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因为是一个嘴很笨的人,所以对唇枪舌战的律政类剧集毫无抵抗力,之前看《傲骨贤妻》也是,没日没夜的追,当时是毕业找工作那年,经常逃避进那部剧里,所以不自觉的就会想起来并做比较,还是更喜欢《傲骨贤妻》。
怎么说呢,这部剧给人一种套路的感觉,比如每一集开始安娜先讲解一个概念,然后是一个相关的案子,连床戏都给人一种例行公事的感觉。
整季的主线部分也没有什么悬念,看到开头大概就可以猜到结尾,除了剧情设置,安娜强势和纠结的两面转换的又特别突兀,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小跟班们又有点脸谱,一个小鹿斑比一样的优等生,一个看似无害其实很有心机的富家女,一个头脑简单的纨绔子弟,一个小聪明的 gay,男主和女主不知道怎么形容,但是也不喜欢,安娜对男主的青眼相看莫名其妙,男主无条件信任女主也莫名其妙,女主像华少一样的语速也是。。
最喜欢的辩论部分,也没有《傲骨贤妻》精彩。
可能侧重点不一样吧。
每一集都透露一点最后发生的事情的剪辑很好玩,像拼图一样让人想一直找到下一块,但是慢慢的就会觉得。。
能不能一次说完不要大喘气。。
之前是被友邻分享的金句安利到的,不过可能就弃了吧,也说不准。
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看律政题材的影视作品,前段时间国产剧的《金牌律师》和《离婚律师》这两部的质量就不错,这也说明律师这个应该算的上是金领的职业,在国内的被重视程度正逐渐的在跟国际接轨,而在美国该类题材的作品更是每年都有,而且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存在,多年之前看过的《义海雄风》,还有大名鼎鼎的《魔鬼代言人》,经典的《一级谋杀》等等。
在该类作品中一般都以律师角色为主角,一桩桩案件,一次次调查取证,一次次当庭辩护,悬念丛生、精彩纷呈。
不过呢貌似在美国的该类作品中,扮演主角的律师,绝大部分都是白人角色,而很少如本片一般由一位黑人女性,担当这种心思缜密、机关算尽、巧舌如簧、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狠辣角色。
“在法律系统里,正义并不总是属于所有说出真相的人,有时候也属于那些有能力制造真相的人。
”这是本片女主Annalise Keating从业多年的一段体悟,而故事的开头,她作为学校法律课教授的他,在新学期开学给入学新生的第一堂课上,就直接语出惊人:“怎样才能在犯罪之后逍遥法外”绕开枯燥的照本宣科,选择直奔主题将律师的根本任务和角色直接带入到课程中,是为这位出色律师授业之道。
而被她选中的五位“幸运”的优秀学生,则成为了她的助理,负责帮她处理手头上的各宗案件,并且可以更加直接的接触案件辩护的整个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得不说非常的独到,也非常的直接,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教书的教授。
而在整部剧叙事中的另外一头,一桩围绕着这五位幸运儿其中四位的谋杀焚石案则断断续续,一块一块如拼图一般逐渐展开,又是一个双线并进的作品,一边每集沿着时间轴向后推进一周,一边从篝火晚会开始,逐渐的向前推进。
在几位年轻人的协助下,女主Annalise Keating一路逢凶化吉,没一次庭审都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而伴随着故事的推进,案件则愈发棘手,终于一桩谋杀案,将这位无比凌厉的女律师的家人牵扯了进来,再次出轨的教授老公,和死者学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另一头看状况最终是这位老公成为了她的几位学生们焚尸的对象,而这当中又发生了什么状况,真的是悬念重重,导演将个中分寸拿捏的相当到位,在吊足了观众胃口的同时,将一个又一个的突发状况安插进来,就这样故事一集接着一集的往下延续,最终当时间轴推进到最后一周的时候,一切的答案即将揭晓。
总的来说,这部剧看起来还算不错,节奏非常的紧凑,足够曲折的案件经历让每集的故事都足够的精彩,但在主线之外的叙事上却略显凌乱,作为分线剧情,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中,想把一点点零碎的片段拼凑成有条理且独具特色的故事,着实是有难度。
下面的故事拭目以待吧,除此之外,这几位年轻人将如何逍遥法外,而老公阵亡的女主,下一季将怎么白活很想知道。
算是一部爽剧,下班之后随便刷刷,很能减轻压力。
故事走向有点狗血,最大的卖点是悬疑反转,总是在意想不到之处猛的锤你一把。
两季看下来也还可以,都能圆回去,第二季还是同样套路看了有点疲劳,但女主枪击的真相又力挽狂澜了一把。
但是故事线的切换剪辑非常非常差,导演是完全不花一点心思,不愿意花一点点心思在自然过渡上,都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回放,而且还多次重复,这一点要直接扣分。
女主的塑造很不错,一个有血有肉气场十足看似冷酷无情但却又暗地里照顾他人的教授,有着不堪的过去,遭到丈夫背叛同时又有着最为忠心的手下,在法庭上和课堂上颐指气使,但却在受伤时一个人躲在酒店酗酒,并在情人和前女友之间摇摆不定(其实就纯友谊不好吗。。。
)。
以黑人女性为头号主角的剧集不常见,感觉这个角色塑造得挺有意思,看到女主每次都在给这帮白眼狼收拾烂摊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希望后期不要崩。
其他人除了it小哥之外,我一个都不喜欢。
这编剧也真是厉害啊,居然能写出能让人讨厌的所有人,尤其是wes,相信看到第一季后半部分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想要亲手掐死他。。。
(听说第三季真的死了,太好了)富二代前期也不错,比较搞笑,其实看到第二季觉得黑妹也不错,有野心又聪明能干的人还是很棒的,最烦的就是以童年阴影为由然后一辈子都走不出来的人。
主要人物安娜丽丝•基廷教授,大姐大。
韦斯莱•吉宾斯,黑人小哥。
女助理口中的小可爱。
劳拉•卡斯蒂洛,白人富家女。
康纳尔•沃什,男同。
米凯拉•普拉特,想嫁入豪门的黑人女。
男助理口中的舞会皇后亚设•米尔斯顿,男助理口中的呆逼脸。
山姆 大姐大丈夫,心理学教授。
法兰克 大姐大男助理邦妮 大姐大女助理内特•勒西警探 大姐大的婚外男朋友莱拉•斯坦格 被杀的女学生,山姆的秘密情人,父母是富豪。
丽贝卡 莱拉的朋友,鼻环女。
对本剧的几点看法1每集穿插的案件不够强。
有的有漏洞,有的脱罪理由牵强,有的不够专业。
2 山姆也就是大姐大丈夫不够帅,一个已婚人士,却能迷住富二代女大学生和女助理,找个帅点的大叔来演会说服力强点。
3语速太快,幸亏在电脑上看可以不断暂停,否则容易昏。
4本剧只有杀死女学生的凶手是山姆,牵涉案件的学生们才有被同情的理由,但是到目前第九集,并不能确定山姆百分百就是凶手。
分集剧透第一集这集主要人物全数出场。
就连死者莱拉,也给了寻人照片,介绍了她的背景,所以也算出场。
焚尸前黑人小哥姗姗来迟,他的一句:抱歉这么久才来。
黑人小哥的这句是个伏笔,他之所以来迟是有原因的。
黑妹对于黑人小哥的搭讪漫不经心,从她的话中知道她已经锁定订婚,锁定富二代,没有别的心思了。
黑妹聪明要强,没有被点到就站起来回答教授提问。
她渴望奖杯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这将成为她嫁入豪门的资本。
黑人小哥非常努力,被安排在最后回答辩护方案,要求不能跟之前的相同,他作了大量准备,划掉了N多重复的论点,最后回答没有重复论点,可以看出小哥被教授看中是有理由的,而并不是他抓住了教授的把柄。
在结尾时,黑人小哥最后询问大家要不要焚尸,一旦动手罪行加重,再也无法回头,通过本集对人物性格的初步描述,说明了结尾他们选择焚尸是必然的,4个人都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也都很努力。
放弃灭迹,则即使处罚最轻,也前程尽毁,他们接受不了未来前途的黯淡,所以铤而走险,焚尸灭迹。
从人物对话中知道:大姐大与山姆没有孩子困扰他们夫妻。
那么假如山姆是杀害莱拉的凶手,而莱拉已经怀孕,他也知道这点,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
他的动机就不足。
第一集穿插的辩护案件脱罪理由有点牵强。
暂时只写到第一集。
先吐槽一下这部剧如果作为律政剧来看的话那真是简直了……看到第8集因为父亲和儿子都得了性病这唯一的证据,然后巴拉巴拉推理说父亲和儿子都跟女佣发生了性关系、所以父亲杀了女佣、所以父亲故意让梦游的妻子处理尸体……脑洞这么大应该去当编剧,而不是当律师啊……律师是要讲证据的啊……就算父亲得了性病也不一定是跟女佣发生过关系啊,可能在外面嫖的时候染上的啊;就算跟女佣发生了关系,也不一定就要杀了她啊;就算杀了她,父亲怎么知道妻子在梦游状态一定会清理尸体?
用这么多脑补来推翻检察官板上钉钉的视频证据,这样的律师也算是奇葩了。
还有第6集,唯一的证据是证人没交房租但却没被扫地出门,然后就推理说,所以你是不是收了钱做伪证啊?
房地产公司是不是为了拆迁而杀了人啊?
算了,每个案子都有好多好多想吐槽的地方……基本上如果是现实的法庭,这样完全没有证据全凭律师脑洞大开在法庭上玩推理拼想象,估计能赢官司就怪了……想看律政剧还是《波士顿法律》和《傲骨贤妻》好些……不过我比较喜欢这剧的地方是,难得对同性恋的表现这么开放和善意。
那位眼神邪魅帅到爆的络腮胡小哥简直魅力四射啊有木有!
连带着对络腮胡都没有免疫力了有木有!
以前从来不觉得络腮胡好看啊!
每集一场他搞基的激情戏编剧泥垢了!
他那位计算机小哥后来也越看越顺眼……我倒是不知道现在美剧已经这么开放了……不知道为什么好多人都讨厌那个黑人小哥,我反而觉得他是最有潜质成为一个好律师的人。
聪明,懂得哪些事情要坦白、哪些事情要隐瞒,他永远知道做什么事情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当事人)最有利,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冷静,在危急时刻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其他学生别看平时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关键时刻就露怯,一个个手忙脚乱六神无主。
将来就算真当了律师,在法庭上检察官搞个突然袭击,估计他们都得当场歇菜。
反而是黑人小哥,颇有大将之风。
律师本来就不能是好人当,只有智者才能当。
而这群学生里面,我暂时只看出黑人小哥当得上智者。
最后,律师替当事人辩护,最重要的真的不是找出一个新的嫌疑人,那是警察干的活儿……最重要的是找到警察取证过程中程序不合法的地方……而且相信我,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用好几个晚上把卷宗一页一页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一遍,一定能找到警察失误的地方。
那个时候才是辩护策略的开始……
ABC著名的周四黑大妈档,我之前并不知道,在此之前我也美剧观影也固定在喜剧这个类型上。
但因为今秋NBC有一档警探剧《劳拉之谜》是由我最喜欢的喜剧《will&grace》的女主角debra messing主演的,所以借由《劳拉之谜》为我打开了剧情剧的大门。
最初《逍遥法外》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原因只是简单的海报过于廉价,总觉得是个粗糙烂制的剧。
在开播3集之后别人的推荐下看了一集就被彻底的吸引了。
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有二:1.大学校园的背景让人有好感,总体设定是领头羊大妈带领一群高材生,钻法律的空子,玩转律师这个行当,看到这些高材生们为了拿到免试的奖杯,想方设法各展才智,各显神通,让人感觉又回到了校园一样;2.一条真正的凶杀案直线贯穿整个剧情,所有主角都被牵扯其中,狼狈不堪。
当然还有第三点,那就是不论主角配角,清一水的俊男靓女,而且包含各种类型,尤以主角黑大妈膀大腰圆,气场强大,一出场就是众人的焦点。
本剧的故事线设计采用的是以中间为中位点,前9集倒叙sam死之前的事情,后6集正序讲sam死之后的事情。
剧情架构是以每一集一个代理案件,以事务所代理打官司为主,lial凶杀案为辅展开。
这种剧情架构是沿用的大妈的另一部热门剧《丑闻》的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很诚实的剧情注水模式。
按理说第一季的主线应当是lial之死,导致女主角身边所有人都受到牵连的故事,这是最大的看点,也是最好看的部分。
但是由于美剧是季播剧,而《逍遥法外》的收拾又非常好,创造了今秋新剧第二高的收视率,所以编剧选择了用代理打官司这种与主线无关,但又整体说的通,最重要的是,可以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的模式整合进了主线。
因为毕竟lial之死只是一个凶杀案,是个单拍用不了几集就可以说完的故事,可拓展性太差。
就剧集本身而言,黑大妈作为大学教授,亲手教自己手下的学生如何抛开一切,想方设法打赢自己的官司,内容还是非常实际的,大妈毫不掩饰律师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赢的官司。
女主角实在是气场太强大了,把这个强势又存有一肚子秘密的女律师诠释的非常到位。
而两位助手,一位金刚,一位满脸写满性冷淡字样有拉拉倾向,也都是一身的谜。
几位学生人虽多,但却个个性格鲜明,尤其是其中的GAY角色connor成了此剧最火的一个角色。
大妈的狗血剧虽然狗血,但却非常吸引人看下去,其最大的功臣当属花哨的剪辑。
事实上如果按照正序来讲这个故事的话,并不会有现在的这种效果,对于倒叙插叙的灵活应用使得《逍遥法外》的整体质感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是另一部今年的黑人剧《嘻哈帝国》急需学习的技术手法。
《逍遥法外》的所有故事和素材其实并不新鲜,都是大家早已在其他无数电视剧中见到过的,但《逍遥法外》却依然让人观看的过程中充满紧张感,急于知道接下来的剧情是什么,一来得益于快速的剪辑,将不重要的部分全部剪去,没有多余的水分,二来就在于各种反转增补剧情的使用。
一般的侦探或者探案电影,总是前面扯一堆,然后在最后告诉你,你前面遗漏了什么,或者前面有什么伪装的东西,这也是很多人看侦探电影都喜欢直接看最后的结果的原因。
《逍遥法外》的高明之处在于,编剧对这个手法使用的乐此不疲。
换句话说,编剧知道观众想看什么,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G点。
比如没过几集交代了lial怀孕,从而弄死了sam,季中冬歇时为前面的9集补充了黑暗中的annalise的一句“don't be”,到了季终的时候这个补充的强度就更大了,先是引导观众重新怀疑杀害lial的凶手,到揭示真正的凶手,再到最后rebecca的死去,可以说最后季终最后两集,编剧卯足了劲儿让观众在过山车上又上又下,high翻了天。
当然,这种做法对于单纯的观感来说是很棒,但是回到剧情本身,却又有点让人失望,因为按照剧情主线的发展,到底谁杀了lial依然无解,但却又拉出了另一条揭秘的线,把凶手给透漏了。
这无端增加的揭秘线完全与主线无关,也不是由任何一位主角发现的,这么做只是单纯的为了避免引起观众的愤怒而生硬的加进来解答凶手是谁的,是完全脱离与主线之外的。
事实上季终两集还有一个败笔,就是有关rebecca跟lial当晚的互动应该交由rebecca或者其他角色来发现和讲述,剧中的角色依然在一头雾水时,却由一个完全没有来源的线在同步回顾当晚的事情,这样一来显的主线太多余,二来其实也破坏了观众观影的乐趣,因为一直以来到底案件真相如何,观众都是跟着annelise和这帮高材生来探索的,观众更希望的是真相由这几个主角来发现,而不是这样莫名其妙的就把真相给了出来,这毁掉了之前的剧情思路。
所以,虽然第一季已经完结,但是就主线来说,知道凶手是谁的,只有观众,主角们依然一脑袋乱麻。
同时鸡贼的编剧此时还又埋了一个包袱,而这个包袱又难免让人要推翻之前所有的推断,开始疑惑lial之死是否还隐藏了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乎,第一季什么都没说清楚,但却让人无比期待第二季的开始。
最后,其实这类剧猜测凶手是谁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只要编剧愿意,凶手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然后编剧只要负责把这个故事说圆就行了。
而且编剧也肯定会避免嫌疑最大的那个的角色,以此来增加意外感。
之前看<法律与秩序>时恰好有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律师出场,当时对她印象极深,所以<逍遥法外>播出前看演员列表上有她的名字我立刻就来了兴趣。
加之本剧片名,<逍遥法外>, 如此直白得表达了女主角、一个辩护律师的立场:在法庭上唇枪舌战帮“坏人”脱罪,外人看来理应受到道德谴责。
明知凶手犯案但还是为对方辩护,明知客户贩毒 却成功帮他免除了牢狱之灾。
其实对安娜丽丝以及无数刑辩律师而言,这只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申辩的权利,辩护律师只是做好本职工 作,至于真真假假公正与否,一切都交由法官决定。
看<逍遥法外>感觉就像在看一场接力赛,前期的铺垫,一个个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每一个人物都有它自己的意义,没有浪费掉一分一秒的情节。
而季终集则是比赛的冲刺阶段,那个结局给观众带来难以想象的震撼,让观影变成一种享受。
本剧围绕着一个失踪事件展开:大学女生莱拉消失数日后被发现抛尸于姐妹会宿舍的水箱中,凶手是谁?
看似简单的案子引出了让人瞠目的背后故事:师生恋,婚外 情,利益争夺,连环凶案……也因而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由优秀辩护律师带队的精英小组。
这个小组的组成颇为特别:安娜丽丝,一名成功的辩方律师,一个受人敬仰 的大学教授,一个有着幸福生活的女强人,以一个神化的拯救者的形象出场,多数时是大家眼中的救命稻草。
小组组员则更是多样,包含了黑人和白人;有傲慢的官 二代富二代,也有靠自己打拼脱离贫困的优秀学生;有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也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同性恋。
看他们在一起工作就像在看一个微型社会, 合作和冲突不断,事情发生后不同人的反应——坚定,犹豫,质疑,甚至差点动身去警局自首——让大家明白:每个人做出的不同选择完全由自己的成长环境所决 定。
就像季终韦斯为丽贝卡辩解时说:“任何人在她那样的环境中长大都会变成这样,人们利用你,你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要毁掉你,所以你会在别人伤害你之前出 手伤害对方。
”相似的背景更能产生共鸣,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无数次的欺骗和疑虑后,他仍相信丽贝卡不是真正的凶手。
从剧情的角度可以把本季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S1x01到S1x09,主要是介绍每个人的背景,介绍萨姆和莱拉被害;第二部分S1x10到S1x15季 终集,更多讲了小组帮丽贝卡脱罪所做的一切,当大家终于相信真凶是萨姆时,结局又来了个大逆转。
第一部分用倒叙的方式把当前的时间线与萨姆被害那晚的混乱 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看还感觉新鲜,但到后来多少觉得重复的画面和故事太多,有些审美疲劳。
还好第二部分里没有再用这个方法继续下去,否则相信会有更多观众 感到乏味。
季终的两集连播由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开始:一名神父杀掉了虐童的同行牧师,却在法庭上反复修改证词到最后主动认罪入狱,全因为一个他爱的女人。
总觉得在众多案件中编剧以这个爱情故事收尾是在强调整个第一季其实是用“爱情”贯穿全剧:学生莱拉爱上自己的老师萨姆,偷食禁果、意外怀孕,导致被杀;韦斯情不自禁爱上自己的邻居丽贝卡,更是把小组另外3人牵连到整个事件中;安娜丽丝深爱着自己的情人内特,在外人眼中几乎残忍得栽赃嫁祸令他入狱受刑,实际上暗地里用尽全力助他脱罪.... 还有康奈尔与奥利弗的同性之爱,等等。
这个看似紧张残酷的美剧,实际上和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信第一部分结束时安娜丽丝坐在暗处那句“不必(Don't be)” 让不少人出乎意料,季终更是用无数反转剧情把结局一步步推上高潮:丽贝卡“失踪”,劳拉一直藏着米凯拉的戒指,奥利弗得了艾滋,杀死莱拉的真凶是弗兰克,最 后用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收尾:丽贝卡倒在地下室,死不瞑目。
当大家以为这一切都能随着以萨姆为凶手结束时,其实是其它疑团的开始。
丽贝卡给谁发了短信?
安 娜丽丝让内特打给哪个律师求助?
真的是萨姆派弗兰克去杀死莱拉的吗?
丽贝卡的死是意外还是预谋?
安娜丽丝和弗兰克会单独面对丽贝卡死后的局面,还是涉及到 其他的几个学生?
……这个被人称为“有着最棒悬念”的美剧实在名副其实,而这一切问题,只有等到今秋揭晓了。
这季用安娜丽丝这句话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你管这叫疯狂,我管这叫胜利(You call it crazy, I call it winning.)" (S1x10)首发:人人美剧http://www.rrmj.tv/page/infoDetail?id=6805
促使我写下这篇影评的原因是又一次看了第13集。
个人感觉从黑人老太太一走进Annalise的房子,带着典型戏骨的icon跃然于屏幕之上,这一季的情节爆点才一个个被点燃。
让我直白一点说,为什么13集值得看上两遍。
因为精神分析,因为女权,因为第一次浓彩重墨的去描绘家庭这个原生环境的图景,我们作为观众才第一次了解Annalise作为一个女性的存在——一个在幼年受到叔叔侵犯的,出身贫苦又好强的女人厨房当中的母女对白无疑是出彩的,妈妈说Men take things,他们生来是掠夺者,Women give to love, they nurture, they protect and they care for. 安娜质疑她的定义,她孕育过谁抚养过谁,可能她没有意识到那四个学生,她为了保护他们而做的事,几乎视如己出。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作为女强人的安娜,导演要安排给她哭戏。
看the good wife的时候也没有看到Alicia哭的不成样子,没看到她像安娜一样窝在宾馆疗伤,躲避见人,甚至叫来自己的母亲。
看到的只有律政剧中完全Poker face的主妇,冷对丈夫的混蛋和婆婆的控制欲,她只是安安静静又腹黑地处理好一切,让自己吞下苦涩。
但这一季几乎每集都有安娜的眼泪,她惊慌、她哽咽、她坚强然后胜利,她也气愤难当,我隐隐觉得导演一定是希望她在表达什么,是什么呢?
而在第13集我明白,是那个完全无法抛弃的过去的自己,是改了名字依然无法改变是个worrior的自我。
他们拒绝向观众展示一个冷冰冰的女强人,这个人她带着发套,她画好浓妆,她穿戴整齐,却无法粉饰太平。
她卸了妆,关上门和窗帘,向外抱恙,是自我保护机制的开启;她带上发套,走出那个房子,就是可以被人信赖的诉讼律师。
女人的两面性,被安娜体现的更为完整和丰满。
【男人掠夺一切,而女人能够所做的最极端的方式,莫过于同归于尽】安娜妈妈是土地一样坚实的女人,她饱经磨砺,她粗糙而刚烈。
在养大安娜的过程中,她不惜亲手烧掉自己的房子,营造意外的假象去杀死侵犯了自己女儿的克莱德叔叔。
她教训安娜不要因为性侵经历而始终无法走出阴影的母亲,她坦诚自己的家族和自己都曾被侵犯,正是因为男人,他们是生来掠夺一切的动物!
而她,则还击以烧掉自己最心爱的巢穴的方式,与其搏斗,这就是女人爱的方式,to give and to protect. 这也是我一直理解的女权,是末路狂花最后摔下悬崖的车子,是do what you have to do, what you should do. Even though it is extreme.安娜唯有在了解这样的事实之后才知道母爱的厚重,才能从与母亲的相拥而泣中寻找力量,获得自我的谅解,从而再次面对这个残忍的世界。
我相信第二季会有更多关于他们个人故事的描述和更多精神分析的内容,让人的行为得到解释,而这,才是这部剧可以延伸下去的精髓所在。
2014年ABC电视台推出了新的律政剧《逍遥法外》,这部戏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很吸引人,它属于一部慢热的戏。
《逍遥法外》讲述了一群年轻的法学院学生在做了犯罪辩护学教授的实习生后卷入一场谋杀阴谋的故事。
这个题材其实算不上新鲜,而律政剧又一直深得美剧制作的厚爱。
无论是长盛不衰的《法律与秩序》还是《波士顿律师》《诉讼双雄》乃至《傲骨贤妻》等,都有着很好的收视率。
律政剧可以用的梗可以吸引人的点,这几部剧也用的差不多了。
而《逍遥法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算不上出彩,但是这部剧就这么看似莫名其妙的红了。
其实从一开始《逍遥法外》就没打算走之前美剧的老路,它走了另外一条路——颠覆。
从拍摄手法、叙事方式都不一样,就连其他律政剧偏向正义获胜也不一样。
这部剧的一开始就是学校疯狂的篝火晚会、诡异的树林还有几个年轻人紧张、没头没尾的对话,然后随着一枚硬币的抛起,镜头闪回到了三个月前,这群满怀抱负的年轻人刚入学的时候。
他们要上的是安娜丽丝•基廷教授的刑法课,而这位黑人女教授却一开始就告诉他们刑法课在她眼里就是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如何逍遥法外。
基廷教授抛出了一件正在进行的案件给学生们,同时还有四个实习生名额。
而其中表现最好的那个可以得到一座可以换取考试豁免权的奖座,从而开启了这群年轻人的竞争。
这群年轻人用了各种办法寻找证据,合法的不合法的甚至用某些卑劣手段得到的证据都被基廷教授拿到了法庭上,她甚至为了赢得案子把自己的情人送上法庭,彻底证明了基廷教授不管自己的当事人是否有罪更不在意自己的手段是否光明正大。
而就在这期间,其中一位学生韦斯撞破的基廷教授的婚外情。
案件结束后基廷教授除了原本的四位实习生外,又额外的选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韦斯。
于此同时,大学的姐妹会发现了一具尸体,这个人正是基廷教授老公失踪的学生莱拉。
接下来,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案子,而学生们还是为了案子想尽各种办法,好去赢得奖座。
而莱拉的案子也在不断的进行中,被指控谋杀的人从莱拉的男友到毒品贩子瑞贝卡,瑞贝卡是韦斯的邻居,而基廷教授做了他们的辩护律师,而与此同时基廷教授也发现老公与死去的女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能没那么简单。
随着剧情的进展,大家都慢慢的卷入了这件谋杀案。
整部剧集都在不停的穿插叙事,不停的闪进到三个月后这群年轻人处理尸体的时候,随着闪进片段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他们处理的尸体是基廷教授的老公,而他被人误杀,凶器就是那个奖座。
自己的学生们把自己的老公毁尸灭迹,而这一切,基廷教授都是知道的,但是她却要帮学生们脱罪。
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你或许会因为这种混乱的叙事方式而觉得混乱,但是当你真的静下心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部剧的吸引人之处。
因为你会在那些说不定什么时候出现,有些混乱的闪进镜头中,慢慢发现故事的来龙去脉。
你会看到当这群人深陷谋杀阴谋的时候,他们必须在杀人焚尸后还要若无其事的生活,并且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自救。
这种拍摄手法会让你以主观视角去看这件事,感受为他们因为一点点风吹草动而紧张、想法设法为自己脱罪的刺激。
但是当大家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编剧却来了一个大反转,把之前的一切都推翻,无辜的人满嘴谎言,凶手另有其人,而在本剧结尾更是用死亡为第二季留下悬念。
总之,这是一部当你开始看懂一点点,就会勾着你继续看下去的剧集,你会对它充满好奇,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发展。
所以,对于看过第一季的人来说,第二季未免来的慢了些。
这部剧的初体验是相当的爽。
眼花缭乱的反转,各种贱B性格,见缝插针的床戏。
每集的主题都恰到好处地糅合了课堂、法庭、杀人场景。
前三集的顾客体验好极了。
因为剧情比较快,也没时间去考虑哪里不合逻辑,就是一路追下去。
不过,十集以后,就是长颈鹿也反应过来似乎哪里不对。
然后就知道自己被玩弄了。
其实,按照这个频率的花样交叉滚床单,和花样交叉杀人,什么剧都能拍出一个“我操”接一个“我操”的复杂度和反转度。
诚然,花样交叉配对是美剧一贯的操性。
这个民族风情在早年的长寿剧里就有所体现,基本上一个剧拍到第八年,所有男女主人公都要配一遍。
新时代的美剧要求节奏更快,底线更低,观众没时间看那些儿女情长。
要脱快脱,不脱我换台。
这让编剧压力山大。
于是,本剧这样的奇葩就出现了。
15集以内竟然让所有男男女女挨个脱了一遍,主线剧情里就出了七组三角恋,而大部分剧情是这些三角关系触发的。
(不信?
我数给你看:以Anna为中心——老公、警察Nate。
以老公Sam为中心——老婆、邦尼、莱拉。
还没算他前妻原配。
以莱拉为中心——教授Sam、足球队员男朋友。
以警察Nate为中心——得癌症的老婆、情人Anna。
以莱拉男友为中心——莱拉、瑞贝卡。
以助理邦尼为中心——老板的丈夫Sam、永远在状况外的Asher、老板Anna。
以学生Laurel为中心——男朋友、Frank。
这还没有算两匹种马Frank和gay小哥。
)这只是奇葩的第一层。
第二层是,最后我们发现,以上所有人等,不是杀了人,就是参与了杀人,就是被杀。
这不是烧脑啊,这是赤裸裸地烧人伦!
都编到这个程度了,能不出乎意料吗?
你得有多人渣才能预料到这种剧情啊???
还不提每一案都够奇葩、够三俗的。
真是集美剧狗血之大成的优秀作品。
虽然职业剧部分都不太合理,虽然第二季笔力下降,还是忍不住看下去。
市场机制就是好。
这部剧还继承了一个近年来美剧常见的弱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每一集的编剧都不一样,人物性格不连戏。
不提所有人都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突然啃起来,就是每个人物对待案件的态度,每一集都不一样。
这就导致了打死不说实话的瑞贝卡,和玻璃心天使情Wes这么招人讨厌。
无论一开始的设定什么样,这么拖拖拉拉辗转反复的态度,让人很不爽。
虽然大部分人不喜欢瑞贝卡和Wes,我倒觉得瑞贝卡和莱拉的关系是这部戏的亮点。
在整个没什么深度的剧情中,莱拉对瑞贝卡的伤害是比较震撼人心的。
莱拉是个有钱小姐,上着藤校,参与主流社团,有个(表面看起来)完美的男朋友。
只为了寻找刺激卖点毒品,和职业毒贩瑞贝卡成了闺蜜。
两个人无话不谈,而最后莱拉自己玩脱了,第一时间就甩锅给瑞贝卡。
她的意思是:“我还有别的朋友,我有学上,有富有的爸妈,有男朋友,你什么都没有,连个朋友都没有。
别找我了,我也不想当你朋友。
”最伤人的是,她说的都对啊。
瑞贝卡被深深伤害了。
而她想到的报复手段,不过是和莱拉男朋友上床,短信把她叫来看。
烧了自己的房子报复坏蛋。
和那个软弱无力的黑人老太太一样。
黑人老太太说:“强奸啊,谁没被强奸过呢,你XX阿姨被强奸过,我也被强奸过,到处说又有什么用?
”所以瑞贝卡什么都不说。
后来阴差阳错莱拉死了,瑞贝卡马上认下:“莱拉是我杀的。
”当然,Wes是真的很讨厌。
不知道剧情不给他编一点用脑的戏是几个意思?
他们是从哪个日剧上抠的这个嘴炮角色?
还回去不行吗?
平心而论,本剧在法庭剧这个类别里,算是好看,但不是特别出色。
引起群众广泛兴趣的,是主人公一群人卷入扑朔迷离的杀人场景,和他们香艳复杂的床上关系。
这个剧情基础,在第一季大冲刺以后,不知道还能发展几季。
目前的情况是,很明显第二季就编不下去了。
就好比《柯南》把十年的主线剧情集中在第一年告诉你,那下面很快就没戏可写了,完全要靠警察们交叉配对扩充故事(也就是柯南现在的情况)。
所以,这部剧烂尾指日可待。
期待太大,《迷失》的悲剧就会重演,全剧带着观众一起用脸着陆。
矫情,法庭辩论与取证调查儿戏不说还乱撒狗血……ABC一贯尿性+《格蕾》主创+端着的《丑闻》主创本身就不大可能搞出什么严肃黑色的故事,目前看来主线故事可能有看头,影像风格也有一丢丢,追个几集看看吧。。。(追到9集弃,另外发现了有人居然copy了我的这条短评,不明白啥心态啊)
好混·
What a waste of time
s1 done. good
开头不错,紧凑,一个主线,每集一个案子,悬疑律政剧。看的有点困难,因为不懂法。
黑人男学生叫什么来着?圣母婊!
难得一部剧主线和支线都深深流露出中二的气息,每个角色都不怎么讨喜(除了基佬线)。唯一震撼的场面既不是杀人过程也不是基佬鼓掌,反而是Annalise摘下假发卸妆后的颓废脸。
该剧没水准,连一点诚意也没有。Cf. The West Wing, Boston Legal.
和《丑闻》同公司,这个公司三观奇葩且酷爱激情啪
三星半,T.G.I.T.唯一按时周周(同天)收看的。闪回界的滥用典范,狗血twist界的生力军。剧不错但演员讨厌的剧我还能看下去实在太少了,凯莉日记的”好闺蜜/荡妇”,医缘里的小碧池,外加男主全TM来了...就对橘新黑小哥有好感,结局最大的twsit不是在于ABC最后说出续订这件事情吗.....
这片子男性角色感觉比女性角色养眼好多诶 受不了三集开头弃了,女主演技好浮夸,遇到p大点事就好激动一点律师的冷静理智都木有比好老婆差远了,虽然我也不是很喜欢好老婆就是了。。。k姐是大爱
节奏大好,故事很抓人,本季新剧最佳!///后面啰里啰嗦,乱七八糟,已弃
ABC一贯的屎屁尿特性……
天知道我开始补这个片子是因为眼误看见别人说已经追到第九季了_(:з」∠)_半季终仍无法预测走向,很是吸引,就是让人料不到又能较为合乎情理的设定棒棒哒。。下半季更扑朔迷离_(:з」∠)_
这剧越追越恐怖。后知后觉。
实在受不了这个男主了...
弃了,又臭又长。杀人动力很诡异,不符合常理
黑妈v5,艾美得奖的那集看哭。
概念可以,但法律干货缺少导致主要还是靠狗血(过多靠上床解决问题)推进情节。Viola Davis演技碾压。
这个Finale真是。。。。大妈成功拖我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