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骨瘦如柴

To the Bone,瘦骨嶙峋,深刻入骨(台)

主演:莉莉·柯林斯,基努·里维斯,卡丽·普雷斯顿,丽贝卡·肯尼迪,阿兰娜·乌巴赫,丽亚娜·莱伯拉托,凯瑟琳·普雷斯科特,莉莉·泰勒,布鲁克·史密斯,瑞塔·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骨瘦如柴》剧照

骨瘦如柴 剧照 NO.1骨瘦如柴 剧照 NO.2骨瘦如柴 剧照 NO.3骨瘦如柴 剧照 NO.4骨瘦如柴 剧照 NO.5骨瘦如柴 剧照 NO.6骨瘦如柴 剧照 NO.13骨瘦如柴 剧照 NO.14骨瘦如柴 剧照 NO.15骨瘦如柴 剧照 NO.16骨瘦如柴 剧照 NO.17骨瘦如柴 剧照 NO.18骨瘦如柴 剧照 NO.19骨瘦如柴 剧照 NO.20

《骨瘦如柴》剧情介绍

骨瘦如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患有厌食症的20岁女孩艾伦在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很多康复治疗,但每次发现自己比以前更瘦了,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她的家人决定送她去由一个非传统医师领导的青少年群小组,在那里她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开始接受自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隔壁当你恋爱时龙眼粥一个叫小小船的男孩绿水青山带笑颜变身女友卓越航管同等族群情人眼里出西施八犬传黑之召唤士雁归西窗月直立象传说阿尼库拉波:不死传说基隆12回合大约是爱花魁杜十娘上海滩生死较量战魂少年特工科迪春假小时代4:灵魂尽头大演员圣诞花环和丝带黑色十字架误入青春大佛父亲的维也纳整形师·脸

《骨瘦如柴》长篇影评

 1 ) 饥饿使人快乐

厌食跟暴食有时候仅一线之隔,可为什么不让莉莉柯林斯增重成大胖子去演一个暴食症患者而是即使你骨瘦如柴我依然也觉得差不到哪去。

影片有一句话很对“没有最瘦,只有更瘦。

”切身体会,当时减重减得已经相当病态,我知道这样对身体不好,会不来姨妈会脸色变差已经不重要,瘦才是王道,那些说着你胖点好看胖点可爱的人都是心谋不轨。

即使你也清楚只要运动也还是可以吃的,但总想着那我不吃还运动,岂不是瘦更快?

因为当你摸着扁平的小腹,真的会由衷的自豪。

可没有人会看到你累死累活的做有氧无氧,看到你因为晚上吃了一颗卤蛋站在路边狂吐,看到无论吃什么都想着碳水脂肪热量,能替你感受因为无法拒绝的social吃东西时那种简直想自杀的罪恶。

也会想着,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减到什么样子才肯放过自己。

转眼又觉得可能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或许就没那么痛苦了。

谁都知道饿不好受,但我停不下来。

 2 ) 什么才是治疗厌食症的真正方法?

不出意外 整部片子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治疗厌食症”的方法——因为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方法。

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粗暴地把其定义为“行为问题”的水平(然而根本不是)然后也没有告诉我们女主最终是否恢复健康(女主也仅仅是梦见自己“恢复健康”罢了 ironic 显然制片人也明白不能 too optimistic)镜头最后停留在女主决定回到疗养院治疗的一幕 ,给结局留下悬念制片人想传递的理念当然是女主最后能够好起来可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现实是,仅仅“决定好起来”对于患者来说就已经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了,但这却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battle都在后面。

厌食症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行为问题”,也不是复杂的“精神问题”,而是患者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产生扭曲的问题。

什么能治疗厌食症呢,是住院插管吗,是强行喂食吗,是心理治疗吗,是精神分析吗,是挖掘并疗愈家庭创伤吗,是行为疗法吗?

其实都不是生病的看起来是厌食症患者 其实真正病入膏肓的 是病态的社会但是,难道病态的社会是可以马上被治疗的吗?

如何帮助患者消除适应不良(而这其实更多的并不是患者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which几乎所有人都对此产生了误解)并与病态的社会和谐共处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绝望的不仅仅是厌食症患者,还有在社会当中遭遇到各种各样不公正待遇和打击的人们。

如果不是真正救赎的力量,又有什么能够从极度绝望的困境中拯救人类伤痕累累的灵魂呢?

 3 ) 减肥?看完《骨瘦如柴》适当的改变或是当个肥宅不好吗?

这部影片人们大多数给了三星,但是对于了解了背后的现实和演员的敬业我给了这部影片四星。

演员莉莉科林斯一抛平时的美丽可爱形象暴瘦50斤只是为了能在影片中更能将真实的厌食症患者展现在观众面前,该片讲述了一个厌食症患者的经历慢慢懂得世界的美好,重新生活的故事,影片中从各个角度体现了厌食症患者对于食物的厌恶,而主角Ellen显得尤为突出,她可以轻松讲出各个食物的卡路里。

记忆最深的是将好的luke利用外出的机会带着Ellen出去吃饭,希望可以让Ellen懂得食物的美味和世界的美好,但是Ellen只是嚼了食物然后吐出。

从这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厌食症患者对于食物的讨厌。

或许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反映现实,从中也涉及了一些污秽的内容国内无法上映,但是我认为是值得每个觉得自己胖的人去观看的。

 4 ) Please just try this time.

#TO THE BONE.I feel the same way.I suffer from OCD since three years ago.Every time I try to work,to study or to do somthing that's sort of important,I have my OCD.I am afraid that I do everything wrong,that I am going to mess up everything and people won't like me angmore.I am scared that my family,my friends and people I care about will be sad and suffer.I get panicked to death thinking that there's a chance that they may die because of m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Your courage is a small coal you keep swallowing.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LOVE U ALL.Ev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Eve.:)

 5 ) To the bone

Poor thing. Even chewing and swallowing are torture for her. Is there anything that she can hold for life? I can swallow, sleep and breathe. I should just capture the moment. Enjoy life as it is only once. Best lines: I accept it if... If death is what you want, I accept it now. I accept it, but um... I love you. I just...I can’t keep fighting you.

 6 ) 《骨瘦如柴》你看你瘦的那个鬼样子,叫我好心疼

简如玉据说现在最受用最中听的一句骂人的话就是:你看你瘦的那个鬼样子!

毕竟如今成千上万的人都正在为一个“瘦”字拼尽全力!

而当我看完《骨瘦如柴》这部电影,我才知道“瘦成鬼样子”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瘦到极端是一种病。

《骨瘦如柴》是一部以“厌食症”为题材的电影,由Lily Collins(Ellen,后来改名Eli)和黑客帝国男主Keanu Reeves领衔主演,讲述了厌食症患者Ellen在一家进食障碍康复中心接收治疗的故事。

影片中的女主Ellen,是一个患有严重厌食症的20岁女孩。

她原本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画家,可她的生活却被厌食症搞得一团糟。

尽管Ellen经过四次康复治疗,她的厌食症却愈发严重。

幽灵般的面容毫无生气,瘦弱的身体形同骷镐,走动起来完全就像一副行走的骨架,看上去随时可能死去。

她对自己的体重极其敏感,甚至对每一样食物的卡路里含量都能倒背如流。

她拒绝进食,吃东西对她来说是一种罪过,一样食物在盘子里搅来搅去吃不下去,吃进嘴的食物也仅仅是嚼几下再吐掉,咽下去的食物又靠其他办法吐出来。

她在与食物做对,她也在与自己的身体对抗。

她甚至偷偷做俯卧撑导致脊椎淤血,她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的胳膊的粗细。

后来她的家人把她送去一个非传统医师领导的青少年康复小组。

康复中心有着几位程度相近的厌食症患者,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治疗。

可对于Ellen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她依然被厌食症折磨着,她似乎想去改变,但却又无法控制自己。

她不愿意与人交流,她用一个外壳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消极冷漠,每天生活过得得无血无肉。

她讨厌食物,就如同讨厌生活。

她拒绝别人,连同拒绝接受别人自认为的善意。

与她而言,生活在她眼前没有激情也没有颜色。

她往前走却看不清前路,她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活下去。

而厌食症则不偏不倚地成了她慢性自杀的一种方式。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厌食症也许只是体现在她身上的一个外在表象,真正的病因应该是她内心深处的心结。

那个心结在她枯瘦的身躯之下,在她干瘪的灵魂之外,有时候可能连她自己都摸不着,找不到。

医生说:这是外伤,它一定有什么东西和重量或其他有关。

康复中心的老师为Ellen组织了一场家庭成员见面会,希望能够帮助她做更好的治疗。

而这次的糟糕的见面会让Ellen更加绝望: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是个问题。

来参加的家庭成员是Ellen的继母和姐姐,她的亲生妈妈和妈妈的同性恋伴侣。

唯一缺席的,是她的爸爸。

她们在见面会上互相讽刺,争吵,指责,也道出了Ellen的成长经历。

Ellen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甚至都没有见过她。

后来她的爸爸再婚,却总是因为工作忙,也从来都没有露过面。

Ellen只能和她的继母和姐姐生活在一起。

爸爸对于Ellen来说永远都是一个缺失的形象。

整个电影的设计也很巧妙,爸爸一直都是一个在他人的叙述中出现的虚设的角色。

他对Ellen没有兴趣,他只关心他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

Ellen的母亲在生下她以后得过产后抑郁症,而且她是个同性恋,在Ellen幼小的时候就抛下她和别的女人跑了。

此时才揭开了Ellen问题的根源所在。

家庭的问题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精神缺失,这也是她患上厌食症的重要原因。

Ellen在这个父亲角色缺失又不断地破裂重组的家庭里生活,她没有安全感,她没有得到她期望的爱!

她没有得到爱,并不是她的错,可她却一遍遍地将压力和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以至于伤害自己,牺牲自己。

她不只厌倦食物,更厌倦了生活。

她也不再相信爱,她说:人们说爱你,其实真正爱的是他们爱你时自己的样子。

问题出现了,她无法选择,她无力解决,也无力承受,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

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我们都知道,生理上的病症有药可医;而内心的伤痛,却不能用单纯的治疗来解决,也许只能用爱来化解。

Ellen在康复中心的治疗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她不再相信康复中心老师的话和治疗方式,愤愤地收拾东西离开了。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她还一度昏厥倒在候车大厅里。

也许是无声的爱的召唤,她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那里。

她的母亲看到女儿的状况分外内疚,却又不知该如何帮她。

她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她承认曾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她试图去修补它。

她想去做些什么去疗愈过去的伤痛,疗愈孩子也疗愈自己。

有一个老师给她的办法是让它给Ellen喂奶,于是她准备了奶瓶,奶瓶里装的她亲手做的奶汁。

一开始Ellen并没有接受。

她坐下来对女儿谈心,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她说: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我现在会接受,我同意,但是,我爱你!

当她站起身来准备离开Ellen的房间时,Ellen轻声地叫了声妈妈。

妈妈转身回到女儿身边,她把女儿抱在怀里,她拿起了奶瓶放到了女儿的嘴里。

看到这里,我哭了!

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缩在妈妈的怀抱里像个婴儿一样吸吮着奶瓶,小声地啜泣着;妈妈抱着她轻轻地摇着摇着,轻轻地唱着摇篮曲。

那种最原始最初级的爱,那种最无需用言语表达的爱,随着妈妈的摇篮曲溢出荧屏!

我哭了,我的脑海里满是那些在妈妈的怀抱里悄悄长大的孩子,我的眼前满是那些正抱着孩子喂奶的妈妈!

世间最深沉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间最好的疗愈也是爱!

磕磕盼盼,跌跌撞撞到如今才明白,对母爱的渴望才是她的症结所在。

母亲温暖的怀抱,那一瓶香甜的乳汁,让Ellen找回了自己,找回了新生。

当她睁眼醒来,阳光铺满大地,她看到了新的生机,美丽的大自然,甜蜜的爱情,她走出了厌食症的梦魇。

曾经爱的缺失让孩子几近死亡,如今爱的弥补又让一个迷失的孩子看到了希望。

天下的父母们啊,如果你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请不要错过任何机会。

Ellen终于在她在性命垂危的时候得到了顿悟,得到了她一直都在苦苦寻觅的的爱,她终于突破了心理障碍,她又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爱让她重获了新生。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在痛苦挣扎?

多少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爱,多少人在一点一滴地失去爱?

如果你有爱的能力,张开你的手臂,尽情地去爱吧;如果你还有接受爱的机会,去吧,投入爱的怀抱里!

End.

 7 ) KIKI、朵一、密子君……这些大胃王背后竟有这样的秘密?

如果你沉迷B站,难免会刷到一两个大胃王比赛的视频,比赛内容如其名,就是指定食物的种类,然后比吃得快。

个人最初接触到大胃王视频的时候,看的大多是霓虹的妹纸们,比如俄罗斯佐藤、正司优子、安吉拉佐藤、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木下佑香等等。

当时的内心os是:咦,为啥我们没有这种类型的视频嘞?

然后呢,你也知道了嘛。

大多数事儿都是不禁念叨,没过多长时间wuli大天朝的大胃王吃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什么密子君、朵一、KIKI、阿伦、甄能吃……感觉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要是放二十年前,我是打死也不信有人坐在镜头前吃吃饭就能赚到一把迷妹和rmb。

不过相对于钱,我觉得大家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大多数大胃王不但有吃下四海八荒的肚量,还拥有苗条的身材?

大胃王能吃在于强大的咬合力&胃的容积,下面是一张大胃王吃饭前和吃饭后的对比图肚子确实大了不少啊

多吃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把胃撑大的,可多余能量的消耗就没那么简单了。

除了天赋异禀光吃不胖的极个别选手,其他人基本上把除了吃以外的时间都用在了运动上,毕竟燃烧脂肪才是多余能量唯一的正常出路。

当然,有人走正道,也就有人走歪门邪道——催吐。

(国内的不少大胃王可都是原来度娘催吐吧的金牌会员)这些假大胃王先是暴饮暴食,然后再通过某种方式催吐,将食物全部吐出,以此省去运动环节。

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期积累下来不但会损坏胃、食道、牙齿,甚至还会使得人患上抑郁症、厌食症。

虽然镜头前他们风光无限,但镜头之外,他们可能过着另一种秘密生活:对于自身体重的增长已经达到了恐惧的程度,以至于通过各种各样非正常的手段来控制、减轻体重,哪怕他们已经瘦的皮包骨。

比如:精准的知晓每一种食物的卡洛里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记性好,而是说他们仿佛患上了卡路里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愿与他人沟通,只对减重感兴趣,不停地重复“吃了多少就必须消耗多少”的刻板活动方式,所以就慢慢记下了食物的热量

拒绝吃治疗药物,害怕因此增加体重

吃进嘴里的东西也不想吞进肚子里,只是嚼一嚼再吐出来:

就算好不容易吃进肚,也要疯狂的运动消耗卡路里,比如狂做仰卧起坐:

甚至就连茶余饭后的日常聊天都是如何催吐:

好吧,其实以上这些并不是偷拍了某位大胃王的私生活,而是来自于影片《骨瘦如柴》:

片中的女主艾伦,正是一位与厌食症抗争许久的老病号。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态度消极而被劝离了疗养院。

继母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帮她又找到另一家治疗机构,俗称门槛治疗所。

这里的门槛指的并非是厌食症倾向和患上厌食症之间的门槛,而是这些深度厌食症们再往前一步就必须进行插管强制治疗的门槛。

这家治疗机构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它并没有过于严格的管理政策,而是采用了积分的方式,吃饭、做家务、保持体重or增重都可以获得积分,并由此获取更多的权利,比如拥有电子设备的使用权、短期离开治疗所的权利等等。

这种治疗方式似乎效果不错,不少病友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意外怀孕的梅根,为了将孩子生下来,正在循序渐进的给自己增加体重

为了获得积分离开治疗所,正逐渐摆脱厌食的安妮

还有几乎完全从厌食症的困窘中痊愈,想要尝遍Top100餐厅的卢克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艾伦发现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想要生下孩子的梅根仍旧不能克制自己对于体重增长的恐惧,以至于在某次偷偷催吐过程中用力过大,导致了流产

看起来积极向上的安妮,实则在积分的同时,利用外出机会疯狂运动,而且经常半夜催吐,并私藏泻药。

还有看起来最正常的卢克,为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不得不不断的说服自己去恢复健康。

这样的行为虽然使他自己慢慢恢复正常体重,但与此同时却是坠入另一种偏执的深渊:

艾伦自己也是一样,因为家庭的牵扯,还有自己的粉丝因为自己而自杀的事情都让她不断地陷入“厌食”甚至是“厌恶自己”的窘境之中。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算太高,豆瓣只有6.4分。

不少人把原因归咎于,女主瘦的实在太美,容易起到反向的引导

但不得不说,导演将镜头对准“厌食症”这一类人群就值得鼓励。

虽然我们道听途说了许多厌食症的事情,但并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情况。

在表面上来看,他们似乎是在纠结于吃与瘦

但实际上,这是在生与死之间的犹豫和纠结。

厌食,不过是极力逃避某些事情的一种手段。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救赎从来不是把他们的嘴掰开,喂他们吃下东西;而是让他们逐渐放开自己面对那些曾经逃避的问题、逐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而除了这些厌食症患者,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安排也很有意义。

一个话多但实际人不错的继母

她不断地责备艾伦生母对于艾伦的抛弃,同时又和继女小心翼翼的相处,并用尽自己的方式接近、试探她。

一位曾经精神崩溃的生母和她的同性恋人

她们自己就已经自顾不暇,对于生病女儿的颇感无助

还有继母的女儿,艾伦的妹妹

她把她当做亲姐姐,希望艾伦能够永远活下去,能够真正做一个像样的姐姐,而不是让人回想起来只有晕倒、住院、犯病这些可怕的词汇。

当然,还有那位一直被提及却从未现身的父亲。

虽然现实中患者们不一定有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但这些人物的关系与特征却让一切显得十分真实。

尽管原生家庭已经四分五裂四分五裂,但家庭关系中的每个成员都深爱着艾伦,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的她,想要将她拖回正常人的生活。

但如同上文所说,除了自己没人能解开这道谜题,有时候太多的爱反而变成了累赘。

影片以此,又一次描绘了厌食症患者们的绝望又渴求的心理状态。

其实看了这么多,你也知道了,这些假大胃王们不过是我们文章的一个的噱头,真正的厌食症患者显然与其截然不同。

希望你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能对这个群体有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

 8 ) 《骨瘦如柴》随感

我给这部电影四颗星。

在这个宣扬"宣扬要么瘦要么死"的社会中,胖似乎成了一种错误。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来引导正确的审美观。

为什么没有给五颗星呢?

因为有点遗憾,影片没有深挖进食障碍者的心理障碍,也没有给出摆脱进食障碍的方法。

我不反对那些说电影无聊的人,因为他们不曾感同身受,这是他们的幸运。

而我看着看着就哭了。

瘦到脱形的埃伦计算着卡路里,疯狂运动,测量手臂的维度,明明知道身体发出了警告,但当体重下降时还是露出了微笑。

埃伦明白自己出了问题,可是停不下来。

家人都不理解埃伦为什么变成这样。

但我知道。

因为埃伦太自负也太自卑。

因为埃伦觉得控制了饮食就是控制了生活,那是战胜自己带来的痛苦的快感。

因为埃伦觉得如果不是又瘦又美又优秀的埃伦,就没有人喜欢埃伦。

谁能够帮助埃伦呢?

心理医生?

埃伦接受了很多心理治疗,但都失败了。

爱慕者?

卢克爱上了埃伦,想方设法让埃伦进食,但失败了。

家人?

埃伦的母亲、继母、妹妹都很关心她,但依然无法帮助她。

埃伦给自己做了一个茧,一个只有她自己能打破的茧。

我想对埃伦们说,也想对自己说:不要期待有人来救你,只有你能救自己。

放过自己,体重不是人生的主题。

就算全世界都不喜欢你,你也一定要喜欢自己!

 9 ) 自律与变美是一种执念

凡事都是如此,成果和成就感是坚持的动力。

你已经有了一些收获,并且坚信可以收获更多。

习惯了一日三餐都不落下,习惯了无聊时喝杯奶茶 & 吃吃零食。

突然开始不吃午餐,心情和胃一样的乏味且不安。

最初的几天是最难受的,但坚持一周后,胃会变小,对食物的渴望会减弱。

过去吃饱了就会感到油腻困倦,如今不吃午餐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且清醒。

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厉害,不吃饭也能做功,可以学习可以工作。

看来食物也不是必须的么渐渐的,看到变瘦的自己,变细的腰身,宽松了的裤子,更加觉得欲罢不能。

变美悦人悦己,自律原来到了一个点也会开始渐渐上瘾,变成习惯。

凡事都有一个度,所以一定会存在一个胖瘦的临界点,一个看起来最美的状态。

就像一个先升后降的折线图,持续减重才能看到拐点。

女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减肥/自律用力过猛。

她苗条的样子很美,她骨瘦如柴的样子依旧是美的,但行走的骷髅只能算是凄美。

普通人欣赏不来,经历过的人惺惺相惜。

原生家庭是怎么样,爱情的走向是怎么样,自己作品所得到的评价怎么样,这些都不受控制,太难左右。

去思考这些也只是徒增烦恼。

继续活下去就需要愉悦感和成就感,它们很难获得。

对女主来说,吃很少的食物,做大量的卷腹,保持体重持续下降的趋势和因为饥饿而清醒的头脑,就是完成了自己设的KPI。

这一套行为的因果可以让她有勇气继续生活。

她从未想过要轻生,她试图用自律(控制体重)找到生活的意义。

代价就是美丽的花缺乏养分,渐渐走到了她的临界点,慢慢地凋谢。

执念是一种心魔。

减肥过度可能会得厌食症,瘦到一定程度会像行走的骷髅;以完美的明星五官为模板,追求把每个部位整到完美,会有变成整容脸的风险。

见好就收很重要。

谁在乎你有没有一点点赘肉,谁在乎你是否瘦到单手可以握住大手臂?

这些会影响真正的爱与被爱吗?

人无完人,完美的人也没法有完美的生活。

放弃追求完美是和自己的和解。

 10 ) 一位多重缺位的厄勒克特拉情节患者的成长史(严重剧透,可做观影指南)

本来想打四星的,看评分才6.7,就换成五星了。

这个电影重点的内容讲的很隐晦,特别是非常出彩的基努李维斯的演绎,可以说除非是了解心理咨询的人,大部分人都会看得云里雾里吧。

先说一下艾丽的基本资料。

彼时,幼年的艾丽面临的是缺位的父亲、懦弱的母亲、破裂的父母关系,以及长大后面临伤害时(那个来自自杀女孩母亲的重创),支持的缺失,即周边所有亲密的人都无法理解与支持她。

貌似支持的妹妹也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已。

所以彼时的埃伦崩溃了,要强的她决定用一种方式去征服所有人,来让大家看到她的强大与力量。

这种方式就是100%对饮食的控制,也就是最后发展成厌食的最初缘由。

但是这种看似强大的方式,虽然迎来了别人的一样的眼光,获得了她需要的强大感,但同时也遭遇了来自亲密伙伴们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

而这种反对进一步加剧了埃伦的抵抗情绪,进而由原本的节食转化为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的厌食,来进一步获得她需要的强大感。

即你越反对,我就越抵抗,无论是细若硬币的胳膊,还是信口拈来的卡路里指数,无不是这种负性抵抗的体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越是她感觉到虚弱无力的时候,越是她这种症状的高发期。

就像是瘾君子一样,明知道不好,但是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短暂的强大感。

而且,周边人的反对恰恰是对其赎罪心里的一种补偿。

你看,我都受了这么多罪了,再去厌食,大抵也就是应该的吧。

所以,之前的节食治疗之所以没有什么效果,也大抵是医师没有看到埃伦厌食背后的情节吧。

当基努饰演的心理咨询师贝克遇到了埃伦之后,做的几个动作还是很有深意的。

一开始的家庭会议,真的没有作用吗?

或许不是。

贝克反复挂在嘴边的“shit-show”就是在不断告诉埃伦不要对你原有的家庭报以希望了,只不过是不断增加“shit-show”的数量罢了。

第二次的雨中曲更多的像是一种“心灵舞动”,原本应该是期待艾伦能接纳自己的,但是出现了一个意外就是卢克的到来,所以整个雨中曲就变了味道。

接纳自己变成了接纳卢克的爱,卢克给了埃伦一个新的希望。

于是个人成长再次停滞。

直到埃伦发现了卢克的软弱与敏感——还记得卢克在楼梯上的那句话吗“I‘m finished. And you're leaving? ... I need you!”,原本找到了一个力量来源,但很快希望再次破灭。

于是就像是在外面受了欺负的小孩,总是第一时间回家找妈妈一样,她渴望从一个自身都需要支持的人——妈妈那里获得力量,很明显,她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在这个时候,编剧神转折的加了一把火,于是剧情的高潮来了!

母亲为了得到自身的力量源泉,即希望通过获得“母亲”的身份认同(她自己认同就好,不管埃伦的感受),来得到从伴侣那里缺失的“母爱”的力量。

她期望通过喂奶的方式,将埃伦的成人性格阉割,以埃伦重新回到童年的方式,来完成自己晋升母亲的仪式。

于是埃伦彻底崩溃了,母亲明显的懦弱、以及连她死掉都无能为力的逃避,让艾伦整个崩溃了。

当埃伦真正接触谷底(buttom)时,她真正明白了一点,自己是不够好的,但是只要没有死掉,一切就还有希望,而这个希望来自于自己每天一点点的吞下一块煤球似的努力,来自于即使受了伤也愿意再次站起来的勇气,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而不是靠他人的给予。

此时,埃伦的力量回归到了自己,也即真正完成了她心灵上的成长。

补充阅读: 厄勒克特拉情节:女性天生拥有一种弑母嫁父的欲望以及恋父情节。

《骨瘦如柴》短评

饥饿与失眠都会让人上瘾 抑郁更像一口深井 绝望是那么折磨又迷人 但要“正常”也只是一瞬的事 所谓“通”便是这个意思吧

8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天哪,莉莉柯林斯该不会为了这个电影真的搞到这么瘦吧?不过说起来,判断一盘菜的卡路里这种事我也能做到啊?(。

13分钟前
  • 记不住密码
  • 较差

莉莉本来就属于苗条偏瘦的类型,拍这部片还要往下减,很敬业。其次电影里面每个人那种病态的减肥心理,个个都皮包骨,实在有点触目惊心。

14分钟前
  • Conrad
  • 推荐

真的不能太瘦了。真心佩服不吃晚餐的人儿啊。还有吃几口就饱的人。跟他们一起吃的时候,感觉我自己是个异类

17分钟前
  • 江湖大骗子
  • 还行

厌食症的世界不太懂

19分钟前
  • 全塑料外壳
  • 较差

力度不够

24分钟前
  • Al
  • 还行

一个朋友介绍我看的,这种病态的思想和自己的家庭也有关系,和主流的审美也有关系

29分钟前
  • 墨雪
  • 推荐

平平淡淡,不过氛围还蛮契合这故事。台词情况来看,受众定位以青少年为主。

33分钟前
  • 还行

这片儿就拍给我看的——我用食物秤和儿童餐具吃饭,日常生活里谁让我多吃一口,我立刻以眼杀人,社交饭局几乎没有,因为讨厌一群人凑在一起吃吃喝喝,当年嫌弃我是个小胖妞儿的男孩子长大后都娶了胸巨大一看就会生养的白胖妹,他们看见我就说你太瘦了,我心里只有一句操你妈。

35分钟前
  • Leann
  • 推荐

万事有结。这样的题材,感觉完全可以想出来国产版本的选角。

36分钟前
  • 井戒
  • 还行

一部剧情完整的文艺片喂奶那部分是人智医学的观点,没有母乳喂养小时候没有被母亲揉在怀里的孩子以后会出现厌食暴食抑郁问题我们相互需要,却又相互推开

38分钟前
  • Faju
  • 力荐

很多女性都应该看一下,无论胖瘦,最重要的是爱自己

42分钟前
  • 刘馍馍
  • 还行

居然之前错过了这部,属实是奈飞自制电影当中非常优秀的了。沉下心来让观众对厌食症患者加深了解的一部电影,从最初的卡路里控制以瘦为美的刻板印象,逐渐到深入了解他们的过往,每个人都是知道厌食是错误的是病想要治好自己才会选择进入这些康养中心和医院,但同时又无法停止 计算卡路里 运动消耗 加上催吐 泻药 等 用这些方式去持续的自我伤害,这一点也不酷,只是一群straggle的病人自我伤害的表现。体会生命的美好 增加活下去的动力是将视线向未来投射的方式,但最终也要将视线回望到过去,溯源到最初是什么给自己带来了伤害。最后妈妈在phoenix的那个小帐篷特别像一个子宫,她最后回到了妈妈的子宫里让因为产后抑郁而错失了儿时母女亲密关系的妈妈重新喂养了她一次。每个人都很痛苦,但并不能说在那之中没有爱存在。

44分钟前
  • 旧社会厄运病夫
  • 推荐

这位女孩厌食症的本质是由于缺乏关爱吧,但是整部电影拍得过于抽象了。

45分钟前
  • Bunny Judy
  • 较差

厌食症画家如何遇到真爱粉丝

46分钟前
  • 谁家那小谁
  • 还行

千不该万不该,医生被莉莉怼了之后就开始尝试养条狗,结果开启了万恶之源!回到电影里,厌食和厌世,都是对生命的流逝,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障碍和低谷,有的人是鼓起勇气打破障碍才可以走出低谷,而有的人则是从低谷的深渊艰难的爬出来去尝试打破这堵障碍,这是心理上的极限挑战,成功了那将是脱胎换骨,失败了也就万劫不复……

50分钟前
  • 24格真理
  • 力荐

2.5,第一次看这个题材的电影,很好的故事没讲好,有些虚头巴脑的感觉,节奏也不太对。

52分钟前
  • 支离疏
  • 还行

边看边吃怎么可能骨瘦如柴hh 理想体重100,还有10来斤的距离,不过随缘bahaha

55分钟前
  • Hedy Hawes
  • 较差

前半段渐入佳境,后半段各种脱离正轨……

57分钟前
  • hakki
  • 还行

故事平铺直叙,除了女主以外,其他人物刻画并不鲜明。最后的抽象化结尾也是和前半段的写实风格不搭,而其中还有一段伴着音乐跳舞的戏也是十分迷。总之全片剧情太淡,角色太平,看完没有什么令人能记住的元素。为了柯林斯的盛世美颜,两颗星~

60分钟前
  • Great Lantern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