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自由意志》,仿佛就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历史。
人有多想割断昨日之我,用阳光、轻风、晨跑、旅行、美食、恋爱,用无数人间美好与温暖来重塑今日与未来之我,奢望一觉睡去,明天即是全新。
可惜我们不过是意志的一个表象,我们的存在竟是完全的不自由,我们的一切愿望不过是执行意志的命令,却以为是自己的选择与努力。
差不多在一个多世纪前,同为德国人的叔本华已经发现这点,有人说他是悲观主义,他说我不过说出了真相,他有专门讨论自杀的文章,我不晓得我有没有看懂,至少如我题目所说,“死亡是对意志的反抗。
”这是人被造化欺压到极限时的反弹,以不活来拒绝你加诸己身又被人类普遍认为天经地义的生命枷锁。
可惜,到最后我们还是输了,就像工厂允许一定的残次率,不会因为有一堆要回炉的废品就影响了工厂的出货。
还是叔本华,意志对任何个体都是无情的,只要你完成了你的使命,语境好似我国先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再进一步,连自杀都在遵循意志的安排,只能说是自我的小胜利,终归是造物的大胜利。
有看完不会轻易忘掉的细节:男主人公在施暴之后看到要逃跑的女子跌倒受伤,就赶回去给她拿包扎用品,这一节外生枝导致他被捕入狱;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模拟对练跆拳道,女出拳越来越快,越来越狠,越来越真……但总体来说,情节沉闷、对白稀少、表情阴郁、摄影成像不清晰色彩不丰富(the low resolution, low color, video camera style)(应该是故意为之吧,毕竟是2006年的作品啊,到处都是好器材)、主题好像可以卑之无甚高论,与之相应的163分钟的放映时间显然太长太长太折磨人。
探讨边缘题材的作品历来容易受到人的好评,这部片子同样如此,在IMDB的平均得分是7.7,我觉得属于过誉之列,对自己观影到一半时未能及时打住而是继续硬着头皮撑下去浪费时间的做法甚是后悔。
本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颁给《纵欲》,我无任何异议。
我去过欧洲,去过欧洲的教堂,感受过宗教的气氛,也窥视过祷告的赎罪的人。
所以可以理解影片的主题。
电影原名为The Free Will,中文意思为“自由意志”,这是基督教的用语,基督教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并将人类的一切罪行归咎于此。
《纵欲》从同情的角度,表现了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性欲的人,在与女子独处时,会忍不住地施暴。
施暴的过程真实得令人惊痛,女性的弱势无端地提供男性强势施暴的可能。
画面色彩阴冷,令人窒息。
当观众在揪心地同情受害女性时,恨不能将男人杀而后快。
但男人在被监禁数年后,出狱时,表现出一种自控带来的焦灼。
他终于遇到了无需施暴便可心完成性爱的女性,那是一个家庭问题下阴郁的不相信爱情的女人。
他们都想救赎对方,于是相爱。
但男人,终究忍不住要暴奸犯罪,作案后,他逃避女人,觉得女人的爱情对自己的救赎是失败的,女人不想失败,面对伤害仍然寻找,帮他也是帮自己。
电影在一个潮湿的海边,没有任何希望的死沉的海边以男人自杀死在女人怀里结束。
不能完全将影片归类于犯罪的或情色电影,也不能完全地归类其为爱情电影,更不能归类于有什么悬念的心理电影。
它所反映的问题绝对是非常当下的,故事的种种不过是个载体,所要表达的是,人类欲望的升极,自由意志下罪行累累无可救赎。
我们纵的是什么欲?
权利欲、金钱欲、倾诉欲、暴力欲、性欲、爱欲、恨欲、窥私欲---?
与此同时全球女富豪希尔顿的性爱光碟《希尔顿的巴黎一夜》全球上市,不求票房,只求露阴欲望的满足。
内容分三段式(此处省大段内容描述),每段表达同一主题,那便是一个从出生就住在总统套间的豆蔻女富,对于自由意志通过真枪实弹的充分表达。
镜头是自由的,性器官的暴露也自由,声音是自由的,于公众前的动物性也是自由的。
不缺钱的女富尚如此,缺钱的秀场女又将怎样?
地球因人的轻视与糟蹋被千百遍诅咒,谁又来救赎糟糕的魂灵?
《纵欲》的结尾,仿佛给了人唯一的出路,自绝才是最后的救赎,这太可怕。
结尾很震惊。
我看的是删节版的。
没有李奥强暴的那些段落。
从打跆拳道那里开始演的。
我想 女主角还是爱李奥的吧。
不然也 不会去找他。
确实啊,在最后的结尾,让人很心寒。
李奥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
但是他努力过了。
也许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影片的气氛表达的真好。
这片子探讨的问题很尖锐,一般电影观众想来会非常讨厌这片子,强奸本来就是个尴尬话题,大家在生活中都避之不及,到了电影院(或者电脑前)还被逼着直面这个尴尬,未免会有不适。
片子开头的镜头非常冷酷,那个受害者前一分钟还在悠闲的骑单车乡间小路,后一分钟就一个陌生人打得头破血流,不成人样,蜷缩在地上动弹不得,还要忍受随后的强暴,而强暴导致的生理快感会让受害者整个下半生都与羞辱为伴。
男主人公在这个场景的眼神非常逼真,传递了那种反社会人格的暴戾与残忍。
后半部分过于煽情,对男主人公的痛苦过多的渲染,实际上,他还是一个人渣,不值得花费这么多镜头来表现他的矛盾。
全片节奏太慢,太多不必要的镜头,导演似乎剪切的时候不太舍得动手,我觉得可以压缩1/3的长度。
本片以进入人物心理为切入点,使观众与主角感同身受,我们不仅能看到他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镜头了解他在整个行为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使角色更具“人”的本质,在真实性上无话可说。
让我们暂时跳出人物来看,可以将本片与《发条橙》就暴力主题的探讨加以比较,似乎本片更为深入暴力成因的真实核心,而老库相对就显得简单粗暴了,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社会,人的任何行为方式的改变都是经由外力(社会)而得到结果,在忽略掉个体差异的同时,也失去了寻找潜在真实因素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因为性格原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做出很多事情伤害自己了也把世界弄乱了那只能说他不能控制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可这里不是他之所以会对每一个女人寄予痛恨与怜惜的复杂感情原因是因为他的生理因素所致最后他死在了一个被他伤害过的女人的怀里在海边的沙滩上慢慢割开自己的动脉随着意识渐渐模糊他的解脱也慢慢到来这个意志终究并不是自由的片子太长了会看死
如果跟随本片从第一视角去看待的话,主角生理上患病影响了精神,因此犯了罪,一直活在羞耻和自责中。
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他的病看似治好了,实际上他的身心早已残破不堪。
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却又一次身体不受控。
最终在接纳的怀抱中,主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挥之不去。
对他而言,死亡,是他这一生通向自由意志的唯一一条路了。
没有什么比痛苦的根源在自己身上,更令人难以忍受。
我能想象到这种时时刻刻存在的痛楚,所以长期以来误将此片名与女性影片《时时刻刻》弄混。
时隔多年,还是觉得《自由意志》更符合本片的原意,也更能接纳这种对自由意志的选择。
除此之外,片中女孩在主角自杀时抱着他、尊重他自杀的行为,在片外想必难以被接受,很难有人愿意面对爱人自杀的现场,更不要提抱着这个正在消逝的生命体。
女孩在想什么呢?
我依然记得当年看到结尾的这个画面,感受着这个感官和实际都超漫长的长镜头,紧绷了一整部电影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他终于拥有了自由的意志,即便是看客也不再为他揪心,为他感到痛楚。
第一次深刻地受到震撼,死亡本身是生命的解脱。
后来我就向佛求解脱了,因为佛家的解脱是永脱轮回的,与世间斩断得更为彻底。
生时能有这样的盼望,至少也是一种安慰。
毕竟我们不是人人都有幸,能被人接纳着死去的。
作为一个女人,我当然不可能同情一个强奸犯,所以在看这部电影开篇就冷酷无情的把强奸的场面展现给观众的时候,我很感兴趣的想到的是,接下来它到底想要说什么。
很显然,它不可能是讨论“一个强奸犯是怎样养成的”这种社会问题,如果是这样的,那么这个故事不应该从这里开始讲,这样的讲下去,所以我在看过电影之后,又找它的资料来看,才发现这部被中文翻译成《纵欲》的电影,它其实叫做《Free Will》又被翻译成《自由意志》,这让我想起我一年前最后一次做《普鲁斯特问卷》,其中有一道题,问的是“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我当时的答案是:“不能自杀!
”,我每隔几年就会做一次普鲁斯特问卷,每次给出的答案都会不同,但是这一次,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知道它不会再更改了,一直到死为止。
2007年的大年初三,我的父亲在老家的医院里去世,在去世之前,他有三年的时间都卧病在床,不能喝水进食,无知无觉,浑身插满管子,吃的东西要靠家里人磨碎了用注射器通过鼻食的管子推到胃里去,人们随随便便的翻动他,就像翻动一袋什么东西,你不能埋怨他们心里没有敬意,很多事情只能如此,我心里很难过,比后来看到他去世还难过,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想要活下去,但也只能如此,反正他也没得选择。
后来我就开始想人的身体这个东西。
想想这一辈子,我们都要伺候它,照顾它,努力在赚钱给它买大房子住,饿了要喂它吃饭,渴了要喝水,需要的时候还要做爱,怕它病,怕它累,怕它老,它没完没了的要这要那,满足了它,快乐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稍纵即逝,但如果不满足,人就会变态。
而这一切,并非我们本来想要的,我们没有要求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没有要求要被困在这个肉身里,没有要求过把自己生的美或者丑,胖或者瘦,健康或者疾病,但是我们却就在这样来了,而人生,这莫名其妙的舞台,一旦登场了,却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退场。
《自由意志》中的里奥,可以作为这件事情最极端糟糕的一个范本,做为一个性欲亢进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身体里住着一头凶猛无比的野兽,他无法驾御,却反被这野兽驾驭着四处害人,他残害妇女,打她们,在滚烫的炉子上扒光她们的衣服强暴她们。
假如他只是个为了肉欲活着,什么也不想,完全没有人性的白痴,混球也就罢了,但是他偏偏又并不是没有灵魂,没有爱。
他从精神病院出来,想过正常人的日子,吃医生开的药,一丝不苟的工作,老实过日子,没有什么朋友,不敢接近女色,努力克制自己,和身体里的野兽做斗争,有一次,他甚至已经闯入了陌生姑娘的家,又活生生的自己从罪恶的边缘拉了回来。
平静的夜色里,没有人会知道一个男人内心深处压抑而克制的痛苦,没有人知道时刻苦苦挣扎在崩溃的边缘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那一刻,我看着这个男人绝望而孤单的表情,在某个瞬间,甚至忘记了他所犯过的罪。
吃药没有用,爱情也许有用,找个女朋友,过正常的性生活,有正常的发泄渠道,这是朋友给他提议的解决方式。
当奈特西出现在他身边。
两个同样被上帝遗弃的孩子终于找到彼此,他们坐在教堂里,在上帝面前,听着圣歌,互相看着,安静的哭泣。
那一刻,阳光撒满屋子,我几乎相信,人生的这么多苦难终究是可以得到救赎的,平静幸福的日子就要来临了,或者说,如果有人相伴,至少一切会好一些,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过了一段相濡以沫的好日子,散步,购物,做爱,相依为命。
然而,当里奥看到耐特西一次很平常的朋友聚会之后,他病发了,他的愤怒将他燃烧,又一次袭击了一位偶遇的女性。
吃药是没有用的,爱情也是没有用的,那个叫做欲望的东西,它一直在他的身体里,而这一次,他终于知道。
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去做爱,不和人接触,最后压抑会让他崩溃,身体里的野兽它要吃人。
和人接触,和人相爱,却又因为太想爱而受到伤害,那欲望被激怒起来,它还是要吃人。
幸福近在咫尺,然而他却得不到,他对奈特西说他恨她,其实他恨的是自己,是这样的生命,因为他终于明白,他被囚禁在自己的身体里,活在自己的地狱里,一辈子也不得解脱和自由。
很稀嘘,看着那张饱受折磨的日耳曼民族的脸,再看看耐特西去拜访那个被他残害过的女人的样子,你如何能原谅他对那些女人犯下的罪。
但又如何能不体谅,他和每一个人类一样所受的苦。
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不是他想要的身体,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但是他无能为力。
直到最后,他终于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将刀片长长的,深深的划入自己的动脉,坚决而有力的不留一丝余地,奈特西说,“把刀片给我。
”他说,“不。
”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句话,一个字。
相对于他度日如年的活来说,他的死很快。
死在奈特西的怀中,这是电影唯一的一点点暖色,他终于等到了至终都没有抛弃他的人。
当曙光来临的时候,只有两个人还留在的沙滩上,安安静静的,听这世界的声音,海鸟的声音,波涛拍打着海岸的声音,我想起弗里达在她的日记里留下的最后的话“我希望离世是快乐的,我不愿意再来。
”他终于自由了!
这不是关于一个强奸犯的纵欲的故事,而是关于活着还是死去的故事,是关于死是人类最终唯一能做出的自由选择的故事,因此他的片名才被叫做《自由意志》而不是《纵欲》。
我想起有人曾经告诉我,因为生命不是我自己给予自己的,所以我没有权利结束它。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没有权利?
为什么别人有权利来决定我的生死,而我自己却没有权利放弃这个硬塞给我的叫做生命的东西?
谁又给了你权利来对我说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生下来就按照别人给我们规定的游戏规则进入到了社会养成这个游戏里。
卑微的,可怜的活着,如果我们懂事,乖,听话,就可以活下去,如果不,就终将被处罚。
所以,你无法决定游戏规则,那是上帝的事,你甚至无法决定你身体里的欲望,很多人以为放纵欲望是一种自由,其实那也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身体的奴隶而已。
而事实上,你从生下来,唯一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的事情就是——拒绝再玩。
生命,正因为可以结束它,才变得可以忍受的吧。
这一个终极选择的意义,并非是你最终去选择自杀或者活下去,而是这个选择一直都存在本身,只要你还身体健康,不像我的爸爸那样满身插满管子的躺在那里,只要你还能拿得到药瓶,还能扣动扳机,能站上凳子绑上绳子,能走入大海,能纵深跳下悬崖,只要你还能做这些,自由,就一直都还在。
正因为你有选择的可能,你才归根结底是一个自由的人。
我相信梵高在麦田里开枪的时候是绝对清醒的,维吉尼亚·伍尔芙女士也是,他们之所以会选择死亡,并非是因为他们厌倦了生,而是因为他们的病症让他们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疯狂的时候越来越多,而当他们彻底陷入疯狂的时候,等待着他们的是疯人院,丧失理智,浑浑噩噩,任人摆布的余生,那时候,他们连选择退出的自由也没有了。
因此,在他们失去最后可以做出自由选择的可能的时候,他们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里奥也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是厌倦也好,是憎恨也罢,他最终是选择杀死了那怪兽,也杀死了自己。
而我的决定是好好的活着,因为我认为自己可以死,也有权利死,也有能力死,所以我决定好好的活下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在意孤单或者痛苦,不在意未来的路是多么艰难,这是我以我作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而做出的决定。
假如有一天,我决定离去的时候,谁有能抓得到我?
捆绑我?
束缚我?
评判我?
惩罚我?
不,没有人能够,我将超越这一切。
老实讲,因为这个原因而活下去的人生,舒服多了。
正因为如此,这人生才可以不慌不忙,不急不火,妙趣横生,因为人会死得很长,因为你知道你随时可以退场,那么就不要急着去死,不妨留下来,慢慢欣赏。
所以,在你还能死的时候,你要好好的活!
自由意志主义是一种主张只要个人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个人应该享有绝对的自由以其自身和财产从事任何活动的政治哲学。
自由意志主义者的基本准则为:任何人类的互动行为都应该出于双方的自愿和同意,任何利用暴力或诈欺手段侵犯他人权利和财产的举动都是违反了这种准则。
因此除了对付他人先行侵略的反击外,自由意志主义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
以上是对自由意志的学术解释,片名和剧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李奥,一位餐厅勤杂工,一个有暴力倾向的长发男子,在工作发生纠纷后奔向汽车。
在驾驶期间,他看到一位骑车女子,他熟练地准备好工具,把女子拖到无人的山坡上,冷酷的非礼了。
这是的镜头很冷酷,就如纪录片一样,没有任何表情的旁观,女子的无力反抗,李奥对女子拳打脚踢,然后如野兽一般发泄了自己的欲火。
发泄后,李奥独自想远方眺望,若有所思,这时候女子要逃跑却摔下山坡,受伤了。
在李奥回去取药准备给女子处理伤口时,女子逃脱,这时候,有人经过,发现了异常。
李熬无法去开车,只能躲在树林里,晚上被众人抓住,接着被痛殴。
9年以后,李奥获得假释的机会,此时得知,他在控制性欲方面有障碍,同时亦有暴力倾向。
在一位社会工作者的伴随下,他被推荐到一家印刷厂,boss详细询问了他的经历后,雇佣了他。
他的心生活从此开始,他的形象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长发变为短发,看似他已经同意前不堪回首的岁月诀别。
不久,在boss办公室里,他认识了老板的女儿,娜蒂。
两个人的轨迹,汇集。
李奥的生活看似波澜不惊。
性欲,最为最原始的欲望,一直被他压抑着。
只是会在自己的房间里,他会对着电视自慰,很多时候,他和成为他朋友的社会工作者一起,做着引体向上。
有时他们也会去跆拳道会馆一起切磋,以此来消耗自己的雄性荷尔蒙。
在这期间,李奥是有冲动的,面对参观的女服务生,车站的陌生少女,但是除此之外,李奥还会渴望爱的出现,虽然他还未明白什么是爱。
娜蒂突然的电话,把两个人的生活从此紧紧绑在一起。
两个人由刚开始的超市偶遇,咖啡馆的谈话,彼此放狠话,到娜蒂的电话道歉,最后的跆拳道会馆蒂娜的发泄,这一系列的共同经历,似乎和任何其他情侣一样,一切一切似乎都和正常的人一样,甚至此时的电影节奏越来越拖沓,但是不要紧,既然是写实感极强近乎纪录片的整体风格,自然得有耐心才能看完2个半小时的电影。
娜蒂远赴比利时做巧克力、李奥在这期间,貌似平静。
一次,他未遂模特身材的店员进入她的房间,不过,他控制住了。
既然是控制,这就足以说明,李奥的欲望是被一直压抑的,他没有真正摆脱性欲对他的影响,他的生活一直是很痛苦的,也一直在人性和兽性之间挣扎、徘徊。
李奥最终去了比利时,这时的他,虔诚得追求娜蒂,并且敏感而脆弱。
他起初要自己找旅馆住,拒绝蒂娜一起住的建议,最后由于宾馆没有空房,他才和蒂娜一起住。
一夜,他克制了整整一夜,早上娜蒂起来抱着他,他拒绝、抗拒,他爱上了娜蒂。
第二天,在一次圣洁的音乐洗礼后,李奥,哭了。
两个人在一起了。
晚上,李奥第一次和娜蒂ML,李奥第一次和一个女人以温柔的方式。
结束后,两个人温馨的依偎。
但是,最为影片最温馨的段落,导演依然没有使用温馨的灯光和抒情的音乐。
冰冷的旁观,从始至终的继续下去。
娜蒂和李奥是相爱的,李奥和他一起,吃饭,出去漫步,和其他情侣一样。
娜蒂为他准备早餐,两人在一个洁白装满水的大澡盆里面打情骂俏,看似其乐融融。
正如李奥左臂和胸口纹着的不安分的刺青,李奥的生活也不会这么简单,这么平淡,危机四伏。
在李奥高举着娜蒂在他们公寓走廊的激情四溢的ML的工程中,导演就已经清楚的暗示着观众,李奥的兽性没有被驯化,那个表情让我想起了 巴黎最后探戈 里面的白兰度。
好景不长,李奥在娜蒂出去喝酒聚餐的一个晚上,在娜蒂喝酒的店铺外,看着娜蒂和别人开心的聊天、喝酒,他的心情坏透了。
回家的路上,他挡住了一辆MINI车的去路,车里的女士很不耐烦的让他离开。
李奥在女人进入车库,车库缓缓关门的空隙,他钻了进去。
压抑着性欲在这一瞬间决堤般迸发,他粗暴的边咒骂边击打着女人的头部,女人有尖叫、咒骂、呻吟,到最后无声。
李奥非礼完女人,钻出了车库,步履沉重的返回了公寓。
李奥懊悔的洗着沾满血渍的双手,却怎么也洗不掉自己的罪恶感。
娜蒂回家,李奥装作若无其事。
第二天的早餐,气氛空前的压抑,娜蒂似乎发现了异常,李奥沉默的搪塞。
一天夜里,李奥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罪恶感,他向娜蒂吐露了自己的过去,然后他任凭娜蒂的苦苦哀求挽留,扬长而去。
娜蒂找到了以前的受害人,她揭开了受害人心里最深处的创伤,展现出隐藏了、压抑了8年的伤疤。
在咖啡馆里,受害者趁娜蒂去方便之际,她闯入洗手间,残忍的以李奥曾经的方式报复了娜蒂。
娜蒂给李奥的朋友打电话,朋友撒谎,说了不在柏林。
娜蒂还是凭直觉来到了柏林,她重新找到了李奥。
此时的李奥,正在经历着人生中最压抑、最有负罪感的时期。
跟踪的过程中,娜蒂以为李奥还要行凶,但是,李奥此时准备的是面对死亡。
李奥来到宾馆对买你的海边,面朝大海,阴郁天空,暗淡的阳光,一切一切,都在为李奥的死做准备。
一天晚上,娜蒂偷偷溜进李奥所住的宾馆的浴室里,她来到了房间的浴室,镜头给了一个刀片特写。
这个主观镜头后接着就是,蒂娜离开宾馆后重新返回,她发觉的李奥要自杀,屋子里没人,她又奔向海边,她远远地看到,李奥一个人坐在沙滩上。
她跑到李奥身边,试图阻止他,李奥赴死之心十分坚决,他分别割开右手和左手的动脉,娜蒂无助地看着,然后李奥释然的靠在娜蒂的身上。
第二天早上,朝阳升起,娜蒂抱着李奥僵硬的尸体,不肯放手。
这是一部比较客观反映强奸犯的电影,导演几乎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记录,赋予一个犯人有血有肉的灵魂。
它表达了导演对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的细致解读,导演的真诚也是这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不会让人昏昏入睡。
其中对人性罪恶和美好方面的对比表现,直扣人心。
也只有德国电影才能如此严谨的为大家呈现出这样的佳作。
无法理解的德国人。
高估了自己看片的选择范围。。。
整部电影充斥着负能量的无法理解的价值观,就像德国连绵的阴天,不喜欢。
生而为人,对不起
3.6 病态与救赎,欲望与自由意志
看剧情简介,觉得有点像《发条橙》。没想到这么闷,看睡着了都。
3.5 腼腆、自卑、而又性欲高涨。故事没问题,情节也还好。叙事节奏缓慢而压抑。
画面很震撼。。。只是找到一个很清晰的版本太难了
这样精准而细微的心里描写 拟乎特别不愿意观察人在现实中的行为和心理
不知道是不是和城市人口比较少有关系以至于男主有点感情障碍,这也不是性欲,如果是性欲完全可以花钱解决,还是需要从童年入手开始描写才能够更了解为何他会这样吧……看完想去学防身术(没有看到完整版好遗憾)
开头十分钟毁了它
无法克制的障碍,无法逾越的鸿沟,新生活始终无法开始,即使努力也无能为力!很绝望。
德语片没字幕看的是有多痛苦啊。。。主演居然是浪潮里的老师!!!
在主流思維下,可能會被質疑是一部美化性侵犯的電影。電影確實美,也拍得極好,兩個半小時毫無冷場。也是因為電影拍得好,真切感到痛,甚至對電影中加害人產生同理,《縱慾》幾乎把加害人拍得跟受害人同等位置,我不認為那是一種巧言令色的詮釋,與其說一個女人意外愛上性侵犯,不如說一個屢次犯下滔天大罪的男人,還值不值得擁有愛情?如此叩問非對加害人寬容,甚至痛苦的來源,是不斷給予寬容及諒解。
能找到肯互舔伤口的人是有多难。勇敢,是背着耻辱,昂首地生活。
我居然对主人公有一种深深地理解,强烈的欲望,无法控制的情绪,闯祸后的懊悔,这些感觉都历历在目。他不是一个坏人,可惜只有这一点还完全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标准。面对完全无法融入的社会,也许死亡是最好的结局。
最爱的德国电影之一。救赎,庞大的爱,死亡,光明,以及最终的沉落。我永远记得他蹑手蹑脚潜入她的卧室,走近她的床边,凝望她沉睡脸庞,冰镜光华起伏,刺杀灼眼的无能。清晨嘹亮,请你怀抱他的头颅干哭,紧紧地。
看到最后 热泪盈眶 不忍再看第二遍
中间有一段忽然很悲伤,觉得自己心理有病,想爱又不敢爱。
很有力量感的镜头与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