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FF49 “我不认为耶稣降世是为了插手家庭的琐事”。那大概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爱、善意和在这些层面上的轻盈和自由。爱这个感觉本身那么脆弱而易逝,可在爱的基础上形成的责任以及为了满足对方的期待让渡的权利选择却又那么沉重,以至于一个陌生人充满渴望的凝视就可以让人沉沦。好像在没有什么刺激的庸常生活里逃避身份带来的责任和排他性的要求成了一件很性感的事。在这个维度上,性关系对象的性别、是否基于爱都变得不重要。因为性这件事本身应该也是要给人们带去轻盈的享受,而不该受到世俗化的审判。”Just like I put Virgin Mary in my heart, you can keep this encounter in yours.”
3.5A男:喝一杯啤酒是不會把我變成酒鬼的,所以和男的anal sex一次我也不會變成gay的,同時我覺得你可以不以gay的身分和男的發生關係。(同性戀不僅是一種身分認同,同時也是一種行為)B男:每晚做夢都夢到自己被凝視,且觀察者是大衛鮑伊,自己彷彿成為了女性,be stared at without expectations,但很自由,嗯。(兒子Klaus好帥好可愛)幾乎純對話電影,這些事看起來很遠,其實身邊能代入相似的例子。(可以在孩子面前談性真好啊)
导演介绍顺直如何解释自己和男的做不是出轨和女的做才是出轨
关于性学与性身份的康德式对话,北欧人能把性拍成性冷淡也是绝了。里面借医生之口讲了一个轻盈的同志爱情段子,整部电影的精华可能就在那里,剩下的反而因太用力而过犹不及。PS后两部的“爱”已经进了威尼斯,盲猜“梦”要去戛纳~
“老婆,只喝一杯酒不能叫酒精上瘾”,那…和别的男人背后爽一次是不是也不能叫钙? A男偶然一次被后门,B男多次梦中被大卫鲍伊凝视,引发的关于sex的对话。对白又好笑又引人深思。四个大人的两对couple+超可爱小朋友。北欧家长可以在小孩子面前自由讨论真的太开明了。Panorama真的是非常喜欢的单元。
挪威人北欧人这是有多闷骚啊
HKIFF49# 语言一定是存在边界的,试图在对话/争辩中探索自我确认、主导,性的方面,只能更突显言语的苍白。
【5】以“我是男人,但我跟别的男人上了,我还坦诚告诉我妻子,我并不是男同。”为题而扩写成本片的底层逻辑剧本电影。调度和场景的运用简单到毫无追求的程度,本片是通过精准的文本和捕捉来展开的,但讨论到最后感觉就是无能论。缺乏核心与诚意深入,巧妙地化解了所有的尴尬也不得罪这自然是本事。本片的好在于提供一种蓝本,只要你有好议题,拍这种废话的性议题电影也能走向世界的。
观后留痕
观点输出型电影,前面勉强能看进去,到后面只剩下观点和对话的重复堆砌。
2024BJQFF No.2
哪怕是在本就更为宽松、更愿直视内心的西方,大抵也很难见到两个顺直男会如此坦率而平和,甚或是不无脆弱地深入他们本不会涉猎的性、梦、爱领域,随之顺着枝叶捋到根脉,牵扯出有关性向、出轨标准、婚姻性质、身份认同、身心一致性、欲望、自由、爱、残酷与善意的此消彼长、可能性等等既独立又关联的都市命题。每段对话都像活水一样,清透凌冽,奔涌不息,明明清澈见底,又有弯折错影。这样不见硝烟的唇枪舌战,是人与他人的,更是与自己的,但见他们照看自我,又叫观者观望自身,无意间,如同经历一场指法精准的按摩,该痛的痛,该顺的顺。#爱酷17#2,@ 法文,中文翻译还是欠了些精准。
最后上价值的时候,台词的话术转变还挺溜。他俩看起来自己很感动,接着向内跟自己和解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把话语权握在了自己手里,而一旦视角转换成另一半,事情就复杂起来了。
1.作为三部曲的开场,风格相对清冷淡化,剧情基本上完全依靠对白在推进导致舞台感略强,但是一开场想到了烂片《她唇之下》里的烂荤段子“屋顶工人活都好,因为日日修房事”导致我被前十分钟的对谈硬控得很乐。2.大卫鲍伊获得了等于或高于上帝的地位真笑死我了,这很摇滚。3.夫妻正反打那一对的大量对话则在偶然间让我想到《坠楼死亡的剖析》,同样是抽丝剥茧地劈开亲密关系。4.街景镜头配风格化音乐的间隔段有灵气。5.引用汉娜阿伦特的社会哲学理论倒给片子添了几分匠气,个人看来其实是扣分的点。6.黑白段的男同故事非常好笑,插入的时刻恰到好处,结尾颂歌与起舞和马路众人镜头略显落俗。7.只是喝了一杯酒又不代表我是酗酒者|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没什么比说他选错了字体可以更让他难过了|我倒是希望能给他们洗洗呢!(7.0/10)
一部优雅谈论性爱问题的电影 诞生于人们普遍为谋生感到焦虑的时代 1h16分处在大街上行车的镜头像是白日版的出租车司机 整部电影都是从容地对话 夫妻间的对话 父子间的对话 同事间的对话 每段对话都对生活有着新的注脚 只是电影中探讨的这些问题就像是一页书的毛边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得了一场无伤大雅的小感冒
#10917。2024柏林全景人道精神奖+CICAE艺术影院奖+Label Europa。确实也是那种只有北欧人才能拍出来的社会极度富足之后的思辨问题片,对话写得非常有意思,性或者梦其实只是事件而不是核心问题,甚至性别议题也是第二层级的(但可以想见观众对此的反应),影片对社会中(这也是用了那么多大全景推到近景的原因)人“羞耻感”(尤其重要的是“耻于拒绝/承认”)的探讨甚至让我想到多年前鲁本的《儿戏》,当然最棒的还是对基督教的(讨论?嘲讽?),真是颇有“名句”。2024其实就该去个更好点的单元(比如替掉主竞赛的《以爱之茗》哈哈哈),但在全景成了大爆款一下拿三个奖……
大卫鲍伊是无罪的~~~
看俩白人顺直男讨论不想被框在性和性里的体验还挺奇妙的,最后上价值的时候内化的还挺容易,话语权仍旧掌握在自己手上,ok, fine.摄影有些地方挺可爱的!特别是几个大远景。
#HKIFF49 “我不认为耶稣降世是为了插手家庭的琐事”。那大概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爱、善意和在这些层面上的轻盈和自由。爱这个感觉本身那么脆弱而易逝,可在爱的基础上形成的责任以及为了满足对方的期待让渡的权利选择却又那么沉重,以至于一个陌生人充满渴望的凝视就可以让人沉沦。好像在没有什么刺激的庸常生活里逃避身份带来的责任和排他性的要求成了一件很性感的事。在这个维度上,性关系对象的性别、是否基于爱都变得不重要。因为性这件事本身应该也是要给人们带去轻盈的享受,而不该受到世俗化的审判。”Just like I put Virgin Mary in my heart, you can keep this encounter in yours.”
#BQFF 诗人性的,关于关系,关于性别,关于取向。 北欧风很浓厚的电影 虽然有一些没有太让人感到影像感视听 但是故事和台词写的太好。
3.5A男:喝一杯啤酒是不會把我變成酒鬼的,所以和男的anal sex一次我也不會變成gay的,同時我覺得你可以不以gay的身分和男的發生關係。(同性戀不僅是一種身分認同,同時也是一種行為)B男:每晚做夢都夢到自己被凝視,且觀察者是大衛鮑伊,自己彷彿成為了女性,be stared at without expectations,但很自由,嗯。(兒子Klaus好帥好可愛)幾乎純對話電影,這些事看起來很遠,其實身邊能代入相似的例子。(可以在孩子面前談性真好啊)
除了谈话就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