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甫拉托夫
Довлатов,大文豪的严冬(港),文字欲(台),Dovlatov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米兰·马里奇,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海伦娜·萨和卡,阿尔图尔·别夏斯特内,叶莲娜·利亚多娃,安东·沙金,斯维特兰娜·库德钦科娃,彼得·戈萨沃斯基,伊娃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波兰,塞尔维亚语言:俄语,西班牙语,芬兰语年份:2018
简介:Milan Maric将饰演前苏联著名讽刺作家谢尔盖·多甫拉托夫。影片聚焦多甫拉托夫生命中的短短六天,呈现了70年代苏维埃的政治酷寒和动荡。多甫拉托夫将为了捍卫自己的天赋和独立而战,而他的艺术家朋友们却纷纷离他而去。唯一和他站在一起的人是他的朋友约瑟夫——后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详细 >
很难将男主角的憨脸与悲伤忧郁联系在一起,不断出戏,各色人物又以舞台剧的肢体动作和面目表情挤入画内,再长镜头也承载不住这般臃肿
豪宅是什么?外国的一种住宅。
★★★☆
那个时代活活地把talent逼成了loser,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这个时代还在继续
道行尚浅,索然无味
在那种历史背景就能造就谢尔盖这样的人才真是很难得的。虽然背井离乡在他国,还是坚持用本民族语言写作,那也是对祖国的热爱吧。如果人的生命是有限和可以终结的,那他留下的文字却是隽永的。
今年柏林主竞赛除《女继承者》外,看的最顺眼的片。
闷,却值得琢磨……
1971年的苏俄文艺生活。
未通过审核的稿件,铺满了杂志社后院的整片空地。一个工作人员过来,对挨个念着作者们姓名的多甫拉托夫说:你能不能做件好事,帮我把这些垃圾清理一下。
沉浸在理想光晕下的《多甫拉托夫》无法从宏大命运里看见自身的存在价值。生活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严冬时期的艰难以及渺小个体的无力感被镜头放大拉长塑造成了一种永恒式的时代精神,男主角就这样做梦般的游荡在整个柔和而又苦涩的世界里。这或许是作者私人的感受,他想要观众更多地缅怀而非认识那些终生不得志的艺术家。
他不是自视清高,对严肃真实的古典文学尊崇,对颂歌和规训予以轻嘲,他周转于平凡的艺术生活里,苦恼创作上的塞阻与禁言,与此同时经历着一件件沉重的事情。“籍籍无名,却仍然坚持自我,你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吗?”出走的多甫拉托夫无疑获得了写作力量,列宁格勒那段郁闷的日子何尝不是一次力量的蓄积。
拍得极度日常。跟苏俄文学完全不熟,但是非常喜欢摄影,完全被带进去,群戏中的调度太迷人了,有点后悔当时没去瞄一眼<电子云层下>。"It's little joys and big sorrow." #HKIFF#
他人的杯具,能否浇自家块垒?!
俄罗斯与列宁格勒的疏远与神秘令人着迷,毕竟是因为俄语或法语或西班牙语反正是除了英语与中文外的所有语言我都不知道是谁在说台词,略长,但最后一幕特别好。
确实稍微有点拘泥了,镜头看过来的感觉,都有种不知道看哪里好的紧张感。但总觉得特别有代入感,因为毕竟相似啊。“不要含沙射影”。如果我要是不含沙射影,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作呢?
6分。
就一直叨逼叨都不知道在叨什么。
没看完,对电影的耐心越来越差
喜欢形式部分,颜色和镜头都像一副沉稳的画,导演的功底一下清清楚楚。题材很不讨好,导致基调很疏远。讲文人的电影注定如此,很难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