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相很独特的人,或者说长相很漂亮的人,确实上帝不会轻易给她另外的本领。
朱莉表演能力放到一边不说,她往那儿一站,就赏心悦目了。
可惜这样一个美女,导演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坚不可摧》就是一部又臭又长的美国主旋律电影,那冗长的海上漂流戏,太让人会有各种海难戏的即视感。
但这部电影的核心不是战俘戏吗?
结果日本奶油军官的残暴,只体现在了他拿着阳具象征的棍子来回抽打主角上。
他和主角各种暧昧的眼神和行为,让我在电影院无语。
最后如同耶稣附体一般的举木杠造型,配合最后愚蠢的宗教式结语,我真的感觉好像在看吕丽萍在金马奖的那段奇葩发言。
本应最该拍的主角战后纠结原谅军官,军官却不接受的好戏,被朱莉生生给扔了。
片中那激昂的音乐听着让人恶心,朱莉也就这点儿能耐了,还是安心做慈善和露大腿吧。
今天晚上只是单纯想把快到期的电影赠票用掉。
目前同期上映的博物馆3看过了,霍比特人五军之战没啥兴趣,其它国产神剧更勾不起观影欲望,于是在对此部电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选了它。
聚精会神看完了整部影片,不错,由真实故事改编,是我喜欢的历史类型。
战俘题材以前看过美丽人生,这部没那么震撼,但也不失是一部好片,让人侧面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日本人在二战中的邪恶,以及阿甘式的Keep Running精神。
题目变成这样,并不是说朱莉女神是腐女,尽管一段时间说她是双性恋,是不是颜值高的男男女女才有搅基的资本?
望天……只是现在周围腐女越来越多,已经从荧幕前,死宅的电脑前转移到了光明大前方,搅基已经成了萌点圈饭利器之一,甚至在朋友圈中有个疑似案例,都会收获关注的眼神若干若干哪,本人真是不敢相信,身边也有这样的人,难不成是被腐女世界逼出来的?
再次望天……所以在这样的腐文化影响下,诞生了很多剧情介绍没有标榜是“同性”的伪同性片,印象较深的就是《隐秘而伟大》,感觉导演很投机取巧的,知道男偶像不搅基是搅不出水花的,所以任性的又悄眉贼眼的安排了很多很暧昧的桥段,你看完要是说没看出点什么基情四射,怎么对得起导演“毫无痕迹”的作呢?
还有就是《希特勒的男孩》,这片可绝对没有标榜同性哦,可是在腐文化圈+军装党+徳粉(比如本人)这样的圈子里传唱度颇高,不自觉得就已经将它归为基情片了。
艾玛人家导演一上来就是玩深沉的,从色调到配乐,从对白到剧情,可都是压抑的不行,奈何被广大女性观众解读成这样?
不过不管怎么解读,赢得了众多受众和好评,分数一路高涨,导演就不要躲在墙角画圈圈了……再有就是这部片子,当本人看到那个小日本棍棍君的相貌之时,便已经可以预见这是个啥走向,都是潜意识里的基走向在作祟啊!
综上这三部影片,此处无基胜有基的原因有几点:颜值高,一强一弱,基本就是忠犬攻和傲娇受的标配,制服控。
所以多半发生在军营、战俘营此类地点,尤其是战俘营中全是雄性动物,又特别容易出现虐+疑似精神恋慕+折磨+悲剧+摆脱不了你的影子的情节。
典型代表《圣诞快乐劳伦斯》更是标榜了就是个同性片,大部分筒子看的时候都有混淆感,还有《生命不可承受之情》(是这个名字么??
克里夫欧文演的)讲的是犹太集中营的故事,也是白纸黑字写着同性片的。
战俘营的片子其实很多,甚至是一个专门的电影派别,可是即使作为军装党和制服控,本人还是看不下去战俘片,因为实在是太重口味,我宁愿看血浆四溅的战场实录二战时期战俘待遇又很差,比如日本对待英联邦、美国战俘那就是反人类(更何况对中国呢?
)德国对待苏联战俘貌似也很惨,对待犹太人就不用说了。
可能有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意思在里面,虐待者与被囚禁者本身是极端对立的折磨者与被折磨者,一旦真的出现或者意淫出现个看守和战俘的虐恋情深,那种反差感和对比感十分新鲜刺激,尤其是多半是精神恋爱,悲剧结尾的话,更容易感动肺腑。
这种精神恋爱,本人总结大抵是看守在极端压抑的内心世界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桀骜不驯或者跟自己很相近的人,然后就开始了精神恋慕和折磨中的快感。
看的几部电影反映的都是日本人和西方国家战俘的故事,日本人特殊的阴郁的长相,以及他们民族里本身的折磨自己同时折磨别人的变态因子作祟,所以作为这种看守形象出现再合适不过,同时与高大俊美,生性阳光的欧美战俘也能产生强烈对比,这难道不是攻受互补的最佳case么?
石原贵雅我不了解此人,貌似是个视觉系的乐手?
长相确实很符合,就连那么丑陋的萝卜头帽子戴着都不难看,颜值果然是一切造型的解药啊!
所以朱莉xi还是很摸准了脉络的,演员的颜值选择要符合阴柔美+阳刚美的标配,恩。
除了这些我们“不小心”看出来的腐情节,首次当导演的朱莉执导的就是我最喜欢的二战题材,尽管对日本人无感,我还是万分期待,没想到片子还没看到,豆瓣上的评分就一直处于中下游圈。
昨晚上终于看完了,感想如下:情节上类似《铁路劳工》,都是在战俘营被以某个变态看守折磨的美国战俘回忆——宽恕的过程;情怀上略像《圣诞快乐劳伦斯》,讲的是看守与战俘超越国家与阶级的或明或暗的情感;拍摄手法貌似《父辈的旗帜》,将现实与回忆通过主人公相同的动作、表情串联在一起。
而且这三部片子讲的都是太平洋战争,要不你还让美国人讲什么!!
毕竟小日本当年炸了珍珠港,直接掀了美国的屁股,而且大多数美军是在太平洋战场阵亡的,此恨绵绵啊,相对来说欧洲战场,美国人对于德国人没有太大的仇恨,在欧洲宽阔的城市街道上打仗,盟军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国投降就是时间的问题,跟日本人打仗却是在条件一个比一个恶劣的热带岛屿上,面对各种生化危机,还要时不时提防小日本的玉碎造成的精神冲击,你说说,他们是不是对日本感情更加复杂点!?
鉴于主人公经历实在太离奇,拍摄一部电视剧的素材都够了,非专业导演出身的朱莉,选择了海上漂流和战俘生活,和运动员生涯交织的方式叙事,不少筒子反映差点拍成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过本人觉得还好,海上漂流看的挺带感,不过特别害怕出现鲨口吞人的血腥情节,不过没有,反而是徒手抓鲨鱼真是够够的这样奇幻的情节,导演都想浓墨重彩,也不无不可。
战俘营的生活凌乱琐碎,只记得掏粪——倒粪桶——掏粪——倒粪桶(重复两次),还有跟小看守的SM生活这里展的有点大,分不清主线和支线了。
结尾部分以字幕交待了后半生,是不是要拍续集的节奏??
这老头子生命力也忒顽强,要是我在战场上,宁愿自杀也不能被俘啊,除了遇到中国人,你要是落到任何一个战俘营去,真他妈是生不如死……不知道有没有讲德军战俘营的?
我承认这是腐女的惯性思维又在作祟了,还要不要尊重历史了!
摔!
总的来说,路易斯的人生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作为运动员的路易斯。
从浑浑噩噩喝酒偷窃捣蛋的熊孩子,到开始训练长跑终于找到人生方向,最后为国争光的奥运选手,这一段是智商正常的主人公版本的阿甘正传的感觉,讲美国梦。
第二段是作为漂流者的路易斯。
和两个同伴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几十天,期间克服了饥饿、干渴、暴风甚至敌军的子弹等种种问题,还因为极度匮乏的物质而失去了一个同伴,最终被日军俘虏。
这一段就是现实版的少年派。
第三段是作为俘虏的路易斯。
至此好不容易跌跌撞撞主人公终于遇见了他人生中相爱相杀的大对头,集中营的头头渡边大佐。
然后就是他不断被虐,却始终不屈服,受到非人待遇却坚持信念,最终二战结束,获得国家营救的故事。
这一段就是集中营版本的肖声克咯。
导演通过三种人生的展现,表现路易斯坚不可摧的一生,在长跑锻炼中找到人生方向的少年,后来面对自然或战争的摧残都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可是作为电影来说,故事的揉捏粘贴是割裂的,人物的塑造也是不成功的。
由第一段故事进入第二段故事的过程展现了大量的美国大兵闲散时光,信马由缰地铺陈开,真的想说,我没兴趣了。
而第二段故事完全可以单独作为一部电影拍一遍,可是这样就完全和少年派重了,所以没办法,这样洋洋洒洒地讲几十分钟导演依依不舍地过度到第三段。
明明第三段才是核心,是整个故事传颂至今的关键,于是终于看见他们被俘虏了我真恨不得拍手称快,因为我也不知道刚刚的流水账是在干嘛。
后面就是抗日主旋律嘛,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把你们抓去每天羞辱一下做做操你们就受不了啦?
美国人果然娇气呐!
说实话这段我觉得还不如某些国产电视剧,我以为作为传达西方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它不能进课堂是因为有很强的煽动性,很能引起普世共鸣,所以观影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快来用人性感动我震撼我吧的准备,可是看完之后我只想说,我去,原来少年派俘虏已经完成了人性的升华,所以第二段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坚不可摧了啊!
第三段反正就是从主角角度看,老子就是打不死,老子经历过组织的考验,不怕!
从反派角度看就是,我们日本人就是大变态,除了虐主角我就不会干别的!
国产抗日剧如果要学习脸谱化的人物刻画,学习流水账扯一天,这部电影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可是说好的人性升华呢!
说好的荡气回肠的感动呢!
我一点也不感动,是因为如果仅仅讲受苦受难,在漫长的二战史上,有无数更令人觉得惨绝人寰的惨烈事例,男主所遇,在比惨大赛中还排不上名次。
但是感动人的本来就不是惨本身,而是孤独无依的个体在面对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挣扎,所谓挣扎,就是一次次杀死上一个脆弱渺小的自己而变成一个更强大自己的过程,但是好嘛,男主在少年和少年派阶段已经完成了挣扎了——虽然你没看见有挣扎的痕迹但是都在心里已经完成了——所以后面都是男主之前成长成果的展示,都是坚不可摧的男主吊炸天的明证,所以记流水账就可以了。
总之,这部电影剧情上拖沓割裂,人物塑造充满了脸谱化,给两星是因为最后反派空空的房间,孤独的木棍,和桌上反派与父亲的合影,这些诉说的故事如果能够展开,也许是另一部更让人动容的影片,可惜过几分钟电影就结束了。
ps.由于日本反派太帅,他每次只要一出现在银幕上无论他虐男主虐的多么变态,我看见他的脸就好开心啊!
(>_<)
当坚不可摧的预告片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的翻拍版本,但实际上真的不是这么回事。
相对于大岛渚这种风格偏硬的影片来讲,《坚不可摧》基本上是追寻原作完成的一本电影。
而且,安朱在选角方面还真是大大的良心了一把,基本上把市面上能搜寻到的小鲜肉都搜到,就连视觉系的石原贵雅都统统收罗账中,还找来科恩兄弟捉刀剧本,不得不让人感叹安朱的影响力和战略型的眼光。
战争题材上,同是有虐囚心态,同样也是有帅哥和跨界演出的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就很容易被翻出来和坚不可摧进行比较。
但,在看完《坚不可摧》之后会发现,这两部影片虽然题材相似但完全没有可比性。
期待《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B版的观众们可能要大失所望了。
《坚不可摧》虽然充满虐囚情节,但是仍然处处充满着温暖的光环。
反观《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可谓更多是体现精神上的一种扭曲虐恋。
正常来讲,《坚不可摧》是本全年龄欣赏并且放在任何场所仍然不会让人感觉怪异的作品。
但《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就正好相反。
到头看来,《坚不可摧》可算是另一本类似于《美国狙击手》一样的美国主旋律作品,而且几乎完全没有刻画人性在战争中被扭曲,始终带着坚定不移坚不可摧的信仰光环和狂热光环的英雄回到祖国的作品。
相对同样主旋律的《狂怒》和《美国狙击手》,安朱用了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人性和赞颂信仰。
最后依旧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历经万般苦难幸存下来,宽恕的选择宽恕,傲娇的选择傲娇,每个人都坚持了自己的东西,到最后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坚不可摧≫,前有韩国人抗日,这回又来了美国人抗日。
这虽然是一部战争片,却没有大场面展现战役。
但却用了大量以记叙文的方式描写一位奥运青年忍一时痛苦,赢一世辉煌的坎坷经历。
也算是部励志片吧,至少能鼓舞观众。
配音,虽然还是老张那样,但居然是彭尧配男主角让我惊喜又意外。
总之,值得一看。
1、作为一名非专业腐女,首先要说的当然是:爱情无关性别。
路易斯的一个眼神就让渡边长野彻底沦陷,从此开始了一场“我想和你做朋友,你却是日本国的敌人”的虐恋。
渡边长野:那一棍棍打下去,伤在你身,痛在我心。
得知你是奥运冠军,那么期待一睹你当年荣光,可惜多年摧残,你已不如往昔,你倒在我身下的那一刻,我那么想低下身扶你一把,可我不能,所有人都看着我,叫我如何低头,我只能以我的方式一次次的爱你,疼你。
得知日本政府电视台要把你带走,我半夜边去寻你,一棍棍打在你身上,看到你流血,我心都疼了,掏出我随身的手绢赠予你,希望你不要忘了我。
可你却不争气的回来了,难道你是因为想我才回来的吗?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要,我宁愿你一切安好。
我无法抑制我心中的思恋和生气,这次我下不了手,只能让他们动手,我看到他们一拳拳打在你身上,我心疼的快要站不住了,只能靠手里的那根棍。
当你无助的倒在地上,我彻夜未眠,一天两天,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疼吗?
你不知道,你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
那天,我终于升了军衔,走的前一天,看节目时,我特地坐在你身旁,像个小女人一样,“我升了军衔了,我明天就要走了。
”(其实我想说,我要走了,我不用再一天天看着你,折磨你,以我的方式爱着你。
)可你却不理人家,我只好又问,“你就不祝贺我吗?
”你不语。
你知道那一刻人家已经快要被你气疯了,那晚我坐在窗前望着训练场哭了好久,怕再也见不到你。
第二天,我走了,别了,我的爱。
战争局势日益激烈,我得知你们的集中营沦陷了,会把你们转到偏远的雪山集中营挖煤,哪怕死,哪怕辛苦,我也要再见你一次,我这样对自己说。
于是,我向上级申请调去你所在的集中营。
你们真的到了,你们一个个衣着单薄,瑟瑟发抖,而你已经体力不支险些晕倒,我在楼上看着,心里暗暗为你心疼。
再一次的见面,同样的开场白,第一次从你身前走过,我故意没有看你,想看看你的反应,但你却没有看我一眼,我再也看不到你第一次看我的那个眼神。
我实在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问你“你怎么不瞪我了?
”你还是不语。
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只能又一次以我的方式爱着你,用我的棍子一次次打着你。
集中营的日子不如往日,冰天雪地,衣着单薄,看着你一步步迈的那么艰难,我真的好心疼,那双腿,曾经的那双腿是你最骄傲的,如今却被战争折磨成这样。
那天,有人从楼梯上摔下来,我多么怕下一个就是你,我却什么都不能做,远远的看着,不能动摇。
突然有一天,有人推了你一把,你的脚踝受伤了,我好担心你。
第二天,你还是按时上工,只是你已经体力不支靠在柱子上,我不忍,我怎么能如此残忍。
我命人把你带过来,想亲眼看看你如何了。
没办法,我只能让你搬那根柱子,其实我知道以你的能力你一定能够搬起那根柱子。
看你搬的那么艰难,我真为你倒吸一口气,碍于我长官的身份,我却不能让你停下,只能让你一点点的抬起柱子,甚至命令手下“如果他放下来,就当场枪毙。
”我紧紧握着我的棍子,眼睁睁的看着你,哪怕只是最后一眼。
全场的目光都注视着你,都被你的坚毅打动了,那一刻我又开心又兴奋又心疼,我开心“大家看看,我爱的男人,他是那么坚强那么充满魅力”,而心疼“如果你放下来,我再也看不到你了怎么办?
”你突然啊的一声,使尽了浑身的力气,那一刻我也被你怔住了,大喊一声“看着我!
看着我!!
”这一刻,全世界只属于我和你,从这一个眼神开始,是不是也会跟着这个眼神结束呢。
从你的眼神,我看出来了愤怒,不屈不饶,也看出来了你对我那深深的爱。
可我们怎么办呢,生不逢时,此生,我们终究无法在一起。
我大吼着驱赶着周围的人,珍惜跟你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更是用我们特别的方式爱着对方——一棍棍打在你身上,甚至一拳拳落在你脸上,一脚脚落在你身上,你会忘了我吗?
那个总是打你骂你却深深地爱着你的我?
我看着躺着地上的你,我也瘫坐在地上,哭泣着,无助的,只想陪你最后一刻。
终于,战争结束了。
即将离开这个曾经美好而痛苦的地方,再也没有你的日子,我该怎么过。
那天,我整理好床铺,打扫干净屋子,准备离开,望着我们爱的媒介(棍子),我决定把它留在这里,就在我们曾经相爱过快乐过痛苦过的地方,太多太多的回忆给予在它一身。
最后再望了一眼窗外,已没有了你,于是我关上门,来不及跟你说声“撒呦啦啦,撒拉嘿哟”战争结束后,大半辈子,我在监狱中度过了我的人生,却始终无法忘记你,你结婚了吗?
遇到心爱的姑娘了吗?
你爱她吗?
你还记得我吗?
一个个疑问,怀揣了一辈子。
突然有一天,你说你想见我,我兴奋不已,却决定拒绝你。
那些年折磨你的那个我,一次次打在你身的我,还有什么颜面再见你,祈求你的原谅呢?
就让我们记得当年我们青葱的模样,当年,爱你却不能与你在一起的我。
就让我孤单的走过人生,一个人怀揣着那份美好回忆老去吧……路易斯:第一次看到你,渡边长野,那么可爱的一张脸庞,难道是天使吗?
忍不住又深深地看了你一眼。
却被你发现了,你走到我面前,那么美丽无害的一张脸庞,好想摸一下。
可是,结果跟我想的却不同,你是个暴力狂,初次见面,已经被子打的鼻青脸肿,从此,我知道,这场爱不容易。
为什么你这么喜欢惩罚我呢?
你知道我深深爱着你吗?
你知道你打在我身上我心多疼吗?
直到那一天晚上,你突然不由分说的来找我,一棍棍打在我头上,我流血了,你看到,温柔的掏出手绢递给我,那一刻,虽然流着血,但心却是热的。
第二天,我得知我即将离开,可能再也回不来,再也见不到你,虽然想着可以告诉家人我还活着,但却怕再也见不到你。
过了几天正常人的生活,日本政府逼我广播叛国言论,我当然不愿意。
于是,我又一次被送回了你的身边,我以为你会很高兴,可当我站在你面前,你说“从我第一次看到你的眼神,我就知道我们可以做朋友,可你却是日本帝国的敌人”,那一刻,仿佛有一万支箭刺在我心里,“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残忍。
让我们如此相遇?
虽然,你让战俘们一拳拳打在我身上,我知道,你也不忍心,你跟我一样心痛,是不是?
被揍的遍体鳞伤的我,躺在地上,浑身疼痛,心里空荡荡的。
那天表演节目,我心里还想着哪一天可以逃离这个地方,而你悄然来到我身旁,轻声说“我升军衔了,明天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
什么?
离开?
你就这样走了?
再也见不到了……我怎么办心里千丝万缕,却吐不出一个字。
你好像生气了似的,赌气声的说,“你就不恭喜一下我吗?
”。
“恭喜?
”恭喜什么呢,我在想,恭喜你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恭喜你升官了?
恭喜自己再也不会被你虐待了?
我读出了你的生气,却回不出一个字……第二天,你真的走了……战争局势改变,我们被转移到很偏远的雪山集中营,望着满眼的雪山,我在想,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吧……我也许会命丧此处,而你在哪里。
到了集中营,我们被动的瑟瑟发抖,我甚至体力不支几近倒下。
这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是的!!
你的声音!!
这寒冬萧瑟,依然有你。
你又一次自我介绍,走过我的身前没有一丝停留,我心一怔,难道你忘了我??
你一定已经忘了我了……正在伤心难过的时候,你突然叫住我,问我为什么不看着你,我不敢……(我怕我会控制不住自己,冲上去抱住你,给你一个热烈的吻)。
结果你又一棍棍打在我身上……集中营的日子真的不好过,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不洗澡,干重活。
那天,我的脚踝也受伤了,我最骄傲的腿!
我只是靠在柱子上歇下,却被你命人拉过去,甚至让我搬那根柱子,我好伤心,我受伤了……你却这样强迫着我,你想让我死吗??
我不会让你得逞,也不会让你失望!!!
我要让你看看,我是个真正的汉子!
我不会屈服,不会让你看到我脆弱的一面,不然怎么值得你爱呢?!!
随着我最后一声吼叫,举起了柱子,所有人为我欢呼,而你的表情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你大吼着让我看着你,是生气了吗?
我充满血性的眼神看着你,深深地看着!
那一刻,我想起了第一眼看到你,那么动人,与你相处的点点滴滴,痛并快乐着。
你啊了一声,生气的用棍子戳了我的肚子,一拳拳一脚脚落在我身上,痛苦的嘶吼着,声音凄凉而无助。
最后,跪倒在我身边,楚楚可怜。
而我,浑身疼痛,也为我们无奈的爱痛着。
终于,战争胜利。
离别的时候真的到了。
一片欢腾,我却高兴不起来,说不出缘由。
你们已经撤了,不知道你去了哪里,我却好想去看看你曾经住的地方。
去怀念一下。
蹒跚着上楼,一间间房找着,终于,我看到了那根一直伴随你的棍子,静静的靠在墙上。
看着你的床铺,洗漱台,书桌,一切井然有序,只是再也没有了你。
我呆坐在地上,静静望着书桌上那张相框,相框里是幼年时的你和你父亲的合照,就那样笔直得站着,没有表情,却眼神坚毅。
如我第一次见你时,那一眸,一笑,那么可爱,眼神坚毅没有一丝犹豫。
也许,再也见不到了吧……多年后,我结婚生子,却始终未忘记你。
多年后,我终于有机会再次见你,可你却拒绝见面。
也许,你是想记得彼此年轻时的模样,那个眼神,那个笑,那个曾经深深爱着的人。
2、不得不说,集中营的日子不好过,但怎么看都觉得像中国的农民工,做着最艰苦的活,拿着最微薄的工资甚至拿不到工资,危险系数还高几倍。
社会主义国家,那些披着羊皮的狼们,当你们看到集中营的日子,你们没有任何感触吗?
虽然战争没有在中国建集中营,但我们的人民却在无情的建设着一个又一个“集中营”,榨取最后的一点资本!!
文/梦里诗书 《庄子·秋水》有典故曰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形容今时安吉丽娜·朱莉执导的《坚不可摧》是如此暗合,电影有以诸多奥斯卡经典的似曾相识,剧情却冗长而乏力,朱莉学步奥斯卡,作为在被誉有“好莱坞性感女神”的她在导演上只能说全然难见一丝天赋。
当电影伊始,一场毫不逊于《珍珠港》的空战短片让人错以这会是其好莱坞二战大片前的开胃小菜,未想直到长达138分钟的电影结束,才暮然回首原来开篇以是最猛的战争料,空战时电影开始倒叙穿插男主的儿时回忆,顽皮桀骜不驯的孩子,虔诚的基督徒家庭,被发掘的长跑天赋,走心二战模式的《阿甘正传》一碗若能为之感怀的心灵鸡汤也未尝不可为佳作,此时对电影的期待以由战争片转化为能走好文艺调,但《阿甘正传》尚未渐入佳境,电影一转又秒变《少年派的奇幻流漂》,开始了长达半小时的大海求生,而对于这部电影在此对奥斯卡过往经典的风格仿效以极为明显生硬,节奏把控由此亦然失衡。
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长中,三个奥斯卡佳作串烧合集如若说仅是使电影难有其自身亮点的话,那么最终一场形似神非大人版的《太阳帝国》则彻底将电影滑入无可挽回的败局,战俘集中营的故事本是最足以塑造人物,挖掘人性剧情张力所在,但对于《坚不可摧》只能说安吉丽娜·朱莉对战争残酷和二战日本对待战俘累累罪行肤浅的理解,才能使电影变的如此冗长且幼稚,那集中营里本应是其主线对待暴行与不公坚不可摧的毅力变的模糊不清,反倒令人品出了日本集中营军官和男主二人间打情骂俏,以眼传神的基情?!
朱莉于此或许还有着对《断背山》的借鉴参考。
一个根据真实历史事件人物改编的故事,电影居然能舍弃原有事件本身那最为关键人性的救赎,男主赞贝里尼战后对日本战俘营的看管选择谅解而非仇恨,其以德报怨如《悲惨世界》中冉阿让般人性至善的光芒,在《坚不可摧》里最终让人瞠目结舌的仅化作了寥寥数段电影字幕解说便以此告终,安吉丽娜·朱莉此番做法有感已然不是不会拍电影,而是完全不能拍电影,若非有那惯有的好莱坞级制作观感,这几乎是一部只能打零分的作品,电影一旦没有了奥斯卡往昔作品的仿效,朱莉连一幕画面都导不出来。
当只有看过这部朱莉学步奥斯卡的《坚不可摧》后,才能真正明晰其为何能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音效剪辑、混音三项提名,因为能将这么一出戡乱神作保持在好莱坞级制作水准之上的同时令美式精神有以体现,摄影和音效师不知付出了多少“坚不可摧”的努力。
在看电影之前已经看了一部分书,所以对电影的期待程度还是挺高的。
可是感觉整部电影都是导演一个人在自我感动……她捡了一些书中感人的,热血的片段,把它们拼凑起来变成了一部电影,希望电影能感动观众,但最终这电影可能更多地感动了导演自己……不管怎么说,还是觉得剧情缺少连贯性,东一块西一块的,对于主角的个性刻画和对于主角的成长只是一笔带过……四分打给这位老人的传奇经历,导演也就那么回事……
不管是安吉丽娜朱莉、科恩兄弟、11次奥斯卡提名却一无所获的罗杰迪金斯摄影大神还是献上大荧幕处子秀的美颜男子石原贵雅,在国内都有大批死忠粉丝。
但是一部把他们集中起来的片子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在中国上映的时候,影迷们在又一个励志故事面前似乎过于冷静。
在一个低成本喜剧可以经常获得五亿票房的市场里,《坚不可摧》区区三千多万的票房多少显得有点寒碜。
要知道,同日上映的《奔跑吧!
兄弟》赚了四亿多,虽然很多人怀疑那到底是不是个电影。
今年的奥斯卡榜单那么长,可是广大影迷真正可以在影院里面看到的却不多。
与此同时,虽然国内的抗日神剧那么多,可是论及密切相关的太平洋战场,国内观众只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上一部在中国大荧幕上映的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电影恐怕得追溯到2002年的《风语者》了。
朱莉导演之前回顾自己决定接下该片的时刻说道:“我以为以后就渐渐淡出影坛在家带孩子了,可是我实在不忍心让这样一个故事从我身边溜走。
”正如导演后来又谈到的,“战争可以带出人性最好的东西,也可以反映最肮脏的一面。
”因为真实的力量,《坚不可摧》的故事本身并不差,朱莉与主人公的友谊乃至她个人的坚持其实也很明显地写在了字里行间。
可是为什么不能在中国成为又一部票房大片呢?
接近春节的节日气氛期待更换乐的电影可能能解释一些原因,但似乎并不能说明全部。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20世纪末《拯救大兵瑞恩》的时代,即便用最传统的叙事方法,塑造一个和我们在同一阵营的真正英雄也可以很容易在中国赢得情感共鸣,特别是一代代的国内观众已经多年培养了关于大荧幕上战争英雄的集体怀旧记忆。
但是当一个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观众已经习惯于好莱坞的炫目特技和剪辑技巧的时候,再实诚的叙事也不能独挑大梁。
去年中国市场上有66部电影票房超过一亿,所以去年年底关于二战欧洲战场的《狂怒》1.17亿的票房虽然不算太烂,却也实在算不上出彩。
国内观众的口味上去了,在屏幕上看战争远非仅仅期待打打杀杀和大无畏。
中国过去的战争片大多是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电影,刻板化的主人公往往勇敢无比,但是影片对于人性的刻画却往往不足,但是2007年《集结号》开创中国战争类型片先河,这种大场面的战争戏和对于人性救赎的探索在国内荧幕也终于出现,所以,《坚不可摧》还靠什么新鲜的卖点吸引人呢?
如果把影片压缩三分之一,把主人公关于“原谅”的命题好好发挥,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上佳之作,可是,它没有做到。
网上很多影迷对于该片的评价是“少年派、为奴十二年和烈火战车的合体”,但是本该高潮的结局草草收场实在是令人颇为泄气。
当这么多中国影迷现都去挑几个奥斯卡的获奖影片来做对比的时候,他们期待的不是一个不错的故事,而是惊喜。
(原载China Daily,编译文字有删改。
)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