山一角,而水面下全部是一部日本黑帮兴衰史。
北野武贫穷出生,与黑帮有关,凭着这带污点的背景和无表情的脸竟然在日本电影史成为传奇。
这部三部曲的最终章可能就是老爷子的“封笔”之作,够激昂也够悲壮。
电影从女人引发的帮派冲突开始。
大友(北野武 饰)在韩国代理人张会长的庇护下亡命济州岛。
这个远离日本江湖的极道,却因某起事件和日本花菱会少壮派花田起了冲突。
因此,花菱会的二把手看准时机杀了新继任的会长,而且引发了另外一日本山王会的内讧。
最终,大友因仁义之心为小弟报仇成功,也最终自尽做了结。
电影里日韩三个黑帮首领还有负责调查的警察科长都遵循着利益原则,这是世间“最自然最正确”的法则——韩国张社长能忍,在对方出三千万做赔礼的时候坚决加倍奉还,以求小事化了;他也能在枪手追杀下镇定不动,一派教父的威风。
他欣赏大友的义气,也庇护大友,最终还是将后者当做棋子;日本花菱会二当家不满老大平庸,忍着假死最后借大友之手上位;还有日本的山王会已经没落,还是舍不得利益在背后倾轧,为权为利。
只有大友,像是日本将要燃尽的一点“武士道”精神。
只是一个小头目,也敢为了身边几个兄弟全灭对方。
义不能舍,那只能舍命呐。
北野武真的老了,虽然拿枪姿势依然帅炸,杀人依然简单利落,但最后那个背手的背影真蹒跚。
还有西田敏行老爷子话狠,喘气也深。
一帮暮年老头子们凭着一口气演出了如此精彩的黑帮片,这也是一种极端精神。
最后,开头黑色轿车划过夜色的霓虹实在太美!
夜太黑,尽管太危险。
这部拍得有点潦草,相对前两部。
故事有些生硬,各名角表演还算敬业。
大杉涟故意演得不像个黑道老大。
光石研看上去就不像黑道。
大友杀光了所有人,包括他自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莫非本级大友的使命就是结束全部恶人?
大友最后举枪自尽,居然一点仪式感都没有。
北野武是在说:传统黑道已经不存在了,续集也不会有了。。。
给第一部写了影评,如果只有第一部,其实也算是完整的,极恶非道,这就是黑帮,一个道义而言,没有一个主角。
但导演可能觉得拍得挺过瘾的、演得也过瘾,就有了第二部,继续上部没完的事,再来个第三部,搞个完结。
我最想说的是一个,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仅仅是过了五年,演员全老了,花菱组的两个大佬直接变道,说话有气无力了,一副真的要不行的样子,原组长也直接不参演了,还想拍第四部也不太可能了。
看完后我本来有很多话想说的,怎么要动笔时又写不出来了呢
看了这么多“理性”“逻辑”。
实在感叹,相比之下,第十放映室这种快餐节目都是“神作”啊。
只说说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描述罢了。
一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黑白剧。
两个对比度最高的黑白画面:1,黑:西野原本还面部一副:我被耍了。
心理却是人生赢家的状态。
忽然懵逼到大喊大友你是不是疯了。
白:大友无动于衷的继续扫射。
2,黑:张先生远望沉思。
白:结尾的大友特写。
再加个思考题: 张先生最后一定在于大友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分析一下他为什么不阻止大友的一系列行为?
他是真把大友交给了造化,还是他觉得他的价值观不足以定义大友快意恩仇的对错?
备选:建议分析一下张先生远望时,身后那些工作人员配备的iMac吧。
这个实在一点。
“极道”这个词本身是我国道教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通过放弃其他方法,专修其一这种极端方法获取修为的一种方式。
而当这个词漂洋过海东渡到日本后,却发生了变化,成为黑社会暴力组织的代名词。
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黑社会组织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行事方式,日本的黑社会组织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是处于公开活动的状态,最著名的组织当属“山口组”,因为这种公开活动的特性,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极道文化”对游戏、电影等文化产业产生着影响。
对于日本的“极道文化”,喜欢电子游戏的朋友最熟悉的当属有“日本GTA”之称的《如龙》系列,在游戏中,玩家随着主角一起在这个黑色暴力的半地下世界中慢慢成长,也会因此接触到不少“极道文化”,机核网在电台节目《我要当极道》中,也对游戏中这种“极道文化”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与解读。
而在日本电影界,对“极道”题材的热爱丝毫不亚于香港电影人们对于“古惑仔”题材的热爱,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彩的作品,而近年来在这方面最好的作品无疑要数北野武导演的《极恶非道》系列了。
在今年的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这个系列的最后一作《极恶非道3》作为闭幕电影重磅登场,在本周上映后也迅速登顶日本票房榜。
今天,就让我为大家简单回顾一下这个系列,看看这个系列究竟神在哪里。
一切还要从头说起:在第一部中,关内作为称霸关东的大型黑社会暴力组织山王会的会长,一面觊觎与自己相邻的“村濑组”的地盘,一面又对自己手下最能干“池元组”组长池元心怀顾忌,于是便逼迫池元向跟他有交情的“村濑组”发起进攻,在成功吞掉“村濑组”后,又挑拨池元的手下小泽和大友对自己的老大下手。
然而当他的阴谋得逞之时,自己也成了阴谋的一部分,被自己的副手加藤所杀。
最终,在这一场乱战之后,山王会落入了加藤之后,而大友曾经的小弟石原,也靠着在这场“下克上”的乱战中阴谋筹划,从山王会的基层成员一跃成为组织二把手。
第二部的剧情于五年之后展开,山王会靠着二把手池元的精明算计,不但把黑社会的业务开展到了新兴电子金融行业,同时也将触手伸向了政界,越来越过火的举动引起了山王会内部一些干部的不满,同时也使得警方不得不想办法对其进行弹压。
于是,在涉黑刑警片冈的运作下,于上次乱战中存活下来的大友和木村联合关西极道组织花菱会开始对由加藤和石原把持的山王会展开报复。
最终,片冈“驱虎吞狼”的计策得逞,山王会的势力迅速崩溃,而擅长利用挑拨黑帮之间争斗的片冈也被大友所杀。
可能光是看剧情简介,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一大部分人感觉到头晕,但也正是因为出场人物众多和关系复杂,使得这个系列成为一部“史诗级”的黑帮题材作品。
在以往的作品中,日本的黑帮电影与香港黑帮电影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忠诚与道义,这也是为什么以往的这类题材电影都让人感觉把黑帮分子塑造的比较“正面”的原因,而一反常态的表现地下社会残酷无情的却少之又少,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和北野武的《极恶非道》系列算是这种类型中的佼佼者。
虽然风格比较接近,但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仍与北野武的《极恶非道》系列有着极大的不同,《黑社会》系列是围绕着“和联胜”两大话事人而展开的黑吃黑的故事;而《极恶非道》系列没有围绕单一个体展开,而是视角更宏大,讲述了一个黑吃黑吃黑吃黑的故事,角色数量更加众多、人物关系更加复杂、阴谋更加狠毒、暴力程度更加升级。
在以往的黑帮电影中,主角们往往都是那种以一敌百的角色,而且热血到不行,但在《极恶非道》里,你根本看不到这种场面,极度写实的剧情剥离了观众们所有长久以来的热血幻想,我们看到的满眼都是背叛、算计和冷血酷刑,没有任何道义仁义可言,大家都在为利益厮杀,没有人是幸运的,不管你多会算计,只要踏上这条路,就终不会有好下场。
很多人在看完两部《极恶非道》后,都会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第一部里关内非要搞死看起来忠心耿耿的池元?
为什么第二部里石原得知大友还活着并且已经出狱的时候会如此崩溃。
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关于池元,其实《极恶非道1》的一开场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在开场中,一群山王会的组头们在一起吃饭,镜头慢慢推进,最后锁定在坐在最中间位置的池元身上。
如果没有接下来的镜头,很容易让人以为池元就是这些人的大佬,由此可以看出池元在山王会中的地位。
在后面的剧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池元组是整个山王会里武力和财力最强的组,吞掉其他组轻轻松松,还垄断了毒品生意,还敢利用非洲小国的使馆开赌场,这种功高盖主尾大不掉的阵势不管谁是老大都会对他心存忌惮。
因此,山王会的老大关内才使出了这么阴险的计谋,在他的计划里,先让池元吞并村濑组,然后让小泽和大友两个组头干掉池元,再让他们二者互相争斗,最后干掉那个胜出者,从而将池元的地盘和生意直接划入自己的直接管辖。
只不过关内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自己只是捕蝉的螳螂,真正的黄雀并不是自己。
再来说说石原。
作为一个有着经济头脑又会英语的人来说,石原自然不会满足于做一个若头辅佐,但他的上面是水野,水野上面是大友,大友上面是池元,池元上面才是会长,想要一层一层的熬出头,对石原来说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利用这次机会出卖自己的老大帮助加藤是他唯一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在第一部中十分精明的石原却在第二部中变得歇斯底里了呢?
原因就在于极道社会中的忠诚原则。
虽然石原和加藤都是靠算计自己老大而上位,但这都是在暗中所做的事情,并没有证据和证人能够指认他们。
第一部中,在谋杀大友的前几分钟,石原匆匆离开,大友等人虽然疑惑但也没阻止他,而等这些事都过去后,侥幸活下来的大友自然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作为越级上位还飞扬跋扈的年轻人,石原本来就让组织内的老一代干部心存不满,如果他谋害老大的事情被抖露出来,自然也就无法在山王会甚至无法在整个极道世界中立足了,因此他才会在得知大友出狱后歇斯底里的想要杀掉大友,而正是因为这种急切的心情,才会让他失去理智,走进自己生命的死胡同。
在东亚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中,忠诚是最重要的一项准则。
它不仅表现在对组织的忠心上,还表现在对自己上级的绝对服从与效忠。
如果忠诚被破坏,那往往意味着社会根基的大变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战国时期,在那个时代,由于社会根基被破坏,因此“下克上”成为风潮,不少低一级的领主都对自己的上一级领主刀兵相向。
而《极恶非道》中展现的无疑就是一个现代黑帮版的“战国时代”,组员算计干部,干部算计老大,老大又算计干部。
其实深层想要表达的,还是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冲击,即使是黑社会也无法逃避。
新型毒品、网络诈骗、比特币、电子金融等不断冲击着以遵守传统为荣的极道组织,而日本经济的衰退也使得这些靠着游戏机厅、博彩、夜总会等传统行业谋生的极道组织受着巨大考验,年轻人想出头,想赚块钱;而占据领导地位的老一辈却不想放下身段和原则,不想给年轻人让路。
因此,“下克上”的爆发其实是一种必然,这是客观发展规律,关内搞的这次内部清洗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虽然《极恶非道3》已经在日本上映,但目前并没有渠道看到这部电影,不过从预告片中还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
第一部是山王会内斗,第二部是山王会与花菱会之间的争斗,而第三部则成了一家独大的花菱会和张大成领导的跨国犯罪组织之间的争斗,虽然不知道结果怎样,但可以断定,这一部将是最为血腥的一部,因为预告片里可以看到,黑帮们手中的手枪已经换成了大火力的突击步枪,暴力冲突将进一步升级。
还有一点可以断定,那就是前两部中都侥幸活下来的大友,在这一部系列完结的作品中肯定不会再活下来。
因为,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白羊先生”
最近很多小崽子穿着“全员恶人”的T招摇过市,但是估计没几个知道这四个字的出处,于是翻出来这三部回味一下,坦白讲对于这些年被港台黑帮片刷屏的我们来说,这三部北野武的“诚意”之作,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暴力美学”这么简单,单说“切手指、爆头和黑色奔驰S”这三个元素也很难简单概括日本式的黑帮文化,与大多数港片黑帮元素里略带“脏”的环境氛围和热血火并的情绪刻画相比,北野武的呈现把这些处理的完全不同,等级森严的级别制度与干脆利落的处理方式让暴力和血本身变得幼稚极了,跨度8年的三部制作,背景则是日本黑帮生意模式和文化底蕴的变革,而北野自己扮演的“大友”则更多承担的是那个“定量”,寡言、笃定和从不犹豫的莽撞,和时代的变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镜头的节奏一点也不快,没有任何拍摄手法上的猫腻,带节奏的全靠情节的利落和杀人的瞬间,矫情从来都不是个选择,即使是第三部,已经尽可能的揉进了很多情绪,但依旧足够干脆。
冲击感润色于无形。
值得把玩。
看电影,文艺片看王家卫,大场面看斯皮尔伯格,蒙太奇看盖里奇,枪战看吴宇森,不知道看什么看昆汀,至于这黑帮片,还是得看北野武。
前两部都看过,作为一个中意暴力美学的人表示单从暴力血腥上没有前两部过瘾(血都少了很多),但是这一部作为完结篇将更多的镜头和时间用在了描写黑帮之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上,而一直大难不死的大友也终于以他的方式献身给了他自己的极道,北野武算是给这6年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黑色奔驰电影的开头,一如既往地一辆黑色奔驰开头。
对,一如既往,细心的观众可能也发现了,三部曲的开头都是以一辆通黑的奔驰来引出电影的标题的,黑奔驰在这里是一种隐喻,隐喻什么自然不用说了吧。
第三部的开头黑奔驰伴随着黑奔驰的还有几个济州岛都市内纸醉金迷的镜头,短短几秒体现出大友此时的地位身份以及一如以前所做的地下勾当。
西装北野武以前的作品都还好,但是这三部曲却是有这么一个鲜明的特点——西装倒是一个比一个笔挺。
Yakuza,也就是日本黑帮的成员们,都穿着整齐划一,价格昂贵的西装,却永远不知道会不会从哪里掏出一把枪来暴了你的头,或者被别人爆头血溅一身。
身居高位者一般穿西装款式可以自由一点
而地位比较低的小弟就都只能穿着整齐划一的套装
隆重会议时大佬们也要穿着整齐划一,并佩戴徽章作为一个西装控,看着影片中的不符合正常审美的老男人们穿着庄严肃穆的西装,我觉得他们有一种别样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来自颜值身材,而是来自权力金钱、腥风血雨。
冷暴力北野武的暴力美学其实就是这么一种冷暴力,我可以解释为“面无表情的暴力”或“突如其来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暴力”。
北野武本人,就是一个真•面瘫,他因为前几年的一场车祸患上了面瘫,还导致面部肌肉经常时不时的抽搐,这对大部分演员一般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他却因为这张扭曲的脸从此开创奠定了之后北野武电影的风格基调,歪曲的面部表情更是反而成为了北野武本人的重要标识,令北野武从此大红大紫。。
没截到北野武,放一张差不多瘫的而这种冷暴力也是北野武本人对暴力美学的理解,北野武,或者说我们亚洲人的暴力美学不需像欧美的电影一样就真的是展现血腥暴力,肠子内脏一起翻出来给你看什么的,我们亚洲的艺术要委婉一点,更多的运用隐喻、反差借代等手法,让你没直接看到血液脑浆却深深地不寒而栗。
机关枪
这段戏贼tm爽,西野为了杀组长而来到回归会上讲话,大友和他的小弟却直接带着两把步枪冲进来一顿扫射,同样的手法之前在《奏鸣曲》里也用过,不过那次是把枪藏在花里,这次却是把枪藏在伞里。
这一段的血雾颇有杜琪峰风格。
北野武标志性的冷笑配上机关枪的火焰,简直了。
大友的极道片尾,大友自杀了,笑着拿着把枪,抵住下颚,说着“代我向张会长问好”,pang的一声,倒在了血泊中。
大友之前一直做的事都是为了张会长好啊,张会长为什么非得杀他不可呢?
虽说是为了张会长,但他更多的是为了复仇,他是单独行动的,最后桶下了大篓子,花菱会那边要一个交代,张会长也不得不给一个交代。
而大友,说死就死,都不带犹豫一下的,相比起来杜琪峰的枪火最后虽是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却也因此少了点味道,这或许也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吧。
这个全景镜头还真有点《无间道》的味道而这,也就是北野武所想表达的,日本黑帮,或者说,日本人的极道。
昨天看了《极恶非道3》,为了找点感觉,今天把《极恶非道1、2》又重新复习了一遍。
这是个日本电影。
三部影片都是由北野武导演,并饰演其中的主要角色大友。
讲的是日本黑社会的故事。
大友在日本黑社会中不过是个小头目,但他绝不是唯唯诺诺听招呼的人,他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有自己的道义标准。
在通常情况在,为了维护黑帮中的“忠”字,他也曾听命于黑帮大佬,接受老大的差遣,明知道是在替老大当棋子。
去干一些残忍的事情。
如前两集中对木村的绑架和拷问就是这样。
对这些,他都是默然接受并努力去做。
大友在困难时期被张会长接纳,为了报恩宁可为张会长去背黑锅。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有个底线。
一旦触碰了他的这个底线,无论是手下,还是大佬,大友都不放在眼里。
他的办法归结起来就是以恶制恶,睚眦必报。
用极恶的方式去维护他所谓的“道”。
他的行动,令各位大佬愁眉不展,连他的恩人张会长都让人带话给他:“如果大友是为我做了这些,告诉他这已经足够了。
”本来在黑帮内部的组织中,大佬的话就是一言九鼎,而大友偏偏不信这些,金钱、地位、地盘这些被黑帮看做是命根子的东西,在大友眼中,远远比不上道义的重要。
最终为了道义,他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
溯本求源,日本黑社会的历史可谓久远。
早年间武士阶层被废除之后,许多武士失去了生活重心,逐渐转向暴力犯罪。
也有些武士开始经商或从事见不得光的行业(如开设赌场和妓院) 。
这些暴徒、浪人以及进入日本市场体系的其他新生力量都有个共同点:他们不被社会接受。
奇怪的是,日本又是世界上唯一承认黑帮合法性的国家。
日本黑社会组织就是犯罪团伙,他们像所有犯罪团伙一样参与各种可以牟取暴利的活动。
非法赌博和卖淫是日本黑道的主要行当,走私毒品、军火和色情出版物等违禁商品也是有利可图的产业。
而征收保护费的做法更是日本黑帮赚钱的常用招数。
日本黑帮人数众多组织严密。
据统计日本的暴力团体有六万人之众。
由此还衍生了许多各种非法组织,如日本赤军派,奥姆真理教等等。
使得日本的黑帮格外引人注目。
也正因为此,日本反映黑帮生活的电影也不少,光是北野武出演的片子就有《大佬》、《花火》、《座头市》等,还有就是这部《极恶非道》的三部电影。
影片描述的黑帮生活也许是很真实的。
不过这种描述不是黑帮对社会的骚扰而引起的动荡,而是从黑帮内部争斗的角度来刻划。
其中还隐约涉及到黑帮中年青一代和老一代的理念冲突。
年青一代如石原、西野辈,完全抛开了虚伪的道义准则,连拜把子兄弟和干爹都可以杀,注重非法行业的经营,目光盯着钱。
而老一辈的代表就是大友,“道”比天大,他们还固执的认为,为了维护尊严,不惜切手指拼性命。
在大友身上,或许还残存着日本武士的种种特点。
而无论是年轻一代还是老一代,他们的理念都是人性的扭曲,视人命为草芥,视法律为玩物。
影片甚至还略带讽刺叙述了警匪勾结的场景。
有些日本观众看来很自然的情节搬到中国,观众就看得很不习惯了。
或者这些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性格?
曾几何时,咱们中国的一帮小混混也开始学习日本黑帮了。
那帮人从白天装瞎子算命装瘸子要饭,晚上睡两毛钱的大通铺,学一点江湖切口就混迹于社会中。
后来略有发展,开始卖发票做假证收保护费整歌厅捎带贩毒。
不过从哪方面看,中国都没有产生黑帮的土壤。
和影片中相比,无论是四川刘汉还是东莞太子辉都不过是小儿科。
一帮黑社会土豪而已。
最可笑的是山西一位蹲了几年监狱,出狱时想学日本黑帮大佬的风光,列队欢迎,豪车遍地,鞭炮齐鸣,颇具仪式感。
咱们政府哪容得下这个?
没几天这位老弟就又栽进去了。
影片除了北野武,还有著名的西田敏行、三浦友和的加盟,阵容强大。
不过就情节看,《极恶非道3》不如前两集紧凑,与前两集的情节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进一步的发展。
北野武的表演值得称道,一身邋遢的西服,不紧不慢的迈着罗圈腿,落魄的假面下掩饰着极端凶残的真容。
仔细看去,人物性格不如《大逃杀》中的丰满。
北野武真的老了。
本人评分:6.0。
老爷子自己玩的开心就好……
总算完结了,这集有点无聊
最后还是北野武宿命的结尾。看到五郎从饭店离开的背影,我恍惚了哈哈哈哈哈哈
希望老头儿长命百岁!大森南朋还是那么帅!但是电影本身少了好多劲儿。
每到杀死人的场面都要切成远景,这种片不就是要看杀人的瞬间吗都不拍出来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会不会拍片?
每一部其实都一样,大佬比谁都爱搞事,北野武终于死了,西田敏行上位
前面都忘得差不多了,看着有点吃力,名字记不清啊…
可能是日本中老年版的哈利·波特,三部电影囊括了全日本35岁以上的知名男性演员。
还可以,最经典莫过于第一部
实际上系列的内核已经退到一边,变成了一个“老的”北野武故事,放在三部曲里作为最终章有些违和。
混在一堆大爷大妈里看了个早场,总体十分似曾相识了,感觉好像又看了一次奏鸣曲
看不下去 无聊到爆炸
不得不说,大法师还是老了
北野武显然拿这种电影过瘾的,古典黑帮最后的挽歌
4.5星,还是不如巅峰状态,还是挺好看,最后安排五郎挂冠而去和《孤独美食家》无缝衔接,加半星
痛快的告别。
在这个系列里,大友只是个无名之辈,却是唯一的绿林好汉。其他黑道大佬都在追逐利润,一身铜臭,只有他还在遵循那种浪漫的、不切实际的江湖规矩。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角色总能制造最意外的大事件,却依然无法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坏命运。
略显疲态,但北野武风范仍在,干脆利落;
バカやろ!
这个大结局结得真干脆...定格在北野武的爆头画面,没任何留恋。这集新加入韩国黑帮,警察存在感稍弱,集中表现花菱组黑吃黑的内斗和外患,最后都被北野一通扫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片中人物众多,名字都是野啊田啊村啊,歪眼斜肩大舌头的西田敏行最个性,黑碰黑互相尬拽也是挺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