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强
Crescendo,交响狂人(台),狂人交响曲
导演:德罗尔·扎哈维
主演:丹尼尔·顿斯科伊,戈兹·奥托,毕碧安娜·贝格,彼得·西蒙尼舍克,Sabrina Amali,麦赫迪·麦斯卡尔,希萨姆·奥马里,Eyan Pinkovitch,玛雅·戈尔金,Uri Elkayam,Karin Marko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知名德国指挥家爱德华(彼得·西蒙尼舍克 Peter Simonischek 饰)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组建一个横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青年交响乐团。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这些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的音乐家们,在战争和恐怖攻击的阴影下长大,由于自己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很难共同完成一场交响乐演出。 乐团很..详细 >
这个结尾的方式是我最喜欢的类型
凶猛三分钟,后面靠仁义道德了。
期待过高了 平淡到毫无波澜 甚至机场高潮都有点小尴尬 可能是巴以冲突这个立意有点过于庞大了 冲突感很模糊
巴以的刻骨仇恨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即使是古典音乐这样的媒介也无法让其弥合,即使更具人类普遍情感的乐手们,也无法超越其上。
本片控制得相当稳健,节奏不急不缓,信息不多不少,拍得非常真诚,也许只有德国这种乐衷于实行人道主义援助、喜爱公益项目(即有丰富的经验)、有犹太大屠杀心理阴影、并且有古典乐传统的国家才拍得出来。几个关键处的音乐选择了大众熟悉的曲目,与场景契合,瞬间提升了情感表达,结尾的Boléro又紧扣片名。本片虽然有原形,但却是staged,有明显虚构痕迹,并且有时显得很天真;片中多次push观众与角色一起思考关于和平可能性的问题,一次次的反转,再加上有点超现实的剧本,使影片更像是一本沾了血迹的呼唤和平的美好的乐章。创意很beautiful!(几个选角不错)
只有文艺青年才会觉得音乐可以解决巴以问题 看过一个街访视频 听里面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的谈话 觉得分歧永远解决不了 国仇家恨 血海深仇 再加上宗教 只能是你死我活 抛弃幻想 不要文青 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
世仇的敌对,刻画在自己民族跟身上的血泪太深刻了,一时半会儿的就要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原谅,这确实非常的难。国与国之间的撕扯、对立、战争、毁灭,影响的是世世代代的人。愿世界大同,爱与和平。❤️🙏
哎我操你们什么时候能停止这种脑瘫行为。
Love and art never tear us apart, but hate.
维瓦尔第《四季》里的《冬》最好听~
?阿拉伯人確實在哪兒都喜歡大聲嚷嚷的意思嗎,世界一流音樂大師排練卡農?????不知道以為是一個表演課老師在給一個理工大學的愛好者樂隊排練
对于资本和政客来说,这只是一场秀,一个项目。而天真的音乐家和年轻人当真了。想想八年抗战对我们造成了多少伤害和痛苦,巴以那可是几代人的战争。剧末的机场演出很感人。还有,派几个不说英语的德国保安去追回两个不会说德语的年轻人,是要讽刺资本草菅人命吗?
……
Peace&Love
慷他人之慨自我感动没必要兴师动众拍电影哈
音乐太少了,既然想表达音乐融合人性可以带来和平,那就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时间留给音乐,留给每一天的排练,而不是做什么破冰游戏,因为破冰失败更需要在音乐里失败才能证明艺术不是万能的,不是人类一厢情愿予取予求。由此,可以从创作角度推出两点,要么写成音乐可以实现和平相处的暖色故事,要么白描成伪纪录片式的冷色现实,都好,现在的成品体现不出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任一方面。如果宗教只救赎不产生罪,那么不同信仰的人因此所生之罪怪谁?学艺术本该养成大爱之心,这些成年人还是转不出刻板印象,艺术的精神功效又在哪?匠人罢了?
选你所爱
我们想依靠共情、理解和爱拯救世界,然而,天不从人愿。两个善良淳朴天使般的孩子成了民族主义的祭品,只有伪君子般开着跑车西装革履的“利他”NGO一直延续了下去。结尾机场齐奏Boléro的画面,毋庸置疑是一场梦,一场难以实现的梦
很震撼的交响曲,一幕幕的。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性,一种希望,一种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错,探索和平的可能;没有停在简单的循序渐进后的和解,而是真正跨越战争的交流,仇恨还在,但在音乐的世界里有和睦的希望。
依稀想起以前参加过的workcamp和别的一些ngo,stiftung的活动,但是没有这么"作妖"的"指挥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是电影似乎充满了导言的莫名自信。不过惊叹于德国人的自省,"我"必须去以色列的觉悟。不仅仅是电影里面,生活中也能察觉到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复杂情感,一不小心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