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在家休假几天,binge watching刷完了这部剧。
太好看了,为什么没火呀?
也没有任何影评UP主推荐过这个戏,宣发也太烂了!
好想骂宣发!
啥啊!
我在豆瓣往下翻了多少页才翻到这个戏!
要不是最近实在找不到剧看,我就要错过它了啊!
剧里女主很可爱,暗恋校草却不脑残,而是积极向上的样子让人全程露出姨母笑。
冯安宇这个角色也是承包了好多笑点。
剧里中学的少男少女的心态好写实,比那些堕胎戏好看太多。
剧里的学生们真的要读书要练琴要考学校的。
这个戏本身唯一遗憾的是女主姐姐这个角色,演员太僵直了,声音也明显是后配的。
都已经启用新人演员了,为啥不挑个演技好的,或者气质更好的。
花了三天把剧版也看完了。
讲真,我觉得剧版除了姐姐那对的戏份有点多,前期还挺有意思,后期我有点腻了直接跳过,再加上剧版千指的选角和配音外,都比影版要好一点。
首先就是,因为时长原因剧里对人物背景进行了补充,几个主要人物都介绍了,特别是关于塔塔的妈妈和李由的爸爸那两段,我看哭了。
李由的爸爸简直我爸本爸,连请客吃饭时候的样子也一模一样,他也是小时候穷怕了,后来做生意赚了点钱就希望我们姐弟三个能出人头地,从小村子走出去给他争光,他对我希望挺大的,也曾在应酬喝得烂醉回家瘫在地上大着舌头说,要送我们出国,但那时候我却很讨厌他也可能叛逆期吧,不想顺他的意,故意不学慢慢把自己掉出了年纪前列的实验班,是成功没能让他如愿……同时也亲手关上了自己所热爱的大门,现在想想也不知道那些日子是在跟谁置气……还有我妈,她也很喜欢旗袍,以前家里穷买不起小镇子里也没人穿,后来有钱了但我也长大了,我曾经因为一些原因很排斥旗袍,有一次我和她逛街逛到一家旗袍店门口,看得出她很想进去,但是我故意表现得很不屑说这些很难看,好像还暗讽她没品味。
我妈当了大半辈子家庭主妇,顺从惯了。
长大后她也很少反驳我说的话了,没说什么转头跟着我走了,但是我还是看到她眼里跃跃欲试的光一下子没有了。
所以这两段是本剧我最大的几处泪点之一,戳中我最不想触碰的地方,一边哭得稀里哗啦一边再次质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幼稚、不争气,为什么那么刻薄、不懂得如何去包容……家人与理想,可能是我一直的遗憾吧啊,扯远了,拉回来。
还有就是关于西洋乐与民乐的矛盾了。
影版给我的感觉西洋乐——全员反派。
就连王文最后也是观众对他的恶感掩盖了他对于钢琴的执着这一算得上优点的特质,其他人那更不用说了,导致后来西洋乐突然热情的帮助民乐上台都显得有点突兀。
而剧版在西洋乐的队伍里加了宋天爽以及飒哥这个灵魂人物后就有点不一样了,而且对西洋乐各位的刻画也没那么脸谱化了。
我必须要说飒哥是个宝藏!
简直了人生导师啊!
油炸认他当哥一点不亏哈哈哈哈!
最后几集飒哥走了,所有同学给出的回应真的很泪目……王文也改得比影版里好的多,对扬琴的不屑一部分转移到了对陈惊不认真练习不尊重乐器这方面上来,也变得更有人情味。
甚至包括那个长发妹子额...叫啥忘了,虽然还是很讨厌但是看得出对自己的专业态度上很认真。
还有一个琴房隔壁的奶奶,那封信也真的好绝,见字如面,一封信藏了一段人生。
一直对注重刻画配角的影视剧很有好感,因为群像很重要!
没有配角没有格局。
还有一点可能只有我觉得是剧版更好哈哈哈,而且是影版我最想吐槽的。
那就是502宿舍的画风,影版她们是全体假毛,出门必洛丽塔、JK或者汉元素,以及那大大的让人无法忽视的美瞳。
先声明我不排斥这些我也混过二次元、古风、汉服圈子,也参加过漫展戴过美瞳画过很动漫的妆,漫展里这样很正常无违和感。
但是!
真人电影里这样装扮我真的挺出戏的,而且还是一整部剧都这样,开头我还以为只是这样出场惊艳众人后面会换回来,结果就这样演完了?
而且尤其是美瞳真的很影响观众入戏以及感受演员的眼神,千指很帅没错但好几次我都被她的美瞳吸引注意力带跑偏!
而且中学校园这样真的不会太过夸张了吗,大学里都不一定找得出几个这样的,就算日常汉服、JK洛丽塔娘,也不会日常假发、美瞳好吧……刚开始我看电影有几幕漫画的镜头,还以为是根据漫画改编所以才去还原的那些造型,还心里默默吐槽真人漫改为什么总搞得这么骚,像棋魂那样拍不是很好吗?
后来百度了下发现不是漫改啊……??
所以是为什么这么搞,为了强调二次元吗?
但是我不觉得外在的打扮可以代表什么,有些人穿可能就是因为好看觉得穿起来像公主,对背后的小众文化一无所知;也有可能她看起来像个白领但背地里是资深二次元宅,你只有和她有交集才能发现惊喜。
所以我觉得影版过了,剧版就好一些,妆不浓了更像一个普通的在校学生,但一些细节比如塔塔的发带和低调的裙子、时不时出现的漫画、502众人佩戴的小饰品甚至是她们的话题,又凸显出了她们和其他人有点不一样,从这些不太张扬的地方发现同类同时宣扬自己的爱好不也很细腻、生动吗?
懂得自懂,不懂的你整天全套装备自己眼睛不痛头发捂着不难受吗。
而且剧版冲击眼球也有,抗议时的集体假发,塔塔小裙子逛校园,这样偶尔来一次也挺好吖。
最后,我看到最后竟然被小朋友甜到了,李由陈惊你俩在一起吧!
好久不看男女主的剧了,一个腐女尤其我还磕剧版光亮哈哈哈哈,但是这俩真的好甜啊哈哈哈不说了,总结:要是娱乐圈戏份少点、姐姐那对纯谈恋爱方面的戏份能少点,我给五星
先前没有看过电影版,只是因为郝富申才来看了这部剧。
时而两倍速,遇到有音乐想慢下来感受的时候就会将速度调回来。
题材是与音乐有关,中西乐器的针锋相对以及互相融合,奏出了本剧的主旋律,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就剧情而言,只能算是及格。
起先不喜欢女主的人设,一度想要弃剧。
觉得女主咋咋唬唬,专业造诣不是很高,只会耍小聪明不思进取,因为lo裙事件说的那番话也让我有点不舒服。
对待不同,可以不理解,但是需要尊重。
陈惊开始确实有点自我了,好在后面确实能看到她性格也有闪光的一面,比如讲义气,比如怼人很有气魄,也是个会为朋友考虑的暖心小天使。
郝富申在塑造油渣时,和棋魂里的俞亮给人完全是两个感觉,尤其是前期,他的可塑性还是蛮强的,这让我感到很惊喜,不过后面还是能看出一点俞亮的影子。
作为他的第一部剧,他的演技已经算得上是不错了,希望他日后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副cp这条线,一开始我是很喜欢的,但是后来越来越落入俗套,剧情尴尬且冯安宇变油腻了。
在青春群像的剧情中加入偶像剧的情节的确有点不伦不类了,本来是多好的校园剧啊!
他俩单独拉出来搞个小甜剧应该是不错的,穿插在一群活泼年轻的男孩女孩中间太奇怪了。
最后,青春万岁!
热爱万岁!
民乐万岁!
我是时候把自己荒废掉的乐器拾起来了,不要变成严丝合缝的大人,还是做一个会冲动的眼里有亮光的大人吧!
《闪光少女》作为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青春励志剧,主人公们对待民族音乐和传统乐器的真诚坚守令人动容,他们通过精彩演奏和对民族音乐的美妙演绎,普及了中华传统音乐的认知度和知名度,通过在大型舞台的精彩表演,为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赢得了关注和荣誉。
剧中年轻一代的主演们充满青春气息,将紧贴当下热点、网感十足的台词用生活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地诠释出青春应有的模样
看完棋魂顺着小郝摸到了这里,当时因为很喜欢电影所以有点抵触的剧版,我居然完整地看下来了。
缺点:1.节奏慢。
2.姐姐和大明星的感情线虽然不至于莫名其妙,但明显注水。
谈恋爱一谈谈半集,姐姐说话的语速还特别慢。
相信大多数来看这部剧的观众都是冲着音乐来的,这个恋爱谈得真的很掉分。
2.主人公们太爱说大道理了。
无处不在的比喻、名人名言、小故事、我好像重回中学作文课堂。
3.油渣和神经的感情线没有讲好。
明明篇幅大了,剧情多了,但油渣和神经的感情线却没有比影版写得更细腻动人。
电影里的油渣看得出来是一个默默守护,小心翼翼偷偷爱着女主的人物,而剧版的油渣,确实嘴上说着“能陪着她就好”,但其实身体力行地在献殷勤,且一直试图表白的“舔狗”(这么说可能有过,但我的感觉确实是这么个意思)。
倒也不是说油渣的人设改地有多差,但这部剧既然想在影版的基础上扩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系列,就不应该把男主写得比原来还差了。
且,剧版油渣在公交车上扶住神经头的情节跟影版差太远了,无论是镜头设计还是演员表演。
4.造型差评!
尤其点名陈惊!
周依然虽然不是什么大美女,但也不算丑吧,风犬里的娇娇看着还挺可爱的。
但到了这部剧里,给人弄一个这么贴头皮的造型,低颅顶暴露无遗,显得人奇奇怪怪的。
陈惊虽然是“神经”,但也得是个可爱的“神经”,才能让观众原谅她的诸多毛病,但弄这么一个造型出来,再加上那个奇奇怪怪花里五哨的片头,真的容易让人第一集就撑不下去了。
优点:1.音乐部分不错,斗琴和主角团初登台的部分做得挺不错,甚至斗琴部分的艺术性我自认为要优于影版,而且中间对于民乐的小科普以及主角团演奏乐器的部分都没有出什么错(我学古筝,其他只是略懂),那么作为一部音乐主题的剧,已经马马虎虎能摸到及格线了。
2.主旨很好。
虽然随处可见的主角演讲让我有些疲乏,但比起电影里的民乐碾压西洋乐,剧版“音乐无阶级”的概念其实更好。
3.小郝好帅,虽然在这部剧里他的表演有些“彭氏”脸谱化了,但这个男孩子依然好帅,虽说聪明的贵公子可能要更加适合他,但他的表演完成度也很可以了,起码不会令人出戏。
一直看到有人吐槽女主,其实我觉得女主的表演虽然偶尔会有些夸张,但总体来说还算是灵动自然的,起码称得上“神经”这个绰号。
4.李飒好评!
后知后觉的我最近才刷到了《闪光少女》,嘻嘻嘻,我是先看剧后看的电影!
我更爱电视剧版的!
(我不是二次元爱好者,所以就不写这方面了,无论加分减分我都无权评价)无论是主副线故事情节的衬托,演员人物的刻画,对镜头的把控,音乐细节的处理.....我认为电视剧处理的相对较为细腻!
尤其是最后一集编钟想起的那一刻,隔着屏幕的我都深深被震撼了(我不是学音乐的只是描述当时的感觉)代入感太强大!
再来说说剧中的人物刻画真的超级到位,“油渣”从最开始“我不行,颜值不过关”的牙套男孩,在陪“神经”上天入地的登上舞台后成为了摘掉眼镜的阳光男孩!
最后经历的与好兄弟的生离死别,最终成为了“王炸”。
而剧中的bgm也随着他们的的成长而变化,他们手中的乐器也是人物灵魂的真实写照.....这些也像极了我们的青春,“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羞涩”,“食堂阿姨那阴晴不定的手艺”,“一起为集体荣誉奋力拼搏的汗水”,“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的英语题,“语文课上拉着椅子和同桌看破产姐妹的我们”,“站在讲台上清晰可见的泡面烟儿”,“为我们打抱不平,上课趴后门的班主任”,“一直在充电,却一直充不满的手机”......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
想起那时候虽然没有电视剧中的轰轰烈烈,但却和电视剧一样丰富多彩,刻骨铭心!
第一次告白,第一次心动,第一次牵手...这种种第一次转瞬即逝,再也没有了。
还不清楚为什么要,就拼命博,不知道为什么想保护她就拼命保护...剧中说这些“拼命去做的”叫“少年心气儿”是存在我们心里最干净的地方!
庆幸现在的我们,在经历种种,稚气褪去,但“心气儿”依旧存在!
我们依旧会像“神经”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先傻乎乎的去喜欢,不知道为什么想干一件事先一门心思冲上去干。
至于意义是什么?
结果是什么?
真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不做,只会辜负当下!
这些哪里是少年心气儿,这些“心气儿”恰恰是我们存在的意义,这些不就是我们药好好活着的目标吗?
而结果正是在这“傻乎乎的过程中”拥有的。
都说“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但“青春和韶华也从未负过我们”!
现在的我们依旧做的想做的事,保护着要保护的东西直到意识模糊...朝朝暮暮皆是良辰美景,当朝夕归0,我们再也没有额度消费.....因为我们在为时光添彩,所以会有最美的时光......
看到第十二集,还可以吧,里面的演员没几个演技特别在线的,当然也没有很掉线,特别是主演,演技就是在60-80分徘徊,女主动作过大男主过分舔狗周围人奇形怪状让人感觉十分drama,但是当大家都这么drama的时候我反而适应了这种世界观,挺特别的,曲子都很好,确实了解了很多民乐,很好的题材。
就是冯安宇那条线不知道是干啥的,似乎跳过也没啥影响,因为剧情发展完全在意料之内,和其他人的drama格格不入————————————————看完了!
磕死我了!
天哪油渣和神经马门溪龙那一段太好磕了吧!
我直呼how pay!!
看完以后还去找了影版来看,影版的节奏显然比剧版好,音乐也更好,主演演技非常圆润,表演痕迹不明显。
但是剧版人物更丰满一些,比如李由的拆二代人设,徐樱沉默的背景,虽然相比影版,改编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影版李由脱衣服是上台之前他就觉得自己服装和二刺猿格格不入,剧版是在一个颁奖礼,完全没必要脱衣服啊,特意秀肌肉也不太像李由的性格。
女主开头我不太喜欢,感觉过于咋咋呼呼了,但是她演到安静、酸涩又期待地互相试探的戏时,还是很让人有带入感的,我高中的时候和喜欢的男生双向暗恋也这样。
还有就是,男主脱牙套摘眼镜以后颜值过高了叭,女主的大眼睛漫画腿细白胳膊、花里胡哨的衣服显然也比其他人好看得多,这样的人在校园里平平无奇当舔狗,导演是当我没上过学吗!
此时男主还没长胡子,但是已经有了胸毛👍
以为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电影版很早就看过了,不过对剧版一直没什么兴趣,直到这几天偶然刷到剧版斗琴,非常喜欢,n刷之后决定看一下这部剧。
先说优点吧,很多角色的剧情和互动非常的接地气,比如开头兵荒马乱的查寝,闭灯检查手机,难吃的食堂,还有很多角色的互动,也是很有那种就是你身边人的感觉,很有那种小清新校园剧的感觉。
电影版的主线基本保留,没什么改动,主角团的塑造比电影版丰富了很多,郑有恩和王文这两个角色也不像电影里那么讨人厌,变成了两个虽然非常高傲但是也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他们的乐器而且有梦想的人,一些配角加的也很讨喜,像李飒,孙子源,老奶奶都不错。
剧情有笑有泪,毕业那晚一群人吵吵闹闹的开始告别,那个二胡的小哥为了不留遗憾鼓起勇气对站在对面的那个女生喊起来“毕业班古筝专业文秀珍,我,毕业班二胡专业张凡,我想问你,你对我什么看法”,那个女生大声回到“我对你没有看法”,然后大家纷纷开始的自己的不留遗憾,那段真的非常的感人。
再说缺点,首先,角色戏份严重不均,冯安宇这个角色的戏份,又臭又长,而且对主线几乎可以说毫无推进,可以说注水非常严重,他的每场戏,都给我一种。
他到底塞了多少钱的感觉。
而且因为这个角色,改掉了电影版中在会展表演权御天下的部分让我非常不满意,他如同一个外挂一样直接给了主角团一个舞台,一次伴唱的机会,剧情中虽然有千指等人对这个舞台不满意的部分,但是这种天降外挂一样的剧情在我看来就是如同抹消了他们努力,靠外挂就能有舞台的感觉。
然后很多角色如同跑龙套一般没有存在感,孙子源这个角色,从引起男生战争以及斗琴前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就看得出来,这本该是除了主角团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几乎可以说,除了开头和斗琴那两三集,几乎没什么镜头,柳琴的小哥镜头极少但是印象深刻(这原本也该是一个校园暴力的切入点),唢呐和马头琴的小哥几乎没怎么出场,并不是说要给他们多少戏份,而且我在看斗琴之前研讨策略时,唢呐和马头琴这两个几乎可以说是救兵的存在在整个前期剧情可以说毫无铺垫,后面也没有太清晰的解释,如果不是我清楚的知道马头琴用来补充低音不足,唢呐用来对抗对方碾压一般音量,我只会对女主和他俩突然出现的练习镜头感到莫名其妙。
然后就是剧情安排的问题,他的校园剧情感人且接地气,这是非常优秀的部分,但是在西洋乐对民乐歧视的部分,有很多却很生硬,很多是在很感人或者很开心的地方,突然就打起来了,比如我觉得很感人的毕业前两晚那段,原本大家呼喊着不留遗憾是非常感人的剧情,然后因为女主喊了一句“杨琴真的超厉害”和王文嫌她烦,直接两边就要打起来这种剧情,直观感受就是,我这正哭呢,怎么就打起来了再就是音乐的元素可以说,以这部剧来说,太少了,除了电影本身就有的部分之外,相关的部分真的不太多,比如李飒,这个角色的戏份又多又重,但我几乎是到了女主去给王文翻稿我才在一堆人头里发现他是圆号手。
还有些剧情线感觉是删除了,开头男主等人提到的钢铁直男天团,后期几乎没提过,斗琴之前讨论的时候突然就被提到了解散了,而且男主和孙子源还很尴尬,以及他们提到没有低音时候,孙子源说民乐有低音,千指说“哦,是他们”,理所当然的样子让我觉得前面应该有马头琴小哥的剧情,然并没,都让我觉得,可能是原定的剧情被删除了最后说说演技,大部分演员演技很一般,可以说整体是比电影低了一个档次,女主演技略显浮夸但是可以接受,男主要好一些,但他们还很年轻,真的年轻带来青涩的感觉可以弥补很多的不足,最致命的是千指的演员,气质的不足,面瘫的演技加上生硬的台词,基本上可以说是,就是个大型车祸现场。
总得来说,我个人感觉,这部剧,剧情校园部分很好,明星部分很垮,角色塑造不错,整体演技及格,没事看看还是很不错的,当下饭剧很好,因为校园的部分我是真的很喜欢,好多地方真的特别感人,顺说一次,斗琴的部分真的超好听!!!!!!!!
总体印象就是冷门好剧!
等一个正常的阳间时间安利给我妈!
▽陈惊一开始感觉女主有点莫名其妙 同情心泛滥 看到后面发现是快乐的小废物 立刻开始共鸣 真的很有感染力!
表情丰富超可爱 人设和演技都不错子▽李由冲着郝富申来看的所以话会比较多 说实话看之前由于任豪的原因有点恐这个名字 老舅害人不浅 但是看的时候其实不会想起来哈哈哈 炸毛的时候像棉花娃娃并且想期待宠物情人的亚子 以及李由这个人设真的是我天菜😭他好爱她 甜死我得了 看了想谈恋爱的青春剧男主😭不行我说不下去了😭陈惊李由你们一定要在一起啊呜呜呜▽陈和煦女主的半个金手指 宛如玛丽苏女主的配置 对于这位演员我想额外提一个问题 为什么假睫毛只贴一半 真的很奇怪▽冯安宇女主的另半个金手指 还好这里有刘海 真的被花园的王安宇胡宾果帖子搞怕了以及这俩的感情戏真是 不能说很难看 也是我单看的话绝对不感兴趣不会打开的类型 一到他们的部分我直接开始倍速 而且有好多雷点 但和朋友吐槽一下还挺好笑就不扣分了 至少没恶心到我或者激怒我 有上上一部烂剧的支撑 我现在很知足▽赵一陌很中二的人设 和郑有恩的对手戏台词很有趣 爷青回的小说感 长相有点老气了▽刘月塔背景故事也太多了吧 不过也算反映一些社会问题 算lo娘还是汉服娘呢 总之她好可爱▽宋天爽前面游乐场的时候挺有意思的 但是被郑有恩威胁却不告诉女主真的奇怪 又不是自闭不把话说清楚的人设 好像是因为电视剧加的角色不参与乐队所以这样安排 太强行了▽李飒为什么结局前几集总是要我down一下 作为身边人没有离开过的暂时幸运的孩子 希望自己可以先明白一下道理 病床上谈论泳装身材激动到仪器报警也太好笑了 香槟杯刷牙也是超级有趣的人 哎为什么青春剧也要死人呢真的很难过
从整体评价的话我可能只会给五分吧,其实音乐和青春很动人,但是编剧没把比例调配好,其实电视剧版更多在于描绘校园情义,而影版则更注重表现音乐,飒哥这个人物做的好棒,除女主之外第二个潇洒又发光的人设了,演员演的也不错,唉,为什么要加戏老师和大明星啊真的好难看,前十集我还想着忍忍吧看一看后面实在是看不下去看到脸就摁快进了,大明星矫了吧唧还脑子有洞,老师木头演技设定离谱,这两个玩意怎么擦出火花啊对戏仿佛在屏幕写满了“编不下去我们在注水”,连那个女明星都烦死了不知道写出来干嘛用,拜托,我不想看这种娱乐圈戏份啊无语子,陈惊演的蛮不错的,不过比影版更跳脱无厘头一些,倒也不出戏,算是个理想化人设吧,家庭真的好梦幻,谁不想要这种爸爸💔,油渣表现就比较平平无奇吧,太帅了这个演员,还是彭彭贴合点,千指大人啊贝贝塔塔樱仔还是影版好,电视剧的演技有点让人握拳…看着琵琶妹子瞪着镜头的脸我就难受,千指大人也在硬凹,王文和郑有恩也一般般,虽然王文加了点人情味吧。
总之所有人物出彩的只有李飒和王风和,一个是自由灵魂,一个是指路明灯。
剧情除掉明星老师线其实我觉得还行,描写他们和乐器的牵绊和在校园发生的种种,我蛮喜欢的,天台的灯对暗号真的好动人,而且这部剧打光我很喜欢,透着一股夏天的味道(除了老师明星)还是更喜欢影版吧,演技更好,节奏紧凑,虽然二次元部分显然是编剧不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啊啊啊我真的想骂死明星老师线的真的难看死了难看死了,幼稚又脑残,这部分的存在就是炎炎夏日你在吃瓜但是突然冲出了好几只蚊子,又吵又烦。
最后再讲点可惜的,我觉得那些戏份不如给六人组或者王文郑有恩,唉,真的想嗑李飒x王文好吧,或者千指大人x郑有恩,太可惜了💔
一天刷完,剧版确实加了很多青春元素,斗琴依然好看,但是选角……不太喜欢,以及顶流和姐姐的线实在不知道除了注水还有什么用,但王安宇好好看哈哈哈哈
拜托哪有人把c当常服穿的
演员选的没有电影版好,这个千指大人和郑有恩,一个没气场,一个没气质,当初电影出来后那点素材,b站剪辑都能满天飞,现在恐怕没这个效果了,还有大明星和老师的那条线有点莫名其妙凑时长
没有剧情,比电影差远了,女主强硬的小妞演技撑不下去……
(老师和明星的cp真棒;有的地方台词特别棒;有的地方剧情又特别拖沓;
有挺多尴尬的地方 也有很多令人发笑的情节 女二的戏基本都是跳过的 也不懂干嘛要配音
电视剧改编的几个优点:李飒小哥哥很飒;隔壁楼昆曲奶奶很暖;502贝塔姐妹的故事丰满了人物。缺点:除了男主其余角色都相比电影都降了个level。很多电影里很有意思的对白,到了剧里却少了氛围,不好玩了。最遗憾:电影漫展里那场《权御天下》的演奏真是太燃了,电视剧居然没有保留下来,二次元主题在剧里太少了。但总体还是不错的作品,剧里一些插曲挺好听。
笑中带泪,中二又温暖,坦荡又纯粹,这就是青春啊!超喜欢他们认定目标一往无前的孤勇,成长,本身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与自己与世界与他人的战斗,有笑有泪,努力过勇敢过的每个瞬间,都是人生最好的勋章。长大可不是为了变成什么严丝合缝的笨蛋啊。
很青春励志的一部剧,有泪有笑
渐入佳境的青春剧,24集比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增加了很多内涵,关于勇气、友谊和独立//李飒太可惜了,姐姐和王老师也是哲学大师👍🏻//九漏鱼大明星x古墓派代言人高中女老师那条线还挺好笑的//牙套仔李由太可爱啦,郝富申好帅呜呜呜
感觉没影版好
多数情节跟电影没多大关系,单纯独立的好看,很喜欢所谓‘凑时长’的姐姐和顶流一对儿,每一个人的表演都自然又有趣(唯一遗憾是千指大人气场略感不足)
先看电视再看的电影 觉得电视比电影更丰富了 不仅仅是音乐那么简单 青春正能量 主演也都很OK
陈惊既不是校花,也不是学霸,但她是青春,是太阳,是闪光少女。
不缺青春剧 缺的是有音乐highlight的青春 想看的部分寥寥无几
没有彭昱畅的温柔和爱意,已阅
电影版各方面都更好,我感觉这个故事一两个小时讲完最好,而且电视剧版还给配角疯狂加戏注水。
去掉陈老师和大明星的爱情线就是四星的剧情了 编剧撇开这条爱情线其他刻画人物特点的功力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音乐也还行
这个陈惊真的有点讨厌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