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青春片里常出现的堕胎,出国,死人等桥段《青茫》都悄悄回避了。
男女主角也不是一张过于成熟的脸外加中国特色的校服。
从这两点上来说,我还是愿意接受的。
开篇林天娇的那段内心独白应该会让一部分人觉得很真实吧,至少我是的。
“我的人生从没出过任何差错。
”“我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学霸、班长,真的就有种被带入觉色的感觉。
白敬亭扮演的学渣高翔,还是很有乔然的感觉连小白自己都说自己有70%像乔然。
这也许很觉得的人设有关,渣并不是平白无故的,总是有缘由的。
这样或许是导演用来表现“越是沉重,越要飞翔”的一种方式。
之前看到有人说,这不是真正的高中生活,而是我们想象中的高中生活。
但是也许就是因为种“理想中”的青春,有让我感动。
因为有太多我们在那个年代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在影片中实现了。
所以在这两个小时里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回到现实,我们依然是该干嘛干嘛。
在我看来,高翔代表了理想,天娇代表了现实。
理想和现实在生活中碰撞,理想说“你真的喜欢学金融吗?
”“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吧!
”现实说“人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尽管那句“你的人生是活给别人看的,我们不用!
”深深触动了很多人,这一刻我们可以为这句话鼓掌,落泪,可是在现实面前却依然有无法轻易放下的种种。
结尾,天娇没有在火车开动前赶到,也没有高翔在列车开过后从远处缓缓走来,他们甚至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告别。
现实的脚步最终还是没能没赶上理想的列车。
青春依旧留有遗憾,而许多的美好回忆也许就在这遗憾和迷茫里。
这几年看过很多青春片,最喜欢的还是青春那件小事当迷茫的青春到来时,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高考意味着未来的方向,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
梦和未来,是否能和平相处家人和梦想如何抉择,女主是学校的尖子生,学习好,有方向,懂奋斗,有梦想。
最看不起上课不学习还睡觉的人,认为那种人浪费时间,浪费学费,浪费青春。
可就有那么一个人,却改变了她。。。
那个人于她开始是看不起的存在,越了解越心动。
不知不觉中,心扉已经向这个少年敞开和他一起没有压力,很畅快,聊梦想,看星星,听歌电影当然不会因此戛然而止女主家庭的离异,男主身世的公开剧情还是开始各种悲剧了。。。
男主的退学,女主不知原因的误会,还未来得及化解误会。
便要分离,剧情似乎到了高潮,我的心境反而尘埃了,因为知道之后会怎样,大多数的青春片不都这样么,离去的都是男主,N年后的再次相遇。
这部虽然么有相遇到,但已经表示了女主的追随在现有的青春片中,青春好像只属于学校成绩好的尖尖生和那些有着故事学习烂到头的差生。
千篇一律的故事,似乎在消磨观众的耐心?
没有那么特别的故事,演员用新人的想法不错,起码不出戏,但是吧也不出彩。
总体来说是一个平平淡淡的青春片,无任何闪光点不过最后男二和女二为啥要剃头,有点看不懂了。。。。
或者是我没看仔细?
在青春片如此没有特色的年代,好想能有一部抓住人心的青春片!
能和之前故事不一样的,起码故事结构能不相同的。。。
优等生和差生的故事看腻了,说说平常人的那些事,说说那些普通学生中的不一样故事我的学生时代中,优等生往往是傲娇的存在,心理素质基本为零,分数一次考不好能哭几节课。
差生义气,打架,睡觉,做事按照心情。。。
感觉真是没啥好写的普通生反而心理,交际能力比较有看头
青春,是一首诗。
回忆起我的青春,就是高三时板报上的高考倒计时,教室里唰唰写字的声音,课桌上高过脑袋的课本,同学们嬉戏打闹声,操场上的欢笑声。
近年来,青春片,悄悄在电影市场流行起来。
但是电影里的青春似乎都是非常狗血,各种堕胎,各种为爱痴狂。
难得一部片子,没有那么多的狗血。
脱离了无病呻吟的矫情和所谓的疼痛青春。
作为一部青春片,青茫算是中规中矩。
故事情节没有了狗血,但是相对就比较薄弱了。
演员倒是挺养眼的,一群新人演员比起之前的那些一把年纪来演高中生的演员好多了。
青茫里的演员看着就是一股青春气息。
我特别喜欢青茫里的阳光。
特别是林天骄和高翔在一起的时候,阳光似乎就特别的美好。
把那种少年时淡淡的喜欢,那种朦胧的美凸显的特别美好。
看了这么多青春片,就特别希望能够有一部青春片,能够把青春时期我们的拼搏,我们的友谊,我们充满阳光的青春给拍出来。
作为曾经有过青春人,拒绝再看到各种疼痛青春来代表我们的青春。
<图片1>在《接下来我们该看些什么:4月下》的图文里,当时写到《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时候,因为秉承着对近几年对国产青春片跟风的厌恶,我的态度是比较不赞成观看的,并且我自己也决定是不会去看的,还说这碗鸡汤我是倒了,大家爱看不看。
可是没想到后面我还是拾起了这碗倒在了地上的鸡汤喝了一口,跑去看了一遍《谁的青春不迷茫》。
怎么讲,这部电影和我脑海中所预想的模样是一样的,故事、情节、台词以及电影所表达的东西等等这些方面没有丝毫超出我的预期,他是所有之前风靡过的青春片中套路的集大成者,电影中所演绎的段落,几乎全部可以从以往的青春片中找到呼应。
比如女学霸林天娇爱上男学渣高翔,高翔在老师面前为林天娇出头顶包,这种设定和段落与《那些年》如出一辙;比如林天娇在最后的颁奖台上自我独白对抗学校体制思想,像极了《我的少女时代》;比如高翔痴迷“飞机”,“开”着飞机滑翔以及将教室装扮成“星空”的段落就简直是《哪一天我们会飞》的翻版…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部片子在质量上是比以往的几部诸如《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的青春片要好那么一些的,因为大部分角色选的还不错,像那么回事,那些腻歪了的情节也没有显得很尴尬。
这部片子谈不上说是大烂片,它只是平庸和无聊,以及充满了能让人觉察的创作者的事先设计感,让观众很不舒服,完全找不到共鸣和感动。
这是一部聪明人做的市场化的电影,他们非常的了解年轻人喜欢什么,又在讨厌什么。
他们把以往的一大堆青春片全部摊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年轻人爱看的梗一个一个妥当设置好,然后规避那些令人厌恶的诸如白血病、车祸、死亡、堕胎的狗血梗。
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无公害的绿茶婊,明眼人总能看清她的小心思,而她却又总能蛊惑不少稚嫩的眼睛和心肠。
她很多段落多么的像《那些年》,像《我的少女时代》,像《哪一天我们会飞》,并且处理的也很自然。
可是我却丝毫没有触动,因为这是一部没有真正表达的电影,除了那一句由刘同的同名烂书而延伸过来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的口号式的正确的废话,剩下的全是套路。
因为没有魂,所以没意思。
对于电影本身而言,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刘同的原书不过是12年出版的一本回首十年的自怨自艾的东西,他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个衍生电影,与其说是改编,不如说是一个命题作文,为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这么一句话,硬凹成一部电影,相当于从歌曲《栀子花开》到电影《栀子花开》。
相比之下,《谁的青春不迷茫》能够做到如今程度已经不错了,而且这还是导演姚婷婷的电影处女作,确实值得肯定。
我想之所以网上有许多人直呼片子为大烂片,也并不一定就是水军,而是大环境如此,青春片泛滥,许多人下意识里就是抵制的,况且《谁的青春不迷茫》又是如此严重的痕迹套路,毫无本心,观众都腻了,你还在一遍遍的瞎JB感动,能不反胃吗?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movie-s<图片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青春片天堂五一档,作为青春片届的扛把子,光线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啊。
从成功运作致青春狂揽7亿票房开始,光线就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和青春片死磕的道路。
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这些空洞无物的烂片凭借青春情怀的东风票房大卖之后,光线已经越来越不重视演员导演和故事内容,而是直接把宣发作为电影的核心部分了。
最新的一部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光线副总刘同的成名作,通篇无病呻吟青春感伤,新人导演,新人演员,无剧情无卡司无逻辑的三无电影凭借铺天盖地的宣传和“高预售票房”(大家都懂的),成功霸占排片,豆瓣水军也一夜之间把评分从5.2刷到6.1,这种不要品质只要噱头,空手套票房的电影,真是令人感动。
电影通篇青春片的老梗东平西凑交作业,借用一下电影通缉令总结的1. 情深深雨蒙蒙,相逢总是在雨中 2. 画星空、滑翔机,这样才能打动你的心3. 礼堂混乱大逃亡,保安全部帮倒忙 4. 学霸学渣最般配,情到浓时一起睡5.家破人亡,缺爹少娘 6. 隔空表白哪家强,广播电台闯一闯。
7. 老师说话必恶毒,宝宝心里都很苦 8. 热血男儿先开骂,一言不合必干架9. 学校朋友还不够,社会青年上来凑 10. 妹子帮手抄作业,学渣向她道个谢11. 兄弟义气肩上挑,替罪顶包我来扛12. 男主智商总无敌,补考总能拿第一13.父母叫我去深造、我去国外绕一绕 14. 豪华座驾开不起,单车恋人最惬意15. 报复仇敌机不失,看你嚣张到几时16. 男主恋爱很得意,万年男儿多苦逼17. 青春无辜最无敌,女主发型要统一18. 青春男女帮倒忙,出手就成破坏王19. 主角异性恋,配角搞基情 20. 平白无故遭诬陷,自证清白很考验希望片方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踏踏实实把电影做好,而不是靠卖宣传卖情怀来忽悠票房
首日亮瞎眼的柜台票房占比
王鹤润,1994年10月8日出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文艺编导专业。
2013年,她以文科艺术类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神学霸。
她总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在中国传媒大学很有人气,被称为中传校花。
2016年,参演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饰演“陆田甜”一角,并为角色勇敢剃光头。
王鹤润的父亲一度不愿女儿剃光头,但拥有齐腰长发的王鹤润却同意,并边剃边哭,“我当时问她是因为难过吗,她说不是,说哭是因为终于鼓起勇气做一件事情,觉得自己很勇敢”。
电影发布会上,回顾当时的拍摄片段,王鹤润再度流下眼泪。
不过随后她却勇敢摘掉假发以片中的光头造型示人,并坦言剃光头这件事是第一次违背了全家人的意愿,“我觉得必须要遵循自己的选择,剃头前的我比较胆小,但现在我变得很勇敢”。
后来回到家乡沈阳宣传新戏时,王鹤润再谈起这件事时已能够用微笑面对,“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为了这部戏和角色很值得。
剪掉头发对于我的意义不仅是外形的改变,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突破自我,勇敢前行,放飞的青春依旧会灿烂!
电影总体是小清新的,看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演员选的也不错,白敬亭真的是个潜力股,电视剧里,电影里演技棒呆,综艺节目里也是不错的,很有综艺感。
电影能够很好的让看电影的人想到自己的青春,想到自己青春时候的爱情,想到那段美好的岁月。
青春里,谁不曾迷茫?
青春里,谁不曾彷徨?
青春里有我们奋斗的岁月,青春里有我们不能忘怀的事情,青春里有我们依旧爱着的姑娘,青春里有我们兄弟之情。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认认真真追一个心仪的女孩;是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挫折;是为了仇视父母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叛逆;是交一帮一起调皮捣蛋的铁哥们;是错过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是怀揣梦想为实现远大的抱负努力拼搏的时光。
青春是什么?
青春是每个“优等生”与“差生”的共鸣与共存,青春是无数个他们,我们曾经深陷于成长的无数个困境里,不懂人生不懂世界却自以为一切了然于胸,有的因着坚持终于冲破命运的牢笼到达彼岸的自由,有的因着走错的路口从此再不见繁花似锦,有的因为反抗成为青春的纪念碑。
电影讲述一个“优等生”一个“差生”,两个基本不会有交集的学生,通过偶然的意外有了联系,然后互相影响,改变彼此的过程。
其实不算彼此,更多的应该是男主改变女主,告诉她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的故事。
电影告诉大家要清楚自己的梦想,不要为了家人父母而活,要为了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迷茫的青春,迷茫的梦想。
是电影带来的感动与共鸣。
很喜欢男女主角的演绎,对于新人演员来说还不错,小白的高翔很喜欢。
在这个青春片泛滥的年代,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摆脱了内地很多青春片惯有的那种车祸、堕胎的剧情,而让大众对这部电影增加了一丝好感。
整部电影剧情简单,没有过多的意外与起伏。
影片中女主叫林天娇,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一个来自小康家庭里,生长于温室的天之骄子。
学习成绩优异,以考上清华大学的金融系为目标,长期以来成绩位于前茅。
而男主是来自于单亲家庭,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也在7岁那年出事入狱,一直以来和眼盲的爷爷生活在一起。
因为父亲的原因,男主小时候一直被人诟病,所以养成了现在这种无拘无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性格。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相遇,然后改变彼此的过程。
其实不算彼此,更多的应该是男主改变女主,告诉她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的这样的一个故事。
电影立意很明确,就是要告诉大家要清楚自己的梦想,不要为了家人父母而活,要为了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就整个电影来说,情节的连贯性不够,剧情漏洞也不少。
首先,男主7岁就无父无母,还要养一个失明的爷爷,他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从后面来看,男主并不是很穷啊,还有相机可以用。
其次,电影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戏来的莫名其妙。
女主好像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的针对男主,男主又莫名其妙的对女主好感。
电影中,班上其他同学在黑板上写上高翔 林天娇的情节让我想起了《情书》,我没看过原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借鉴的《情书》。
不过无所谓了,电影《情书》中的美好,在这部影片中是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的。
另外就是,喜欢女主的那个优等生突然转变态度告诉林天娇,高翔要离开了,这个转变也是很生硬,没有过多的描写就转变了,导演是不是认为配角所以不用说啊?
还有就是林天娇放弃省三好学生,要去送别高翔这部分拍的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电影中这样类似的情节不少,比如去年的《夏洛特烦恼》就有。
对了,男主修车厂的朋友好有艺术才华啊,一个晚上将学校教室的天花板画成了星空图。
还有男主的离开也是很莫名其妙,以及最后十年后,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很厉害的人。
在内地的电影里,梦想真的好容易实现啊。
演员来说,个人觉得男主选的非常的失败。
男主的形象完全不适合演这样一个角色,长得是一副标准的乖学生的脸,和他修车厂的朋友完全是两个世界啊。
女主还行,角色的契合性还算高,但是表演上没有太多的亮点。
最喜欢的两个角色反而是女二和女二的男友,女二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他男朋友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唯唯诺诺的,用林天傲的话说是真不知道女二喜欢他什么,但是当这样的两个人最后做出剃光头的决定的时候,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
电影中,苏有朋的客串让人无力吐槽。
说着一口ww腔的东北话,这是闹哪样!!!
总的来说,电影很一般,剧情简单无亮点,但是不狗血,新人导演算合格吧。
柔光,虚光,逆光。
单纯,善良,美好。
连每一个擦肩的颤动每一个眼神的交会都如流水线般统一,少年们和家长们的台词像极了故事会少年文艺微博段子的原始模板,老师唠叨严厉却也朴实善良,女生们的闺蜜情经历小摩擦却总是坚韧感动,男生们尽管拳头相向却依然兄弟情深,女孩子羞涩,男孩子冲动,他们的爱情像极了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干净温暖。
对了,一定要有一场大雨的戏,记得要咆哮。
那是你的年少时光吗?
这世道,猜对了结局,人们终将庸庸老去,却从来看不清过程,看不清彼时的自己。
这影像,像是起了大雾,雾的外面是不断催眠自己投入的观者,终于指着皇帝的新衣泪流不止,瞧,那是青春啊,多真,多美。
也许是忘记了吧,人类自带美图功能的大脑在回望时总是能屏蔽那些生动的细枝末节,那些残酷真相。
也或许是因为,你国电影圈绝大多数青春片的创作者们天资暗淡,平庸乏味且迟钝,从来没有把握触碰人性本真的能力。
亦或是,真实的轨迹,总是平和却血淋淋,审查者的底线,投资者的风险。
近些年,电影人们在宝岛低端作品《那些年》和《少女时代》的刺激下不断发力,却没悬念地患上了和前作一样矫情的毛病,更少了前作中难得残存的那么一点点真诚,于是直到今天仍在高昂自以为是的头颅。
男导演说,精虫上脑让别人堕胎,这是青春。
女导演说,歇斯底里飞蛾扑火,这是青春。
更有甚者,因为缺乏最基本的讲故事的能力,把年代感的流行歌曲串一串再夹杂点打飞机开房出国回国痛哭桥段就成了一部电影,只见镜头后的操控者张开嘴笑了,这不就是你们这帮掏钱进电影院的煞笔的青春么。
然后是这一次,没了堕胎,没了狗血,多了点认真,套路却依旧。
所有的青春飞扬的面孔都被生硬安在一个个设置好的扁平灵魂上,故事的起承转合漂亮的不像真实存在过。
稚气有了,血气没了。
出了电影院,就忘了。
在这片土地上所有鲜活过年轻过的孩子,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面孔?
说说那些尚记得的东西吧。
和电影一样,也是十几年前。
大多数的平凡少年,是穿着臃肿肥大丑陋的校服从家里到学校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各个班的学霸并不好看,聪明且勤奋的人一般也无暇打理外貌。
曾经有个成绩全市前几的女孩子长得不错,多才多艺名噪一时,高中和同班另一个学习好又高又帅的男孩子谈起了恋爱,于是那些又胖又土的青春期少女们会多少次挤在教室窗口看他们在远处操场上拥抱。
三年后,他俩都落榜了,去了本地的三本学校。
漂亮的女生很多是初中开始就有了恋爱经历,这种女孩会有种莫名的颐指气使和老成妩媚的气质,围观过的大概会懂。
她们不喜欢穿校服,一定要穿也只穿上半身而下半身必须配上牛仔裤露出自己的美好线条来才满意,她们很多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固定的圈子,肩并肩在课间的走廊里来回走动,然后不意外地迎来少年们火辣辣的眼神和同性们情绪复杂的注视。
她们的关系并不牢靠,很多圈子过不久就会打散再重来,总免不了互说坏话。
她们从不傻白甜,就像牯岭街的小明一样,眼神真挚,表情游离,她们的另一半多是某个时期风头正劲的坏小子,然后再换掉,彼此互相拥有,同年级漂亮男孩女孩的关系于是往往乱成了一锅粥。
初中时叱咤风云的老大,到了高中要么是退学了,要么是去念职高了。
重点中学里的头子基本上被体育特长生包揽,他们高大英俊打完球后浑身的汗水毛孔都散发着少年气息,然而他们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那些好学生,那些平凡女生。
他们喜欢与社会上的男人女人打交道,这样才能显出自己是成熟的,他们自成一圈,学校里的其他人对于他们更像是空气,包括老师,老师唠叨多了,他们可是会回骂的。
他们打群架,喜欢追求义气,崇拜仪式感的东西,也特别脆弱。
曾经有个跋扈的少年,得罪了人被黑道追到学校来,为躲避爬窗,于是摔死了。
出殡那天,校外校内好多穿着黑衣的孩子,做足了扮大人该有的样子。
老师,嗯,他们有着各式面孔,和这个世界一样复杂变幻。
他们或厚道,或市侩,或温情,或冷漠。
风流的男性老师,有时也会和班里那个不认真听课却很会微笑的美女学生玩玩暧昧,走到后排并肩而坐帮忙补习下功课,就像牯岭街建中的那个医生一样,咳咳,导演这段掐了别播。
而大多数的小孩,从不是学霸,从不是美女,从不是拉风少年,从没有大胆的跳到学校讲台上抗议唱歌,从没有在高考前忽然陷入爱情不能自拔然后说这是成长这是找到自己作自己。
他们也会有隐晦的爱恋,也会有友情的跌倒,也会有自卑自大坚强软弱,也会有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困惑挣扎。
他们不需要那些你国青春片里固化的人设,却也走完了青春里生动的每一程。
所有这些属于漂亮孩子或平凡孩子的生命片段,不曾因为不被歌颂不被记载而消失。
它们炽烈真诚,像是平静海面下一团燃烧的火,在家长老师社会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茁壮生长。
那或许是永远凝视一个少年侧影而不曾有过一丝表达的夏日,或许是因为陷于家庭漩涡不能自拔痛苦挣扎想要逃离的夜晚,或许是把所有喜悦和忧伤记录在日记里的灯下时光,或许是暴力谎言背叛告别,是被忽视被压制被纵容被隐藏的过往。
无数个他们,我们,曾经深陷于成长的无数个困境里,不懂人生不懂世界却自以为一切了然于胸,有的因着坚持终于冲破命运的牢笼到达彼岸的自由,有的因着走错的路口从此再不见繁花似锦,有的因为反抗成为青春的纪念碑,有的一直寂寞着长大直到老去。
他们曾经身处的那个小孩的世界,从来和大人的世界一样复杂、多变、残忍。
而这个真实的世界,从不曾对他们善意尊重,平等对视,却又喜欢声称是最懂他们的情怀,于是要在给他们立传时生硬罩上连他们自己都不认识的陈旧玄幻外衣。
没有对立体的人的透视,没有对彼时所有少年心思的直面和承认,就不会理解何为青春。
这就是你们和杨德昌和岩井俊二和姜文之间的无数光年的距离。
如果不知道怎么讲故事,不知道怎样不做作地不按套路地描画少时路途,至少不要带着成人的傲慢和懒惰去杜撰篡改昨天,无论是温情脉脉,还是狗血遍地,都透着一股妈妈代替女儿相亲的尴尬。
迷茫的不是青春,是你们回望青春时失焦的眼神。
微信公号:movie_jimigao
这几年内地最好的校园青春电影了
36分钟弃,中国的青春片什么时候能够抛弃自我感动的小情小调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进步。
太搓了。除了白敬亭的粉丝,我想不到能有其他的受众群体。。。
片子比预期高。脱离了疼痛青春片系列,爱情戏被演绎得比较朦胧,关于青少年成长和梦想的痕迹更加清晰。有条不紊的讲了一个青春片,不难看也不烂,也算合格的电影作品。新人演员表现很不错,白敬亭习惯了乖乖牌的演坏小子还真有点不习惯。特别佩服那个不靠特效,真真剃了光头的妹子,你是真的勇士啊!
怎么说呢,我的青春就没什么迷茫的。我并不觉得这个可耻,也不觉得有什么光荣的。
朦朦胧胧说不出口的感情,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目前看过的最好的大陆青春片。已经厌倦了什么堕胎怀孕桥段,还好这里都没有。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可能就是高考里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区别。苏有朋的数学课太有意思了,台湾东北话。最喜欢女主角爬下水管子,老师说的注意安全。
太套路了,各种青春片的影子,不过至少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让人讨厌,一是演员比较顺眼,二是整体调子没那么油腻。其实说实话,这个故事里还真有点似曾相识的地方呢。整体两星半吧,虽不讨厌,但也喜欢不起来。
剧情虽然槽点满满但结局还不错俩人起码没明摆着在一起也算破了内地的华语青春不弄死弄残还要喜相逢的套路,而且男女主的演员很会挑,居然一点也不反感,摄影不错,配乐点赞
片子整体清新的质感在同类的国产片里简直清流,果然和《匆匆那年》网剧一脉相承。跟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的舞台剧改编路数挺像,已经很努力地回避了很多常见狗血元素了。但很多剧情走向还是让人有些无奈地会心一笑。白敬亭和女主的颜值形成了完美的互补,配角咖位真高!
女主郭姝彤似乎闪烁着导演姚婷婷的影子,目测她的路也许会像赵薇致青春带出的杨子姗一样吧。讲真,看到火车送别段落看哭了,这段和我高中拍的一个短片结尾处理太像,勾起了太多回忆。比以往国产青春片做的好的地方在于剧作的价值观导向是对的,摄影风格的处理也脱离了以往青春片的糖水片和MV画风。
竟然还不错 没有特狗血剧情。白敬亭真的是戏里好看戏外好丑……
感觉很有共鸣的一部青春题材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豆瓣上的影评大都是三两颗星。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小白的演技值得给个大拇哥儿,女主演技也不错(青年演员这样已经很不错啦!继续加油!)。还有好妹妹乐队的客串,着实让我惊喜了一下。快结尾时响起的Hey Jude代入感也蛮强的!我给五星,支持!
我们小白演的很好啊!一点都不违和啊!
学生作业?
跟迷茫没半毛钱关系,大概是大家的青春吧,剧情有些点都可以猜到,但有些笑点真的笑出声了,女主和弟弟鼻子真的长得好像
学校和妈妈都好失败,但他们又该怎么做呢
中规中矩,很细腻的故事
完成度挺高的青春成长小品,人物故事尚可,细节用心了
没有辣么狗血伤感!懵懵懂懂的青春才是真理啊!谁说菇凉青春就一定要有爱情,菇凉也可以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