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事情,本来就是一些美好的错误。
如果你给某人看他们的未来,他们就没有未来了。
夺去了未来的神秘性,就等于夺去了希望。
【3星】1、这女主有点拉啊,男主给她在玻璃上留的暗号,看过之后就不知道擦掉吗?
故意引反派过去2、男主真是文武双全,能够逆向工程造出时光机,还能用棍子打架,赤手空拳也能干过人家专门的打手,还经常空手干拿枪的3、总体来说,一般般的电影,科幻部分没啥出彩的地方,打斗也不刺激,也就逃跑有一点点刺激,但是主角已经遇见了未来,所以一定能逃走,最后反复出现的所谓一颗子弹,就算男主因此而死了我觉得也没啥可惜的,他开挂跑这么久,死了也正常,况且最后也没死,没啥新鲜的感觉4、女主还有点意思,我喜欢美国这种男人和女人一起面对困难的感觉。
那个男主在最后逃命那里把女主关外面,说什么这是他自己造的孽,要自己承担,这种行为就相当于国产剧里说你赶紧走,然后女的非不走一样,非常套路,令人呕吐,既然都是夫妻了,就应该一起面对,还搞什么赎罪那一套,而且都是嘴上赎罪,最后还不是逍遥法外,和女主(生物学家)还一起开了个花店,而且还在鹦鹉🦜笼子下面放了一个彩票的中奖号码,这结局完美得不像话5、反派太弱了,故意把人所谓放进来,实际上就是故意放水,还找了个理由说让男主找把机器修好,而男主本来是破坏机器的。。
在今天的英语课上看完了这部电影。
老师提前给我们过圣诞,于是允诺在课堂上放电影。
来到教室他还拿出了两大包糖果,于是大家在甜蜜的氛围中开始观看。
本来我不打算写下这部影评,但是片中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让我疑惑,就是在詹姆斯他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才准备那么多小物件来避免自己死亡,可是在他第一次出现危险时他本来就应该会死掉了,于是他为自己准备了墨镜和烟,那么所看到的未来他不会死,但是到第二次危急关头他又应该死掉···以此类推,他得要看过多少遍未来,才能精心设计,看见最后那个被子弹击中的画面啊。
我想,一个人是有多大的心理强度,才能一遍一遍的接受自己的命运的波折。
如果真的有未来,那么未来就是现在。
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题材...可惜片子定位太奇怪了...明明该是环环相扣的剧情片...偏偏要拍成动作片...剧情上也有点问题...如果男主在被失忆之前就想破坏机器...大可之前直接就破坏了一了百了...当然这样就没这电影了...所以男主应该是先想拿个彩票和女友跑路的思想...但发现真相后觉得这是反人类的发明决定回去破坏机器...随便完成从小爱到大爱的人格升华...但这跟一开始就寄给自己20件物品的安排也对不上...然后...别人有枪...又开汽车...既然是天才...会想到用摩托车来跟别人公路追逐...还缠斗几辆汽车?
既然买摩托车当然是计划要去到汽车追不到的地方...直接骑到汽车去不到的地方不就完了?
虽然没了场面...但是一切更加合理...后面就更加蛋疼了...随便拿了根棍子...耍起来居然堪比功夫明星...动作一溜一溜的...另外...预见未来也就没有了未来的主题在一系列动作场面之后已经让人不再震撼...总之这片子从定位到导演人选都很模糊...如果是要讲故事...老吴恐怕不适合...小本的金酸梅算是被坑的...
在表叔里泡了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本期《南方周末》,一篇《吴宇森:我想拍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团结》,让俺知道了吴宇森的《赤壁》,期待一下。
在那个用VHS录像带看港片的年代,一部《喋血双雄》让俺们认识了发哥和霰弹枪,但吴宇森是谁,很陌生。
从香港到好莱坞,又到北京,两个字,不熟。
回到家里正好看到本港台在放《Paycheck》的片头,从头看到尾巴,这部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中某些中国元素,港片影子浓重,那棍棒功夫貌似师从成龙。
回来豆瓣一看,原来是吴宇森拍的,好吧,让我再期待《赤壁》一下吧,改明儿去看首映。
《Paycheck》这种剧本,属于快餐,像《全民公敌》,《第五元素》之类的动作片,难得看一部就足够了,看多了想吐。
初中的一个暑假,一口气看完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菲利普迪克五套短篇小说集。
然后看了这部改编自《记忆裂痕》的同名电影。
那时我不知道吴宇森是何许人也,却为电影无比弱智的设定、情节、和各色人物过家家般的弱智行为雷得外焦里嫩。
那些紧急关头的絮絮叨叨、那些本可以用三言两语就厘清的事情非要拖拖拉拉纠缠不清、那些FBI的儿戏监禁与审讯、那些置生死于身外的风轻云淡、那些枪战的荒诞玄幻……曾在我初中生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象。
后来接触到吴宇森更多,渐渐发现了他有动作、枪战戏份的作品大都是无限弹药、无限体力、无限炮灰送死的世界观,偏偏此公在香港和好莱坞还相当吃香。
鳗,what can I say?
想了又想,决定放在一起聊一聊,干脆你就当我是凑字好了,但是突然觉得虽然看起来不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影片,但其实有一个词一直贯穿始终,那就是记忆memory,最近分别看了两部有关记忆的电影,一部是《记忆裂痕》,另一部是《记忆碎片》,而我还想把另一部电影放在一起来比较,那就是《逃离克隆岛》。
前两部作比较似乎还有情可原,为什么要把《逃离克隆岛》也放在一起来说呢,我想是因为记忆。
《记忆裂痕》是一部老片子了,本.阿弗莱克担纲主演,女主角是《杀死比尔》中的美女乌玛,和诸如《盗梦空间》这样的片子来比,这部十年前的片子的制作还是稍显粗糙。
能够看出很多设计的痕迹,但是基本上整部影片还是能看明白的。
大意是工程师詹宁斯(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饰)是个高科技天才。
他屡屡受聘于各种项目研究,获得丰厚酬劳,但为了高度保密,条件是完工后他必须被删掉大脑中的短期记忆。
有一次詹宁斯的任务报酬达到了天价,而他必须花费长达几年的时间投身于这个新产品研发。
但当产品完工后,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詹宁斯竟然没有得到承诺的报酬,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封他自愿放弃酬劳的声明。
詹宁斯大为惊讶,当他要查个水落石出时,却发觉麻烦惹得越来越大了。
联邦调查局和公司的老板都对他穷追不舍,要把他置于死地。
这一系列神秘的事件,更让詹宁斯相信,背后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相。
果然,一场周密的阴谋随着他的追查渐渐浮出水面。
这部片子看下来,还是颇有些喜剧和调侃意味的,和《记忆碎片》不同,《记忆裂痕》其实是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选择放弃某段记忆,但是在这段他放弃的记忆中却藏着一个惊天阴谋,他研究的是可预见未来的时光机器,他在抹去的记忆里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所以他才会做出种种奇怪的举动。
应该说这部影片中所叙述的是最牵强的,如果真能如影片所述,看到未来,那么通过记忆篡改未来几乎可以视为奇谈,抛开影片的喜剧效果不谈,这部影片最能给人们留下警醒的应该是那惊鸿一瞥的结尾设想,人们为了避免未来的战争而提前发动了战争,因为害怕世界末日却做出种种加速世界末日到来的举动,最后其实一言以蔽之,谁都不是上帝。
《记忆碎片》完全没看懂,只记住一句,人们因记忆而证明自己的存在。
而且网上也有分析的很精辟的影评,所以我这里就不再赘述,唯一有点疑惑的是,影院里大家都是因为没看懂而使劲鼓掌么?
《逃离克隆岛》片子本身没有什么太多新意,甚至很多地方还很难自圆其说。
比如最后追杀克隆人的特工突然转戈去帮助克隆人,其实转得就很生硬。
但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在于勇敢地提出来一个至今在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没有答案的问题,那就是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在《黑客帝国》里我们也见过这样的很多在营养液里的克隆人,但是那些其实都是虚拟环境里的胚胎,就如同营养液里的蔬菜。
但是到了《逃离克隆岛》这里,真切地成为了一个问题。
如果克隆人被当成蔬菜培养,那么器官不会生长,他们必须要有记忆;所以梅里克煞费苦心——给克隆人编写程序,制造记忆——然而这样,原型的记忆会受到刺激复苏,这就很好地揭示了为什么林肯6E生来就会开车,并且说出不属于他的记忆里的词汇。
总会有一些产品表露出对外面世界和自身的质疑。
林肯6E的问题,每一个都让梅里克害怕。
然而,在他嘶吼出“两年后我可以解决那些患有白血病的人的痛苦,除了我,谁敢做出这样的保证?
”特工语带戏谑地说“——只有你和上帝——你是想听到我说这个答案吧。
”这样的回答也让我们想起在弗兰克斯坦中的那个呐喊,他疯了,他居然想超越上帝。
综上所述,其实把这三部影片放到一起的理由就是记忆,不管怎样,人不能超越上帝,其次,人类因记忆而与别不同,也许,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即使如擎天柱一般威猛的变形金刚也会说:让我们把这珍贵的记忆流传下去,生生不息。
唯有记忆证明你真的存在,唯有希望支持你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是在论坛里看的介绍,说是最费脑的14部电影之一,很好看,但并不觉得费脑,真正费脑的是作者 还有导演,来豆瓣才知道导演原来是吴宇森,且是03年的片子,豆瓣还是很强大的,没想到中国导演也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片子,片子有点科幻,时常会认为这些科幻的东西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抹去记忆、遇见未来并非不能实现,就像算卦占卜一样,这不也是一种和谐的遇见未来的方式吗,话说回来如果能够遇见未来也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那时的彩票业是否要倒闭,股票可能将不存在,预见未来和现实存在总是一个矛盾,片中男主角是先遇见中奖的彩票号码,才设计自己购买从而中奖,还是遇见未来自己中奖而购买的彩票是事情发展的必然顺序呢?
搞不懂。
把20个物件联系起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者的逻辑和想象力很是赞叹,同时充分说明一个真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好看的片子,希望未来抹去记忆的发明能够成功,遇见未来就不要有了,还是活在当下探索未来吧。
If you show someone their future,they have no future,if you take away the mystery,you take away hope.如果你给某人看他们的未来,他们就没有未来了。
夺去了未来的神秘性,就等于夺去了希望。
刚看完。
只说几个疑问:1.主人公潜回实验室以后,为什么要先试图将机器修好,然后再破坏?
电影中只说“我们用它做最后一次好事”,却未能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尤其是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之下。
2.并且,反派为什么知道主人公会修复机器?
电影中并未给出心理或逻辑上的交代;也不可能是从机器本身知晓,因为反派最后一次使用机器时,给出的是主人公死在FBI手下的预知,此后机器就因为病毒无法使用了。
3.既然所有液氮仪器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子弹一定要放在第六罐上,而不是在第一罐一开始就摧毁机器?
这些问题是看电影中途打断思路、影响影片合理性的,并且都发生在后半部分。
不知道原著中是如何描述的?
大本和Aaron Eckhart 适合crossover脑补 你们懂的 附赠真。捆绑play 【
艾玛,看到CCTV6在放才想起这是看过的电影啊,艾玛,原来这是本阿弗莱克的啊……只记得情节,人物导演都忘光光了。
John Woo——坏蛋助手……开门的那一刻,你的白鸽还是那么不合时宜的飞了出来……我都不知道对你说什么……不过还是非常精彩的片子。难道是因为我这几天心情好?Maybe……
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好看,主要是悬念设置得很好!
故事的开始不错,悬念够,当时看的时候对乌玛·瑟曼还不熟悉,她倒是很适合演这种角色
2013.10.07不少铺垫和悬念都被我猜到了,三年后主角手里的一堆生活用品原本可以做出精彩漂亮的推理文章,可惜导演没下功夫,所有悬念就如流水账一般逐一公布,稍微有点对不起这么好的题材,当然有部分情节还是比较惊险、精彩的。
I just so like happy ending ,and this ending is so fucking happy ! Ben is my fate !TOT, Love him ! and I really dont like the actress's face. Jennifer is more charming than her . xoxo, 所谓预言的悲剧性探讨,俄狄甫斯式的。
不错不错的科幻。故事、情节、演员没什么可挑的。
未来的自己回到现在和情人逃命,就是一个爽片基调,核心概念挺有意思,就是展开的情节有些拖沓,如果每个物件可以串起来就好了,很多设计过于偶然。吴宇森这次的白鸽真的加的有点强行,铁门外突然飞进来一只给我整笑了哈哈哈哈哈。
蝙蝠侠大战双面人,最后一场大火明显要把半边脸烧烂。总体来说,虎头蛇尾。故事完整,前期有悬念,结尾很圆满,就是后半段忽然转成俗套的拯救世界的动作片,让观感差了很多。吴宇森的科幻设定永远没有科幻感,变脸也好,精准清除记忆也好,看着都更像是一种魔法,很让人出戏。虽然前半段悬念感很足,但都是挖坑认真,填坑随意。比如为什么放弃巨额财产,是为了让主角注意到其他小物件;主角为什么经历这些,居然是为了拯救世界……剧情漏洞也是数不胜数。首先,为什么主角要失忆后给自己留下那么多线索?是为了摧毁机器。那你失忆前摧毁不就行了?潜入公司以后又为什么要修机器,直接摧毁不行?最后为什么男主知道自己会死,不跟着女主逃跑,反而要故意送死?为了不改变时间线?可你一开始不就是因为未来很糟糕,才毁了机器改变了历史吗?
很精彩的科幻片,有两句对白印象深刻。 1.问:如果你知道我们不会长久,当初还会跟我在一起吗?答:我不会后悔的,人生就是累积而成的,何况有些最快乐的事本身就是错误的。2.如果能看到未来,那就不会有未来,没有了奥秘就没有了希望,
缺点是每一步都太完美。。
嗯,还是很欢乐的,最欢乐的是彩票,要能预见未来,我也会去买张彩票的,哈哈
开始还好耍,后面就俗了,而且没一个演员脸好看的
有关预测未来、清除记忆,预留的二十样东西对未来通通有用,一个不落,杀死编剧多少脑细胞啊
竟然只飞了一只鸽子。
从“变脸”到“变脑”,吴宇森的好莱坞之旅依旧明星众多,依然带有强烈的中国元素,有点谍影重重加盗梦空间的意思,另外,吴宇森电影永远少不了鸽子。
科技的最后是玄学。菲利普·迪克的短篇小说总是有非常好的创意点,但改成长篇剧本却需要非常大的内容去填充,否则就会显得简单乏味。开了个具有悬念感的开头,却落入了好莱坞动作片的俗套。
科幻的部分很扯啦,动作部分还算保持水准。老吴还是拍纯粹的动作片更酷(比如《变脸》)。
因为有Ben Affleck,就是不给4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