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音乐,画面,演员,无一不让我为之震撼。
几次为之落泪,这是铮铮的铁骨。
是血性的一种张杨和放纵!
是我们湘西人最质朴的爱国情怀。
不为别的。
只为了我们的家,为了那些死去的同胞。
为了我们中国人的那股骨气。
好样的!
起初因为三怒和穗穗的爱情被吸引,于是就往下看了。
到最后,记住的却是瞿先生死前留下的那段话与十四太爷抱着自己的孙儿跳下天坑。
瞿先生: 什么叫先进,什么叫优秀,什么叫平蛮攘夷!什么叫推行王化!我来告诉你吧!我怏怏中华,自古以礼仪立邦,以德化服人.何曾暴戾欺人,何曾以强凌弱!你刚才讲过,你们日本曾在千年以前就向我中华来学习,因为我们比你们先进,比你们优秀,可那时候,我们先进优秀之中华,来扫除你们这些垃圾,来消灭你们这些废物了吗?!没有.我们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导之,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而是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你日本蕞尔之邦,蛮夷之地,才得以有了文字,有了衣冠,才有了礼数,才学得了三分人样!这才是我中华推行的王化.再说说平蛮攘夷,是,我中华兴兵动武也在所难免,可那也是蛮夷跳梁,先扰我疆土,一如今日,你们日本侵我家园,杀我同胞,我中华奋起抗争,这才是真正的平蛮攘夷,这才是为真正的佳兵者不详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你现在应该明白了吧,王化是什么,德化也,何谓德,道义二字,可惜啊,可惜你们学不会,三分人样还没学出来,七分兽性却根深蒂固!圣人之言怎么到了你们日本人的口里,就变成了烧杀抢掠,野蛮凶残的遮羞布.铁蹄之下,我中华大地已是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啊.!以你们这般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禽兽,也配谈先进,也配谈优秀,也配谈平满攘夷,也配谈推行王化吗?不!你们根本就不配做人.!你们什么也不是.!
翻出几年前写的帖子。。。
偶然看到这部片子,短短几个片段就深深吸引了我。
场景一:龙耀文授环礼成后龙十四爷在教训两个孙子,龙耀武顶撞时那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唤起了我的兴趣。
场景二:龙耀武巡视时初次见到穗穗,一身民族服饰的穗穗脸上的淳朴与清丽打动了我。
场景三:石三怒在栖凤桥下看见桥上的穗穗,一见钟情,以歌传情,动听的山歌随同他的粗犷、直白与执着彻底俘获了我的心。
从此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血色湘西》,上网一口气把它看完依然意犹未尽,接着看电视上的。
究其原因,是剧中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完美的人格魅力触动了我的某根神经。
从喜欢旅游开始,我就慢慢地对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以致调电视台时都特地把西藏台调出来,为的是能看到当地拍的富有藏族特色的片子。
出行时也只对两种地方感兴趣,其一是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其二就是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
泸沽湖的摩梭族、丽江的纳西人、德钦/九寨的藏族、桃坪的羌族、龙胜的瑶族、凤凰的苗族、室韦的俄罗斯族,这些曾经是我旅途中美丽风景的少数民族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牵引着我在某年某月某日故地重游。
而像三怒这样完美的人物却是现实中未曾遇到过的,我也相信并不存在这样的人,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故事来看,一部成年人的童话。
在这段特定的时间里,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跟随故事情节体验着主人公的心情,期待着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并重演这样美好的故事。
明知是虚幻,却丝毫不影响它带给你震撼与满足,这就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这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和一段悲壮的战争写实的结合,只不过导演似乎更擅长于或更钟情于描述爱情,所以它的前半部分拍得更吸引人。
这样忘我执着、至死不渝的情感在这个越发物化的时代注定使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盘点剧中人物,无论正面或是反面的,都有令人折服的代表:石三怒:深情、执着、刚毅、豪放、善良,充满着血性,典型的铁汉柔情,乱棍火海刀山面前眉头都不皱一下,却因为穗穗一句失望的话语放下“大扛把子”的尊严与立场,决心“你说哪样就哪样,我都照办”;为了穗穗可以毫不犹豫地丢弃双重的杀父之仇;赛龙舟时彪悍凌厉,却在枪顶着无辜的童老师时久久不忍动手;面对强敌寸步不让,却对无助的小孩细心呵护,这是一个集所有人性优点于一身的完美男人,临死也不忘将那把辗转往返于这对恋人间的定情牛角刀交给穗穗,以壮烈牺牲成就了恋人的救国抱负。
田穗穗:淳朴、善良、外柔内刚、敢作敢为,清新脱俗的外表下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总是展示着也相信着人性纯真的一面,对陌生人热情帮助;代父过天坑以行孝;敢于挑战权威说服龙十四爷原谅耀文、释放月月;心系国家大事投身抗日;对恋人三怒也是非常执着,终于感动父亲接受仇人,接三怒出帮时更是以身涉险,可惜却在最后动摇了,希望从无尽的傍徨与无奈中解脱出来,决定嫁给锁师长,美中不足,令人遗憾。
麻大拐子:不拘一格、彪悍勇猛,兼具守信、重义、重情之美德。
对结拜兄弟的遗孤——三怒悉心培育,视同己出,兼严父与慈母两个角色于一身;对田大有恨之入骨,却终究拗不过爱子之切,不顾自取其辱向这位不共戴天的仇人提亲;三怒出帮他是铁面无情,却难掩心如刀绞、意冷心灰的落寞之情,被最爱的人伤透了,却在听到他结婚的喜讯后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的尊严与脸面,到仇家喝儿子的喜酒;恨不能杀田大有而后快,却在他即将掉下天坑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为的是让儿子能亲手为生父报仇,或许如果没有与石三怒的父亲结拜,他与田大有将是惺惺相惜之英雄;因儿子的出走心已死去的他,在手下为雷公寨的枪火所慑不敢追赶时却一马当先,誓必拦下运“脏货”的田大有,为的是维护诺言、根除“不清白”的东西,最终却命丧黄泉。
若以世俗的标准来判断,他是个土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但这个“反面人物”却让我甚是“钦佩”,他在某种程度上与黄药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田大有:粗中有细、重情重义、处变不惊、刚强、内敛,典型的硬汉子。
武艺超群却深藏不露,但为了帮助商队不惜冒得罪排帮之险;温和内向的个性下却藏着为了保护家人冒死歼灭强敌的血性;对女儿细心呵护;为民族大事挺身而出;对童老师心有所动又羞于出口,却用最有力的行动默默地支持她;为了保护寨子,本来凭借高超的武艺或许尚能逃过一劫的他却独自走向不归路,或许也有部分归因于对误杀麻大拐子的歉疚。
就如童老师所说,他是一条“真汉子”。
如此人性光辉的弥漫是对心灵最好的洗涤,所以,爱上《血色湘西》有它的必然性。
大概是在小学六年级或者初一看到这部剧,一直念念不忘,假期有时间就翻出来看两集,现在大二。
感觉里面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简直太迷人。
后来看到边城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这部剧,穗穗的灵动质朴、清秀隽永,完完全全就是我心中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的样子,善良又纯净。
尤其是赛龙舟结束接刀那一段,美的不像话。
各种民俗还原的也很到位,让我一个北方妹子十分着迷。
(一直想去湖南那边看看,然而到现在也没去成…)剧中的山歌也很好听,唱情歌也好,片头曲也好,都给人一种很原生态的感觉,让人心向往之。
演员选得很棒,几乎每个人都可圈可点,人物特色鲜明突出,可以看出当时演员都非常用心。
(一开始觉得高梓淇太瘦弱有点违和,不过演技还不错啦)台词也都经得起推敲,对比现在的好多热播剧,低幼的台词让人尴尬癌都犯了。
对后面的抗战部分印象不深了,虽然有些地方有故意煽情之嫌,但悲情和感动还是有的。
在同类剧里这部分也算做得不错了。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芒果台出品的剧。
更难想象当时的演员和编剧都处在一个不骄不躁的大环境中,用心拍剧。
现在的电视剧大多是爱豆撑起半边天,只谈颜值人气,不论逻辑演技。
剧情对白幼稚不说连布景特效也舍不得多花钱。
低质高产到令人发指。
不知道国产剧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真的来临啊。
(btw 这里的好多演员在琅琊榜里也担任了重要角色。
看来好剧都是有原因的嘛,会演戏的演员真的很重要!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ralftt(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6858951/《一个传奇的本事》是沈从文别集之《凤凰集》的一篇散文,重点是回忆他与表兄——黄永玉的父亲在常德的一段经历,以及表兄一家在战乱中的精力,但沈从文在文中最后用深厚的感情简短回忆了凤凰在几十年战乱中的历史和青年人近于宿命般的悲剧,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血色湘西》在情节上的一些与历史不合之处。
在《血色湘西》中,竿子营的乡亲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较为封闭的桃源般的环境中,因为日寇打到了湘西,才卷入战争,之后跟随锁云超上前线的青壮年全部战死,剩余的妇孺老幼,还有排帮,也参加了保卫雷达站的血战。
在这之前,只有龙耀文和穗穗因为感情关系,才离开家乡,在长沙参与了与日寇的战争。
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原由“镇打营”和“竿子坪”合成的“镇竿城”,后改“凤凰县”,历来就有世代从军的习惯,田应诏、陈渠珍历任湘西镇守使。
从淞沪会战起,即1937年起,凤凰人就参与了抗日战争。
沈从文的弟弟就参与了淞沪会战之嘉善保卫战,时任团长,其所属新编128师坚守阵地五日,大部官兵战死,那些死去的基层军官,全是那小小县城中和沈从文一起长大的年青人;随后又陆续参与了南昌保卫战、反攻宜昌、荆沙争夺,以及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等,“......每次硬仗必参与,每役参加又照例是下级军官全部成仁,中级半死半伤,而上级受伤旅团长,一出医院就再回来补充调度,从预备师接收新兵。
就这样,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底,余下一城孤儿寡母,每一家都分摊了战争带来的不幸,因为每一家都有子弟作下级军官,牺牲数目吓人。
我们实在不能想象一个城市把成年丁壮全部抽去,每家陆续带来一分死亡给五千少妇万人父母时,形成的是一种什么空气!
但这是战争!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湘西人民在抗战中做出的牺牲,所流过的鲜血,远比电视剧中描绘的要多的多,战争的惨烈,给湘西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远比电视剧中描绘的要深远的多,但湘西人民的勇敢、坚韧,默默承受了这一切,这是从沈从文的字里行间,读到的最让我感动的情愫。
我建议大家在观看《血色湘西》之余,读读沈从文的作品,特别是《凤凰集》、《自传集》、《湘行散记》、《边城》、《长河》,你会读到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交缚不可分,你会更了解凤凰,了解沅水,了解湘西。
看到好多人觉得前半部分感情荡气回肠 后半部分强行植入抗日 觉得不好看了这种我不敢苟同首先这部剧在当年就是一部献礼剧主流就是抗日战争那段历史难道整部剧不讲抗日只讲爱情嘛?
其次 这部剧也不是强行植入抗日好吧剧开头就讲了时代背景 就是在抗战时期而且田大有也提到了早年间竿兵随戚继光抗倭这就为这个剧后面抗日埋下了伏笔最后就从童莲这条线也能够推出来 她是这个故事的见证者而且她自身有着共产党员这个身份这就意味着这部剧绝不可能抛弃共产党抗战的这段历史有人说正面战场拍的太次了可这部剧就是从湘西寨子这个侧面角度描述的啊如果把正面战场拍的那么好我反而觉得详略不当了最后两集的战场不够好 不够细致嘛?
不是拍不好吧 而是要把重点落到竿子营上面来才扣得主题受时代所限 这部剧也会有瑕疵 好多群演也没有做到位 但这一点不影响这部剧的质量它立意深刻 看得人热血沸腾台词深谙世道 用典以古论今演技就不用说了吧 大家心中自有一杆秤制作剪辑不拖沓 配乐美哉壮哉融合了民族特色 展现了民族血性让人看完也不得不激动地想喊起一声:逮起!
血色湘西 (2007)8.72007 / 中国大陆 / 剧情 / 龚若飞 / 白静 卫仑哪个伢子妹伢不看 我都会伤心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天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想要看穗穗和三怒。
现在我带着怀恋经典的好电视剧的心情,又把它看了一遍。
现在我耳边响起的是《血色湘西》的主题曲,《高山有好水》,带着霸气,又带着幽美,婉转的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在其中。
这部电视剧刚开始的时候,讲的都是麻溪铺里面的事情,有穗穗和三怒的爱情,有排帮和田大友,龙十四太爷的矛盾,有湘西人民质朴的性格和风俗......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详细是多么的美好。
到了后半截,电视剧的主题就不再仅仅是儿女情长了,而是上升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
1945年,也就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日本军队因为想要摧毁中国设在麻溪铺的的雷达站,就把战火瞄准了湘西的土地。
我几乎是哭着看完这部电视剧的,因为它给我们展示了湘西人们的坚强,与鬼子战斗到底的决心,真心催人泪下。。。。。。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里面每一个演员的演技都是一流的,演的让人找不到一丝瑕疵,他们的笑,哭,以及心思都表演的淋漓尽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部湖南台自制大剧吧,可以说是惟一的。
也让我们永远记住美丽纯洁的白静。
高中的时候因为一个好朋友的缘故,和她一起看了这部剧,我们两个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一起讨论美丽的穗穗,温柔的月月,帅气的石三怒,狠心的龙耀武。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穗穗爹,田大有。
田叔是最能让人安心一般的存在。
只要有他在的场合,似乎总能安抚愤怒和躁动的人心。
性子沉稳,温柔实干的他简直让我花痴到天天想嫁!
朋友就老是笑我大叔控。
朋友最喜欢的是穗穗。
坚强美丽的穗穗,一笑起来下巴上就有一条深深的小痕,我曾一度为自己下巴上也有这道痕而好开心呢!
穗穗这样坚强漂亮的女孩子,如果不是生活在乱世,大概会和三怒非常幸福地在一起。
如果不是生活在这样讲究封建礼教的麻溪铺,是不是也就没有这么多让人心痛的爱与恨的故事。
我最心疼的人是瞿月月。
在未婚女子去庙堂抽签算命的那一次,月月的悲剧命运,终于向观众露出了它的尖尖角。
月月一直爱着耀武,最后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冷落和心痛,终于是如愿以偿嫁进了龙家。
可是耀武在新婚不久就因为腿部中弹导致下半身终身瘫痪。
耀武把所有的怨愤和自卑自傲,都通过各种的方式,发泄在月月的身上。
可怜的傻月月,最后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去报复耀武,沉默的对抗,最为可怕和心酸。
最后耀武和月月在大火中相拥着面对死亡,那一瞬间我为月月这样为爱痴狂,无比坚强的女性,感到由衷的敬佩。
一直找不到大陆好看的剧 , 整天韩剧 、美剧 、英剧、 日剧 、泰剧。。。
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自己出的片子一部一部都那么脑残 ,不忍直视呀。
想起这部已经老掉的片子, 以前只看了一点点, 一口气看完真的深受震撼, 绝美的湘西山水, 纯朴的风土人情 ,荡气回肠的爱情, 情节连贯 ,基本没什么废话, 难得的好剧 ,主题曲超赞。
湘西 ,这个地名都有着悠远深长的韵味 。
唯美的湘西山水, 真的像世外桃源一样 ,让我以为这样的仙境真的存在湘西那片土地上, 可惜是镜头里的画面 ,不知美化了多少 。
不过能在镜头里看到这天上人间 ,也已经让我的视觉得到极致的享受 ,深深感动, 这就是中国的山水 ,孕育了中国人独特的诗情画意,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国的山水墨画。。。。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端午节上傩公喊的那首祭歌,“ 三江的鱼龙哦, 莫食我大夫之体 ”,喊得真好听 。
气派热闹的赛龙舟 ,拜傩公, 唱情歌 ,男孩直白, 女孩害羞 ,人们单纯的热情, 就让人感动向往。
男主不算帅, 女主也不是标准上的美女,难得不落俗套更让那份纯朴表现的更真实 。
喜欢男女主角, 更喜欢男二女二。
后面他们的戏份少了, 都忍不住快进了不少。
耀武阳光帅气 ,月月一往情深 ,如此有情有义的武耀 却对最爱他的月月最无情 。
月月说 ,喜欢耀武是她的命 。
好苦的命 。
月月看着可爱的虎崽热泪满面时, 耀武眼里流露的是心痛吗 ?
多希望是啊 !
那也算是编剧安慰下月月或者观众吧 。
可怜的月月 ,只要耀武看她一眼, 她应该就会很欣慰了吧 ,不管他是心痛 ,还只是同情。
只可惜, 直到最后两人死在一起 ,都没有看到耀武对月月的爱, 最后递上的荷包 ,为她唱得情歌 ,算什么呢 ?
草草打发了月月。
多希望看到多一丝丝的爱呀 。
但哪怕只是这样,月月都会感到幸福吧,早就认命,早不奢望!
铮铮硬汉田大有,死前的那段鼓打得震人心扉,本以为会煽情宣言个半集的,却三言两语,言简意赅,枪响人亡。
礼仪贤士瞿先生,每次他讲话,讲得再长,我都听得进去,满腔的热血,满腔的爱国。
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到位。
情节流畅不拖沓。
后半部战争虽然个人不喜欢快进了些,仍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欢。
真希望那样美好的山水永存,人们的那股纯朴风情永存,那些动人的山歌永远流唱。
主题曲《高山有好水》,实在好听。
火辣辣 辣辣火吊脚楼上歌伴酒甜悠悠 悠悠甜小背篓中梦醉人丢不下三步两回头的勾魂眼挡不住平地一声雷的烈火心看不完盘古创世的这方神奇说不尽女娲补天的赤诚
很棒的电视剧,虽然有些古早。
剧情方面没得说,逻辑大体上很完整,故事情节很动人,无论是国仇家恨,还是亲情,穗穗和三怒的爱情,都刻画得很棒,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编剧的前后呼应也很强烈。
国仇家恨交织,最终都放下小家恩怨,共同抗击日寇,真的很棒,团结,奉献,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是我们中国人的底色。
服化道也很不错,符合人物形象和所处时代,草鞋,布鞋,苗族服饰这些真的很出彩,只是画质不是特别好。
民族色彩浓烈。
哭嫁歌,赛龙船,唱情歌,土话,竿子营,排帮,天坑赌命,都带给人很强的体验,我很喜欢。
至于为什么打四分而不是五分,是因为我真的很不喜欢亵渎爱情,穗穗和三怒的爱情毋庸置疑,但编剧强行要她嫁给锁云超,我真的觉得很不合理,虽然剧里她也没有和锁云超有什么,但这段确实挺膈应的,我不觉得这是必要的情节安排。
最后的最后,如同穗穗从排帮接三怒出帮一般,穗穗又从战场上接他回家了。
哈哈哈哈……
童年😭小时候好喜欢看😭
白静死的时候觉得好惊悚
7
补标。童年跟着家人看系列。白静美得像山中精灵。
电视上看过一点,忘记了
小时候看过最淳朴的电视剧,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p.s. 白静不错,男的也不错
那种击穿灵魂的血性赤诚。我是多爱《血色湘西》啊
湘西风采,由小格局转向大格局,沈从文的边城
哭死我了 5555555555555555石三怒好帅,死得好惨~
我记得我看得时候是喜欢一个山大王的。。。山歌唱得很好的那个了。忘了名字 只记得他把一个女的绑到山上,结果绑错了 绑的是姐姐,后来他爱上那个姐姐。至于后面又到了为革命做贡献神马的,就没啥意思不看了。 一个个的都跟中毒了似的,宣扬革命主义也要让人觉得合理,发自内心,而不是莫名其妙跟矫情
很强大的芒果台
不错的一电视剧,一开始看就被吸引了。
场景挺震撼的!
童年性启蒙之五
神秘的湘西被染红了,那是怎样的红,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让我想起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祖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是血染红的,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到张家界玩时旅游大巴上播的,女主超好看。后来得知她被丈夫刺死,好可惜。
补马 没什么毛病
四星是给桓子的~~实在太喜欢三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