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发现里面有《Lost》的Sun,还有个可爱的宝宝,实在无法抵挡可爱宝宝的魅力,今天下下来看了。
没想到,久违的感动的泪水,真是无法控制…本来都是善良的人们啊,有因为被患有精神病的丈夫殴打以致正当防卫而将丈夫打死的孕妇,怀胎十月在监狱生下珉宇,一个可爱的不得了得宝宝,也因为珉宇,监狱里充满了生机活力,那间房因为珉宇的存在让人都觉得那不是监狱,可爱的宝宝会去呵护受伤的音乐女孩,会去给她抱抱,真的很难想象他的笑他的抱抱他的鼓掌尖叫导演怎么能让宝宝做得出来,呵呵……孕妇是sun演的,在里面是个音痴,只要一唱歌珉宇就会大哭,一个爱宝宝的好妈妈,为了给宝宝一个假释一天的机会,一个出生以来没有看过外面世界的宝宝出去看看的机会,提议建立合唱团,终于在成功之后换来了出去的机会,却不料也是要离开宝宝的时候,隔着玻璃,珉宇对sun伸手的那一刻,在音乐会上牵着长大的珉宇的手的sun,在回去的车上看着珉宇成长的相册的落泪的sun,这些,都让人心痛不已。
有因为杀了丈夫和丈夫的情妇的音乐教授——在监狱待了近几十年,写了无数封信,仍一直不被女儿原谅……是韩国的老戏骨罗文熙女士饰演,一向看惯了她在电视剧中抑或是刁钻的社长或是可爱的奶奶的角色,第一次看到饰演这样坚强温情的老师的角色,在里面,被sun亲切的叫妈妈,被音乐系少女称作老师,合唱团的主心骨和指挥,也是监狱这个团体里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充满了母爱,无论是对自己的儿女还是对监狱里其他的狱友……有两个女儿的妈妈,刚看到的时候吓了一跳,那是《梦幻情侣》里面的那个疯姑娘花子,之前在《梦》里的演出就让人没理由的喜欢,在这边演的是硬朗的女人。
演技啊演技,喜欢这样的女人。
还有职业摔跤手,发现她唱歌很好听,在最后音乐会结束对着自己心爱人却没法说出口只能抱着说谢谢……还有那个音乐少女……也许是犯过错的人更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在监狱里的经历和改变更容易被感动,一部好电影。
最后推荐片尾曲JeA(BEG)&李英贤(Big mama)-和声(Harmony),副歌部分,高亢悲伤,很适合这部片,沉浸。
明知道韩国电影会很煽情,但仍然有不少看过电影《和声》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当老教授文玉微笑着走向刑场的时候,观众的心底都会涌出一阵悲凉;当女囚们在舞台上深情演唱的时候,没有哪个观众能够忍住激动的泪水。
《和声》是2010年初公映的新电影。
看到“和声”,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合唱中常用的那个词。
影片所表现的也正是歌唱艺术中的和声,其主线便是一群女犯成功组成了特殊的合唱团并取得演出成功的故事。
这样一个故事,如果平凡地进行演绎,很容易流于形式。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合唱团已经多如牛毛,而每一个合唱团成功的背后都会有一个艰辛的故事。
为了写出《和声》的特殊性,编剧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
首先,影片并没有把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和意义放大到女囚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或者通过良好的狱中表现来给自己争取减刑的机会,而是缩小为满足女主人公贞慧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即:带儿子珉宇到监狱外面度过一天。
贞慧组建合唱团的目的就是这么简单,而她的这个充满母爱的愿望很快就得到了狱友们和监狱管理方的支持,终于演化成一场温情流淌的大爱行动。
其次,影片有意让这些女囚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贞慧是因为惨遭丈夫的毒打时奋起抗争,意外将丈夫摔倒在玻璃台上致死。
宥美是因为惨遭继父的强暴时奋起反抗,意外将继父打死。
原职业摔跤手延实是用夹子将他人意外弄死。
文玉是因为无法忍受丈夫与情人的奸情而开车将他们撞死。
而因为这些特殊经历,她们的亲人多多少少都与她们产生了一些隔阂。
韩国刑法规定,女犯人在监狱生产后,可在监狱育儿的时间为产后18个月。
期满时必须将孩子送出监狱由其他人领养。
贞慧所面对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辛酸和无奈。
影片一开始就是贞慧在监狱中生下珉宇的镜头。
作为母亲,她经历了在狱中生子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时刻,同时又必须接受18个月后与儿子分离的命运。
儿子生下之时,就是她与孩子分离倒计时时钟的敲响之日。
而属于他们母子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半。
可以设想,与爱子离别的钟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天底下的母亲会多么地寝食难安,又会多么地不顾一切。
因此,当监狱看守所长承诺她如果将合唱团搞成功的话就可以与儿子到监狱外享受一天的自由生活的时候,这个唱歌没有天赋、一唱就能把儿子唱哭、根本不知合唱团如何组织的母亲,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组织狱中合唱团的艰难而快乐的路。
影片中的文玉是一个塑造得非常饱满的母亲形象。
她在狱友中年龄最大,入狱时间最长,人生阅历最深,处事经验最丰富,时时处处都有长者风范。
比如为小珉宇庆祝周岁生日的时候,小珉宇抓周居然抓了一副手铐,让大家始料未及目瞪口呆,是文玉首先打破尴尬,笑着说珉宇以后会做大法官,从而让大家对珉宇的未来又充满了期望。
在监狱管理者方科长气愤地撕碎大家为珉宇庆祝周岁生日所拍的合影照片之后,又是文玉通过向贞慧分析方科长的没生过孩子的嫉妒心理,巧妙地化解了贞慧的心理阴影。
新狱友进来之后,还是文玉委婉地劝说老狱友们手下留情,给孩子留下好的榜样。
宥美与贞慧发生争执并自己撞墙受伤回到牢房后,不懂事的小珉宇跑过去抱住她的头,大家都生怕这个对孩子有偏见的姑娘会采取不良的行动,而文玉却对宥美大声喊:珉宇是看你头疼帮你吹吹的!
从而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珉宇不习惯听妈妈的歌声而哭闹不止的时候,又是文玉主动站出来,抱过珉宇,为他哼唱甜美的歌曲让孩子进入梦乡。
在看望因与其他女囚大打出手而受伤的宥美时,是文玉十分理解宥美并对贞慧说出的“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一天天地活着就象在受刑”的话,击中了宥美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她潸然泪下。
是她将宥美当成自己女儿看待的一系列举动,融化了积压在宥美心中的冰雪。
还是她,在珉宇离开后贞慧无法承受那种巨大的失落与空洞的时候,告诉贞慧坦然面对,“只有自己笑了孩子才会笑,该相见的人总会在某一时刻再相见”,从而让贞慧重燃生的希望。
然而她的女儿贤珠却并不理解她的做法,始终对她非常冷漠,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出“让你象在地狱一样活着”的话。
狱友们都经常有亲友的信件或包裹传递进来,只有文玉总是得不到女儿的关爱。
她给女儿写了无数封信却都如泥牛入海,她打电话给女儿却被女儿生硬地挂断。
她在安慰这个体贴那个的同时,自己却不得不忍受着亲人不亲的巨大伤痛,直到最后才与女儿和解。
影片很好地使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来揭示影片所要表达的人间真爱的主题。
从横向来看,有冷漠严肃的方科长与热情似火的狱警孔娜英、温情大度的所长之间的对比,有个性不同、经历不同的狱友之间的对比,有大权在握的警察与寄人篱下的囚犯之间的对比,有天真无邪的孩子珉宇与心事重重的母亲贞慧的对比,有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对比,也有角色换位的对比。
比如文玉与宥美,前者是母亲,后者是女儿,前者是监狱外的女儿不肯与监狱内的母亲沟通,后者则是监狱外的母亲得不到监狱内的女儿的原谅。
从纵向来看,有珉宇在监狱中与母亲朝夕相处但数年后却对生身母亲视而不见的对比,有宥美入狱时挖苦贞慧在狱中生子但此后却因为其他女囚推倒珉宇而奋起与对方大打出手的对比,有文玉先是不肯参加合唱团后又认真对待指挥工作的对比,有合唱团成立之初的毫无章法经常争吵打骂与此后亲密无间如同一家人并走出监狱大门参加全国女子合唱大赛的对比,有贞慧起初一唱歌孩子就哭与此后能把哭闹的孩子唱到熟睡的对比,有宥美入狱时谁都不理与后来引吭高歌的对比,有贞慧与宥美在狱中曾经因为生孩子一事而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与此后宥美主动教贞慧唱歌的对比,有方科长开始时对合唱团的不支持不理解与结束时对她们的演出微笑着给予掌声的对比。
等等。
这些对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很好地完成了情节的铺垫,也让在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记。
哀莫大于心死。
然而这些女囚却在文玉的影响下抱持了“既然已经这样了,何不笑着活下去”的乐观理念并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贞慧在忙忙碌碌中没有悲哀,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文玉在走向刑场的时刻没有悲哀,因为她得到了亲人的谅解。
其他女囚们没有悲哀,同样也是因为她们让自己的亲人们看到了自己良好的表现。
当合唱团的女囚们敞开心扉投入地演唱的时候,她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作为囚犯的特殊身份,将等待着自己的死亡或者漫长的刑期抛在了脑后。
在那一刻,她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看什么样的合唱演出我们会掉泪?
听怎样的合唱才能打动我们的心扉?
电影《和声》把最高潮的部分放在了全国女子合唱大赛上。
在经历了刻苦的训练、漫长的等待和因观众丢失珠宝而遭怀疑被搜身之后,光彩照人的女囚合唱团还是在最后时刻登上了舞台。
在这些囚犯看到台下坐着的自己亲人的那一刹那,在这些囚犯的亲人看到台上站着的那些注定还要回到牢房甚至走向刑场却依然投入地演唱着、指挥着的亲人囚犯的时刻,有谁能忍得住奔涌而出的泪水?
在那一刻,我们不仅听到了台上传来的美妙和声,更感受到了台上台下由亲情组合成的美妙和声。
它们已经脱离了艺术的窠臼,实现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大跨越。
感谢《和声》,它让我们明白母爱的伟大,明白亲情和友情的珍贵;它让我们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泯灭内心的梦想与希望之火!
很赞的电影,让我多次落泪。
好多人进去都是我可奈何的理由的,可是毕竟是她们犯下的错误,就不得不为错误买单。
敏宇是主线,把他们都联系在一起。
监狱合唱团的声音是美妙的,让他们彼此敞开了心扉互相关心而不是互相伤害。
贵妇戒指丢掉把人们从天堂一下子打入了地狱,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人们的偏见就是这么的残酷。
虽然说他们因为某些错误成为了囚犯,但是他们中不乏善良的人,有些人入狱是因为被逼无奈为了保护某些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
每次看到美女不见他妈妈那里都是直接飙泪。
两个互相珍惜的人为什么老是不见面呢。
真希望世界上少一些人渣,多一些幸福
这是一部韩国鸡汤电影,但是贴心的配了汤勺(喝汤还是接眼泪您自便),温度又弄得那么滴的合适,在这寒流肆虐、小雪纷飞的严冬,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的赶脚有木有。
女犯人贞慧因不堪家暴失手错杀丈夫(话说介种男银死了真是便宜他),入狱后生下了儿子珉宇,此时如果你影史知识外溢、联想力爆棚,那《7号房的礼物》也许会从你的左脑穿越到右脑。
珉宇满十八个月后会被送出监狱交由他人领养,为了在此之前得到一次特赦机会带儿子外出,贞慧在狱中组建了狱友合唱团。
再爆发下小宇宙,若干年前有个老女人 乌比戈德堡,在一家无聊到做礼拜都没人的修道院里也曾带领修女唱诗班破除枷锁,走向辉煌,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也许因为这个老女人走过的路比贞慧吃过的盐还多,第二年她又跑去一家社区学校用合唱拯救孩子们迷失的心灵、再续辉煌,不由得感叹黑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真是泛滥到一发不可收拾。
跑题跑到外太空之后再次回到主题:狱友合唱团参加了地区的合唱赛,是不是赶脚阳光总在风雨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罢特,结尾处合唱比赛的成功什么也改变不了,贞慧失去儿子,指挥老师的死刑将至,唯一可以慰藉的是那迟来的些许心灵救赎。
音乐无阶级,音乐无国界,音乐拯救了辣么多失足、彷徨的灵魂和心灵,诺贝尔和平奖是不是不能再搞“种族”歧视了!
和声真是奇妙,能将高中低不同声部的音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心似乎也不会离得太远,于是乎男团出断背,女团出拉拉。
《完美音调》,《Glee》这类关于和声的影视作品,或是阿卡贝拉,或是改编翻唱,形式各异,各有千秋。
曾经的两个流行天团西城、后街的和声孰优孰劣总是在粉丝中争论不休,到底是看脸还是听和声结果有时不言而喻。
最崩溃的要数北京卫视做过的一期综艺节目叫《最美和声》,看后发现简直莫名,是我曲高和寡,还是脱离了群众?
两人一起配对合唱如果算作和声,那水木年华和凤凰传奇早已决战紫禁之巅了……
不知谁说的,“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歌声,就像世界上没有了太阳。
”真他妈的对,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歌声人就成了行尸走肉。
和声,其实就是合唱团,《和声》这部影片的合唱团是青州监狱的女子合唱团——一群因各种原因杀死了男人或者是男人婚外恋的女人的女人,本来五音不全,可在团长、在监狱生下孩子的贞慧和指挥、声乐教授文玉的坚持下,合唱团唱出了监狱,走进了首尔。
影片的主要线索是两个母亲——贞慧和文玉。
贞慧失手杀死家暴的丈夫,怀着身孕进了监狱,产下儿子民宇,从此围绕孩子民宇展开了一个失足女子亲情大爆发的故事,温馨而感人,伴随着民宇送人抱养,轻松幽默的桥段结束了。
音乐家文玉年轻时看到丈夫出轨,毅然开车撞向丈夫和情人,出了人命锒铛入狱,一次偶然弹琴被发现成为合唱团指挥,将一群门外汉调理成“天使唱诗班”,陶冶净化着自己也温馨感化着他人,让这些失足女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和遗失了的爱。
可是最后,韩国恢复死刑,文玉从容的和大家作别,有了音乐的陪伴,她的黄泉路上不会孤单。
一群失足女子的群像,在悦耳动听的歌声琴声围绕下,生动灿然,栩栩如生。
贞慧的声音真是粗哑,以致孩子民宇听了就哭,大家忍俊不禁。
贞慧自卑不敢唱歌,天才女高音、杀死继父的少女尤美和文玉一起调教她,竟然悦耳起来,民宇听了母亲的歌声终于可以笑了、睡了。
尤美由于被继父强奸而责怪母亲,母亲多次探望女儿坚决不见。
参加合唱团后,优美而博爱的歌声慢慢感化着她,终于在首尔演出结束后,尤美手捧一束鲜花喊住沉重离去的母亲,扑到怀里尽情的哭......做过民歌歌手的花子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早就盼望着有机会见上一面,首尔演出圆了她的梦,她和一个监狱房间的阳光姐妹淘们共同感受着歌声给她们带来的温暖阳光。
最有意思的是原来的职业摔跤手延时竟然有一个从未谋面的笔友,成天幻想着罗曼蒂克,书信一封接着一封,首尔演出时她看到了那位手捧鲜花充满期待的男青年,激动万分的她扑倒男青年怀中却说:厕所在哪?
生怕打碎了自己在笔友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可笑又可悲...... 这部影片就是一个失足女人版的“阳光姐妹淘”,让人感叹,让人感动。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不真实吧,韩国监狱有那么好,搞得我们都想体验一下了。
我想说,哥们,真实不真实真的那么重要?
现在连新闻都是假的,还有什么是真实的?
情感最真实,温馨的情感、充满着阳光和感化的力量就是正能量,这部影片的正能量足以让失足的人受到感化,也会让即将失足的人悬崖勒马——我猜测的,好不好使,看疗效吧!
影片创作者认为,人们谴责的应该是那些罪行本身,而不是犯罪的人,有那么一部分犯人,他们犯科往往出自不得已的理由。
组建“合唱团”说穿了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交流的方式,令这些身心俱疲的人们之间有所共鸣,重新相信人间的真善美。
而受到心灵洗礼的不仅仅是犯人,同样也有那些整日不苟言笑的狱官们。
饰演女主角的金允珍说:“这是一部我们看后会为对方包扎伤口的疗伤系影片。
从拍摄第一个镜头到杀青,剧组人员始终沉浸在无限的温暖与感动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在观赏影片的时候可以领悟歌声背后的真谛。
”饰演文玉的韩国戏骨罗文熙说:“这部电影不是用缝纫机咂出来的,而是我们剧组每一个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希望大家会珍惜并感动!
” 有人说看到这部影片就想到了《放牛班的春天》,是呀,歌声会让我们的心里布满阳光,歌声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荡涤,歌声会改变我们每个人,歌声也必定会改变整个世界。
圣诞节的祝福,圣诞节的爱我会记住和你见面的那天和你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关系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还是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们再见面的话,你唱歌全世界都充满你的香气。
和你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关系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还是永远和你在一起 圣诞节的祝福,圣诞节的爱和你见面的那天我会记得和你见面的那天我会记得——《和声》圣诞节的祝福
女子监狱里的合唱团,是封闭空间里的「童话」。
监狱里,有女性囚犯之间,每日相处积累下的女性友谊,也有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之间母女般的情感。
当然,更重要的是,是在监狱里生下孩子,并养育18个月的欢乐,和不得不面对分离的痛苦。
影片给人过重的编排感,角色完全服务于故事,你可以很轻易地猜测到每个角色的走向,在过程中难免出戏。
比如女性入狱的原因,分别有性侵、家暴、出轨,在这些情感的尖锐冲突中,她们或因激情或因意外,杀了人,入了狱,服了刑。
她们原非大奸大恶的坏人。
监狱里没有绝对坏人的设定,自然是屏蔽了一部分极端罪恶的场景,但这样的模糊之处,才是电影试图探讨人性善恶和制度建设的空间。
监狱是一种权力。
影片对社会话题的讨论,并没有做过多深入的解读,有点一笔带过了,这是可惜之处。
比如,在合唱团在上台演唱前的道歉风波时提到,犯人就没有人权吗?
(这里有个另外有意思的设定是,逼迫她们脱衣搜身的警察,也是位女性。
)再有,就是影片最后,罗文姬扮演的老太太,因为韩国恢复了死刑,在服刑多年后,终被执行死刑。
她因发现丈夫出轨激情杀人入狱,但她的激情杀人下,是第一次开车撞人,再倒退杀人。
这是人性善恶之间复杂的转化,我们何以确定恶的程度?
它无法经由复杂的公式转化。
如何面对它们,则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就像我们无法在堕胎问题上达成一致,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我们成为了人。
我们也无法在死刑判决上达成一致,我们无法确定,怎样地「杀人」可以是人道的。
影片前半部分,合唱团里的欢乐(连冲突都故意显得戏谑和滑稽),和监狱本应有的肃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后半部分,聚焦在了,女性囚犯们和家人的关系,也是影片煽情之处所在。
这种煽情,围绕着加害者和加害者亲属之间的感情,讨论受害者家属与他们的关系,不是一部一百多分钟的电影所能承载的。
但就是这样刻意的编排,和煽情,还是会让人在观影中,不自觉地在某些时刻被带入其中。
圣诞节,她们获得了去首尔现场演唱的机会。
之后,她们得到了和所爱之人见面,拥抱的机会。
影片,用关怀的视角,在耶稣诞生的日子,给了她们足够的温柔和救赎,给了她们重新与外界连接的机会。
那时候,似乎合理不再重要,朴素情感的冲击,就大过了一切。
张三说,法律,只是对人类心中最低的道德要求。
我想,如何对待有罪之人,是人之为人的最难的考验。
女子合唱团里,有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她们各自有各自,合适的位置。
在现实生活中,她们理应也有自己的位置。
真实才能感动人,才能触碰人敏感的神经。
《和声》和车太贤的那部《超速绯闻》一样,煽情的那是相当刻意,用没有真实感的情节非要感动你,反正我是受不了这样的,然而至今这种形式的煽情依然在普通观影者中很奏效。
这几年是有这么几部煽情俗到不行的韩片分很高,让我很莫名,第一位当然是《超速绯闻》,第二是《和声》。
《阳光姐妹淘》相对好很多。
姜艺yuan身材很棒,我挺欣赏她,希望演技得到认可
好久没有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好久没有这样哭过……脸颊酥麻的感觉心理很难过从母子分离那一刻从被道貌岸然的人诬陷 侮辱的那一刻从洁白的演出服 绽放在舞台的那一刻从小手拉大手的那一刻从亲人拥抱的那一刻从老师回眸那一刻……生命总没有太多的借口虽然镜头的最后是老师的微笑可大家都知道那是生命最后的一抹微笑不理解导演为什么要这么的残忍也许是想警醒什么 也许是想控诉什么一个普通的我理解不了……庆幸的是片中体现出的爱至少还是有爱让人对生命 对生活不曾失去信心……
这是我接触较早的一部韩国电影🇰🇷,当时像是打开了韩国电影世界的大门,看完哭的稀里哗啦,大学那会选修影视鉴赏课的结课考试,老师给的命题是“情”,脑海里瞬间想起来这部电影,然后自己做ppt,自己上台讲解,老师最后给出的评价是“我的要求就是刚刚这位同学的样子”👏还记得当时ppt里穿插的是他们合唱团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片段
假
棒子国又催泪了,哭到不行,真讨厌,结局太不美好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高分
用烂了的母爱题材,但是这次发生在监狱,可是与结婚礼服相比并没有那么感人,至少我没有哭很惨,应该输在生离死别上面吧。
典型的梦想泪水罐头。边缘群体借家庭情节剧和励志片之壳重生。这种通俗非滥情,而是建立在普世情感之上,这个看似简单不入眼的东西恰恰被中国电影人所忽视,体制囹圄不是托辞。但美中不足是结尾,不符合常规法律逻辑,对观众的眼泪索取太贪婪,本该点到为止。
泪点很多,但硬伤破绽什么的也不少,总的来说还不错。【ps:女主也太像闫妮了吧!!】
对剧情黑人问号脸 不好看 20171221 with Js
韩国电影真会催泪。
有点感动。
女主严重撞脸闫妮让我始终入不了戏。。。从题材上就匪夷所思的一部电影,真的不觉得这是一个监狱的故事也不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监狱的故事 相较而言女儿谷更好一些
没什么比一边听歌一边泪眼婆娑更幸福的事了
不如《国家代表》也不如《举起金刚》。。。
1,女警官善良到业界良心了这样合理嘛!2,监狱里怎么可以带小孩儿!3,让一个坚定的废死刑主义者看这种电影真的很想吐槽!
腹黑看此片完全无感 人性本有两面哪能全是真善美 何况这都是些重刑犯
非常感人,力荐
好做作啊~~~最讨厌故意把小孩子搞的很可爱!!!!!!
【女子监狱班的春天】在狱中的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故事最后指向的是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好在电影里面给予每个人以希望,而且用爱当做救赎,用歌声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这里面,监狱的女人们善良而美好,狱警和监狱长有爱,歌声是她们最好的表达。当然,在电影里面,可爱的小孩永远无敌。
陪伴我六年出演过lost的sun、老戏骨罗文熙、戏里如此可爱的小男孩,还有那接连不断投过来的催泪弹,我想不出不给高分的理由。★★★★
2020-02-02,七年后重温,似乎比七年前哭得更汹涌。是这部电影让我重新相信人性的脆弱、勇与美。
同样和音乐相关,和《交响人生》比起来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