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言
The Testament,Haedut
导演:阿米查伊·格伦伯格
主演:Ori Pfeffer,Rivka Gur,Hagit Dasberg,Orna Rotenberg,Emanuel Cohn,奥里·雅尼夫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奥地利语言:希伯来语年份:2017
简介:45岁的约埃尔是大屠杀研究方面的国际专家,他花了超过15年的时间努力研究纳粹在奥地利和匈牙利消灭犹太人的方法。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偶然间发现了一些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暗示他的母亲生活在假身份之下。他确信这是一个错误,但他越深入研究,就越怀疑他母亲的犹太身份。这是关于一个人愿意冒一切风险去寻找真相的故事。详细 >
敬失去所有,仍旧选择生活的人
故事以寻找历史真相为主线,在逐渐接近真实的过程中,揭露出的真相也冲击着研究者的人生观,引发了对人生的反思和重新定位。
#Venice2017# 片名应是[证言]。极为成熟老道的讲究剧本,大屠杀的数据库(耶路撒冷的,德国的,红军档案馆的),执拗的主角与自己机构和奥地利人的对抗,历史-记忆的关系,最后对自己身份之谜的挖掘。片中幸存者/见证者的证言颇似[浩劫],极有感染力。
一个笃定的人出现了身份认同的偏差,母亲的死既是迷茫的结束也是更加坚定的开始。不是犹太人的母亲愿意被认可为犹太人并为此付出生命。她说“我想在死之前成为新娘,可我不是犹太人”,而他说“来吧,我们是天作之合”
考古学家对抗泥土层,历史学家对抗时间,他在挖掘真相中对抗信仰。对儿子成年礼祷文的发音苛求,对母亲外邦人还是犹太教徒的身份刨根,对朗斯多夫屠杀的细节究底。当他站在埋葬累累白骨的村庄十字路口,才觉悟认知的偏差。最浪漫的是那天毒气管故障,你提着皮鞋走来说,来吧当我新娘,我们是天作之合。
#siff#非常不错的剧本,历史学家挖掘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牵动自己的生活产生冲击,这一条线很巧妙。寻找真相的过程一波三折,略带紧张感,也让人更深入地了解整个犹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挖掘和保护。
几乎隔绝了所有商业元素 纯粹且安静 如果觉得苍白 那去了解下历史和宗教 再来看一遍 感受下真相和真相碰撞的力量
嗯,确实。战争远未结束…
2017年威尼斯地平线入围;每一段巨大的历史伤痛都是由个人伤疤组成的。最值得赞赏的,可能是影片对于一位历史学家“挖掘”历史过程的真实呈现;最动人的,必定是主角的妈妈当年的自述和如今的沉默。
#SIFF2018 以色列佳片pick一下。对圣经发源地一直有种敬畏和向往。犹太人屠杀的话题第一次深入,故事片亦像纪录片,铺垫部分略沉闷但之后渐入佳境,男主母亲没有过多台词,透过零星采访片段才是她内心的真实流露
3.5,是很大的一个议题。关于犹太人,关于大屠杀下的人们。我对以色列或者伊朗的电影真是比较有好感。献给丢掉了人生,却还选择了生活的人。
故事性太差了,又不甘心作纪录片,还以为挖出一个什么大瓜
拆掉身份的牢笼,让自负无以为器,他人的力量便会流进来和你融汇为一体
选题好,但呈现差,所有想要讨论的点都浅尝辄止。
感觉看了半部好片。前半部分很讲究,对真相的执念和对身世的怀疑次第铺开,生活中的矛盾逐个激化。然而即便如此,镜头和节奏依然井然有序,保持着相当的克制,比较难得。后半部分从生活的冲突转向了更大的真相和普世价值,似乎有点跑题。男主一出来还以为是本金斯利。
追求真实用什么身份不重要,真实不可变,要么接受,要么否认。最后十分钟非常精彩了。好片是好片,容易看睡着🤣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以色列电影。看电影了解到了法西斯的恶行对犹太人的影响有多么深远,看电影也让我知道了犹太男人的小黑帽是怎么戴到头上的,要知道,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那么小的帽子为什么不掉下来?
德国犯下了滔天罪行,道歉忏悔赔偿,还动不动被拉出来鞭尸。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死不悔改。——根源出在美国的双标对待。美国如此不讲公义,怎能服众?凭什么做世界的共主?
绝大部分靠意义本身撑起的电影,过程比较单调,表达面比较单一,但此种追寻真相不肯轻易将历史烙印失手放过的决心和行为是唯一也是最耀眼的点。关于主角身份的事情似展开未展开的处理略尴尬。
三星半。从今天起做一个打分苛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