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正不一定是正,表面的邪也未必是邪。
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害你。
警察也有卧底,每天跟着正义人士,破案研究,传播信息,真真假假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而魔,一旦混进去,正义的一面收敛了,内心的邪恶出来了,跟着黑帮,吃吃喝喝,数数钱,是不是很过瘾?
最终两者都不知自己的目的……正会压邪吗,而邪会改变正吗,这永远留给后人得疑问……
从1看到3,感慨很多。
一心想做正直的警察的陈永仁被派去做卧底混了十年的黑道;而一心想混黑社会的刘建明也派去当卧底,做了十年的警察最后做到高级督察。
善与恶都在一线之间。
两个人都很不幸的饰演着与自己相悖的身份。
并且全心全意的投入。
两个人如果都混黑道,或是都在白道,应该会成为莫逆之交。
只可惜,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无间道3是无间道系列最难懂的一部,更多的是对刘建明心理的描写。
演技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看戏的看完都出不了戏,永远记得那一句:“给我个机会,我想做个好人”。
黎明,陈道明,刘德华三英雄惺惺相惜,来自大陆的卧底,却亲眼看见战友在眼前死去。
有的路选择错了,一辈子都回不了头,看看刘sir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唏嘘。
如此有能力的人,当初选对了路,会对社会有很大的益处。
花了兩天時間把無間道三部曲都看完了,首先要了解的是在佛家當中「無間」所指的是什麼,是比18層地獄還要苦的地獄。
結果是誰墮進了地獄,又或者地獄是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劉健明也許是在終極的地獄,但是對他是否又是一種解脫?他內心的陰暗面,抑壓,導致他出現了妄想症。
無間地獄是否存在,也都是看我們的心,佛在心中,一切隨緣。
在三輯無間道當中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對不起,我是警察」,從陳永仁口中,劉健明口中,黃志成口中,還有楊錦榮口中,都有著不同的作用。
誰是真正的兵與賊,身邊的人誰又真的對你好?你的身份是什麼,儘管有時會角色混淆,始終需要時也會分得很清楚。
劉健明的身份雖然是警察,他想努力做個好人,但心魔的驅使,內心的擔驚受怕,終於也瘋了。
儘管他很努力,但始終他拘不起頭做人。
這是他的命運,因為他根本沒得選。
陳永仁,臥底。
倪坤的私生子,跟完倪生跟韓琛,想擺脫做臥底(黑社會)的命運,但是他死前也沒有這樣的福份。
死後終於也可以正名,幸好他遇到了幫忙他的心理醫生李美兒。
他也沒法選他自己的命運,作一個普通人還是一個警察,導致他成長的傷痕。
楊錦榮,是一個好人。
為了兄弟而查出真相,一個聰明人。
他總算可以選自己的命運,有情有義的人。
無間道是一個很重故事性,時空感的電影,也是一部具有思考性的電影,黑白二道,雙方的臥底,各自不同的人生和命運。
影響的卻是身邊的人和觀眾,人的性格,人的內在和外在在短短的人生裡都是虛和實的。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在那?有些人會說為神而活,會為自己而活,為愛而活。
人也是一種具有雙重屬性的動物,有著天使和魔鬼兩邊。
總會有像這樣的崩潰的一天。
無間道所講的是一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故事。
第一集是講現在,到第三集的時候要解開這一個謎,一個又一個的謎。
是誰把誰步向地獄,在第三集當中我們也得到了答案和一些第二集少年時的伏線。
有一個完滿的結局。
傻強,Mary這些看似是陪襯的角色,卻帶給了我們正義和愛的另一面。
電影的陣容很大,是港片的經典。
盼望在港片當中和寄望會有比無間道更創神話的作品。
靠香港的電影人,努力。
豆瓣上《无间道》三部曲的评分一部比一部低,但我却认为《无间道3:终极无间》是最好的一部(第一部排第二)。
有人说《无间道》就已经是成功成熟的作品,《无间道3》没有必要拍出来。
但恰恰相反的是,《无间道3》是必要且必然的结果。
无间道系列的主旨,是堕无间道者终受万劫折磨,永不超生。
但是刘建仁在《无间道1》中,直到最后,才真正开始堕入到无间地狱之中。
也就是说,这才是正正铺排好背景之后重头戏的开始。
经过第一部的框架构建,第二部的补充说明,终于,全系列的精华、想表达的内容,在第三部中正式展开。
也是因此,决定了《无间道3》只会有一个走向。
对于《无间道1》,我对其评价一直是“代表时代的电影”,《无间道1》创造了太多香港影史乃至于全部华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有内鬼,终止交易”的表情包、天台对峙的经典镜头、“对不起,我是警察”和“我只是想做个好人”……但《无间道1》本身更多是塑造了一个信心的警匪结构一个新型的卧底类型片,而一切深入的角色转化、人物内涵、价值表达和文化思辨都是通过《无间道3》来呈现的。
当经过电影里十多年的跨度,从倪家兴衰开始的江湖一丝一线,最后汇聚成了浩园里的五座丰碑。
所有的铺垫,情怀的堆积,最后并发给观众的则是更浓烈的情感冲击。
《无间道3》讲的是,在陈永仁殉职后,刘建明在心理压力和环境外力双重作用下逐渐人格分裂并最后彻底崩溃被捕归案的故事;同时引出为了正义游走在黑白边缘的保安部主管杨锦荣以及不能拥有姓名的公安卧底“影子”沈澄在陈永仁死前相交结缘的一段往事。
而对应标题的“终极无间”,无间道的罪与罚,具化为,刘建仁内心既想当一个好人——陈永仁人格,但同时又要不择手段隐瞒自己身份并且在警队中争权夺利——刘建明人格两个人格的交替和对立,导致结果他人格分裂。
在无间轮回中痛苦挣扎,连绵亿劫,求出无期。
《无间道》用的是香港电影典型的双雄叙事模式,但是无间道系列的真正的中心人物只有一个——刘建明。
为什么?首先看主角阵容,无论是陈永仁亦或是杨锦荣,他们的确存在行为与真实身份对立的冲突,但他们都没有真正受到无间道的折磨。
无间地狱,不死不灭,无寿之意象,而陈、杨都通过死亡获得了解脱,并且是作为英雄人物的高光时刻光荣牺牲。
这也是无间道系列对结局的一贯定位,死,反而是更好的救赎,而真正堕无间道的恶鬼,将永远无法解脱。
而韩琛、黄志诚甚至是倪永孝都根本不存在双重身份的矛盾,也自然不存在无间道了。
唯独是刘建明,他一直活着,一直贯穿整个故事,不生不灭无间轮回,从头到尾都在苦苦挣扎,而到了终极无间则直接接受了最大的惩戒——无间道。
这也是最后,刘建明自杀依旧不直对脑门开枪而导致纵使危殆也死不去的原因,他的宿命便是无间道,终究是无法逃离。
那陈永仁作为同等重要戏份的男主角,他充当的是什么样的作用呢,又或者说,为什么最后给人的感觉是双雄。
这是因为陈永仁最后将内化成刘建明的向善人格,并永远无法分离。
这时我们来看一下刘建明的人格分裂过程:第一次人格分裂的暗示出现了电影一开始,接到离婚电话后刘建明幻想和真实的对比,可以看出刘建明处于严重的压抑,是崩溃的边缘;然后就是失眠和焦虑;直到读完心理医生对陈永仁事无巨细的病历后,一直以来都想和陈永仁换的刘建明开始产生陈永仁人格;到了最后,在医院,陈永仁人格甚至杀死了本我人格。
陈永仁是很容易让人共情的角色,因为他是一个英雄,他伟光正,他放弃一切都不会改变警察的信念。
但刘建明不是,他相当边缘,古惑仔、精神病、杀人狂、计划通,每一个身份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结合在一起,作为在无间地狱中受难的逻辑自洽角色出现了。
是隐忍得甚至温柔,一句句“吓到你了?
不好意思”作为口头禅;是克制得甚至癫狂,“两日两夜没和同事见面”苦心孤诣研究保安部;是深情得甚至无情,得不到的宁愿谁也得不到但最后千帆过尽最放不下的依旧是她。
刘建明一直是长不大的孩子,这也是用陈冠希和刘德华来饰演的精妙所在。
恋母且自我中心,驱使刘建明行动的一直是外力。
从对mary的感情而杀黑帮老大,接着移情成自我保护的害死mary,再到受韩琛的威迫,最后的不择手段保密。
他的每一步都是被推着往前走,既是宿命的决定,也让刘建明逐渐丧失自我,行尸走肉,堕无间道。
一切都是归根于选择,韩琛在最一开始就说“路怎么走,你们自己选择了”,刘建明一直在做选择。
不想去当警察,如果和mary姐说一下,自然可以不去;如果一早告诉mary姐韩琛的生死不打那通电话,杀戮也不会那么重;如果不帮韩琛而去自首;如果直接恢复陈永仁的卧底身份;如果像杨锦荣所说的再“小心点”;如果没有痴迷于陈永仁……太多的选择,而到了最后,选择所带来的后果,都要自己独自承受。
即便没有人可以惩罚刘建明(真相一次次被掩埋、内部调查奈他不何、最后也还是精神分裂免受判刑),但终究人在做天在看,无间道会给你最严厉的惩罚,良心上的惩罚,自己对自己的惩罚。
《无间道3》的音乐、镜头、剧本、表演、剪辑、导演,无一不是上乘。
陈光荣的配乐带出的绝望和宿命感,让每一幕都苦涩写实。
刘德华、梁朝伟、黎明、曾志伟、黄秋生、吴镇宇都或多或少给出生涯最好的表演。
剧本多线叙事且作为系列终章完美收官,把主旨表现得深入且强有力。
无间道的剪辑也决不凌乱,全部采用的按需插回,当主时间线进行到重要剧情时便自然的转回到与之对应的时间线上。
像一开始刘建明在上司问他“要不要请假和mary去玩”后转到接到mary的电话;刘建明陪李医生去诊所联系上陈永仁第一次看心理医生……这样剪辑下,整部影片的信息量高度集中,没有一段是不必要的,并且隐约给刘陈两人进行对比。
但各方面都做到极致的《无间道3》始终没能拯救香港电影,但指的是拯救不了相关电影市场。
97年金融危机积重难返,电影产业寒冬资金短缺水深火热,表面喧闹身子单薄,再也经不起大流水线快节奏产出的产量奇迹。
但电影人的心中火焰仍在,精品佳片仍然偶然呈现。
到了03年,沙士疫情肆虐人人自危,电影院不再上座;张国荣梅艳芳芳华绝代的离世更加加深产业阴霾。
每一条导火索最后堆积成炸药桶本身。
好莱坞输出技术上乘,大陆华语电影市场兴起资金充分,内忧外患下,电影人再无还击之力,蹒跚北上。
香港电影的消亡,体现在下游电影院电影市场上的削弱,不代表香港电影人的消亡。
又或者,香港电影的精神,不过是被同化进中国华语电影之中罢了。
而《无间道3》正正体现出香港电影的灵魂与标杆。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华语电影人包容并济,广泛吸收香港电影人才,港片风骨仍历历在目。
回顾2019年,《少年的你》背后又一个完整的香港团队,本土电影《过春天》聚焦单非少女探究两地身份定位,无一不体现香港电影那仍脉脉跳动着的生命力。
正如无间道歌词说的那样“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
”
杨锦荣必死的理由除了广泛说到的那几点,还有一点,杨在刘办公室抬头对着监控用普通话说了句“兄弟,你是对的”,如大家所言,这话是说给影子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监控连着他自己办公室电脑,我想那个时候已经暗示了他会死,或者说他料到自己会死,甚至说为了揪出刘而抱了死的心:要钉死刘,一盘录音带或许并不足够,自己当饵,事儿才能成,刘才能死得透。
如果不是这个理由,我想不出杨锦荣为什么要对镜头给影子留这句话。
假设这个局做得完美且顺利,刘建明被抓定罪,结束后影子会来杨办公室看这段影像记录吗?
他和杨sir好去给阿仁上柱香庆祝揪出全部内鬼了,还看什么监控。
既然不会,杨锦荣好好说这句话干嘛,没有意义。
杨写报告最拿手,做到保安部头儿,他的思维和格局,他会自大到不小心被爆头?
他和影子一起做局,他不知道刘建明的精神状态?
正因为他们知道,所以杨才会去放录音带,所以刘才会入套,那么他会估不到一个精神出问题的刘建明在被压垮的最后一刻会不受控?
答案很明显,他知道,只是他要这么做。
所以,杨锦荣那句“兄弟,你是对的”是遗言,而他死,就是“证言”。
返回到阿仁死后第十天,天台上,杨锦荣对影子说:“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
是阿,有些事,要有人去做。
疑问一:陈俊为什么会在杨棉荣面前自杀?
解答:因为陈俊是韩琛派进警局的卧底,这个秘密被杨棉荣知道了!
而杨锦荣不给陈俊机会,准备当众揭穿他!
所以陈俊唯有自杀,就算他不自杀,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因为杨锦荣不会放过他的!
那么杨锦荣是怎么知道陈俊是韩琛派进警局的卧底?
理由:首先我要说明杨锦荣这个人并不是之前媒体所猜测的双重卧底,而是警局高层很信任的一个人,他的作用就是洗清警局的内鬼。
那他和韩琛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很简单!
是一种互相利用,互相帮助的关系!
他们只是交换情报,各取所需而已!
如果你注意陈永仁,杨锦荣,沈澄在码头的那场戏!
你会听到陈永仁对杨锦荣说:“以后和韩琛交换情报时要小心点”!
所以说陈俊就是韩琛出卖给杨锦荣的,好让杨棉荣在上级面前立功,这样他等于帮了杨锦荣!
所以反过来杨锦荣自然也要帮他!
反正他们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说就是互相利用!
疑问二:记得有一场戏,就是刘健明把陈俊的制服送过时!
这时从陈俊的制服里掉出一串钥匙!
刘健明还把钥匙放回制服了!
很多网友认为这场戏是多余的!
其实我不这么认为!
解答:因为刘健明后来就是通过这串钥匙打开了陈俊保龄球会储物柜的,然后找到了那几张杨锦荣和沈澄在天台见面的照片!
作为怀疑杨锦荣是内鬼的开始!
理由:如果你仔细看!
会发现当内务部的张警官说怀疑杨锦荣是内鬼的时候,刘健明马上给庶务部打了个电话,说有事要过一下!
后来刘健明到庶务部找到了陈俊的制服,从里面摸出了那串钥匙!
这场戏导演的镜头放的很清楚!
疑问三:韩琛为什么要叫陈永仁用烟灰缸砸沈澄弟弟沈亮的头?
解答:至于这场戏,好多网友大呼导演做作,直接说是多余的!
更有很多网友认为既然是谈生意,为什么要打架,那样岂不是把生意谈的更糟,直接引起冲突!
还有网友认为这根本是导演为了安排六大影帝同台竞技作铺垫的一场戏!
可是我认为这场戏相当重要!
至于为什么有这场戏?
这场戏的重要性在哪里?
其实导演就是通过这场戏说明韩琛当时根本就不信任沈澄和陈永仁!
所以让陈永仁送死!
不过还好杨锦荣及时出现救了陈永仁!
有些网友反问:当时陈永仁只不过是傻强的一个手下,只是一个小混混而已,韩琛没有理由怀疑他,而真正要他送死的理由是因为倪坤和倪永孝的关系,因为韩琛曾和倪家有很深的仇!
这种说法相当错误!
想想在第二部中,陈永仁在韩琛眼中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了,不信你再回家重温一下《无间道II》吧!
言归正传!
有些人认为杨锦荣那时是抓陈永仁,其实是因为杨棉荣知道陈永仁有危险,赶过救他!
想想:如果杨锦荣当时没出现!
而当时陈永仁是在沈澄的地盘上,可想而知,打了他那边的人,除了死,还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说幸好杨锦荣及时出现救了陈永仁一命!
那么关于杨棉荣抓陈永仁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陈永仁是韩琛出卖给杨锦荣的,所以让陈永仁打架制造混乱,通知杨棉荣当场逮!
好让杨锦荣能在上级面前立功!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是杨锦荣救了陈永仁,而韩琛正在试探或出卖了陈永仁,以达到他试控沈澄及和向杨锦荣交换情报的目的,因为如果这次是韩琛把陈永仁出卖给了杨锦荣,那么杨锦荣肯定也要搞些情报回情给韩琛。
关于这个录音带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这个录音带是李心儿自己设计的,然后作为对刘健明的试验!
不过两种说法我更钟意于第一种!
因为李心儿早已清楚刘健明的真实身份!
又何必来这一幕呢?
这样不就等于把自己暴露给刘健明了吗?
还有就是当刘健明问她有没有听过录音带中的内容?
李心儿说:“没有”!
其实他这句话刘健明哪里会信!
刘健明从这里已经听出自己上当了!
疑问九:在这第九个疑问当中我将解答有关录音带的全部内容!
想想:关于录音带在本片的使用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第一:杨锦荣从保险箱拿出的那块录音带,后来放进信箱,最后被刘健明烧毁,这块录音带对影片有何意义?
第二:杨锦荣寄了盘带子给李心儿,而信封的地址却是李心儿的,最后这盘录音带还是落到了刘健明手里!
那么这盘录音带中录了些什么呢?
下面有分解!
第三:刘健明从杨锦荣房间偷出了一盘录音带,那么这里面又录了些什么东西呢?
有人说这盘录音带的内容是歌曲《被遗忘的时光》,也就是影片最后在刘健明办公室找到的那盘,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的!
真正的答案下面有透露!
第四:沈澄最后放给刘健明听的录音带是哪里找到的呢?
第五:刘健明正在收听从杨锦荣的保险箱中偷回来的录音带,里面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
听完后他把录音机直接放进口袋,走出办公室,叫上内务部所有工作人员前保安科找杨锦荣,要他听录音带里面的内容!
当时他的表情很自信!
还说了一句台词:“请保安科的头头回来喝咖啡”!
可是为什么刘健明当着众警察的面时录音带的内容却变成了刘健明和韩琛的对话!
关于这场戏网友争论很多,有人说刘健明疯了,分不清录音中的内容了!
有人说这不过是杨锦荣的计中计而已,故意在里面穿插一段自已和韩琛的对话,然后又录上刘健明和韩琛的对话,让刘健明在众人面前出丑!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成立的,成立的说法下面呈现!
解答:首先在信箱中被刘健明烧毁的录音带是一块空白的,因为那只不过是杨锦荣的一个计策而已,这个我上面也有提到!
还有刘健明从李心儿手中拿回的那版录音带,其实就是影片最后在刘健明办公室所找到的那块录有歌曲《被遗忘的时光》的录音带,因为当刘健明听了从李心儿手中拿回来的录音带后发现自己上当了,上了杨锦荣的当,也可以说是上了李心儿的当!
所以他必须拼一拼!
博一博!
于是就出现了杨锦荣的保险箱找录音带的那一幕!
还有刘健明从杨锦荣保险箱偷回来的录音带里面的内容确实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并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录音内容是歌曲《被遗忘的时光》,更不是某些网友所说的刘健明听到杨锦荣和韩琛的录音是幻觉,可以说刘健明当时特别的清醒!
那他为什么有了录音带还不抓杨锦荣呢?
竟然会当着众人的面在录音机中播自己和韩琛的对话呢?
这个下面再作分解!
那么最后沈澄手中刘健明和韩琛谈话的录音带又是从何而来呢?
理由:其实这一切要从杨锦荣说起:也可以说刘健明在他保险箱偷录音带的这一切他都清楚,同时也都是他自己所安排的!
想想:杨锦荣是不是对换水的陈伯说过:陈伯你真厉害,我们没水了你都知道啊!
所以他也应该知道刘健明在水里下药的事情!
所以那天他故意支开了保安部所有人员,只留下了两个人,而那两个人因为喝了咖啡后就不醒人事了,因为泡咖啡的水有下了药呀!
所以保安部的大门不攻自破!
这样就被刘健明很轻松的进了!
当刘健明开取杨锦荣的保险箱时,不知你仔细看了镜头没有!
这时银幕上一共出现过三双手!
一双手是戴了手套的!
另一双手是穿白衬衫戴了个手表的!
还有第三双手是穿西服的,而且没戴手表和手套!
很显然这三双手当中有一双手是刘健明正在开保险时的,也就戴手套的那双!
而剩下两双手有一双也是刘健明的,因为那是刘健明回忆自已以前在电脑屏幕前所记录的杨锦荣在保险箱的手柄上所旋转的角度!
那么第三双手就是杨棉荣的,此时杨锦荣也正在刘健明的办公室中开保险箱,因为他知道刘健明一天到晚都会在办公室,但这时已在他的办公室里,所以他才趁此机会潜入刘健明的办公室,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支开保安部所有人给刘健明提供机会盗取录音带的理由!
因为只有这样刘健明才会离开办公室,我杨锦荣才有机会进你刘健明的办公室!
所以最后沈澄放刘健明和韩琛的录音带前说了一句话:“你还是听听杨警官在你房间找到的录音带吧!
”所以当杨锦荣在刘健明办公室盗取了录音带后,打了一个电话得意的问刘健明:“你在我办公室玩的开心吗”?
这点足以说明杨锦荣对刘健明的一切了如指掌!
当刘健明回到办公室后,听了从杨锦荣那偷回的录音带,确实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
但是刘健明这时发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一个能直接致自己于死地的问题!
那就是自己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不见了,再联想到自己刚才在保安部偷录音带时杨锦荣打给他的那个电话!
他已完全断定,在自已保安部偷录音带的同时自已那个致命的录音带也被杨锦荣拿走了!
他深知:以他手上那盘杨锦荣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根本定不了杨锦荣的罪,也许杨棉荣和韩琛交换情报的事警局的上级早就清楚了!
再想想自己被杨棉荣拿掉的那盘录音带,以上面的录音内容完全可以致自己于死地,也许杨锦荣马上就会派人来抓我了!
更何况杨锦荣怀疑了我这么久,调查了我这么久,早就看我不顺眼了,现在那么重要的证据落在了他的手上,我只有死路一条了!
所以在这种环境所逼下,刘健明就只有鱼死网破,破釜沉舟,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他就想好以装疯的形式来自首,所以后来拿了自己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在大家面前呈现!
这样就等于自已把罪行公布于世,也算是一种自首,他想这样总比被杨锦荣揭穿自已好多了!
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一枪解决了杨棉荣及自杀没成功的结果!
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在装疯!
疑问十:刘健明是不是装疯?
解答: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也有很多人认为不是,我前几天贴了一篇《终极解密《无间道Ⅲ》-刘健明其实在装疯》的文章后被人大骂,好多网友说编剧没想到的都被我想到了,意思是说我在无中生有!
其实我开始也不相信刘健明是在装疯的!
后来看了《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的导演刘伟强在香港电台综艺节目《电影两面睇》中对本片剧情的解剖后我才大悟!
刘伟强说:“如果刘健明真的疯了,那他就等于走出了无间地狱的轮回,因为对于一个疯了的人来说等于忘了以前所有的一切,重新开始了!
如果刘健明的下场是这样的话,那就不符合我们《无间道》系列的主题了!
相反,如果刘健明如果没有疯,就预示着他从此走上不归路,要承受无间的痛苦,因为他不能忘掉以前的一切,而自己现在又成了残疾人,警察也没得做了,所以说他比死了还更痛苦,你如果仔细看:影片最后有一幕他手指在轮椅边缘上轻轻的敲扣着的戏,其实那都是陈永仁在扣敲摸索密码器时的动作!
因为这时刘健明已经把自己幻想成陈永仁了!
希望能够像陈永仁那样得到解脱!
勉受这无间之苦!
你留意了影片中最后的几行字吗?
那就是写给刘健明!
”听了刘伟强的解剖我终于明白了,还有影片最后的几行字好像是什么:“当坠无间地狱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世不得翻身”,好像是这句话吧,不过我也好像说错了几个字,反正意思都差不多了!
至于刘健明为什么要装疯?
我想我上面对录音带事件的分析已经把这问题说的很清楚了!
那么还有哪些地方能证明刘健明是在装疯呢?
下面我将贴一些证据上!
理由:第一:在香港,精神病患者是不必坐牢的,接受治疗即可。
所以当刘健明发现杨锦荣拿走了他和韩琛对话的录音带后。
他就想了:“既然瞒不住了,不如将计就计!
我知道你们马上会来揭发我,但是我一定要抢先于你们揭发我之前自首!
要是等你们揭发了我我就完了!
所以他当时只有通过装疯的形式自首!
第二:其实刘健明最后还是在警方面前自首了,决定自首之前他清楚以他的罪行自首后也是难逃一死的,所以他只有通过装疯这种形式进行自首,正如我上面所言:在香港,精神病患者是不必坐牢的,接受治疗即可。
只有这样才能免于一死。
所以我们看到下面这两场戏!
第一场戏:刘健明正在收听从杨锦荣的保险箱中偷回来的录音带,里面是杨锦荣和韩琛的对话!
听完后他把录音机直接放进口袋,走出办公室,叫上内务部所有工作人员前保安科找杨锦荣,要他听录音带里面的内容!
当时他的表情很自信!
还说了一句台词:“请保安科的头头回来喝咖啡”!
第二场戏:当他在杨锦荣面前把录音机打开时里面的对话却变成了刘健明和韩琛的了,这时刘健明拔枪指向杨锦荣的头说:“刘健明,我要亲手逮捕你”!
看到这里,大家都认为刘健明已经疯了,已经连谁是自己都分不清了!
其实没有,他是装的!
这样既可以把自已的罪行公布于世,也可以说算是自首吧!
但是这样做更可以让大家以为他已经疯了,而且有悔过的心理!
这样就等于达到了他自首但不坐牢的目的了!
后来还出现了一枪解决杨锦荣和自杀的镜头!
其实这两方面还是有原因的!
想想:刘健明在疯狂状态下,居然那么远还可以一枪打暴杨锦荣的头?
而自杀时用的同样是那把枪,那么近却打不死自己!
这样是不是太夸张了点?
那么真相只有一个,他是在装疯,所以趁此机会杀了他一个仇人!
因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一切都拜杨锦荣所赐!
他早就想解决掉杨锦荣了,这时再加上杨锦荣说了一句:“我是警察”!
更是刺激到他内心的伤处,于是在混乱之中看准机会拔枪解决了杨棉荣!
第三:他自杀的时候为什么打下巴?
一般来说都应该打太阳穴的吧!
那原因只有一个:他在装疯!
为了更逼真,他只有自残!
让别人都相信他应该死掉了(包括观众),而且还要让大家都误以为他已有悔过的心理!
其实他自己心里很清楚,打下巴而已,大不了缝几针,不会弄出人命的!
再说一个警校毕业的人怎么可能连开枪自杀都不会成功呢?
难道他会不知道枪打中那里会死?
打中哪里不会死?
所以是他自己不想死!
其实他不是在自杀仅是自残而已!
这种自残的手段在柯南,金田一故事中也很常见,凶手往往通过这样做来让人们不怀疑他!
刘健明就是通过自残的方式让别人以为他已经疯了,而且已经有悔过的心理!
希望大家能够重新接受他这个人!
第四:最后Mary来看他的时候态度很冷漠,这也是有原因的!
作为最了解他的女人,经过录音带的事件后我相信Mary应该已经看透他了,而且他俩毕竟也相处了那么久,对刘健明的一切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只有她知道刘健明是在装疯,但是出于往日的一份情义,她并没有揭发他。
其实刘健明在这一部和第一部的结局一样,用自己的智慧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通过以上的这些片段足以证明刘健明是在装疯!
但有网友说,他既然没有疯,那他为什么会被李心儿催眠了呢?
在电话中为什么把李心儿的声音幻觉成陈永仁的呢?
为什么那次接到李心儿电话后出内务部时连出口都不知在哪边呢?
再说刘健明幻想陈永仁用枪指着自已的头又怎么解释?
还有就是刘健明换衣服时陈永仁在旁边冲着他笑,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就不能证明刘健明已经疯了?
这些问题我会一个一个解答:首先前三个问题上面有答案的,自己找找吧!
至于刘健明为什么会幻想陈永仁用枪指着他!
这是因为导演用这种手法来描述刘健明正在饱受无间的苦,还没得到解脱!
所以刘健明只有尽量把自己幻想成陈永仁,希望能像陈永仁那样得到解脱!
这句话是刘伟强说的!
所以拿枪的那个陈永仁是他自已扮演的,而自己拿枪所指的刘健明及坐在旁边的黄志诚则都是自已幻想出来的!这并不表示刘健明已经疯了,只能说他当时正在饱受无间之苦希望能尽快得到解脱的那种心理!
至于他换衣服时陈永仁在旁边冲着他笑的那场戏,导演就用更清楚的手法表明了刘健明正在饱受无间的苦,而且还没得到解脱!
刘健明当时是把自己幻想成陈永仁了!
希望能像陈永仁那样得到解脱!
因为刘健明那时是在照镜子,而且自己看着镜子笑,可镜子里出现的竟然不是刘健明而是陈永仁,陈永仁同样也是在微笑!
其实镜子里面在笑的那个是刘健明自己,只是他把自己幻想成了陈永仁!
自已在笑也就是陈永仁在笑!
所以镜子里会出现陈永仁在笑!
其实这场戏并不说明刘健明已经疯了,只能说明这场戏更直接的点明了刘健明当时正在饱受无间之苦希望能像陈永仁那样尽快得到解脱的那种心理!
最后我向网友们解答四个附有火药味问题,也就是网友常常争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刘健明在警局自残以后!
李心儿收到了一条短信内容是:刘健明对着手机的镜头说:“过了今天就没事了,我一定会亲手逮捕刘健明”,这场戏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导演怕我们对剧情有所误会,所以安排了这场戏,因为刘健明在大家面前播出了他和韩琛的录音带带后,有些观众一定会很意外!
其实导演是想我们清楚:刘健明和韩琛的录音是刘健明故意播给大家听的,刘健明在此之前已经决定自首了,不然他不会给李心儿发那条短信,所以这场戏是导演为了防止我们误导剧情而安排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最后刘嘉玲在刘健明背后开了一枪,有些人说这场戏是多余的,其实这这场戏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一箭双雕,两层意思!
刘健明当时在想:就是因为这个女人,我走了今天这个地步,饱受无间之苦,永世不得解脱!
而另一方面则说明刘健明没有忘掉以前的一切,所以说他还是在无间道路上巡回,始终没有得到解脱!
这也符合了《无间道》系列的主题!
第三个问题:影片的最后,沈澄打开电脑,电脑里面录有平时监视器收录的内容!
其中沈澄点开了电脑中所录的这么一段录像-杨棉荣对着监视器的镜头说:“兄弟!
你是对的”。
关于这个片段网友也有很多争议!
有的说沈澄那时是在杨锦荣的办公室,有的又说是在刘健明的办公室,有的说杨锦荣那句话是对沈澄说的,有的又说是对刘健明说的,也有人说那是杨锦荣在刘健明办公室找到录音带后在刘健明的办公室对着镜头说的一句话!
那么最后一种说法是最错的,因为刘健明的监视器是装在杨锦荣的办公室,又不是装在自己的办公室!
所以说怎么可能是杨锦荣在刘健明办公室找到录音带后在刘健明的办公室对着镜头说的一句话。
其实真正的答案是:沈澄在刘健明的办公室里找到了杨锦荣在自己办公室对刘健明说话的录像片段!
那么我这么说一定要有理由大家才会相信!
想想:导演从来都没有正面的暴露过杨锦荣发现了刘健明正在监视他!
为了让观众不要误会剧情,所以安排了这么一个片段说明杨锦荣早已知道刘健明监视自己了!
那么这句话杨锦荣是什么时候对刘健明说的呢?
其实就是从他们各自从对方偷得录音带后,杨棉荣回到自已的办公室对着监视器的镜头说:“兄弟,你是对的!
”,因为当时刘健明正着手调查杨棉荣,杨棉荣觉得刘健明这样做多少有点像个警察,因为他至少会怀疑谁是内鬼,而且会做深入调查!
所以杨锦荣对着监视器对刘健明说了那句:“兄弟!
你是对的!
” 第四个问题:杨锦荣和沈澄为什么会怀疑刘健明是内鬼?
那么怀疑刘健明是内鬼的一共有几个人呢?
答曰:首先我认为怀疑刘健明是内鬼的至少有四个人,分别是李心儿,梁警官,杨锦荣及沈澄!
此话怎讲?
首先说说李心儿吧!
在陈永仁的墓地,李心儿就决定帮陈永仁的牺牲查出真相。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陈永仁死前,李心儿一直都不能确定陈永仁的真正身份,在她心目中陈永仁当时就是以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小混混,被律政署转到自己这里接受治疗的。
因为,陈永仁心理治疗不是秘密,傻强也知道,仔细看傻强和陈永仁在车里的对话就可以知道,陈永仁问傻强自己是不是有妄想症?
傻强大意说他是不是看心理医生看傻了?
可见,不仅仅是黄志诚知道陈永仁接受心理治疗,如果是专为警察安排的心理治疗能让傻强知道吗?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她能洞悉一些别人不容易察觉的细节。
当她与刘健明接触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刘健明对陈永仁或者对自己的感觉都很不寻常。
并能够隐约感受到来自刘健明身上那种深不可测的迷。
于是,她开始了试探刘健明的一系列举动。
比如在陈永仁墓前对刘健明说:“你也是个好人,不是你,他也无法恢复警察身份。
”一个人就算掩饰功夫再强,也是有自己的死穴的,对于刘建明来说,他的死穴就是陈永仁。
陈永仁的死对刘健明的震撼,以及陈永仁的那句:“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有自已心底的愿望“做个好人”都是触动着刘健明心理机关的。
李心儿用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渐怀疑刘健明,接下来得到了一步步的证实。
首先,李心儿带刘健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目的是为了展示她电脑里有陈永仁的病例,也就是想让刘健明起贼心,然后暴露自己!
因为刘健明心里有鬼的话,必然对一切有关陈永仁的资料会特别的感兴趣。
果然,第二天李心儿的电脑被盗,李心儿当时已经猜测出几分或完全可以肯定刘健明是警局内鬼了,再加上看见了刘健明通红的双眼就知道他一定是晚上为打开密码而费心的结果。
她当时还故意对刘健明说:“没睡好吧?
你也该休息一下了。
”接着故意向刘健明透露自己的密码就是车牌号码。
其实透露密吗这件事是李心儿做的最失败的,因为就是从这里起刘健明才发现李心儿早就清楚他内鬼的身份了,这样刘健明必然会准备一系列方法来对付李心儿,当然包括我上面所提到的假装被她催眠等等!
那么杨棉荣,沈澄,张警官为什么会怀疑刘健明是内鬼呢?
这要从陈永仁和林国平之死事件说起!
如果根据刘健明的证词当时情况是这样的:“警局内鬼林国平在刘健明面前挟持了警局卧底陈永仁,突然林国平开枪杀死陈永仁,当时刘健明便拔枪解决了内鬼林国平,但陈永仁在这次事件中牺牲了。
”而当时真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陈永仁当时拿枪指着刘健明的头,并拿下了刘健明的警察配枪,而且还卸下了里面的子弹。
这时警局内鬼林国平出现,他当时拿枪指着陈永仁,叫他放了刘健明!
最后在一场混战之中,陈永仁死在了警局内鬼林国平的枪下!
当时林国平还说要把这个功记在刘健明的身上,于是拿出一块布擦掉了留在枪柄上的手纹,并且把自己的枪用布包起来交给了刘健明,这时刘健明拿了林国平的枪解决了林国平!
于是出电梯后刘健明便以我刚才第一种情况那样向警局提出口供!
其实刘健明的口供是有疑点的!
首先:陈永仁是死在警局内鬼林国平的枪下是没有错,但是林国平中的却是自已枪中的子弹,其实这样只会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林国平是自杀的!
第二种:刘健明抢了林国平的枪然后干掉了他!
第三种:林国平是在完全没有防备的状态下被刘健明抢了枪被杀掉了的!
第四种:刘健明认识林国平,并且是很要好的朋友!
也许两人具有同样一种身份,两人是合作关系!
经过分析,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显然不成立。
因为林国平不可能会自杀,再说在那种情况下刘健明根本不可能能抢到林国平手中的枪!
那么不管是第三种还是第四种情况,都能证明刘健明和林国平是合作关系的!
不然林国平不可能对刘健明没有防备!
再说警察的子弹都标有号码的!
林国平是中了自已枪中的子弹警局一定检查的出来!
所以说杨棉荣,沈澄,张警官都不相信刘健明的证词!
记得重案组的张警官调到内务部时和刘健明有一场戏!
刘看到了张端了一杯咖啡给自己时说:怎么重案组也送外卖呀?
张说:以后我和重案组的咖啡都调过来陪你了!
刘说:我戒了,喝了咖啡我会睡不着的,最近要服安眠药才能睡!
张说:要不是你,我也不会调过来!
大家注意这句“要不是你,我也不会调过来”的台词其实是一语双关的!
其实上级调张警官到内务部目的就是联合杨锦荣和沈澄来调查刘健明的!
可曾记得张警官一直在刘健明面前强调杨棉荣就是内鬼!
这只不过张,杨,沈,三人所设计的一个圈套,但是刘健明还是钻进了,因为他开始调查杨锦荣了!
上次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看了无间三,果然啥也不明白,第三集出了名的时空混乱,我又没看过前面的,估计看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片中的时空转换,连谁是活着的谁已经挂了都一无所知。
现在看了前面两集,才算了解前因后果,虽然还是糊涂地够可以,这片子时间点太多了,讲述的事从1991年到2003年,又从来不肯按照顺序说,第一集从91(好象是)年直接跳到了02年,大部分在拍02年的事,第二集分别拍91年,95年,97年,第三集一会子拍01年,一会子拍03年,反正看这片子要记忆良好精神集中头脑清醒,否则头大无比。
而且陈永仁和刘建明还分别用两个人演,也很混淆,我老觉得那是两个角色。
尤其是余文乐和梁朝伟的个性差太多了,陈永仁这个角色97年还是余文乐式的沉默有型青年,为什么01年就变成量朝伟式吊儿郎当的二五仔了呢?
而且余文乐有些表情不足,很难想象长大了会变成梁朝伟,梁朝伟的表情就没那么单调。
陈冠希还是很漂亮,和刘德华也算神似吧。
其他演员都是著名演技派,虽然曾说过无间道就是一帮香港老头大集合,不过角色演技都很有保障,连胡军都演地不错(角色好吧?
)吴振宇的演技果然很妖,他演的角色看着最过瘾,表面上很斯文,但是就算不知道他的身份,也会觉得他很可怕,是不显山露水的那种真正的老大。
不过说起来无间道的黑道头目外型都很平凡,仅出现一次的倪坤完全是普通听评弹的老头,穿着家常汗衫和拖鞋,完全看不出是“香港黑道龙头”,还有“四大家族”的头目都是四个形容委琐的大叔,穿着很普通的T恤,跟菜场里卖水产的一个样。
看来无间果然是“香港黑道浮世绘”,不像其他黑帮片,老大都要穿黑风衣做小马哥状。
看完三部,仔细一数,人都死光了啊?
这片子真是残酷,白道黑道不断的KILL角色,每一集都要死好多人,根本就是两败俱伤,警方打击黑社会真是惨啊!
基本上主要人物都挂了:黄SIR死于2002年,被韩琛拷问卧底不得后从天台摔下。
枪战中傻强被击中死去,中枪后还救出了陈永仁,但是陈永仁最后和刘建明互相识破,被韩琛卧底B所杀,B死于5分钟之后,被刘建明所杀。
韩琛也被刘建明所杀,为洗清身份灭口。
十年前一切的开始是原老大倪坤被暗杀,倪坤出来一下下就死了,策划者是黄SIR和玛莉姐,执行者是刘建明。
倪永孝一年之后复仇,杀了四大家族。
四年后又查出真凶,分别暗杀黄SIR和玛莉姐,错杀了陆启昌,玛莉姐被刘建明出卖,在机场被撞死。
陆启昌安插在倪永孝身边的卧底被查出后立刻被除掉。
倪永孝在枪战中被黄SIR杀死。
第三集剩下来没死的刘建明和新登场的杨锦荣智斗一番后互相枪击,杨锦荣死去,刘好象变成了植物人。
至此除了陈道明之外,无间道上所有人物一个不剩都死了(大家在冥界继续斗吧)。
看下来的感觉是安插卧底是非常损耗的做法,互相都能安插卧底,所以其实自己没占到多大优势,但是不安插又不行,只能看谁的卧底更加强。
陈永仁和刘建明两个卧底的存在使黑白两道信息高度透明,但是互相牵制,谁也灭不掉谁,但是卧底也有一定作用,至少可以保命,于是接着再斗,真是没完没了,所以叫做无间道。
大家都为了身份问题烦恼,陈永仁因为出身不能当警察,只能用卧底身份换取将来的警察身份,要从黑道卧底的刘建明手中拿回真实身份;刘建明一心想换掉自己的身份,自己身为内鬼还整天查内鬼,非常自我矛盾。
说到一个人的身份之多之复杂,大家都比不过清朝著名人物韦小宝,他的第一重身份是政府官员,第二重身份是天地会香主,第三重身份是邪教组织神龙会神龙使,虽然最后穿帮再也混不下去,但是前面脚踏几条船一点问题也没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角色转变飞快,到哪里都吃得开,也懂得利用各种身份的资源获利其他身份。
韦小宝应该到现代做“无间道心得”讲座才对。
剧情和整体故事结构有很多人分析过,不表。
我主要谈谈人物塑造这个角度。
以前,我一直是将陈刘这两个角色,作为一对镜像来看待的,这也是为什么会赞同andy演技较次的原因。
作为镜像,每次对手戏都落在下风,肯定会被吐槽。
但是现在来看,我完全推翻了镜像这个看法。
或者说,表面上两个人的卧底身份互为镜像没错,但是深入下去,会发现刘建明比陈永仁要复杂得多。
这种复杂一方面是立场带来的,一方面是性格造就的。
陈永仁作为正方卧底,立场上肯定也有艰难之处,但这主要是操作层面,在精神上,陈永仁从来没有真正的动摇,他对自己的警察本质是有着深深自我认同感的,虽然也会找上司抱怨当了太久古惑仔快忘记自己是警察了,但是他对于自己是代表正义一方完全没有过任何怀疑。
因为韩琛对他并不好,他没有什么要为韩死心塌地卖命的情感动机,贩毒罪大恶极,他同样没有道义上的摇摆。
陈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痛苦主要还是来源于工作上的复杂带来的压力,毕竟孤身入虎穴,一不小心就有杀身之祸,这种压力是他有暴力倾向,被黄警官安排看心理医生的根本原因。
简单说,陈永仁的痛苦是工作压力产生,这种痛苦本质上与投行的分析师工作到凌晨猝死是一个类型。
刘建明就不一样了。
按照剧本的设定,刘建明的能力比陈永仁要强很多。
因为同样是卧底,陈永仁一直不被老板信任,刘建明则深受警局高层器重,在片中也处处能体会到刘建明在日常工作中完全游刃有余,他是一个精英的设定。
如果去除卧底身份,刘建明这样的人就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羡慕嫉妒的对象,长的帅女朋友漂亮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人生赢家对吧?
很可惜,这些都是假的,都是泡沫。
如果说陈永仁肉身在地狱之中,但是拥有一个战士的geming浪漫主义,精神上随着剧情深入越来越完满。
刘建明则是肉身处于极乐世界,但他心知肚明这些根本不是真的属于自己,他心知自己本质的污秽卑劣,他要是真的冷血无情,对自己反而会比较好,心安理得的坐享荣华富贵就可以了。
但是刘建明这个人精神上比较软弱,也可以说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管是跟随韩琛,还是后来背叛杀死韩琛,乃至到第三部里面处心积虑想做回警察,他的每一步思想转变,都是被外力迫使的,并非他自己的选择。
因为性格上的弱点和能力上的精英,刘建明一直处在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一直在变,他没有可寄托的所在,这是空虚,又担心自己身份暴露,也担心自己被韩琛抛弃,这是恐惧,而且工作关系,他不可能像陈永仁那样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整个系列里,刘建明一直没有找到发泄这种精神上痛苦的途径,恰恰相反,他需要精心维持一个精英专业专注,彬彬有礼的假象,以他的能力他可以做到,但以他的性格,他根本难以胜任,这就是说他身处无间地狱的原因。
不管想向正反哪一方努力,他都会遭遇自身的强大阻力,他始终无法战胜自己,只能被动的被命运推着走,不断的挣扎。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刘建明这个角色,比陈永仁要难以拿捏和把握得多。
这里回答开篇的问题,为什么andy在跟tony对手戏的时候,气场总是落在下风?
这是正确的啊。
敲黑板。
因为刘建明精神上对于陈永仁就是处于弱势的,邪不胜正啊朋友,更何况这里的反方本来就不太愿意当反方。
你要他怎么压倒正方?
压倒反而错了。
然后把目光投向电影。
在这个系列里,tony的发挥是比较稳定流畅的,可以看得出,演员对于他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陈永仁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套路,在这个基础上,tony的发挥无懈可击。
andy呢?
这很奇妙。
仔细观察之后,会发现,对于刘建明这个复杂的角色,andy的想法也是比较犹豫的,他绝对不像tony那样,非常自信而且坚定的知道自己要呈现一个什么样的陈永仁。
andy则有些纠结,因为刘建明实在太难把握了,andy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有一个相当的认知历程。
一开始他其实不知道刘建明是什么样的,所以在第一部的某些部分,刘建明会显得有些生硬,不够自然流畅,因为andy也在不断的深入刘建明的内心世界。
抱歉,第一部我看的次数比较少,可能不够准确。
也可能是我对andy的偏见,我总觉得这么难的角色,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很自如。
但是不管是不是这个原因吧,andy表现出的迷惑却正好切中了刘建明的暧昧,即使是刘建明身上那种微妙的不自然的感觉,也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处境的。
这几乎是不可演绎的,这超出了表演的范畴,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息,唯有演员本身的精神状态与角色高度一致,才能不依靠任何表演,来完成这种人物的气质。
我倾向于andy在第一部有一点歪打正着,如果他是真的做到了跟刘建明合一,那我唯有叹服。
再说这也是没法验证的事。
不过不管怎么样,到了第三部,andy彻底领悟了。
因为剧情的变化,第三部的刘建明精神状态有明显的显性化发展,也可以说andy完全想明白了,所以刘建明身上那种失魂落魄却又强装镇定的状态,andy从一开始的庶务部电话就表现的很好。
到了停车场和黎明的对手戏,andy流畅的展现角色身上的不自然的紧绷感,但是这种不自然本身又非常自然,因为没有多余的眼神和动作。
必须提醒,刘建明不是普通的说谎者,普通的说谎者会眼神闪烁,刘建明是一个精英警官,他完全可以压抑自己的情感,唯一能流露的就是andy展现的那种微妙的不自然,一点点装腔作势,一点点的外强中干,以及全然的内敛。
上面讲到了刘建明缺乏自我身份认同,可是到了第三部,他第一次有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想成为陈永仁。
他羡慕陈永仁,向往陈永仁。
但是因为过去的黑历史注定了他只能用加倍弄脏自己的手的方式来靠近自己的目标。
手段与目的南辕北辙,他又是一个精神不够强硬的人,所以逐渐走向崩溃是顺理成章的。
第三部andy要演绎的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从轻微症状到完全堕入深渊的过程。
坦白说,还是地狱级的难度。
因为你可以很容易的扮演一个疯子,也可以很容易的扮演一个正常人,但要一个正常人来呈现如何一点点的疯掉这个过程,很难。
而且刘建明不是普通的疯子,他是一个很理性的疯子。
理性来自能力,疯狂来自精神,这矛盾的二者始终在他身上统一。
所以这个过程必须很有逻辑。
观众可以观察到andy是如何演绎这份矛盾的裂痕越来越扩大的过程。
到了刘建明在医院出现幻觉,被李医生带到诊所催眠这段剧情,已经是明显的精神分裂症了,刘建明是何等聪明之人,你们以为他不知道自己已经疯掉了吗?
他当然知道,他只是没办法控制自己。
但是他的理性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走向末路。
所以在诊所,有一组andy和tony同场景对照,可以看到,tony表现陈永仁,虽然痛苦,但是并不空洞,andy表现刘建明,看似镇静,但是眼神已经完全虚无。
在整个陈述的过程中,刘建明都一直保持着这种失神,这就是我为什么说andy已经完全理解了角色。
他知道刘建明是如此聪明,聪明到知道自己精神已经崩溃,聪明到知道自己已经蒙着眼睛走到穷途末路,所以这个时候andy演绎的刘建明不是矛盾的,不是挣扎的,挣扎已经结束了,这里只有虚无与绝望。
然后闹钟响了,刘建明猛然惊醒,这个地方andy的处理也很有逻辑。
他是如梦初醒一般,所以他的肢体语言是猛烈的,但是其实他并不意外,所以他并没有大惊失色或者手足无措,只是淡淡的问李医生发生了什么。
他当然知道的。
刘建明没有杀李医生灭口,也验证了剧本设定刘建明不是心狠手辣之徒的证据。
很多人说刘建明也喜欢李医生。
其实不是的。
刘建明在这个阶段并没有余力去喜欢一个女人,李医生对他来说是一种远期救赎的象征。
因为李医生认可陈永仁,所以刘建明幻想有朝一日可以在李医生这里得到一种身份上的认同。
回到警局,这个片段刘建明是完全幻觉的,他彻底把自己当成了陈永仁。
镜子里出现陈永仁这个画面,就是说要明明白白的告诉观众这点。
但是镜头给到andy的时候,andy的表情不是简单的微笑,而是一个大喜过望又略带狰狞的笑容。
他真的完全理解了刘建明。
太到位了。
当一个表面自负,实则自卑的人,一个以卑劣手段爬向光明的人,一个矛盾挣扎一生的人,快要到达彼岸时,在看到虚假的曙光时,他会是何等的快乐,又是何等的扭曲。
看到这里我突然特别难过。
为人物的命运。
也为大众对andy的误解。
他真的触及了角色的灵魂,真的是此处应有掌声啊。
但是大家却一直说他演技平平。
太遗憾了。
世间知陈永仁者多矣,懂刘建明的又有几个呢?
最后一段的高潮,自然是水到渠成。
整个系列人物性格的压抑和内敛,终于在最后一刻汹涌澎湃的奔流而出。
是一段哈姆雷特式的自白和质问。
质问这个世界,也质问自己。
到底还是没有答案。
到底还是无法挣脱命运的束缚。
又一次,手上占满了鲜血。
最后的泪水是人物对自己命运的哀悼。
他终于认命了。
所以,说刘建明这个人精神上比较软弱,真的可以吗?
其实是陈永仁被艺术美化了,英雄是没有弱点的。
刘建明只是比较真实,现实中的人,哪里会那么坚定那么理想呢?
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的徘徊和寻找自我罢了。
至少刘建明一直想逃离自己的宿命,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
我实在没什么资格说他软弱。
只是想叹气。
最后那声来自Mary的枪响,其实并没有必要。
不需要用这个来加深他的悲剧了,在最后落泪饮弹时,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惨败。
对命运的惨败。
已经完成了。
这件艺术品。
陈永仁之死,是一个传统的古典英雄悲剧,它很美,很悲壮,刘建明之死,他不是英雄,也无法成为一个恶人,可是为什么这个悲剧升华了整部作品呢?
因为这才是人性。
其实,我是最不擅长写影评的,因为在感想和剧情之间,我总是容易顾此失彼。
赶头趟集看的《无间道3》,整体感觉不是特别好,因为在双线结构下,1个半钟头未免太短,刘建明的精神分裂交代清楚了,沈澄以公安的身份出现又显得太突然,直到杨锦荣死了以后,我还不敢相信他居然是个好人。
如果说,这些简单的片段就能托起“无间道”的内涵,就想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目的犯过错,这是《无间道》里谁也不能逃脱的痛苦,未免太无力和苍白了。
当然,这部戏里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势力派演员对峙确实很富有张力,会让人不自觉的屏住呼吸,紧张的期待剧情发展。
唯一不足的是黎明,不是演技的问题,我觉得是定位。
他自己没有理解清楚杨锦荣是什么样的人,只是永远表情暧昧的在说一句小心。
导演以为可以用杨锦荣这个角色来混淆视线,造出悬念,可是太突然的出现和消失,反而让黎明都把自己迷失了。
难怪观众要认为这个角色是多余的。
沈澄这个角色也有一样的毛病,现在回想起来他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变换身份,过渡的意味太明显了。
好在陈道明有足够的个人魅力可以稍微掩盖这一缺陷,只可惜这两个角色还是经不起推敲。
这些是剧本和剪辑的问题,现在回到角色上来说。
梁朝伟在《3》中把陈永仁这个悲剧角色演成了戏里唯一的欢乐。
虽然做为卧底总是在出卖和背叛间获取信任,拿自己的血肉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过是四个字,“我是警察。
”很少有人能像梁朝伟这样把隐忍发挥到这个极限,在他的眼睛里,什么都有,却也什么都没有。
看到他总是伤痕累累,会心疼,甚至会想叫他放弃;但是看到他受伤以后却还能夸张的说笑,在DR.LEE身边真心的微笑,会更心疼,只希望他过了明天真的就会没事。
梁朝伟的笑和眼神让我们一次一次忘记既定的结局,又看自己一次一次流完泪,继续生活。
到此为止,余文乐版的陈永仁变成一个断层,无法连接。
和他站在一起的DR.LEE,好象是两个世界的人。
陈慧琳可以把欢乐演绎的很娇俏,却不能把痛苦用平淡的压抑来表现。
众多影评一直在说《3》里DR.LEE是想帮刘建明的。
可是我看完以后,却觉得刘建明和DR.LEE更多的只是互相凭吊,对一个真正的警察。
在DR.LEE身上,感受不到无声蔓延的痛苦,只有一些对欢乐的追忆,其实谁都是如此,陈永仁才走了六个月,爱情的保质期还没过,没有经过时空考验的感情如何动人?
我只是为陈永仁可以安心的睡一觉感到欣慰。
刘建明在《3》里完成一个悲剧人物的命运轮回。
从他做为黑帮卧底却又想做好人开始,设想过的结局无非两种。
一是可以做一辈子警察,做他以为的好人;二不过是死亡,好象都是可以接受的,偏偏命运却给了他最残忍的道路,让他去体会无间道的痛苦。
如果说梁朝伟是在表情演戏,那么我以为刘德华是在用肢体来表现。
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刘建明是很有风度的人,有做好人的潜质,他要的,不过是宽恕和遗忘。
被遗忘的已经远去,他以为追查真正的内鬼就可以宽恕自己的罪过吗?
他在欺骗自己,他清楚,所以他分裂了,也许潜意识中他是羡慕陈永仁的——他是真正的警察,受到尊敬;他有DR.LEE,享受爱情……刘建明却只能站在对立面上,可以无限靠近,却永远无法得到,他有的,是生存和痛苦。
所以当画面定格在刘德华和梁朝伟之间时,总是最出彩的,可以感受到互补的希望和痛苦。
刘德华把他对杨锦荣的情感关系处理得很好,当他揭露了自己的身份,发现杨锦荣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警察,甚至沈澄都是公安时,镜头推进,他脸上有轻微的抖动,眼泪非常迅速的滑下,他彻底绝望了,他可以看到全世界,却惟独没有他的位置,他只能给自己一枪。
也许,只有刘德华演出这样的角色,会让人多一些怜悯。
可最可悲的是,他活了下来,痴呆着,却忘不了陈永仁常用的莫斯密码,无意识的,在心底当自己是警察。
我想,这才是无间道里的终极痛苦,不过是想做一个好人而已,只有这样最简单却永恒的痛苦才更显深刻。
刘建明反抗命运,却跌进命运最深的旋涡。
我想起《看电影》上的一句话,“光荣属于人,胜利属于神。
”我们无法改变事情。
是事情改变了我们。
PS:关于《无间道3》的一点补充虽然之前对这片有些失望,但不失为一部可以看第二遍的好片。
几个主角的演技很好,略有偏颇,那也是剧本的问题。
而且,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会发现人性,自私弥漫在整个片子里,差别只是有些人损人利己,有些人损人不利己,还有些人在不损人的基础上利己。
而我以为最成功,是用了蔡琴那两句歌,强有力的催泪瓦斯——“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
”一瞬间点亮所有的背景,每个人都变得富有温情,提醒我们,无间道只是我们心里一小部分的黑暗,我们,还是要认真的生活着。
再说说不足,台词最大的败笔在结尾,陈道明去拜祭黎明和梁朝伟。
他又重复了本片最精彩的台词,“这世界上往往是事情改变了人,人不能改变事情。
”本来到此结束余味无穷,可惜编剧生怕观众看不懂似的狗尾续貂,“可是他们真的改变了一些事情。
”他们真的改变了什么么?
发生的一切,还不就是人与人,人与事之间该有的一些缘分么!
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大和自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
还有就是感觉服装上太刻意了,为了将杨锦荣这个人变得深沉、平静、难以捉摸,安排黎明带眼镜就算了,还要他永远穿着深色的衬衫,用平板的语调说话;刘德华则光亮新鲜露出他永远洁白的袖口。
看久了不仅觉得腻,又显造作。
什么都可以遗忘,哪怕只是暂时。
《无间道1》的剧情,其实算是很完整的了,并没有什么伏笔漏洞《无间道2》,其实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只是在故事的结尾很自然地跟《无间道1》衔接上而《无间道3》呢,其实似乎是嫌《无间道1》不够“完整”非得再给它添一个前传剧情和一个后传剧情再给它添两个重要的新角色(杨锦荣和沈澄)然后这两个剧情还平行推进、交替播出于是乎观众(特别是第一次看的、在电影院看的)如同刘建明一般,都要闹精分了自然不会去给太多好评说白了《无间道1》已经很完整了再来个3,就有点多余
发神经的电影真无聊……黎明到底什么来头?
續集電影就是這樣了,補充說明的東西通常沒什麼看頭。
主旋律意識形態主旋律對白主旋律航拍,一貫的明星至上亂擺pose,注水豬肉式無休止的反復,故弄玄虛把觀衆當傻瓜,就是一個字:爛啊爛啊爛啊!簡直像個F咖小導演的片兒!
经过2的高峰,3又降了一个档次,心理戏拍得很差,故事也没讲好。作为补完前作情节的一部,无间道的故事至此也算结束,但这个收尾之作显然仓促了,没拍好。
其实俺看到最后已经不知道在看什么了 额。。。。。
有谁记得黎明和陈道明也演了吗
就一还行。。。
坑爹的续集,越编越乱!★★☆
新加的黎明自带阴冷惊悚气质,刘德华假想自己是梁朝伟的上身还魂也传神。
三星半,人格分裂了,最佳男主角也出现了...
2003.12.29/2010.4.12/2011.1.14
这部片子get了黎明高知眼镜帅哥形象(很会写report真的看得出来)陈道明在里面就是起个承上启下作用,很生硬
其实并不是警察卧底的故事,想说的其实是善恶,其实是人生。还是有BUG,还是有出戏的地方。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这么火。好吧,我真的很落伍。还是要三部连着看,每一部都很精彩,分开来却都稍显单薄,终于第三部将导演的意图呈现得淋漓尽致。
天哪,这是怎样的一部垃圾片啊,尤其是黎明
一般般,特别加了那些大陆人以后 ...
一部不如一部
还是编剧。
黎明是真的真的不会演戏啊,刘德华精神分裂也差点意思
这尼玛时间顺序也太乱了 就TM一个劲的无序切换 还三个时期 虽然说把时间顺序打乱是某些高智商电影的表象 但这么地东施效颦实在不能忍
从警匪片演成心理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