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鱿鱼游戏第二季

오징어 게임 시즌 2,Squid Game 2,Squid Game Season 2

主演:李政宰,李炳宪,魏嘏隽,孔刘,任时完,姜河那,朴成焄,杨东根,朴珪瑛,曺柔理,姜爱信,李大卫,李阵郁,崔胜铉,朴熹洵,卢在元,元志安,吴达洙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4

《鱿鱼游戏第二季》剧照

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2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3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4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5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6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3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4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5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6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7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8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19鱿鱼游戏第二季 剧照 NO.20

《鱿鱼游戏第二季》剧情介绍

鱿鱼游戏第二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年前,鱿鱼游戏由456号选手(李政宰 饰)胜出,他本想远走高飞,却在搭机赴美前临阵反悔,决心展开新计划。成奇勋再度投身这场神秘的生存游戏,又一次赌上性命,与一群新的参赛者一起争夺高达456亿韩元的奖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21克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查理说黑色郁金香自杀俱乐部你与世界终结的日子想停止的瞬间:关于时间四个女仔三个Bar扪心问诊第一季我的青春你来过喜马拉雅紫禁惊雷妖医天才计划最佳时机浪漫遇偏见遗留搜查5爱情真可怕LiftMeUp狄仁杰之迷雾神都拉扬命运咖啡馆六弄咖啡馆天才J之第二个J电焊工波力夜魔如龙最爱的你永远失落少年

《鱿鱼游戏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456的反PUA教程案例

第2季一如既往的精彩,一点不拉跨,甚至在高度上超越了第1季,探讨和引发思考的维度也更广。

比如第2集,小猪(001)和456在车里的对话。

对话很短,但很精彩,将权力和人性的张力值拉满。

剧照:小猪(001)与成奇勋(456)

剧照:PUA Round 1理解001和456此处的对话,需参考第一集里西装男给公园流浪汉设计的面包vs彩票的选择游戏。

剧照:西装男给公园流浪汉的面包vs彩票面包可以解决一时的温饱,即时满足。

彩票代表一个全新的可能性,未来的潜在收益。

面包vs彩票的选项表面上公平,但实际上并不对等。

因为一个(面包)是人本能的直接需求,而另一个(彩票)是人性中对希望的心理渴求(哪怕它是一种虚幻希望)。

西装男将它们放在公园流浪汉(社会弱势边缘群体)执行。

这便已经注定,流浪汉被剥夺了的选择自由性,他们从一开始面对的不是真正的选择。

流浪汉选择彩票的结果确实揭示了人性中可能存在“劣性”,如目光短浅、逃避现实、贪婪和冒进。

然而,这些“劣性”更多是人类在极端困境下的被动体现,而不是主动的恶意。

可以说,这些所谓的“劣性”往往源于环境的压迫与资源的匮乏,是在特定情境下被放大的普遍人性弱点。

从心理学上讲,人在处于绝望的困境时,常常会倾向于选择能够延续希望的事物,哪怕这种选择是非理性的。

所以,流浪汉选择彩票并非完全非理性的行为,而是一种人在绝境时对希望和渴望改变的心理诉求。

这也说明了,在特定情境下,人的行为决策受人性牵引的心理本能主导,而不是生存本能主导。

真正的选择应该以平等、尊重和支持为核心。

然而,面包vs彩票的选择设计故意利用困境中人性的弱点去操控人的行为,不尊重(甚至忽视)个体的现实需求。

这种游戏在本质上是一种诱导性、限制性的机制,是伪装成“自愿”的操控手段,假慈悲,真恶意。

剧照:西装男对流浪汉的隐性操控。

表面上,西装男踩踏面包是给流浪汉所做选择的一个“教训”:你们的困境是由于你们自己的选择,不是我的问题。

实际上, 西装男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对权力的炫耀,暴露了权力不平等和对他人处境的漠视。

西装男不关注人性的复杂性,而是利用人性弱点进行“试探”,结果往往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被动和无助,用这种选择设计将资源的分配与人性的审判混为一谈,形成了一种隐形的操控模式。

真正的选择应该是尊重人性的手段,不是惩罚或控制人的工具。

剧照:001对于456的反PUA不装了,摊牌了😂001看456识破了他们的游戏机制,也不装了,承认游戏的操控实质和选择群体的针对性,即“社会垃圾”。

001(或是“西装男”,他们都是掌控资源的权力者)的话非常直接地反应出,他的社会理论倾向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为避免**,以下简称为SD),游戏设计也是基于一种SD思维。

SD的核心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强者胜就主导,弱者败则被淘汰。

SD理论认为,社会不平等、阶级分化、贫富差距等社会现象是合理的,压迫和剥削也是正当,因为它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他们反对政府用社会福利政策、进步税制和政府的财富再分配举措进行干预,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

SD理论认为,如果政府通过外力强制干预(如运用福利政策、补贴或社会干预数段)来帮助在竞争中失败的群体(被淘汰的弱者),就会阻碍“自然选择”的过程,这可能导致资源的“非最优配置”。

如果通过税收等方式支持弱势群体,则会减少对“强者”或“有生产力的人”的激励,进而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

SD理论里严重忽视社会道德、人类合作和制度等相关因素。

001的话还表露出:他对人类本质的厌弃、对社会运行的悲观,以及对改变可能性的否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权力与不平等的真实运作逻辑。

001的话表面看“有理有据”,一种“话不好听,但确实如此”,但是,果真如此吗?

呼兰脱口秀里的“玩笑话”纵观车里的整个对话,001 是一个很厉害的PUA大师。

甚至很多观众也不自觉地被001的话术牵引理解。

不得不说,001是一个xn大师😂一些观众吐槽456无脑,但在这个对话里,456简直是反PUA的王者。

接着看456如何反PUA 😎

剧照:456反PUA Round 2456立刻指出001的腹黑操控逻辑:权力者的这种逻辑常常应用于维持现有权力结构,主人与马。

主人(权力者)通过制造悲观和绝望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让所有马(人)都放弃对改变的追求,削弱马反抗的可能性,最终巩固了现有的不平等结构。

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受益者是主人。

001的逻辑谬误在于,他的逻辑陈述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唯一可能性。

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即便面对最绝望的处境,人类也总能通过团结、反思和行动,找到突破的路径。

剧照:456 PUA Round 3001继续对456 PUA,设法引导456的注意力不要脱离“赛马场”之外。

但是,001的话同时无形中点出一个问题:真正能叫停比赛的力量是什么?

通过001的话,456意识到,权力的倾斜让马根本无法真正与主人平等对话。

主人主动叫停比赛的可能性取决于主人是否能意识到,控制的本质不是剥夺他人,而是要创造共赢的可能。

可是这种权力的反思仅通过对话行不通(更何况还无法平等对话),必需有外力或极端条件的干预。

456意识到的关键是,改变的发生是不能依赖掌控规则的一方。

因此,真正能叫停比赛的力量其实并不在于主人是否愿意停下,而在于得把重点放在改变自身。

如果马群集体主动停下奔跑,比赛将失去意义。

只有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选择主动停止奔跑,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比赛规则。

马得认识到自己不仅是被主人操控的奔跑工具,更是有选择和反抗能力的存在。

马可以选择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不再依附于主人的设计。

通过合作,马可以找到新的生存方式,创造一种新的公平规则,让每个马都有平等的选择权和希望。

456知道,必需得有马的觉醒和团结。

456也知道,发生改变的过程是艰难的。

不是所有马都会觉醒;即使觉醒,也不必然保证团结;即使团结,也不必然保证合作成功。

因此,456 对001 说:

剧照:456要重新参加比赛,进入“赛马场”。

456选择重新参加游戏不在于他有多大把握成功,多大信心改变马,一切的重点在于:只要有一匹马试图叫停比赛,它就为所有被迫奔跑的马点燃了希望之光。

有人或许对001这种“希望之光”不屑一顾,发自内心地质疑:有用吗?

回头看看面包vs彩票和456个玩家的鱿鱼游戏。

西装男和001代表的掌控者们所利用的人性“弱点”不正是对希望的渴求吗。

流浪汉和游戏玩家舍弃本能需求(吃饱/活命),也要选择/投票心理需求(希望和改变),这已经证明,人性里对希望的渴求蕴含的力量不可小窥。

人性里对希望的渴求如同南橘北枳。

在某种情境下,这种人性看起来就是“劣性”,然而在某种情境下,这种人性是人类的宝贵品质。

人性的复杂性正是于此。

剧照:456 反PUA Round 4

剧照:456 反PUA 策略:激将法001的犹豫暴露出他确实有担忧之处。

456乘胜追击,对001使用激将法。

456先直接指出这是001在害怕,紧接着用吴一男的例子强化激将,确保001让他参加游戏,他能进入游戏场。

因为吴一男的例子反驳了001对人类本质是“劣性,厌弃”的悲观定义,这可能会动摇他的信念,随之会激起001的挑战欲望(人性使然)。

001虽然是权力操控者,但他本质上仍然是人。

人超脱不了人性,人的行为决策必然受人性驱动。

剧照:001 PUA Round 5001的蓝红药丸回答已经证明了,456反PUA且激将成功。

001不放弃,继续PUA 456,让他放弃。

001嘲讽456“扮演英雄”,实际目的是想设法让456放弃改变的希望,回归到主人既定的赛马场规则中。

001的话术策略是,他希望通过一种虚无主义的逻辑,瓦解456想改变,想反抗的信念,促使他屈从于现状。

但001的PUA话术显然无力,逻辑漏洞和谬误很多。

看我全剧时,我想到,不知道001在说这些话时有没有想过,曾经的他不也是因无法负担妻子的医疗费用而彻底被压垮了吗。

在主人与马的环境里,即使顺从地屈服于现状,也未必能真正获得安宁,因为本质上赛马场的规则是为了剥削和控制而存在。

【安生过日子】的“安逸”只是权力者为了操控所营造的幻觉,这种安稳的生活其实并不存在。

鱿鱼游戏从456个玩家开始,最后只剩1个玩家(所谓的赢家),游戏结束。

游戏结束不是001代表的掌控者们想要它结束,根本原因是没马了。

呼兰脱口秀的“玩笑话”SD理论的“强者胜主导,弱者则被淘汰”是很不切实际的。

因为没有人能成为最强者,永远有比自己更强的那个存在。

如果马们/游戏玩家坚信的只有“强”是生存不二法则,“不强”就要被击溃淘汰,结果必然是“当狼把羊吃光,狼就是羊”,破坏生态平衡。

没人能无时无刻是强者,但每个人都会经历自己是弱者的时刻。

善待帮助弱者不是阻碍“自然选择”,恰恰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像SD的“优胜劣汰”机制根本不可持续。

最终都将是无马可跑的结果。

如果面包vs彩票的选项象征剥夺了人们的选择自由,那么蓝色药丸则是代表屈服于主人与马的规则。

虽然选择红色药丸意味着承受痛苦,但它也意味着拥有了真正的自由意志和改变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也不可否认,改变是非常艰难的。

但正是这种要改变的努力让人类在历史中不断得以进步。

对希望和自由地追求是人性中最宝贵品质的一部分。

选择红色药丸不仅是为456自己,也是为更多马争取希望。

破解001这种心理操控的话术在于,重构001话术里的偏颇逻辑。

去质疑001的意图:001为什么要嘲讽456?

因为001确实害怕改变的发生。

一旦改变发生,便会威胁到001的权力地位,损害他的利益。

还要转移视角看待001话术。

例如站在456的角度去看:456想反抗不是想“扮演英雄”,而是想停止游戏,要改变,要让所有马摆脱被操控的命运,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价值,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剧照:456 反PUA 完胜

剧照:001让456重新参加游戏。

456在车里对001操控话术的见招拆招,完全不留任何机会给001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最终达成自己的目的:重新参加游戏。

001和吴一男都是通过权力利用人性的“劣性”操控人们的行为,满足个人私欲和喜好,自认为这就是世界运转的方式。

吴一男临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或许不是人性本善或本恶,他不想承认的是人性不是二元论,人性是复杂的。

吴一男输的事实是,人性的复杂性大大碾压权力操控的力量。

456想要证明的正是:世界的运转由人性驱动,而非权力决定。

456想要的不是“英雄论”,而是要让001知道,即使面对强大的权力,人的自由意志不可被束缚,未来由马共同决定。

 2 ) 一口气看完了,编剧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

一口气看完了《鱿鱼游戏》第二季的7集。

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续作,第二季的表现却让人感到失望,甚至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奈。

编剧似乎搞错了方向,剧情稀碎,主线模糊,观众期待的悬念几乎被忽视。

第二季的剧情结构显得松散,缺乏重点。

概括起来,一波人在玩游戏、投票,另一波人在海上找啊找,这样的情节占据了大半季篇幅,却几乎没有推动主线剧情的发展。

我们看《鱿鱼游戏》,难道只是为了看游戏吗?

显然不是。

第一季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在游戏之外,埋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悬念:这个神秘的组织究竟是什么样的?

面具人的身份是什么?

不同符号代表什么?

游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些悬念与花样百出的游戏玩法和人性考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且有层次的故事。

然而,第二季却完全忽视了这些核心问题。

第一季留下了诸多悬念:如警察哥哥为什么是队长、老头死后组织为何仍在运作、鱿鱼游戏的起源、面具人的招募方式等,在第二季中没有得到解答。

也没有“挖新坑”,埋什么新的悬念。

编剧似乎将重点放在了“旧瓶装新酒”的游戏和人性碰撞上,重复着第一季的游戏模式、玩家矛盾,却忽略了观众对主线剧情的期待。

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让第二季的悬疑显得空洞。

所以令人失望,第二季的剧情发展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推进。

观众期待的揭秘和深入探讨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冗长的游戏情节。

如果按照这种“水剧情”的方式,完全可以无限续N季,但这显然不是观众想要的。

=========2025.01.02 更新评论区很热闹,吵了起来。

大概分两种声音,一种是赞同,另一种是说我“没看懂”、第二季人物刻画更有深度、政治隐喻等等。

关于后者我不反对,包括长评第一分析人物设定、谈各种隐喻我觉得也很有道理。

口碑两边倒的本质原因是“观众的期待”,第一季悬疑和隐喻一半一半、相互交织,不同的观众都能找到爽点,而第二季轻悬疑、重隐喻。

正如某位评论说道 “我来吃炸鸡汉堡,你却给我法式大餐”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炸鸡汉堡也好,法式大餐也好,都没必要吃出优越感,只是个人口味不同,或者某个时候的期待不同而已。

认真讨论剧情的朋友,即使意见相左,我都表示尊敬,说不出个一二三,只会又踩一脚,甚至人身攻击的,我也会不客气回怼。

有人说第二季和第三季分开上,第二季在为第三季铺垫,这也不是我该考虑的。

我在意的是我看了七集剧集,从整个故事来说像看了,又好像没看。

我还是要说,这显然不是(观众)我想要的。

 3 ) 所谓的宏大叙事的反抗者就是牺牲更弱者?

前六集说实话观感都还行,但是最后一集的反抗逻辑可以说是毁了所有男主试图立住的反抗者人设。

我们不应自相残杀,应当反抗奴役我们的人。

这逻辑没什么问题,但是反抗奴役的人的代价就是默许老弱被牺牲被作为诱饵?

这到底是受压迫者的反抗,还是为男主的罪恶感赎罪而搭上无数人的性命?

一群说什么什么男主就是要发起一场革命,仿佛自己也成了无产阶级反抗这宏大叙事的一部分,有没有想过自己可能是被夜袭被牺牲的那一群人呢?

沉迷宏大叙事的同时能不能有点人性意识到被作为代价的人。

用其他人的性命为自己的赎罪感买单,圣母白莲花到恶心。

一部分老弱的x人被男主的“大义”牺牲了不说,剩下的x人更没有选择的权利了,只能被想要继续玩游戏的人裹挟着去送死,最后谁都没能拯救,只留下了革命的宏大叙事。

又有谁在意被牺牲的冤魂呢?

 4 ) S1-S2:表达重点的转移,没有能给予所有人公平的世界,也没有能拯救所有人的英雄。

从剧情、人物、表达的完整度和质量上考虑,跟s1肯定没法比,但两部的表达重点确实完全不同了,s1主要在游戏的刺激和新鲜程度上先给观众耳目一新和猛烈冲击,每个游戏的深度和力度都非常惊人。

s2将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投票上,两派阵营的内斗成为了第四个游戏。

s1对人性的挖掘更为深刻,s2的政治隐喻意图更为明显,某些看似公平的制度背后都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前提。

现实几乎不会有这种英雄,也很少有愿意拿性命赌博的人。

没有能给予所有人公平的世界,也没有能拯救所有人的英雄。

圆圈阵营代表的更多是有能力欠下巨债的资本家,或者那些已经被迫将金钱视为超越生命和现实世界的人;红叉阵营代表的更多是因不良嗜好或贫困或边缘的底层群体,所以才会有看似善恶对立的局面,但本质都是为了自己考虑,站在任何一方好像都值得被理解。

所有言行要么由利益驱使,要么背后有更强大的力量控制。

确实不太明白弄个如此断尾的结局有什么意义,显得前面各种情节铺垫就显得很无力和多余。

从观感来说,作为剧集单独的一季,你完全可以在结尾留悬念,但我只祈求完整,这种无比刻意的吊观众模式现在看来属实过于low了。

 5 ) 鱿鱼游戏你赔我点钱吧

用三年精心熬制的屎心巧克力,第七集我踏马以为看枪战片呢??

那个锅盖头,全程就是畏畏缩缩,谁救了你真是倒大霉了,我的巴掌怎么伸不到屏幕里去呢??

那个紫毛,全程跟个猴儿一样上蹿下跳,不知道这个角色的意义是?

张口闭口就是洋屁,“你的钱,你的女人都是我的”cnm这句话恶心死我了,死的也快得很。

那个怀孕的你都知道你男朋友打算骗你钱了,你还对他有好脸色,别太倒贴了姐。

那个大虎,你踏马害怕你别去啊!

你去了又不回来,跟杀人有什么区别??

还有男主,你身上的老人味都要溢出来了,好像头顶有一圈佛光,脚底踩着白莲就来了。

好一个为了大义,那选×的命就不是命了?

01就叫零一还不明显吗?

他直接叫出你的全名还不明显吗??

你哪怕怀疑一下呢??

一直在海上找岛的那条线是在???

我请问这条线有什么用?

对这季剧情毫无推动,毫无作用。

而且船长一看就是内奸啊女△这个人物又是在???

搞几个闪回片段就算埋伏笔了?

你想埋伏笔你埋啊,你想出第三季你出啊,但你起码在一季里完整讲一个故事吧。

第二季要人物塑造没有,要精彩的游戏过程没有,要什么没什么,反倒看得我一肚子窝火要不然把男主改成01吧,起码我不会想上吊

 6 ) 剧集的主角不需要在道德和智力上完美无缺

关于第二季,确实有诸多瑕疵,但远没有到豆瓣这种极端低分的地步。

目前大部分差评带着情绪和戾气,不是客观的评价,反而这次是IMDB的评分更接近实际情况。

第一季平均分8分,第二季7.6分,相差不过0.4分。

外网视频平台的评价也基本是好评,连一向挑剔的critical drinker也给出了好评。

这里并不是“崇洋媚外”,只是给那些想看,却因为豆瓣评分望而却步的人一些参考,不用过度依赖豆瓣的情绪化评价,毕竟全球范围内口碑较好是事实,在Netflix收视率屡创新高也是事实。

为了说明问题,挑个豆瓣大V的热门短评来回应一下。

这条短评挺有代表性,也暴露了很多观众看剧时的戾气和那让人堪忧的媒介理解能力。

这位豆瓣大V的高赞热门短评如下:男主有那么多钱,发挥空间那么大,优秀导演可以想出无数种对抗反派组织的方式,而蠢材导演只能想出最愚蠢的方式,用2年时间守株待兔找孔刘,然后招兵买马,把钱花在刀把上,铺垫那么多,结果定位器被扔了,大部队连地方都找不到,等于说前几集全是废戏。

男主尝尽人生百态,看遍了人性,经历了生死,没有任何成长,反而变成了圣母,想要拯救他人,然而实力又配不上野心。

你想做好事,可以去帮助贫困学生、残疾人、病人……他却想拯救最不值得同情的群体——赌徒。

他在第一个游戏提醒别人,好心被当做驴肝肺,这都不能让他醒悟,还要当圣母,叫大家退出游戏。

你当初都退出了,还不是后来又回去了,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别人做到?

还不自量力怂恿大家反击,间接害死队友,你害死的都是相信你的人。

能拍出一部让观众讨厌主角的剧也不容易。

(评分:一星)这个短评的槽点太多了,一一分析一下吧:1️⃣ “男主有那么多钱,发挥空间那么大,优秀导演可以想出无数种对抗反派组织的方式,而蠢材导演只能想出最愚蠢的方式……”这句话从表述上就非常业余。

剧情是编剧想出来的,不是导演。

即使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确实是同一个人,但他仍然是以【编剧】的身份创作出剧情的,而不是以【导演】。

一个观影几千部的豆瓣大V,连影视创作的基本分工都搞不清楚,实在有点掉价...2️⃣ “用2年时间守株待兔找孔刘,然后招兵买马,把钱花在刀把上,铺垫那么多,结果定位器被扔了,大部队连地方都找不到,等于说前几集全是废戏。

”不是所有剧情都必须按照观众的期待发展才算“好戏”。

按照这种逻辑,《星球大战:侠盗一号》整部电影都是“废戏”,因为主角最后输了;《权力的游戏》第三季第九集之前全都是“废戏”,因为主角一家努力了半天,最后被团灭了...这种“废戏论”的背后是对剧情走向的简单化理解,觉得只要主角某个决策没带来好结果,那之前的剧情就是浪费时间。

第二季里定位器被扔掉,恰好是反映男主计划不周、实力不足的失败感,这不是“废戏”,而是强化戏剧冲突的必要铺垫。

3️⃣ “男主尝尽人生百态,看遍了人性,经历了生死,没有任何成长,反而变成了圣母,”成为“圣母”不就是一种人物弧光吗?

一个死里逃生的人,经历过那样的极端环境,产生这样的转变难道不合理?

况且,“圣母”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偏见,往往是用来一刀切地否定角色的善意和情感转变。

角色成长不等于必须变得冷酷无情,变成一个能力爆表、手段狠辣的完美人物,才叫“成长”。

3️⃣ “想要拯救他人,然而实力又配不上野心。

”“想做好事但实力配不上”反而才比较有戏剧张力的设定好吧?

现实生活中,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匹配这些野心的却少之又少。

这种矛盾和挣扎,恰恰是推动剧情的核心动力。

如果主角智商开挂、行动精准、无懈可击,那才无聊透顶。

现在很少有剧集编剧会这么写。

4️⃣ “你想做好事,可以去帮助贫困学生、残疾人、病人……他却想拯救最不值得同情的群体——赌徒。

”看到这里,我反而觉得这位豆瓣大V才是真正的“圣母”,这不就是站在上帝视角进行道德审判吗?

从剧中男主的视角来看,他经历了赌博的深渊,他最能共情、最熟悉的困境就是这些赌徒。

帮助和自己最相似的人,才是符合角色动机的选择。

从他的剧本逻辑出发,他不可能去帮助所谓的贫困学生、残疾人,因为他没有直接动机。

你可以不同意这个选择,但不能否定它的逻辑合理性。

5️⃣ “他在第一个游戏提醒别人,好心被当做驴肝肺,这都不能让他醒悟,还要当圣母,叫大家退出游戏。

”这段是对剧情的客观描述,但这不能算是缺点。

男主的“圣母”行为,正是人物弧光的一部分,说明他经历了生死轮回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剧本的核心就是讲人物变化和成长。

6️⃣ “你当初都退出了,还不是后来又回去了,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凭什么要求别人做到?

还不自量力怂恿大家反击,间接害死队友。

”一个剧集的主角不需要在道德和智力上完美无缺。

人物可以矛盾、失败、犯错,这些缺陷和矛盾才让角色真实、有血有肉。

“怂恿大家反击”“害死队友”,恰恰是角色人性弱点的体现。

人物不自量力地去对抗不公体系,这是符合社会讽刺剧核心逻辑的。

如果你要求每个主角都逻辑完美、无懈可击,那你想看的应该是《十一罗汉》,而不是《鱿鱼游戏》。

7️⃣ “能拍出一部让观众讨厌主角的剧也不容易。

”这句话倒是说对了一半。

但从戏剧创作的角度来看,主角不需要讨人喜欢,只需要有逻辑、有动机,符合故事的内在规则。

像《绝命毒师》的沃尔特·怀特,《权力的游戏》的瑟曦,甚至《小丑》,他们都不讨人喜欢,但依然是好角色。

因为他们的行为合理,符合剧集中那个世界的逻辑。

角色的受欢迎程度,根本不是评价一个剧本好坏的标准。

 7 ) 观感分享«鱿鱼游戏2»

看得我厌蠢症都犯了,一个交警都能查到你住在哪儿,凭什么觉得自己天衣无缝呢?

又买枪又雇人的,抓一个招募人都要几十号人,探岛大决战两队人就够了?

跟踪抓捕也就两辆车,留着剩下的钱给自己享福?

三人小队每队一辆车,交叉跟踪啊。

还带个gps假牙,要有信号,能被搜到,手机都带过来了。

还有大张旗鼓的招新人,招新船,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既然这样一开始就别藏着了,脱裤子放屁。

捡个敌人的无线电拿起来就用,中性女还知道打个摄像头,他是一点都不懂啊,本来就没脑子,还要玩脑子那一趴,牺牲这个牺牲那个的,真是和第一部一模一样,最伪善的人装逼让大家跟着他一起死。

返回来说说剧情,第一部之所以经典,是人性的抉择和未知的恐惧,不知道下一关会是什么,不知道接下来会经历什么,观众代入感极强,游戏惊险刺激。

这部就换成卡时间游戏了?

大部分时间像是奇葩说一样,在那儿打嘴炮,搞个什么降智嘴炮投票,接着所有游戏都是因为反应慢速度慢死人,木头人是,五人四脚是,抢房子还是,一个嗑药的癫货都能活到第三关结束。

怎么活的?

没有交代,就把所有游戏过程缩减,全放到外面那两只脑残小队,部队退伍的正规士兵,被老头船长用冷兵器偷袭,一点示警都做不出来,听见落水动静出来巡视不知道进去清点一下人数,这样的剧情有什么好看的?

关于游戏内容的比重一缩再缩。

导演手法也重的一批,船长出场就知道他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孔刘下线也莫名奇妙,第一季扇耳光为什么精彩,是因为主角受辱许久终于赢了想要把巴掌扇回来的时候,孔刘递出了钞票,那一瞬间就好像在说“你的尊严就值100块,没钱的蝼蚁就像鞋底的狗屎一样”。

这部俄罗斯轮盘赌死了?

变成信守承诺的好人?

到下线前一秒都不像癫狂死的,像是窝囊死的。

后面的剧情推测,反对一方死了很多人,赞成一方大优势领先,反对一方还要怀疑一下为什么所有人都死了主角活着回来了,然后他失去大家信任,陷入自我怀疑,再有个圣母出来鼓励他这都不是他的错,是这个操蛋的游戏。

在主角清醒过来的时候因为游戏死在主角面前。

主角带着仇恨的力量继续窝囊又睿智的活着,直到第六关还在满口仁义道德,直到第六关大决战,大家反目成仇,他含泪赢下比赛,见到幕后黑手,交警登场,互相嘴炮,说着一切都回不去了,如果还要往下拍,还得埋点引子,像什么以为结束但游戏还在继续之类的。

(哦,跟第一部一样,细数中枪镜头,孩子的父亲中枪不直观,后面被11号救了?

11号要么是交警进场的关键,要么是下一季的主要角色)

 8 ) 我们都是利用游戏规则的人

一定是某种设计,刚好在圣诞夜之后的12月26日,《鱿鱼游戏2》全季上线 ,似乎在告诉观众,狂欢还得继续。

因为无论是观众,还是故事里的游戏设计者,甚至于再也不想面对血腥游戏的成奇勋(李政宰饰),都希望游戏继续。

已经征服全球观众的血腥游戏要怎么继续?

这是《鱿鱼游戏2》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当陌生化和新鲜感已经不再,血腥的升级也未必带来更多刺激,它的创作者选择了另一条路——既然大家都已经对游戏规则心知肚明,那不如做个利用游戏规则的人。

回到游戏里的人这一季的故事设定在第一季结束的三年后,在游戏中获胜的成奇勋为了找出幕后首脑、终结游戏,始终在寻找着游戏的相关人士。

后续发展很容易猜到,他不得不回到游戏里,以自身作为诱饵,才能更靠近游戏的核心力量。

我们能在剧集一开头,就看到他对游戏规则的利用——雇佣了一帮人,在一切开始的地方,地铁里,寻找穿西装找人打画片游戏的男人(孔刘饰)。

在这段回到游戏前的预热期中,《鱿鱼游戏2》依然保留了和上一季一样的社会视角。

在西装男寻找游戏目标,在公园中让流浪汉选择彩票还是面包时,我们会看到这些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人,依然选择了投机。

人性最原始的欲望,与阶层所属其实并无差别。

这些公园里的流浪者,最终参与游戏的“社会垃圾”,和观看这些游戏的富庶阶层并没有本质差异,因为在生死面前,他们都会先选择欲望。

当成奇勋回到游戏之中时,他既有的游戏经验,就成了这一季故事在前半段的最大悬念。

对游戏的了解是不是能让他得以作弊,很快取得胜利呢?

可以说,在此刻,看过第一季,完全熟悉“123木头人”游戏的观众们,已经完全进入了成奇勋的视角,和他一起,成为了“回到游戏中的人”。

我们,也回到了游戏之中。

或许有不少观众会和我一样,在看到第一个游戏仍然与上一季一样时生发出复杂的情绪。

我们一面因为游戏相同而觉得索然无味,一面又为成奇勋能因此帮助更多人通关而心存侥幸。

但剧集显然很快就打碎了我们的这种侥幸。

就像成奇勋的那个噩梦一样,当他告诉了其他游戏参赛者,下一个游戏是椪糖,要选最简单的三角形图案时,却发现,三角形反而变成了最复杂的样貌。

利用已知,顺应已知,再击碎已知,《鱿鱼游戏2》的创作者非常娴熟地践行了这一套受众心理体系。

被此欺骗的不仅仅是包括成奇勋在内的游戏中人,当然也有作为观众的我们。

他们显然也非常清楚,在具体的游戏上,不管是沿袭以前的模式,还是创造出更血腥暴力的新游戏,显然都已经无法再满足观众的观影欲望。

所以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一季的游戏甚至有点“敷衍”。

第二季结束,不仅游戏也才进行到一半,“五人六足”,“找同伴”这样的游戏设定也远不如上一季诸如“玻璃桥”这样的设定有视觉奇观。

因为对于成奇勋和这一季的创作者来说,他们都心知肚明,关键点并不在于游戏,而在于如何背反游戏,甚至摧毁游戏。

背反游戏规则在这一季的故事里,我们很快会发现,游戏已经不是核心,怎么样“不玩游戏”,或者说“不按设计方的设想”来玩游戏,才是核心。

身为妈妈,想要以参与游戏来换取找到自己孩子机会的枪手,就是那种不按规则玩游戏的人。

明明知道游戏设计者会故意留着一些失败参赛者的命来器官买卖,她却还是会专门补枪。

而抱着结束游戏目的的成奇勋,则一直在试图使用“超半数人投票反对就可以结束游戏”的规则来让游戏停止。

所以在这一季的故事里,比游戏本身更有看点的,反而是每一轮游戏结束的投票环节,以及赞成派和反对派之间拉帮结派的行动。

剧集依然用了非常视觉化、仪式化的方式来描绘了每一次的投票过程,其意味也非常明显——投票,才是这一季里最重要的游戏。

由此,《鱿鱼游戏2》也从上一季的血腥奇观,往前走了新的一步,把属于身体、角力、肉搏、鲜血的感官游戏,变成了投票、表决、阵营信任与欺骗的政治游戏。

在以成奇勋为代表的反对派主心骨人群的阵营招募中,《鱿鱼游戏2》已经显得更像是一个小社会化的乌托邦游戏了。

成奇勋也从简单的游戏参与者,一个玩过游戏的人,变成了拥有一定政客身份的角色。

他开始可以游说人们、说服人们,拥有一定程度上重新解释游戏的权利。

但就像我们都能预想到的,乌托邦难以实现,这里始终是一个祭祀场,真正的政治首脑,也隐身其中。

这一季的另一个叙事焦点,001号游戏参与者黄仁昊(李炳宪饰)则是另一类利用游戏规则的人。

他在上一季的结尾作为面具人露出面容,被身为警察的弟弟黄俊昊(魏嘏隽饰)认出,在这一季里又成为游戏参与者,身为观众的我们如果勾连起两季的内容,也就很容易猜想到他的身份。

比起成奇勋,他显然是那个更了解游戏、也更了解游戏心态的人。

所以他才会在一开始同意让游戏继续,再慢慢加入反对派的主角阵营。

对于他来说,如何加入主角团,观察主角团要如何“反抗游戏”,才是他这样的政客真正得到刺激感的政治游戏。

反抗游戏哪有那么简单呢?

很可能反抗者本身的反抗也不过是游戏中的一环罢了。

别忘了,鱿鱼游戏的设计者在开始之前会精心挑选参赛者。

就像现实中的诈骗团伙杀猪盘甚至会为“猪”写好一整个剧本那样,黄仁昊所代表的游戏主办派始终都在利用规则来设计游戏,对他们来说,一切话题度和叙事操纵是从“选角”就已经开始的,六天的游戏日里的每一次通关与否都只是外在的虚假叙事,真正的核心叙事,是他们始终在通过游戏,杀掉一些人,留下一些人,再聚集起另一些人,不同群体的对立和矛盾就在这样的优胜劣汰中被强化。

最终留下来的并不是胜利者,而是主办派想要看到的赢家。

大家都是利用游戏规则的人对于这样一部现象级的流媒体剧集而言,《鱿鱼游戏2》的播出俨然已经是一场全球狂欢。

早在12月1日,片方就在巴黎举行了真人版“123木头人”的宣传活动,让456名路人真实参与剧集里的童真恐怖。

之后能让人体验“椪糖游戏”的快闪店甚至因为粉丝太多引发了暴力冲突而不得不提前关门。

在这之前,或许没有哪一部韩剧能够做到这样由流媒体到线下的全球文化输出。

当故事成为IP,第二季的观众也几乎都是上一季粉丝。

这意味着这一季的观众都已经有了某种观影期待,大家都是抱着看血腥游戏的心态来的,观众也就成了“知晓游戏规则的人”,于是深谙这一点的片方举办线下游戏宣传活动、开设快闪店,并由此造就了一场创作者和观众的“共谋”。

写下剧本的人、拍摄故事的人、演绎这个故事的演员,与观看这个故事的我们,都成了利用游戏规则的人。

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出发,《鱿鱼游戏》这样的影视作品和《再见爱人》这样的真人秀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在设计这个文化产品、挑选参与者的阶段,打造者们就已经设计好了如何操纵选手心态和引导舆论。

《鱿鱼游戏》这一系列在诞生之初就精准地踩中了当今社会的群体心态,当韩国进入五抛世代,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中国开始流行躺平时,整个东亚社会都蔓延着某种“消极抗争”的心态。

于是,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发生、不能言明、始终被掩盖的血肉游戏在剧集里被呈现出来了,也因此成为人们的情绪出口和泄洪通道。

而在动荡中的世界当然也想要看到这样的故事。

站在资本主义上游的西方某种程度上就是故事里游戏的观赏者,《鱿鱼游戏》为他们带来了暴力的审美,而当对贪婪、剥削、阶级分化的讽刺出现在遥远的东方,观看者又以戴着面具的刻板西方人样貌隐身在故事的结尾时,他们就会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得到另一种确认——原来这样的游戏叙事正发生在世界各处。

就像游戏主办者在这一季的车里对成奇勋说的那句话一样——“除非世界发生变化,否则游戏不会结束”。

它确实永远不会结束,世界热爱鱿鱼游戏,就像世界永远寄生在鱿鱼游戏的资本规则上。

(原载NOWNESS)

 9 ) 圣母降智,政治正确,漏洞百出……这季《鱿鱼游戏》没活儿整了?

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审核放过我

 10 ) 中间平庸,首尾超绝

第二季和第一季各方面都很相似(主要体现在2~6集)。

第二季又拍得短,不够看呀非要放到第三季;这就和每一集分不同时间上线很像。

和第一部各种都有对应关系。

警察这回不是卧底而是在搜捕,第二季也没找个什么名堂,民间力量还是太弱了。

成奇勋还是当游戏玩家,只不过这回冷静了,除了三二一木头人中发挥了点作用,到五人六足和抱团游戏中也没啥作用。

反倒是小角色多了点花样,有妈宝男和话痨妈(这个妈我是真喜欢),有性转人士还有怀孕的;和第一季一样的有信神者和恶霸及其小跟班(这个恶霸和上一季不同的是他长得不凶,但是人面兽心;不过痞痞的也还怪有意思的,说话时不时爆一句英文显得自己好fashion)。

玩家中混入幕后boss也和第一季如出一辙,只不过这回李秉宪充当着男二的地位(当时还不敢相信);自然会导致缺乏了第一季那种结局反转的色彩。

工作人员解剖活人取器官还存在。

游戏上, 第一个游戏和第二个游戏都只是为了筛选人、理论上可以全员无伤,第一个游戏直接照搬没很大心意也算是对第一季的过渡;第二个游戏是团队赛,相当于第一季里的椪糖和拔河各取一部分,属于大规模淘汰加团队赛而非纯粹对抗,而且融入了四个小游戏还算有可看性(丢石头、抓石子和打陀螺这三个看着真的难);第三个游戏又类似拔河和弹珠的融合,团体建立和个人背叛相综合、理论上也不再可能全员无伤,而且常见度更高、配乐和场景也更梦幻童话能带来更大的反差感,个人也更喜欢,开始让一些渐渐脸熟的角色下线,不过还是小规模,所以给人的心理冲击较上一季的弹珠游戏弱(但是那个弱弱的小女生被挤掉还是很可惜,游戏残酷归残酷,但她在投票争执时是泪崩的,别人的孤注一掷葬送了她的生命)。

还是有团队厮杀,不过这一季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

第二季拍得真的像第三季的预告片。

三角形女生那条线没给出结果,估计会和活人去器官的对撞。

游戏没玩完,不会又是最后又决出一个胜利者,这和第一季没区别了;很可能和警察搜捕相撞相对撞,这样观众最为期待的游戏环节不会弱化吧?

但板上钉钉的肯定是各种小角色杀青,在第四五个游戏就差不多会清空(和第一季对应),当然警察这回带团伙是最大的变量。

船长确实感觉不简单,能捞回警察本身极具偶然性,有不少可能性有警察他哥掺和。

兄弟之间的最终斗争在所难免。

话说回来,第一季埋的西装男的坑也算是填上了,第一集处理的还不错,流浪汉选择的是彩票而不是面包已经预示游戏参与者的心态。

轮盘赌中主角光环明显,不过凡人光辉也很动人(老大主动弃权保全老弟);孔刘光速下线也是可惜了,不过这个角色的演绎是很完美的,那死前的微笑是生命的嗤之以鼻——他作为游戏的亲历者已经麻木,他已无形中夺走几百人的生命,那自己的命又算得了什么。

————以下为看完第七集————(没想到自己少看了一集就来写剧评)中间平庸,首尾超绝中间的部分总是能找到第一季的影子,以为情节就会这般发展,但没想到搞了个观众有意想但没料到真会这么拍的结局(结尾总要有爆点才有看头)。

先收回说成奇勋在最后没啥作用的话,他的领导力是在一步步加强的,不然也不会来抱团游戏中指挥怎么分配。

他能想到起义是相当勇猛的表现。

再者,第七集呼应船长不简单,暗藏杀机。

一些角色杀青得比想象中早,成奇勋真兄弟,有主见、不卑不亢的小姐姐;还好有些角色挽救了。

看第一季时就想着可以反叛,人多势众,抢走了枪后可以反客为主,但也不敢细想。

这一次反叛成功还是比较偶然的,首先有部队的人在,以及幕后李秉宪数一数二的战斗力。

再说说第七集的细节。

第六集发的餐食有叉子就暗示“特别游戏”,第七集的小人物塑造更为真实立体、更合乎人之常情:母亲对孩子的羁绊,胆小男关键时刻畏畏缩缩,大虎最后还是抛弃队友(人在生死存亡之秋保全自己为上,无论能否弹药支援,也只是强弩之末了)。

李政宰的叛变水到渠成,他不能再让事态失控,他的形象也进一步强化——他仍然顽固不化,到最后才显现出真面目。

三天的同生共死他也没有对周围的人建立情感,但是和成奇勋还是有一腿的,可能是真有感情也可能是想扶持他、黑化他(成奇勋不给弹夹可能事件会有转机)。

顺带一提,每一集的集标题都很凝炼概括。

第一集的面包和彩票,第七集的亦敌亦友把这一季的两大矛盾核心都给点出来——集体意识和个人恩怨,点面结合。

期待第三季的故事。

《鱿鱼游戏第二季》短评

这也算一部完整的剧?

5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看了一晚上没想到是坨石

9分钟前
  • SSSSSSS
  • 很差

项目制扼杀一切创造力,尤其是靠砸资源强行上马的。

11分钟前
  • 余小岛
  • 很差

白熬一个夜看…最有看头的游戏部分被砍掉太多,加入了大量消磨耐心的文戏,蛮失望的。本身只有七集的体量,一二三木头人直接拿来水了一集,后面夜间突袭也是毫无新意的内容,编剧怕不是偷懒得过于明显。还有警察那条线,以为会有什么惊人铺排,太无聊太无聊了…

15分钟前
  • 𝑮𝒊𝒅𝒆𝒐𝒏
  • 较差

贤珠!!太棒了!!被男主气晕过去,又菜又爱逞强,警察小哥带领的小队竟然直到最后一集都没用上,西八

16分钟前
  • 白猿
  • 还行

人物如AI般降智,剧情如稀屎般化开

21分钟前
  • 在24岁生日紫砂
  • 很差

所有情节蠢到能让人翻无数次白眼,但还是挺爱看下去的,好久没看到这种单纯装疯卖傻的剧了,对我来说看这部剧就是在玩一个鱿鱼游戏,既受虐又享受。

25分钟前
  • 炯之
  • 还行

人設統一:過於愛管閒事,頭腦又差得不行。滿口大義但老弱病殘可以先死,可以犧牲自己人但不准攻擊對手

30分钟前
  • 苏菲sama
  • 较差

韩剧之所以能风靡以亚非拉为主的全球市场主要就是靠比英美剧更极致和粗暴的戏剧矛盾、情感张力和价值表达。如果是想看更复杂的内心刻画和道德命题甚至就单纯豪华动作场面,那为啥要选韩剧?

35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较差

2624年12月26日下午4点上线播出。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看完总共需要6小时左右,也就是说,那些几个小时内,就来发差评来刷存在感骗点赞的网友,基本上都没看完。正如他们的人生,习惯了五分钟的垃圾速食主义。

39分钟前
  • ถังและซ่ง
  • 推荐

特意看了下我给1的打分是三星,因为后面三集bug太多。这就对了,我给2打满分正好是因为这一季几乎没有剧情上的bug,讲得既然细致,我也就原谅了其铺垫长的风格(主要2、3集节奏稍慢)。各种打低分的一看评论真的是把人笑死,真的是什么村都通网了。非常期待3!

42分钟前
  • 心蛇难防
  • 力荐

明星和颜值含量好高啊,纯纯当合家欢综艺看了,仿佛回到了大学彻夜看RM的时光。游戏比上一季的纯蒙运气有趣很多,五人六足和找同伴看得太欢乐了。这一季记录了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失败革命,对众生相的刻画中规中矩,留了一堆坑希望第三季能填个大的。吊在俊好美艳好飒好惊艳啊啊啊

43分钟前
  • 刷鞋大王
  • 力荐

韩版拔杯谁磕到

44分钟前
  • 还行

《须知政权乃是枪杆子里得来的》

45分钟前
  • sonmia
  • 力荐

-“你觉得上一季好看还是这一季好看?”-“上一季”-“为什么?”-“因为上一季的人都正常”

47分钟前
  • 蘼迷猫
  • 还行

政治隐喻不要太明显,借助梦境自侃情节,年度上乘之作

51分钟前
  • 潘灡歠醨⚜️
  • 力荐

没胆拦着男的不让去的是女人,被杀特写的也是女人,第一季好歹有印象深刻的女角色,真臭最后剧情吊胃口也恶心

54分钟前
  • 小闲子
  • 很差

感觉看了个破解版“鱿鱼游戏”,新意不足,炒冷饭。

56分钟前
  • 柯里昂妮
  • 较差

吊在俊真是做男做女都精彩哈😆

1小时前
  • 啦啦啦啦啦啦啦
  • 推荐

对大多数角色的印象:一群男的聚在一起比拼“男子气概”然后发现大家都阳痿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