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安妮第三次登陆大银幕,可全新的设置让人颇为惊喜,时代背景的变迁,片中角色的安排都有颠覆,了解前2个版本请自行搜索……对我而言更喜欢新“安妮”。
作为被遗弃的成长在寄养家庭中的小孩,安妮有足够的理由抱怨自己所遭受的一切,可惜她完全没有。
每周末她都会去餐馆外去等待那个渺茫的希望,安妮从没有恨过抛弃她的父母;汉尼根小姐的刻薄与惨酷也没有夺去她脸上的微笑;就连被史塔克作为竞选市场的温情牌工具,也没有让安妮抱怨世界的不公!
如果说真有天使存在的话,那么非安妮莫属。
她的乐观让其他小伙伴能够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找到希望;她的善良让史塔克慢慢找到自我;她的纯真终于帮助汉尼根小姐回归正轨;她的热情还帮助格雷斯心想事成……作为一部近2个小时的歌舞片,全程观看下来一点儿不觉得累,反而让人轻松开心,各种搞笑的小桥段穿插其中。
“生活本身很艰难”这句话每个人都体会过,不过看到安妮的笑容,你一定会想“那些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不管你是谁?
内心中都会有一个柔软的部分,轻易被爱和希望击中。
安妮是那个诞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经典漫画形象,是百老汇音乐剧中的经典故事,是被翻拍3次的大银幕小明星,也是我们应该仔细呵护的“天使”,她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阳光。
文 / 赤叶青枫2015年伊始,内地上映的新片虽多,但能真正称的上是老少咸宜“合家欢”的却寥寥无几,而《安妮:纽约奇缘》的出现适时填补了这个空白。
此片由美国家喻户晓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讲述了一个如童话般美好的故事:安妮本是纽约市的一名普通的孤儿,虽有养母汉尼根小姐的照料,但后者待她非常严苛,故而她的生活依旧十分艰难。
直到有一天,一位固执大亨威尔•史塔克为了竞选市长,听从了幕僚的建议,将安妮拉入自己的竞选阵营,计划出了一个“纸包不住火”的竞选方案。
于是一夜之间,安妮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而史塔克也在与她的相处过程中,渐渐真心喜欢上了这个单纯善良、乐观自信的小姑娘,从而衍生出了一段温情脉脉的父女佳话。
从剧情方面来说,這简直就是一個幼齿版的当代灰姑娘励志传奇。
安妮如同仙蒂瑞拉,史塔克就是高富帅的王子,意外的相遇致使安妮一夜之间飞上枝头,梦幻般的公主生活估计会让无数小女生艳羡向往不已——换而言之,此片精心打造了一个最令普通小女生心驰神迷的豪门公主梦,虽然男女主人公之间沒有爱情,但是这重要吗?
眼下能有如史塔克般多金好心的贵人救己于水火,已是非常难得,待到幼齿初长成,自有年貌相当、帅气痴情的小白马王子出现,届时再谱甜蜜浪漫恋曲也为时不晚,故而对于这样一部影片,但凡喜欢《灰姑娘》故事的孩子们肯定会爱看。
值得一提的是,《安妮》虽然拍得梦幻浪漫如童话,但是并非走低幼路线,史塔克一角着墨颇多,影片主要通过他来展现成年人相对复杂的世界。
作为一部定位为合家欢的电影,此片并没有过多呈现史塔克作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客在政坛上的尔虞我诈,但是他与幕僚一起利用安妮来打造自身形象,为自己竞选市长造势,这与原来的音乐剧中安妮单纯地被富翁选中邀请到家中过圣诞节的设定要显得现实伪善许多,其心机与城府可见一斑。
因此对于成年观众而言,年轻一点的除了能在此片中感受当代纽约的时尚和高富帅极为高大上的品质生活之外,亦多少会感叹作为一名成年人艰辛与不易——要想出人头地或实现梦想,必须想方设法、卯尽全力去为之奋斗,即便是如史塔克一般的高富帅,若不满足现状,一样需要努力,有时也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需要耍耍手段,譬如利用安妮。
即便这违背了其善良的初心,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年长一些的观众阅历丰富,经历较多,故而影片的亲子因素会更为打动他们。
安妮的不幸身世已然令人我见犹怜,她阳光可爱的外形以及活泼开朗、自信勇敢的性格更是招人喜爱,而史塔克与安妮之间的“父女情”的培养与升温充满了默默温情,令人不时莞尔之余,亦感动不已。
再加上影片本身明亮的色彩,动听的歌曲和欢快的节奏,足以令人开开心心地度过一段愉快的观影时光。
(文/小义大道)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捡些温馨浪漫的喜剧爱情片看,会让岁末年初的时候过得轻松喜悦一些,也让新年伊始有个美好的期盼。
《安妮:纽约奇缘》绝对属于合家欢的这种类型,拖家带口的去电影买好爆米花可乐坐等好戏开场,有古灵精怪的奎文赞妮,还有杰米·福克斯极具亲和力的表演,更有时不时就唱跳起来的音乐歌舞……看完此片,你会觉得冬天的阳光洒满整个世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你的灵魂都开始歌唱。
这就是喜剧片的力量,更是音乐节奏的力量!
当然,如此喜剧歌舞大片,请别太在意弱弱的剧情,能把故事说圆乎了就是好片。
关键是观影对于情绪的熏染是否到位。
这个阳光小美女的出场立马就把人带入到欢乐的假期氛围里去,在tomorrow餐厅的等候,让人了解了这位小精灵有着让人垂怜的身世,一众小姐妹在睡着的那段对话和音乐,简直要把观者的心都融化了。
它们是被父母遗弃的天使,渴望着爱和温暖,这对普通人来说最平凡不过了,对她们则是渴望而不可得的。
微笑天使卡梅隆•迪亚茨这次演的老巫婆似的人物,不知道是突破还是自毁形象,不得她将人情的冷暖刻画的还算到位。
再往后就是灰姑娘变白雪公主的故事了,只不过这次掉下来的不是王子,而是富爸爸--资产上亿的冷面总裁准市长,后面的故事就不多剧透了。
“父女俩”的感情渐渐升温的过程,让人倍感温馨,期间总是伴着表达情绪的歌舞音乐,不像印度的MV,只为歌舞而歌舞。
尤其到最后的HAPPY ENDING,三人一起又唱又跳,既圆满又欢乐,忍不住跟着幸福的微笑。
青春阳溢、幸福温馨这也许就是我们想要的贺岁片。
看之后,觉得正能量满满,被阳光和欢笑包围,这也许是此片最重要的目的。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八月迷情》,也是部关于孤儿充满爱的影片,里面的小男孩子才华横溢,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父母,一家人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比之下,他要比安妮幸运,纵使天下掉下个富爸爸,亲生的父母是谁?
他们在做什么,始终是个谜。
不过本无人垂怜的孤儿,突然生活遭遇如此大的转变,贫与富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应该也是本片的最大卖点。
最让人觉得宽慰的是,不论是住在狭窄的小阁楼里还是富人区顶层的智能大厦里,小安妮那颗单纯勇敢的心并没有任何改变,她是那么独立并且富有感染力,阳光活泼的面对生活的每一面。
音乐和爱,小孩与狗,从贫穷到富有,这片子着实是乌托邦理想国。
可我们看电影不是如此么,有些片子助我们看到现实的残酷,有些片子是用来发梦的,那些遥不可及的甜蜜美梦在荧幕上上演时,我们的心亦跟着飞翔起来!
文/梦里诗书 今时的电影已然不在是歌舞片的主场,但那夹杂百老汇的演绎形式却未有随着时代变迁而销声匿迹,《安妮:纽约奇缘》便是一部一如古典好莱坞的歌舞温情喜剧,那曾在美国老电影里无比熟悉的电影手法,再一次予光影中以呈现。
作为一部本就改编自百老汇经典歌舞剧《安妮》的电影,《安妮:纽约奇缘》从模版上来说已然是有以珠玉在前,一如《灰姑娘》般的童话故事,只是将从天而降的王子换成了富爸爸,而富爸爸的戏份在这部新版《纽约奇缘》里剧情同样也是与时俱进,不仅呈现了那大厦顶层豪宅里炫目的科技,也嘲讽着今下美国政界选举中的作秀与暗斗,当然更少不了诸多对这位富爸爸种种作态的美式调侃,以此达到满是正能量的喜剧渲染,电影内容上合理的填充与改动,皆使那曾经的《安妮》焕发着新的异彩。
安妮的故事为何会如此迷人,一再被搬上银幕?
这绝不会是因那一步登天的富爸爸童话,而是在于安妮如同一个天使,她身上总能带着一股乐天的欢乐并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面对刻薄的寄养人,她能聪明的妙语连珠,面对抛弃自已的父母,她从未放弃找到他们的希望,面对借助作秀竞选市长的富爸爸,她也从未有刻意的曲意逢迎,正是这种对一切充满希望坦然面对他人的本真,如暖阳融化了那人与人间隔阂的坚冰,当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自已又何尝不是失去了对待生活的衡稳之心?
电影剧情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让人会更希望这若能仅是一部常态的电影便好,歌舞展现人物心灵的穿插在这部新版中颇为生硬作态,而对于奎文赞妮·瓦利斯她虽然以《南国野兽》证明了自已在表演上的天赋异禀,但却并不适合《安妮》这样的歌舞剧,不论是在面部表情还是那难动人心的歌声,皆使这部《安妮:纽约奇缘》在人物塑造上未能比肩99版的《安妮》,其实与我心中最好的安妮选角应是秀兰邓波儿,时至今日自觉再未有一个童星能有以她那浑然天成的演技。
对于《纽约奇缘》诚然你可能会觉得那大团圆的结局早已俗套,电影的歌声也未有能以天籁之声洞彻心灵,但一股暖阳总是会有以怡人的温度。
一个小女孩寻父母,被有钱人遇到的故事,但小女孩演技太好,太感人,剧情好简单的歌舞片,但还是把我感动了。
真的难得,如此小的孩子,遇到如此困难,但依旧心情明媚,太不容易。
还有开梅陇迪亚子的角色也有意思,表面不好,尖酸刻薄,但遇到有爱有关心的人,唤起了她心中那份美好。
抓住今天,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今天
有意思的是,这个贺岁档真正具有贺岁气息的电影让米国人给拍出来了。
如果贺岁片的定义集中在“欢快而圆满,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观影体验”,那这个贺岁档的华语电影多半在及格线徘徊。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尽管这个贺岁档给了华语电影较大横冲直撞的空间,但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足够令人在嗨皮中享受欢快与圆满的电影奉献一个结结实实的“贺岁片”。
正如大家所体验到的那样,《一步之遥》离欢快不止一步,《智取威虎山》智趣不足畅爽有余,《微爱》的确很微却不够爱,人们只能在《十万个冷笑话》中攫取一丝略显廉价的欢愉,看起来富足不已的华语贺岁片在纯粹的“贺岁”上,尴尬地自嗨。
当引进片的阀门打开,一部看起来无甚亮点的《安妮·纽约奇缘》通过始终积极阳光的方式,制造出一个更为纯粹的欢快的贺岁氛围。
这不是厚着脸皮地崇洋媚外,倘使你对贺岁电影的期待包含了如上所述的那种定义,在看过《安妮·纽约奇缘》之后,会有类似的认同。
严格地讲,这不是一部多么富有内涵甚至谈不上一丝深刻的艺术电影,也不是一部足够震撼足够嗨爽的商业大片,与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显得十分简单。
简单的“一开始就能猜到发展脉络”的故事,简单的卡司配置(好些个演员甚至有可能是第一次“触电”),简单的拍摄手法,简单的叙事方式,以及简单的价值意义。
可就是因为这样的简单,一如一杯纯净水,没有果汁的新鲜,没有饮料的清爽,简简单单,却足够通体舒爽。
甚至可以说,撑起这部电影阳光基调的,是那个留着蓬蓬头、黑黝黝却笑得灿烂的小萝莉。
当你看着银幕上的这个小萝莉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积极向上的阳光气质时,你会忍不住感到一种纯粹的欢喜。
是的,影片中的这个小萝莉是个被遗弃在纽约街角的孤儿,她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不知道真正的家庭是什么概念,没有温暖的亲情照顾,没有富足的生活给养,没有平常的悉心疼爱,甚至不认识字儿。
她和几个同样孤苦怜仃的小伙伴寄养于一个失意且苛刻的女人篱下,生活似乎毫无欢乐可言。
然而,即便是在繁华如纽约这样的城市底层生活着,她也从未丢掉属于孩童应有的纯真与渴望。
可贵的是,她总是自带一种令人愉悦的阳光气质。
她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报以微笑的乐观,对每一种失意都怀有一种向上的积极。
她蹦跳着,奔跑着,笑着,歌唱着,哼唱着鼓舞人心的旋律穿梭于纽约的大街小巷,犹如一道沁人心脾的阳光跳跃在城市里。
足够欣慰的是,她对生活充满着自信,有着超乎同龄人的聪明与善意,这给她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好运。
虽然不识字,却总是能通过聪明的方式解决阻碍,甚至比看起来更为强大的成年人更为强大。
脱口而出的说辞让每一个人舒服和佩服,纯真而行的作为让每一个人温馨与暖心。
她相信着人的真善美,始终带着明亮的笑容,唯一一次泪流满面也发生在以为最信任的人抛弃她的那一刻。
这样的一个小萝莉,就像一个欢快的精灵一般,令人忍不住喜欢。
这让杰米·福克斯饰演的“霸道总裁”和卡梅隆·迪亚茨饰演的养主都成了陪衬,也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温馨暖人的基调。
尽管福克斯所饰演的总裁也展现了“姜戈”和“美国总统”那种硬汉、英雄之外的“搞笑、柔情”的一面,却还是掩盖不住小萝莉的光芒。
但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柔情大叔”的存在,让这部电影有了令人温馨的一面。
霸道总裁“大叔”愿意抛却名利,将怀抱敞开给一个毫无亲情关系的小萝莉,本身就是一个传递温馨的结局。
而这其中所徘徊着的利益追逐以及犹豫着的利用动机,让最终回归美好的人性选择变得无比动人。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展脉络很容易被观众猜到,却还是会为欢快而圆满的结局感到喜悦和感动。
《安妮·纽约奇缘》恰如一个得体的爱人,你说不上它有多强大,但就是无法轻易忽视。
影片采用了很多的歌舞表现形式,如同歌舞片那样,用大量的歌声、舞姿传递着电影的内核。
只是,不像多数印度电影那样为了歌舞而歌舞的生硬,也不像《芝加哥》、《雨中曲》那样借歌舞传悲情,而是一种仅仅为表达情绪、传递态度而自然飘扬的形式。
几乎所有的曲调,都是积极向上有着鸡汤味道的励志主旋律,无论是萝莉的自我表达,还是大叔的感情宣泄,都是一种对生活、对情感的自然流露。
每一处歌舞,不仅十分契合故事,还别有味道,仿佛顺其自然,很接地气,水到渠成。
或许有些观众并不欢喜这样的形式,但置身银幕之前,会被这样的动人旋律与美妙舞姿所感染,内心会禁不住扬起节拍,和着这样一种温暖向上的“阳光曲调”。
《安妮·纽约奇缘》为我们展现了纽约城市面貌的一种,也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种,简单而不简约,浅显而不肤浅。
在普遍不怎么纯粹贺岁的情况下,注入了一股纯粹的贺岁气质,让天冷气寒的冬日里,洒满阳光。
文/梦见乌鸦我并不知道一部根据百老汇音乐剧在中国有多大受众,或者说一部音乐电影在中国的受众面,但我知道反正这类电影在院线受待遇不高。
而对于这部《安妮:纽约奇缘》,歌舞部分不多甚至不能将其算作一部歌舞片,甚至不少电影中插曲都比该片的歌舞成分多,可以完全将其当做是一部合家欢喜剧片。
中国观众对《安妮》恐怕不太熟悉,所以需要先普及一下。
本片改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音乐剧,后者在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存在,相当于我们这边的《我爱我家》这样的国民级情景剧。
当年的音乐剧《安妮》来自 Harold Gray 在报纸《芝加哥讲坛》上连载的漫画《孤女安妮》(Little Orphan Annie)。
这部漫画由1924年开始到1964年 Gray 去世停止,横跨了4个时代,是美国漫画史上一部相当有成就的漫画。
后来漫画被多次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获得极大成功。
其中最著名的就属于1979年版,由剧作家 Leonard Starr创作的同名音乐剧。
该剧只是截取了原版漫画中的一小部分,即安妮从孤儿院开始,到被沃克巴斯收养之后的故事。
在1979年4月21日,《安妮》首次于纽约的艾文剧院(Alvin Theatre)公演,一共演出2377场之后才结束,是七十年代百老汇演出时间第三长的音乐剧。
而这出剧,在当年的托尼奖上更拿了7个奖项之多。
至此也就不难理解《安妮》在美国有多么出名了,从音乐剧到改编电影也是必经之路,毕竟像是《音乐之声》、《雨中曲》这样的歌舞片在好莱坞也是非常出名的。
《安妮》的电影版以前拍过两部,两位著名的导演片约翰·休斯顿(《碧血金沙》)和罗布·马歇尔(《芝加哥》)分别于82年和99年拍过电影版,且效果俱佳。
毕竟作为一部改编版电影,有着成功的模板,一个萝卜一个坑,再怎么改编也万变不离其宗。
关于这一版的特殊情况,就是更加与时俱进了一些。
比起前两部电影,这部《安妮:纽约奇缘》不能说有多么强大,但也绝对不会差。
因为改编音乐剧的电影,也有着经典玉珠在前,音乐剧更多体现的歌舞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而电影则要在电影艺术的框架下,还要充分体现音乐剧的特色。
简言之,如果你是《安妮》原版音乐剧的粉丝,你会失望,因为本片的音乐删了不少,无法与原版相提并论;而如果打算看一出歌舞片,也不会有太多惊喜,因为本片歌舞成分比重也不大,所有歌舞场景都是结合在剧情之中。
但如果你想看一部在贺岁档比较应景的电影,这部名气不大的《安妮:纽约奇缘》则是一部非常理想的合家欢电影。
电影的故事与原版相比最大的改动在于两处,首先是将故事背景由最初的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时期变更为当代,其次在于男主角设定,除了将名字沃克巴斯改为史塔克,白人变成黑人之外,原版中善良的亿万富翁也成为刻薄怪癖的政客。
这样的设定其实为的是突出时代进化下故事情节的与时俱进,比如安妮与史塔克的搭配,可以参考动画片《卑鄙的我》第一集,大坏蛋格鲁与三个养女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新版《安妮》与后者极为类似。
而且恰恰《卑鄙的我》当年也是参考了《安妮》的音乐剧设定。
这样一来,电影的起点就发生了变化,安妮由最初的被富翁选中邀请到家中过圣诞节的幸运儿,变成了如今富翁史塔克为了竞选市长而将安妮变成了提高支持率的工具。
因此电影的重心由当初的安妮变成了安妮与史塔克双向互动,增添了矛盾冲突让剧情变得更加平衡,然而这样一来就牺牲掉了原版中那祥和温馨的气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来自《南方野兽》的奎文赞妮·瓦利斯照例奉上了精彩的表演,人小鬼大用在她和其饰演的安妮实在是再好不过。
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的地位,用句二次元中的名言就叫做:治愈系。
而且安妮本身的设定,属于治愈系中最治愈的那种,在电影里她凭借着自身的魅力,治好了两个人的心病,其一就是富翁斯塔克,一个偏执的工作狂,片中为了让观众理解这个角色还特别花费笔墨强调这一点。
在与安妮的相处的日子中逐渐体会到他并不是一个人,体会到了牵挂和情感的重要,从市侩的名利之中脱身,竞选市长还不如陪在安妮身边重要。
另一个人物就是更加刻薄的养母汉尼根小姐(原版中是孤儿院院长),大部分时间她始终扮演着一个反派的角色,通过歌舞才让观众了解到她的内心,同样是因为安妮的天真,最终使她倒戈站在了安妮的一方面。
从这一点来看,电影设置了几个生活中存在各式各样偏执的角色,让安妮的进入成功扭转他们的生活轨迹,这就是新版与其他几部作品不同的地方。
其实就是一个渴望被证明存在的过程。
安妮的戏份在本片中,比起音乐剧还是之前的电影版都是最弱的,但作用是最强的。
当安妮在史塔克家中桌子下面睡觉,并大度的感谢养母的恩情时,能够体现出其角色的重要性。
电影也突出一个的主题:让我们不寂寞的还是那些用真心爱我们的人,即使我们做的只是一件小事,他们都会永远记得。
电影的结尾,当然是一部合家欢的戏码,但这个老套的故事却因新版电影的时代感和相应的变化显得 。
比起原版的感人和温馨,新版的故事不会感动你太多,但会获得欢乐。
整部电影的故事节奏始终处在一个非常高速的运转模式之下,欢快和明亮的色彩,动听的歌曲和摄影剪辑,结尾社交网络大接力的戏份超赞。
当然比起原版来说,总是感觉两者之间不是一个类型。
大概是由于本片的编导威尔·古勒的缘故吧。
后者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喜剧片导演,《朋友也上床》和《绯闻计划》就是出自其手,因此在本片中还是能看到一些三俗的段子。
与同名歌舞剧和之前的电影相比,这次的改动非常大,豪华,明媚,动听,乐观,对于新新观众刚刚好。
男女主角改为黑人,笑果惊人;但在种族歧视比较严重的敝国,合家欢就比较难了。
译为《奇缘》显得俗了,而影片受Interview的牵连,还未公映就被黑客搬上网,那才是stranger than fiction的奇遇!
又是一部经典百老汇摆上大荧幕,自从芝加哥成功以后,好莱坞每每翻拍百老汇名剧,总是有一种努力不用专业百老汇演员的走向。
求的是看见意想不到的演员又唱又跳的惊喜,不求扎实能hold住全场的唱功。
Annie整部片子除了小主角,大配角们虽然星光闪闪,却也只有Jamie foxx 一人算得上有专业演唱功底。
不过这并不妨碍片子温情治愈基调的铺垫,尤其是在新年快要到来的时候,饭后一家老小围着电视看这部电影,再合适不过。
角色方面原百老汇的人物移植做的不错,Jamie foxx身份设定也比较有梗,毕竟美国近些年接连发生各种手机泄密,很多少数族裔慢慢被“洗白”引发的定位混乱... 一个身份的变换,基本可以把无数喜剧梗和现在的矛盾冲突顺利的一直合理配置下去,同时又可以放一些现代科技的噱头(Jamie foxx家太碉堡,太炫酷了好不好!!!
这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炫富才是真富帅)。
本剧是卡梅隆迪亚兹为数不多的女屌角色,虽然唱跳非常吃力,嗓音微微拙计,但是贵在努力豁出去的精神 就是第一次看她女痴汉还屡遭拒绝的设定,微微不习惯。
小姑娘演技不错,有annie那种灵劲儿这就够了。
其中阿什顿库彻家小两口和水果姐的乱入也比较惊喜。
个别情节出现的很突兀,比如不识字,神奇无处不在的记者等等,其他大方向还是比较流畅。
音乐方面总的来说比较老道,配乐是属于会让你两三天洗袜子也能哼两句的类型。
当然因为剧情原因,不会像悲惨世界和芝加哥那样起范儿,多半是娓娓道来,玩笑调侃,更接近于迪斯尼的模式,这也是本片更适合家庭观看的另一原因。
不过说到唱歌,孩子们唱功抛开不说,始终是非专业歌手和专业歌手差别,每次Jamie foxx一开口,拉开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还是微微让人有点难以适应。
总的来说在电影院看星际穿越杀伤脑细胞,看饥饿游戏杀伤听力的时候,温温暖暖平平静静来一部annie,就像冬天手里握了一杯热饮,绵绵力给你温暖,不过可以治愈你蛮长一段时间。
电影是足够梦幻,剧情也不算奇葩,大小演员们演技也可圈可点,但是整部片子就是有一股浓浓的玛丽苏+土豪感。
我的爸爸是总统竞选人、我的爸爸有酒店式公寓套房、我的爸爸是大财团总裁、我的爸爸还有各种豪华轿车、飞机!最重要的,我的爸爸还对我各种宠各种爱! 我们的小主角一点也没炫耀,事实上这部电影让我感觉,美国小孩即使是被领养,小孤儿也能够不卑不亢的生活,没丁点自卑,也没丁点炫耀,但这一点也不妨碍电影、编剧还有导演无时无刻的帮她高调无节操的炫! 《安妮》是音乐歌舞剧,所以电影中5分钟一小唱、10分钟一大唱。
对音乐不太敏感,所有不太了解歌曲是原创还是借用的名曲,小孩唱的挺happy,有一种走到哪唱到哪的气势,管你是贫民窟还是明星party,想唱就唱,积极阳光,唱的时候一直都在蹦蹦跳跳,音乐相对于歌舞来讲不够动感,不过再high一点又不像小孩唱的、果然还是动画片比较好 整体轻松愉快,没什么大坏人,小孤儿对生活的乐观和信心还有些些励志,虽然有些傻白甜,或者甜到发腻,但是小黑妹子歌唱的好,演技也不是一般的低龄儿童片可比的,没事看看也挺乐呵的
看得我死了
夏天海边,为你的任性花掉五千放生的生蚝。闯入陌生人的婚礼吃饭跳舞,这是一场梦还是真实。假期结束后你还记得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渐入佳境。夏日就这样一去不返。台词写得很有散文诗的味,非常喜欢。最后突然想到打雷姐的summer wine和summertime sadness.
假期;颜值在线,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感情也跟东亚似的克制
将它们封进草莓酒瓶中,那样夏天就是你的了。
三星半。故事选题不浮躁,演员表现都不错
最后玛利亚开着车载着丈夫,默默地湿润了眼眶......草莓酒被永久封存在了那个夏夜的玻璃瓶中......
“你知道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吗?”
把记忆封存在草莓蜜酒里,它会永远属于夏天
我想啊想……想年上女演员长得像谁,播到十分钟才想到Julie Andrews.
电影里的戏剧对话和两位爱人之间绝口不提的心声形成的互文性,最终化成车窗上寒气呵成的爱心画下句点。暧昧、微妙和旖旎的气氛一直在两人间流动,却不需要交缠的肢体甚至暧昧的逗引,女性之间自然而然的尊重和了解,就让情感好像在互相交错的凝望里悄悄盛开了。ps.这什么年上年下绝美宠溺好哄天仙配啊!不敢相信要是有后续真能在一起两个人日常绝对滋滋冒火花啊!再ps. 那个老公真得长得像一只僵尸猪啊!
情感处理得克制冷静,大片的留白让人浮想无限。这一天结束了,夏天结束了,有些事发生了,有些事没发生,都叫人抓狂。非常好的be美学。
3.0。
夏天要结束了,假期要结束了,她也要和她分开了。为了逗她笑,一贯严肃的她把面具放在她的盘子里。
克制又勇敢。主创们很厉害~
一篇与戏照应的小散文
高潮是你和她在一起高兴的快要死掉的那种感觉年上莫名有咩姨的感觉
剧本写得好诶。
好看好看求女同性恋们都去看!!!年上太美了😍😍😍😍😍😍😍😍😍😍😍😍😍😍😍😍
好好看😭 双女主的互动是主线,不算爱情片,但很多细节比爱情片还要浪漫。女主一长得有点像aloïse sauvage,走到哪儿都散发着姬崽的自由随性能量,一点点磨掉对方的冷漠和戒备心。她给所有人带以温暖,结尾的时候却只有她暗自伤心。她编导的儿童话剧没有得奖,评审团指责她改编的爱情故事剧本不适合儿童来演,而且缺乏情节起伏和冲突🤷♀️(在俄国播女同电影想必导演她也有类似的崩溃心情)然而我就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不想要过多的抓马。结尾女一和孩子们谈心,隐喻双女主线,有don’t forget,remember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