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真的要吐槽一下这个片名,冗长得让人根本记不住。
想想以前的电影名都翻译成“魂断蓝桥”啦“出水芙蓉”啦什么的,现在这些外国电影的译制者真的可以面壁去了。
[捂脸]这电影竟然跟前两天看的《错过你的那些年》情节高度雷同。
只不过这部突然去世的是男主角,而后者突然去世的是女主角。
甚至在湘南看烟花(天灯)牵手都一样。
不知道二者是谁抄的谁。
[捂脸]不过整体来讲我还是喜欢《错过你的那些年》多一点,因为这部的情节有一些地方没有“把谎话说圆”。
说几句题外话。
女主人的家人和朋友想要改写女主人公记忆的桥段。
像不像统治者想要改写历史的做法,民众总是失忆症患者。
一切都是以“为你好”的借口将过往乔装打扮。
但这终究不是真实的记忆和历史。
没有人可以拥有剥夺他人记忆的权利,也不该有人用别人的脑子指挥自己的生活,即使她是一个大脑有缺陷的人。
做自己。
悦纳自我,勇敢生活。
圣人云: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只是看片名和宣传海报的话,会误以为是成年人的恋爱故事,听说是bad ending来着才决定去看的,以为是一个类似《花束般的恋爱》的故事,结果朝着《情书》发展去了,以为故事会咬定方向一本道结果急刹在了《 Jose与虎与鱼们》。
当然,青春恋爱故事该有的元素一样不少:小众文学、绘画(素描/油画)、小概率但烈性极高的疾病、破碎的家庭、自炊系男子、烟火大会。
也许是要素太齐全了,观影感受极为放松,根本没有紧张感,男女主的恋情一帆风顺,甚至常有的女闺蜜角色也一反常态没有当拦路虎反而充当了两人的僚机,不过这种感觉也可能是导演组为了最后的泪点刻意为之,不过在我看来可惜的是由于细节不够多,情绪铺垫不够多,准备的几处冲突情节都草草收尾了,没能打通泪点。
是部合格的商业电影,但也许可以更精进一点?
以下是我的想法:全片只真正塑造3个角色,也就是男主角神谷透、女主角日野真织、闺蜜绵矢泉,其余的角色都是背景板,只有配合塑造以上前2个角色的职能。
但很可惜,即使是男女主角也单薄的可怜,举止投足都散发着干瘪刻板的印象,因为支撑他们角色塑造的配角都只是白纸一张,难堪大用。
欺负人的坏学生只在开头露了一面,神谷透救助的朋友小胖全片也只有寥寥几个镜头,缺了这俩的注脚,这使得乐于助人这个角色属性对于神谷透的塑造来说是很空洞的,包括在面临母亲去世,父亲一蹶不振,姐姐离开,需要自己独自撑起一个家时,神谷透有照顾家人的经历,但这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他会去帮助日野真织,当然这都可以用青少年头脑发热一股气做了来解释,当然这就是青春,但这个角色是立不住的,很飘,正如剧情中绵矢泉反问他的那一句“我原以为你是很冷漠的人”。
我也很奇怪,他看上去就是很冷漠的一个人。
比起男主角神谷透,女主角日野真织的问题要大得多。
要做比方的话,她就是空中楼阁,机械降神。
非常的矛盾,设定上是《初恋50次》,但又偏偏加入《别相信任何人》的悬疑元素,母亲告诫日野不要将自己失忆的事告诉其他人,但很快就告诉了相识不久的神谷,这种莫名其妙的天真又和前期铺垫有冲突,当然啦,可能是导演组想表现女主角身上那股未成年人特有的对世界放心的善意与对男主角的信任,当然啦,这怎么不行呢?
想圆都怎么可以圆过去的,但这就使得女主角比男主角还要空洞,两人之后在烟火大会上的真情告白和初吻就没那么令人感动了,当然画面是很绚烂啦,MV式的绚烂。
但是,如果,我们调转一下思路,转换一下视角,如果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其实是闺蜜绵矢泉呢?
正如《情书》中男主角的代餐原型同名白月光藤井树,在中学期间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份感情,等知晓时斯人已逝,对于这份感情基本上都是通过追忆和转述复原的。
同样的,在本片中,女主角日夜真织的记忆是睡醒清零的,男主角神谷透已经去世了,死无对证了,知道他们恋情最全的只有绵矢泉,而且逐字核验日野日记修改版本的也是她,且电影中也有她彷徨犹豫不决的情节。
如果她作为主角,那么男女主角色空洞就都能解释了:因为这是闺蜜绵矢泉的转述视角,作为一个从头到尾注视着好朋友幸福的人。
正如在葬礼现场她告诉日野的“在我们眼中你们彼此都非常适合”,正如被偷摄的男女主角校园告白整蛊视频,他们的恋情从一开始就在被注视,美好、甜美、幸福,这每一个完美无缺的片段都被绵矢泉看在眼里,在她的心中,家庭早已因父母离婚失去了必然的神圣性,好友的幸福使她发现原来也有感情能一直稳定地延续下去。
一般来说,爱情电影很少会刻画主角成长,成长必然是伴随着阵痛,有成长描写的爱情故事基本最后都是分手结局,两人分别后各自走上了更好的道路上。
绵矢泉可以是那个成长角色,事实上她基本上也就剩个背景板了,家庭不美满但生活富足的设定也就开头解释了个住所问题,不用就太浪费了。
事实上,在本片中“家庭”几乎没有描写,绵矢家无,日野家父母关系和睦,但没有有效的相关描写,神谷家描写停留于表面。
我们常说,我们对婚姻的想象来源于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感受,感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是不会想去组建家庭的。
这方面欠缺基础支撑使得角色性格仿佛是天上掉下来无中生有似的。
神谷透的热心、乐于助人、爱照顾人等角色特性都可以从他的家庭故事入手,因妻子去世而一蹶不振的小说家父亲,需要儿子照顾日常起居,儿子虽察觉了父亲逃避现实的真相也不忍拆穿,默默包容等等,安达充老师这方面老会了。
日野家这边,在水族馆的对话里日野主要透露的并不是对组建家庭的抵触,而是自己能否做到的担忧。
那么,对于她的家庭描写就要着重于家庭的温情,父母对失忆女儿的包容,夫妻间共度难关的互相勉励,家人的关怀。
这些描写愈多愈促使她想做一个“正常人”,她想去拥有“正常人”的经历:上学、恋爱、工作、结婚等等,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她会答应神谷的假告白。
那么最后又回到绵矢泉身上。
她的家庭可以丝毫不描写,因为她代表的就是我们观众的视角,神谷和日野就可以就视作她的家庭学习对象。
那么,现在所有的元素都到齐了,主角绵矢泉见证了闺蜜日野真织的整个美好恋情,为了闺蜜的精神稳定,也为了实现好友神谷透的遗愿,她主导改写了闺蜜的日记但不料闺蜜的爱情以另一种方式长存了,在结局转述真相的同时她也对恋爱、家庭有了自己的进阶理解:亲密关系不仅需要双方的付出,更需要一个时刻发掘生活中爱的视角,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于是少女终于获得了精神的成长,真正走上了大人的阶梯。
一部纯爱电影,却让我幸福到落泪第一次落泪是在这个烟火大会。
当日野真織试探性地牵起他的手,透看了一眼她,坚定地握住她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了。
“我又幸福到记忆难以追上”这句话实在是说的太好了很有共鸣我突然回想起自己在很多个幸福的瞬间,幸福到恨不得时间暂停,生怕自己忘掉一点,需要马不停蹄的记录下来,但文字已经无法凸显当下的幸福。
是文字失效的瞬间。
但记忆真的追不上,我经常忘记当时的自己到底有多幸福。
/////////////第二次大哭是小泉找到真織,告诉她了日记的事情,复盘和透的一段段日常。
其实没有很强的泪点,但我想起来去年夏天,很多幸福的时刻。
当时的我,疯狂地告诉自己,千万别忘记,这么幸福的瞬间。
我拍下了很多的影像,用了很多的文字。
但忘性大的我,才短短一年,我就忘记了自己当时有多幸福…但正如透所说的:“任何记忆,都不会完全消失”记忆已经悄悄的刻在了我的心底。
看真織翻看影像的时候,我的眼泪哗哗掉,高度共情的时刻,唤醒了我藏在心底的记忆。
眼前的画面好像和记忆开始重叠了。
幸福是会让人落泪的。
讨论一下电影本身,我很喜欢这个关于记忆的探讨。
刚看完了眼泪女王,当时并不明白,记忆有这么重要吗?
但这部电影以柔和的口吻,轻身阐述着故事,让我产生了高度共情。
记忆真的好重要啊!
它构成了人,构成了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了我们。
女主真的太美了,之前怎么没注意到她,太漂亮了,元气满满的样子给电影带来了一抹鲜艳的色彩,特别是她的红色衣服,实在是太明艳了
道枝骏佑不必再说,他稳定发挥。
但如果喜欢前后的演绎能更有变化一点就好了,不知道是主角设定问题还是演绎问题,有一些平淡,但电影中手机拍摄的画面,他真的帅的惨绝人寰,弟控天菜。
弟弟真的多演一点!
演技也很过关!
虽然说剧情有点狗血,但是这个电影看着看着,就会忘记他剧情的的狗血,融入到那种清新青春幸福的氛围中。
但刻苦铭心可能也需要去世的桥段吧,并不算不合理,并且电影并没有刻意渲染悲伤氛围,整体就很舒服。
人随着年纪增长,更喜欢一些简单清水风格的作品,这部《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让人深深感悟到纯粹的美,也不矫揉造作,也有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
个人觉得文学与影视作品应该多去表达这方面的风格,阐明世人种种希望和淡淡的忧伤,而不是善于制造与歌颂苦难。
《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让我看到了日本新一代美少年道枝骏佑的风采,东亚文化的审美还是相似的, 道枝骏佑温柔的眉梢绵延万里,纯净的眼神仿佛坠入银河,背后是一整片夏天的海洋。
这份爱恋,无论是亲情、友情与爱情,消失的实际上又是以永不消逝的记忆留存着,我们记住了程序式记忆,不断练习后成为最深刻的记忆。
神谷透与日野真织,一个不再期待未来的人去勇敢为她创造崭新的一天,一个没有记忆的人认真记下过往,继续向阳。
爱情有期限吗,当然是有的,最终能走下去完全是人品决定爱情的未来,可是神谷透与日野真织的爱情就像烟花一样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两人像世界末日一样奋力爱着彼此,欣然重新相认。
不要忘记神谷透,不要忘记青春时代的自己,鲜活、无畏以及自由,不要忘记热血的自己,与江湖周旋千万次,杀不死的百年树根依旧破土怒放。
某些事物将会留存,永不褪色
神谷透くんのことを忘れないで。
我希望你永远开心,即使代价是忘记我。
看完了,我以为我不会哭,毕竟之前看过剧情大致的剪辑。
但当看到真织在透的葬礼上情绪崩溃时我的眼泪完全控制不住往下掉,直到片尾曲Yorushika的《左右盲》播放完毕。
很喜欢透的原因,占据最多部分即是他的温柔。
一声不吭地接过担在姐姐身上的家事,告诉她你尽管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家里就让我来看着;因常受欺凌的朋友接受必定会被取笑的条件;想尽办法让真织拥有程序性记忆,会考虑到她的心思便认真地说“那我们一起骗过明天的你吧”,想让她每天都过得开开心心——可最后却残忍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透呀,你可曾知道姐姐在一字一句删掉日记中有关于你部分时是有多难过,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一点点删除,光是想到属于你鲜活的人生被剥夺了就心痛不已。
想了想还是觉得霓虹金真的太会拍纯爱。
柔和的色调与忧伤的故事冗杂着,烟火大会的告白与亲吻,都好似昙花一现。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随着烟火的消散便悄声无息了。
“可是,我还没见到今天的日野。
”是呀,因为每一天的真织都是崭新的她,他不想错过每一次她的新生。
“我也会让明天的你过得很开心。
”是的,当然,遇到彼此之后的你们都是自由而又快乐的。
嗯…虽然决心看是因为米七的颜太过伟大、、虽然事实也的确!
但世恋的be美学也是狠狠让我掉足了眼泪😥都是很温柔的人呢,守护着真织且承受着三人痛苦的小泉、从未厌倦每天一遍又一遍向真织解释失忆症的父母、真诚对待家人耐心温柔的姐姐…当然还有未曾放弃过向阳而生的真织,小天使一样的透——都是温柔的人。
我喜欢温柔的人。
两位主角身上的透明感和破碎感…完全没错呢,上次让我有这种感觉的还是真理子。
嗯!
还有影片中最让我触动的依旧是透蹲下来看向真织时的那一句“我们一起来骗明天的你吧”。
我总是会因为无端的事情而感动,就像此刻。
总之米七和莉子都太太太太太好看和可爱了,sukii——o^^o
“失忆症少女&绝症少年”的人设,换了美少女福本莉子和美少年道枝骏佑来演绎,是否是旧瓶装新酒?
日式纯爱狗血故事在当代紧张又复杂的恋爱关系中,愈发显得烂俗无趣,但或许,我这个社畜只是想来影院看一部电影,好好哭一哭。
上一次看三木孝浩还是《恋途未卜》,这次《今夜》他又拍摄起了福本莉子,依旧是无疾而终的恋爱,搭档《胰脏/念念手纪》的月川翔,失忆+患病叠双重buff,怎么不令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涙)————导演拍古川琴音饰演的鬼马少女泉养了两只猫,让人立马想起《向阳处的她》里猫猫化身的上野树里和葵若菜,道枝骏佑饰演的神谷透最初也沉默如松本润和北村匠海。
电影摄影美术审美非常好,画面调度和演员们的穿搭在视觉上都极尽唯美,让人忍不住想疯狂截屏。
————令我惊喜的是,片中的三名主要女性角色都塑造得很好——乐观坚强的女主角日野,复刻胰脏少女滨边美波,即使患病绝望每天依旧努力面带笑容,自带悲情bgm,福本哭是仙女落泪;闺蜜泉说着“我以后大概是不会结婚了”。
古川琴音演技太自然了,当她看到“不要忘记神谷透“这句话时,看起来大大咧咧、洒脱的她第一次嚎啕大哭,一直觉得自己是爱情故事“局外人”的她,最终却意外承受了主角都难以接受的事实。
泉这个角色其实是故事双视角的主要叙述者,古川的演技承担起了主角间的互动连接,这个角色形象不扁平,而且增添了故事的鲜活有趣;透的姐姐西川,没有放弃写作的才华,逃离了原生家庭后,通过写作获得了成功,成长为一个美丽坚强的女人。
无论是日野、泉还是西川,女性形象各人各色,都十分立体。
————当然这部电影也逃不开烂俗爱情片的通病:剧情内容臃肿(时长太长,虽然视角切换但是故事内容反复叙述);一人患病不够,还加一个,结局必定一死一伤……又又又一部霓虹亡夫回忆录。
这个时间点引进这部电影,应该是为了争取520的情侣休闲娱乐时间吧?
就很明显的青春爱情片。
主演也是年轻貌美,电影的重点在于看帅哥美女谈恋爱,还要爱的刻骨铭心。
刚刚看完这个电影。
或许是很久没有关注日本的年轻偶像了。
看完之后很好奇导演选角的依据是什么,就去检索了一下。
果不其然,男主是杰尼斯偶像,女主是东宝主推。
就跟国内那些锚定情人节档期或者元旦跨年档期的青春偶像爱情电影一样。
重点根本不在意电影是否好看,要给观众营造出一个爱情的氛围,让看电影的情侣会被“爱情”这种形式所感动。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就是这俩主角的演技是真的太青涩了。
女主角明明是2000年的新人,按理说大学毕业也就才两年,回头演高三学生你应该没问题,但是在电影里她的气质是真的太成熟了。
这哪里像高中生啊,大学生还差不多,还得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男主角静态情况下倒是挺帅的。
就是动态不太行,气质太单薄了。
属于氛围感帅哥,拍硬照应该很好看,脸上没有故事感,电影里一笑就看着跟女主角姐妹一样。
爱情在哪里啊?
俩人跟小朋友过家家一样,从两个人的表情到交互都没看到爱情啊。
然后男主角突然就心脏病犯了,人就没了。
一段儿过渡都无。
就是一个电话就通知了。
称得上干脆利落。
后面女主角就用几段剪辑表达了一下哀伤。
他们这段爱情感觉完全没有真实感啊。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唯一的悲伤都在女二身上了……最后,剧情上有个很明显的逻辑问题,不得不吐槽一下。
老实说,如果后面想安排人工修改日记的桥段,前面就不要设置手写日记。
因为纸质文档作假的难度极大,必须是专业人士才能完成。
找个靓女作家把文字从新输入一遍,咱就不说一晚上打字能不能打完,就是打完字了,修改了,也不是纸质文档啊。
你打印出来也是印刷体啊。
还不如直接跟女主角说日记泡水,然后爸妈和女儿帮她重新补一版呢……这个电影的主线剧情基本上跟我初中时代看的台湾校园一个水平的。
不较真呢,看看帅哥美女也挺好的,较真的观众,就比较痛苦了。
按照以往惯例这种好哭的片如果上映的时候没去电影院看的话,我都会选择在心情低落的时候关掉所有灯在家里沉浸式观影。
前段时间日亚上面出了源,就一直想着哪天心情不好要看看。
不过我倒不是因为喜欢道枝,而是因为喜欢福本妹子。
很老套的剧情,有点五十一次初吻的感觉。
后来的反转也有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不难联想到好几部同类纯爱电影。
但是依旧会被感动。
在日野的写的那个不要忘记神谷君的便签出来的第一个镜头就被骗走了眼泪。
甚至年纪越大,就越容易被这种纯爱故事感动,越来越只会为了故事里的爱情而感觉到美好。
我知道这不存在,但是就会像面对一个玻璃球,更加小心地想要拿好它。
道枝和福本妹子都是那种美好的和透明玻璃球一样的孩子,生怕一不小心他们就碎了。
说好不会爱上的开始,谁都料到一定会相爱的结局。
不用考虑太多世俗,没有太多生活的鸡零狗碎,他们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一样美好。
他们甚至没有争吵。
虽然正是因为有着父母,透君和闺蜜(真的特别喜欢闺蜜,她承受了太多。
)这么美好的人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日野,才让她能够过得那么快乐,可是每天在绝望中醒来,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就算是这样,日野也还是每天笑盈盈的面对着生活。
真的是像天使一样的孩子。
所以才会有天使在她身边吧。
这么想想,真的是个很童话的故事了。
整个电影里的恶意甚至只有人物设定,所有人都是善良且美好的。
我感觉多说什么和现实相比的话都是负能量,所以这里就不说了。
这部电影给我看到的美好,我想小心的收好。
珍惜身边的人,如果没有人那么爱你,那就更多爱自己一点。
如果和我一样碎了一地,那就看看美好的东西,然后把自己捡起来拼好吧。
也许很难像日野那样坚强,但是明天也同样会是更好的一天。
吸引力法则。
讲不定我的道枝小天使也会在拐角突然出现呢。
不过不出现也没关系。
如今,能让我们发笑的,似乎仅余往日之影。
当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类醒来,在一片喧嚣中他感到异常困惑,头痛几乎到达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屋外是蛮荒旷野,黄沙漫漫。
最终时刻,灭绝人类的瘟疫终于是也侵蚀了他。
孤独吞噬了所有人类。
他有些无奈,但打开录音机的一刹,又仿佛释然了。
“我几乎忘记了关于她的一切,可依然记得,我爱她。
”毫无意义的留言,湮没在无边无际的荒漠……
如果没有泉这个角色,这部电影在我心里大概率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纯爱电影,失忆、心脏病、少年爱恋,好看的道枝弟弟,看起来瘦得像要被风吹走的莉子,是那种精致、美好但不会在我心里留下什么痕迹的电影。
但是妙就妙在,这部电影给泉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既没有三角恋的狗血和浮夸,但又有足够的感同身受的微小的波澜。
女主恢复记忆后把自己最好的朋友泉约在咖啡店,问这个常常出现在速写本里的男生是谁,泉目光有一些躲闪和迟疑,停顿了一瞬后回答,是一个你经常在图书馆碰到的男生。
故事就在这份迟疑和谎言中真正展开。
在泉和透不多的几次交集中,有像个大姐大一样想要保护朋友的宣言,有发现居然有一个人也知道自己喜欢的小众作家时的欣喜,而更多的呢,则是发觉真织告诉了透失忆的事的失落,兴冲冲地在签售会拉着透说你可以留下来却被拒绝时的失落,是慢慢地成为了画面中的旁观者被抛下的人的时候的失落,是在放学天桥路上真织离开后先看向透的方向,确认了透坚定无比的心意时的失落,又在第二次天桥路上借由那句朋友玩笑似的话说出“我也喜欢上你了”,下定决心放下了自己的感情,但却接受了最残忍的嘱托,她只是一个善良又纯碎的高中女生,却要背负起这么多责任,充满痛苦地执行意愿,心怀愧疚地藏起秘密,如果说什么是她真正拥有的,那就是唯一仅存的记忆,一种奖励也是一种惩罚。
这可能才是童话爱情之外的现实,永远都不会成为主角,只会成为一个他者,无法坦率地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无法分享到专属的美好,无法融入画面的色彩。
古川琴音在我入坑的偶然与想象里也是这样一个局外者,哭哭,能不能不要这么残忍。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