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21克》
图片与电影内容无关^_^“当我们死去的时候,身体会仅仅变轻21克。
那是怎样一个重量?
五个硬币,一只蜂鸟,或者是一块巧克力:也许还相当于我们微不足道的人类灵魂。
”一场车祸连接起三个不同人物的命运交错,经历过忏悔,伤痛,救赎,有人去追溯生命的原始,有人在沉痛阴影中沉溺,有人纠结于自我的矛盾无法挣脱。
那些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深深积压在脆弱灵魂的深处,在死亡的边缘,兴许才会闪回无数的记忆:这一生,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是那21克灵魂的重量,还是那苟延残喘的生命。
电影用线性的方式去拍摄一个故事的始终,并用这种适合于大脑逻辑的顺序去组接故事的片段,最终形成一个整体情节的概要。
导演以他一贯的非线性叙事打破故事的逻辑,使用平行蒙太奇将三个故事串联到一起,试图从三个方向去同时建构整个事件的脉络。
镜头在各个片段之间跳跃又停留,加之大量的闪回和闪进的时空跳动,犹如蛛网一般从多个方向进行结构的递进式组合。
导演并非是想制造一种悬念丛生的烧脑电影,不像诺兰的多线叙事和交叉剪辑那般戏剧性十足。
影片不再是以情节为主导故事发展的方向,而是以人物的情绪去窥视、去揭露深藏内心的压抑和伤痛。
观众的视角不会总停留在这种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中,需要情绪的不断调剂和催化,方能以旁观者的身份领悟这种过于主观化的情绪感染力。
美好回忆与惨白现实的对此更加突显了影片的郁结和压抑情绪。
碎片化的剪辑将回忆撕扯摔碎,穿插进看似摆脱回忆纠缠的人物常态中,表现出的歇斯底里的人物状态,一下子把情绪涨到了一个制高点。
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那种纯粹视觉效果的狂轰乱炸,让你的肾上腺素暴涨,而是像化骨绵掌一般在你心中慢慢累积,最后达到高潮点,追求的是银幕前后的情绪共振。
这种情感的冲击波久久的徜徉在内心之中,徘徊、游走、暴动,时不时给你一剂强心剂,让你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情绪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特写的频繁使用和演员的精湛演技。
用情绪表演讲故事的导演大有人在,比如我们的墨镜王,纵观他的电影,墨镜之下的王家卫想必定然是一个闷骚的文艺中青年,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强势植入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跳脱剧本的表演又让这种隐匿的情欲在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暧昧中丝丝入味,看似没有故事性,实质早已暗流涌动,让人“欲火焚身欲罢不能欲拒还迎欲求不满”。
这是闲话,咋有空再聊,回到本片。
频繁的特写将演员细微的神情动作不加修饰的表现出来,人物脸上的妆容被刻意剔除,苍白的脸色,清晰的纹理,凌乱的发丝,拉塌的胡须,这种近距离的视角拉近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距离,那种情感仿佛也隐约通过这种“凝视”得以传达。
演员的演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为了不让你轻易出戏,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电影才能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否则分分钟就出戏的电影,搞不好还以为在践行着“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呢,其寓意大概就是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这种电影时常是要打破“第四堵墙”。
影片的三个主演西恩·潘、娜奥米·沃茨、本尼西奥·德尔·托罗演技是有的,不然怎么会被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选上呢,怎么说人家也拿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和蝉联最佳导演的人,虽然区区一个奥斯卡算不上什么,但是人家可拿了三个。
灵魂有多重,生命有多轻,一切尽在经历中。
———————————————————————如果你在这个狗日的生活中被日了,请不要灰心,听我一劝:没有什么事情是看电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看一部。
——(2016,12,17)
《21克》,我所看的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第二部片子,之前的当然是《通天塔》,还差《爱情是狗娘》。
发现原来拼图玩得好对看电影也是有帮助的。
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果然是很有特点,三段式,错综的插叙倒叙,不得不提起心来仔细记住每一个细节,然后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标准的“伊那里多”手法。
一桩交通事故让三个家庭不约而同的走上了不可挽回的悲惨境地。
保罗,一名大学的数学教授,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站在鬼门关上的他竟然意外地死里逃生,成功的移植手术使他获得重生,但是他与妻子的关系却没能得到挽救;杰克,曾经是酒鬼和犯罪分子,在一名牧师的帮助指导下,他的生活得以重建,不仅成为青少年咨询顾问,还是正直善良的好父亲,可他的妻子有时候却暗暗希望他还能保留一点过去的性格。
事实上,杰克被沉重的精神负担所困,内心充满愧疚,似乎没有可能再得到希望与救赎;克里斯汀,她曾经沉溺于毒品和派对,她改过自新后却因一起灾难性的事件,生活发生可怕的逆转。
她退守到过去,并拒绝未来。
Jack的故事直接与宗教相关。
社区教会的神父说的话太具煽动性了,轻易可以看出传道中埋藏着的伏笔隐患。
从Jack的举动可以轻易看出他之前过的是什么样混乱堕落充满罪恶感的生活,但是这样一味的投诚宗教是不是就真的可以化解悔恨。
他的弟弟不相信,他的妻子不相信,估计他的子女们也不会相信。
那人打你的左脸,就连右脸也给他打,简单的行为示范不可能表达出圣经中蕴含的本意,小小的孩子又怎么会懂得行为背后的深意。
家庭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在这样一个“罪人”的身上产生了矛盾,自首将会给家人带来无比的艰难沉重,而逍遥法外又无法面对自己内心忏悔的声音。
Jack和神父在狱中争吵的部分极端的体现了宗教的矛盾,上帝其实无能为力。
Christina和Paul两个家庭关系更为紧密。
Paul接受了死去的Christina丈夫的心脏移植得以延续生命,却又在寻找器官主人的过程中爱上了死者的妻子。
车祸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却也同时给另外一个人再生的机会。
事物的两面性在这里异常的尖锐清晰。
在医院中,Laura坐着等候手术的那个镜头让人印象深刻,生死的擦身而过,希望与绝望的共生共存。
关于生命的讨论在这里更显而易见。
姑且认为爱上Christina的算是Paul本体,但是一心想要找Jack复仇的究竟是谁?
一个人带着两个人的生活继续,Paul的生活压力在呕吐的时候格外鲜明。
孩子在片子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是生命的延续。
Laura舍弃一切的想要生下Paul的孩子,希望依靠怀孕完整的家庭来维持两人之间的关系;Jack在家庭的责任中心便是一对子女,餐桌前的管教什么都好,不外乎是要让他们避免自己从前的生活,可适当女儿问道自己的父亲是不是杀了人时,Jack应当意识到上帝在这里是无能为力的;丈夫尤其是女儿们的死彻底的打击了Christina,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使得她不可自制的消沉,然而影片最后她的怀孕却是充满希望的一个结尾,Every child comes with the message that God is not yet discouraged of man。
救赎,最终的一切是不是关于救赎呢?
我只能说,不要期待救赎。
Jack的妻子说的话很对,life has to go on, with or without God.事实上,所有生存的压力罪恶感全都来自于自身,外界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构成救赎。
This is hell. Right here. You’re damning your soul.天堂和地狱都在你的心中,上帝亦然。
不论是Paul想要靠枪杀Jack报仇,还是Jack的一而再再而三求死,抑或是Christina逃避现实放纵堕落的行为都不能带来解脱救赎,只能使得生活变得更加艰辛苦涩。
这部影片“回归人类受难与新生的根源”,表现人们是如何战胜苦难,是关于悲伤,失落,悔恨,救赎,牺牲,以及上帝的无限之爱。
在我看来,这所谓所有的“苦难”皆来自与这21g的,等同于5个铜板的重量、一只蜂鸟的重量、一条巧克力的重量的一个人灵魂的重量。
PS.如果你愿意给《读书人》杂志投稿的话,请发邮件至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需要的影评和书评还是很多的,不需要文笔多好,不注重形式,有所表达即可。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条的线,或曲或直,通向终点。
这些线有时也会相互交合,相互缠绕,构成一个又一个充满未知与神秘的交集,我们的生命,也就为之改变。
他是一个病人,严重的心脏病令他时日无多。
在期待能有一个鲜活的心脏以便器官移植手术的过程中,他已经觉得,等死其实就是死。
他的妻子,因为之前的分居而选择了一次人工流产的妻子,这时又回到他身边,照料他,关心他,甚至想为他和她留下一个孩子。
她是一个病人,年少轻狂的时候染上过毒瘾。
上天给了她一个体贴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女儿,让她治愈毒瘾,她开始拥有自己简单的幸福,甚至开始在交流会上把自己的故事作为范本鼓励别人,坚强的挺过来,勇敢的走下去。
他也是一个病人,在社会的最底层见识过最肮脏的灵魂,不过对上帝的信仰让他感到得到了救赎。
他告诉愤世嫉俗的孩子,上帝连你帽子下面的头发丝动一动都知道,你凭什么不信他?
他用彩票中了一部小皮卡,他觉得这是源自他的虔诚。
于是他越发虔诚了,虔诚得以至于他的妻子都开始埋怨他,有点失去了男人的野性。
他们的病,或者痊愈,或者不治,却因为那辆上帝赐予的皮卡,发生了始料未及的变异。
虔诚的他愉快的开着皮卡,却失手撞死了她晚餐归来的丈夫和女儿。
他的礼物变成了最可怖的祸害,他将再次面临牢狱之灾,而他的信仰,轰然崩塌,转瞬间最卑微的虔诚,就成了最无稽的荒谬。
她的幸福被陡然中断,生活就像突然破碎的瓷器,再也难以还原,悉心呵护的未来,刹那间荡然无存。
这突然降临的灾难,顿时让所有色彩都变得诡异,让所有哲学都显得荒诞。
而原以为在等死的他,因此有了一颗鲜活的心脏,通过移植手术他又可以慢慢品味充满尼古丁味道的生命滋味。
但他拒绝了妻子,疾病的苦痛固然不是分居的理由,但同样,也不会是牵手的机会。
他开始探寻赋予他继续生存的恩典来自何方,他找到了真相,他找到了她。
她,抚摸着他的胸膛,里面依然跳动着她过去幸福生活的心脏,是不是和他上床,就能回到以往那梦一样美丽的地方?
不,等等,回不去了。
回不去了。
为什么?
是因为那辆上帝赐予的皮卡?
还是那个开皮卡的混蛋?
于是,他开始陪着她去寻找那个该死的混蛋。
混蛋?
是的,混蛋就是一枚混混沌沌没有方向没有力量的鸡蛋,哪怕他从监狱出来,他也无法再走进以往充满感恩的教堂,他只能用最苦最累的重体力劳动来消耗自己的精力,用最烈最辣的酒来折磨自己的残躯,让自己没有机会想起那痛苦的记忆。
当他再次找到他的时候,他拔出了枪,换作是你,你会怎样?
没有车祸,你哪儿来的心脏!
没有心脏,你哪儿来的希望!
你以为你站在正义的高处,就拥有拯救灵魂的力量?
杀了他,你谁也拯救不了,该悲伤的依然悲伤,该绝望的更加绝望。
因为车祸,我失去了信仰!
因为车祸,我找不到方向!
我就是带来所有悲剧的源头,既然我自己都无法容忍自己,我又何求他人的原谅?
既然生命已经看不见阳光,那干脆,就让我死亡。
饱受矛盾与苦痛的生命开始挣扎和搏斗,枪声一响,就是谢幕的时候,只是已经调转的枪口,血泊中低下的头,是那个刚刚做过手术获得重生的人。
他驱车飞奔,想尽快去医院,看能不能救起这个致命的枪伤,他是杀人者,他是救人者。
她对警察说,这是一个事故,但她仍然残留着毒品的血将不能输进那颗正在消逝的心脏,她是无辜的,她是无力的。
这时候,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
原来,本已绝望的荒野依然会有希望,最沉重的苦难也会有新生的彼岸。
生命的线条在你我的往来穿梭、纠葛反复中,渐渐变成形成了一张网,身处其间,没有依靠的心灵难免惶恐,但是,承受苦难的张力却能使它异常坚韧,那时候,让我们能够备受煎熬而又始终不离不弃的,就是灵魂的重量。
我们活过多少次?
我们死了多少次?
他们说我们在死去的那一刻 体重都会减轻21克 所有的人 21克能有多重?
又失去多少?
我们什么时候会失去21克?
随这21克消失的又有多少?
又得到多少?
21克 五个镍币的重量 一只蜂鸟 一块巧克力 21克有多重?
据说是得奥斯卡奖的,但我更是冲肖恩·潘去的。
看完以后的感觉,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但导演不想别人看出来他很简单,所以要用几个噱头来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就肖恩·潘的行为,我觉得就我现在的环境来看,没资格追求了。
想要体面的死去(就是支持安乐死了),无法忍受不能亲自制造人类(认为试管婴儿是对自己的侮辱),面对罪犯却又亲手将他释放。
这些我感到惊奇。
但就手法来说,为了使故事显得不简单,用了那种片段式的倒叙(我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说),这在之后的《memento(记忆碎片)》也用到了,但后者显然更理解这种手法的精髓(永远不能让观众由结果猜到过程),在《memento》中,时间每向前推进一段,都会让观众将先前的预测全盘否定,而在《21克》中,在肖恩·潘找到心脏的主人时,我已经可以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复仇故事!
这让故事趣味骤减,而他所要表达的主题却有无法触动我!
所以在我看来,本片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被不成熟地复杂化后的结果!
这是最可恶的,有些片子要复杂,有些简单的故事最好简单点讲,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本片要简单的话,估计也没这么多人去看了(因为实在无趣)。
想起《Eternal Sunshine In Spotless Mind(暖暖内含光)》,简单温情的故事,略显混乱的叙事,感动却更深。
非线性叙事,导演与摄影师在视觉上设计给以信息告诉我们故事发展1.画面颗粒度在观影时原本我认为导演是用颗粒度的变化告诉时间顺序当我查阅导演以及摄影师的访谈才明白颗粒度是随着故事情节而变化情况复杂转折时,颗粒感加重
Paul术前角色面临的情况好转,颗粒度几乎消失,非常细
Paul术后Paul 与 Cristina 相遇 love 时刻额这个就不放了
Cristina 知道真相 颗粒感重2.三个角色的颜色区分Paul 以冷色调为主 甚至是病态绿
Jack 以暖色调,偏橘红色,以橘色压住红色的暴躁,也是这个人物性格拼命压住原来的自己
Cristina 中性色,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三人开始遇见故事线合一变成了红橙色,愤怒压抑 颗粒度最粗
所有的转场也很巧妙,相似物和话语连接本是冲 Naomi 看,未曾想影片开始 30 分钟,即使猜出事件的发展,也会惊叹且思考其立意 人性的矛盾复杂 逃逸 罪恶 赎罪该如何选择 悲剧 救赎 死亡 道德最后一枪是升华,是爱,不让她堕入监狱21克所谓的灵魂之重,有些涉及精神心灵玄之领域。
移植心脏之后还是他自己吗?
那颗心脏原本所带有的情感,是否会随着一并移植?
最后我还是要吹爆Naomi!
含着泪吻他的心脏,爱惨了!
真的是欠Naomi一个小金人,还有法兰西女神Gainsbourg,啊,微表情,法式英音…两位男主更不用说,演技炸裂"The Earth turned to bring us closerit turned on itself and in usuntil it finally brought us together in this dream"参考文章:21 Grams*, an emotionally wrenching drama shot by Rodrigo Prieto, ASC, AMC, intertwines the lives of its characters in unexpected ways.
21克 (2003)7.82003 / 美国 / 剧情 惊悚 犯罪 /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 西恩·潘 娜奥米·沃茨
保罗,等待移植心脏手术的病人。
杰克,改过自新的虔诚基督教徒。
克里斯汀,戒毒后感激并享受着幸福生活。
一场交通事故,改变了行走的轨迹,生与死,罪与罚,盘旋不下。
生命,保罗得到心脏,手术成功,获得新生。
然而,这是用另一个人的生命换来的。
克里斯汀的绝望,保罗妻子的希望,一个错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宗教,信仰耶稣。
杰克把圣经里的字字句句铭记在心,他的思想: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
可是,即便是带着善意和悔改重新生活,上帝却并不公平。
上帝无所不知,与上帝扯上关系的却不仅仅局限于“好”,不堪一击的论据。
不顾家庭责任,毅然选择自首。
内心的罪过让他喘不过气,他得不到解脱。
迷惘,犹豫不绝,忧郁沉沦的克里斯汀。
爱上丈夫心脏的新主人,内心自责,挣扎不已。
救赎,所谓救世主,根本不存在。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宽恕,释放别人,箍紧自身。
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世间的苦,参不透,是残喘苟活的杰克,参透了,是把子弹射入胸膛的保罗。
『我们能活几次?
我们能死几次?
他们说人死的那一刻会失去21公克的重量每个人都一样21公克有多重?
我们到底失去多少?
我们几时失去21公克?
21公克有多少?
我们得到多少?
我们到底得到多少?
21公克五块铜板的重量一只蜂鸟的重量一条巧克力棒21公克到底有多重?
灵魂的重量』片子从始至终都沉闷、悲怆、压抑,叙述方式精致、细密、巧妙。
现实与过去闪回,看似无意义的镜头却是必须目不转睛才能衔接联系的重要画面。
摄影风格与导演意图,独特剪辑糅合一体,步调一致,完美和谐。
写在前面的话:(21克是我看完觉得很压抑的一部片子,很沉重的话题,生命,灵魂,命运,救赎,和解脱。
记得有朋友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痛不欲生和生不如死哪个比较痛苦,我无解。
想必很多人都无解,有的时候,人是需要解脱的,而死亡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
可是面对死亡,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呢?
当然,活着就需要希望,不要等别人救赎,自赎是最伟大和坚强的。
自赎一个美好的意愿,警示所有朋友和我自己。
戏如人生,我们总有一天会做主角,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和忘记)灵魂挽歌(剧中人物 A,B,C,唱诗班地点 灵魂噬地)第一幕第一场 开篇自述地点灵魂噬地右下角,心灵的最底处。
A:我们三个人,同样分量的生命,却有着不同的幸福与哀伤,在绝望与希望之间重生和灭亡。
一切仿佛是上帝开的玩笑,也似乎是冥冥中的注定。
B:也许这一切只是出于自己本身,道德,信仰,责任,这些类似准则的东西抨击着我们的内心,改变着我们,最终不得救赎和自赎。
C:也许我们本来只想充当一个旁观者,却不小心当上了主角。
命运的转盘指向你的时候会悄无声息,走的时候却会撕心裂肺。
迷失自己的时候,谁又能拯救谁呢?
A:我是一个宿命的人,上帝给予我的,我就会接受,不是我的,早晚我也会归还。
你说我痛苦吗,我说我后知后觉。
你问我幸福吗?
我说我拥有生命就已经满足。
可是,我却嫉恨命运的捉弄,这叫我无法自拔,甚至迷失自己。
B:我比你要理智,因为我曾经穿越过死亡的殿堂,我甚至羡慕那里的阳光。
而且,我早已将自己的生命遗忘。
C:迷恋一件东西的感觉是美好的,因为会失去自我。
接近死亡的感觉也是美好的,因为可以轻松的解脱。
可为何我还要不断的挣扎,不断的想去摆脱。
因为我是女人,我需要温暖和一份爱。
第二幕 第一场 生活·其他地点 灵魂噬地右上角,心灵隐私处B:看着妻子来去匆匆的疲惫的身体,我侧目忍泪。
我的心脏已经不能忍受强烈的刺激,它已经衰竭,我可以感受到它即将消逝,原来心如止水可以这么简单。
曾经在我脑海中计算、划分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目消失了,曾经在我身体里燃烧的一股股激情的香味也荡然无存,妻子尽着她最后的努力创造奇迹。
其实我知道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另一个新的生命,完全属于她的新生命。
我的手指很久没有温暖过,冰凉如尸。
也很久没有用自己的鼻孔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并且很久没有再见到飞翔在空中的群鸟。
我勾勒着死亡后的宏图,想象着天堂与地狱的模样,喧嚣或寂寥,繁华或蛮荒。
而现实中,除了周围仪器的嗡嗡声,满地寂静。
A:孩子经常会看着我身上的纹身,露出害怕和好奇的眼神。
我无从说起,也不想逃避。
我为我曾经做过的事而忏悔,年少的冲动造就了我一生的阴影,就好象我身上的纹身。
可是上帝告诉我,一切都会过去的,会好起来的。
我虔诚,我信仰。
我相信善恶因果,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打造我新的美好,虽然仍然很多人对我不信任,就象解雇我这个老板。
我委屈而懊恼,可是我能怎么做?
用刀片一点一点的刮去这曾经的罪恶,可是留给我的,依然是无尽的伤痛。
上帝啊,叫我再相信你一次,我笑了,我开心的笑了,上帝是值得我相信的,好人总会有好报的,我的虔诚没有浪费,我得到了上帝的奖品,这一刻,我是幸福的。
C:邻居家的夫人经常会对我报以羡慕的眼神,温柔可靠的丈夫,天使般的孩子,生活如天堂般不可想象而又可伸手触及。
我多少次笑着在睡梦中醒来,是因为幸福。
塌实感和满足感笼罩着我,这比那些该死的白色粉末带给我的梦境要坚实的多,都是温暖的,我曾经糜烂的心灵一点一点的缝合而焕然一新,热可可上升的热气代替了荼蘼的香味,温暖的胸膛代替了虚无的环境,优雅的音调代替了那迷幻的耳鸣。
他,我最爱的人,把我拉回了地平面,叫我成了一个会莞尔的幸福的小女人,可是就当我手里熨斗准备在丈夫洁白的衬衣舞蹈时,扑天盖地不好预感就象熨斗中沸腾的热气一样,朝我袭来……(A,B,C下,唱诗班齐唱)即将逃离病魔的追捕已经别离罂粟的花香开始追随上帝的脚步不管是抛弃还是接纳生命已经不知不觉中在远航可是命运的转盘啊因为那一阵悄悄来袭的风开始转向(唱诗班下。
)第二场 10月10日,十字路口,A的生日,B的重生日,C的忌日。
地点:灵魂噬地左下角 心灵未开垦之处(B,A,C顺序上。
)B:我有了心跳的感觉,可是却陌生,我有灵魂出壳的感觉,游戈在一个不属于我的地方,我看到了身边神情激动眼含泪光的妻子,我听到了窗外群鸟的鸣叫,我试着呼吸,很艰难,却毅然生动。
我知道,我重生了。
我的重生意味着一个人的消逝。
我代替了他继续生存在这个乏味的世上。
我并没有兴奋的感觉,而是哀伤。
医生把泡在装有福尔马林的瓶子里的心脏叫我看。
我问‘这是我的心脏吗’。
我望着这千创百孔的心脏,象一块糜烂的肉块。
我第一次离自己的心脏这么近,看的这么仔细。
审视的过程叫人觉得可怕。
它已经静止,我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了,那么我也是应该离去了。
可是为什么我又活了过来,上帝送我的这个礼物是为什么,完成未完成的吗?
为了我多年却没有感情的妻子的梦想,还是那未完成却永远无起色的事业。
不是,都不是,生存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追求和意义。
我不如就这样死去,与我的心脏一起,默然的停止。
只是,等等,叫我见一面这个心脏的主人吧……A:上帝说,每一个人的离去都是有原因的,是因为种下的因,离开是为了赎罪。
上帝送了我一件礼物,我相信这是我一直以来行善和虔诚所结的果。
因为我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付出了一般人不能付出的。
好久没有这样喝过酒了,我畅快而心醉,我想为我的幸福生活干杯,为上帝干杯。
我发狂一样的驰骋,可是上帝却给我开了一个玩笑。
由于我,2个天使般的孩子和一位善良的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我记得上帝的话,我不止一遍告诉过自己告诉过别人的话:“你犯下的罪过会陪伴着你一生,让你受尽良心的折磨。
”我的曾经折磨我已经太久太久,就象我洗不掉的纹身,无情的嘲弄和折磨着我,血泊中女孩的眼神,邪恶伏罪感的缠绕,撒旦的咒语叫我无法就此落荒而逃,我选择了自首,我愿意用我残余的生命去偿还这三条生命。
否则我无法自赎,将每天生活在梦袭中……C:幸福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
空荡荡的房间,空荡荡的躯干,连心脏都没留下。
得到和失去真的只在转瞬之间。
我想象到了邻居夫人怜悯的眼神,人果然是不能太幸福的,也许我本不应该幸福,乐极生悲是必然。
我连哭泣的力量都失去了,我还有拥有什么?
来吧,我可爱的毒品,我梦想的堕落,迷幻虚无的世界,我本就是属于你们的,现实离我太遥远,幸福也太遥远。
我血液内你们残留的细胞在呼唤,在哀嚎,我需要解脱。
(A,B,C下,唱诗班齐上)转向的命运转盘带来了绝望和欢喜死神与你挥手后愤然离去可却没看到你眼角的泪滴哭泣的人开始怀念荼蘼的香气呐喊之余只剩放弃还有那洗不去纹身如同撒旦不折而断的羽翼一边暗藏,一边叹息(唱诗班下。
)第二幕 第三场 前进·后退·流失地点 灵魂噬地边缘 心灵角落处(A,B,C 唱诗班顺序上场)A:命运真的很奇怪,三个被我害死的人,就这样的无辜的离开了人世,而我,这个罪恶的杀手,却莫名被释放。
你们说我没罪,可是我知道,我是有罪的,但是我也知道,我必须好好的生活下去,为了我的妻子和孩子。
但是我日夜煎熬,被罪恶折磨,她的眼神,血淋淋的地面,上帝有眼睛,上帝都看到了。
我无法原谅自己,我只能用繁琐的工作的工作叫自己去淡忘,以救赎感化别人而净化自己,虽然无效,可是却坚持,我的灵魂早已被吞噬,我只等待死亡到来的那一天。
B:我找到他,爱上了她,看到她我的心脏就会莫名的加速和阵痛。
我默默的陪在她的身边,看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行走,夜半一个人无声的哭泣,一个人麻木的堕落。
我看到她的心在流血,我胸腔里的心脏也随着滴血,我才想到,我用的是‘他’的心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我才如此的爱她,疼她。
她的痛楚我想全部的接受,我想抹灭她所有的伤疤,给她全新的生活。
虽然我知道她的心脏已经枯萎即逝,如同我曾经那千创百孔的心脏一样,可是,我毅然坚持的决定,给予她爱,带她解脱,摆脱这一些命运的束缚,甚至,为她杀了那个叫她如此痛苦的家伙。
C:他的胸膛如他的一样的温暖,他的心跳如他一样的节奏,他的吻,他的爱都和他如此的相象。
我知道‘他’不是他,只是他接替了我丈夫的心脏,又接替了我丈夫对我的爱。
我在他的怀里如同一条鱼在水池中快乐的游弋。
幸福的感觉仿佛梦幻般的如期而至,可是我突然狂暴而愤怒,我发狂一样的歇斯底里,我的丈夫,我的孩子,包括眼前这个本该死去却又重生的男人都是因为一个人的过失而改变和失去,体内的毒素激发着我,我不能制止自己,不能摆脱这个事实,我要杀了那个人,那个罪魁祸首,只有这样,我才会永远的脱离痛苦,我们妥协了,我们要杀掉那个人,以上帝的名义,为了救赎。
(唱诗班:“还要唱下去吗?
给点配乐就可以,听到窗外群鸟而过的那一阵阵呼啸了吗?
是绝望的哀嚎还是希望雀跃,自己体阅.”)第三幕 第一场 毁灭·拯救地点灵魂噬地正中央 心灵之门A: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面对枪口,我是恐惧的,可是我恳求他,杀了我。
面对他的嘲骂,我舒服了一些,这比自己骂自己要管用的多,我再次恳求,可是他却空放三枪,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求他不要再叫我受如此的折磨。
求他结束我充满罪恶的生命,我渴望得到救赎和原谅。
B:我真想一枪直接打进他的后脑,看着他的心脏一点一点停止跳动,可是看到他如此痛苦的样子,我知道,他已经自赎难当,死亡已经不可怕了,那么我杀他又有什么意义,死亡对他来说,是拯救,我放了三枪空枪,第一枪,是谎言,是欺骗,我希望她可以听到,那么她将会解脱,离开原来那些纷扰的噩梦。
第二枪,是救赎,这个倍受折磨的男人,叫我救赎你吧,可是我同你一样,如果解救你,那么我同样不得自赎,就叫这一空枪,击灭心中的罪恶吧。
第三枪,是自赎,也许也是给自己的一个谎言吧。
她走过来了,疯狂的抓起东西朝他砸去,于是第四枪……C:丈夫的心脏这一刻真的停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开那一枪,我救不了面前这个即将再次死去的男人,因为我体内残留的毒素,注定我救不了他,当一切都静止的时候,我的内心恢复了平静,我突然懂了,他为了我的全新生活,抛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丈夫送给他一颗心脏,送给他全新的生命,为了救赎,他用这条生命,又给了我一个希望。
从此,我将心如止水。
(唱诗班齐唱,没有配乐,轻声道出。
)我们只想静静的看静静的听静静的冥想然后静静的消失第三幕 第二场 告别地点:灵魂噬地门口 心灵驿站A:我第一次撒了谎,我说是我开的枪,打死的他,说这些谎话的时候,我平静如水,群鸟忽鸣而过,天空仿佛一下阴暗下来,可是我突然豁然开朗,我知道,我即将解脱。
仁慈的上帝,如果我解脱,那么我依然相信而侍奉您。
B:我感觉我即将消失,这次是真的,我安详的闭上双眼,这次比上次还平静。
不带一丝恐慌和紧张。
群鸟鸣声而过,我扬起笑容,我想起我自己的那颗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心脏,开始想念。
我感觉自己变轻了,好象有东西离开了我的胸膛,据说,人死后会失去一些重量,这个重量就是21克,21克是五个镍币的重量,是一只蜂鸟的重量,是一块巧克力的重量,是灵魂的重量,呵,我的灵魂有21克吗……C:亲爱的,我爱你,也继续会好好爱自己,就算是为了那举无轻重的21克……(唱诗班A,B,C齐唱,配爵士D调背景乐)你说你曾觉得那一颗心脏沉重不堪你说你曾觉得那一刻灵魂突然飘散你说你曾觉得那一课是上帝的谎言可是依然义无返顾栽进了自己着手创造的深渊无尽的虔诚洗脱不了罪恶的阴暗无数的麻醉摆脱不了噩梦的炽寒无畏的付出拯救不了失去的笑言但是依然明知故犯乘着被命运无情操控的船帆我们只唱这一首灵魂的挽歌只为纪念那上升失去的重量灵魂的重量21克(结束-闭幕-THE END)http://blog.sina.com.cn/u/4a9ed478010007lx
为了间或表明灵魂21克的分量在巴黎和东京的铁塔上掌心的雪,也是生命中静静的一部分。
甚至在镜子前面集合在化妆台上的一些东西一张剥离下的面膜也有某种把色彩变深的特性譬如:保险套中的流质是21克枪里面的最后一粒子弹是21克我想到的结婚礼物是21克一个早晨的阳光是21克……如果我们仅仅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想到,即使在黑暗中视线也正好是21克怎样也无法挥别黄昏带来21克的暮色,仿佛一个少女的吻想象第一次可能有多么轻很容易走向每一个陌生人那是和你身上的我一样的重量“她将称量它们,吃掉它们,兴奋于一种尖锐于眼泪的滋味。
”
一起车祸和之后的心脏移植手术联系起了三个家庭,但是在叙事上,完全不是线性的,多线索的情况下,不同的人物线索相互穿插的同时,有的故事线在闪回,有的在闪前,像是一幅被打乱的扑克牌,只有看完全片,才能串联起整个故事,黑桃梅花方块各归其位后,才发现这是一手好牌。
看了这个墨西哥导演三部作品,《爱情是狗粮》、《巴别塔》和这一部《21克》,都是结构上很有特点的电影,爱情是狗粮是板块式的结构,三个有所联系,却相互独立的与狗有关的故事,巴别塔是多线索,因为一起以外的枪击案,把美国,日本,摩洛哥,墨西哥四个国家的四群人联系在了一起。
这部《21克》就更加复杂。
三个家庭有其类似,丈夫妻子,天真可爱的小孩(其中一个在尽量要小孩),一起偶然事件把他们冲击向各自的命运,故事很精彩,女性都倾向要家庭的完整,男人都在追求责任和宽恕,据说人死以后重量会减少21克,因为灵魂离开了,这是片名的来历。
复杂的结构让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有了另一种乐趣,就像智力拼图一样将每一段影像按照时间线各归其位,获得智力上的快感;而这样的设置也是一个藏拙的好办法,当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画面的前后关系上的时候,可能他们就不会注意西恩潘的老婆突然地决定要离开好像缺乏说服力,那个在丈夫撞死人后还帮他擦洗车上的血迹的老婆为什么要一直忍受她老公,这个16岁就开始各种犯罪的人渣,她一直伴随着他的动机在哪里?
导演利用大量的镜头的晃动来制造生活的逼真感,当小景别的镜头连续的动起来的时候,节奏就加快了,视觉风格和他的另两部片如出一辙,所以当主角在虚焦的前景后面哭泣,还有片尾的升格,反差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
我看的720p的画质,画面依然有粗糙的质感,应该是导演刻意追求的效果,生活本身就不够精致,灵魂离开的时候,“life has to go on, with or without God ”。
中国电影资料馆看的第一部电影,大荧幕体验了本片带来的震撼,难能可贵的胶片感让电影的本身魅力愈久弥新。
其实,我有一点不懂:一,是不是一定要用这种手法拍摄才能体现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才嫩讲好这个故事?曾经有个人说过,电影就是要好好讲好一个故事,不是么?二,换心的男人是因为怜悯才和女猪脚在一起的?或者为了报恩?只是无法自吃的想做点什么?三,女人呢?她有又何必要接受这个男人?只因为
貌似我的欣赏达不到。。。
复杂而真实。
21克>爱情是狗娘>通天塔
首先對電影敘事方式上就沒好感,其次,電影里的每個角色,我都不喜歡,在愛的天平中,糾結、搖擺不定,最後,結尾道出的本就輕如鴻毛的21克,木有分量感。
时空换换换分割的画面,轮回转转转有一样的信念。还记得屋顶上的大片乌鸦挥散不去。4.0
很压抑,很沉闷,深刻得很刻意~~
虐片无数,真是难为娜奥米·沃茨了。这种剪辑来得就是为了强化虐感么?但在此片里看起来就过分消耗观影耐心
很纠结的故事啊,看得我有点累
一个故事一定要用纠结的方式才能显得自己不矫情
好好的故事剪成这样,真让人绝望
幾近完美。
我绝绝对对看过,但绝绝对对想不清剧情,由此推论我应该对它的评分不会太高
都说是好片,怎么看着那么累那么费劲……
- Life goes on, with or without the god.- how much fits into 21 grams
人性
内容已经够矫情的了,形式比内容还要矫情。
爱情是狗娘无疑是最好的,通天塔虽然刻意,但起码好看,唯这部又拖沓又做作,剪辑很炫技,但是没必要,真是对不起娜奥米·沃茨的裸体。
平行叙述,剪接有点乱,不过还能理解,很多手摇镜头,最后的无声状态非常有感觉,主题比较深刻,救赎。演员里面Naomi Watts我很喜欢,里面的演得也非常好,西恩潘真是那种百搭的,演什么都可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