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安妮第三季有感》【记录一些想法。
主要想聊一聊最近看的剧。
其实还想记录一下对粉发网暴的事情,下次再说吧】我最近看了个剧,是绿山墙的安妮改编的。
它有提到一些贫富差距、社会地位和女性权利。
看的我很难受、我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有太多不美好不公平的东西。
看多了、了解多了这种事情,会产生一种很愤怒和无力的感觉。
就是这种愤怒感,会很容易代入到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
比如性别平等,我希望它是追求平等而不是带来性别对立,但是事实是,对于“傻逼”的容忍度会变的很低很低、会因为一个具体的人做了一点有关“男权”倾向的事情,自己就会很想把社会对于女人的压迫那种愤怒感、迁怒于他们的身上。
除了性别以外,还有社会地位,贫富差距这些事情,会真的很无法忍受油腻的处在高位的人,无情的践踏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尊严。
极力避免成为激进的反社会人格,但这些社会现象和越来越差的舆论,以及没有思考的空洞的大脑,这些社会大多数人,让我无法忍受、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
不知道把这种愤怒和无力感发泄到哪里,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
虽然在做一些小事,但总觉得不够,真的不够。
更让我忍受的是,有一些勇士、正义的人,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弱势群体,为“受压迫”的群体发声。
但被发声的人却一点也不尊重自己,一点也不想为自己的权益抗争,不仅不感激那些为自己发声的人,甚至还会贬低。
(比如有的家暴案子,邻居报警了,然后警察本来要拘留什么的,最后女性反咬一口,你为什么要抓我老公。
结果以后回去恶性循环,继续被打,自哀自怨)伸张正义的人、成为了孤独的勇士。
我觉得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变得很冷漠。
正义的呐喊不应变得孤独无援。
有的时候就觉得,思想的崛起真的会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但是没有这样的崛起,又像是掩饰。
平静是由于压迫,由于不敢发声。
大概是一个和平的反社会主义者了。
我是个俗人,我觉得第三季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在集会上Diana冲Jerry献上轻轻一吻的那刻。
Jerry小心翼翼,Diana青涩主动,跨越阶级的恋爱虽然不现实但的确动人不是吗?
但很可惜,这份宝贵的悸动在后面就被糟蹋得一干二净了。
在我看来,Jerry可以说是贯穿三季除了Matthew外毫无瑕疵的一个角色,他帅气、务实、幽默、浪漫又有责任感。
但无论是一开始Anne对她的无理取闹,还是第三季Diana把他当成一个恋爱工具一样玩弄,他自始至终都没得到一个道歉。
一个也没有!!
说来真的挺讽刺的,剧中的主角团们对被欺负的同学,对LGBT群体、对有色人种、对印第安人都表现得尊重又体贴,可唯独对像Jerry这样的出生在穷苦人家、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自始至终把人家当成工人甚至玩具一样看待。
无论是Anne还是Diana,都在潜意识里透露出对他的轻视(甚至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
这一点真的让我感到非常不适。
哪怕我觉得,或许Jerry早已习惯,这些无心之举他不会放在心上。
可是,当看到Diana无情把他送给她的书和小狗扔到地上的时候,当我看到他问出“是不是我配不上你”的时候,我知道他真的心碎了。
如果少女怀春能得到爱怜和赞美,少年的一片真心凭什么就能被这样辜负?
Jerry自始至终做错过什么吗?
他凭本事吃饭,关键时刻知道保护Anne不受伤害,为丢了主人家的钱感到愧疚哪怕自己已经被打的头破血流了,就算在对心仪女孩表露爱意的时候也显得那么得小心翼翼和无比的珍重(主动甚至还是对方主动的)。
他曾经真的以为Diana是爱着他的,就像他爱她一样。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骄傲和自尊被心爱之人击得粉碎。
诚然,我一开始知道他们很难在一起(很惭愧,我没看过原著,所以不知道小说中的这段是如何处理的),但直到结局我都在期待着一个道歉。
但是很遗憾,没有,自始至终都没有。
这真的是我的意难平,为什么这么好的Jerry不值得一个道歉?
第三季一天熬夜刷完,又想看又不舍,多么爱这部剧,是个宝藏,里面的每个人都是宝藏。
每个人都是不短成长的宝藏,他们和我们一样会成长、会犯错。
可是不同的是,他们犯错,会道歉,有机会道歉,并有机会被原谅。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犯错,便不会被原谅……我不懂为什么,是不是因为人们并不真的相爱,每个人都只爱自己,所以不会给他们犯错后原谅的机会……
《小小安妮》,全三季,已完结,改编自《绿山墙的安妮》。
片头已是惊艳,愈往后看愈精彩。
第一季和原著更接近些,第二三季就有了很大不同,添加了一些人物,使得这剧也不再仅仅是个儿童剧,内涵更为丰富了。
一开始对这个话永远说不停,敏感易暴躁的红发姑娘安妮有点厌烦,太聒噪,似乎也一点不估计他人感受。
期间有好长一段时间就没再看,直到追的一些剧集年末停更,才又重新看起来,终不至于错过这部好剧。
慢慢的,你就爱上了安妮。
虽然她的那些毛病依然在,但你发现了更多。
她的感情丰沛,她丰富的的想象力,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真诚,她的勇敢,她的乐观积极深深感染了周边的人。
小小安妮,满满的都是爱。
绿山墙也是太过美好的地方。
她的命运,从来到绿山墙开始改变。
绿山墙也因为她,一点一点悄悄在改变。
本剧印象最深的情节便是约瑟芬姨妈的故事了。
安妮曾经跟约瑟芬姨妈提到过,自己想要当新娘,却不想成为一个妻子。
这话要是让林德太太或是玛丽拉听见了怕是免不了各种指责,毕竟她们都是那样墨守成规、保留着各种传统思想的人。
而约瑟芬姨妈当时的回答实属惊艳:我要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件婚纱,这样便能满足成为新娘的梦想,而又不会真正成为一名妻子。
约瑟芬姨妈在众人看来是那种选择终身不婚的女性,但她自己跟安妮提过,对于她自己而言,她已经结过婚。
直到第七集,约瑟芬姨妈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这也是整个剧集最为精彩的一集。
约瑟芬的人生本是没有色彩的,直到她的格特鲁德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即使格特鲁德不在这世上了,约瑟芬仍将自己的房间按她生前喜欢的方式布置,那本自己送给她的《简爱》就摆放在床头,房间里挂着她们的婚纱照。
她离开了,爱却依旧延续着。
即便是现在这个年代,像约瑟芬这样的人依旧不被所有人认可,何况是在那个时代。
可她们甩开世人的眼光,度过属于她们自己的美好日子。
约瑟芬姨妈的聚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独特的,有奇奇怪怪的艺术家,有热情奔放的钢琴师,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选择了毫不犹豫地追求梦想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聚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友好热情,来到聚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交上朋友。
世人可能认为,约瑟芬聚会里的人都不正常,可我看到的是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精彩绝伦的人生。
他们抛开了所谓的规则,他们与现实抗争着,逆流而上,追寻着他们的生活。
真正不正常的人,其实在外面。
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人生可以有各种选择,爱也可以有着多样的表现。
而成长并不意味着变得市侩、狡猾,而是不断认识自己,体恤他人,丰富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宽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剧还有很多美好,令人动容之处。
也有悲伤,但如剧中所言“要得到快乐,就要懂得悲伤。
”
2021.12.6三天后有两场考试,完全没有准备好,但我像上瘾了一样看得停不下来。
起初是看到微信短视频上的剪辑,被男主的颜吸引入了坑。
三季看过来,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和场景,让我联想到很多自己生活中的事情。
一些所思所想此刻也想不起来了,想到啥写啥吧。
从男女主说起。
Gilbert,以绅士的身份出场,救Anne于雪地之中。
被安妮用纸板打的时候他只是笑笑,用“you just did”回应女主的“I ain't talking to you”,带着让我入坑的神情。
害安妮被罚站后他会站起来主动承担责任,会关心柯尔的伤势,在有人责怪安妮时为她说话,有太多事体现他的绅士,他的明智。
他在一心求学的路上,忽视了身边的人,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
有人说他何书恒,大概是有一点,但是他在给珍妮道歉时说的话让我实在没法把他当做渣男。
让他放弃珍妮和唾手可得的光明未来的,不是安妮的爱,而是道义。
对感情迷惑能称为渣男吗?
倒不是很清楚别人怎么样,反正感情这东西我也搞不太清楚。
Anne,像火一样的女子。
的确她有时歇斯底里,做事不计后果,但她总是坚持正义,做错事后会尽力弥补,牢记教训,这比大多人,包括我,强太多。
单是坚持正义这一点,多少人会顾及种种对自己的影响,畏葸不前,甚至道貌岸然做起伪君子?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在过去生活中有没有在需要伸张正义的时候站出来,但是想不起有这种时候😂只能说希望有朝一日需要做出选择时,我能坚守内心的正道。
有人说安妮太吵了,在现实生活中会不讨人喜欢,这我不能苟同。
孩子王和熊孩子是不同的,安妮这类人,能想出各种新奇玩意,为生活中带来很多乐趣。
有人说安妮对杰瑞颐指气使,看不起他没文化,我只能说“拜托,怎么会这么想呢。
”安妮若真嫌弃杰瑞没文化,自不会和杰瑞多说半句。
正因为她把杰瑞当朋友,才会教他写字,劝他读书(那段描述阅读的好的话让我都想赶紧拿起我的kindle了)。
戴安娜。
知书达理,书香门第,富家千金,她是太有典型性的一个人。
人人都道她好,那我就说说她的缺点(我还是很喜欢她的)。
喔她太完美了,一时不知道说啥,本来想说她不够勇敢,但是父母那么强势好像也不是她的错。
至于安妮说她伤害了杰瑞这一点,一开始我觉得戴安娜自视高人一等甩了杰瑞确实做得不太地道,但后来又想,她或许只是想得比安妮要成熟一点。
两人家境大不相同,思想大不相同,话不投机,正如她所说的“oranges and apples”,伤害杰瑞并不是她的本意,纯粹是因为浪漫和荷尔蒙一时接受了杰瑞,又因为发现这不是爱情而抛弃了他吧,但错就错在她没能好好收场,没能让杰瑞明白。
杰瑞,是个勤劳能干懂浪漫、乐观坚强还善良的帅小伙,只可惜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说到这就让我想起普瑞丝上大学后的变化,教育真的可以育人,让她魅力值upupup,从花瓶变成一位知性的美女。
马修,喔,实在太让人爱的一个角色。
对于他我真是找不到半个缺点,安妮是几世修来这么好的一个爸爸。
遗憾的就是他为了安妮没能脱单,他对象也是,wonderful,我只想极尽溢美之词。
意难平啊意难平。
玛丽拉,wonderful!
没做好的几件事:误会安妮,后来不让安妮和陌生人说话,不让安妮和印第安人接触,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偏见,好在她也能很快化解偏见。
玛丽拉在害怕失去安妮的时候,不让她前去调查自己的身世,被老师点醒,那段对话有触动到我。
大意是,我们所爱的人有了新的羁绊,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羁绊,但如果我们去因为担心而阻止他们追求幸福,我们就会有失去他们的风险。
这段话最后也让戴安娜得以和安妮一起上大学。
触动到我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吃醋的人,喜欢的人和别人亲近而忽视自己的时候就容易不高兴,容易闹别扭,这非常不好,这段话让我更加明白了怎样去爱一个人。
还有太多值得说的人,柯尔,老师,黑人兄弟,玛丽等等,但是我真的得复习了。
谢谢你,绿山墙的安妮,带我在艾凡里小镇逛了一遭。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世界能给你什么,而是你带来多少。
而你带来了那么多美好。
”蒙哥马利笔下绿山墙的安妮天马行空,具有独特魅力、智慧、独立勇敢与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
有着满脸雀斑的红发女孩Anne受到许多不公平的批评、责难与偏见,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她说“如果你决定过得愉快,那你总能过得愉快”,她也给艾凡里小镇带来了许多的爱、希望与美好。
剧里还加了一些女性独立思想与种族话题,很多瞬间总会感到温暖和感动。
唯一遗憾的就是童年时期没有好好读一下原著,只是草草的交了篇读书笔记。
对安妮这系列剧集的喜欢更多体现在我所缺失的一部分,关于爱与接受爱的能力。
在第一部中,安妮面对一次小失误,却改变了她此生的轨迹。
她能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在逼仄窒息的气氛中果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那种自信以及坦荡属实令我震撼,第一部的好是那种简单纯粹,是面对童年过往时,有时难以被理解的痛苦,她是坚强与敏感的混合体。
在第二部中,加入了很多偏现代化的元素,一开始担心表现得不好,从而变成政治正确,很显然是我多疑了。
女性议题也在第二部悄悄萌芽,她们的时代还是极其传统的,观念刻板而古老,不知原著是否同样有这些内容,能看这些女性的改变,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去打破更多的偏见。
第三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死亡,在面对死亡时,痛苦填满了身体的各处,角色们是如何面对这种离别的?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的说我爱你,陪伴到时间的最后一刻,书信也好,将所有的情感倾泻而出,死亡只不过是生命力的终止。
安妮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她也有许多让我费解的行为,这一切源于她的想象力,这中间许多的矛盾冲突都是从她而起,但也是因为这个时代与她的勇气相悖,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
是时候读读原著去好好认识这一位来着绿山墙的安妮了。
很神奇,也很幸运,能遇到小小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一直是文学经典读物,其实本该在很早之前就读过,可惜我拖延又逃避的个性硬生生是把这件事给拖到了去年,还是因为一些原因没看完,直到前几天看到喜欢的up推了绿山墙的安妮影视化的作品《小小安妮》,想起阅读时和安妮心心相印的时光,还没等看完安利视频就迫不及待打开了电视剧开始看,就好像是收到了上天的指引般。
毫不夸张地说,上一次遇到这么喜欢的作品,还是在小学五年级,看到《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而且这两部作品还颇有相似之处,都讲了教育和成长的课题,而且都让我在看的时候心暖暖,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说实话,光是让我看安妮在绿山墙慢慢成长就足够津津有味了,更何况这部剧还有那么多鲜活又可爱的群像,那么多我喜欢的课题。
第一集,从安妮一开始来到绿山墙的时候,我就和她一样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绿山墙,毕竟导演实在把爱德华王子岛拍得太太太美了!
更何况还有安妮这个超会表达的小仙女的加成。
当然,我也和马修一样实在是不得不被小安妮的口才和想象力所征服。
并且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小时候的我,一样富有想象力和活力,并不禁惋惜如今这项能力的凋零,然后随着安妮一起,想要把这项能力重新拾起。
不过想象力虽然是安妮最富有个人特色的能力,却并不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我最佩服她的是她能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于实现自己对当下境遇的重塑再造,快速从一件极其悲伤/困难的事件中脱离并找到当下境遇的最佳解决方案,同时叠加乐观和勇敢的双重buff,在面对一系列事件时都能做出一系列出色的举动。
当然,在爱德华王子岛,光靠她自己一个人是不太可能完成这些的,所以她另一个让我佩服的能力就是极其强大的人格魅力,几乎每个深入了解她的人都会喜欢上她,即便她有着那么多显而易见的缺点,即使喜欢她需要承受其他人的偏见。
因为那个时代大家对她外貌的接受度不高,所以这一点尤其明显。
至于她具体的人格魅力,从平等包容到睿智勇敢,我想看过之后就会再清楚不过。
接下来想谈谈戴安娜,说实话,我一开始会觉得戴安娜的家庭实在太高贵了,以至于我下意识觉得她不会和安妮真的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事实是她也和安妮一样拥有着探索一切的好奇心以及反抗争取的勇气,她们俩就是只要在一起就能拥有巨大力量的最佳拍档。
当然,安妮的最佳拍档也少不了科尔,我实在太磕这两条友情线了,谁会比她们更了解彼此的想法呢!
还有不得不提的马修和马瑞拉,我史上最爱的姐弟俩,他们真的超爱安妮的啊呜呜呜呜,不敢想象如果安妮没有碰到他们,她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马修是个很标准的农夫,看起来呆呆的,但是又有着很包容的心态,不管安妮做出什么举动,马修都会尽可能地理解她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她,觉得自己的安妮值得世界上一切最好的东西。
马瑞拉有着一颗非常坚韧的心,因为童年的遭遇不得不在小时候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但是安妮的到来让她重新意识到爱的力量,从一开始的固执到包容,她给予了安妮家的安全感以及背后明确的支持。
剧里还有太多太多我喜欢的角色,包括男主吉尔伯特,绅士包容独立,虽然他后期对感情暧昧不清;帮工杰瑞,善良勇敢单纯;女教师斯泰西,拥有一张和安妮一样能说会道的嘴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有独立开放的眼光和出色的动手能力,也是我的ideal;巴瑞太太,优雅慈祥,是鼓励孩子们的出色代表,默默提供了大量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支持,没有她也不会有孩子们的一系列成功,还有好多好多好多角色。
不管怎么说,我真的太爱这部作品了,非常可惜它只有三部,怀着私心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看看它over
非常美的一部剧,看到第三季才想到要截几张屏做纪念。
放送一波截屏,以后回来看。
mini没太可爱了
有人知道怎么去掉灰色那条杠吗?
很影响截屏...
没有看过原著,观感非常棒,人物塑造得很不错。
尤其喜欢柯尔,太帅了哈哈,总是想看他的戏份。
虽然细看确实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是整体很“丰满”,学到很多孩子身上的东西。
成长、青春、爱、家庭、种族、女性的权利等等,本来就是瞬时的事,安妮活在了当下,改变了当下。
看到豆瓣很多评论,好像知道为什么没有第四季了。
这样对于喜欢这部剧的人太残忍了,天知道我有多么期待再续。
一言概括,第三季话题令人深思,情节发展有些许牵强。
有值得称赞、思考的地方,比如整部电视剧所讨论的话题,关于19世纪女性权利的斗争、人生价值、恋爱观、教育观、人权、种族问题等。
时至今日,许多人都生活在别人约定的框架中,就像Diana,不敢反抗,我们生下来本来没有等级之分,但却被教导什么阶级的人应该做什么阶级的事,讲究门当户对,Anne让我明白一个独立、勇敢的女性是多么吸引人,让我明白与众不同并不可怕,也让我明白这么多年我一直是套中人。
无法否认的是,尽管我多想活成Anne,但我总会成为Diana,人们讨论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于是每次做一件事我总是考虑别人的评价,他们的声音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久而久之,我的内心已经没有声音了,行走的傀儡。
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啊,失去思考的权利、没有自己的想法。
谢谢《Anne of Green Gables》,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去听从自己的内心,我们可以定义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来告诉我们What's our value。
但是情节发展还是有些许牵强,比如结局仓促,印第安人的事情没有下文;情节过于理想主义,Diana的父母最后毫无征兆地让Diana去奎因学院读书等。
虽然但是,小小安妮依旧是一部很棒的电视剧!
不是吧 不是吧 比起女主爱情结局,我更想kakwet呢!?
温暖 平权
Anne话变少了,但从未停止为女性权益发声,才三季就被砍有太多遗憾,新年伊始就想对网飞口吐芬芳
不錯,有戲味,值得細看。
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剧都是第一季好看,演员似乎也没有第一季有灵气了
这个happy ending有点儿太happy了啊!
想拍的东西太多,呈现出来的确是突兀与混乱;第三季了,配角们或多或少都有成长,唯独主角的塑造和感情线的推进既无趣又强行,几度看得我很疑惑;两星给我喜欢的玛丽拉、马修、黛安娜和杰瑞。
终于更新啦!!!!迫切地想要了解Anne的未来,了解绿山墙的故事。
又名:绿山墙的前卫人类(们)
最后印第安小女孩呢!?
最完美的是男孩跟海员同事组成的新家,安妮这个孤儿动不动就对收养人大号,一切都得按她的意思来,还是适合呆在孤儿院
其实是有些烂尾的……一个上世纪的美好童话与后现代性或许并不兼容
做了一整季妖的编剧最后终于做了回人
从第二季后半部分开始,这个安妮就变成了不讨喜,一不如意就会大吼大叫,仿佛有燥郁症,不懂感恩,只考虑自己不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自私的,令人讨厌的人。
Gilbert和Anne真的是变成teen drama了。太多其他的支线,可以理解创作者想要做一个时代群像,但是确实无视本身故事的童话感。两颗星给美丽的风景和让Mathew活下来
喜欢安妮为自己,为女性,为大家发声的勇敢。然而感情线太刻意了,导演好像各导各的剧情,融合不到一起。
三季看下来感觉真正认真成长的人是玛瑞拉和马修~安妮一言不合就崩溃狂奔,以及没搞清事情真相就先大发脾气再哭着道歉的毛病一点没改,第三季到结尾了还这个样子着实有些惹人厌烦,无脑撕信情节直接扣掉一星。安妮可以保留抓马、想象力过于丰富以及冲动的人格特质,但她所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经验应该能让她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虽然第三季继续聚焦了女权、自我认知、种族平等、寻根溯源等深刻主题,但是挖坑太多后面又填的太匆忙(温安吉三人的感情线,黛安娜读大学)甚至弃坑(印第安小女孩,杰黛感情线),让人觉得虎头蛇尾,转折生硬。为了结局而结局,为了感情戏而硬组cp,还不如留下悬念,再开一季娓娓道来。
2023.07.31 ~ 2023.08.09改编什么的就不去说它了,反正我早已放弃了在本剧中寻找原著的影子……关键是这个安妮实在惹人厌烦啊!从来不会好好说话,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是激动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在那里歇斯底里地尖叫,永远为一点点小事大发雷霆,情绪极不稳定,说得难听点,简直像精神疾病患者。
真的很喜欢安妮,虽然很多观众老爷总是从上帝视角指责她莽撞冲动,一点也不淑女的性格,但就是优秀中掺杂的一点小小的不完美,才显得她真实可爱,第三季女性主义的表达,各种ideas碰撞,从基尔波特拿着Anne写的“平等正义”文章质询他们的同学时,所有人都懂了,不管他们怎么对待安,怎么说闲话,只要他们出事了,安绝对会去替他们伸张正义,因为这就是她,她前卫的思想与落后的小镇进行斗争,庆幸的是她还有和她一样的老师,还有接受过教育的同学。我也很难想象为什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会有人不支持平权,为什么女权女拳会由男性去界定,我看到剧里委员会的那几个老头子,就想到了现实中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害怕女人说话,偷走打印机,放火烧学校,心胸太狭隘了,不知道这些人怎么那么闲,妄想控制别人的思想,堵住别人的嘴巴。
最后几集不打算看了,男女主的爱情线依旧是老套的拉扯,用富裕女二来衬托男女主这种情节太太太太过时了,cp感依旧没看出来,这季Anne性格里too much的成分也并没有改善,有时候反而更讨厌了…剧情对各种进步议题的观照态度依然很喜欢,只是表现手法太粗糙、紧迫、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