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刺客》改编自1963年老版,是个“刺杀一人,拯救天下”的故事。
具体放在1840年左右的幕府,继承人齐昭残暴无道,一旦继位定会苍生涂炭。
新左卫门受命于危难之际,耳闻目睹其暴行,深受震撼,便立志赌命,带领十二武士和一个“野人”,在半途围堵齐昭。
最终,惨烈一战,以十一人的亡魂,祭埋了齐昭和其手下两百多条性命。
本片以“死士”的崇高为题眼,类似于“荆轲刺秦”、《十月围城》、《斯巴达三百勇士》乃至现实中的“福岛50义士”等母题。
然而,这种主题,经由三池的黑手一摸,血腥是逃不掉了,更莫名的多了一股别样的“邪气”。
最明显的是,反派齐昭疑似导演附身,出彩到让人震撼——奸污属臣家儿媳,并一刀刀的剁断其丈夫颈骨;把少女制成人彘性奴;捆绑射杀老弱妇孺;埋头舔食饭菜;时常淡定的微笑。
尤其最后一段,身处骇人的杀戮场中,这厮竟露出喜悦的表情:“这就是战国时代吧!
如果我当上老中,让世间重新陷入战乱吧!
”说到底,越是暗黑的作者,反而越能拍好“爱或正义”的电影,好比《菊次郎的夏天》之于北野武,《莆田进行曲》之于深作欣二,而一代邪帝三池崇史,一旦接手了正直的题材,也壮烈的让人吃惊。
究其原因,大概是深刻的洞察了恶,才会有直接摧毁恶的法门——赌上性命,对恶人及其旁拥“斩尽杀绝”。
事实上,三池心中并无常规武士道,片中对武士道的忠君内核是彻底否认的,鬼头半兵卫以死维护恶劣昭著的藩主,无疑是一种愚昧;而新左卫门等人看似深藏的武士魂,其实遵循的是内心正义和“我的道”;更有“野人”小弥太,生命力顽强,跳脱野性,活生生嘲讽了武士们的恪守条规和孤芳自赏。
而新左卫门等人以血践行的武士道,说白了,是成全了三池心目中的“修罗道”,一如开头二十分钟,齐昭扭曲的杀,人间地狱;末尾四十分钟,以除恶为名的杀。
:酷烈的死、疯狂的斩、血肉横飞、尸骨成山,影像的天纵奇才在杀阵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依旧炼狱人间。
然而,除去无休止的杀戮不谈,真正打动观众的却是,武士们的一份执念和意志,奋不顾身、完成心中的大义,为一个信念“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就像新六郎临行前对妻子说的:“若我以后中元节(鬼节)回来,就给我烧一盏灯吧。
”说完,就踏上幽冥般的青石板小路,再也不回头了。
完
一部看起来更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拍的电影,没有华丽的剑法,更没有宏伟的场景,连小镇上的机关都显得如此原始,但正是这样一部“简单”的日本古装片却做到了许多中国“炫丽”的古装片所做不到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电影本身所想表达的精神。
鬼头对主人的死忠和牧野因为犯上而自行切腹都充分表现了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对于武士来说就像是基督徒所奉行的基督教义一样,是神圣的,头脑聪明的人会指责鬼头说他愚忠,死得其所,而注重原则的人则会认同他,只为他的命运感到惋惜。
十三刺客更是最为悲壮,我觉得十三刺客中的猎人,新六郎,使枪的浪人和小仓最有特点,能够体现出不同人格的人在这场战斗中的价值观,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能够让他们视死如归得去战斗。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拍得非常真实,仅此一点已经需要很多国内的古装片好好学习借鉴的了,少玩点虚的,多整点实的。
这样的电影才能让人真正感到惊心动魄。
招募人手的12加1的模式,以及构建并利用防御工事以少胜多,像是在向黑泽明的《七武士》致敬。
正义此次战胜了武士道的愚忠和残暴,相比之下,《一命》令人绝望多了。
领主是幕府将军的兄弟,幕府暗中默许刺杀行动,并最终官方宣布领主是回藩途中病死。
麻烦处理掉了,家丑也捂住了,里子面子都顾到了。
可谓是古今中外都适用的古老的政治智慧。
动作场面刀刀见血拳拳到肉,粗犷是对暴力美最好的注解。
导演很生动地描绘出领主的暴戾恣睢,典型的反社会人格,杀人时表情很冷漠,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在蹂躏那个女孩子前,他手抓女孩头发拖行至内室,然后一脚踹倒女孩,关门的动作,机械式的流畅加深了残暴不仁的印象。
拔刀从身后捅杀女孩老公时的毫不犹豫,在庭院执弓射活靶射杀切腹死谏的家臣的亲属,更是令人发指。
被砍断四肢割掉舌头的女受害者出现在屏幕前时,惊悚万分。
最后当拼死保护他的家臣的头颅被砍下滚到他脚边时,他当球一脚踢走。
空前膨胀的自负,在他面前,所有人都是蚂蚁,都可以被轻易征服。
被杀前目空一切的神态丝毫不改,只有当刀最终捅进他的腹部,他的身体痛苦地在泥地里扭曲,不住地哀嚎时的可怜相,才最终让他体会到蚂蚁将死时是多么的悲惨,痛苦与绝望。
没看过原版,但这个版本给我一种很接近传统古装战争电影但又在细节演绎上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感觉。
具体来说,我看七武士虽然觉得好看,但不免觉得剧情发展缓慢,一开始看还打瞌睡,看这个就觉得节奏紧凑很多,不知道原版是不是也会让我感觉有“拖沓”感。
不过,我要说,我并不讨厌“拖沓”的演绎方式,各有各的好,而且影片本身拍得好不好跟演绎风格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说说人物吧,基本上还是按照演员的大牌程度来安排出场率的感觉。
虽然我只看过的日本时代战争剧电影就只有《七武士》和这部,但是我还是想说,里面人物类型真的和相似啊。
《七武士》的堪兵卫和本剧的岛田,《七武士》里的胜四郎(名字不记得是不是这个了)和本剧山田扮演的角色,都是同一类型的地位。
不过这种群像风格的演绎,正是这类电影必不可少的核心,这其中更是能展现出导演的演出功力,演员的表演实力。
顺带一提,动画版的《七武士》也是神作,我每年都会重温一次。
说说打戏。
像这种时代战争剧,应该是要尽量地给观众真实直观的视觉为好的。
本剧给我的感观也十分过瘾。
从布置战场到战斗开始,激战,结束,整个过程的篇幅我觉得把控很好。
布置战场时也没有过多地给予众武士的私人镜头。
在一行人来到落合站时,其中一位说要找女人,后来也没有给他镜头,反倒是给了山贼找女人的戏份,这其中或许也是意味深长。
整个剧中,唯一轻松搞笑的片段,大概就只有武士在练习火药爆炸那一段和山贼夜战落合村妇女这一段吧。
这种恰到好处的轻松和紧张感也和传统时代剧很一致。
在战斗进入到高潮时,各种场景切换展现出了敌我双方的移动战的激烈和精彩。
虽然我没看出具体是怎么布置战局,陷阱等,但是直观上的感觉就是不单调,真实。
另外我觉得演员们对于由于长时间全力战斗导致精疲力尽,同时在意识到死亡来临时的那种神态的表演真的十分到位。
唯一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就是某些战斗场景看起来有点“无双”了,有时候敌方武士明明可以砍,但又不知道在犹豫什么的感觉。
最后说说故事的发展。
岛田故意和大人同归于尽这个点可以说很复古,山贼死而复生这个就让人感觉是彩蛋了,似乎是突然升华了影片的寓意。
影片最后山田扮演的武士和山贼的对话也耐人寻味,真的是完美的开放式结局。
我个人认为,这山贼其实根本不是人类吧!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日本武士电影可谓辉煌,杰作无数,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七武士》至今仍是公认的经典,甚至美国导演也拍出了《最后的武士》来向日本武士精神致敬。
1963年公映的《十三刺客》是日本影史上的时代剧名作。
该片由时代剧黄金时代的名导演工藤荣一执导,在当年极受追捧,风靡一时。
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无非是义士舍生刺杀暴君这类主旋律主题。
时隔近半个世锌纪,《入殓师》之中泽敏明、《末代皇帝》之杰瑞米•托马斯两位金牌制作人联手翻拍经典老片,推出了新版的《十三刺客》,而出任导演的是日本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
三池是日本著名的cult导演,《杀手阿一》是我们比较熟知的代表作之一,他继承了“非人性暴力”的衣钵,在他的作品中,肚肠横飞、血柱喷溅是家常便饭,冷酷到常常视人体血肉为金属或与猪狗无异。
三池被旧版十三刺客所具有的热力深深触动,他宣称要复兴黄金时代的日本电影,违逆只求票房的当今日本影坛风向。
一向不按理出牌的三池表示,自己会极力减少CG介入,用旧式手法来打造一部正统派的时代剧娱乐大作。
本片的演员阵容汇集了日本演艺圈的众多实力明星,对喜好正剧的影迷来说绝对是华丽得闪眼。
十三刺客领袖的扮演者是日本影坛的代表性人物役所广司。
役所演技细腻、戏路极广,他曾连续七次获得日本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凭借名作《谈谈情、跳跳舞》和《鳗鱼》两度折桂。
近年来,役所出演了《艺伎回忆录》、《通天塔》等国际大片,在海外也赢得了不小的知名度。
由他领衔众刺客绝对压得住阵脚。
此外,片中的反面人物也颇有看头。
明石藩护卫军的首领由获得过紫绶章的老戏骨市村正亲扮演,与役所广司形成剑拔弩张的对峙。
片中大奸大恶的明残石藩主的饰演者是SMAP的稻垣吾郎。
稻垣坦言自己接到片约时吓了一跳,这是他首度出演坏得透顶的暴君。
邪恶版稻垣吾郎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
相较于旧个版,新版的最终高潮大混战有了大规模的升级。
双方人数对比变成了十三对三百,整场对战戏长达五十分钟,高潮迭起、波澜壮阔,绝对让人过瘾。
整部电影长达126分钟,高潮戏之前的76分钟铺垫文戏被导演控制得如慢火炖汤,虽然节奏缓慢,详细描绘了刺杀之前的起因、招募和准备过程,似乎有些拖沓,但这恰能体现导演的强大控制力和构思,为最后高潮戏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影片情绪和气氛基础,这也使得最后的武戏能够迸发出更加爆炸性的效果,引发观众最佳的体验和震撼。
新版中导演虽然尽量地做到了回归传统手法,据说大量爆炸场面都是采用原始手段,没有使用CG效果,同时也加入了三池自己的一些特色和理解,例如邪恶藩主的变态生存状态,作为武士的核心精神、不死且性能力极强的山野奇人木贺等等,但是从思想高度和人性剖析角度看,三池的这部作品仍然无法和经典作品《七武士》相提并论。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三池是敢于向传统电影回归的导演,电影通过严谨的道具、服装、对白所体现出来的纯粹的日本武士精神,让人感觉到激情澎拜,血脉贲张。
这似乎也是日本导演对于好莱坞那种用高举高打、火药横飞、肌肉大块头、机枪炸弹如玩具、CG搞定一些的大制作电影的挑衅。
相对于现在充斥着的喧嚣和纷乱,这样完全用冷兵器和纯朴情节所表现出来的电影,同样让人痛快淋漓,更让人肃然起敬。
府时期,将军的弟弟荒淫无度,民怨沸腾,终于有十三名武士勇敢的站出来对其进行诛杀。。。
导演三池崇史沿用了日本一贯的暴力美学,摇曳的烛火,暗黑的影壁,喷溅的鲜血,滚动的头颅,斩断四肢的女奴。。。
除了大量的感官刺激外,影片的主题非常明晰,十三个毫无关联的人,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飞蛾扑火一般的投入,这是对武士道精神最好的诠释。
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是代表民众,行侠仗义替天行道的新左卫门,一是代表统治阶级,绝对服从主人利益高于一切的鬼头。
两个本无恩怨却在战场决一死战的老同学,代表的是价值观的冲突。
十三个人面对数量是自己二十倍的敌人,如何打?
导演在揭晓答案的同时一步步的揭示了日本人骨子里的隐忍,冷静,残酷。
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计成本,全情投入,如花火一般燃烧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才有了现在工业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成果。
读懂此片,你会更了解日本。
以血祭道|《十三刺客》本片讲述了一个爆虐成性的贵族在外出路上被一个武士组织截杀的故事。
本片的结构很明晰的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我们展现了这名贵族的凶残,和武士组织的形成,后半部分集中展现了截杀的过程,其持续时间之长(接近1小时),耗费血量之多(泥土都被血液染红),打破了1968年老版的记录,也创下武士电影打斗人数之最。
在以往的日本武士电影中,常见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像这样有组织上规模的群体性械斗,还是头一回。
但本片的导演三池崇史向来是一个喜欢拍打群架的导演,他的《热血高校》已经成为打群架电影的代表作。
本片的镜头表现非常地道,以下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镜头,充满剑拔弩张的紧迫感。
本片的群戏调度也很厉害,演员无论是担纲的还是群演都在位置上演好自己的戏。
镜头运动也极其灵活,不漏过任何一位演员的任何一个精彩表演。
本片的动作设计偏于写实,武士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也没有酷炫的武器,13人的武士组织之所以能截杀300人的贵族军团,一大半靠战术和阵地布置,其本身剑术一板一眼,和哪些狂拽酷炫叼咋天的武士电影比起来简直是庄稼汉把式。
另外,三池崇史坚持实景拍摄、摈弃电脑特效,所以本片没有其他日本电影中常见的浮夸的表现手法,也绝少安利的成分,本片前半部分正儿八经的交代剧情,后半部分争分夺秒杀杀杀,回归了老派武士电影的实在,仅有的安利成分存在于影片的结尾,即武士组织的领导者和贵族手下第一猛将的时候PK,导演通过两人的对话,表达了对旧式武士道精神的反思,即应将愚忠从武士道精神里剔除,武士眼里应有天下苍生,而非主子一人。
至于贵族本人,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他非要弄得这么人仰马翻才明白,只能说居庙堂之高,不知民生之多艰了,最后脑袋被切,滚入茅厕,实属活该。
影片最后,贵族全军覆灭,武士组织也战至仅剩两人,其中新生代的武士表示他将退隐山林,不再做武士,另一个野人则去追求真爱了。
在经历血液的洗礼以后,旧式的武士道精神似乎也就此被割舍了。
试图在本片看到精彩绝伦的打斗和精深奥妙的台词的人,铁定会失望,但对五六十年代以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武士电影情有独钟的,则会很喜欢本片的厚重感。
如果你对武士题材有过涉猎,那么通过观看本片你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如果你偏向于欣赏动漫式的夸张和激烈(如《大盗石川右卫门》、《甲贺忍法帖》那种),那可能本片不会让你满意。
V信扫描头像添加关注订阅号“野评人”,一起分享好电影。
日本的武士片/战争片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不同于七武士的末世颂歌,也不同于赤穗武士的搏命绝杀。
故事中的十三人兼具两者的正义与荣誉感,在刺杀暴虐的行动中完成了由武夫到武士的升华。
而愚忠的半兵卫(借猎人所言)只不过是个没用的废物,免不了没有任何尊重的死亡。
而低俗、快乐、力量惊人同时又有强大自愈的猎人,岂非无数人民大众的象征?
有人说片尾太突兀,个人感觉正是导演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
此片刷新了我对于武士精神的印象。
满分,推荐。
齐昭这个人物是剑戟片里罕见的塑造得深刻的大反派。
他的变态一半是天性,另一半是因为无约束的权力纵容了他的天性,让他可以肆意地纵欲、残暴。
他的权力可以让他触及和跨越人性的边界,但这并不能给他带来快乐。
其实他很痛苦,不知道怎样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望,这种有大渴望的人,倘若不能找到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就只能到犯罪和变态行为中去寻找高峰体验。
他的生活是不真实的, 因为没有限制,就像一场游戏,只能带来刺激和空虚。
最后,他在流血和死亡面前,才第一次接触到存在的真实,因此他说:这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
《十三刺客》,三池崇史导演的日本电影。
一个高级武士,集结了其他十二个人,成分复杂,有武士、浪人还有猎夫,去刺杀一个残暴的大名。
明星不少,包括役所广司、山田孝之、伊势谷友介等。
影片开始1个半小时铺垫地不错,包括展示了大名的残暴和变态,以及十三人如何集结以及排兵布阵。
但是最后50分钟左右的大战,虽然精彩和血腥,但实在是杀得太累太麻烦。
颇有点黑泽明七武士的感觉。200人的战争都要考虑如此,想起韩信说过的一句话“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悲壮,不死之身的野人绝壁是亮点!!!
打斗场面一般。
★★★☆
有三池、老怪和PJ为证,没有cult片底子,是拍不出史诗正剧的!我打算用这句话结束我的影评。
日式得不能再日式了`` 最后冷兵器不止干掉了130个吧?
基本是胡打
十月被城围
13个刺客居然死的没断手断脚的姑娘惨
片子一般,比之“七武士”来差的太多。内容不够分量。三池崇史想拍一个带有自己风格的七武士,但脑子深度不够。前半段比后面的屠杀好。
打到后边我还是分不清谁是谁了……
不cult的三池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使命必达的人形忠狗
稲垣吾郎 山田孝之 伊勢谷友介 一人一颗星 (→_←)ノ
咱喜欢这种武士剧
没想象的好
比工藤的老版本对人物刻画更深刻,都是在和平年代闲的蛋疼的人,藩主渴望战争,武士渴望实现价值
3.5
三池越来越不够血腥了
似乎看的是阉割版~每个人的架子都端得很正,主公遇到危险时兴奋地说有趣我要参加,漂泊的老浪人声音亮亮报名当刺客要两百两给亡妻上坟和让自己好好享受从没体验过的人间欢乐,皱眉君在新左卫门一本正经说“我将有场大赌”之后直接问“赢的把握有多少”……不管对颜控还是对语词癖都精致得超凡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