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给三星的。
不过因为是周董,还是凭借个人感情,加一颗。
基本上属于没什么意外的贺岁片。
很好嘛有周董柏霖耍帅,还有阿SA扮可爱。
如果有阿娇加盟就更好看了……XX门的后坐力很大啊大腕多得数不清,随便拉一个都是的。
广告也数不清了,满眼都是。
其实这是广告加MV吧不过说实话,咱家周董自己导的MV比这可好看多了。
每次去KTV唱周董的歌纯粹是想温习MV了。
我承认剧本滥,演技差,没深度。
但是,苛求这片有深度的人,其人生也太了无生趣了吧……每个导演都要把自己扮成哲学家,这导演的人生岂不是太沉重了……谁能告诉我,小时候看的旋风小子,乌龙院XXXX那些片子的内涵是什么?
谁能告诉我,最近电视台怀旧的赌神赌圣赌侠赌片系列的意义何在?
导演制片编剧拍出这么个片子,为的又不是拿奖,或是受人缅怀,能在家里偷偷笑着数数钞票就是目的所在了。
数一数每年拍多少电影,也不是拍出来就要流芳百世嘛。
拍一部就要意义深刻,那观众们不是要被逼跳楼了。
周末大好时光的如果能和GF,BF去电影院看这么一部片子,看完了两个人吃顿饭,呵呵呵的结束美好的一天,回家煲个电话粥,上上小网,洗洗干净,上床睡觉。
多温馨啊如果真有个男人非逼着我在工作学习一周之后跑到电影院花钱去看投X状,X结号,那我立马跟他划清界限。
看完那电影你吃饭不觉得消化不良啊……既然抱着消遣的心思,就轻松一点嘛……搞笑也好玄幻也罢荒唐之极了也不过就是求个放松嘛。
想要深度,我宁愿窝在自家沙发里看碟子。
在电影院你能按着遥控器REPEAT,REPEAT么?
(当然极度鄙视现在把自己往深沉里装却死不成功的冯大导演。
当年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甚至手机多好看啊……真TM怀念那些经典台词啊!
)BTW,小杰伦那装可爱的样子真赞啊!
无比小白受来的……另外,畊宏同学的角斗士装扮也是透露出SM中M受的气场……电影最后杰伦同学抛弃亲生父亲转而投入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啊,不能忘啊,不能忘。
我很难在“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里选出一个合适的选项来评价《大灌篮》。
光标左右徘徊了好几圈最后很中立地点选了“还行”,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词中”。
以下是半剧透:先看看我还记得的演员阵容(只写我认识的):港:曾志伟&吴孟达&蔡卓妍……台:周杰伦&刘畊宏&吴宗宪&陈柏霖(之前把陈柏霖归档在港组,现改)……内:闫妮&王刚&黄健翔……P.S:扮演萧岚的陈楚河(之前写作了陈楚歌,还好没写成陈楚生:s)是哪里的演员啊,很是有型好看:p1:无厘头搞笑是港片里俯拾皆是的小段子,《大灌篮》里亦是如此,很好,但是却远远不够劲道和地道。
2:刘畊宏扮演的李天和陈柏霖扮演的队长有女友之争,球场上李以此来刺激队长,导致他常年酗酒双手痉挛;蔡卓妍扮演的莉莉向陈楚河扮演的萧岚表白,萧岚却对死去的女友难以忘怀;还有周董扮演的男猪脚方世杰明恋莉莉带来的细节的小花边儿们,剧情及台词简直就是一活脱脱台湾偶像剧哇!
整部电影就在港式搞笑和台式煽情里左冲右突,看得我笑也笑不畅快,哭又哭不出来,拧着眉毛看到最后,听到前排一女士说:……没有营养……笑笑就完了……大姐,不管咋说您是笑了的,俺这连脸皮都没扯一下的人咋整?
×××××××变身知音体&8点档的家庭伦理剧××××××××××此评论题目还可以改为《港片与台湾偶像剧产下杂种啊,暗渡陈仓为哪般》以及《花季少女的血与泪,80大洋吧唧一下就木有了》署名:囧狒&苏苏
2月27日,香港著名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68岁,香港飘落了一片最好的绿叶。
再见达叔,一路走好。
吴孟达,1953年1月2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7岁随父母移居香港。
1973年投考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
1979年凭着《楚留香传奇》中的“胡铁花”一角风光无限。
晚年接受采访时,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还笑称彼时的自己风头不输周杰伦,谦虚着说自己那时很傻很荒唐。
达叔生前留下很多经典作品,塑造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在昨天铺天盖地的新闻中,却很少有人提到他和周杰伦合作的《大灌篮》。
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下影片中达叔和杰伦的搭戏片段。
达叔和杰伦亲切寒暄,挽着杰伦的手臂,老顽童般调皮地用头顶撞杰伦的胸口,宛如一对父子。
说来也巧,就在前两天我还在公众号创作着杰伦与达叔的老搭档星爷“云合作”一曲《大话西游》,没想到几天后,达叔便驾鹤西去。
《王牌对王牌》中,吴孟达现身为王宝强站台,当主持人询问他会不会再和周星驰合作时,达叔的回答还是从前那句话:“只要我还没死,他还没退休,我们还是会合作的。
”这个回答现在看来,令人唏嘘不已。
我还记得《九品芝麻官》里的包有为,记得《破坏之王》里的鬼王达,记得《重案组之虎》里的曹达华,记得《食神》里的邪恶老板,记得《流浪地球》里的功勋老将。
达叔演了一辈子配角,却给了我们无数欢笑和感动。
在《十三邀》节目中,吴孟达用生活化的比喻,说出了对于演配角的真实感受:配角不会让我觉得有落差,我的片酬比主角还高。
配角有配角的困难,就好比姜母鸭,没有这个姜,鸭就是另一个味道了。
旧的时代已经落幕了,达叔逝世,星爷白头,最后也没能等到期待的合作。
所以,生死无常,别谈什么来日方长,要做什么就把握当下。
最喜欢他在《喜剧之王》里的一段台词:“我比那些所谓的演员更加专业、更加高尚、更加有技巧,因为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戏,虽然我没有剧本,但是我绝对不会NG,因为我一NG可能会连命都没有了,我才应该拿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都说《喜剧之王》是周星驰自己演自己,其实达叔何尝不是。
达叔最近一部让很多人关注的作品是2019年的《流浪地球》。
戏中的他,穿着几十斤重的戏服,吊着威亚做着高难度动作,因为心脏衰竭,每拍完一条都要吸氧才能喘过气来。
他说,这辈子拍戏第一次哭了。
他最后的银幕形象,以一个平凡的世界拯救者韩子昂的身份死去,算得上是达叔影视生涯的点睛之笔。
在吴孟达的微博账号中,他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写着,“我是中国人”。
再见,中国人。
年纪大了,每次遇到生离死别的事情,总是忍不住多说几句,科比走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又是。
因为他们都是陪我们走过童年与青春,给我们留下成长烙印的人。
这部片子让我深深叹服的一个点就是导演立志追求的标新立异卓尔不俗,譬如:杰伦兴致勃勃的介绍他的牛人师傅们,全国人民都会以为按照一般套路他一定是师傅们的爱徒师生之间一定有款款深情吧。
人民错了。
在方世杰成名之前,你可曾看到师徒间有一句话的交流吗?
闫妮后来的那一句“这是饿们最得意滴土低”就足够了。
(?
)在开场时,把陈楚河渲染得天仙下凡一般,全国人民都会以为他和我们的杰伦间必然有一场争一哥的斗争吧。
人民错了。
导演才不屑于发展这种一看就看出来的点的呢。。。
在比赛的最后,全国人民都知道这球必然要由陈柏霖重振自信来投了,万众期待着周杰伦喊出那句:“你可以的!
”。
人民又错了。
想必导演看出了群众的意向,怎么能让人民这么轻易地猜出剧情呢!
于是陈柏霖投球的时候杰伦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那句话。。。
像这样导演抖出个包袱然后不管不顾的把这些情节放在那暴晒的做法整部电影里多了去了。
前两天看消息说导演自己说留了很多伏笔以拍续集。
“例如四大高手后来怎么样了?
周杰伦和阿Sa之间的感情到底会怎么发展?
吴宗宪演的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手到底跑去哪里了?
周杰伦的球队之后还会遇到怎样的对手?
”可在我看来或说伏笔或说漏洞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
从来只听说给电影拍续集,像这样把一部电影愣拆成两部来拍的做法真是不流俗啊!
关键中的关键,是一部这样俗套的电影,导演还拿出来不以为意的拍,这才是这个电影,最,不,落,俗,之处。
如果你很喜欢周杰伦,当然可以来看本片;如果你喜欢陈柏霖,当然可以来看本片;如果你喜欢蔡卓妍,当然可以来看本片;如果你喜欢曾志伟,当然可以来看本片;甚至如果你喜欢黄健翔,也可以来看本片。
里面的演员还有很多,只要你喜欢其中一个,本片都可以看看。
除此之外,我就很难找到看本片的理由了。
《大灌篮》似乎被标榜为一部喜剧片,不过我真的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本片如果归为青春偶像片可能更贴切一些。
剧情结构大致是《灌篮高手》和《功夫足球》,笑料也都是人家用剩下的,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被人告侵权、抄袭。
演员大部分时间就是摆POSE,帅的耍帅,丑的装怪。
电影里面也有李立群、曾志伟、吴孟达这样的戏骨,和像王刚这样的实力派,可基本上都可以算资源浪费了,除了给电影添加卖点之外,他们的作用在本片中不大,我感觉勉强算是绿叶吧!
只是红花不“红”。
影片动作导演也很大牌,不过我总觉得他设计的篮球动作怪模怪样、不伦不类的。
那些用特技制作出来的灌篮特技,看着总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不是说不能夸张,《灌篮高手》中的许多动作也很夸张,但是让人看起来是很舒服的,井上雄彦是懂篮球的,而程小东和朱延平东不太懂篮球,所以才设计出那么多让人觉得别扭的动作,灌篮不是说蹦得高,砸得狠就是好看的,好的主要还是要看动作协调、流畅与否。
真不知道是应该说这两位导演糟蹋了篮球呢?
还是应该说篮球题材限制了二位导演呢?
周杰伦好像不太适合演喜剧,至少从本片中我看不出他有这方面的潜质,感觉还是那样木木的,酷酷的,不是说这样的风格就演不了喜剧,就无法作出喜剧效果。
相反这样制造出反差,可能喜剧效果会更好,比如像香港当年的许氏兄弟,还有冯小刚那种冷幽默。
只是这种酷酷的冷幽默如果在一部电影从头冷酷到底,是很会让人觉得厌倦的。
况且周杰伦在我看来还远没掌握这种幽默手法。
至于其他演员,基本是各种不同大大小小的花瓶,也就没有什么可评论的了。
听说,本片还要拍续集。
唉,不知道这种靠榨取明星的电影影响力的影片究竟能拍到什么时候?
坦白说,看这部片子之前。
就知道没什么剧情可言。
刚看过的朋友都觉得分不清是功夫片还是科幻片。
要我说嘛,纯粹商业片。
看的过程中,广告不绝于眼。
难怪商家都喜欢找周杰伦代言。
周杰伦是个聪明的人。
他聪明就聪明在善于观察、模仿。
从早期唱歌,是模仿的美国Rap.到后来的第一部电影,剧情也很俗套。
这部戏也借鉴了<功夫足球>还有一些细节。
全是模仿。
A的电影里的变成B的创意。
这样的结果就是,没什么创意。
但是聪明的人还有个特质,就是他懂得利用优势去弥补弱势。
周杰伦的优势是有钱、年轻、有很多小MM喜欢、商家赞助..所以他利用这些去请比他更会演的演员。
戏中的光芒不落在他一人身上,便用音乐来弥补这个劣势。
真的不得不说佩服佩服。
这部电影和星爷的<长江7号>差不多同期上映。
要我说这两部电影共同的地方,就是打了亲情牌。
拍电影也是一种弥补心愿的方式。
星爷用电影让童年美满。
周董用电影让自己的形象更高大。
So...等俺有了钱,俺也要拍电影。
如果不是身边那么多人都喜欢周杰伦,好朋友专门冒着大雪跑到南方去看了这片半夜兴奋激动地发短信说真好看,电影票是朋友给的赠票,那我一定冒着被锤穿地球的风险打个两星。
在怎么样也要说,周董已经演得越来越来像那么回事儿了。
至少眼睛里能看出情感的变化,推个特写镜头也不令人提心吊胆怕看到张面无表情的脸。
超爱他很2的戴个雷锋帽子骑着大二八出场的样子。
虽说这是老土,明明就是时尚。
如果大灌篮还能叫电影,那我最佩服的就是导演了,怎么就能抄的这么彻底,当年毕业论文俺都有自己写的,可是看这哥们的拍所有桥段咋都这么眼熟,没有一个地方我不能想起什么来。
喝醉的大帅哥陈柏霖,女朋友死掉的天才选手,五个奇怪的僧人,该死的法国葡萄酒。
最可怕的是第一段,周董说曾经有三个女孩愿意为他而死,我一下愣住了,难道现在是高中学前培训电脑课,做的一个写着这三段话的PPT全班播放,引起哄堂大笑。
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7-8年了吧,导演阿,您不应该派大灌篮,要拍也得叫70年前一锅烩。
如果大灌篮不叫电影,是周董领着一帮帅哥哥扮酷耍帅的mv,那我绝没怨言。
谁是周董嘛,做什么都行。
如果您是冲着周董的音乐,以欣赏MTV的心情来看这部影片;如果您是一位未成年人或者心智不健全者;如果您是纯娱乐影片的忠实观众,为了看看热闹,打发打发无聊的时光;如果您饮酒过量,需要一幅强烈的醒酒催吐药;。。。。。。
我推荐您去看看这部电影。
但是如果您是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并且希望获得一点欣赏电影的乐趣。
我建议还是不要买票去看这部影片了,因为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从头到尾,我有一种被侮辱了智商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好像让一个学习了微积分的学生去考试,却只给他一道1+1=?
的问题。
不是把观众都当成小孩子,就是都当成一把年纪还一脑子糨子的智障人士了(我绝没有冒犯后一种人的意思,就事论事)。
商业片,明星效应,圈钱。
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请下次无论如何在影片宣传的时候,效仿香烟广告上“吸烟有害健康”那样,加上一条提示:“本影片纯属找乐瞎胡闹”。
不用担心,吸烟的人不会因为那句提示就戒烟,喜欢看纯娱乐的观众也不会因为发行方的诚实忠告而不舍得花钱买票。
但是,不但不加提示,还极力歪曲宣传,就不能不说是骗钱的行为了!
记住,这种通过过度宣传,把观众骗进影院的把戏,一次,两次,可以。
但绝不可能长久。
因为我坚信,我们的电影观众中,除了傻子,未成年人和纯娱乐爱好者以外,还是大有人在的。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在本片开始时那句“故事情节纯属虚构”的提示语,确确实实是多余了。
我想即便是未成年人和傻子,也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相信本片的所谓情节有任何真实合理之处。
我估计这下朱延平在一边狂偷笑了,我也在偷笑,毕竟没有浪费几十大洋去电影院,你知道在咱赤沙村一块五就可以了结我对篮球的想象。
如何去评价一部电影?
这是在过去一年的时间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于《大灌篮》,我只能说这是一件商品,而不是一部电影。
也许有人会说,你丫怎么拿评判艺术片的标准来衡量商业片啊?
我想你丫品质伪劣,还在这里狂掳了7,8千万咧。
朱延平在上映前就声明他是拍不好艺术片的了,所以拍几部偶像剧出来忽悠一下也未尝不可,人总是要吃饭的嘛,所以便有了这出《功夫》+《少林足球》+日本漫画《灌篮高手》的综合体,一点想象力都没有。
究竟是在想周星弛致敬呢?
还是在向郭敬明致敬啊?
在故事的编排上,情节也比较简单,一武校少年在为了追寻亲情和爱情,在练习篮球的过程中获得了友情,挫败了阴谋。
然后个中穿插比较多很老很抄袭的桥段,通过一堆大牌实力演员拼凑起来。
当然这种电影里面会有好多露洞,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没必要去推敲,你如果边看电影边问身边人的话,估计他会被你烦死,因为实在很多很恶心。
演员的阵容很鼎盛,周杰伦,陈柏琳和蔡卓研这仨偶像派就不说了,曾志伟,吴孟达,曾江,梁家仁,黄一飞,李立群,王钢,还有黄渤和闰妮等等,这些都是演技派的人物。
可人家广大青少年就喜欢人家耍酷耍帅啊,嘿嘿。
糟蹋了这帮老同志啊。
特技一般,故事情节一般,音乐摄影一般,只有商业利益才是永恒的。
鉴定完毕。
糟蹋了功夫糟蹋了篮球。
也太搞笑了吧这电影,但是大牌的明星倒是很多,而且抄袭少林足球,方世杰他爸那么老,而且都快当他爷爷了,作为亚洲首富却找不到自己的儿子,而且方世杰是武校学生,咋就直接加入第一大学的篮球队了呢?
而且这篮球打的什么呀?
完全无视规则嘛,感觉第一队就那三个人打对面七八个,对面可以两三个拦他们一个主力,然后对面那个主力还跑的飞快,到处支援,他们也没人拦。
而且这么离谱,还打人,裁判最后那一下,简直侮辱观众智商啊,看台上的人是傻子叭,这明显的无赖赢法也欢呼,方世杰赢了也欢呼,一点立场都没有。
还有师傅来打球,几个大牌明星,那傻叉的出场,也太尴尬了叭,球服不穿就上了,还赢得一阵狂拍,欢呼。
然后在球场上用蛤蟆功,太极,飞针,也是醉了,用就用嘛,好歹正常点吧,四个人坐在哪里打篮球,蛤蟆功趴在球场上,飞到篮板上,太极隔空抢球还震人,飞针伤人。
离谱离谱离谱,然后又直接在球场打起群架来了,看台上的人也不管,也没人制止,无论谁打赢了都叫个好……那个莉莉,之前追萧岚,表白被拒,方世杰安慰了她,然后马上回念起方世杰的好,又对方世杰动心了,醉了,这也太没原则了叭,之前那练习时青春恋情的气味就有点二货,还有队长,天天喝酒喝的好像醉醺醺的却身手敏捷意识清醒,这样喝酒学校也不管管吗?
还成了明星噢,学校里还有女大学生找找签名噢!
也就那个年代流行啥要人签名吧,要明星的签名就算了,他们又还不是明星,导演怕是当下啥火就把啥搬进来,这个打篮球寻父的设定真是无脑,也亏得搞的起来。
还有啊,一个首富,刚找回儿子,就要向世界宣布指定他为继承人,混到首富的人这么不慎重?
这么重大的决定,在不清楚对方能力的情况下就把这么大的身家交出去?
也就在餐厅边吃支个桌子吃客人剩的西餐有点小确幸的感觉让我觉得好一点。
然后开头还和黑社会干了一架……啥元素都加进来。
单挑黑社会,青春恋情,篮球,寻亲,就挺无脑的,这电影拍的。
十二年后二刷蓝光,只记得结局时空逆转的反转段落了。主线可以算是个五成熟的《少林足球》(aka《武当篮球》),但大部分时间肯定还是为了满足周杰伦耍帅的自我表现欲。他的文戏表演方式木讷近乎面瘫,打球耍帅倒是一套一套的,这种完全脱离不了个人风格的角色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而其他角色也写得乱七八糟,充满着编导对竞技体育一厢情愿的认知,刘畊宏对着罚球的陈柏霖飚垃圾话根本就是篮球比赛正常内容,陈柏霖罚丢后一蹶不振只能说明他心理素质不行;陈楚河则是对流川枫的拙劣模仿。动作戏全靠吊威亚,随便一套广播体操打飞十几个人,程小东搁片场睡觉呢?吴宗宪还能客串演捡到周杰伦的流浪汉,说明当年两人可能关系还行?阿Ken虽然角色功能相当于《少林足球》中的谷德昭,但他在有限的时间里还挺好笑的,在本作中表现超过一群香港老戏骨。
看在阿sa给的三星。
山寨灌篮高手全体队员大战SM皮带队 有料就要看
带着必失望的心情走进电影院,却是满意的心情从影院出来。 总算剧情不是太无聊。
少林足球的篮球版,只记得那首歌了:功夫,功夫,豆腐,豆腐……
饿底神,俺这么有职业精神的影迷,看《两生花》《吸血莱恩》之类无聊片都能坚持到底的人,竟然愣是没坚持下去,最后快进看完此片……囧rz,诶,早就过了这种年龄咯~
家乡小城连映一周《大灌篮》,订不到KTV包间的我们很无奈地去看了这部片子,没有留下什么,不过快到结尾时的那段我笑得很开心
何必那么挑剔,能让你开心不就行咯
2008.3.28 虽然周杰伦条件比较差,但我们不能歧视他,他也有可能出演一部好电影。不过这个电影烂到家了。为什么这类电影总是这么烂?
本来这部电影只是弱智而已,可笑可不笑的时候,笑笑也很不错。但是整个结尾简直是……乱七八糟,搞什么温情,某种意义上可以那么说: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所以将整部电影的水准拉下了不少。另外,我最近最没有耐心了,所以只得看这种吵吵闹闹的电影,但又不能是全无诚意的那种。这部电影,只能说他装得很像,达到了最初的预期——他的预期。我不是在说周杰伦啊!
永华影城和驴群一起所看,对Jay的期望不大,所以尚觉得可以
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衣服不是大家的衣服
居然到现在才想起这部电影,存在感太低了吧
这绝对是我在电影院里看过最恶心的电影。
朱延平要是哪天导了个不烂的片,大家会惊慌失措吧
高中时候看的吧~反正当时觉得帅完了
好冷啊~~可怜视觉艺术的灯泡了~~有趣的是第一次去那里也是看周杰伦的片子——黄金甲
我是为了看chen-bolin的,为什么全是周鸡蛋啊~~!!!!!!!!
朱導演對籃球顯然沒有必要的認識
明星秀场大灌篮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