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庭要四分五裂了!
」平田家的老爸周造在《嫲煩家族2》中再三嘟嚷着,點出了山田洋次的《嫲煩家族》(家族之苦;What a Wonderful Family)系列都以家庭危機為戲劇軸心。
作為「笑聲笑聲滿載溫馨」的喜劇,平田家最後總能解決困難,但山田洋次也藉着喜劇剖析了日本社會和家庭的種種「麻煩」,可不是那麼容易應付的。
《嫲》其實三集都在挑戰傳統男尊女卑的父權制家庭,以喜劇手法揭露齊齊整整、三代同堂的家庭──以及由家庭組成的社會──其實危機四伏。
根據東京理科大學學者荻原佑二的研究,平田家的家庭結構其實一直從日本社會中漸漸淡出。
從二戰後到2015年的日本家庭規模持續收縮,從平均每戶4-5人減少至2-3人;三代同堂家庭從1960年代中的19%持續減少,至2015年低於7%;獨居人口比率則持續上升,至2015年超過25%。
由夫妻/親子兩代組成的核心家庭比例有波幅,大體上持續增長,成為日本家庭的主流型態,佔約60%。
[1]然而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人類學者L. Keith Brown指和美國這類西方社會相比,以「祖父—父親—兒子」為軸心的主幹家庭(stem family)在日本其實仍為平常。
[2]在這種被稱為ie的日本家庭型態中,通常長子是「一家之主」與財產的繼承人,娶妻後仍與父母同住,傳宗接代,在雙親老邁時給予照料;女兒外嫁,幼子則另外成家。
「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亦是ie的規範──正是平田家的模樣。
Ie家庭制度自伊豆時代延續至戰後,主幹家庭這種父系制度在二戰前有相關的戶藉法例(Koseki)規定並鞏固,但戰後相關法例被廢除,現在實際上維持ie模式的家庭越來越少。
[3]Brown亦指出,對於那些視照顧老人為負擔、視家族傳承扼殺個人發展之年輕一代來說,ie這主幹家庭制是早應淘汰的「古老石山」,但仍有長者及知識份子仍視之為代表日本文化的重要傳統。
那麼《嫲》以仍然保持ie格局的平田家為笑料來源,似乎視之為不合時宜的老套事物。
山田洋次也藉電影關懷那些由此「家庭—社會」體制所產生的「邊緣人」,而戲中所呈現的「大男人父親」看來就是這種體制的中心之一,而當他們在喜劇中被描寫為麻煩及笑話的根源時,喜劇便成為了對此體制的評論。
Henri Bergson在Laughter: An Essay on the Meaning of the Comic中指出帶有「僵化」特徵的人物令人發笑,以父親和長子為軸心的ie主幹家庭制已不再被堅守,但周造仍維持着「大男人父親」這種過氣特性,便成為笑柄。
周造第一集令妻子想離婚,第二集則因不認老,逞強駕車又生意外,和家人產生衝突。
因為周造已退休,同住的長子幸之助是當家;他和父親最相像所以也同樣「大男人」、固執、要面子,同樣不懂欣賞妻子的辛勞,因而是家族麻煩之第二大來源,在《嫲煩家族3》中把妻子史枝氣得離家出走。
家庭危機之一:孤獨終老有趣的是……[請按此看全文]
能这么细腻认真和充满温情去拍死亡的,脑海里的上一部还是入殓师。
火化那里真是让人又哭又笑…看了1忍不住找2,镜头一帧帧太让人舒适了,让人真想去日本生活啊…今天也是体验“社会是伤害的比赛”的一天…下班去公园暴走了一圈回来还是需要电影。
看到一家子可爱又温柔…被这部电影轻轻揉了心❤️
没看过1或3,在六维上看到种子就下下来看。
一开始看老爷子的剧情真的莫名其妙,嫌弃老妻舔脸找酒馆老板娘,又倔强任性不听家人劝,后来知道第一部讲的是妻子想离婚有点明白了,难怪妻子那么佛系。
本人最受不了老人的剧情,基本上是有一次哭一次的…这次看了两遍去世老爷爷临终晚上的独白,有历经沧桑的感慨,有辛苦生活的卑微,也有对温馨家庭的渴望。
每次看到老人都让我想到姥姥姥爷和奶奶。
但是也没办法了,天人永隔,再见面就是下辈子了吧。
我不知道我现在的生活,到了老年会不会凄凉,也不知道到那时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遗憾当年怎么没再辛苦一点,怎么不做那个选择做这个选择…谁知道呢,怎么样都是一辈子,人生本来就是充满了麻烦,慢慢走每一步吧,做现在能做的最不后悔的事情,慢慢变老吧。
文章之前,想要感谢父亲母亲带我来到这个世界,给我一个幸福的家庭。
即便生活常有小的不如意,家庭总能温暖我,给予我可以停靠的港湾。
“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
”《家族之苦2》延续了上一集诙谐轻松的风格,以喜剧形式记录周造一家的日常生活,在北影节的首映场上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笑泪。
相比于第一部的以老年人婚姻问题为核心,《家族之苦2》讲述的故事稍显散乱,却还是一样的平淡、温馨,还是小吵小闹、手忙脚乱个不停,第一部的一些笑料和剧情梗也保留下来,群戏照样精彩。
很多人说,《家族之苦》系列如果一直拍下去,就像是电影版的《我爱我家》,表现一个和睦却又羁绊不断的日本家庭,每天上演着不同的、可爱的故事。
但这绝不是一部前作的复制作品,虽然用不变的方式展现普通人今日和昨日的生活,看起来相似却又不同,总能在细小之处做到耐人寻味,这也是“庶民剧大师”——山田洋次的拿手绝活。
生活是具有戏剧性的,而戏剧性的生活能带来最高级的幽默。
片中人物的台词、眼神和肢体动作都稀松平常,但他们不刻意的举动却让人发笑。
比起那些烂俗套路的喜剧电影,《家族之苦2》能让人发自肺腑的笑出声来、哭出泪来。
原因在于,作为观众的我们打心眼里会为看到这种可爱的人、这样可爱的事情而感到愉快,美好的事物令人发笑。
爷爷周造坚持开车上路,谁要是劝阻就气哄哄地发脾气,将汽车画报上登有他看中车辆的页角特地折了起来,还开车载居酒屋老板娘出门约会。
他固执得像个孩子,也顽皮得可爱。
家人担心周造的安全,趁老人不在聚一起商量对策,从先开始的你推我搡,还小心翼翼地在他背后说坏话,到后来大家各自想办法做了努力。
这一家儿孙、婆媳偷偷商讨对策,为老人担心着急而叽叽喳喳个不停的样子,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实在是可爱至极。
大家对于鳗鱼饭的执着、周造的老同学对烤杏仁的热爱;一心向往着北欧的极地风光、想在有生之年见到极光的奶奶……这些家人的陪伴、食物的美味、自然的魅力汇集成生活的发现,对于“活着”的热爱。
即便到后来触碰到了“死亡”这个话题,影片也没有进行特别高深的解析和升华,更多的是一种引领,让你觉得如果生时能和这样可爱的人们在一起,即便想到死亡也没觉得有多么可怕。
我笔下“可爱的人们”这个概念,片中周造老爷子也有提到。
影片最后,老爷子说,“你们都是好人,我真幸福啊。
”是热爱生活的人,相互关怀的人,善良的人,普通的人,“好人”。
《家族之苦2》中,展现了“好人们”的几个层面。
i. 好人们的人生阶段。
由妻夫木聪扮演的小儿子年轻而又优雅帅气,与苍井优扮演的治愈系妻子相亲相爱,在面对家庭矛盾和小冲突时,总能表露出稳重、平和的一面。
为了阻止周造开车上路,他选择要走父亲的汽车,而不是直面与其发生冲突。
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好丈夫、好儿子,是家庭里的缓和剂,也让屏幕外的观众直呼想要他(庄太)这样的可爱男孩做伴侣。
家里的长子幸之助和女婿泰藏,人到中年的两人不得不为自己的小家庭、工作和儿女考虑,他们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幸福和各自的苦恼。
面对大家庭的问题时,两人的语气不同,但态度总是强烈和明确的。
到了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学着担起中年人该有的责任,对两个家庭的关怀在力度上逐渐超越了刚刚步入婚姻的男孩。
老爷子周造,是家里年龄最大的男人。
年逾70 的他不甘心在荒废余生,喜欢喝酒寻欢,喜欢居酒屋风韵犹存的老板娘,更喜欢开车在马路上奔驰。
他经历过婚姻、养育了子女,到了这个年纪,似乎想要活得放肆些,却总是为家人的关心而“苦恼”。
ii. 好人们的人生梦想很多人吐槽,奶奶在这部里没怎么露脸,全程都在挪威看极光。
的确,她的镜头不多,但镜头之外,她顺利地计划了出行,在看到极光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打电话回来,把这份梦想实现的喜悦分享给家人。
期待、盼望、最终实现,带着家人祝福而行的奶奶,成为了最幸运的老人。
一次偶然,老爷子遇到了高中同学丸田,饮酒叙旧时得知他早已妻离子散孤单一人,便邀他回家深夜畅聊。
不想,身体有恙的丸田已然经不住折腾,次日一早便死在老爷子家,造成家中一片混乱的戏剧性场景。
小儿子庄太和妻子在探访丸田时,了解了他的落寞和孤寂,决定全家一起参加他的葬礼,让他能走得温暖些。
葬礼上却意外不断,周造因为丸田买他生前最爱吃的银杏仁而匆匆来迟,火化时那些铺散在丸田遗体上的银杏果又因为遇火膨胀而噼啪作响。
生前自己独住的孤单老人,在好朋友的家里去世,拥有一个大家庭出席的葬礼,最后的时候,还能听到喜爱的银杏果炸裂的声音。
如果他的梦想是得到关怀和热闹的生活,那么至少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个是真正实现了的。
和家人在一个房间里拥挤着吃鳗鱼饭,死在最好的朋友家,到北欧看一次极光。
这都是很美好的事情,是没有什么高大理想的、平凡人的幸福。
iii. 好人们的人生哲学如果老人在安和中逝去,我们应该笑着面对这样的死亡。
86岁的山田洋次再把重点放在讲老年人的故事上,这一次却是触碰死亡。
面对死亡不感到恐惧,但是不要让我看到孤独。
周造在得知老友去世后很冷静,只是感叹“又走了一个”;而宪子(庄太的妻子)在参观完丸田独居的家后,难过的流下眼泪。
镜头转向对准了养老的社会问题,打得观众心里一紧,猝不及防。
家人齐聚的葬礼,献给去世的老同学。
而对于离别的初体验,却是献给全家人的。
似乎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家人的力量才会尤其凸显,家庭的意义也才由平时的散乱逐渐成形。
这是我们每个人迟早要面临、要走入的一刻,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家族要共同承担的事情。
这件事就如烤杏仁的前味,苦涩厚重。
还有异于生活的,电影中热闹又欢快的那场发现死亡的群戏。
胆小的警察,八卦的邻居,不巧时机送来鳗鱼饭的小哥,将死者误认为是老爸的儿子。
手忙脚乱的一家在最短暂的时间内展现了慌张和匆忙的紧张心情,期间不乏小争论和那些熟悉的琐碎对话。
恐怖的死亡虽然来临了,周遭的日常却没有因此停留一刻。
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故事里出现了死亡,却不再有孤独。
棺材中的银杏果带着火花爆开的一瞬间,你大可以痛快地以为,这是导演作为一个老人对于死亡最释然的理解。
死亡不过如此,对待死亡,是可以轻松一些的。
而在死亡之前的人生,才是我们该郑重一些,仔细一些和品尝一些的。
丸田的遗体闪着金黄色的光亮,他仿佛在说:也别执着于鳗鱼饭,烤杏仁的香甜之味,早是你们家庭聚餐分享之良品了。
可爱的小七和小优正如小孩子不懂事会抱怨没有生在更富裕的家庭,而长大后又会由衷感谢拥有一个温馨美好的童年一样。
片中的老爷子周造一开始就嘀咕:“这样的家族真糟糕!
”,而到结尾时,他感叹道:“你们都是好人,我真幸福啊。
”老人跟小孩是如此相像,或者说老人也就是小孩子。
生命的循环,除了生死,连年龄也都跟着耍了一把小脾气。
在关怀和相爱的过程中,一点小事就能成为家族的焦点,就能成为危机,成为家族之苦恼。
可对于平凡、乐观的普通人来说,与家人在嬉笑怒骂中相依相伴,度过少年、中年和老年这些时间性质的阶段,不正是生活的乐趣吗?
就像打情骂俏的恋人们,他们嘴上唠叨着的苦,往往是心中最难抵挡的甜。
萧伯纳说:“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
”我们尚在生活之中,感谢电影,提醒我们发现普通生活之美好,因而更加快乐生活,我爱我家。
《重力小丑》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
身处幸福中的人大部分是感觉不到幸福的,就像你问一个精神病人有精神病吗,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幸福是一种唯心的、细碎的、慢慢沁润的、层层叠加的纯粹情感需求,是灵魂的温度欲求,同时也是易逝的,稍不留心就像拂过身体的清风转瞬不见,小日本的这种家庭电影一直都注重慢慢烘托这种细腻温润走心的感觉,影片通过一些不相干的但巧妙安排的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的冲突对立,构图的明亮色彩、有意思的人物对白慢慢融合成一个大的电影主题,观后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说实话我是被苍井优这个演员吸引进来的,看了半天才发现和苍井空没什么关系,但电影还是挺好的。
影片开始于日本大家庭的一个早晨,老爷子也就是男主和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二女儿和一个小儿子,也都结婚成家立业了,面对现代生活的各种压力,大家早起的早起、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大儿媳忙着做早饭照顾家人,老爷子忙着趁早上锻炼身体的时机泡妞,还喷香水,老太太忙着报旅行社到北极看极光,对老爷子无所谓,知道老爷子年龄大了,也干不了什么了,不服老而已。
大儿媳发现老爷子因为年龄大、反应慢又把车刮擦了,十分担心的告诉了大儿子,想让老爷子把驾照注销不要开车了,但由于怕惹老爷子不高兴谁都不敢说,于是决定让妹妹也就是二女儿劝说老爷子上交驾照。
二女儿和女婿商量了半天也不敢说,刚好弟弟也就是老爷子小儿子在家里修理钢琴,于是又把劝说的任务交给了小儿子和小儿媳。
不出意外果然受到了老爷子的强烈反对,一眼就看穿了几个儿子和儿媳的心思,并且坚定的表达了自己必须开车的意愿,还说家里亲情冷冰冰,事情到这也就僵在哪了。
老太太自己去北极旅游看极光,剩下老爷子一个人高兴了,可以无视小辈意见肆无忌惮喝酒、泡妞、会朋友了,开车拉着新结识的红颜高高兴兴去吃天妇罗,路上遇见了30多年没见的同学丸田,同学境遇不太好,70多岁了还在在工地干活,正在吹牛车技好的时候结果一分心出了追尾车祸,幸亏新结识的红颜比较机灵,用现金安抚对方司机并了结了事故。
老爷子通过同学会找到了丸田,拉着丸田在新结识的红颜店里喝酒,回忆过往心里非常高兴,酒也喝的尽兴,天也晚了同学也回不去了,于是邀请丸田在家里留宿,结果同学丸田心脏病发在幸福中死去。
吓坏了第二天要开家庭会劝说老爷子放弃开车的全家人,在如何处理死去的丸田期间又闹了很多笑话。
老爷子决定去殡仪馆料理丸田后事,觉得只有一个人去送行丸田很凄凉,商量来商量去只有小儿子和儿媳愿意陪同,在这一点上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人挺有意思,好像人的生存和死亡只是在世界上不同的环境罢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在殡仪馆大家庭的小辈却全都来了,影片至此把所有不相干事情全都汇集到了一个主题,通过在丸田的棺木中倒满白果,火化的时候噼啪乱响这种诙谐的情节安排,用欢乐去送别悲伤也是绝了。
观影结束后心里留下的淡淡温暖犹如冬日阳光。
挺好。
每一场戏都很出彩,虽然平平淡淡,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同时完成叙事。
每一个演员都很给力,群戏张弛有度默契十足,看得好过瘾。
老爷子确实逗趣,老伴儿出门看极光就带着居酒屋老板娘兜风真的好吗。
家族聚会一段看出导演出色的场面调度。
再一次辛苦送鳗鱼饭的外卖小哥。
丸田那天夜里喃喃自语“白果就酒太好吃了”,突然就有他要死了的预感。
出殡一段弦乐好听。
久石让的音乐很棒。
人到老年,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古怪毛病,有身体上的,也是性格上的。
比方说我的奶奶,80岁了,前些年还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近一两年来就经常抱恙,身体就像长年累月作业后的机器,经常性的出现些小毛病,严重的时候总是躺在床上,有气无力,说话的声音如同蚊子叫声,尽管如此,她却仍旧坚持住在老家,不愿意搬到城里去。
这是她的老毛病了,持续了很多很多年,以前拗不过后人,也会偶尔去城里住一段时间,但总会自己跑回乡下。
她喜欢老物件老故事,听没人听花鼓戏,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早些年身体尚好时,每回喝了酒,总会念叨着过往年岁里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旧事,激动时,双目怒睁,动情处,两眼泪流。
她总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凡事总还要争个明白弄个清楚,被子孙辈怼回去后,又急得像个小孩,有些时候,又落寞委屈的让人心疼。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身边的故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深知自己离终点其实也不远了,但承认自己老去的过程还是那样艰难,于是总显得有些不安分,执意去做一些从前得心应手如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事情,就像是在对抗时光一样。
电影《家族之苦2》中周造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固执蛮拗不安分,每天在家里板着面孔,假装着“耀武扬威”,耍着一家之主的“威风”,其实也知道自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是该放弃了,可就是忍不住要由着性子的去坚持。
在电影里,对周造而言,这件表明自己还没有老的事情就是开车的权利,毕竟人老了,家里的老被他开得伤痕累累,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碰撞,家里大大小小都非常担心。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老父亲坚持开车一事,惊动了全家上下所有人,大家商量该如何劝服老头,但又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去管束曾经是一家之主的父亲,于是互相推诿,互相“角力”。
像第一部一样,《家族之苦2》就以一个小事件为由头,在电影的前半段引发了一连串啼笑皆非的家庭“笑话”。
在一片笑声之余,体会到的是满满的温情和对死亡对亲情的触碰。
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关于一个孤寡老人的离世,他是老爷子的中学同学,七十好几了,还穿着荧光服在烈日下干着疏导交通的工作,他曾是富人子弟,后来家里工厂经营不善而倒闭,家道中落,妻离子散,无人依靠,到老了只得一个人蜗居在一间出租房内,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老爷子一开始遇见他的时候,心里面一定是复杂的,一方面带着某种优越感,毕竟如今自己的家境好过昔日同学太多,一方面也有侧隐之心,重遇老同学也有某种重回青春的痛快,他立刻张罗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酒过三巡,往事上头,老同学说起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就像是讲述他人的故事一样,让人不忍泪下。
山田洋次的电影总是处理的那样点到即止,在最残忍最戳心的时刻仍旧有一股子老玩童的心态。
老爷子把醉醺醺的老同学带往自己家里留宿一夜,没想到第二日一早,他已经死了,身体已然僵硬,即使是如此严肃而残酷的故事里,电影依旧为这场戏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笑点。
当老爷子得知同学离世的准确消息,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啊,又走了一个。
到了一定的年岁之后,生与死会看得很淡很淡吧。
电影最大的泪点是老同学的告别仪式上,一家人都出席了这场告别仪式。
老爷子此前说:觉得自己应该去送一送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重逢,又最后死在自己的家里,也算是一种缘分。
他没有亲人相送,这些仪式性的事情还是需要人去完成吧。
儿女们都出席了让老爷子很感动,在告别仪式上,老爷子带来了同学生平最爱吃的银杏果,铺满了一棺木,他给同学唱过去年岁里他们唱的歌。
这一段戏看得人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下一个镜头竟然是火葬时,熊熊烈火下,银杏果在安详的同学脸庞边噼里啪啦四处炸裂的画面,老爷子怯怯私欲,想到这个画面竟然又狡黠的笑出声来,此刻的观众们大概就像我一下,笑出眼泪。
当老人老得像个小孩,死亡在他眼里也并非那么庄严那么肃穆的事情,也是可以用来开玩笑的。
电影处理的总是那么准确而微妙,多一点就有些戏谑,少一分又过于沉重,就是那种恰如其分的拿捏,一切都那样的乐观和开明,即使是面对死亡这件事情。
看电影《家族之苦2》是一次笑泪有加的愉悦过程,没有任何的大道理也没有那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就是在那些信手拈来啼笑皆非的生活碰撞里,触碰到了最温情的时刻。
尽管总是拌嘴赌气,回转过身时,老爷子也偷偷的对子辈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都是好人啊,我真的是幸福”,当老人老的像个小孩,实在是太可爱了。
头图:《家族之苦2》海报你还可以:从此故乡是路人并没有什么可以从头来过的人生
上次搭火车回家的时候看的是小偷家族,因此对日本电影有了一定的好感。
这次车上看了这部家族之苦2,一样是日本电影,一样是描写家庭的,一样对人物的感情有这极其细腻的描写。
非常值得欣赏的一部电影。
全篇充满了日式的幽默,各种有趣的桥段充满了影片。
但同时有着深刻的思考,关于家庭,关于社会,关于人生。
是一部有趣又有意义的电影。
影片中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人物的表情,小动作,说话的先后,每个人的性格就描绘出来了。
各有不同,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刻画,有优点有缺点,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影片的发展是由一件事情开始的,老爷子不愿意上缴驾驶证,家人担心他却缺也劝不动他。
影片到了最后,问题也没有解决,但这个时候,观众并不会过分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一个大家庭,人和人之间,必然有差异,必然有矛盾,但只要家人之间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这就依旧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本片片名为家族之苦,表面写的的是苦,实际上展现的却是家人之间温馨的日常。
日本关于家庭的片子貌似挺多的,可能也与日本目前人口负增长有关,政府大力鼓励生育。
就算在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多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养孩子,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和价值观,这是值得尊重的,但拥有一个大家庭,拥有关心自己的亲人,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貌,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不器。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宁戚。
”
第一部的故事聚焦在老两口的婚姻关系上,这一部聚焦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上。
第二部中,父亲六十多岁但依然开快车,而家人为了安全想尽办法要组织父亲开车,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围绕着这一主要情节线索,捎带着描写了儿女们的生活,而着重表现了父亲周造的老年生活。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物都发生了转变,家人之间再次和解。
这个转变和和解的过程过渡的非常自然,既有家庭剧的温馨感,同时也并不让观众觉得寻常和无聊。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部电影在情节上非常集中。
明线是劝阻周造开车,暗线则是作者对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的同情。
很多情节的安排都是围绕着老年人甚至独居老人展开的。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也是作者对于日本当下的社会问题,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照。
在日本有很多继续工作的老年人,他们因为不想被社会抛弃,不想接受国家的补助而选择继续工作。
丸田正是如此,很具有日本老人的代表性(至少是我认知中的很多日本老人)。
周造开车开了三十年,但因为现在年龄大了开车总是小磕小碰,所以家人觉得危险便不让他开车了。
这是因为老年造成的。
但他不服,还要开车载着佳代去吃天妇罗,并在路上意外遇到了老同学丸田。
周造年轻时嫉妒英俊受欢迎的丸田,看到他老年落魄的境遇后,明着感慨,却暗地里嘲笑。
虽然如此,还是因为丸田会回忆年轻时的学生时光。
年轻时无论什么都是美好的。
宪子和庄太去看宪子的外婆,揭示除了宪子父母离婚又各自独居的生活现状。
因而,这部电影虽然看起来讲了很多人各自的故事,但其实都是围绕着老年人这一主题展开的。
尤其电影一开始,周造不想跟家人一起生活,甚至想租独身公寓出去住。
而同学丸田正是住在独身公寓里,孤独终老,死在周造家甚至还是更幸福的。
因为这件事,周造在电影结尾感慨自己是幸福的。
人物发生了转变。
因而,情节看上去散,但实际上是集中的。
有点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故事上的跌宕起伏和出其不意。
影片没有刻意的描写家庭的温馨,而是有明确情节线的,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表现人物关系。
虽然是家庭剧,但并不是描写寻常的家庭生活。
写作者自己可能会觉得很有意思,但看的人会觉得平平常常,或许还会觉得故作高深,无病呻吟。
人们走进影院是渴望看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在情节的设置上,还是要新奇,要能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
这部电影就是如此。
其实单捋情节线,会发现故事还是有点狗血的。
一直在出轨边缘疯狂试探的六十多岁的老爸,突然死在自己家里的高中同学,非要去看极光的老妈等等。
这虽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会遇到,但并不代表这就不能表现生活。
首先要让观众爱看,然后才能传达价值观。
这部电影就做的很好。
情节单独看很狗血,但时不时用家庭中猝不及防的幽默打破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并且再加上演员的表演,导演娓娓道来式的拍摄手法,以及有生活之感的画面,观众便会被带入到情景中去,愿意相信这就是家庭生活了,而且是温馨的家庭生活。
此外,细致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和人物情绪的捕捉也功不可没。
人物真实了,故事便真实了。
影片也没有让人物通过台词,或者通过闪回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关系和过往矛盾,而都是在情节中展现出来。
随着情节发展,在人物看似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中,家庭关系,人物性格等都被表现了出来。
平滑过渡,毫不突兀。
相比之下,很多人会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而可以安排情节,这样的情节往往是跟情节无关的,无聊的可能性居多。
在这部片子里,我认为也有这样的情节。
比如成子的女儿去买钢琴的一段,我便觉得有些多余。
人物都有弱点,但并没有用大开大合的情节来表现。
周造的出轨,对妻子的漠不关心;大儿子幸之助与父亲一脉相承的大男子主义等,都是角色身上的缺点。
在表现这些缺点时,通过情节的进展不动声色的表现了。
同时,人物的悔过也过渡的很自然而然,符合人物的性格。
而并不是很多剧里,一定要让人物失去个亲人才意识到亲人的重要。
但其实,整部电影里,人物孤光只在主角周造身上展现的最明显。
人物的对话很有戏剧性,并且没有废话。
看似平常的对话,但却非常戳人,很有戏剧性。
虽然是描写家庭生活的电影,但基本上没有水词儿。
即便是几处跟主要情节无关的对话,也让人觉得很温馨。
比如大嫂去看歌舞伎表演,幸之助跟两个儿子打电话抱怨的对话,跟情节无关,但很有趣味。
这也是这部电影不无聊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即便是描写家庭的剧本,对话还是要用戏剧语言。
不能通篇的“你吃了吗?
”“我吃了”。
电影中还有一处处理我很喜欢——关于人物间发送信息的处理。
关于这一点很不好处理,因为人物就是低着头发信息,那能有什么看头呢?
这部电影中,在信息对话过程中,加入主人公工作的场景,这样既不枯燥,有不浪费镜头。
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很好的家庭电影,形散神不散,编剧技法在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因为带有浓烈的日本风格,无论是语言还是幽默之处,如果要改编,一定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和语言环境,否则便会水土不服,不伦不类。
就像黄磊的《麻烦家族》一样。
由此可见,编剧的工作至关重要,改编更难,可不是简单的扒词那么简单。
驾照危机和蹉跎故友的严肃家族会议,银杏果,鳗鱼饭,齐抓嫌疑犯。比第一集要更自由散漫,差了太多,从中段所有人聚一块胡闹才开始好玩起来,但友情亲情无奈皆在,欢笑面对,还是很暖心的
如果累了,不妨看这部家庭轻喜剧轻松一下,没有太核心的思想要灌输,只是简单平静地描绘一家人生活,顺便探讨下日本老年人的生活与工作。
比起第一部来,这部在对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关注更加深入了,特别是家庭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即使有完善的福利政策也不能保证悲剧不会发生,唯有爱与关怀才能在人生的暮年找到归宿,情感控制一如既往地优秀,常常通过不经意间的简单话语就推动了情感的延伸,期待老而弥坚的导演能再拍一部
前面有点散呀,丸田的死有点突然的悲伤。结局又好快(最后幸之助的画面让人分不清老子跟儿子哈哈哈
喜剧色彩太鲜明,弱化了故事本身。演员演技也是稍显夸张,不自然。
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开篇松散几欲入睡,结尾倒是有力,山田洋次到底还是大师,懂得于剧情渐入佳境之时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明年旬报十佳预定,不进我吃屎。另,本片再度证明《与母亲一起生活》纯粹被二宫和也自以为是的浮夸演技糟蹋了,山田监督的人生滑铁卢全都出在j社偶像身上,难过。
电影院观看效果非常好,琐碎日常到“死亡”的过渡还是略勉强,但最后反复交替的哭笑让人好感倍增,毕竟山田监督说的是我们这些年轻人还不敢想的事情。日式应援和银杏果戳心窝的疼,但喜剧的叠加我还是更喜欢三谷幸喜。
同样是围绕一件矛盾展开,同样是高潮在家庭会议,只不过相比第一部来说,这里的戏剧冲突更刻意,不过平常的小打小闹小温暖依旧打动人心。(对死亡的探讨,这个家庭的年龄问题越来越严峻了)
3.5充满了诡异的笑点,影院看的,喜剧效果被放大了好多倍,中间开始才慢慢有趣起来
3.5,这家人奇葩得可以上柏阿姨或者万丰的节目了....全家就妻夫木聪夫妻俩最像正常人,嫁个老爷子和大哥这种直男癌太可怕了
No.10 节奏感明显不如第一部,山田洋次还是那个山田洋次,总是在电影中表现自己的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这一部明显再说老龄化的问题,剧中出现的人物90%都是老年人,但这些问题往往都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的,属于夏天里天上的太阳,显而易见的,这部电影的讨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点,总的来说挺失望的。
4.5 虽没有第一部剧力集中,但涉及更多日本老龄问题,扩大了社会辐射面。比较高级的是将死亡轻松化的处理,尤其是银杏果噼噼啪啪炸满脸等梗的设计,令人在会心大笑的刹那又不禁背脊一凉。最心酸的,莫过于山田洋次向我们宣告:他已准备好再见。
北影节4月18日,耀莱看的。生活小事,有点像话剧。挺好看。
平田一家是没法好好吃一顿鳗鱼饭了
家族之情犹如一盘白果,噼里啪啦炒(吵)过之后,方觉苦中带甜。
已经分不清是老人在固执地自我选择孤独,还是老了以后孤独自然找上门来。毕恭毕敬来到别人家,大喝一顿死去,死后朋友送终,在你背后窃笑。人老之后大概无所畏惧,只怕眼泪,不怕玩笑话。
还是CCTV6 看的
今年北京电影节唯一抢的一场电影,果然是笑中带泪啊。虽然免不了有点像看舞台剧的感觉,有些地方一看就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了,但还是会等着演员把台词说完再笑,突然觉得看这种片子很开心。可惜导演没来,要给《麻烦家族》站台,呵呵。
仍旧非常卡通。笑声不断但很有内容,问题很实在地存在着,精彩的是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人物的应对方式。
1.将戏剧冲突从第一部的夫妻离婚风波转移到旧友之间的生离死别。2.从第一部延伸出两组家庭之苦,旧友在某种意义上是宪子(优酱)缺席父亲的代理。3.喜剧手法基本全靠夸张的戏剧性表演。不喜欢。4.特别不喜欢,其中传播正确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的硬塞的台词们。5.以上都是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