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日本的电影,都要感叹日本人到底是有着怎样迷人的情怀和气质,才能把镜头下的各种景物拍的那么美,那么的纯净。
即使在屏幕之外,也能感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投靠女与出走男》这部电影同样的继承了日本电影的传统,有白色烂漫的樱花,秋天的红叶,四时之景,美不胜收。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德川幕府时代,坐落于镰仓的东庆寺,是德川幕府设立的专门接纳饱受婚姻折磨的逃婚女性,并且帮其解除婚姻的机构。
但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东庆寺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帮助女性逃脱婚姻这么简单,它让我们看到更广阔更复杂的人生处境。
阿茹是逃到东庆寺里最有代表的一类女性,因为婚姻的折磨而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逃婚,宁愿忍受两年苦行僧般的修行生活也不愿继续苟且的婚姻。
阿茹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女性形象。
她喜欢打铁,独立支撑起整个家业。
我惊叹于她要求丈夫跟她回家时的冷静,受到丈夫的打骂时也显得不动声色。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坚韧的,独立的女性。
只是在婚姻的禁锢下,她的这种坚韧独立只能选择妥协。
一旦她逃脱了婚姻的束缚压迫,她的个性立即得到了释放。
在阿茹的婚姻解除过程里,我们能看到东庆寺的作用其实不一定是毁灭一桩婚姻,有可能也会拯救婚姻,至少是给了婚姻延续下去的可能。
阿茹的丈夫在她进入东庆寺后,改过自新,不再花天酒地,重新承担起家业。
当他写了离缘书后他又立即真心诚意的请求阿茹再给他一次机会。
而阿茹也确实被感动了。
虽然她最后还是没有和丈夫复合(那只是因为她极其幸运的遇到了信次郎),但让我们看到了拯救婚姻的可能性。
阿吟是电影里心理最值得琢磨也是最有趣的角色。
她费尽心思逃避到东庆寺不是因为丈夫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因为丈夫太好,太让她满意。
"眉,目,鼻,口,颚,每一处的威严和沧桑都恰到好处。
"她和丈夫感情很深,虽然名义上是妾,但正室夫人并不存在。
而她自愿为妾的奇怪行为,我想可以从她逃到东庆寺的真实原因里得到解释。
她对丈夫的爱近乎一种崇拜,她觉得丈夫太过完美,自己配不上丈夫,所以甘愿为妾。
她对和丈夫在一起的美好幸福的生活极为珍惜,她不愿让眼泪改变这种美好和谐的状态,所以甘愿逃避到东庆寺。
阿仙也不是因为要解除婚姻而到东庆寺,她是为了逃离妓院的追捕。
她的姐姐阿蜜为了救她让她冒充自己假装逃婚,而自己甘愿忍受两年不能和丈夫见面之苦。
两年里,她风雨无阻的每天从腰越一路走到东庆寺卖夹竹鱼。
阿雪也不是单纯的因为忍受不了自己的婚姻而来到东庆寺,她一直爱着她的丈夫。
以至于心理作用之下,竟然怀孕了,肚子更是神奇的大了起来。
直到信次朗帮助她解开了心结,她才从这种自我幻想中走出来。
东庆寺的作用不仅仅是一种庇护,更是一种修行。
人生不可能依靠一时的庇护而得到拯救,一段悲惨的婚姻带给人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婚姻的解除而得到消除。
两年的修行或许是每个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内心纠缠着的人所需要的,它让人在平静中发现心灵的出口,变得冷静,透彻,明亮起来。
对于那些女性来讲,东庆寺既是一种对生活暂时却有必要的逃避,更能帮助她们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格的成长。
它其实更像法秀院代所说的,是一所学校。
吟酱~:的爱内敛而单纯,为了不让爱人看到自己病重的模样,于是选择了逃婚;好在掌柜的也是非凡人呢!
茹酱~:的爱厚积薄发,智勇双全的处世之道,和大夫真乃绝配!
不过,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师太是不是也对郎中有想法?
寺庙里供奉玛丽圣母可还行?
必须沉下心来看的一部电影哦!
毕竟2小时➕呢!
👍
从逃婚开始,到再婚结束。
一个女人会变得有多么坚强,这是所有男人的想不到的。
那个东庆寺就是婚后不幸女人的避难所,阿茹不堪忍受丈夫的无所作为与无度剥削,选择离开拼命维持过的铁铺,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阿茹是一个很坚强,能力很高的女人,所以到了东庆寺,一样可以种好草药园,可以跟其他女人撕逼,可以向恶人挥刀,可以偷偷撩汉子。
这样看来,东庆寺只不过给了她一个合理离开前夫的场所,这样优秀的女人,怎么会不幸福呢。
阿吟却是知道自己身患绝症,要给男人留下一个最美的印象而离开了家乡,选择孤独离开,最后在信次郎诵读着《八犬传》,以及那个男人的诵经之中安详离去, 如同听着催眠曲般睡去一样。
小悠是另一名受害女性,她带着深深的仇恨躲避到东庆寺,想利用两年的时间磨练武艺,再下山复仇,最终时间到了,仇恨也淡了,可是因果报应,自己在山中修行的同时,丈夫也在俗世间煎熬着,两人各自走向善恶的两端,纵然放下的仇恨之刀,最终还是斩断了这份孽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处小小的寺庙中先后上演,影片结尾处介绍这里保护了两千多名女性,也许那个执笔写书的人应该是法秀尼,而信次郎就和阿茹好好的过日子吧,刚开始最多一天三次,三年以后好好磨练技巧就是了。
两个女孩子都很美好,梨子像野草一样倔强又坚韧,光妹像漂亮的蝴蝶,在风里摇摇欲坠。
两个女孩子相依为命想要互相救赎的故事真的很好看。
快要死掉了,绝望了,所以我们一起逃走吧。
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相遇了,互相扶持帮助,但我们还是要走完各自的人生路。
两位女性的人生都非常有意义,从苦难到美好。
梨子是个沉默而受尽折磨的姑娘,她慢慢学会成长,不再是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一头耕牛,沉默地把苦难侮辱和着铁花一起咽下去,她拿着武器勇敢直视别人的目光,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接受着阳光和爱,这一切都是她理所应得的。
光妹是个太聪慧又深情的女孩,她比很多人都更清醒,已经没有人能教她些什么,给她知名一个方向了。
她慈悲温柔地笑着,清醒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着,没有犹豫没有埋怨。
她需要的不是新生,不是希望,而是安宁。
她有爱的人,她为她的爱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即使走到生命的重点也是完满的。
最终,野草开出了花,蝴蝶在大雨之前找到一片叶子停留。
在江户时代的浮世绘长卷中,《投靠女与出走男》以镰仓东庆寺为幕布,勾勒出一幅女性挣扎与重生的诗意图景。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哀而不伤的叙事,将封建枷锁下的女性命运与人性救赎娓娓道来。
阿茹与阿吟的爱情、东庆寺的禅意庇护、光影交错的古典美学,共同织就了一曲关于自由与尊严的咏叹调。
---#### **一、女性群像:逃婚女子的最后希望** 幕府时代的日本,女性若想逃离婚姻牢笼,唯有投奔东庆寺——这座被幕府认可的“縁切寺”(离婚寺),以两年修行换取自由之身。
阿茹(铁匠之妻,因烧伤遭丈夫厌弃)、阿吟(商人小妾,因重病不愿拖累丈夫)、阿雪(为救妹妹假意离婚)等女性在此相遇,她们的命运交织成一幅浮世众生相。
导演并未将东庆寺塑造成激进的“女权战场”,而是通过禅修与日常劳作,让女性在平静中重拾自我。
阿茹学习草药、阿吟为他人呐喊、阿雪在雪中与亲人相拥——这些片段如散落的珍珠,串联起女性间互助的情谊与觉醒的力量。
尤其阿吟弥留之际的淡然,与门外诵经夫君的无声告别,将爱恋与遗憾化作永恒的禅意,令人潸然。
---#### **二、爱情叙事:觉醒与超越的隐喻** 影片中的爱情并非俗世浪漫,而是人格觉醒的催化剂。
- **阿吟与夫君**:她以病躯为刃割舍婚姻,却在临终前留下梳子为念。
夫君的泪与遁入空门的选择,暗喻封建制度下男性亦被困于枷锁,爱恨皆成虚妄。
- **阿茹与信次郎**:见习医生信次郎以医术治愈阿茹的伤痕,更以真诚叩开她封闭的心扉。
两人在嬉笑怒骂中完成彼此救赎,最终以“忠于内心”打破世俗藩篱,呼应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出走”。
Toda饰演的阿茹,从铁匠铺的灰暗到东庆寺的明净,每一次出场都似破茧重生。
她与信次郎的吻戏,笨拙中透出赤诚,喜剧外壳下是灵魂的震颤。
---#### **三、光影美学:古典与诗意的双重奏** 导演以低照度光影勾勒江户时代的沉郁底色,却在樱花、红叶、雪景中注入灵动生机。
阿吟无眉黑齿的造型,还原了江户女性的传统妆容,病容与风骨交织,宛如一幅浮世绘中的“哀艳”肖像。
阿茹烧伤的脸在草药与光影的晕染下,从狰狞化为坚韧的图腾,暗喻伤痕亦是重生的印记。
寺院檐角的雨、地藏菩萨的斗笠、西洋伞下的主持——这些意象既写实又超脱,将宗教的包容与人性的温度融于画面,形成“哀而不伤”的美学张力。
---#### **四、喜剧外壳:对苦难的温柔消解** 影片以轻喜剧风格冲淡沉重议题。
信次郎的段子手属性、东庆寺尼姑的“处女”乌龙、流氓团体的荒诞对峙,皆以幽默消解悲情。
正如影评所言:“拼了命踩踏板,尽管尽是徒花,也要争取命运最后一丝希望”。
这种举重若轻的叙事,让观众在泪中带笑间体悟生命的韧性。
---#### **五、现实回响:历史照进当下的寓言** 东庆寺不仅是江户女性的避难所,更是对当代社会的隐喻。
从朱熹理学对女性的压迫到现代“女德班”的复辟,影片以古讽今,质问:为何在女性权益进步的今天,仍有人试图将她们推回牢笼?
阿茹们的选择,是对“自我救赎”最有力的回答——自由从非恩赐,而是以决绝之姿劈开黑暗的微光。
---**结语** 《投靠女与出走男》是一曲献给所有女性的安魂曲,亦是人性救赎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在时代的夹缝中,唯有爱与尊严不可辜负。
正如东庆寺的钟声,虽终将消散,却永远回荡在追求自由的灵魂深处。
江户时期的日本有个风俗,不愿继续婚姻的女性在男方不写休书的情况下,若逃至镰仓的东庆寺(实为尼姑庵),满2年达成寺内所需标准,丈夫必须写出休书强制离婚。
影片则是在这么一个时期,由一个满载剧作梦的见习郎中在寺内的所见所闻,串联了诸多女性的爱恨情仇,有欢笑有泪水、有情深有哀愁,塑造了不同女性对于婚姻、理想、爱情等在不同境遇下形成的不同个性,让人物丰满而各有特色。
另影片有不少涉及到文学剧作的日本古典文化篇幅,碍于这方面的匮乏而缺少了进一步的理解。
不知道我是怎么找到的这部电影,并未搜索和影片有关的演职员,大概是搜索某部片子,相似结果中发现有部喜剧,于是就放入了下载目录,很可能是这样。
现在看电影很少看两遍的,这部电影短期内看了四遍,而且还沉浸在其中。
当然看的次数多,也不完全是因为喜欢,还有其他的原因,该片信息量太大,很多内容导演点到为止,我甚至都搞不清片中角色是谁,导演又换了另外的场景,另外的故事。
最后看演职员表,一大堆陌生名字,我这人好奇心又强,一定要搞清楚谁是谁,哪怕是个不起眼的角色。
感觉导演是分两条线来处理影片的,一部分是逃婚女子的历程,一部分就是时代信息,导演想尽可能的把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包容进去,而影片因时长所限,不可能着墨太多,所以显得很零碎。
这也是我烧脑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优点大家都说了,我也没什么补充。
打分的话,四星半。
能让我流泪的影片,对我来说肯定是好电影。
但略有遗憾。
希望导演以后出个3小时左右的版本,尽可能的把事情交代的更透彻,使角色更丰满一点。
影片好处不说了,说说疑惑的地方,和一些零零碎碎的感想。
当然只是感觉和感想,肯定有考虑不够或者错误的地方,也请各位高人以批评教育为主,以挖苦打击为辅。
1.开始,逃婚的阿茹和阿吟都很紧张,以为后面是追兵。
我就不明白信次郎为什么追的那么紧,又没人追他,他是突然追上去的,还去抓阿茹,挨了一木屐。
不知道原著是怎么写的,但影片没解释。
我只能理解导演强行的让这俩不打不相识,总不至于他那时候就想写相关题材,抓住阿茹做现场采访吧。
ps:阿吟崴脚好的也太快了,反正我如果崴脚,没两三天没法正常,而阿吟进屋以后,郎中还没给她治,就行动自如。
何况她进门前还挣扎了一番,肯定又加重了伤情。
2.没搞清柏屋的结构,阿茹丢木屐的地方像是寺庙,可绝对不是东庆寺的大门,但又不像是普通的住宅。
反正看门人和佣人以及阿茹、阿吟的运动方向让我看的很疑惑。
比如她们翻车以后,是向前跑几步向右拐,我实在没法脑补出柏屋的结构。
(可以从佣人开门开始看到丢木屐成功这段仔细看)3.怎么感觉春夏秋冬,大家衣服都差不多,比如阿茹进山以后一直都光着腿。
是那时候穷,没有冬天的衣服,还是就习惯那样?
还比如阿胜说现在季节没蚊子,四周都是绿树绿草,怎么可能没蚊子?
影片开始,幕府的公告发布是八月,我猜测和中国农历一样,信次郎闯祸后肯定是尽可能的快的逃跑,江户离东庆寺也不远,相信没几天就来了,应该是有蚊子的季节。
4.阿茹在镰仓,阿吟在江户,两人离的不是太远,怎么阿茹总说家乡土话,别人还听不懂。
不知道原著是怎么说的。
我还特地查了一下阿茹和阿吟家以及东庆寺的大致位置,东庆寺在她们家之间,阿吟向南逃,阿茹向北逃,大概只能在山脚下才能相遇。
ps:toda有把子力气,背人上山,板车拉人上坡,不是女汉子还真干不了。
5.阿茹性格变化太大,片中也没个过渡,从一个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变成了刀挑恶棍的女英雄,还强吻信次郎,还恼羞成怒放倒五个姐妹。
不光如此,打了人,冷静的很,迅速变成一个暖心大姐姐,帮挨打的人治疗,又多了份狡猾。
ps:开始她在地藏菩萨处抽签,我生怕她抽到留在家里的签。
7.阿悠的角色很苍白,进山以后就没什么事一般,之前被脱光衣服强暴这个镜头,个人感觉实在没必要。
突然改变不想报仇了也很突兀,没交代,毕竟很多女子好像没变化,比如闻到男人味道就发狂。
8.有个镜头,信次郎和阿悠在河边聊天,谈那个天天过来的卖鱼的女子是否是密探,还聊其他的,旁边的阿茹很生硬的插话,让信次郎看她采的药草。
于是信次郎就和她聊,阿悠离开。
不知道阿茹心里是不是怕信次郎和阿悠好上了,所以故意打岔。
当然也许导演没那个意思,是我想多了。
不过如果导演没那意思,这个生硬的插话也太突兀了。
不过这次信次郎顺势给她查验伤口她没拒绝,乖乖的配合。
9.阿吟在开始离家的时候,环顾四周,进房间对着盔甲还作势要踹,她不喜欢那盔甲像是真话。
病重下山的时候告诉阿茹房事如何处理,不知道理由,毕竟阿茹也是结过婚的,我不相信那个渣男从开始就嫌弃这个大美女。
10.另外那个阿茹的丈夫最后来这么一下,要求复合,连我都傻了,看上去很诚恳,还流下眼泪,还把阿茹器重的工人也带来劝说。
我担心阿茹要回心转意,不但我担心,信次郎担心,连阿胜也担心,赶紧cut。
我这人心软,不过他说留一个月也好,猜测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炼铁技术,我的经验是:一个男人嫌弃一个女人,是很难改变的。
11.阿胜这个角色也挺有意思的,除了开始和信次郎绕口令一般的争执外,其他方面很像作为观众的我。
比如看到那个恶徒三八动刀恐吓,吓得在地上爬远,看到那对苦难姐妹要重逢,激动的落下热泪。
模仿美女追星那段真笑人,喊着“先生,先生,帮我写几个字吧”,听上去和现在的有些粉丝也差不多嘛!
12,阿吟离开会所之前,和丈夫的朋友(应该是一个作家,后来书被幕府烧了)在跳什么舞啊?
13.“治疗”这词,是不是在当时的日本也是新词?
阿茹不知道,听上去和汉语发音差不多。
14.导演介绍哑女阿种有点突兀,她开始是一个跑龙套的感觉,突然间就被阿茹搂着安慰,阿胜接着介绍她的身世,剧情显得突兀,毕竟恶棍来的时候,大家全都慌了,并不是哑女一人,何况也不是针对她而来。
最后被人像抓小鸡一样的拖着,倒是值得安慰的,反而没有。
ps:哑女很可爱,挑一根细棍子拍被子灰,还说找不到粗的。
15.没搞清那两姐妹的策略,让妹妹冒充姐姐逃进寺中,姐姐人间消失。
可妓院那边是知道的,最多就是不敢进寺中抓人而已。
妹妹下山后又何去何从,难道顶着姐姐的名字生活,那姐姐和姐夫怎么办,况且还要面对那些恶徒,如果恶徒聪明的话,算准日子在她们相聚的时候抓人。
我只能理解为当时是临时权宜之计,暂时躲开恶徒两年,两年后再说。
说实话和两年前的处境差不多,还是要远走高飞,在江户附近没法生活。
16.水滴穿洞的特写镜头很美,但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想表达进山以后,大家的性情慢慢的改变吗?
17.阿茹进寺,官员说不能带不洁之物进去,就是一块盖秤的布,不知道这布代表什么,代表她留恋铁匠炉吗?
她去找丈夫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她带,一身工作服就去找丈夫,挨揍后,心灰意冷,才想到出走,都没有回去,直接离开,总不至于回家取了布再走的吧18.那时候的轿子怎么那么难受,抬轿的人却不少,看阿茹真痛苦,黑牙咬碎,像是挂在轿子上一样。
难道没有技术造稍微好点的吗?
毕竟都19世纪了,有钱人还那么遭罪。
19.师太真萌,开始还以为像灭绝师太,哪知道是个小可爱。
最后打恶棍那段有趣,她不上,就是跑来跑去给徒弟们递刀。
———-又想到一点,男主怎么连他的亲戚(老太太)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这离谱,而且老太太告诉他要对东庆寺感恩,没东庆寺就没他。
也没有交代原因。
不知道原著怎么说的,次郎的妈妈也是逃婚后改嫁才生的次郎吗?
导演剪辑的有点顾此失彼了,既要控制影片长度,又要把所有想说的说清楚,太难。
看的时候有点提心吊胆,总担心东庆寺会有灭顶之灾,还好给了个美好的结局。
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能给不幸的女性提供庇护,不仅需要背后有最大的势力撑腰,还要有权谋的智慧,与男方的势力斗智斗勇。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给印象深刻的角色反而不是女主,而是东庆寺的两个核心人物:源兵卫是个有怜悯之心的人,不忘建立寺院的初心,面对青楼女子不辛的遭遇,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将她保护下来,与女子的姐姐、姐姐的丈夫几十年如一日,共同守护着谎言。
同时,她也没有让怜悯泛滥,尊重现实,有多大力办多大事,时刻保持警醒,用大智慧维持着东庆寺的运行。
女主持也很有意思,一方面恪守成规,她明白清规戒律对寺院的生存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她并没有保守到彻底迂腐,在人命面前还是让大夫进行“看”病问诊,面对流言蜚语、捕风捉影的事情时,她强硬喝住。
同时她和源兵卫一样注重人才培养,给予女主才能最大的发挥空间。
事实也证明,她是对的,女主最后凭借学到武艺,遏制了东庆寺最大的危机。
看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挑战性。
电影里人物对话很快,常常涉及有关日本历史的特定词汇。
因为不了解日本历史,很多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很难一时理顺。
看个大概意思吧,整体上电影的可看性很强。
201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今天偶然又想起,已经是三刷了,笑点不再能像第一次那样让我捧腹,但看到卖竹荚鱼的啊蜜和妹妹还有丈夫相认,仍然忍不住流泪。
我是个很少再看第二遍的人,无论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这部电影倒是个例外,前面两次让我捧腹之余,电影中饱受磨难的女人们的反抗,让我印象深刻,而一些细节并未注意,但这第三次,我看到了前面对竹荚鱼小贩的伏笔,信次郎说她 早早就寝,黎明即起,无论晴天阴天,天天不落。
后面源兵卫老太太也提到,她无论刮风下雨,每日都来。
甘愿与自己的丈夫分开甚至是不见面整整两年,连封信都没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消失”,为了妹妹能脱离魔掌,有自己的新生活,姐姐阿蜜对于妹妹的爱实在让人感动。
而丈夫也愿意忍受“被逃婚的没用男人”这种别人的有色眼光,这样豁达宽广的胸襟也让人佩服,两年之后,在没有妻子一点点的音信下,初心也未变,大概对妻子阿蜜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吧。
逃婚的女子,大都遭受了丈夫的虐待,没有幸福的家庭,也与他对阿蜜的支持,忠诚形成了反差。
我爱这部影片,大概也是因为里面包含的美好吧,无论爱情,友情,憨厚的信次郎,善良的老太太,石井大人,主持师傅,还有其他可爱的人啊。
2018.02.09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奢靡禁止
看不进去
浓浓日本风情
女人在任何年代的生存从来都是比男人更为艰难的,也许谁都无法知道,我们这么决绝的选择割舍过去,是对还是错,多想也是无益,唯有一条路走到黑。指望别人去改变从来不现实,既然如此还不如就盲目的相信自己,别人为你所做的选择未必就适合你,起码你自己还是能尽可能为自己考虑而做出决定的。有的男人从来就是不值得,你从一开始便知道,所以也不必骗自己,静静地活好自己的生活,总比回到过去要好得多。
幕末背景,且看,且珍惜·
住持法秀尼想要信次郎在寺中众人面前诊断自称怀孕的女子是否有孕,否则东庆寺会被说藏污纳垢有男女之事名声尽毁有灭顶之灾,信次郎说其实他不会看病,但最后还是逼女子承认是撒谎,片末信次郎和阿茹在一起离开了东庆寺
拍得真美啊,对原田真人又能爱了。背景是北镰仓的故事,不过实景其实是在京都大原取的。阳月华认出来了,大鸟完全没认出,戏份差好多。我的满岛光哟……想买白底的新浴衣了> <
是喜剧类的豆瓣TOP250,剧情后面比较好看,喜欢阿茹变强大的样子。
因为没看懂
女权电影,剧情也可以,就是太长了,浪费青春啊 减一半时间加一星东庆寺就是一个女权避难所
没有日本史基础的人戳不到萌点…
镜头不错,但观感一般
是出走女和投靠男。很欣赏树木希林、木村绿子的演技,大泉洋也不错。子宫外孕育着双亲,假怀孕反映桎梏重重,女性们怒吼将其击碎。“一直以来多谢你了”用你的家乡话怎么说,这问题令我感动。只是,阿吟出走是因为太爱,最后一程上她仅仅与阿茹话男人、床笫之事,太可惜了。阿茹恢复自由之后竟首先考虑信次郎的才能、梦想和未来规划,也令我不满,她究竟有继续炼铁吗。
制作精良,但看的有些迷糊,对这种题材不感兴趣。
豆瓣评分很高,本人却欣赏不了,看了三次都看不下去了。。。也许以后哪天有心情再看一遍,或许评分会有改动
3.5
有一掩蔽东庆寺,罗衣往矣,素以待净,乱世悠居纤空谷。郎有医术,妾拎药草,向罗风铃🎐芒草齐袅袅,草涧山水宝,布衣清水鸳鸯鸟。吾顾盼不可及。 / 女权力量的又一风格影片。 淡淡的,重新启程
春日的山樱,夏日的风铃,秋日的红叶,冬日的寒雪,四季的镜头非常美,整部电影画面很好看,比起主角的故事,穿插的姐妹俩的故事更感人。
这里的女权是温柔的,平实的。那么没有攻击性,却又难以忽视,这正是属于东方平凡女性自己的史诗。演员们恰到好处的搭配和各有千秋的演绎,行云流水的故事和收放自如的情绪,观影体验极其舒适。现代看来,东庆寺依旧会是很多人的世外桃源。
徒花无果,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