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有种《学园默示录》的即视感,但是目测要更好一些。
由纪对于血腥、破坏、僵尸的视而不见,在染血黄昏中的、桌椅破坏殆尽、到处都是血迹的教室里一个人说话和玩笑(一开始以为是女主病娇杀掉了全班……),令人有一种奇异又诡异的精神快感(我是不是有点坏掉了……)。
人只会接受自己理解和希望的事物,就像由乃囚禁了雪辉也会认为雪辉因为两人共处而幸福。
这种属性很像病娇,然而由乃并不是,她是绝境之中的精神失常。
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幸福。
老实说,像由纪这种搞不清形势的情况,很容易给她的朋友们带来危险和不确定因素,但是朋友们依然愿意守护她,共同编织天下太平的假象。
这个设定一方面表现友情,一方面主角光环,还有就是作者希望观众们在致郁中也看得到治愈,有缓冲的余地吧。
不过对我来说也有违和感。
她们正处在千钧一发的绝境中,我更希望看到齐心协力解决困难的主角组合。
哪怕是对立的几股势力呢(比如《未来日记》),我都不希望看到这样掉线的角色……还是主角……很喜欢第一集大概20分钟处的神展开,想起了看《魔法少女小圆》第三集的感觉。
喜欢学园孤岛这个设定。
虽然僵尸题材也屡见不鲜了。
暂时四星吧。
电影和动画真的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比如当提到僵尸电影时,大概立刻就会想到可怖的尸体海洋像你袭来,生化危机,僵尸世界大战,我是传奇,行尸走肉(如果把电视剧也算上的话),都有一种末世的悲怆氛围,还有面对无可匹敌力量的绝望。
然而感谢日本人的脑洞,使得僵尸动画完全跳脱了这种吓人的气氛。
散华礼弥如此,成为僵尸却萌萌的大小姐把僵尸剧完全演化成了一出生活喜剧。
学园默示录如此,当年满脸卧槽地看完觉得僵尸设定完全被卖肉的光芒所遮掩,这般混搭也是让人忍俊不禁。
学园孤岛亦是如此。
看之前,我还是稍微做了功课地,就是看了下简介。
哦,少女们在僵尸爆发后的世界生存的故事,蛮有意思,如果是百合那么就更爽了。
于是我毫无防备地点开了第一集。
我被吓到了,真的。
几天里干什么事情都有些惆怅,因为心里难受,那个生活在末世却一直幻想自己还在普通上课上学的由纪。
这般精神污染如此奏效,也难怪在nico上的再生数量屡次刷新纪录。
现在这部番完结了,补完原著漫画的我就着一些方面说一下这部番。
首先说画面,人设和漫画基本没有差别,美纪的吊带丝袜总是槽点满满。
然而但就画面而言,这部番的制作水平并不高,画面并不精致,还有大段的静止帧,看得出来经费不是很充裕,不过对于光线的运用还是值得称赞的,无论是惊艳的第一集中那个血腥阴暗背景的反转,还是最后一话盯着室外阳光时那宛若完好的窗户,光明意味着幻想或是希望,阴暗象征着现实的残酷。
而把不多的经费腾出来给每集的op改变一点也是很让人欣喜的一点。
然后就是剧情的魔改了,让原作党无从剧透。
实话说,虽然改编了诸多剧情,但是最后还是能圆回来而且感觉也是不错。
动画里觉得是加重了老师的存在感,其实就是从第一话到最后一话都有老师的贯穿,而且不像漫画里很早就明说了老师的死亡让我们看着由纪一个人的独角戏感到悲伤,动画里直到中端靠后才透过新人美纪的视角揭穿了慈姐已死的真相(当然动画前面已经有一些暗示了),而慈姐对于所有人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她和里姐创立了生活部,咬伤了僵尸王胡桃,同时也在由纪觉醒时阴魂不散地给她指导...挺印象深刻的就是慈姐和大家照片那一集(我觉得应该是原创),还是挺虐的。
而对于太郎丸的改动更甚,直接复活了,难怪不少人称太郎丸才是真男主。
太郎丸本来是在慈姐活着时就感染病毒,然后被慈姐爆头,前几集还以为真是由纪的幻想,可是后面发现,竟然是真的啊,还是美纪带过来的,还和美纪有那么多故事。
这也为最后死在美纪怀中的泪点打下了铺垫。
当然,死最后还是会死的,当然死前还救了由纪也算大功一件。
不过...竟然加了个小狗的彩蛋,不明意义就当作好玩罢了。
不过真正改动的还是剧情,杀慈姐僵尸救胡桃和学校起火僵尸入侵竟然放在了一起,不排除集数所限的删减,不过这样编排倒也别有风味地制造出了一个大爆点,几条线彼此交织,节奏控制得当,直到happy end。
原著漫画我觉得最虐心的就是在知道由纪情况后看她那种欢乐状态的心痛,就是那种乐观才让人悲伤。
记得漫画里美纪刚到学校晚上和由纪走在一起,对由纪说:"学姐其实是装的对不对?
"看着由纪不知所措的脸翻出板凳墙,被僵尸围困后被由纪所救,美纪问:“学姐你为什么出来啊?
”由纪回答:“你不是都出来了,说外面并不危险嘛。
”这段看得人很虐心。
然而动画则是着重描写了慈姐和圭的部分,弱化了精分的由纪,说不上多坏,不过总觉得不如原作那样虐心了。
至于第二季,我觉得说是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第一漫画剧情还不足以再出一季,其次由纪的提前觉醒使得接下来的剧情改动将会更大,飞行员坠毁情节的删除改到大学生发现卡片只能说开了大学副本,可是未来要是还有更大的阴谋那么绝壁是连不上了。
还有最最重要的,小留没拿走,里姐未来精分堪忧。
最后舔舔我家胡桃。
自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事故以来,一种被宇野常宽描述为“日常与非日常”混杂的状态越来越成为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氛围,而《学园孤岛》所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氛围,怪异又本质,尽管不得不承认它是二者混杂的产物,最终,它总归是日常的。
问题的提出根据麦金托什《电影中的僵尸文化》,僵尸经常被认为来自海地伏都教,而大多数海地政府官员则坚信这是起源于西非地区,并极有可能是加蓬。
在人类学家戴维斯的记录中,受害者由于反社会行为遭到社区及家庭的反感,而被转变为僵尸。
对于海地农民而言,被排斥出社区,并且身体被另一个人所控制,是一种强有力的惩罚方式,这恰与现代社会相反,人们害怕丧失自己的独异性,而成为大多数的一员。
这正与自2006年兴起并风靡至今的日常系动画暗合,在轻音部或娱乐部,不仅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异性交往、家庭构成与老龄化等要素,校园就是校园,社会是消失的。
而《学园孤岛》中,僵尸潮似乎被作为社会的恐怖与疯狂而被展示,僵尸保存着生前的记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完全是正常社会的模样,只不过,他们真的吃人而已。
随着情节推进,秘密不断被揭开,原来僵尸潮的爆发,与政府的生物兵器实验有关。
一个丝毫不令人意外的起源追溯,不过是谁引发了灾难在此并不重要。
问题的展开不仅灾难的原因并非重要,甚至僵尸爆发这一事实在叙述中也可有可无,作为主要的对手,“它们”行动迟缓、智力低下,其中甚至没有突变为超敏捷强攻击的个体,在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园艺社的菜园、优良的净水设备及各式补给的学校,如果不是着急着让狗感染而制造僵尸突破防线的剧情,我相信她们完全可以在这里出演普通日常系的全套剧情,事实上,在第10话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她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远足、试胆、泳池,训练有素(后来她说练过十几年轻百)。
不想让僵尸出现的时间,危机并不存在,这与普通日常系作品的学校生活相仿佛,社团活动是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在需要调剂的时候,偶尔有考试和复习的画面,有时候主人公并没有怎么学习便轻易名列前茅,引得众人羡慕非常,考试也作为竞技元素成为喜剧的一环,同样的还有运动会。
战力感人僵尸潮来袭,早就丧失了它在其他恐怖作品中的淫威,在其他恐怖片中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一行人因为灾难的爆发惊慌失措,开始时有人单独行动丧命,逐渐有强人出现掌控局面,收集武器补给寻找据点,联系其他幸存者,通过英勇抗击敌人赢得声望,最终或是找到解除危机的方法,或是主人公壮烈牺牲场面惨烈,希望深刻一点的,就有野心家企图制造威权体制最终破产,敌人当然不一定是僵尸,但己方总遭受基础性的秩序动摇。
而《学园孤岛》中,这种展开是不存在的,因为补给太过充足,每次外出毫无紧张之感,这所谓的危机,无异于校园生活的一次小意外,故事只需要四人组的核心结构,为什么在如此关头仍能安之若素?
故事给我们的解释是,女主角因为刺激过大而拒绝接受现实,这与美国一些末世题材科幻电影如出一辙,这类电影要不就是拒绝接受末日的到来,要不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处理后末日——在一部电影的片面中完整概括了出来——《在末日来临时给自己找个伴》。
问题的解决寒蝉之所以被归为治愈作,因为主人公在经历过多少次死亡后终于明白朋友间的信任至关重要,与其时间重复设置相类的自然是日常系始祖之一凉宫的漫无止境的八月,学校的时间是无限的,这不仅是在现实-虚构的意义上(永远的小学生柯南),在剧作自身的时间中同样出现这种自我循环。
《学园孤岛》的独特之处,在于接受了非日常状态的存在,并自愿结束了象征日常生活的学校生活,正式从学校毕业了。
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讨论了如果不升学将来的工作问题。
主人公由纪在广播室向僵尸发布的放学广播作为毕业宣言,表达了步入“社会”的决心。
就此结束到此为止了,动画就这么结束了,漫画结局不论的话,这几乎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僵尸怎么办?
将来如果生存?
娜拉出走后怎样?
然而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学园孤岛》才真正成为了宇野常宽后311时代所谓「The Show Must Go On」的一个注脚。
00年代作品已经获得了另外一种想象力,幻想作品不再期待那种奥姆真理教所向往的新秩序,震灾后,日常与非日常混杂的状态被广泛接受。
在2011年之前,日本能源的30%-40%为核电所贡献,即使福岛核灾难使“公众对核电安全的信心受到严重破坏”,并呼吁减少国家对核电的依赖,时至今日,核电站使用又逐渐回复到十几个,核电站泄露的罪魁无法再被归到哪个“墙”上,而大家越来越关注“蛋”之间的关系。
AKB48在2011年震灾后到灾区进行义演,有纪录片《AKB48心程纪实2:受伤过后再追梦》记录了部分影像(有趣的是,《学园孤岛》真人版同样为秋元康选角)。
然而,灾区演出只占到了极少篇幅,而后纪录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展现AKB的偶像们在内部比赛选拔中如何竞争,其规则如何残酷,如同新世纪另一类型作品——大逃杀系——的真实呈现。
AKB48的唱跳、现场的出色,听到音乐无人不动容,这一“奇迹”的实现,如香港学者張彧暋所说,“背後由這種市場、情報的自動更新系統所支持,成爲一種衆人皆可參與更新的集體遊戲(從秋葉原的場劇、到粉絲們為各個少女們的性格進行二次創作,再到今年的全國性的熱潮,然後到總選舉),而這個遊戲一旦開始,就難以停止下去。
”日常即使在非日常景观中仍能创造祝福,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本来我是对这种可爱少女剧情番没什么兴趣的,但是第一集结尾的反转让我一下就欲罢不能了。
老师果然是只有由纪才能看到的,但是每人都在配合由纪,后加入的美纪虽然刚开始不理解后来也慢慢接受了。
只不过我期待的决斗场面始终没有出现,最后居然是靠广播站的深情演讲打动了大波丧尸,太遗憾了,扣一颗星。
这是我看过的最听劝的丧尸类型的作品了,哈哈哈。
整体还是比较不错的。
太郎丸死掉的时候真的有戳中我,跟着哭了好一会儿。
呜呜呜呜真的,我真的哭死呜呜呜开头真的好温馨好温馨,可是原来那只是由纪视角的美好幻想,其实大家在末世艰难存活。
随时可能被丧尸突破的防线,食物的不稳定性,与其说是所有人在维持由纪的幻想,倒不如说是在这艰难环境中,大家需要这样的心理支撑,不然真的会崩溃掉。
女主的每一个看似好玩又无理的决定,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家不断黏和,不断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就是小小声哈哈哈哈,胡桃对慈姐下不了手,对狗子下不了手,对自己暗恋的学长还能多铲几下我真的会笑疯……啊啊啊话题歪了,这部番虽然封面看着很可爱很治愈,其实就是骗人进来杀的啊,明明就是末日生存日常的样子。
慈姐真的很意难平,母亲认为她不适合当老师,主任认为她太软了,可是她却真真切切护着大家直到生命尽头,甚至变成丧尸的进程中,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内心,呜呜呜呜她哭了呜呜呜呜,我真的就是呜呜呜怪了我说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活着我们还要追求怎样好好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在忙忙碌碌日复一日的疲惫中,给予自己一份小小美好
经作者授权转载。
最近补完这部动画——这到底是什么!
有搞笑、感动、悲伤和温馨的故事!!
我想试着大致分成手法、人物,以及主题三部分来撰写这篇观后感。
(可能我的意见多半也不新鲜,还请别报太大期待)———————————— ———————————— 开头看第一集前面时我差点想弃坑,因为情节平平淡淡。
但我在意一点“瑕疵”,就是为什么性格看来腼腆的学妹小美会有胆量当堂叨饶高年级生。
后面的发展也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这可以说是阴谋,制作组或作者设下的圈套。
实际也还有很多细节,例如有人指出黑板上的英文有传达出绝望的信息。
而当由纪最后站在崩坏了的教室,同时也响起了八音盒的背景音乐(慈姐后面的出场音乐);那时那景象真让我有震撼又觉得诡异。
故事又运用视角的技巧。
就如同悠里学姐说的,由纪眼中的世界和生活部其余三人眼中的世界不一样。
视角的运用在文学里应该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拿中学时老师讲的高尔基的《童年》、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子,叙述中都是用的纯真少年的眼睛来看周遭的一切。
这样的视点,可以避免了直面丑恶逼真的现实,让人更容易接受。
——如果开场就直白地把肠子、血肉乱飞的场面画给人看,那无非也就恶心人,或者充其量又是一部《行尸走肉》或者是《学园默示录》(后者我没看过)罢了。
但采用这种看起来“弱化”了的视角内容不也弱化了吗?
不,这不是作者的本意吧。
到后来该恐怖的地方作者也毫不犹豫地给我们展现了出来(第一集结尾),面对此我们有感到恐怖或者也有感到悲伤;悲伤就是那种视角运用可能产生的另一种效果。
我们都知道,《于勒》里的主人公的想法或者对于大人们来说都过于可笑,明白这一点后我们都会感到哀伤。
由纪在第一集结尾那里也是这样的,我们都了解到这个女孩可能得了什么心病因此才把那可恐的一切给无视掉,而这时结尾ED播放:回家路上的闲谈这是女孩子的秘密吧就算5点的放学铃响起却感觉还是没有聊够 这是为什么呢?
小小的 一片四叶草嗯…在风中摇曳呐 一定会的;没错 一定会的愿明天也一定是一个晴天—— ——温柔、治愈的歌声只让我沉溺于伤潮之中。
—————————————— ————————————————生活部的每位部员的话,小美是个文静的少女。
爱读书、易害羞,还有善于考虑都符合文静女孩的特点。
小美的话,平时是她学姐(由纪)的监护人,负责吐槽和照顾前辈;可是到关键时候都是定位都是反过来的:由不成熟的学姐负责照顾学妹;这时很有爱喔。
还有加入生活部后小美也有所成长了,她原本为了某位重要的人会选择对抗恐惧、困难(商场去找太郎丸),到了后来僵尸围上教学楼那集她对于扛起社员安危的重责接受得更勇敢、毅然。
胡桃。
如果说由纪是生活部精神方面健康的一大支柱,胡桃就是这背后默默维持安宁的守护者(我这一说突然觉得很对)。
所有人的安全也需要巡逻来确保。
多半在很多时候,胡桃都在一个人巡逻的时候看准落单的僵尸而出手;悠里前辈也叫她不要勉强,但她自己或者也停不下来。
后来一个细节表现得很好,小美抽起胡桃的铁铲要把僵尸打倒,然而铲头只陷进对方的脖子处就停下了——原来你一直挥舞着这么重的东西来作战啊!
这正是胡桃所一直担负的重任,而她也总不想让人察觉;她会强装笑容,把轻松的一面留给人。
除了严肃时的一面,胡桃轻松时的样子应该像个男孩子?
喜欢军武,因为什么事都喜欢扯到铲子上也因此被由纪认为未来或许会跟铁铲君结婚?
...但胡桃也有单纯的一面,例如梦想是成为新娘子,帮鸽子取名时坚持着叫xxx(忘了)时看起来也孩子气。
这就是胡桃。
悠里学姐。
对生活部的大家来说她就像是圣母一般,小美还有胡桃她们都有得到过前辈的安慰。
前辈说由纪是大家的一大支柱,其实她自己对于大家的意义也一样不小,生活部也是她提出的点子建立的。
这位具备母性、会栽培又会料理、又总会给全员意见的人,其实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坚强。
后面,胡桃一倒下悠里学姐就剥下了平时那层外衣。
再说说学姐平时的一面。
她生气起来很可怕,由纪、太郎丸等都不敢触及她的底线。
而在作为生活部的亚撒须部长之前学姐似乎还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天台上柜子里的水枪居然是她的所有,并且还拥有一个什么水球的魔术师的名号,学姐的过去是个谜呢当由纪问起如何成为魔法师时学姐回答先和恶魔签契约,有人说这是玩梗;我当时是想到学姐曾有过一个中二的、热血激动的过去。
而我猜测,据说潜水部的事其实也是学姐过去的一部分,因为胡桃提到水枪时学姐有些闪烁其词的感觉,而说道氢气瓶时反应似乎也一样。
最后是由纪了。
(关于这部分我都是散着来说的,因为我整合不起来) 慈姐的话我一开始就没这打算...但想想说多的话都是抒情赞扬吧,诶又麻烦......很多人说由纪有恢复了而假装的现象,我居然从没看出...但我想,举例来说,我们判断一个人疯与没疯都是通过两种情形下的不同的表现;而既然无论有疯没疯由纪所做的事情都一样,或者区分这些也没太大必要;而且又难......论平时的话,卖萌搞笑搞怪最多的都是她,似乎也不用多说了...第十二集当由纪脱下帽子,露出那头短发的时候,感觉看起来更加坚毅了。
以前的她是作为被保护的存在,但是当她又重新拾回记忆、勇敢地扛起拯救部员的职责后,她的笑容是为了鼓励大家;以后猜测由纪在支撑大家的方面上也会有胡桃的影子应该也不为过吧。
说来,胡桃劝说小美的时候,说考虑太多不行、拼命行动也不行;那时她说的行动太多可能就是指她自己。
我们可以想象一开始三人面对那种局面的时候,心里肯定是各种焦虑或者诅咒现实,而胡桃去清理出安全区域的时候,下手的时候内心肯定是暴戾的。
事实上胡桃一定很痛苦,和悠里学姐聊天时她也说如果不把僵尸想象成没有意识的话太难受了,而半吊子是干不掉僵尸的:小美就是个例子,没有一刀两断的觉悟,铲子会陷进肉里的。
而就是这种时候由纪才救赎了胡桃,——偶然放松一下不是什么坏事。
再说由纪是社团的精神支柱一事。
面临只剩下四人的绝望状况,在那种情况下再陪一个有那么点问题的人真的忍受的下去吗?
这个...有点难说,可能会生气,也可能不会。
不过过分严肃就会陷入胡桃说的处境,但是小美她们眼中的世界又与由纪眼中的不一样,这或许就像《沙耶之歌》一样。
不过胡桃曾问过悠里学姐有没有想过一切只是梦,而她回答每晚都梦到;而由纪一直就在重复着那样的梦,或许学姐她们也想试着相信吧...... 还可以说说太郎丸←这个能当吉祥物又有战斗力的东西是什么!?
据说在漫画没什么戏份,但在动画里充分博得了我的伤感。
(不要说在我的介绍里慈姐都不如狗什么...)我是觉得剧情似乎有点问题才提一提的。
呐,太郎丸并不认识慈姐,因为他是后来和小美一起加入社团的;那么单单慈姐的话,太郎丸不会被干掉的。
虽然也有掩护小狗的可能,但僵尸的机动性似乎一台遥控车都能戏耍?
...嘛,说到动画里最后他是不是复活了,有弹幕说是那只小狗来扫墓。
但这是不可能的!
————会开门的只有老子啊!!!!
—————————————— ————————————————好了,说到主题←——12集都没出完好不好哪里有的主题!?
对于这点我也承认是的。
应该是我的任性才对。
有些改编的动画,可能会在有限的集数内给予故事一个看起来完满的结局;当然也有那种——我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23333!!!
的......我自己的话,是不想在回忆起曾经看过的这部动画时给它一个说明:这是部关于4个女生在末日中生存的故事。
那样有点无聊(扫兴),要是能集合起来就好,而且总结起来也好记。
总之我就试着找主题,勉勉强强算是找到了——不用说一定有牵强之处,而且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题目...故事的话,除去把小美带回来的经过,剩下的就是小美和部员们相处的时间,到发现地下避难所的钥匙为止,因为之后就几乎是直线连贯地进展到最后一集。
←我好像记了段废话...我想我之所以区分出上文估计是认为小美和由纪她们相处的那部分可以不看,因为剧情并未往前许多。
那么真正要注意的就是那一连贯的情节了。
直接说吧,其实我也说不了很多,主题我认为是:(学生)终究要毕业的。
←哇!
......试着解释一下,由纪她们因为学校有非常自足的设备所以选择留在学校,但是悠里学姐也说了食粮和水电总有一天也会用完的;而再看僵尸那边,“大家真的很喜欢学校啊”这是由纪对他们的评价;这些死去的学生们,死了后也一直徘徊在操场上,看见球还回去追(虽然小美说是身体反应)。
大概,一切也终该毕业的吧,最后由纪在广播室里说:——“但是不论是再好的事,也会有结束的时刻,虽然不能持续下去是一件悲伤的事,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好。
所以,今天学校就此结束。
我想今后会再见,但今天已经结束,现在还在学校里的大家,你们好,谢谢,再见。
明天见。
”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事实上在末日里重现社会生活也是作者的一个目标吧,例如新的避难地点是一家公司和大学→就职or上学。
—————————————————— ————————————————————写到这里或许变成了总结?
嘛,总之就这样了;感觉要写的也差不多都写出了。
学校今天也下雨了,但是,现在雨已经晴了。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学园孤岛》已经有两个月了,才想起来要写一个总结,我也就再次仔细想一想要说些什么吧。
首先,这部动漫很有想法,不同于传统的丧尸番的打打杀杀,动作恐怖的结合,这部丧尸番居然出奇的萌,活泼的op(其实op里面暗藏玄机,有两种翻译,根据谐音)、有点酷似《小圆》的第一集、少女的人设。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怀疑我是看错了番,这真的能和丧尸挂上关系吗?
然而,出人意料的进展,随着每一集的推进,真相在被蹭蹭剥开,而每一步的进展,都让人感觉意想不到,所以说,在剧情方面,这部番也是做出了新意并且不落俗套。
里面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毕竟人数比较少,能将每个人的形象都完美刻画出来,由纪是她们生存下去的精神支柱,也是这部番唯一的暖意来源,她的所做作为推动着剧情发展,层层推进,显得自然。
里姐容易崩溃的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末世的残酷。
胡桃唯一一个战斗力独自与丧尸搏斗也让这部番也加入了动作场面,更加惊心动魄,同样也让我们看到几个女生要在乱世中活下去的艰辛。
小美同样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她对慈姐的反应可以暗中做出铺垫,让剧情的推进更加顺畅。
而慈姐,完全虚构的人物,却也将她对学生的爱描绘得十分鲜活。
太郎丸虽然是一条狗,但是在她们眼中,也是一位朋友,人一样的朋友,不然不会为了他去冒险。
本番主要诠释的主题是少女在乱世生存的艰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心。
为了不让全番太过于压抑,经常使用轻快的画面和暖色调,但是同样不是纯粹的治愈画面,因为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要直面这个世界。
所以,在阴影中的阳光,才让人感觉阳光是如此宝贵,对于主题的诠释也很有作用。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立意实在是没什么高度,所以就没办法让全剧提高一个层次,令人惋惜,所以这部番到最后也只是一部小众化的番剧,没能像小圆一样创造传奇。
要是能将宣传力度加大,也难以突破到一个高度,故事太简单,立意不深是这部番一开始就没办法避免的遗憾,所以,终难以成功了。
我对于出不出第二部的看法,我觉得是不会有了,作为《学园孤岛》,离不开学园这个地方,要创作第二部,就肯定会选择升学去大学,而漫画中大学的情节就复杂很多,角色也多了很多,意思是如果要动漫化,那与第一部会有很大的不同,斗僵尸求生存变成了斗人心拉帮结派,其次,慈姐这个角色塑造的很成功,是动漫的加分项之一,而伴随着慈姐的离去,她们也迎来了毕业,告别了学校,告别了这个学院,所以说,动漫到这里就是个很完美的结局,虽然外面也是行尸走肉,但是她们最少是活下来了,这不就足够了吗?
至于结尾处一个女人捡到了她们的气球画,这就成了一个悬念,一个可能永远都不会解开的悬念。
这部动漫很有创意,题材也很新颖,但是限制性同样也很大,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整部动漫算是成功的。
随手盘点一下,这部动画完结以后我会从头再看一遍以确认有没有漏掉的镜头。
第一话:1、当然是画风突变那个镜头。
由纪和同学交谈→美纪发现由纪→由纪没有露脸,背对着美纪,美纪一脸担忧,背对这个动作,暗示着距离感→突然由纪对着的窗变成破碎的,而且黄昏变成了血色→镜头往远处拉,由纪在破败的教室里,四处是血迹和碎片,背景颜色仍是一片血红→由纪仍然在和同学说话→镜头一转,由纪说话的是之前同学的项圈,项圈已经烂了。
第二话:1、胡桃回忆自己暗恋的学长。
整个画风都是偏少女幻想系的,这是恋爱中少女的心情。
(第三话慈老师的回忆里却是写实风格的,让人赞叹监督的用心)突然,学长一把抓住了胡桃,整个人散发出绝望的气息。
胡桃用铲子把学长杀了。
之所以在胡桃的回忆中,丧尸都是满身黑气,脸也看不见,是因为对于胡桃来说,她不想想起自己喜欢的人的那张脸怎么从变成一个丧尸,而再回想起自己又亲手把他杀死的。
2、慈老师给由纪补习最后一个镜头。
由纪和慈老师在的地方是光照得到的地方,而剩下的地方被阴影覆盖,布满了桌椅的残骸和碎片。
这是这部片子惯有象征对比反差镜头。
第三话:1、类似的反差镜头,大家在生活部教室里讨论野营活动,窗的玻璃映出操场上的僵尸。
这个镜头一来象征着其乐融融的社团生活和外面残酷的丧尸世界是分离开的,二来也是惯有的象征对比反差镜头,三来由于玻璃窗是比较脆弱的东西,所以也暗示着这样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和平的社团生活迟早是会被打破的。
2、胡桃击杀了学长的影子,映在血红的番茄上。
那个血红的番茄,像极了滴血的心脏,多多少少在暗示胡桃当时的心情。
3、慈老师桌上的花瓶和花瓶里的白色菊花。
当慈老师收到神山老师的电话让她不要开门,职员办公室已经被丧尸攻陷的时候,突然转场,花瓶掉在地上碎了一地。
这个镜头转场的意义是其一,在观众紧张的神经上突然给一个冲击(在恐怖片中比较常见),会让观众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紧张,同时也是暗示慈老师自己恐慌不安的心情。
其二,花瓶的碎裂暗示着日常的生活已经不复存在,纯洁的学校已被玷污。
另外往后看,慈老师在写遗书的时候,花已经被收拾好重新放进新的花瓶放回桌上,意味着慈老师的心情已经平复,而且更加坚定。
在京都动画里,所有花的出现,都是有与其花语相符合的意义的,不知道这部动画有没有这个意图。
白菊花,花语是高尚。
正好第三话讲了慈老师被人觉得不适合当老师,因为太温柔,关键时候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但她却关键时候站了出来帮助学生从丧尸攻击中幸免下来,是一个高尚的好老师,所以我觉得花语多少是有点关系的吧。
第四话相对来说镜头语言比较平淡,而且感觉帧数很少,不管是美纪和圭的担忧、疏离还是丧尸出现的危机感都没有表现好,有种掐着预算拍的感觉,不过总体还算中规中矩,该有的氛围,慈老师的伏笔,胡桃视线里与众不同的感觉,车子风驰电掣冲出校园的速度感还是都表现出来了,不影响主线。
很少有出现几个让我眼前一亮的镜头,唯独值得一提的大概是几个美纪回忆杀的转场吧。
1、刚开始,美纪画了一幅画,画里是她和她的好朋友圭,然后镜头缓慢拉近,模糊,回忆杀开始。
这个镜头转场衔接属于中规中矩的教科书式回忆杀,我唯一喜欢的是那幅画的构图。
之前也说过,背对暗示着距离感,两人的脸都被头发挡住了,渲染一种不安的氛围,可以说很多人看这张图就多多少少有种后面会发生什么的不祥预感。
2、圭计划出走的那个晚上,美纪忧心忡忡看着睡着的圭,悄悄缩进被窝,这个动作暗示着美纪心中的那种不安全感。
然后镜头转向窗外皎洁的月亮,月亮突然变大,又变小转场到月下的学校。
这个转场监督想表达的是:我们来看看同一个月亮下同一时间的另外一个角落里三个人发生的故事。
这个转场稍微有点小瑕疵,那就是当月亮由大变小,镜头里同时就出现夜晚的学校了,那个节奏太快,可能会给人一种回忆杀结束,美纪回到现实中的错觉。
如果是先做个缩放镜头,再做一个缓慢的下拉镜头,可能还会好一点点。
3、学校里四个人开着车从丧尸包围圈冲出来,悠闲地看风景聊天,车窗玻璃上映出主人公们的笑脸和火红的晚霞(和第一话中血红色的背景不同),背景响着悠扬而又有点伤感的BGM,镜头拉向远方美丽的黄昏和城市。
突然又在这里转场,转向同一片晚霞下的窗口,窗里的美纪刚刚从小憩中醒来,音乐声从圭留下的CD机中放出,美纪寂寞地看着CD机,发现太郎丸也出走了。
这里大概算整个第四话最出彩的地方了吧,晚霞的色感+BGM的伤感构成了镜头的美感。
通常镜头往远处拉,现出一片天空和城市的宏大景色会意味着结束,而这里似将结束又未结束,又转场到了美纪那里,不仅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对比镜头,以美纪朋友出走的落寞和学校里的朋友们有说有笑的热闹做了一个对比,还暗示这这次远足的目的就是美纪所在的地方,也补完了美纪为什么会出现在生活部的伏笔。
光看剧情梗概,这只是一个比较猎奇的卖萌番而已,最多搞点反差,可能还要被人批评过于追求猎奇效果太不正常。
其实有非常多的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的镜头和转场,尤其从第三话开始多了不少,比如在帐篷里拿着铲子看着反光里自己的胡桃是为了掩盖自己回忆暗恋的心意等等,非常细致用心,我在这里给监督5星。
另外,我不认为整体的剧情和节奏上有什么问题,觉得第一话太慢的大概不知道三集定律和魔法少女小圆吧(笑)。
一部番的节奏是取决于篇幅描述和镜头节奏的。
篇幅是剧情的一部分暂且不提,镜头节奏缓急是调动情绪和渲染气氛的利器,也是决定番是走跌宕起伏的路线还是日常平淡路线的重要工具。
那一部番能不能讲好故事就取决于剧情和分镜了。
剧情决定故事好不好,而分镜决定监督能不能讲好故事。
电影动画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它们用镜头在说话。
PS:监督安藤正臣,是白色相册2的监督,既然能监督那么虐心而又细腻的动画,学园孤岛有这么多好的镜头也不意外了。
在某同学的推荐下,我补完了这部15年的番剧,对我个人而言,是不太喜欢看卖萌番的,龙女仆,天使降临,轻音啊,小埋之类的我是看不下去,丧尸末日题材的的各种剧,行尸走肉啊,生化危机啊,也不是太喜欢,甚至还会有点害怕。
但是这个番确实是让人眼前一亮,末日还能这样描绘,卖萌还可以这么卖?不得不说作者的巧妙之处。
我没有看过漫画,只看了这12集。
整体上看,设计相当巧妙,每一集的名称平淡无奇,看起来如同正常校园题材的日常剧情,而op更是如此,从第一集的op慢慢转换成十一集的让人再被魔性的旋律“洗脑”的同时给人一种慢慢接近真相的感觉。
而剧情的插叙运用,使得各个角色都有了自己的背景和特色,更给卖萌了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排解末日环境下恐怖氛围而导致的心里的病态。
最令人称道的是伏笔暗示的运用,从op歌词两种的解读方式,到第一集最后的令人惊艳的反转使得第一集本身就颇值得玩味,到老师其实早已去世让人发觉原来之前老师近乎卖萌一样的说自己被忽视和一些细节实在暗示她不过是主角幻想的事实。
处处给观者以震撼的体验(如果没被剧透的话)。
而本剧的线索更为有趣,主线时间推移的设定如同和普通校园的上课,参加活动,最后毕业没什么两样,只是添加了一个独特的背景;暗线则是几人心里的慢慢变化,当主角越来越清醒,但是仍然要顽强的担任其他人的精神支柱时,当局势慢慢恶化时,本剧的高潮部分就自然而然的到来了。
当然,这剧的问题也不少,丧尸本身弱势和带有生前部分记忆的特性使得末日本身被弱化,从而使得第十一集的高潮所给人的致郁情感表达不够强烈。
而面对绝境的翻盘方式,只能说是新奇,达不到惊艳的地步,如果说靠广播能操纵丧尸行为的话,克制它们实在是简单的事情,对于为什么整个城市都会沦落,有可自给自足的庇护所却无抵抗组织。
为什么看起来普通至极的丧尸可以对整个建筑物甚至是窗户造成这样损伤?当然很多漏洞也是为了服务于整体氛围渲染和强烈对比的需要,这是不能奢求的。
整体而言,眼前一亮,在卖萌成性的市场里一个有趣的作品,但是不能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个人给6.5左右评分,因为平均高于心里分数,所以给3⭐
噱头很足,内容不足的废萌片。
如果制作铺垫的好,其实还有一定的可观性。
然而我想在座的大部分看之前就被剧透完了。
所以看起来没有一丢丢的刺激感觉。
日常也很平淡,无法在其中找到幸福感。
如果说日常番是寻找快乐,丧尸片是探究人性和感受刺激。
那么这个番两样结合,却一样都没做到。
日常在丧尸化的背景下无法身临其境代入由纪,描写丧尸却基本全都在表演日常。
乍看两样结合是很高的点子,可最后却搞成四不像而已。
看了一点
牛肉大和煮宣传片
致郁番,表情包番。
还好不是追完(汗
温暖而又残酷的 萝莉丧尸番
无聊的平庸之作
好致郁的伪-日常番,女主觉醒看着学校的窗户说,咦窗户破了,的时候是我的虐点
以女主的的视觉延伸出这座城镇变为了丧失城,女主因为受了太大打击不愿接受慈姐老师的离开,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直至11话才振作起来。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担当,女主是大家精神支柱。大多情节都是日常在最后才穿插一些丧尸不得不离开的现实,而太郎丸觉得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部给我记忆太深了,问就是萌萌画风硬配上僵尸剧情
题材有趣但挖掘得何止不够简直没有,通篇日常没情节没恐怖气氛。
“只是单纯的生存下去就好了嘛”“怎么可能!”①铲女冲着出去,看着老师抬头却怔住了的时候;②长门有希(❌)才刚刚和太郎丸好起来,太郎丸死了…“我也想说声谢谢”太郎丸却永远听不到了…这两个地方,好虐QQ
剧情构架还是很好的 就是噱头和铺垫都刻意过头了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照顾观众群的年龄 这样的话就太可悲了
相比之下小圆更致郁,特意卖萌的有些受不了。
校园日常太无聊了,打僵尸的线反倒有趣
开篇类似《食灵-零》,一个全体阵亡,一个全体幻象。
日本的这种“刻意萌”,我已经完全无法接受了。
有点浪费这么好的题材。
什么低智反逻辑东西,最讨厌傻白甜人设😅
当年轻百合顶流。一直觉得能这么火是因为在芳文社一季一茬的萌系番里加了点黑深残……
7/10。和《行尸走肉》对比看出治愈文化的重要性,动画超越了美剧的反思性:当文明因为毁灭而野蛮化后,是否有重启文明的可能。由纪眼中学园是一座未被末日波及的世外桃源,维系着人性之维的友爱,并未因为资源的减少放弃幸福的生活追求(出外探险、清洁泳池),而丧尸也保留着人性,他们的聚集是遵循生前上课上班的习惯,太郎丸在尸变后依旧不忘保护陷入围困的由纪,女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差(下不去手杀死同类)和体力弱(胡桃以外都不熟练使用铲子杀敌),没有因此成为末日的淘汰者,当尸潮冲破了世外桃源的堡垒,主角们去隐蔽地寻找抗毒血清,变成丧尸的慈姐这一血淋淋的现实摆在眼前,也没有击垮她们解救伙伴的信仰,生命的尊重是文明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