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乡
Jauja,走出安乐乡(台),巧黑(港),丰饶之地,Land of Plenty
导演:利桑德罗·阿隆索
主演:维果·莫腾森,迭戈·罗曼,格茜塔·诺比,马里亚诺·阿尔塞,维比约克·莫林·阿格尔,米萨埃尔·萨维德拉,阿德里安·方达依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丹麦,法国,墨西哥,美国,德国,巴西,荷兰语言:西班牙语,丹麦语年份:2014
简介: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曾参加过普丹战争的丹麦军官Gunner Dinesen(维果·莫腾森),带着青春期女儿Ingeborg(Viilbjørk Mollie Malling)从丹麦来到阿根廷,加入阿根廷军队,参加征服沙漠之战,女儿却跟一个阿根廷士兵私奔,生死未卜,他从此踏上了荒漠里的绝望寻女之路。详细 >
7分。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更趋近于“桃源”的Jauja。丰茂无定-荒忽洞穴-古堡葱郁三段,古典构图配色。前半拖沓节奏有害整体表达,后半开放性和隐喻性赞,家国没落与现代身份困惑。“焉知非鱼”与“不知周也”的思路,或许东方可更彩。
这个画幅看起来逼格更高。色调和画面可以加无限鸡腿,即使剧情沉闷昏昏欲睡。在结尾居然看到了撒玛利亚女孩和洛丽塔的感觉,错觉了么
Zama方方面面完爆這部片⋯地景的處理、tableau式場面調度算有形,卻也稱不上精彩有神吧,感覺有點稀薄。很多人稱讚的收尾,我覺得不OK⋯
4:3画幅内前景与背景形成有张力的透视感,极少正反打,人物移动出景框,留下空荡的旷野,四下阒寂,风过草窸,云翳渐浓,遮没星辰,追寻的路途拍得好似聂隐娘,然后是沧海桑田、镜花水月的翻转,当目标已缈不可及,踽踽独行的身影便浸入朦胧如梦的原野,“我梦见我的血液漫过峭壁,流入大海”。
长镜头有点多
博尔赫斯的寓言体吗?氛围片,从丹麦到阿根廷,一个世界尽头到另一个世界尽头。时间,空间的延伸感,纯影像艺术。谜样的人物,跟随着他在梦幻之域穿梭,枪呀,马呀,望远镜呀,衣服呀,装备很完善。荒无人迹的地方,偶尔跳出一个人,垂死的,守在洞穴中的。在孤独中放空,镜头足够长。躺在岩石上良久的段落和那段乐章。使生命流转向前的是什么,没有给出答案,雷声轰隆隆,雨点渐次落下。开篇,女儿和父亲说想养一只狗。木偶是他们的定情信物。狗和木偶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这很飞。
制作国家真多,都不知道标哪个好~
不能白天看
星空下那场戏是我今年的最美观影瞬间,配乐一响起,让人有种想定格在那一秒的冲动。这是个可以用弗洛伊德有支配欲的父母那套来解释的片子,渐渐的这也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成了心理解析,像是一场清明梦,超越了时间,甚至像某种生命的轮回。片子大多数时间处于失语状态,最后十分钟用力太猛。★★★
略闷,摄影赞
摄影神乎其技,看醉了。相比宇探编的西行寻女,前往安乐乡的孤寂之旅更执拗更无助,旷野石滩是故事最后的魔力场,主人公仿佛在此穿越星门前往未来寻见答案。百年跨度,百般求索,回看老父,沧海一粟
实在好无聊 我是文艺不起来了
好坏参半吧。有令人惊叹的摄影技术,以近乎正方形的圆角比例探索广阔的绿色风景。我欣赏它在美学上的独具匠心,但效果往往有点勉强。导演显然是在给自己施加压力。前面又漫长又乏力,尽管最后半小时对绝对虚无的阐述扳回一城,也于事无补了。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段失传已久的童话,依靠梦幻般的氛围来营造出一种美感。它是风格大于内容的。
22/5/15:欣赏一下半移动半定格的方形截幅西部公路片,好像在看风情画的卷轴。
维果倒在星空下那幕全片极少地响起配乐。除此之外,尽数是煎熬的观影体验。
迟来的乐章
3.5 圆角画幅提升美
一开始是从圆角小小的画幅里去看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好平庸的画幅。
6.5/10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