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自己喜欢摄影,喜欢旅游,喜欢美食美景。
可是我好像总是很懒。
朋友约出去玩时总想找理由不去,但并不是因为不想去,似乎没有了说走就走的冲动,犹豫太多,考虑太多。
小时候我常常会和小伙伴出去“调皮捣蛋”,什么都不怕。
荆棘野草丛生的小路,无人留迹的荒田,都是无忧无惧的大笑和大叫。
渐渐长大,怕的东西越来越多,顾虑的事情越来越多,想的也越来越复杂,我好像很久没有和儿时的玩伴一起去疯了。
夏天怕晒黑,冬天怕冻坏。
怕这个怕那个,什么事都会有“可是...”。
看过这部电影后很想一个人去很美的没人的地方旅行,想做很好看很好吃的菜,想和几个好朋友一起住一栋房子,好像这样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这都是年少幻想过的事情。
或者我应该放下手机,暑假约上好友,再出去走一走,吃一吃,看一看。
这大概是,唯一一部不闹心的青春电影。
一开始的时候,都很好奇,为什么周迅选了这部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以下简称《陪安》)作为监制首秀?
后来,更加好奇,为什么选了刘畅作为男主角?
虽然周迅在采访中说过,因为看到书名里面有个陪,觉得好像很温暖的样子,而且也喜欢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最左边的位置上,就选了!
至于选刘师傅演安东尼是因为他腿长。
呃,是不是听起来太任性了?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里面碎碎念般的心情独白是没有故事性可言的,那么,拍什么呢?
纵观国产青春片,可以打架,可以打胎,可以卖腐,可以撕逼,男女主角来场车祸得个绝症啦,反正得见血光,活生生把青春的故事变成一场事故。
那么,《陪安》呢?
有几个渺小却也昂首挺胸走路的年轻人,有衣服给你编好号袜子给你多一双的家人,有心里永远记得老地方的朋友,有后知后觉却也不离不弃的爱情,有傻里傻气想坚持下去的梦想,有不期而遇的甜蜜邂逅,有刻骨铭心如影随形的思念,有不需要想起一直都在身边的陪伴,有不撕心裂肺也万般不舍的告别,有与所爱之人永远也不同步的孤独,还有什么?
还有大连墨尔本东京唯美的城市风光,有毒性很大的特色美食,有各种各样平时听不到的尘世音波,有晴空、樱花和飞鸟,也有大海、暴雨和Alice,还有萌萌哒不二,你还要什么?
说说刘畅的表现吧,其实可能一开始大家都是拒绝的,一个没有演艺经历的新人,也没有庞大的粉丝基础,看采访觉得他羞涩,不会讲话,甚至颜值也不算小鲜肉中最出众的,只有腿长,这样的一个人来担当周迅监制电影的男主角,靠谱吗?
看完电影,这个大高个男生不会扮酷耍帅,也没有豪情壮志,他懵懵懂懂在人群里穿梭来去,目光时而迷离时而清亮,笑起来特别让人舒服,真诚的、傻气的、悲伤的、温暖的,特别治愈。
他的表演还算自然,没有一般青春片为人诟病的那种因为强烈的表现欲望而用力过猛,是日常生活的样子,是隔壁邻居家的大哥哥,是万千众生中的一个,是你我他。
终于知道周监制不是找他来扮演男主角的,是找他来做安东尼的。
其他地方也很多亮点,比如电视画面中宣布告别歌坛的王菲,导演截取的那一段特别走心,王菲的脸简直好看极了!
比如唐艺昕饰演的小萱在告白之后的表情,真是爱一个人低到了尘埃,然而笑中带着泪光,好看又令人心疼,像是尘埃里面开出的花朵。
再说白举纲饰演的家明在大雨中淋湿回来后,喜欢的女孩半带着怒气让他赶紧去冲个澡,他美滋滋又羞答答的回一句好,两个人,一份感情,不需要再多的话语了。
还有插曲啊,周迅的审美和品味完全投射在了音乐上,王菲陈奕迅范晓萱和最爱的《后来》一锅炖,闭着眼睛去听都能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好。
高圣远作为不要钱的客串在这部电影里面饰演房东太太年轻时的丈夫,戏份很少,却也为这部创可贴式的电影加温不少。
白百何在今年的暑期档大放异彩之后,继续在《陪安》里面奉献了出色的表演。
几个老戏骨自然不必再说,潘虹于荣光卢燕的出演都显出这部戏在选角方面多么走心。
我有两次流泪,一次是看着安东尼的父母很正式的穿着西装坐在电脑前和他视频,另一次是日语版的《后来》响起的时候,一次是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另一次是惯性,没办法,思念的时候,什么事都无能为力。
《陪安》作为一部青春电影是完全合格的,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辅助,但用清新温暖的画面记录了一个留学生成长的故事,像日记一样,走进电影院,翻开它,你会看到自己,也会温暖自己。
上海首映的前一天,安东尼给我发微信问我第二天会不会去?
我说当然去啊。
他说,那好,明天见面的时候你要上来给我一个大拥抱。
后来首映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在电影开始前见到他,见到他已是电影快结束,隐约听到不远处他的哭声,一开始不太确定,后来随着大家的目光往他那边看,他坐在观众席中间,哭得像个小孩,他旁边的刘畅也在哭,周迅起来笑着安慰他。
我远远的望着他,看到粉丝们一个个站起来举着手机相机对着他们拍照,慢慢觉得不真实起来。
这个坐在观众席中间哭得像个孩子的人是我的好朋友,在一旁安慰的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周迅,而他们一起合作了一部很棒的电影。
就连没有参与到其中的我都常常觉得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不知道看着自己的书变成电影,看着演员在大屏幕上演绎自己的生活,看着镜头把自己这么多年的过去变成两个小时的电影的安东尼会不会觉得更不真实。
电影在筹划阶段的时候我问安东尼会不会自己当导演。
他说不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去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
我心想他平时生活得太随性自在,也很难想象他在剧组里掌握全局的样子。
后来他告诉我周迅来做监制的时候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他说“先保密保密”,语气中透着些许兴奋但是又很像在谈论一个和自己没多大关系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想象不出这个电影会拍成什么样子,但是内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心情倒是比他显得激动。
再后来有一段时间没有听他说电影方面的消息,等到某一天突然他回国是因为电影开机前的新闻发布会。
我和他一起去了北京,去了发布会,当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下面看着刘畅和周迅演的一个小短片,都惊呼刘畅很像安东尼,明明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却惊人重合起来了,我惊叹周迅选角的眼光,因为安东尼不是一个好拿捏的人。
发布会之后和安东尼刘畅echo还有几个朋友一起吃饭,期间刘畅的经纪人谈到刘畅因为接到周迅的电话不敢置信还以为是诈骗。
刘畅不好意思的笑了,那个样子和安东尼平时害羞的时候非常相似。
后来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演技还略显生涩的刘畅会让我们熟悉安东尼的人都觉得他就是“安东尼”呢?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害羞和青涩、真诚与善良,其实某一部分也属于本色演出了吧。
果然刘畅也为大家还原出一个最好的“安东尼”。
电影在墨尔本拍摄快杀青的时候,我和阿亮小西大雄一起去了墨尔本找安东尼玩,那段时间安东尼要忙着照顾剧组的朋友,还有一部分剧组那边的安排的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带着我们游玩陪我们一起去新西兰。
期间有一次在皇后镇他开着车,他说你们和我说说话,不然我怕我要睡着了。
我突然意识到认识他这么久,第一次看到他这么辛苦这么累。
以前我们都打趣的调侃他活得跟个散仙,生活得随性又烂漫。
回到电影本身。
第一遍电影看完到现在,除了和安东尼说觉得电影很好,和身边的朋友讨论之外没有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谈过自己的感受,这个电影是安东尼的一小段人生,也是很多人的一小段人生。
这一段小小的人生叫做青春,我们被切割成这么多段的人生里,唯有青春这一段最懵懂最质朴,最纯洁也最纯粹。
岁月无论怎么变,这一段凝结成琥珀一样的叫做青春的人生都安然的躺在记忆的盒子里。
《陪》是一部很难定义的电影,它不像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电影那样浮华,也不像这几年流行的青春电影那样曲折,甚至放在文艺片里它也显得十分独特。
全片看不到任何一个广告植入,画面清新治愈唯美,像一股带着花香的暖风缓缓的迎面而来。
它没有拔高情操,也没有惨烈悲壮的青春,没有撕心裂肺无病呻吟的痛苦,也没有给人激励灌鸡汤。
但是它是一剂良药,温温和和地治愈着你。
电影里有好几个让我难过落泪的地方,可是这样的泪点不会让你难过到痛苦,相反在难过后仍然让你能感受到生活的安静和美好。
很多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让你难过了,更多的时候生活也是如此平平静静的就让你觉得幸福了。
而刘畅饰演的安东尼也真的让朋友们觉得神似,好几次都觉得在屏幕上看到安东尼本人。
我想无论别人如何质疑,在熟悉安东尼的人眼里,他已经是成功了。
前两天看到安东尼为电影写的一个长微博,他对不二说“我多希望你能在那个电影的世界里多呆一阵子 给更多的人带来感动 但是新的人来了 你就要退下的”作为这个电影原创之一的安东尼的朋友,我自然是喜欢这个电影的。
而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毫不吝啬自己对这个电影的喜爱。
一起再陪不二再走一段路,再看一看这个世界。
一起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开场曲加海浪真的太美了,+1记住了广告:西门子自拍神器…父亲说:混乱当中找到自己的系统…所以安东尼去澳洲求学转专业安东尼说:一个人所有的局部都能认出才是真爱…他偏执的认为自己喜欢小樱(白百合),这段话电影共出现了2次,第一次感人,第二次引人思考。
+1在离开大连的时候放了王菲的《人间》配画外音:重要的人怎么可能忘记…而恰恰是不想面对自己的心,这个配乐+1在西餐厅这一组吃饭的慢镜头作用太艺术了…看的我好想去吃鱼子酱配牛排,饿了 前半段故事导演讲了一个厨师的成长,麦当劳那段有点多余-1,剩下的节奏都非常的好。
后半段…感情线升级…没有特别的突出感情线的变化,爱情就来了,记住的只有日本旅游的那段音乐,影片整体的配乐都很喜欢,可能是日本语的后来太熟悉了,电影中听反而不如其他的歌曲,电影结尾处樱花林的渲染非常的漂亮,不说一句话,但把所有人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每一个镜头都是不断错过,无止境遗憾…只差一格就不同步了…记住24格…和樱花掉落的声音…美丽却无声无息…这些交错的镜头印象深刻…记住了:叶散的时候你明白了欢聚,花落的时候你铭记了青春…人生取决于遇见谁…最后安东尼找到了他的鲸鱼,小樱留在了日本去追寻她自己的电影梦片尾彩蛋,周迅做饭真是惊喜,哈哈,看后心情明媚、阳光,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应该追逐什么,整体影片及格7分有的,白百合表演越来越成熟了。
感觉这两天的我,才是在过光棍节。
两天都一个人去看了电影。
《前任2》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看安东尼的时候,因为喝太多水,从大概电影2/3就开始憋尿,又不愿意错过什么,就一直憋到彩蛋结束。
委屈了我的膀胱。
《前任2》有太多植入。
硬生生拍个金剑南的广告,也是拼得不要不要的。
看到郑恺和郭采洁在手机灯光做的星空背景前抱在一起,除了在想“这个演唱会的梗居然用到电影里面了也是可以”之外,有一点想哭。
当场为自己低到爆炸的泪点羞愧难当。
后来很认真的想了想,可能我的哭点只是一些很纯粹也很纯真的细微情感吧。
然后羞愧就变成了小小的安心,觉得自己还没有变浑浊。
相反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几乎没有植入,除了最后来自最世文化的邮件。
片子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好好拍自己的文艺片,也好好保护它,不着一点商业的颜色,不替乌七八糟的厂商代言,哈哈。
看电影的间隙,突然想到郭敬明在给《陪1》写序的时候讲他和安东尼认识的情形,不知安东尼怎么搞到郭敬明的手机号,也没来由的发短信说“你觉得西装是米白色的好还是黑色的好?
”。
然后觉得这么一个有点儿怪异的男孩儿,一直坚持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点点、很小的事情,平凡却不平淡的走着走着,走到了我眼前的这块大荧幕上,真的是一场很奇妙也很温暖的生活旅程啊。
听到王菲的《人间》响起的时候,觉得这偌大的人间,我们挥手告别之后,可能就不会再见面。
看到Alice从海里跃起的时候觉得好可怕,因为他好大,然后看到他飘在空中觉得好美,因为他好大。
看到东京开满樱花的街道,觉得这几天日本在我眼前出现的频率也太高了,不过也觉得真的是一定要去看一次正在盛开或者凋落的樱花才行。
看到于荣光演的爸爸在视讯的另一头鼓励刘畅演的安东尼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觉得好窝心。
每个人都拥有一段人生,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过完这一生。
可是我们也只拥有这一次人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努力过好这一生,才是人生的意义啊。
电影散场后,我走在路上一边抽烟一边想,几年前在大学寝室床位上躺着,捧着《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时候那种温暖的心情。
当时觉得看一个陌生人,在地球的另一半写着自己琐碎而有趣的生活,也是一件好有趣的事情。
然后捋了捋看电影时候的心情,片头开始镜头扫过一大片海洋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点小小的感动,有一种是在看自己的电影的错觉。
我想会有这种错觉,大概是因为在你曾经的青春岁月中,那个陌生却熟悉的讲故事的人,如今换了一种方式,要把曾经那些呢喃对你再说一遍,像是两个老朋友在漆黑的影院中要促膝开始一场叙旧一样。
又或者是一个走过这漫长岁月的自己要去面对多年以前的那个自己,听他说说当时没说的话。
冬天的样子一天比一天清晰,穿着厚厚的衣服,冷空气也不停的往里钻。
这样的冬天是需要一些什么来取暖的,比如一件毛衫,比如一杯热咖啡,又比如从过去走来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这不说一篇专业的影评,只是一篇流水回忆录】思来想去,还是用了这本书,这个故事最常提到的一句话: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这本书,这部电影,这个名字,从遇到它的那一刻起,对我就意义非凡。
第一眼见到它是在高中,课堂上同桌在桌洞偷偷翻阅,我只瞟了几眼便被封面和内容吸引。
借着翻完后,总有一种把它占为己有的心情= =。
那时候高中放月假,一个月才能出校门一次,也就是说我一个月之后才能去书店,威逼利诱下,同桌那本书在我的课桌上躺了一个月直到我买到它。
后来高中毕业,打暑假工的时候我带着它,第一次出门远行的时候我带着它,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带着它,然后在豆瓣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这本书的小伙伴,现在大家都时不时在群里蹦跶。
现在我已工作一年,从17岁到23岁,我有幸提前坐到电影院里看我爱的这本书拍成了电影。
听说10月3号湘潭有点映的时候有一种大奖砸到头上的感觉,不止是欣喜,几乎是狂喜。
三线城市好像从来都很少有这种活动。
而且电影院刚好在表哥上班的对面,所以几乎是立马催动他去买了票,第一排,安心了。
电影是和表妹一起去看的,她从小擅长偷看我的课外书从而几乎培养了一致的兴趣爱好和及其雷同的品味--||整场见面会她和我一起尖叫挥手,看电影时一起低声耳语谈论那些书里出现的章节和句子。
最后看完电影约好下次一起去大连。
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进电影院的时候厅里已经排满了人,几乎都是年轻小姑娘,当然我也是年轻小姑娘。
那时候安东尼的扮演者刘畅在二楼的厅候场,透过玻璃墙看到他站起来的时候,白衬衣,黑裤子,瘦瘦高高,全场尖叫。
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一直到进场都有点恍惚。
然后穿过长廊到放映厅,一抬头看见白色的一团,不二在前面笨拙的走着,有一种流泪的冲动。
青春岁月里,惦念了那么久的,陪伴你我那么久的不二,就在前面呐。
见面会,刘师傅青春年少,美少年,又高又帅,就是书里面说的,安东尼做的那个梦,梦到无数穿着白衬衣的美少年在奔跑,对,刘畅就是那种美少年,一点也看不出他快三十岁[正经脸]终于说到电影了,恩,满满的诚意之作。
一部电影要从哪些方面谈起呢?
配乐?
剧里的配乐麻烦给我打个包!
摄影?
色彩明亮画面清新镜头过渡自然衔接流畅作为小清新文艺片足矣。
台词?
当年中二迷茫的时候在书里找到无数共鸣,现在仍然敲得响。
创意?
不二出现的那一刻简直惊喜!
演员?
喜出望外!
真的。
或者是.....完整的剧情?
不,这部电影不需要那些剧情,它从一开始就说了,这是一个小男生成长的故事。
那些从一开始便利贴上日记本上记载下来的语句和段落,拼凑成一本书,然后变成一部电影。
剧里的安东尼也爱穿着里面配衬衫蓝色或黄色的毛衣,寡言少语但善良可爱勤奋,诚心待人,傻里傻气却也有着自己想做的事和内心的坚持。
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好的坏的,喜悦的伤心的难过的,努力过拼搏过也感动过。
然后特别幸运的是,亲爱的不二 你喜欢我 陪了我这么久 即使我骄傲 自私 做作的时候 你都在。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空,像书里说的,是贪婪的人 渴望被爱 被拥抱 被理解被接受 又是自私的人 拒绝去爱 去尝试 去解释去接纳。
没有人能永远陪伴另一个人,分分秒秒。
好在,我们有不二一直陪在身边。
————来自一个脑袋断片还十分啰嗦的书迷最后,预祝电影票房大卖。
小学的时候,幻想自己是一个公主,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初中的时候,纠结喜欢道明寺还是花泽类,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高中的时候,犹豫究竟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看了这部《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我觉得像当年,我的脑洞至少可以改编成一个3部以上的史诗巨片系列,每部150分钟,就叫《听书钰跟你唠人生的那点破事》。
我很后悔没有在观影之前先看这部电影的简介,因为在豆瓣上,这部电影的剧情介绍明确标注了“讲述了一个男生从20岁到23岁”的生活片断。
所以呢,电影中片段化的故事情节、毫无美感的滤镜叠加转换,以及脸谱化完全没有特点的人物角色都似乎变得可以理解。
因为真实的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出现了又走了,有些故事结束的没有结局……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这部电影一定能满足你对人生的全部感悟,估计还能在结尾刘畅面朝大海的时候,顺便把灵魂也跟着人家一起升华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好打发。
这部电影的主角,安东尼,在20到23岁这些年,去澳洲留学、打工、追求自己的梦想,顺便把他对生活的点滴感悟奉献给了大家。
问题是,这个年龄层能感悟出什么?
关于生命、关于感情、关于梦想、关于人生,原本就是“水过草皮湿”,根本那就撑不起一部电影!
所以就注水喽!
一会儿一个无意义的慢镜头,一会儿一个莫名其妙的大特写。
其中再穿插着叽叽喳喳的配角,奇怪且无意义的群戏场景,生生把一个八分钟就能完成的短片撑到了121分钟!
哦对了,这位安东尼的人生也不是一番风顺,为了让他的生活有那么些波澜,电影还为他设计了一段“求不得”的暗恋,和白百何。
可惜,这段感情除了为电影贡献时长,并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特别是白百何……这么说吧,白百何简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定量,也就是说,鉴于她表演的单一方式,她对电影的贡献也是单一的,那么电影是否能成功就完全取决于其他的因素。
比如剧情、比如拍摄手法。
显然这一次,白百何要折了。
当然,你可以说它温馨。
北京这两天雾霾特别严重,我光是看到澳洲的风景,就温馨的一塌糊涂了……但玩意怎么就“治愈”了?
是不是在如今这年头,只要有人把青春经历过的事情拍出来就能起到治愈的效果?
其实在20岁出头的年纪,大家的感悟都差不多,但生活的感悟不是加个滤镜写长诗,是要融进日子里的!
这些细微的感悟,写成心灵鸡汤受众都少了,现在居然拍成电影了!
而且本片中的安东尼同学,这人生过得不要太顺,看他的人生感悟,简直就像个50级的人民币玩家刚打过个小boss,就已经在网上发帖,向一个70级的玩家传授游戏心法了。
咱都开挂成这样了能不能就好好打游戏,别瞎琢磨了?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一次次失去,又重来,我没离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陪伴你,一直到故事给说完让我们静静分享此刻难得的坦白只是无声地交谈都感觉幸福,感觉不孤单
昨天去影院补看了《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首映那天错过的彩蛋,原来是在安东尼猫本的家里拍的片段。
画面里的时间正是今年3月,阿亮安仔大雄我们几个去猫本玩的时候。
约了好多年,中间有一次机票都定好了,因为客观原因最后还是没能去成。
现在终于成行。
见面后尼尼很兴奋,一是我们终于在猫本相见,二是电影在猫本的戏份也快要杀青了。
所以那段时间尼尼很忙,一边照顾我们,一边还要思考剧组来家里拍摄短片时的晚餐菜单。
本来剧组来拍摄那天,尼尼说我可以留下来帮忙的(好想见到女神周迅),后来考虑到总人数超出预期(也可能是觉得我是来旅游的不好意思让我留下),最后还是让我跟着安仔他们出去玩了。
晚餐结束后我回到尼尼家,看到他一个人累得仰坐在沙发上。
空气中混杂着晚餐余香,和很多人来过的气氛。
厨房间一堆锅碗,我说你休息会儿我来收拾吧。
尼尼说有的器皿要先粗略洗一下再放进洗碗机,我说没关系我可以全部手洗好。
我喜欢整理,做整洁这件事会让我觉得有成就感。
收拾完厨房,尼尼指着楼梯下对我说,周迅穿了你从上海带过来的拖鞋。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立刻扑过去把拖鞋捧进怀里,但离开猫本时,我还是偷偷把那双拖鞋塞进行李箱,带回了上海。
尼尼,那段时间,辛苦你了。
申请MSN账号,是我加入最世不久(那时候还叫柯艾)。
列表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友都是因为工作才添加的,尼尼就在其中。
每次登陆MSN,一前一后的两个图标小人转啊转到排排站好,像是终于对上暗号的两个亲密朋友似的——身后的一直默默力挺/保护着前面的。
后来慢慢接受了尼尼同他书中语句一样奇妙断句式聊天。
听他推荐的音乐,听他说一些日常生活片段。
偶尔通长途电话,有时他会开玩笑:多说会儿没关系 我最近 赚到钱了 《陪》电影宣传开始后,我一直在期待自己心中的那首主题曲。
范晓萱的《同步》听到一半时,心里的那个开关便打开了——对就是它。
就像当初听她的《氧气》。
人活着赖着一口氧气,氧气是你。
其实我挺悲观的,开心相遇时就会想到悲伤离别,拥有时便会预想总有一天会失去。
我以为这样就算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当离别真正到来时也不会太伤感,失去了也能平静接受。
就像剥开栗子,热呼呼又充满幸福感的清脆,会有人觉得其实这是心碎的声音。
怎么会有这么精确,而又击中人心的比喻呢?
应该是2007年,第一次要和尼尼见面之前,有一天他突然在MSN上说要发几张他的丑照给我看,说,这样见到真人后就不会有不好的心理落差。
我一直笑:又不是陌生网友第一次见面,怎么会在意有没有落差这回事呢。
可他还是发了过来。
有些照片的角度奇怪到甚至连鼻毛都拍到了。
不过这一招挺成功,见面后觉得本人非!
常!
帅!!
尼尼 其实你也是一个 偶尔悲观的人 对不对有次公司活动结束后,我们几个人一起打车回酒店。
那个地方很不好打车。
终于来了一辆,我们已经坐进了车里,同车的一个同事突然发现有东西落下了,便让我们先走,只身回去拿。
尼尼迟迟不肯坐进车里,嚷嚷着不放心,最后还是追了过去说要陪着一起找。
当时以为他酒喝多了,任性。
后来想想,尼尼就是这样的人啊——对自己认定的朋友深信不疑,对身边的每一个朋友都照顾得很好。
《陪》电影中有一些表现食物和烹饪的画面,身边观众有的赞叹拍这么诱人以为是食品广告,有的窃窃私语觉得有点夸张。
去猫本玩的时候,有几天是住在山上。
湖边晚餐吃剩的几块肉,尼尼说要打包带回去。
我当时心想,住处好像没有微波炉,也没见有什么厨具,带回去应该也不会吃吧。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被一阵浓香牵引着跑下楼。
原来尼尼用洋葱丁爆香,把那几块肉弄成丝,加入鸡蛋和蘑菇,做了一大盘鸡蛋饼。
切了一条粗粮面包(我相信它有更好听的名字),配上花生酱和黄油。
袋装的零食腰果和小红莓撒到草莓酸奶里,生姜奶茶早上喝刚刚好。
就这样,一桌营养早餐就在湖景房阳台布置好了。
其实料理就是这么神奇,看似普通的几片叶子和香料,在不同人的手里就会变成好吃的东西。
形容词真的会匮乏到只有不停地说“好香”、“好好吃啊”。
有段时间总是会听说,尼尼不知道把衣服弄丢在了什么地方,用昂贵的雨伞做抵押放出租车上,结果司机开车跑了……种种让旁人着急的经历。
可他一点都不觉得惋惜。
还经常把自己用起来觉得好的东西送给身边的朋友。
而神奇的是,你真的会觉得,确实很好用。
每次尼尼对我说谢谢,我都会很不好意思。
觉得没做什么啊,却得到这么真诚的感谢。
其实我更应该要感谢你。
不管是你的书、《陪》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情、你教会我的生活中的一些态度,还是你本人,都在影响着我。
让我学会分享、果断、弃舍和坚强。
让我想去做一些无足重轻的好事,增加一点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重量。
做一个默默无闻,像傻瓜一样的,好人。
亲爱的安东尼 谢谢你 的陪伴对了,有次在《最小说》的i want里面写,老了以后要挨着住一起的小木屋,跟我们去的这里,有一点像。
跟你一起 度过漫长岁月
该怎样定义这部电影,喜剧?
爱情?
文艺?
好像都不是,像是回忆里的片段细细碎碎,乱无章节,像是浮光掠影抓不住的飞鸟,喟叹感怀,总之,是不一样的存在。
原著中散文随笔式的记录被搬到荧幕上,略显文艺矫情,但一些场景慢镜头的处理让人感觉很舒服,比如樱花飘落的街头,两只橘子的邂逅。
刘师傅第一次演电影看得出来有些僵硬青涩不自然,但是依旧打动了我,看得出来他身上安东尼的一些影子。
看完之后很想出去走走,看看墨尔本的海边,日本的樱花,拥挤的地铁站,小巷深处的美食……陈奕迅的主题曲《陪你度过漫长岁月》以及范晓萱的《同步》印象很深刻。
下面请欣赏,散文朗诵
(看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最难过的不是喜欢的人不喜欢你,而是喜欢的人在你面前心碎。画面很美
不中不外的低级人名,国内国外的青春俗事,学厨师的不饮近水思念远方姑娘,拍电影的难以留住真爱为梦想流浪。。。唱歌时没人听见,难过时没人理睬,追求的爱不同步,孤独的频率却相同。栗子心碎声,樱花掉落声,孤独鲸鱼声,有些东西不会发声,但是真的存在,那是青春内在的独白,勇敢讲出来已经足够精彩。真正喜欢一个人,希望她过的好,希望她的每个梦想都可以实现。。。叶散,你明白相聚,花落,我明白青春。。。两个人,明明可以选择被爱,可非要当备胎,情感独白也很稀碎,松散不成整体。
国产鸡汤真心干不了,十分钟就想吐
男主演技减一星,爱情故事减一星,虽然三星但却是看着很舒服的电影,尤其是色调和一些画面的处理很暖。
支持尼尼,剧情一般但是很真诚,想去墨尔本十二门徒海边
温柔
这个片子。。白百何本色出演吗?
2.5 都快忘了剧情了,回头看,alice被玩成爆款了
我真的很纳闷这种书怎么可以拍成电影的?
算是郭敬明公司出品小说拍出来最好看的一部吧。刘畅真人比电影里面好看太多,然后很喜欢唐艺昕=3=好漂酿=3=
2022.12.20 22:53 唐艺昕比白百何好看不知哪里去了
觉得对于生活的态度,很诚恳很真实。
拍得像诗一般,看得很平静,内心却不平静。貌似真的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在岁月中流逝的痕迹,然而我不想看见。“我不是想她,而是思念她” 。台词柔软的就像玻璃,稍微一神想就要破碎。从电影里我看出了青春的伤感与机缘,命运的安排是醉合理的。
看得出导演是想学岩井俊二拍一部纯净又唯美的青春片,但是这大段大段听到腻的内心独白、东拼西凑的剧情以及浮夸的表演,到底哪里学到了日式青春片的精髓?典型的自嗨型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陶醉在这份矫情里,观众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表达什么。
偷看了一下小蕉叶在澳洲的生活。
很清新的青春片。亲爱的不二。
最初我也没想到这部小说居然也能拍电影。后来觉得,其实每一种类型的片子都有自己的观众,你觉得不好看别人可能觉得好看。这片子刘畅随着淡淡的时光淡淡的成长经历着淡淡的生活起伏,我抱着淡淡的期待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情绪觉得这片子淡淡的很好。
其实我不喜欢安东尼,这里又不得不承认年轻时候是最小说的粉丝,那个时候我觉得安东尼的连载是最做作的,所以电影上市时,即使是我喜欢的周迅监制,我也是拒绝的。决心看是因为范晓萱的同步。电影色彩很台湾,我恰巧很吃这一套,小清新,看完起码不会跟小时代那样觉得浪费时间的愤怒,插曲真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