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北京女子图鉴

北京女子图鉴

主演:戚薇,魏大勋,刘畅,王啸坤,陈龙,王柏杰,王龙正,张子贤,孔垂楠,李子峰,张晓谦,王耀庆,陈瑾,杨紫,肖雨雨,张檬,班嘉佳,吴越,余心恬,王一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2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3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4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5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6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3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4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5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6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7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8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19北京女子图鉴 剧照 NO.20

《北京女子图鉴》剧情介绍

《北京女子图鉴》长篇影评

 1 ) 吸引我的只是前几集

整部剧讲述的是都市爱情女性励志成长的故事,以独身女性在北京的恋爱与生活为主。

看前几集剧情很吸引人,女主陈可依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前往北京打拼,无依无靠。

虽然她可以凭自己的学历在家乡站稳脚跟,但北京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太多太多,没有过硬的文凭也只能像她一样做一个小小的前台。

而这芬前台的工作还是靠着同学拿到的。

陈可依初到北京,自以为能凭自己的能力在北京占得一席之地,随着面试屡屡失败之后她知道,北漂之路没有自己想像的这么容易,印象深刻的是她拖着行李在街头连一根玉米都买不起,只能坐路边边哭边啃着仅有能力买到的半根玉米,想必这个画面一定引起了许多曾经或是现在正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的共鸣。

其实仔细看剧会发现,卖玉米的人也在最后默默流下了眼泪,这个情节设计的非常好。

北京,是个追逐梦想的城市,也是个让人疲惫的城市,在北京打拼实属不易。

当然,北京也是个让人摸不透的城市。

太多参差不齐的人聚在一起,她们常常为了工作或是生活和别人一起欺骗自己。

陈可依在同学王佳佳的介绍下认识了吴总,并跟着吴总参加了饭局,饭局上男人们互相吹捧,拉人脉,谈生意,女人们便云淡风轻地谈着自己的职业。

一名姓刘的老总在聊天时说到珠海市在海南省,可依本想说出实情,不料大家却都附和那位老板,让她觉得十分可笑。

不过,在卫生间,一名做HR的女伴点醒了可依,可依才猛然醒悟,这不仅仅是吃饭,这是饭局,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看到这里不禁感叹一下。

随着剧情发展,陈可依从小小的前台慢慢升职,也交了不少男朋友,前十集零零散散几乎已经有了十个。。。

到后期又是结婚又是离婚,剧情发展突然变快,所以剧情后半部分不太吸引人。

唯一清楚地记得陈可依说过他是个有欲望的女人,其实有欲望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好,她们有能力也有思想,不亚于男人。

 2 ) 《北京女子图鉴》对原作《东京女子图鉴》进行了哪些本土化改编?

没变成烂剧的一个重要的成功元素就是接地气的改编。

比如北漂的地下室,进了小区,刚准备上电梯,却被拉进地下室,那一段真是神来之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过如此了。

比如限购,想买的时候没资格了,也是呵呵。

还有港澳通行证的办理,前些年是要专门回老家办。

跳槽的时候各种小心机,简历的面试上的,这些是原作没有的。

而这些都是引起大城市职场人共鸣的地方。

 3 ) 不好意思,这部"烂剧"我超喜欢

最近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图鉴》热播,掀起了一股关于“北漂”的讨论很多人喷这部剧太过玛丽苏,说女主靠着11个男人上位。

可是我却非常喜欢你们口中的这部玛丽苏“烂剧”先不说剧中那无数个戳中我的点单看集数20,就让它区别于某些动辄七八十集的妖艳贱货每集三十多分钟,吃个饭都能轻轻松松看一集,简直毫无压力嘛虽说整部剧故事是连贯的,但是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生活、感情、朋友、工作甚至一个人的孤独....初来北京,她还叫陈可依,对于这座陌生的城市,她既新奇又害怕,扎着双马尾,穿着土气,拉着行李箱,弯着身子艰难的走上人行天桥。

第一次在北京坐出租,紧张的瞄着计价器,生怕那鲜红的数字又跳一下,这不就是贫穷的我吗第一次陪着老总吃饭,面对对方绅士得体的照顾,她觉得自己遇到了爱情,她觉得自己和饭局上那些极尽讨好的女孩不一样,但是最后发现,她才是那个最天真的。

一场饭局教会了她,想要人畜无害的被生活宠幸并没有那么容易,这,不就是刚毕业的我吗。

也许曾经的我们都天真的想过,我们不一样终于她成了陈可,心中的那个战战兢兢的小女孩也终于要被赶走了换新工作了,生活逐渐变的安稳起来,但是对于感情她依然迷茫,交过经济适用男,交过富二代,交过艺术家,她为了对方改变过,也改变过对方,至今依然独身一人。

经历了那么多,她终于明白,生活和感情一样,从来都是选择题,看你更看重宝马车的奢华还是自行车的安稳了深夜一个人跑去医院打吊瓶,想要上厕所竟然发现自己连裤子都解不开,这个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光鲜亮丽的自己活的也挺失败,独自蹬着三轮搬家的时候也想有个人能陪在身边,没有那么多要求,陪在身边就好有人说戚薇的长相没有少女感的,我就呵呵了,你有少女感但是你演不了啊还有人说这部剧讲的不是他身边的北漂女孩,你可能不知道啥叫电视剧,要是能够面面俱到的话,编剧不精分估计演员都要精分了,还有啥叫女子图鉴,一个大致的画像,想要真实那你去看纪录片么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毒舌”成了一种时尚,所有人都极尽挑剔之能事,想要从一部剧一个人身上找到槽点,从而体现自己的格调之高,可是我就想问你一句:这部剧你看了吗?

 4 ) 看得抑郁了

《北京女子图鉴》,看得我抑郁了。

本来想看看一个08年到北京北漂的姑娘一个人的奋斗故事,开始讲找工作难,寄住朋友家,身上没钱买不起红薯倒也真实。

后来怎么所有换工作都是靠男人,职场上除了勾心斗角就是上级把下级当猴训斥,凡男人都是要沾女人便宜的,没有什么工作需要技术和脑子,25岁就成了老女人,被同事背后议论。

生活中最大的梦想是买包包,天天流连在名牌包包店门口,里面的人说话都显示出极低的智商和教养,这是个什么社会啊?

比我们90年代毕业的还要低级不堪。

如果属实,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

看到第7,8集我开始严重的胃不舒服,恶心想吐,赶紧停了。

 5 ) 陈可,莫不是假的北漂吧

在百度词条上,“北漂”有种三种涵义:1)“北漂一族”一词,在特定的意义上,是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迁移”应是“漂”的第一层含义)。

2)在北京生活但却没有北京户口的人群,他们或已经有职业,或正在寻找发展机遇(“未扎根”应是“漂”的第二层含义)。

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年人,多数人往往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他们主要寻求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一展抱负。

3)这些人在心理上更是一种漂的状态,缺少一种心灵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心理的漂”应该是“漂”的第三层含义)。

陈可,不应自称是北漂,而应该称为投机者。

北京在她眼里是一个捞金的地方而不是奋斗的地方。

第一:陈可的平步青云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陈可,一个家在四川,在成都读大学的女生,因为渴望不一样的人生只身来到北京打拼。

但是身单力薄的她竟然在北京接二连三地遇上了贵人。

陈可的第一份工作是她发小介绍给她的,是一个咨询公司的前台。

接着,她的老乡,即是嘴吐金句“有些女人因为一张床,就可以奋斗出一套房”的陈佳佳又帮她结识了吴总。

再接着,在吴总邀请的一场饭局中,陈可又因为一位老总的醉话被推荐到了一家外企。

然后,在随外企老总的一次出差中偶遇了赏识她的女老板,顺利实现跳槽,便宜租到了女老板的房子,获得名牌包包以及墨镜的使用权。

甚至,在被誉为“遍地都是金子”的工体,她又结识了名企里的HR笨笨,获得面试秘籍一份,秘籍中的一句“北京就是标准不一”更是让陈可成功骗到了薪水可观的职位。

(相反,小编在工体并没有碰到如此倾囊相授的女性朋友,反而是碰到了“小姐,约吗”的中年油腻大叔;另外薪资随便造假不怕应聘的公司一个电话打过去?

在北京真的那么容易做坑蒙拐骗的勾当?

张檬饰演的陈佳佳让人三观尽毁发小、陈佳佳、吴总、刘总、顾总、笨笨都是她的贵人。

陈可,一个毫无专业技能傍身的人,除了整天意淫着LV包包、在自己的岗位上毫无建树、靠着左右逢源、投机取巧,竟然能平步青云,人生时刻处于开挂的巅峰状态。

在剧中,除了陈可与日俱增的穿衣打扮的技能,并没有看到一星半点的努力;情商也是“时有时无”。

难道陈佳佳口中所说的“女人就要让自己优秀一点”就只是外表上的升级,轻辄是在穿衣打扮上下功夫,动辄是像姚梅那样整个容吗?

“优秀”难道不是在专业技能上的提升?

譬如英语不好的陈可在一家外企不应该居安思危,好好地把英语搞定吗?

女人的优秀真的是外表上的吗诚然,成功需要贵人帮助,但是自身的强大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编剧秀逗的脑袋让他几乎在陈可的业务水平上不着笔墨,反而一味推销所谓的“人脉”的成功学。

现实是你所遇到的人跟你生活并没有交集,在你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的时候,别人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帮助你平步青云的。

为什么我在工体就没有碰到那么好的HR朋友第二:陈可是一个双重标准的拜金女陈可在剧中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人。

为什么面目模糊呢?

因为陈可没有梦想,她来北京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具象在她成天想拥有一个LV包包的心思上。

当然创作这样一个拜金主义脑袋空空的女主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创作会后继乏力,因为失却了“有趣的灵魂”的女主只能成天在男人身边周旋。

这样的女主一点不都可爱甚至有一点讨厌。

没有能力但欲壑难填的女人只能靠男人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自然而然也被男人“物化了”。

陈可这样的女主真心爱不上可是,陈可在剧中申请了自地自白道自己是不愿意被“物化”的。

参加了一次吴总邀请的为了拓展人脉的酒局,陈可就不愿意再去了。

理由是:那双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水晶鞋,既然全程的女孩都在抢穿,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

陈可在这里完全是一个双标女。

难道真的凭她的能力就可以挣钱买一双?

并且她的能力以及个人魅力在剧中丝毫没有体现?

她说完这话,就美滋滋地去刘总介绍的单位工作了;想问,是谁给她勇气说这话的?

买车买房,这口气最后,想说一点,在2008年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工龄不满两年,随意跳槽的女员工,工资竟然有7000元。

小编一个硕士海龟工资还不到这个水平呢。

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在写到薪资待遇的时候,难道不应贴合实际一点,也免得引起争议。

编剧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不折不扣的“捞女”,更是一个心口不一的“双标婊”。

她不配称为是“北漂”,可能“北捞”还差不多。

另外“北捞”的下场真的说不好,可能有的真如陈佳佳所说“可以在床上奋斗出一套房来了”,但是绝大多数“色衰而爱驰”又何去何从呢?

 6 ) 成都女生在北京独身拼搏已超过10年,对本剧很有共鸣

我是土生土长成都女生,在北京读完书毕业加工作已超过10年了,偶尔会想象待在成都的好处,回老家成都时内心也会稍稍动摇,但还是不想离开北京,想在北京继续奋斗,我的心路历程,跟东京和北京女子图鉴一般无二,我觉得这两部剧拍的很好。

戏剧是将一线大都市的众生像浓缩到一部剧里且都以女主为核心点生发,因此有些观众可能会觉得剧情过于巧合或戏剧化,但我看的是剧情背后想要表达的东西,本剧无非是借用女主作为基点与各种环境和人发生连接从而描摹现代社会的众生和世相,社会的现实,环境和人性的多面复杂,女性的困境,力争上游的心劲儿,女主要强争胜与善良软弱共存的描绘非常让我有共鸣。

虽然有些情节安排稍微简单(比如工作细节描绘不够专业,但可以理解这么处理,这是大众电视剧, 领会它背后要表达的意思就好),但的确是我近期看到的难得的将中国现代城市化世相和人心描绘的这么现实和接地气的好剧。

另,剧集里戚薇不是成都市里长大的(只是在成都上的大学),而是小镇上的,好像是乐山,所以更能理解她的初心动机。

 7 ) 第三人称

网易云今天推荐的歌里有一首《北京女子图鉴》的插曲。

音乐一起,我脑海里立马就出现了当时那个场景的画面:陈可一个人站在镜子前,看着里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把发型换成刚来北京时扎的双马尾,然后痛哭流涕。

这一场戏日版里没有,还有很多特别打动我的情节都是原创的。

不得不说,《北图》改编得是真的好。

质感好,细节好,本土化得也好。

我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故事帮我放大的委屈、恐慌和骄傲。

所以喜欢。

你说北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不出来,一千个人一千种活法。

有人光鲜就有人苦哈哈。

北京只不过是给了这无数个人无数种可能罢了,这才是它的魅力,是它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8 ) 导演,你是不是对女性有什么误解?

《北京女子图鉴》4月10日出了六集,我就一口气看了六集。

前两集还有点趣味性,后四集真的味同嚼蜡。

能把剧情拍得这么不吸引人,导演也是很不容易了。

这部剧主要就是讲2008年,四川人陈可依(戚薇 饰)来到北京做北漂的故事。

第一集开头就说她的闺蜜王佳佳高中还没毕业就去当了北漂,陈可依本来觉得她应该不会有什么正经工作,结果她看起来还过得不错。

当陈可依看到,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王佳佳赤手空拳地在北京,还能过得很好,去北京的念头在她心中就越来越强烈了。

本以为王佳佳的故事很励志,结果她只是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是在北京工作多年仍然住在信号都没有的地下室,陈可依初来乍到不得不和她睡一张床。

更为重要的是,王佳佳取得现有的成绩并非靠实力打拼,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利用他人。

比如她和吴总明明很久没见面了,却叫他陪自己逛街。

这只是他们第二次见面,王佳佳就叫对方给她买1199块的裙子,吃了2000多块的日料,还送王佳佳、陈可依每人一瓶迪奥香水。

(故事背景是2008年,下同)事后王佳佳还理直气壮:咱们俩逼他了吗?

是他主动买给我们的啊,怎么了?

有什么呀?

一条裙子而已,还有不就是一瓶香水,还有一顿日料嘛,算什么呀?

人家不图咱们什么,不就大家在一起开心开心吗?

随后,她还要走肾。

头一回看到把“卖肉”说得这么清新脱俗。

我丝毫不因为王佳佳住地下室而鄙视她,我鄙视她的是明明生活艰辛,还不踏踏实实打拼,而是各种投机取巧。

王佳佳类似《欢乐颂》的樊胜美,是不折不扣的“捞女”。

她没有学历,没有真本事,却凭借肉体和外貌混得风生水起,这样的剧情总让人觉得编剧是在鼓励大家去做捞女。

樊胜美至少后来还渐渐明白,找个金龟婿一劳永逸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而王佳佳却成为了陈可依的“人生导师”的存在,教她如何靠他人上位。

她自己都三观不正,还有什么资格教别人?

比如她带陈可依去工体蹦迪,带她认识时尚杂志社的桔子、国企的HR笨笨。

出租车上,王佳佳开始对陈可依传授人生经验:工体,遍地都是金子,就看你能不能看得到,能不能捞得着了。

“捞”字真是用得太巧妙了,不是找金子,不是挖金子,而是捞金子,不愧是捞女。

王佳佳还说:有些女人因为一张床,就可以奋斗出一套房。

这种台词,难道不是在侮辱女性吗?

王佳佳还将之奉为人生宝典。

写出这种台词,看得让人想骂脏话。

在王佳佳的“教育”下,陈可依果然忘记了初心,逐渐成为王佳佳那样的人。

她曾经说过:那双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水晶鞋,既然全程的女孩都在抢穿,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或许能到达得更快。

然而,她鄙视前者,最终却还是做了前者。

她最初在公司当前台,各种脏活累活都要干,除了接电话还要收发快递、拿外卖;于是,她就通过吴总认识了刘总,让刘总给她介绍了一个好工作。

她明明没有生病,却装病不去公司。

她还找到身为HR的笨笨,由于笨笨有各种胳膊输液的照片,陈可依就选了一张最像她胳膊的就顺利请了假。

陈可依准备跳槽的时候,笨笨还告诉她:如果面试官问你上家公司的工资,你就可以造假。

你上个月工资3000,你就报5300,如果他们要求你加班,你就要求7000。

跨行业跳槽,没有人知道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北京,就是一个标准不一的地方。

于是,陈可依就顺利得到了这份月薪7000的工作。

陈可依各种通过走关系、装病请假、谎报工资等等方式不劳而获。

而关于她如何刻苦努力工作、坚持不懈打拼的镜头,根本就没有。

偶尔走关系、造假、作弊也无可厚非,但完全钻空子,没有真本事,就太恶心了。

编剧编出这样的剧情,三观真是扭曲成了麻花。

再比如陈可依仅仅是因为脸色不好,就谎称是“高烧不退,特别难受”,私自推迟了和客户于总洽谈业务的时间。

你这是谈业务还是在谈恋爱啊?

就算是谈恋爱也不能因为脸色不好就毁约吧?

结果于总没有等她,而是选择和上海公司合作了。

为了挽回于总,陈可依竟然联系快递公司,让他们明天再送上海公司寄给于总的合同,从而为自己和于总谈业务争取一点时间。

她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了于总,还好意思问:我聪不聪明?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于总的内心戏:你别是个傻子吧。

面对这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于总竟然丝毫不生气,还临时变卦推掉了上海公司的合作,选择了和陈可依合作,甚至还送她一个Gucci的包包。

这种不讲诚信、损人利己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你还敢和她合作?

结果就是上海公司都准备庆功宴了,却又空欢喜一场。

于总有什么理由为了陈可依这么做,以后还有人敢和他谈生意吗?

这种剧情,也太意淫了吧。

除此之外,陈可依还是一个非常爱慕虚荣的事,自从来到北京就一直想要LV包,她不惜办信用卡来买LV包,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她一天到晚盯着别人的包看,就因为男朋友张超没有给她买LV包,就和对方分手了。

更为讽刺的是,张超其实托人代购了LV包,只不过还没带回来,陈可依就和他分手了。

陈可依想吃金钱豹自助餐,张超就带她去;陈可依想要LV包,张超就给她买。

当他们性格不合,陈可依不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和张超沟通,不想办法化解隔阂,甚至连“分手”都不说就直接走人,导致张超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真想替张超谢谢你,谢谢你放过他。

整部电视剧,不讲陈可依、王佳佳如何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更好的生活,全都是她们各种爱慕虚荣、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利用他人、沽名钓誉、损人利己。

这是一个女人和许多男人的故事,是职场外皮包裹下的玛丽苏,每个见到她的男人都喜欢陈可依,要么想睡她,要么想帮她。

陈可依没有真本事,但一切都太顺利,顺利通过刘总找到工作,顺利通过顾总跳槽,顺利骗取7000块的高薪,顺利让于总为了她放弃其它公司的合作……这不是《北京女子图鉴》,这是《北京女子意淫》。

女性观众看看就行了,千万不要当真,千万不要模仿,小心被坑得泪流满面。

陈可依的经历如此顺利,“北漂”的设定毫无意义,你把剧名的“北京”换成其它地方也不会对剧情有任何影响。

因为电视剧满满都是玛丽苏和意淫,是对北漂的侮辱。

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北京,不会发生在任何地方,只是编剧凭空臆想的。

其实我和陈可依、王佳佳的经历类似,我恰好也是四川人,在成都上大学,2016年去北漂,但是生活太艰辛,我承受不了压力呆了3个月就回家了。

所以我由衷敬佩那些明明十分辛苦还坚持奋斗的北漂。

而《北京女子图鉴》把北漂塑造得那么轻易成功,而且是靠的实力之外的因素,这不是对北漂的侮辱玛?

像《摔跤吧!

爸爸》《神秘巨星》这样的电影,都是女性通过奋斗、努力、拼搏改变命运,将她们应有的权利重新拿回来。

而《北京女子图鉴》虽然以女性为视角,但从头到尾还是贯彻着男权主义,非常不尊重女性。

比如饭局上,你是学舞蹈的,别人叫你表演你就得表演;(想到了某导演)

比如不陪老板睡觉就会被穿小鞋,陪老板睡觉就可以升职;比如大老板全都是男性,唯一的女性老板顾总也是靠两任前夫取得成功。

换言之,这部电视剧里没有成功女性,唯一的成功女性也是依靠了男人。

比如顾总教导陈可依:不仅要好好工作,还要好好结婚。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比如王佳佳教导陈可依:有些女人因为一张床,就可以奋斗出一套房。

比如第六集开头的卢家凯教导陈可依:“对于女人来说,什么最重要?

嫁得好。

嫁得好,男人就直接送你房子啊。

”原来学历、能力、才华、知识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嫁得好。

甚至电视的广告词都是:“男人的变心,是女人的变形。

”女人保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男人。

整部剧都在传达这样的思想:女性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靠男人。

这样的剧,你敢看?

《北京女子图鉴》不是女权主义,而是女利主义,里面的女性要么是拜金女(陈可依),要么是捞女(王佳佳),要么欺骗顾客(桔子),要么欺骗公司(笨笨),要么出卖肉体(姚梅),要么是坑下属(柳静),要么是通过离婚的赔偿金发家致富(顾总),没有一个正面形象,没有一个是凭实力成功的。

导演,你是不是对女性有什么误解?

最后我想说: 日本拍了《东京爱情故事》,国内跟着拍个《北京爱情故事》。

日本拍了《东京女子图鉴》,国内跟着拍个《北京女子图鉴》。

下一部是不是要拍《北京热》了?

 9 ) 恕我直言,《北京女子图鉴》我夸不出来

《北京女子图鉴》在没开播之前就有很多人在给好评,说真实地拍出了小城女性青年到大城市奋斗的心酸历程。

我觉得好剧不能错过,一播出就去看了,豆瓣7.2跟《欢乐颂》第一部的评分一样。

打5星好评的人有27%,难道剧情真的戳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可能要说点实话了。

这部剧要从2008年一直讲到2018年,意味着戚薇要演跨越10年时间的戏份。

但刚开头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不适。

戚薇,凭心而论,真的没有少女感。

双眼皮有点出戏,让人感觉很不自然,这个就是马伊琍所说的整容会让观众不舒服。

不过如果剧情真的好,那扮嫩犯的小失误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重点是剧情也太牵强了。

这部剧是由《东京女子图鉴》版权方株式会社渡边娱乐和东京日历株式会社正版授权开发的,版权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北京女子图鉴》该如何呈现?

不是光靠说“北京”这两字作为宣言吧!

明明很多都不干北京的事,硬要扯上北京两个字。

女主来北京后就跟大学的男朋友分手了。

差点又被从小的发小非礼。

然后跑到马路上哭,说这是北京给她上的一节课。

告诉自己再也不会因为委屈而流眼泪。

北京:???

关我何事?

时时刻刻为了突出她生活在北京这个事实,并契合主题,每天说话张口闭口都是北京。

面试官也全部都要问一遍:你为什么要来北京?

办公室文化,在职场上,站队行,选门派也是北京的生存法则,这个法则哪个城市没有?

突如其来给北京安上各式各样的帽子,其实真的不用刻意去突出北京。

真正让北漂北奔的人看电视剧感同身受的,不是“北京”二字就能体现的。

之前看这部剧简介的时候,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部大女主剧,讲述女人的欲望,而不再是玛丽苏的剧情。

一般玛丽苏剧都会标配2到3个甚至4个男主,心甘情愿围在女主身边,他们总是无厘头地会疯狂爱上女主,财富天下全都双手奉上。

这部剧没有玛丽苏,终于有点现实主义的影子了,但是只是影子。

没有标配的男主,这个剧有11个男人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而我们的交际花女主换男朋友换的可真是勤。

第一个就是一个大学相处了2年的男朋友,一到北京就分手了。

分手后,就在马路上哭了一回,这男朋友就再也没出现在她的任何回忆中,瞬间消失。

转眼,跟合租的朋友出去玩,就认识了吴总。

吴总叫她出去应酬,她二话不说去了,因为吴总开车门的时候绅士表现,女主就对他有好感了。

没想到转身,吴总就往身上喷白酒,怕家里的老婆误会。

还好,女主三观比较正,只管应酬的这个吴总就靠不上了。

但是通过这个吴总却找到了一个外企的工作,摆脱了之前小公司前台的工作,到另一个公司上班。

.....(这是独立女性的表现?

还要靠男人才能换好工作?

)到了新的外企上班,又找了一个上司男朋友,经济适用男。

立刻又陷入到了新的恋情中。

工作什么的,who care!

努力加班熬夜奋进不存在的。

经济适用男没想到还是跟她三观不合,两个人在一起了一段时间,男方还想要回到西安发展,还给他们的未来做了规划。

女主觉得不行,她得留在北京,结果就是分手。

女主在外企也就干了1年多,然后就跳槽到了互联网公司,月薪7000。

就因为无意中给了未来老板一个创可贴。

《我的前半生》的凌玲又来报道了,开始给女主洗脑式教育。

关于自己如何这么有钱的,她说是因为离了两次婚,拿了不少赔偿金。

然后又安利她口红如何涂抹。

学会怎么画口红之后,女主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留洋有家族企业的富二代。

为了钓住这个高富帅还去打了个瘦脸针。

没想到,合作差点谈崩了。

女主只好不要脸地一哭二闹三上吊,耍酒疯,然后任务完成。

顺便钓到这条大鱼。

六集,女主通过四个男人成功上位。

你要说拼的是能力?

这怕是鬼都不信。

要是跟第一个男朋友没分手,现在应该还在做公司前台吧!

作为有北漂经验的我来说,外企,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刚开始奋斗的时候,都是会忙到深夜,有时可能到凌晨,还有时间谈恋爱?

饭怕是都没时间吃吧。

还能认识这么多人,还都是优质男?

“北京女子图鉴”冰冷的事实应该是强调跨阶层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我可以理解时尚芭莎前总裁苏芒,她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花了几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个香奈儿的包,然后一步步走到今天。

可是苏芒,我们都知道她是鸡血女王,她可以为了工作好几天不睡觉,赶各种方案和拍摄,她的奋斗史绝不是现在女主这种轻轻松松就能够达到的。

这部剧不像是《北京女子图鉴》,倒可以命名为《为什么优质男都会喜欢上陈可》。

电视剧,真的是要触碰到内心深处才能让人感同身受啊!

这样的剧情,真正的北漂和北奔的人并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因为她们不会这么快成功,更不会有人源源不断赐给她们各式各样的男朋友。

更何况现在这不过才4个,后面还有一堆年纪小的弟弟,年纪大的大叔,有北京户口的,没北京户口等等等......一个接一个。

现在明白了,过去我们吐槽的是玛丽苏豪门恩怨车祸失忆,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演的北京不是我们漂的北京,他们混的职场不是我们每天呆的职场。

看到现在,就想问问女主,北京到底教会了你啥?

要是说不出,可别埋汰北京了。

 10 ) 槽点太多了吧,编剧是不是可以有见过优秀男性?

看完某剧被台词雷的不轻啊尤其那句“有的女人靠一张床换一套房”,“变得优秀就是多混夜店”。。。

不是,您尊重下“男生”好吗?

我很反感把男人当工具,优秀的男生吸引女生的一定是眼界的宽阔,为人的坦诚,睿智的判断等等,他一定会教你一些东西,对你的人生有着指引作用。

(至于睡一次就给你升职的,他是不是傻?

这个智商的老板公司也做不大吧!

还有你哭一下就把和别人谈好的几百W合同改成给你,这是脑残吗?

人家名声不要啦?

以后行业里不混了?

)简直侮辱那些优秀男人的智商。

人和人之间是要互相尊重的,当然是有很多渣,反省下自己为什么总是遇见渣啊?

感受不会骗人的,您自己把男人当工具就不要怪他不爱你,即使生活在了一起,还是不会对,只是互相消耗而已,不排除您初期只想要房子,相信我,有了房子有了车子你就想要爱了。。。。

恶性循环而已!

可你选的是“工具”,“工具”可是不会爱的,所以最后你说男人靠不住,没良心。。。。。

离婚分完钱,你变成了靠自己哦!

妈呀,打得一手好算盘!

真TM让人害怕!

谁都不是谁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人之间的美好是互相欣赏,陪伴和珍惜。。。

哎,这些傻逼编剧,眼界就那么点儿了!

爱是一切的答案,真的不懂吗?

有那么难吗?

不吐槽我不爽,哈哈哈哈哈哈!

《北京女子图鉴》短评

三星都给戚薇,应该说是曾经欣赏的她,记得看过她以前一个采访说别人都建议她整下巴,她当时说绝对不会去动,现实果然是没有绝对的,谈不上失望,自我选择罢了,但是并没有更好也是挺唏嘘,精神灵气大不如前了,这三星为了纪念吧,至于剧情一星也不值。

9分钟前
  • clara-央
  • 还行

北京野鸡图鉴

10分钟前
  • 暴走系乙女药
  • 很差

看到十九集觉得还可以,一个月5000的女人,应该考虑创业,减肥,整容,换圈子,而不是考虑找有钱的男人。你当有钱的男人都瞎了吗?

15分钟前
  • 摩诃曼珠沙华
  • 推荐

相比东京版,北京女子图鉴更贴近中国。虽然把全部的故事情节放在一个人身上显得杂乱,但陈可的成长过程,人生选择,还是丰富的展现给观众了。现在的年龄看,多多少少能获得一些经验吧。戚薇的演技给满分。另外,顾映真,陈可这样的女性果然是我心底里最敬佩,最喜欢,也希望有机会能成为的女性。

20分钟前
  • 迪尔
  • 力荐

3星半。我主要是嫉妒戚薇的颜值,没有他那么好看,也不会有男人给我买LV、Chanel、Herms。

23分钟前
  • 唐鸡可得
  • 推荐

一集35分钟讲了个啥,第一集女主要去北京,哥们是流氓,男朋友把女主甩了,然后每次面试都要问一句“为什么来北京?”,女主半个闺蜜貌似是个捞女,那女主呢,第一份工作流氓哥们找的,第二份工作认识的哥哥找的……北京教会你啥了,你别埋汰北京了。跟隔壁《东京女子图鉴》差了百八十个望京吧

24分钟前
  • 凪夏月
  • 很差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两生花~北京版播的时候声势更大点,争议也多,上海版貌似水花太少,反而评价略高。私心觉得北京版的更符合女子图鉴这个主题,女主身上的那股“我要得到”的劲儿更足,内容组织形式也更有脉络感,而且主题曲们好听啊~~

26分钟前
  • 幽月醉心
  • 推荐

完了,我发现我很爱看职场剧里的女精英。包括都挺好里的明玉,这里的顾总,陈可。。。

30分钟前
  • Aubrey
  • 推荐

把新人遇到的职场各种问题以及初到北京的艰难表现得很细致,但某些部分不太真实。剧情和简介说的不符,女主并不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成功,而是依靠别人才得到一份又一份的机会。还有生活上除了女同学同事还有女老板的帮助。现实生活很残酷,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电视剧一样开这种“外挂”。

31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还行

前一大半都非常玛丽苏导致结局感觉就是...跟接盘侠一样?但是改个分吧1分确实有点低。

36分钟前
  • 柴犬妹妹
  • 还行

反正我觉得比欢乐颂好看多了

40分钟前
  • 尹梦诗
  • 推荐

看到戚薇吃玉米那实在受不了关了,矫揉造作 换个剧名好不好

42分钟前
  • 没有余生
  • 很差

应该改名为“北京漂亮女子图鉴”,这是只会发生在美女身上的童话。

43分钟前
  • 小烨
  • 还行

导演,是不是对一线漂的女生有什么误解,为什么这么丑化女性

45分钟前
  • 小羊是个好青年
  • 很差

就想说对于翻拍日剧算是比较良心了,还有,有些人说戚薇人设节奏太快了,拜托看过东京女子图鉴再来好嘛,戚薇人设明明是各种北漂女孩的缩写!豆瓣噶黑也是够了。

47分钟前
  • 双鱼晓儿
  • 力荐

居然还行的翻拍剧,在翻拍日剧扑街案例众多的基础上,本剧做到了某些层面的良心,编导没有完全生硬照搬日版的人设和桥段,因地制宜的做了一些符合国情的改编,尽管还是差强人意,但起码回避了以往国产剧过度的意淫和鸡汤的弊病,力图还原北漂青年一代的现实体验,所谈论的话题具有现实意义,已然了不起

48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什么呀,前面几集我可是给了4星,看到后面才发现这部剧应该叫《我和我的11位前任》,故事完全靠换男友来推进。想表现和探讨的话题太多,结果就是所有议题都在走过场浮于表面。而且女主每经历一次挫折旁白就要跳出来以女主的视角总结人生收获,是担心观众看多了国产剧理解能力退化吗?

51分钟前
  • 挪威没有森林
  • 较差

反派很难超越原版,但这部还是OK的。

55分钟前
  • 一指流砂绕思素
  • 还行

谁能给我说说哪一集女主靠男人了?咱们看的是同一部剧吗?带她去饭局的那个总?发现有老婆不就闪了么?想强奸她的老同学?一个前台,那也叫靠?饭局上喝醉那总?不就靠人脉找了个工作吗?你找工作没人脉吗?咱能看了再聊么?这部剧是以女主的恋情为线索,不是在讲职业发展,它有瑕疵,但不至于这么糟。

57分钟前
  • 龟叔
  • 还行

人生五味杂陈,殊途同归。

59分钟前
  • CRRTERR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