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就是广大北方地区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没有生活在这个环境下,你可能会理解不了,我看的时候就非常有感触,觉得这讲的不就是我们村子发生的事吗,很亲切,很容易理解。
觉得生活在城里或其他地方的人会不理解或理解地很肤浅。
所以我很难理解怎么有那么多人会只关注到农村的性。
以前没看过如此全面反映农村生活的片子,所以很惊喜。
它是不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农村的片子,我不知道。
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都会非常熟悉,它每天都发生着。
我认为导演,编剧很伟大,很会讲故事,他能把这么日常的东西搬上荧幕,(不过生活不就是是电影的灵魂吗)还很精彩,不枯燥。
反映的面还非常广,包含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收西瓜的场面,对话,村民的着急劲儿,很真实。
片中讲了很多事情,但都有一根线把它们连着,串起来,使故事不零散,我想这就是本片成功的原因吧。
这根线说大了是生活,说小了……几天的时间就几乎把北方农村的生活反映了一大半,先由一场白事开始,因为在北方农村很重视葬礼,不管有没有钱,葬礼必须风风光光,不仅是安顿死者,更是为活着的人挣面子,即使高利贷。
看俏三家就知道,娶媳妇的钱都没有,但给爷爷葬礼办得还很风光。
包括葬礼上唱到的二人台等地方小段,农村一般人家的葬礼上都会有,像电影中说的,有荤有素,荤素搭配,人们喜欢,爱听,群众喜闻乐见,那就唱呗。
大人小孩都在下边,个人觉得也没必要分级吧,对小孩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在村子里的孩子还不都是听这个长大的嘛。
唱词都会很生活,有时还把农村和党的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发生的时事结合起来唱,像现代版的诗经,很有趣,也会有一定的道理。
还有就是如果没有荤段子,下边的观众会联合起来拆他的台。
有些唱词都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些生活道理就在里边,听了,你会有所感悟,话糙理不糙。
在这样一些场合里,村子里也会发生一些事,比如聚众赌博,比如二姑娘和老杨的好事。
说到,二姑娘和老杨还真替他们惋惜,他们也算青梅竹马,却不能在一起,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他们相互爱慕,所以他们一直有联系,即使二姑娘嫁给别人。
对这些老杨也没有怨言,因为他理解,他穷,真穷。
但贫穷是他的错吗?
他们的关系,北方俗称“打伙计”。
有的伙计是另一个伴儿,不只是性方面,甚至有真情在里边,像二丫头和老杨,俏三妈和梁大头。
他们年轻时就认识,相互有好感,甚至还在一起发生关系过。
他们已经有了大半辈子的联系,相互离不开,不是夫妻但有时甚过夫妻。
所以在老杨娶媳妇的时候,二丫头会吃醋,会不高兴,不仅仅因为钱,感情上她也接受不了。
在生活中他们也相互帮助,有什么消息也是赶忙相互告诉,比如村里来了收瓜的,老杨第一个告诉二姑娘家,自己赶忙弄完,就借车给二姑娘。
但貌似村长永远不缺车。
还帮着说话,让村长顺利卖了瓜。
他们相互关心,在老杨丢了媳妇的时候,二丫头会送酒过去安慰。
觉得有这样的伙计很值。
有的打伙计只是一种交易,是女人家庭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像二丫头和其他两个老汉的关系。
这就又和穷挂上了钩。
“听说人家不要你了,我来毛毛你。
”这是二丫头说的。
俏三妈碍于俏三大了,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为避嫌,不想和梁大头再来往,这时二丫头见缝插针,见窟窿就钻,马上就勾搭上了大头。
她疯狂挣钱,趁丈夫不在,一晚去了三家,就为了补贴家用,为孩子上大学用。
打伙计,像老人们在一起讨论的,掏干你。
像一小曲《为朋友 打伙计》中唱到的:打伙计,有打值的,有打不值得。
(忘了原话)像俏三的媳妇是梁大头帮忙娶的,老杨还供着大学生,当然他们有血缘关系,但仅此而已,“儿子”们不会认他们的,还会觉得羞耻,出手打他们,片中俏三最后打了梁大头。
健根会养活老杨也是老杨和二丫头做的梦吧。
美梦也高兴,也可以想想,看健根考上大学,把老杨乐的。
至于片中收西瓜的侉子被村民欺负,这确实是村里可能发生的事,但很少发生,我承认这是村民的陋习,但这和老杨上镇上卖西瓜被欺负一样,都是很少发生的。
(世界还是很美的)把它放在电影中,很有戏剧性,也很能引发人们思考。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收西瓜的要跑,梁大头考虑都不考虑就躺倒在车轱辘下,不管外面嘈杂成什么样,自顾自吃着刚才顾林卖剩买家不收的打碎的瓜。
村里有些人的命就是不值钱,他们自己都不想要。
当时看着觉得真危险,随时可能出人命。
农村的侉子媳妇很多,尤其是80、90 年代,大多都是被骗来或拐卖来的,找的都是当地的光棍儿,家庭不好,人也不怎么好,各方面条件都不行,所以结局几乎都不好。
好多留下孩子跑掉的,最后都不在了,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最可恨的是有专门的团伙骗人,在拿钱后洞房的当晚就有组织地逃跑。
片中也说了农村传统的娶媳妇观念,好人不娶侉子,很……“四川侉子”也成了外地新娘的代名词,不管她是不是来自四川,可能是四川的最多,和当时四川被拐妇女多有关系吧。
所有的这些,还不是因为穷吗。
以至于后来姑娘想回四川老家都不得不去找“前任”交易。
剧中人物关系也很有意思,错综复杂,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后来老杨都成顾林的儿子了,结尾富有深意,荒凉的黄土坡上祖祖辈辈,代代相传,演绎着同一个故事。
现在并没有完,还在继续上演……像影片中蒙太奇特写头像的大量运用,这一代人的命运就被揭示出来,结尾又道出了上一辈的故事,那下一代呢? 或许大学生的出现就是希望,而二根肯定不会像俏三,老杨他们娶媳妇困难,成为光棍,也不会像上一辈那样穷吧!
二姑娘对儿子说咱不娶侉子,我觉得他就是想也再没这么好的机会了吧,因为我们会越来越好。
(花那么几个钱就能娶个大活人,想得美)现在这种现象就很少了。
每个村子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哑巴,在红白喜事上帮忙,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帮忙,人很好。
……总之,所有故事都很真实。
并没有放大。
很多都和贫穷有关,是一部和贫穷有关农村生活故事,所以看到好多影评只看到了性,很不理解。
想说的是影片不止描写了农村人的性,更有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次感谢导演能给我们呈现出这样一部反映农村问题或故事的片子。
以上针对故事内容,针对电影手法的专业评价就没有了,也不懂。
有人说它粗糙,但我不觉得,我认为很好,蒙太奇等各种手法运用得很好。
虽不懂,但能看出来,效果不错。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一个字,赞、
如果看过导演的采访的话,会发现他仍然是站在男性视角去审视穷苦农村的性和性别问题。
甚至直言不讳地把女人称作一种“资源”。
片中一共就那么几个能给人印象的女性角色:大学生他妈、四川妹子、以及妓女……每个角色都像道具那样被导演摆放使用着。
所以说本片只能叫《光棍儿》,而不是《一个中国农村的性与气质》(人类学笑话)。
电影拍摄在2009年前后,那时我应该是去过张家口农村的。
现在,张家口下面的农村和电影里的别无两样。
尤其是坝上的几个贫困县,比如尚义县。
张家口方言里有很多粗鄙不堪的词汇,比如电影里出现频率很高的“透”字,鲜活生猛至极。
和其他地方一样,骂人的时候满嘴生殖器,即便是日常交流也是如此。
有个张家口的段子: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一官员近日来张家口 调研,谈起地方话就问接待人员张家口话的 方言说法。
讲“短”怎么说?
答:“球长长。
” 问:“小”呢?
答:“球大点儿”。
又问:“不好”怎么讲?
答:“寡球气!
” 再问“看不起人”呢?
答:“球相!
” 那要讲“不满意”呢?
答:“到是个球呀!
” 又问“不管用”呢?
答:“球也不顶”。
那要说“小气”呢?
答:“球毛”。
问“气愤”呢?
答:“球粗”。
“差劲”呢?
答:“舔球货”。
“不同意”呢?
答:“球兰你”。
“办不成事呢?
”答:“球也兰不成!
” 问“胡说”呢?
答:“周球!
” 此官员感到不爽,就说:“难道你们张家口就 没有不带球的话吗?
”答日“少寡逼!
” 电影里葬礼上唱荤黄段子的常见也是屡见不鲜。
处于晋北和内蒙交接地带的张家口流行一种二人台,和东北二人转极其相似,表演的也是一男一女,唱的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酸调黄腔。
食色性也,这个话题是谁也绕不开的。
但是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xsh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
似乎是一个可以被屏蔽被忽略的话题。
但在频频爆出的留守儿童遭性侵的案例中,作案的又大多是留守老人,甚至是至亲。
这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导演从这个角度出发,客观公正地展示了真实的农村,展示了农村老年人的感情生活和xsh。
简单粗暴,原生态的镜头的语音仿佛把你押解到了他们村,揪着你头发让你看看农村的现实。
这样的现实能改变吗?
很难,甚至会越来越残酷,越来越真实并荒诞着!
美国《综艺》杂志影评 作者JONATHAN HOLLANDSingle Man (China)这是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性苦闷为背景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
貌似简单的故事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触目惊心,但至始至终真实得让你如同身临其境。
这部大范围使用原生态演员的导演处女作,时时刻刻闪现出的温情、人性及痛苦,极具渗透力并且充满了亮点和幽默。
鲜活朴实、直接坦诚的特性,使这个活力四射的电影在众多沉闷的电影中着实成为了国际电影节中西班牙观众们的一个意外的惊喜,它是绝对的富有观众缘的大众情人。
老杨,梁大头,顾林和六软经常在阳坡坡闲聊着辉煌的过去............ ... ...年轻导演的冷静态度使得全片触目惊心的事件没有任何价值褒贬或道德评判,活生生的生活娓娓道来:时而安静,时而忧伤,时而豪放不羁,传统的民间的粗犷的小荤曲,吸引着观众炙热的心跳。
不看绝不会相信,光棍儿老杨的无穷表演魅力,可以媲美任何明星并且使得他们的矫揉造作的表演不堪一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人性的光辉是来自底层的中国农民。
本片表达出了作者对他们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引发着对祖祖辈辈光棍儿现象深刻的思考:据估计中国将在2020年男女数字差距超过4千万。
美国综艺杂志 原文链接http://www.variety.com/review/VE1117943771.html?categoryid=31&cs=1#ixzz11f4LlTvV
《光棍儿》是一部主流院线以外的独立电影,小制作、80后导演、一帮非职业演员。
无论你是在简陋的观影环境中看到它,还是无意中接受了流出版的粗糙画质,这都注定了一个事实,你必须接受和原谅它的不完整。
这个不完整可能是指导演的初出茅庐,也可能是指表现意图和观众期望的不同步,但即便如此,略带青涩的《光棍儿》依然是饶有趣味的新人新作,一道让人好奇跟惊叹的乡村风景线,一出原汁原味的方言美学表演。
影片不是常人印象中的地下电影,警察妓女小偷,甚至可以说,它有商业元素的亮点。
只是目前大导演的艺术片尚无法自给自足,这般小片子更不会被院线所接纳。
《光棍儿》涉及了现代城市化的影响介入,可在偏僻的农村,它还是维持着旧有的体系。
故事的切入点不是家族,不是自传体,而是男女关系。
当男女配给关系处于严重不对等,这就出现了片中的老光棍们,而他们又个个有故事。
令人佩服的一点还包括,导演郝杰是带着一腔热爱去拍摄家乡的,决然不是旁观者的猎奇和道听途说,也不畏惧别人批评说有意丑化。
尽管私下有开玩笑,《光棍儿》倒可以唤作“三俗电影”,但也确信一些保守观众会不愿接受,发自内心去抗拒这样一部电影,然而《光棍儿》所展现的原生态平衡和自给自足的两性交流体系,堪称在新农村题材电影里前所未有。
今村昌平发自感慨说,性就是人生啊。
某种意义上,《光棍儿》与他作品有共通之处。
回想以压抑著称的第五代导演作品,同样是性欲疏导出了问题,他们就主动回避了正常人的真实一面,比如幽默,比如日常,总是不可避免地国仇家恨,苦大仇深起来。
而在《光棍儿》里,性可以表现为简单的床板运动,也是光棍儿之间的闲侃,更是那些哼唱起来的低俗小调。
即便是一般沦为噱头的同性恋,出现在片里,那就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笑点。
【南都娱乐周刊】感谢马大、觉大、恩来以及CIFF
不得不先喊一嗓子,透你娘啊!!!!!!
哈哈,真尼玛给劲儿!!!
华北方言爆起粗口来也透着一股子文化味儿,这一个“透”字比“操”字更多了几分彻底和完整。
好像两个热辣的身体,瞬间合二为一了!!!
不得不说,这片子给人的感觉有一种颠覆性的不适感。
首先导演的镜头对准的是一群满脸沧桑的老人,即便他们是一群老光棍儿,可是传统思想让我们面对这几位无比真实的饥渴的汉子时,仍然免不了有一种下作的龌龊感!
但这其实是由于我们的内心过于单薄,是我们自己阻塞视听,掩耳盗铃,所以没有力量面对真实的生活!!!
相对于本片的导演来说,贾科长的《小武》已经比较温和了,而且镜头对准的不是农村,而是县城。
可即便这样,即使《小武》只是温和的讲述了一个小偷的普通生活,就有很多人已经受不了了!!!
他们发自内心的质问:“我们的社会哪里还有这种人???
即便有这种人怎么可以拍出来呢???
这不是丑化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嘛???
”可笑的是,有一群被称为精英的市里人儿,一群整天喝着速溶咖啡,开着奇瑞QQ,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出入于钢铁水泥筑造的写字楼的白领们,偶尔打开电脑下载个电影,看了之后感觉十分不爽。。。
一句话便否认了这个国家接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口的生存状态!!!
甚至否定了他们的存在!!!!!!
更可笑的是,他们还觉得理所当然!!!!!!
情绪有点失控。。。
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已经到了令我们被动忽视了很多其他同胞存在的地步!!!
这种现状几乎悄无声息,令人恐惧的越来越严重!!!!!!
可是,那群百分之六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的人们,被精英们遗忘的同胞,就那么真实的生活着。。。
也许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也许传统道德也无法约束他们。。。
但他们没有伪善,更加的坦率赤裸。。。
他们贫穷粗陋,他们没有文化,他们满口脏话,他们简单直接,他们不爽就打,他们生猛热辣,他们同样情欲勃发!!!!!!
不要以为只有京沪广的夜店里充斥着声色情欲,不要以为只有陈老湿懂得泡马子!!!
在偏远的乡村,我们的情欲比你们更隐秘,更热辣,甚至更诗意。。。。。。
其实我觉得这个川妹子已经很善良了,她虽然不喜欢老杨,可是她却心甘情愿的跟了俏三。。
按照通常法制新闻里说的,这些骗婚的小媳妇哪个不是卷了钱就跑路的???
谁还能跟你这过一辈子???
我们已经看过多少骗婚的新闻?
已经看过多少专家在谈论农民工的生理需要问题?
还有那些在夜晚的公园附近,马路旁边找“黄米”的老年男性???
可是我们只是在法制新闻里看到蜻蜓点水一般的评论,我们很少,或者根本没机会深入接触和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生活的一群人?
以至于我们突然看到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难免错愕。。。
原来,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我们逛夜店,玩ipod,飙车泡马子的时候。。。
还有跟我们同龄的男人在和一个老头抢媳妇!!!
更讽刺的是,就在如此落后的张家口治下的顾家沟村里,一个农村老汉都能够说出:“爱走东的不走西,爱操屁股的不日逼!
”不知道在电视里忙着和小萨讨论中法关系的老胡,对“逼好还是屁股好”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有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
估计是没有。。。。。。。。。。。。。。
这种土地里长出的哲理,精英们是不会懂的!!!!!!
在北方,离北京150公里的顾家沟,有四个当地村里的老光棍。
一个是因为年轻时家里穷,娶不上媳妇,单身至今,现已步入老年。
一个是同性恋,虽然小时候就娶了 童养媳,但不愿同床。。。
一生只能压抑自己。
一个因为年轻时候打小姨子的主意,导致拜过堂的媳妇带着小姨子就这么永远的走了。
一个因为在干活的时候和女人调情,被打谷机绞断了左手,成了残废。
一个穷人,一个同性恋,一个被遗弃的单身汉,一个残疾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已老迈的单身光棍身份。
光棍最期望的是什么。。
温存和性,这成为他们在那个贫瘠地方的生活下去可以聊天的谈资,也许是他们夜里盖上被子唯一的念想。
一个中年妇女,她是村长的媳妇,和一个老光棍,老杨,从年轻时就一直有着所谓“婚外恋”的关系,时常在老杨家,或者在田野里,换取一些双方生理很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借老杨筹措一些儿子上大学的费用。
一个借用买卖媳妇的手段来榨取钱财的年轻妇女,自愿被老杨以六千元买来,后来又投村里一个年轻人的怀抱,到最后以父亲去世为由,又来通过性榨取老杨的钱财,害的老杨被女人现在的老公打的头破血流。
在老杨被打后,躲去同村同时老光棍的六软家里,发现六软是个同性恋,对他又抠又摸,还差点被爆了菊花而年轻时候因为调情而出事故的梁大头,时不时来到年轻时的请人家,获取一些暂时的温情,冒着被情人儿子痛打的危险。。。
大多数时候,他们四个是坐在田间地头,看着夕阳,互相打趣,说些年轻时候和女人相关的故事言语中,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幽默,虽然他们漫不经心的语气表情和当下的荤笑话显得很适宜,但能感觉到的只有苦涩,悲哀。
村里的唯一一个有些姿色的村长媳妇,成了徘徊于众多老光棍之间的宠儿。
光棍们获取性的需要,女人获取钱财的需要。
陡然间,来了一个被自愿卖来的年轻妇女,平衡被打破了。
老杨想要,年轻的俏三也想要。
在年轻妇女走后,村长媳妇才找回了往日的优越感。
有人问我为什么看非诚勿扰,我说很真实。
真实,因为它把男人和女人的欲望和虚伪表现的如此直观,把社会现实表现的如此明了。
现实就是女人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资源,特别是有些姿色的女人(不能说漂亮,漂亮是仁者见仁的事),成为了一种按照原始秩序被分配和自我分配的一种资源。
什么是原始秩序,就象狮群,大猩猩群一样,总是按照严格的等级划分。
一个贪官可以有几十个情妇,一个社会底层的底层的农民,一辈子打光棍。
农村的要嫁给县里的,县里的要嫁给城里的,城里的要嫁给国外的,即使不能“越级”,也要嫁给同级里被认可为最好的。
而获取这种社会资源成为很多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如果问社会底层,中产阶级,或者大多数人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时候什么。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娶个漂亮贤惠的媳妇。
女人成为社会资源中最激励人心的刺激。
而女人自己也在积极的自我分配着。
嫁给自以为的上层阶级成为一种委婉美好的借口。
受不了一辈子的穷,要为下一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老去的父母创造一个好的养老环境,等等,都掩饰不了个人的欲望。
如果父母的期望是不想你结婚,你就不会结婚呢?
如果他们只是期望你生活的幸福呢?
是不是个人在幸福的定义上加上了自己欲望的符号呢,这种幸福一定要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
孝心不是欲望的借口。
在追逐欲望的同时,在放弃自我的同时,自己的人性也就一点一点泯灭了。
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只感觉生活中除了空虚就是无聊的原因。
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都不应是社会的资源,文化的资源,而是价值的创造者。
农村的人们,他们用赤裸裸的行动和语言,放大了社会里种种问题,显得那样自然,无拘无束。
性,成为了一个原始但积极的生活动力。
男人为了性出去打工,攒钱,女人为了性,积极美化自己,抬高价值,然后就达成了一个交换的条件。
资源的获取方式只有交换,当人性沦为资源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只有交换,性也就成为了交换的核心。
性,似乎成了这个小村庄一直以来运转下去的动力,在大部分社会中,同一种方式,换了语言于暗号,换了交换的条件和形式。
可性,依旧是资源,已久是资源交换的核心。
很欣赏导演没有带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眼光去拍这部影片,从而留有更多的余地给他人予以价值思考。
我们需要这样的影片,去关注看似跟我们不相干的群体。
这个世界有70多亿人口。
但每个群体都占有一部分人口。
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其他群里,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我们认识的那几十个,几百个人,仅此而已。
世界之大,便跟你我毫无关系。
那么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只存在于媒体之中。
你的世界永远局限在你自己当中,你所考虑的所有事,人,都是跟自己利益相关当,其他的事,无暇顾及,这样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很多时候听别人说这句话,总是喜欢形容那些看似奇怪的人。
可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因为你们所考虑的,所能看到的,都只有跟自己利益相关的人或事。
真实性:片子很残酷以至于有人会认为这不真实。
在2011年高度城市化的中国,在离京城如此近的张家口郊区,真的会有大量这样生活的农民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记得2005年时候,在甘肃南部第一次亲眼看到家当不过50元的农民家庭,全家出门的衣服都不全,只能靠吃点土豆为生。
此片中的状态我丝毫不意外,西南西北许多贫困地区还不如影片中的水平。
据一山东大嫂称,此片真实的令其崩溃。
她听他爹说,她爹老家那个小村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民风极端不纯朴。
有公公扒灰的,有丈母娘给女婿生了儿子的。
还有个老奶奶,生了四个儿子,每个都有不同的爹,但没一个娃儿的爹是她老公……当时她脆弱的小心灵啊!
真是森森震惊了。
性生活:里面各种乱。
二丫头为供孩子读书,成了光棍们的公共性工具,当然了,她也是乐趣所在、乐在其中。
较好地扮演了安抚光棍肉体与心灵的角色。
而俏三他娘跟老头的暧昧史也让我小惊了一下,一个连话都快说不明白了的白发老头,一口一个“抱抱”。
老杨浑身是伤跑到另一老头家过夜,差点被捅了菊花。
很多人说这是同性恋,但我个人觉得他们没有同性恋的概念。
只不过“透屁股”是为了找“透B”的感觉,代替异性,而老杨的胸部确实还比较白皙。
老杨重伤之下最终只能找二丫头再来上一炮,以缓解他郁闷的心情。
人贩子:看到老杨买四川妹子那段觉得有点残酷,开始还以为两个人贩与川妹一起忽悠老杨,结果发现不是,川妹留在那里了。
老杨下了血本,六千大元,还宰了鸡,代价就是川妹被老杨破了身,夜空中声声凄厉的呻吟。
导演郝杰说,他们那里素来有买四川侉子的传统,拐卖妇女在农村一直很流行,有些川妹是被人贩子卖到河北,也有些妇女是纯自愿的,穷人太多了。
老杨聪明人:老杨其实是个很牛的人物,在各个方面思路都很清楚。
比如卖瓜、娶媳妇、嫖娼等等,每一笔都算计的比较明白,绝不吃亏(除了嫖娼)。
以老杨的经济实力和头脑不应该那么清贫。
他有钱,只因是他是光棍而不想改善。
他能攒到6000块钱,完全可以把房子重新翻修甚至另盖一间。
老杨挺仁义,姘头儿子考大学,硬是塞了钱,嘴上说是老了能指着这个后生养活,实际还是与村长媳妇有青梅竹马的感情基础。
而且最后,又给了川妹回家的路费。
总体来说,老杨还是个重情谊的厚道人。
彪悍的民风:一句不合就骂,两句不和就打,感觉离城市并不遥远,但仿佛却脱离这个世界。
外地的人来这儿买瓜风险巨大,强买强卖不说,一句不合就要打,车轮子底下还得躺着一个,一边躺着一边吃瓜。
彻底摆出刁民之姿,以后没人愿意过来收瓜了。
当然,这件事上老杨是智慧核心。
东北小姐:老杨嫖娼那场戏我觉得是全剧的大亮点,意外感十足。
老杨一个人跑到张家口城里嫖娼,被忽悠了,强迫之下80块钱打了飞机。
东北小姐演的很到位,典型东北小姐状态,让人怀疑是否是导演真找来一个东北妓女。
台词很赞,讨价还价。
女的就看他是土老帽,没见过世面,开始忽悠骗钱。
老杨得知被骗开始辩解:“我是张家口的,你是东北的。
大家都不容易。
”小姐说:“我付出劳动了,很辛苦。
”老杨边提裤子边说:“我也很辛苦!
”实际就是被撸得很难受了。
其实肯定很难受,带着塑料手头撸……三人行骨头王火锅什么的。
语言与翻译:原来觉得纳闷,张家口说话怎么成那样了?
后来一查,发现原来张家口市河北唯一一块属于“晋方言”的区域。
所以其他河北地区的人都可以发卷舌音,而山西人则没有卷舌音。
片头的当地歌曲很是亮点,真正的民间艺术:“头迎东来脚朝西,姑娘裤子脱到底,露出姑娘一片好东西。
”键盘手一脸微笑地注视着下面的群众,叼着烟,镇定自若。
台词十分生猛,夹杂各种各样的大量的山西脏话和生殖器,但英文翻译起来比较简单,一句“Fuck off”,全部解决。
其中打飞机那段也有亮点:it's difficult to shoot like this 。
其他:四个光棍三个意识不清晰,之间的对话总觉得是不在状态,仿佛《昨天》里精神病院的人之间的谈话。
电视中胡锦涛访法那段很有意思,确实是四万亿跟我有蛋关系。
村长儿子就是导演郝杰。
微博短评:作为中国的独立电影,这部片儿牛逼了。
讲农村里四个光棍儿的性生活,赤裸裸的生猛鲜活。
作为人性和生存法则,农村的男女关系竟然要比我们想象的开放得多。
戏台上,荤段子段儿段儿地唱;光棍儿老杨,年轻时爱过,老了吃过嫩草,晚年嫖了妓,还被搞了基…荒诞又荒凉的现实感。
朋友在微博发的这条视频信息被转了上万次……
电影中每个人的遭遇无不体现着社会的烙印,社会他们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牢笼与铁墙,作为脆弱的个体,他们无路可逃,他们无法与之抗衡。
他们几乎处于一种绝路的状态:因为没有钱没有生活上的保障,不得不与喜欢的人分离;因为没有力量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不公平的挨打;因为西瓜缺少销路,村里人不惜与收瓜人大动干戈,甚至躺在车轮下;因为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所以一切都为了孩子上大学,孩子也不惜多年准备高考;因为经济上的困顿,被拐卖来的四川媳妇不得不再以身体为代价向老杨要钱……其实一切不都是国家与社会造成的吗!
国家的风光伴随的是个人的落寞,没有好的经济政策。
没有好的社会政策,没后社会保障,沟里人国家、社会一点都依靠不上,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相互依靠。
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顾家沟人的相互依赖的生存模式。
老杨与村长家相互依赖,两家和和气气,村长儿子的学费要靠老杨出,老杨的生活需求要靠村长媳妇满足,老杨也设想老了之后村长儿子能照顾;老杨听说俏三对他的媳妇打主意时,一开始骂了几句,不过几句之后,又让俏三带着他和新媳妇去城里,因为俏三有摩托车;村里来了人收瓜,也要靠人口相传,还要靠大家一起与收瓜人打架、对抗。
这样的事情在城市里似乎是难以理解的,正如在场观众所说。
作者想要展示的主题是深刻的,因为个体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无法生存,只能相互依赖,一切矛盾都是可以包容的。
在我看来,这也是顾家沟人的伟大之处。
在这样的环境中,顾家沟人似乎还是在快乐、坚韧地活着,他们听荤曲,谈天说地。
他们伟大的人性光芒感染着我:一是他们对差异的包容。
其实不管城市人怎么自居多元化、包容,在我看来都没有做到像顾家沟人那样。
六软是同性恋,他骚扰老杨时,老杨并未大为光火,老杨将这件事告诉梁大头时,梁大头也很淡然,并作出了“本质”的见解,六软生来如此。
一句话,便完全理解与包容了刘软的同性行为。
敢问一句,整天自居文明、包容的城市人,亲身经历这等事情时,能否泰然处之,能否不把对方当作“异类”?
二是顾家沟人在社会结构压制下所表现出的自主性。
老杨个人的反抗、几个家庭的相互依赖、全村人的集体斗争都燃烧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之火,相较之下,理性、求真意志、文明变得一文不值。
移情易景,我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恐怕早已绝望。
真正的知识来自最基层的民间,真正的勇气和最伟大的精神也来自最基层的百姓。
不过,电影中还有这样几个镜头:老杨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是听着荤曲,抽着烟,头倚墙壁,满腹心事;老杨的媳妇走后,老杨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从这里,顾家沟人又是最让人心疼的,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明晓自己的痛苦,实实在在地感受着,却同时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
作为一个独立电影的受众,我对独立电影还有更大的希冀。
在最后的讨论会中,大家多次谈到了一个问题:新闻联播在电影中的作用。
有人觉得新颖大胆,有人觉得不好。
实际上,将国家的风光与个人的黯淡进行对比,在独立电影中,很多都是用新闻联播来表现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方法。
在我看来,这还不够大胆,还需要创新。
在一个大众都去追逐感官享受、对社会的敏感度下降的时代,如果这种方法不能推陈出新,找到更加新颖的方式触动大众的心弦,可能这类电影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这似乎是对独立电影人苛求了,但是这就是消费时代的悲剧。
当代中国真的需要这样的艺术家,有社会关怀,又有持续吸引观众的方法技术,这将是社会的一大幸事。
道德跟文明程度既不成正比也不成反比,原生态的东西没法用道德去评判。
能说原始人不道德吗,显然不能;能说现在的都市人道德吗,显然更不能。
那么,什么是道德?
谈论道德首先要设定一个场域,这个场域要么是一定时空下的农村,要么是一定时空下的城市,在这个场域中,我们说A比较道德,B比较不道德。
举例来说。
村里的光棍儿跟城里的妓女,你没法说哪个更道德。
你只能说那个同性恋的光棍儿在这个村子里的光棍儿中,是比较不道德的一个,因为即使另一个光棍儿睡觉的时候摸小姨子,在其他光棍儿看来,也是男人的正常需求,因为“古人都说了”,“爱走东的不走西,爱操屁股的不日逼”,显然这是另类,不符合大众性取向。
你会说同性恋就不道德了吗,当然不是,之所以说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跳出了那个特定的场域,我们以现代都市人的眼光看,同性恋一点都不算不道德,或者我们不赞扬也不批评——而我们为什么非要站在我们的场域去评判另一个场域里发生的事情?
这显然是不道德的。
或者我们再细分场域,单从同性恋光棍儿单方面考虑,他肯定觉得委屈:凭什么我就是那不道德的,我就是喜欢操屁股我就是不想日逼,我从娘胎里出来就是这样的我有什么办法啊!
还真是。
是别人把场域搞乱了,不分析场域就做评判的人才是不道德的。
再看城里的妓女,站在光棍儿的角度看,那个妓女很不道德,说话不算数,讲好八十块钱打炮后来非得说她们那打炮就是用手的,欺负乡下人没找过小姐,但光棍儿不管那个,他就认死理儿,说好打炮就得打炮,不打炮就退钱。
光棍儿进了趟城,肯定觉得城里人很坏,就像我们这些外地人刚到北京的时候也都说北京人很坏(但时间长了,我们肯定会跟北京人一样“坏”)。
其实不是这样的,城里人有城里人的生存环境,既然大家都说话不算数,那么说话算数的可能就会在城里待不下去。
然而,如果在城市的同一场域内,有一个妓女在说话算数这方面还有所坚守,说好打炮绝不用手,那么我们就得说,在这个城市的色情场域里,她是一个比较有道德的妓女。
显然,我们很难把不同场域的人的行为综合起来比较,说哪个道德哪个不道德。
评判一个人是不是道德,应该设身处地进入他的道德域,以他的生存环境作假设,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公正的结论。
比如我们经常骂汉奸,骂他们没骨气,背叛国家民族,我们到底有没有想过,如果换成你,接受严刑拷打时,你会不会屈服,如果你做不到不屈服,你就不要骂汉奸。
而如果你跟他一起被拷打,他挨了一鞭子就招了,你挨了十鞭子才招,那么你可以说他是比较不道德的——相对于你。
就这部电影来说,我们首先要进入光棍儿村的道德域,只有了解光棍儿村村民的生存环境,理解他们在那个场域中很难做出其他场域中的人的行为,才有可能不对他们做盲目的道德评判。
我们研究历史也是如此,很多人站在现代的立场以现代人的观点去评判历史,是很不对的。
你永远无法证明你比古代人生活得更幸福,或者你比他们更有道德。
对牛弹琴的本义是:你要求一头牛听懂你的琴声,愚蠢的不是牛,而是你。
可大多数人还是把这当成一句骂人的话。
说得有点跑偏,但如果你使劲想,由这个电影,你终究会想到一个词:宽容。
宽容是时时处处换位思考,然后再做评判。
——其实这还不是真正的宽容,真正的宽容是从来不做评判,永远不做评判。
我们什么时候看到上帝对穷人跟富人做评判了,什么时候看到上帝让好人得好报让坏人遭恶报了?
在上帝眼里,没有穷与富、好与坏的区别,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
所以,作为凡夫俗子,我在这里评论这个电影,说到底也是不明智、不宽容,甚至是不道德的。
= =#
这片儿是真不能理解!无法完整的看完。。。
英文字幕也是亮点!
饶有趣味。就是说的那话我听不懂............TAT....什么买黄米,透你娘......"爱走东来不走西,爱透屁股不日逼"
粗犷的原生态电影,口味略重,看完之后觉得有点心酸。
看这样的电影总会让人突然间陷入恐慌。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既定的世界之中。倘若环境的平衡被打破,以往的生存经验将一文不值。而你自以为的胜利,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却变成孤立无援的残酷写照。所谓弱肉强食,即是如此
三星半吧。劇照裡那個重口味的鏡頭沒看到呃。。不知是被劇照忽悠了還是被cut了。感覺題材還行,就可惜一直沒高潮起來。
放在村里拍却拍不出一种接地气的感觉,我只能说导演小人书看太多了
一部原生态的恐怖片。还是要给导演的能耐加点分,能把镜头对准乡村中的光棍,而且能从这些光棍中透视某种意义上的人生百态。在这里,欲望与观念都是模糊的,时而保守时而开放,没有品评的角度,也不需要多说。就像当中人物,再激越的冲突,也似乎能找着平衡心态。导演倒客串了个复读生。三星半。
粗俗,令人反感,无意义,流水账
片名应该叫 谁是你爸爸
我是个俗人 但这片子比我还俗我受不了。
死都放不下生殖癌。。。一群老色批光棍。恶心死了
原生态的生猛片,老外的电影节最喜欢这种尽情展现中国人民性无知的片子。
什么烂玩意儿
三十万能拍这样子,已经是很牛逼了。
导演胆子真大
这是一部带着葫芦屯气质的影片,建议李铁根以及其他村民统一学习。荤段子与方言粗口下其实是对生活的无限接近。同是小成本,显然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虽然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录音效果一般,几处回忆处理的也不好。但原生的东西总是很亲切,嬉闹之后也有对深层的关注。口味比较重,慎看吧!
食色 性也
好直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