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人在囧途

人在囧途,Lost on Journey

主演:徐峥,王宝强,李曼,李小璐,左小青,张歆艺,黄小蕾,马健,邱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武汉话年份:2010

《人在囧途》剧照

人在囧途 剧照 NO.1人在囧途 剧照 NO.2人在囧途 剧照 NO.3人在囧途 剧照 NO.4人在囧途 剧照 NO.5人在囧途 剧照 NO.6人在囧途 剧照 NO.13人在囧途 剧照 NO.14人在囧途 剧照 NO.15人在囧途 剧照 NO.16人在囧途 剧照 NO.17人在囧途 剧照 NO.18人在囧途 剧照 NO.19人在囧途 剧照 NO.20

《人在囧途》剧情介绍

人在囧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老板李成功(徐峥 饰)遇上挤奶工牛耿(王宝强 饰)之后,旅途便频出状况。被情人逼迫回长沙老家跟老婆摊牌的李成功,机场遭遇到前往长沙讨债的乌鸦嘴牛耿。牛耿人如其名,不但耿直憨厚,而且透出一股傻气。先是登机前安检一口气喝完一大罐牛奶,后来又飞机上让乘务员开窗,好不容易折腾到飞机到达长沙上空,结果让他咒得因长沙大雪飞机被迫返航。无奈挤上火车硬座车厢的李成功刚松了一口气,却又一次在人群中看到牛耿。牛耿就像李成功生命中的瘟神一样,只要他“金口一开”,便会出现如他所言的意外。由于途中的频频意外,两人从火车换乘巴士,又从巴士爬上拖拉机。尽管牛耿的乌鸦嘴让李成功吃尽苦头,但这个混身透着傻气的青年却用自己真诚与乐观感染着李成功。一路的颠簸之后,两人最终到达长沙又回到各自的生活轨迹中去,然而旅途中所遭遇的种种却影响着两人之后的生活…… 本片由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担当监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才第三季薄荷之夏鹊刀门传奇第二季女间谍你的模样石头族乐园2:赌城万岁江城诡事侠女:剑的记忆Yes!光之美少女5GoGo!大牌明星蒂芙尼的礼物花滑女王2:爸爸我爱你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杀人合约同床异客矢在弦上第二季亡命救赎环大西洋各取所需第三季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十四季攻壳机动队SAC_2045持续可能战争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一季未来的奈何boss要娶我幼狮心碎的感觉莎士比亚与哈撒韦:私人调查员第一季军情五处第七季一骑定情缘铁轨边

《人在囧途》长篇影评

 1 ) 一些拙见

情节还是很不错的,基于现实,很有象征意义,只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吧,我还是更加喜欢泰囧,里面的情节更加搞笑,更加深入我心,而这个里面确实是更多感动存在,那个女人,那一群生活艰难的孩子,总感觉这些感动为电影加了一些分,然后还想吐槽一句,我觉得徐峥没有头发更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吧…

 2 ) 反正 看了 你会笑~

较早就出来的一部片子了 当时网页广告也挺多的 就是觉得有点烦 不想看 一开始 听名字 以为是一部关于绑架的搞笑片 类似杀死凯伯斯 又是一部 本土化的美国黑色喜剧 前些日子 室友看了 问我要不要 传给我 我还是坚持不看 昨天 又有位同学极力推荐 我看了 总体 觉得还行 一看导演 是叶伟民导演 导的 经常看见他出席各种颁奖典礼 但鲜又看见他的作品问世 反正属于香港电影界比较官方的一个人物吧 但是拍出来的也挺官方的 我个人认为还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待 要不然 会很伤神我记忆尤新的是几个场景 一个是傻根第一次坐飞机的情景 也太假了吧 不过挺好笑 现在的农民老大哥 一个比一个潇洒···这种情景 完全不在考虑范围 是他要吐不吐的时候 最好笑 要是吐在徐峥的身上 更搞坐火车的时候安排一个大帅哥 干嘛 摆明了 就是捧跟自己相关公司的新人嘛 一看大帅哥的扮演者 居然是加油好男儿 依稀记得 好像导演也有去好男儿当过评委还是嘉宾 很官方 大帅哥台词也很做作 你平时真的对待像傻根这样的这么好吗 要打个问字符号?

还有个在宾馆的场景 也挺好看的· 捉奸那点 桥段很好 但表现弱了点 可以强化哈· 那两口子戏也多了 前面铺的太长 后面又跟不上 有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还有个煽情片段 女骗子蜕变爱心女教师的 情景 但是现实中 真的能有几个呢?

其他的 我不想多说 但我后面很纳闷 以为 徐峥扮演的李成功会帮助哈女教师 但貌似没有 还是有我没看到像傻根这种 在现实中 还不白目死 把李老板小三的唯一照片 搞掉河里 也太没礼貌了点 白目要白目 没眼力劲就没眼力劲 但是礼貌是基本的 为什么傻根演的这么生动 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也差不多这样 在看看他老家的房子 典型的爆发户 在这种隐射贫富差距的年代 我想他的代表力 已经很弱了 反而有种自娱自乐的心态 很官方 要不然早反了。。。。

笑笑就好了 反正国外黑色喜剧本土化的东西 都比较受欢迎啊但请不要老是围绕农民工这个问题 现在中国除了农民工就没有其他点了吗 反腐倡廉啊 也可以试试啊 贫富差距一直都有 但请不要妄自和谐这种状况 有时候越是掩盖越掩不住 为什么路经常都在修 为什么春运票不好买 为什么像这些孤儿需要一个破了相的女老师来照顾 就2000块的医药费 医院贴不起吗人间自有真情在 笑笑就过了 日子tmd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很不喜欢最后的结尾 傻根变了··还不是典型的暴发户 呵呵 呼应也忒硬了点吧

 3 ) 赤裸裸的抄袭!

87年的美国片落难见真情 Planes, Trains & Automobiles (1987)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775/

 4 ) 搞笑有余,情感不足

电影全程设计上确实有一些搞笑的情节,最深刻的应该是王宝强喝牛奶,2b,两人一身鸡毛的买衣服等等。

王宝强和徐峥演绎的尺度都很好。

春运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对于一个没有亲身体会的人,希望自己尽量不要体会到……公路电影通过路上的种种麻烦制造笑点,也在传递温情,传达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爱的。

但这部分刚好显示了电影的缺陷。

作为一个搞笑电影笑点有,但强行温暖功力不够。

一个找了一宿只为归还失主钱包的售票员,一个为救学生上街乞讨欺骗的教师,一个看见原配和孩子就自觉退出的小三,一个完全不介意老公出轨依然温柔的老婆……毕竟主题还是好的,还是希望看过电影的人能像老板一样有一些触动和改变。

 5 ) 洗具之中的杯具!

导演用一种非常搞笑幽默的方式来表现了很多沉重的社会问题,春运难,可怜孤儿,人情味淡薄等等,很讽刺,也很心酸。

老板是一个外表冷内心深处却善良的一个富商,他缺的是感动和真情,他从不为别人感动,所以自己也得不到别人的真情。

但是影片的最后,经历了这些一路上的事情以后,老板为别人付出了他的善心,最后他收获了家人的爱,情人的爱,还有牛耿的友情。

牛耿作为一个农民工的代表,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容易相信别人,最后他还是用实践证明了“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真理。

很感动的一部电影,是可以让你笑着流泪的电影。

拍得非常不错。

演员也很出色,特别是徐峥。

 6 ) 如何从细节打造一部好电影——从《人在囧途》看中国电影的病根

最近看了,谈谈。

镜头你为什么要动摄像机?

影片一开始镜头就往上摇,第二个镜头,还是往上摇,第三个镜头,换了固定机位,还没放弃摇。

第二场戏一开始,王宝强看个电视,你也往下摇。

你不嫌烦吗?

很多人喜欢在开场摇啊摇,说是这样“大气”。

可你并没关心镜头本身的实际用途,是不是需要摇。

王宝强看电视,你就让他看电视好了,你摇他干嘛。

半主观角度,看电视,挖耳屎,画外音,给一个固定镜头,什么都有了,镜头冷,还有冷幽默的效果,观众想,这王宝强干嘛呢,还能抓住观众往下看。

如果你是怕转场太突然,想稍微带点起幅,那种起幅也没什么意义,两场戏之间你完全可以给一个空镜头来转场,比如给养牛场一个固定镜头。

装修华丽的大楼内一段精彩的颇带调侃的驯人完毕后,切到草地上牛们没事儿吧唧吧唧嚼点草,再搞几声若无其事的牛叫,再切到王宝强瞪着大眼挖耳屎,冷不。

这叫啥,这叫风格统一。

当然,这只是随便设想,调侃一下,好的分镜头方案还有很多。

镜头乱了,故事再好,电影档次也上不去。

我知道商业片要的是实用,不偏向任何一种风格,只要是电影本身能用的到的,照单全收,既会用现实主义的长镜头,也会用形式主义的超现实等手法,什么巴赞啊、爱森斯坦啊,统统可以拿来赚取票房,美国人最喜欢干这个,不光电影,整个国家都是讲效率、讲实用的,现实的很,所以人们会爱看好莱坞,因为别人是诚心诚意地想赚你的钱,所以也会诚心诚意地弄出来东西给你看。

他们多年的片厂制度和经验告诉我们,他们每个镜头都会力求用得恰倒好处。

即便再怎样不限风格,镜头也不会用的毫无道理。

来看看《无耻混蛋》的第二场戏的第一个镜头,固定机位,俯视镜头,全景别,士兵列队,军官入画站定,马上切,第二个镜头,近景,军官开始说话。

干净利落。

即使在整个电影里,摇臂镜头也很少,只有一两个,而且具有它的实际作用。

要是碰上这种场景,我们中国导演肯定是不用摇臂死不罢休的,我们来试想一下,首先,高角度镜头,振奋人心的音乐起,镜头往下摇,一排士兵坚厚的背影,导演心想,嘿,这一摇的气势是多么他娘的恢弘。

然后切到一个低角度镜头,队列最后一位士兵侧面拿枪的手,镜头开始右45度角上摇到军官四分之三侧面的脸,军官说话。

镜头再切到一个个士兵脸上坚毅的表情。

镜头继续切换,一个高角度镜头,下摇到军官的主观近景镜头,军官继续说话……。

在任务开始前的这段训话,摇的是多么地荡气回肠,绝对的主流,绝对的正义之师。

有次跟一哥们聊天,老叹没资金。

我说你要拍什么国际大片,他说拍多小的片也要资金啊,机器、摇臂、轨道……这些,总得租吧。

我说,你要那么多玩意干嘛,一台机器一个角架可以解决基本问题。

他便与我争论起很多设备的用途,比如摇臂。

我说,你摇臂也不是天天用,最多用个回把两回就差不多了,租金也就是一两天的事,几百块钱,如果你的片是现实主义,这些东西就更加用不到了。

他说了一句令我很无奈的话:我认为现在流行的就是镜头的运动组合,有时候镜头组合需要复杂一些。

很多人就是这种想法,包括做独立制作的,总认为凡是与电影有关的,一切都是必要的。

那是辅助设备,辅助什么意思懂不懂,是自然机位达不到了才用,画面需要了才用,没事就不用它。

镜头花哨,也要花哨的有道理。

好电影完全是靠才气的东西,并不是靠一堆设备来支撑的。

你还不如把钱花在制片上。

别人有钱都不这样搞,你没钱搞那么大架势干什么。

小制作,靠的就是打游击,这才是王道。

跑远了。

当然,《人在囧途》的投资再不多,弄点摇臂还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那每次定格时画面上伴随着BBB的声音打出的几行字,这绝对是毋庸质疑的败笔,就好比《杜拉拉升职记》里频繁的伴随着唰唰声的快速分屏一样,还自以为特炫特时尚。

简直土到了极点,品位问题。

拜托,这么山寨的小特效,就不要这么老用了,现在就连拍婚庆、业余DV都不玩这些招数了。

BBB,唰唰唰,掉份。

你完全可以切个黑屏,给一行字,这样都比BBB要好的多。

你就是不交待,那也没什么影响,台词里不都道明了到哪哪哪吗。

你给不给那几行BBB都没人管你几点几分到了哪,观众只知道他们辗转到很多地方,很费周折。

至于前面人物出场介绍那几行BBB,更是多余。

低级伎俩。

导演得到一个故事,变成画面的时候首先就要知道该如何取舍,这部电影的镜头衔接至少还是流畅的,但光流畅是远远不够的。

调度我一直认为,喜剧片和恐怖片是最难调度的,因为这两种情感都是人类最极端的情感之一,一个是极度喜悦,一个是极度恐惧。

放在中国如何,喜剧片倒还好,你还可以用台词滥竽充数去代替调度,制造一些只有中国人自己才看得懂的笑料出来,比如冯导的一些电影(这里的台词笑料还不算低级),又比如越南宝盒、熊猫大厦、十全多美之类(这确实就没法笑了)。

我不否认台词的重要性,毕竟自从电影里有了声音问世之后,电影也不再是视觉本体单方面的事了,而形成了视听。

可你还是不能偷工减料、用台词代替实质性的内容,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场面调度不是。

刚才说的是喜剧片,你还能偷懒,到恐怖片,我看你怎么偷懒,你不可能写得出一句即使忽略镜头也能让观众感到毛骨悚然的台词来,你没法写出视觉上恐怖的气氛,这里有很多纯调度的成份要去做,这些东西才能激发观众的心理感官,可见场面调度在里面有多重要。

内地还没有一部上档次的恐怖片,所以从这个侧面去印证我上一个观点,也可以说成,还没有一个会调度的导演。

因为没人重视,或者说,没人精通。

除了这两种类型片,其他类型的故事片就更别提了,这种现象无处不在。

很多电影都能把故事说通顺,但光能说通顺是不够的,我们有时候可以忍受一个故事的简单平淡,但就是无法接受它镜头调度处理上的平淡无奇,你得把一个故事灵光闪现地转换成视觉上的东西。

这部电影就属于这种的,不缺故事,但作为导演来说,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

同样是喜剧电影,在法国喜剧《我一直想成为一名歹徒》里,从影片开始一直到进屋抢劫,都是没有台词的,但笑料不断。

一间郊区咖啡店外,劫匪从汽车里出来,由于丝袜颜色太深看不清路,撞到电线杆,回到车内摘下丝袜出来,发现车钥匙忘在车里,一阵抓狂,不得以,空手入咖啡店,入室后手插在衣兜里作手枪状开始行劫,谁知店里人各忙各的,根本没人看到他……。

用的都是最基本简单的镜头,这才是喜剧,全世界都能看得懂的喜剧,中国导演除了用编剧给你组织的剧情和台词素材直接生硬的换成镜头去填补电影,难道就不能干事了吗。

也同样是喜剧,即使是周星驰的电影,也不全是取决于演员的表演的,精彩的调度也一样不少。

我就随便举一段,《破坏之王》里周星驰向吴孟达拜师交学费,只用了一个普通的固定镜头:一只手拿着钱从左边入画(周星驰的),画外音:师傅,学费!

另一只手从右边入画正想接钱(吴孟达的),画外音(以下都为画外音):恩。。。

周星驰的手迅速收回:慢着!

吴孟达的手一颤:干什么。。

周星驰的手将钱握紧:这些都是我的血汗钱!

吴孟达的手拍了拍周星驰的手,将周星驰的手指一个一个掰开,将钱拿过:哎呀,你放心,我明白的,我很快把你训练成才的。

周星驰的手又将钱从吴孟达的手中抢回:慢着!

吴孟达的手又一颤:又什么事啊。。

周星驰的手继续将钱握紧:你不是说有潜力的不收学费吗!

吴孟达的手竖起大拇指:问的好!

继而伸出食指,指着周星驰:你等一等啊。

吴孟达的手出画,一个纸箱入画:其实这些钱不是我收的,是捐给中国万千苦难同胞,使人人不止有书读,还可以人人有功练!

周星驰的手松开:啊,原来这么有意义啊!

吴孟达的手扬了扬捐款箱:是呀,放下去吧!

周星驰的手将钱从箱口放进去。

这一段绝对是视听结合的最好体验的例子,画面空间和信息量延伸到画面以外。

而这种镜头在中国现今绝对是没有的。

黑泽明说:“我要把《乱》拍成全电影!

”。

即能不用台词代替的地方,尽量完全用镜头表现出来。

三个字,一句“全电影”就全部概括了调度的重要性,多伟大的导演。

场面调度是服务于电影的叙事形式的,医生的叫医术,画家的叫美术,场面调度就是导演术。

国际上曾有人说:一部电影,如果去掉声音后,还能让人看懂,那才是一部好电影。

这句话放在视听结合的今天来看,虽然有点偏极端,重视的只是视觉本体,但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纯调度的重要性,能拍出这种片的人全中国可能只有杜琪峰。

镜头有条理,调度有考究,风格自然就会统一。

《无耻混蛋》地下酒吧那场戏,乱战过后,我方与德军士兵对峙时候,一直只给了德军士兵的镜头和地下室入口的镜头,只给了我方军官的画外音,并没有交待我方是如何在另一边互相使眼色、打手势暗号、小声商量着对策……。

从这点可以看出,昆汀是一个懂风格的导演,相当会取舍,虽然也是商业片,但不随好莱坞大流。

这一段的调度就利用了一些现实主义里的特点,也可以说,比较的Dogma95。

Dogma95的规则就是十分现实主义的,其中第3条就包括“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

很显然,这段用这种偏现实的手法要比信息量多的手法效果要好的多,从取舍的角度来讲,用的是减法。

说到这方面,《人在囧途》里比较好的一段就是旅馆里进错房间被捉奸那段,我想很多人也一样喜欢这段。

为什么这段能达到这种效果。

这就是调度的功劳,如果按部就班的把他进错房间,还有把他如何从窗帘后爬到门后拍出来,那肯定是失败的,效果大打折扣。

取舍就在这里。

当然,这有可能是编剧的想法,也有可能是导演的想法。

美国一个电影工作者说过:“一部电影的前10分钟很重要,过了前10分钟还没能让人有耐心看下去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是失败的。

”虽然没有道明,但我觉得应该是单指商业片。

商业片的目的就是要抓得住观众。

话虽稍片面,但很实用,直截了当。

我记得《僵尸肖恩》的第一个镜头就非常有才气,西蒙•佩吉的主观镜头,边拿起杯子喝酒,边瞪着屏幕发愣想事,画外音起,有人叫他,他脸再转向一侧,开始答话,镜头后拉,其他信息入画,原来他对面坐了个人。

导演就这样一步步的调着观众的胃口,一直在给观众问号,这个人为什么一直看着屏幕,他要做什么,镜头里没有其他人,谁在说话……。

此片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有才气的地方还有很多,当我把这部《僵尸肖恩》放到我的豆列里,当然豆列里还继续添加着不少这类片,引来如下不屑,原话是:越后面越扯了(指我豆列里的电影)。

言下之意就是,《僵尸肖恩》这类片如果当作一部有思想和文艺性的好片放在豆列里是严重不靠谱的。

我想,这便是典型文青通常的思维方式了。

无奈之极。

我的回答如下:也许100部烂片至少有100个亮点,而100个牛片可能只有1个亮点。

你要做的是,你该取舍什么,而不是光想着去得到什么。

而《僵尸肖恩》作为一部商业片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是一部烂片的。

你硬要说中心思想,别人也不是没有,一个在生活中并不起眼的既平凡又失败的小人物,要是生在乱世,那可能就是个英雄,别人连闹剧都是闹的有道理的。

以色列电影《乐队造访》,也是带有喜剧元素的文艺电影。

我们来看电影第一个镜头,固定镜头,全景别,长途汽车站,周围没有一个人,画面中间一辆中巴汽车的侧面,司机从驾驶台下车走到车尾,从车箱里抱出一个大气球,再走到驾驶台把气球放到后座,关门,汽车发动,从左边驶出画,一行人呈现在我们面前,数名身穿制服着装整齐的人站在站台上,原来汽车另一边一直有一群人,看来他们刚从这车上下来。

多有才气,导演并没有去拍这些人是如何到站如何下车的。

这段在剧本中根本没办法表现,可能剧本中这个镜头只有一行字:警察乐队来到以色列的车站。

好在编剧是导演本人,颇有喜感的镜头与调度早已想好,这段写不写进剧本都无所谓了。

若是你从别处拿到的一个剧本,光这个到站下车,你就得拿出多少个镜头方案,拍出来俗不俗就看你的才气了。

这些都是影片的开场镜头,创意很重要。

甚至在整段戏中,你的叙事都要有创意,不按传统套路出牌是信条,有才气,定要使出来。

在好莱坞电影中,很多也会事先把偷听的人就安排好在镜头中,然后再给另一边被偷听人物的戏,再切回到偷听人的表情或眼神,来回切换,为了增加气氛或紧张感。

《无耻混蛋》中昆汀就没这么做,地下酒吧里,大家谈话谈到差不多了才掉下巴,里面还藏着个盖世太保,换作是有些导演,肯定事先就把这个给交待清楚了。

在《低俗小说》中那更别提了,整个电影就是玩这些的。

其实早年的时候,昆汀就在做这种事了。

两个劫匪,冲进一家加油站便利店,杀了店员和一名警察,然后把加油站烧了。

换了是你,你会怎么拍,你会先拍哪?

老老实实按顺序拍?

我老说《杀出个黎明》的片头戏看100遍,你能事有所成。

很多人看不到这个亮点。

要么说够B级啊,要么说够烂啊,这个片历来是两极分化的,昆汀成名后倒向另一极的多一些。

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里不谈。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大到整部电影结构,小到一场戏,甚至一个镜头,你的调度都要有创意。

罚导演把《人在囧途》的片头重新拍一遍。

剧情这不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商业片要的就是戏剧冲突,利用现实素材去重新塑造,何况这些内容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存在的,剧本里只是把这些现象都编在了一起,用春运这条线串起来,形成一部电影。

我不觉得有什么太夸张的地方,国外把现实用夸张手法处理的电影多的是,你要做的是如何处理得自然,不显得刻意而为之。

先来说说被女教师骗钱那段,很多人只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我们来设计一下两个编剧之间的对话。

甲:接下来怎么办?

乙:接下来碰到了一名女乞丐,要给孩子动手术需要2000块。

开始他们不相信,最后发现是真的。

甲:这太主旋律了吧,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不行,还是得让这两人被骗。

乙:好吧,那这场怎么收尾,骗完就这么算了?

甲:那不行,还是得绕回来,不过得来点狠的。

这女乞丐是一位教师,学生没有饭吃,还有一个要动手术。

于是她到街上来乞讨行骗。

乙:这个太狠了,广电通不过的。

……我记得前两年有个广告:“我是103个孩子的爸爸……。

”在上广告前,我想这位乡村教师过的并不比影片中这位女教师好,这种事情还有很多。

呼吁一下社会关注教育状况有什么不好,能通过审查已经是好现象。

老师到处找不到钱,上面的人也不作为,没钱下来,外面你跟人明说也没人信,没人管,于是只能出来乞讨、行骗了。

这样的夸张手法去处理,我觉得挺合理的。

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还有说长途汽车乘务员的,这里已不是个体小巴,在长途汽车站买的票,下车的时候,他是最后一个,能捡到钱包的陌生人都早下车了,就是不记得乘务员的长相,也有发车时间车次登记,跑的了人还跑的了单位么。

你能找到一切理由说乘务员私吞,我也能说难道全国十几亿人就没一个像电影里的这种人么。

别说全国了,信佛稍微虔诚点的就可能把这事给干了。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关键是要把事情给说通,不要给人感觉为什么别人没遇到,就你遇到这么个好人,尽量处理好这种刻意安排的感觉。

不自然的地方是,乘务员折腾一晚上到处找旅馆来送钱包,别人就是个上班的,再好也只是上交公物,最多单位根据钱包里的信息通知家属前去领取,通过电话的形式才算靠谱,这样前面有些细节就要改动一下了。

故事在大环境下来说,很多都算合理的,只是细节上不自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较生硬。

这里不能一一例举,举些个明显的,比如摸奖那段,从女教师处出来,二人在街上走着,谈着没钱要去取钱,突然一人让瞧前方,于是就摸奖摸汽车。

这人物动机也安排的太刻意了,简直就是奔着彩票那奖去的。

这个地方应该再缓一缓,镜头定下来,其中一人去找银行或上厕所什么的,另一人就闲着没事四处打量,这戏原本也是给王宝强的,人物设定是心善但抠门又喜欢贪点小便宜,于是闲逛正得瑟中呢,被一宣传的喇叭声吸引过去,就发现这么一地儿,心花怒放,等徐峥回来就死活拉着他要摸奖。

这是随便假设的一个方案,电影中有些细节很重要,少了就突兀了。

然后外面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围绕价值观说的,又回到傻根的话题上了。

这部电影主旋律之处不是在维护政府,而是主旋律的背后是人类本身。

你既然知道这个社会风气并不好,拍拍正面题材呼吁一下有什么不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你经常失恋,渐渐对爱情失去信心,开始怀疑这东西,不相信有真爱,可人人不都还是说你会碰到真爱么,社会不还是说真爱存在么,连你自己也始终没放弃希望,你还是想好好娶一妞,信它一回。

要不然,大家都是王八蛋,谁也不相信谁爱谁,大家互相随便操操得了,人类也该灭亡了。

道理一样。

好或坏本来就是个辨证的东西,至少遵循人类普遍价值的大方向是合理的。

好莱坞这种电影那可比我们多多了。

你就是真担心电影带来的影响,观众也没有谁会真那么天真,看了个世上还是好人多的片子,出了电影院就到处无偿帮助他人。

呼吁一下大环境是好事,这本来就是一部主流商业片,又不是文艺片,你当拍《罗生门》呢,体现人性阴暗面。

每部电影都有它题材的话语权,这部电影的定位就没想要“世上人心多险恶”这种话语权,反思人性也是好事,从某方面来说也是积极向上的,这种留给其他电影,或者导演有这想法自己下回再去拍部作者电影专门讲这个,这才是百花齐放。

几处煽情桥段的处理手法也不是很恰当,煽情在电影里是个很重要的事,没煽好就会不自然。

电影里还有一些小幽默,非常有意思,特别是一些台词,比如:“老板,你还恨我吗?

”,“我已经习惯了。

”等这些,既有趣又不低俗的幽默,这种风格应该要好好保持,当然,演员演绎的也很好。

配乐极其失败。

对于配乐,无非就是两种方法,一是音乐先行,二就是后期配乐。

后期配乐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这个信息时代到处有大量纯音乐素材,你可以随处找来直接用,有很多甚至不用涉及到版权。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找人做原创,音乐要根据画面的节奏走,比如我们都看过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动作做三下,小提琴就要拉三下,如此。

很多时候,你要告诉别人你需要什么风格的,或者什么元素,比如你想给《阿凡达》的配乐里加点非洲鼓增加一点少数民族风味;又或者片头几个高中少年在校园内行走,你想把曲子配的有点拉拉队唱的校歌的感觉,又不缺乏电子和摇滚元素还颇具时代感的《海扁王》;等等。

(The Prodigy的这首Stand Up也有可能是先收录在乐队专辑,电影在后,这样我们就要换下一种配乐方法了)。

另一种就是音乐先行的做法了,顾名思义,就是音乐事先就存在的,已经准备好的。

当你有了一段好情节,非常希望配上音乐,在开始拿出分镜头调度方案前,你会从你的大脑库存中闪过一首首你已知的音乐,当确定某一首的风格能与整个影片或这一桥段融为一体时,你开始依照这首音乐的节奏和乐感去想这段戏的镜头和调度,这种做法其实表面和MV比较类似,但又有许多不同。

我们知道昆汀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音乐方面也是十分有鉴赏力的,他几乎从来都不请作曲,他说过他本人就是一个乐库,《低俗小说》、《杀死比尔》什么的就不提了,那是无处不在,就拿不久的《无耻混蛋》来说,那段“电影院大屠杀前奏曲”就是大卫•鲍伊80年代初的Cat people。

这一段更像MV一些,镜头进行的时间上是架空的,自由地根据歌曲的节奏变化而决定镜头的次序、祯数的快慢、以及叠画这些特效,而且中间还有段插叙。

《僵尸肖恩》也有一段精彩的“僵尸大屠杀前奏曲”,用的是皇后乐队70年代的Don’t stop me now,这一段与刚才《无耻混蛋》那段用法基本上差不多,但稍有不同,不像《无耻混蛋》里那段无来由的加音乐,怎么说呢,拍的很Dogma95,声源必须来自镜头中,这里是现场点唱机里的发出的歌曲,而且时间上不能架空,你必须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衔接镜头。

这一段拍的是非常有才气的,动作节奏编排得和音乐节奏不时地吻合,还要做成给人仿佛不是刻意而为之的偶然感,绝对可以颁个Dogma95式最佳配乐典范奖。

好的例子还有很多,《功夫》里群殴斧头帮的那段民乐——四川将军令;《枪火》里的这音乐我还真想不到形容词,姑且就江湖味吧,反正和影片浑然一体就是了;《超时空要爱》里梁朝伟和李枫,在矮屋子里边跳舞边对话那段就搭配的十分有意思。

《人在囧途》的导演是香港人,我不知道他生活的音乐环境是怎样,暂且不谈,但这片的配乐绝对是草率了事。

内地这方面比较有意思的配乐我还没见过。

上一代导演我们不怪他们,79年才改革开放,要说谁谁在这方面多有见地,那也是唬人。

时代是前进的,《猜火车》里有一句话“你不会愈来愈年轻,世界在变,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变,你不能整天呆在这儿梦想毒品和伊基•波普”,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伊基•波普算不算过时,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是你还认为自己是个导演,如果你还不重视音乐,那就真的是过时了。

连影迷都发现《西游记》的片头曲很歌特了,你还总幻想着配乐是别人的事而与导演关系不大,若是电影杀青,又不明就里地不幸找到一个出卖了你的爱还背了良心债那样的音乐人,那还真有可能把你的商业影片儿给弄犀利了。

何为犀利,现实主义电影叫犀利,只能让三峡移民唱爱大米,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小朋友从小就会,你有什么办法,你总不能让三峡移民在小船上唱雷鬼吧,无奈,犀利。

这取决于中国整个年轻人亚文化的环境,既匮乏又畸形,泡泡糖音乐和低俗选秀泛滥。

你别说,周杰伦这种的音乐还真算靠点谱的了,虽然他也挺火的。

这也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以上借《人在囧途》简单从几个方面聊了一下中国电影的一些弊端,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我不擅长于写那种先把电影中所谓的认同或不满找出来,再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经历,最后再发一顿感慨,思想与内涵迸发,又不失文笔的文青影评。

中国汉字含义深刻,我也不知道这个“评”的尺度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评”,实在的说,我们的电影是越来越丰富了,类型开始多种多样,尤其是以下两种绝不可少。

有一种就是商业大片儿,专讨观众骂的,其实我觉得都挺不容易的,你没必要日爹死娘地骂,说实话,别人也真是诚心拍的,没有谁不想把片拍好的,关键就取决于这个导演的本事有多大了。

我有时候看一片,跟所有人一样,老百姓下班没事,就为了图一乐,发现那片虽不谈不上好,但还是花了钱在做的,弄的华丽丽的,排场也十分考究,挺诚心的,我也就算了。

商业大片不就是走一过场,你看完回来后还特认真的写一观后感去谈思想谈哲理,那不浪费时间吗。

还有一种就是削尖了脑袋往国际影展上钻的,这本身其实并没问题,但他们就专门喜欢找一些边缘的、敏感的题材,然后还拍的不像样,希望拿奖翻身,这是明显的功利心,钻这种空子,没才气的才这么干,我一个朋友说的对:自己不自信,才想去讨好。

你要拍现实主义文艺片也可以,你能把小明的一个上午老老实实地拍好,客观地展现他的状态,从而自然地透视出某种东西,就不错了。

从最基本最平常最小的东西开始拍,踏踏实实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拿奖,别老想着一步登天。

我发现很多这类人只看到贾樟柯的成绩,并没认真看他的电影。

诚然,我们的电影,问题还有很多,环境、制度、素养,这些都是客观上的因素。

主观上的问题,只有一个。

我们知道《低俗小说》的故事就很简单,换成别的导演,说不定就给拍成烂俗的枪杀片、黑帮片了。

希区柯克就经常在小报上找烂故事来拍电影。

《无极》不是问题,《隋朝来客》也不是问题,这些故事都能拍。

小成本电影更不是问题,中国不缺只需要一半资金,就能拍的比原片好10倍的民间人士。

小投资的B级片曾经练就出了多少大师,低成本赌的就是才气。

中国电影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剧本的问题,绝对是导演的问题。

《血迷宫》不就换了个导演么,这是很明显的问题。

 7 ) 老板、民工,一路顺疯

暑期电影就像一个非天然的金矿,等待着观影者前去淘金,也可以说是“掏金”,众多大制作大卡司的电影纷纷亮出底牌,在市场上引发了一股不小的“淘金热”,但也那么几部小成本制作,也叫“黑马”悄悄的等待着被慧眼发掘,《人在囧途》就属于后者。

也许是被国内多如牛毛的山寨喜剧的质量低劣吓怕了(包括本片山寨味道十足的海报),原本对这部《人在囧途》并没有抱任何幻想,没想到这却是一部令人惊喜的喜剧片,全片令人捧腹,两位主演一张一弛,结尾令人动容。

  这部描写春运题材的电影放在炎炎的暑期很不搭调,好比片中西装革履的徐峥身旁安插一个土得掉渣的王宝强。

但不搭调的效果造成的就是惊喜。

这是一部典型的公路喜剧,而且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剧本,两个素未谋面而且身份差异极大的人通过沿途中所遇到的人和事而产生的一系列搞笑和动情的故事,也就是这个幼儿园小孩都能背下来的老套故事,套在了春运题材的大环境下,电影里没有正义与邪恶的对峙,只有一路上囧味十足的经历,可以说是老瓶装上了不错的新酒。

  本片的故事或多或少的让人想起了史蒂夫·马丁的温情喜剧《一路顺疯》,而且本片的剧本与后者大同小异。

关于是否模仿外国电影暂且不提,《人在囧途》与《一路顺疯》相比,更多的从人物和生活的细节出发,所以更加贴近生活。

本片从头至尾都保持着一种收放自如的基调,片子节奏不是很快,但是观影者始终能随着片子的脚步进行,流畅的故事外加多有冲突的剧情加深了情节的张力,使你觉得一半小时转瞬即逝,这是片子的成功之处。

而且将一个公路题材的的老套故事加以平民化,也能使你更加进入到角色当中。

  电影另一个出彩的地方就是人物,不可否认徐峥和王宝强是本片最大的功臣,两位演员亲和力很强,容易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因此两位在片中的一唱一和也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时而开怀时而动情。

徐峥可塑性很强,在任何类型电影里都能收放自如;王宝强一直以来土气淳朴扮相,此片也不例外。

片中的两位角色有点像日本相声里的捧哏和逗哏(发呆役和吐槽役),一位冷淡刻薄,一位热情憨厚,二人的具体角色较量相当于《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和孙悟空或者《灌篮高手》中樱木与流川枫的角色搭档。

王宝强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和大量的“古装版”台词造成了笑点,而直接影响到徐峥这个平时飞扬跋扈的大老板,从一开始二人在飞机场上相遇开始,徐峥的面部表情充分扣题,就是那个“囧”,木讷和无奈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二个人性格互为补充,戏份得当,在搞笑段落和煽情部分中两位不同的神态充分体现了这个“囧途”的含义。

两个人的戏份得当,很难说谁给谁当绿叶,就像《第八天》一样,两位主角在一起时才有戏。

  公路电影中沿途所遇到的不同人物的配角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片在配角(不是跑龙套的,是有戏份的配角)方面其实很弱,一路上就是二位在不停地制造戏剧冲突和笑点,而忽略了一般公路片中沿途的形象各异的人物所创造的戏份。

当然这不是死规定,电影在这方面的不足不算一个败笔,只是其中除了那位善良的女骗子造成了电影中最大的煽情之处后,其余部分基本两个人的搞笑戏份。

喜剧部分中硬生生的插入一个煽情感觉有点脱节,这就是片中对公路题材中配角处理不当造成的,过于也许会成为这部精彩电影中的小黑点。

  一直不明白张超饰演的那个画家帅哥跟女老师口中所说的那个后来车祸丧生的画家男友有什么联系,如果没有的话,不明白这个打酱油的角色为何而来,还有惊鸿一瞥的李小璐,也不解安排在此有何用意,难道真是为了给片子增加点星光阵容?

  喜剧片中台词和情节可以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片的台词很精彩,毫无做作之言,包袱也很多,搞笑的地方使你捧腹,诉衷的时候也让你沉思。

编剧刘仪伟和香港导演叶伟民所创造出来的台词与细节很亲切,观众可以乐着欣赏完电影,也能乐在其中。

  《人在囧途》是一部看得很爽的喜剧电影,故事不算跌宕起伏但很精彩,而且笑料出色,也更加贴近生活,同时也若隐若现的讽刺社会阴暗的一面,是近期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中惊喜的一部。

比起那些鱼肉市场的国产大制作强过数倍。

这样的国产诚意之作既是观众的津津乐道的作品,也给盲目追求大制作的国产电影当头一小棒。

 8 ) 人间自有真情在

“人间自有真情在”看完以后给我印象颇深的一句话,这部剧虽然是喜剧片,但在我看来是国产电影中  难得的有令人深思的一部电影了,从一开始徐峥对待员工的那情景开始,其中包含的社会问题很令人深思  在中国,“老板”这个词代表的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片后大年夜时灰太狼和牛蛋在路边露宿时所说的  那样“我以为我叫成功就是成功了,但是,我不是一个好老板,我勾心斗角赚的钱我容易吗,我一个人下  几百号员工等着我养活,他们在背地里给我起绰号叫灰太狼,我也不是个好儿子,我爸走的时候我不在他身边。

  我也不是个好父亲,我女儿家长会的时候,他们班主任不认识我。

我也不是好丈夫,背着老婆在外面找小三,  作为情人,我不能给人家任何结果。

突然发现我挺失败的...”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把目前中国老板的现状  讲述得很透彻。

  片中有这么一个画面让我记得很清楚,因为现实中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这我。

那便是那跪在路边用粉笔写着  些求助的话等待人们去帮助。

片中的牛蛋把自己的钱给了那女孩,虽说他被骗了,但在灰太狼训斥他的时候,他说“骗了我愿意”“骗了才好呢,说明人没病”这里反应出了,这个社会底层人的两种生活态度,一种便是  骗子,为了生活驱使着他们去做骗子。

另一种是倾其所有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绝对的信任他人。

当然影片的  结果总是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骗子”所带来的真相的同时也把另外一个社会问题向我们抛来。

  两个恋人,给曙光小学教书,他们为了能让这些孤儿能在春天看一次油菜花,两人去买油彩,结果发生车祸  只有女孩回来,一群孤儿的生活教育全落在了她一人的肩膀上,为了给眼睛有病的小女孩治病在走投无路的情况  下不得已才出现上面那一幕。

这剧情给我说的便是现在社会,很人的的功利心里及无信仰,金钱为上,还反应了  社会待遇的不公平,社会保障的不完善。

这种种现象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部片子,看似喜剧,但讲述的确实一幕幕社会这茶几上的悲剧,究竟有何解决知道,片中给出的是“老板”自我  反思,给予了她们一点帮助,然而现实呢?

有多少的老板能站出来为这些苦弱群里的人们贡献点力量,国家对这  社会底层人们的帮助?

 9 ) 十年中国变迁

重温这部经典喜剧,居然看到十年中国的巨大变化,从人物,场景到故事,尽显十年的城乡发展,令人感怀。

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喜剧,更是纪实,放在今天,依然能与商业片一决高下。

(10年6月放映时是5000万票房,是当时的奇迹。

)故事并不复杂,无非是回家过年路上的囧事。

只不过发生在一对身份迥异的人身上,并碰出了火花。

但是在故事背后却夹杂着无数发生在现实中国人身上的事。

比如飞机晚点,第一次坐飞机,拖欠农民工工资,生病骗钱,流浪孤儿,彩票中奖,住宿旅馆,小三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题材,每一个都可以可以单拎出来拍一部电影了。

但是现实题材是不讨好的,而通过喜剧拍出来,恰恰更有味道,笑中带泪,笑中带伤。

如何帮人?

以骗钱的为例,在中国这些年是不胜枚举,各种花样。

女骗子在里面是个好人,但是她告诉我们,所有骗局背后都另有故事,而这些故事并不都是符合真善美的。

实际上在这些骗子背后,是可恶的拐卖和殴打妇女儿童,是卑劣的人性。

小三的故事更不用说,层出不穷,钱多了,自然问题也多了。

电影中的小三是很懂情理的,她主动退出,还略带一丝悲凉。

而现实是残酷的,多的是家庭的破灭,少见有第三者插足仍然美满的家庭。

再看场景

城乡班车

城际客车

当时的武汉

现在的武汉在疫情期间重温十年前的武汉,很是有感觉了。

虽然没去过武汉,但是这熟悉的场景让我回到了小学时代,那时的县城正在发生变化,一座座楼房平地而起,摇把的游戏机还很流行,紧接着就是电脑的飞速发展,并伴随着网瘾一代的出现,也就是我们九零后了。

从武汉长江两岸的变化就可以看到这十年,中国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快到让美帝都害怕。

场景变了,人心也变了。

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人感到无所适从,整个世界不仅是繁华的,而且是荒诞的,是没有精神寄托的,每个人都是孤零零的一个分子。

城乡差距的拉大,城乡矛盾的突出。

贫富差距的加剧,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

其实里面的演员都挺值得说一说,是十年间演员的变化,演技也好,穿着也好,都是巨大的变化。

在此就不赘述了。

在2020年2月18日凌晨,重温经典后随笔,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早日过去,一个崭新的武汉重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继续腾飞。

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信仰才会有力量!

 10 ) 一路温情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在这部电影里显得那么的突兀与矛盾,以徐峥为代表的无良商人,以王宝强为代表的朴实农民,一路上颠簸出最不可能和谐却又那么明显的节奏。

徐峥为代表的无良商人,感觉好象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社会失望,不信任陌生人,然后自己也在道德的边缘徘徊,没有完全泯灭的良知拷打着他的内心,既被现实社会的各种名目所诱惑,却也无法完全忽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始感情与良知,后在王宝强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熏陶下,逐渐走入正轨,这样的人处于边缘的状态,看看他怎么来认知自己。

而王宝强一样的朴实农民,有着最原始的良知,因为挣扎在社会底层,因此对一些遇到各种困难的人感同身受,能从心理上理解他们,即使被骗也心甘情愿,只因心中有着最美好的感情。

而现实社会中恰恰缺少这样的情绪。

《人在囧途》短评

就那样吧.

5分钟前
  • n.
  • 还行

他奶奶的,我本来想打零星,居然没有这个选项……我这辈子最烦的就是王宝强这种人,一点大脑没有,每天都嘟囔着“人间自有真情在”,自己犯傻不说,还非得强迫别人跟他一起犯傻。综上所述,我只能说徐峥同学是个心地善良、异常耐心的好同学。

9分钟前
  • 无相
  • 很差

其实国产片也不错嘛

12分钟前
  • = =
  • 还行

喜剧片有市场,徐峥和王宝强的搭配反应不错。

15分钟前
  • 花衬衫
  • 推荐

tmd我就知道不应该对国产有什么期待!!

17分钟前
  • =……=车梨
  • 很差

狗血

20分钟前
  • FUNNI
  • 较差

要是没有小学老师那段假比剧情的话就好多了

25分钟前
  • 张天师
  • 还行

小成本喜剧电影的一个不错范例。

26分钟前
  • amelin
  • 推荐

别让我再看见王宝强演民工了,冇演技啊

30分钟前
  • 陌生人
  • 较差

当影片以一种不可抗力的方式进入了说教时段时,我对这片的好感急转直下

3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整体挺好玩的,徐铮和王宝强在一起自带笑点,结尾给出轨男洗白扣分。

39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国产喜剧片的凑合之作,不过当今的电影市场找部凑合的国产电影都很难,徐峥真是好演员,怎么就一直半红不紫呢

43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爲什麽就算是搞笑賀嵗片都非得有煽情戯呢!!唉,也就是能看的程度吧2.5貌似還涉嫌抄襲落難見真情0 0

47分钟前
  • 黯黠
  • 较差

男味很足的一部救赎意淫作品。

52分钟前
  • finch
  • 还行

“老板,黄河的水真黄啊。”“大哥,这是长江”

55分钟前
  • 伊莱·克拉克
  • 推荐

小烂片一部,拼凑出来的破玩意。

56分钟前
  • 较差

刚好在回家的火车上看的这部电影,对回家的艰辛深有感触,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男主角李成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类人,虽然功利,但内心仍存有温暖。很好看的搞笑电影,有笑点,有泪点。

6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王宝强那句他只会演戏这句话我是服的,很自然,自然的搞笑。

1小时前
  • 慕詩
  • 推荐

毕业典礼之前实在是吃饱饭没事干的后果。就当30块钱买个教训吧,难怪电影院一天只放映一场。。。绝对2B!

1小时前
  • 虹口一条龙
  • 很差

三星半,后面半段的确烂尾了,前面不错,四舍五入四星

1小时前
  • 乌云上的银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