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雨》这个独特世界里,四方阵营展开较量,角色关系错综复杂。
馒头、大谷子、夜翎人、柳氏一家、老船长......莫非团队用声音塑造这些角色,谱写各方阵营之间的情感羁绊与对抗。
听听声音制作团队如何理解和设计《大雨》中的角色声音,呈现一出听觉上的角逐大戏。
莫非团队用声音为《大雨》营造了紧张、连贯的环境氛围,呈现出大雨之下各方角色的角逐与张力。
一些特别道具通过拟音强化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羁绊,让观众在听觉上感受到馒头与大谷子的浓浓父子情。
《大雨》角色阵容如何理解?
听听声音制作团队怎么说|莫非在幕后_哔哩哔哩_bilibili
《大雨》试图构建一套奇幻色彩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
在这个幻想世界中,人类狩猎夜翎鸟以获取夜翎羽打造夜翎缎;而夜翎鸟的濒危导致了水域中隐蛟的泛滥;隐蛟又吞噬人类使其变成蛟怪,隐蛟和蛟怪再形成共生关系。
这套石头剪刀布的互相克制关系中,各极势力的立场又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首先隐蛟以人类的欲望为肥料,是人类欲望的外部投射,隐蛟不是要消灭人类,而是与人类共生(被隐蛟感染的人类会变成伞形蛟怪,这也是他们丧失自我的一种外化象征)。
人类是最复杂的一极。
戏鼓船上的戏子幽灵们代表的是执念,要振兴梨园并改变自身命运的执念。
执念在身后变成怨念,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欲望。
执念被欲望包裹,就是戏鼓船被隐蛟包裹,成为怪物浮出水面。
柳老爷子代表的是贪欲,既要又要,我既要消灭隐蛟蛟怪,也要消灭夜翎人,还要夜翎缎,这就是戏剧中最常见的那种脸谱式的坏人。
主人公大谷子和馒头代表的是爱,挺俗的但是真爱无敌。
大谷子和馒头,听名字就代表着那种食物链底层纯纯而强烈的生存欲望,大谷子变成了蛟怪,因为他想去找夜翎缎,这本质上和柳老爷子是一样的,就是贪欲。
但馒头不要夜翎缎,他就想和大谷子一起简单快乐的生活,所以是爱阻止了欲望的膨胀和人性的彻底迷失,是孩子的纯真拯救了这个世界。
而夜翎鸟和夜翎人这一极,既是受害者,又是决绝的复仇者和施暴者。
甚至大雨也是一种双重意象,它既代表罪恶即将降临的恶兆,也是涤净世间罪恶的甘霖。
之所以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大雨》,是因为我太喜欢导演不思凡之前的那部《大护法》了。
《大雨》和《大护法》构建的幻想世界都有厚黑的社会隐喻,风格上也都带有隐隐毛骨悚然的邪典味道,角色画风也一以贯之的丑萌+诡异。
要说《大雨》少了什么,那就是黑色幽默让位给了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要说《大雨》多了什么,那就是导演想要构建的太多表达的太多,100分钟的电影承载不了导演的野心。
————————————————原载于奇幻公众号:BelowTheAshes
开局满分,人设比大护法立体好多,动画满分,想象力拉满。
柳大欢的台词配音非常出彩,登场的夜翎人、大乐也是逼格满满,可以说进行到中间的时候绝对是个五星好片。
每个角色都挺真实,也没有为了坏而坏的脸谱角色,多了很多之前作品没有的人情味。
可惜后半段全线崩塌,悬念一个都没圆上,谜语人集体上线,台词也变得不知所云地中二,主角对故事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被几个脸都没露的官兵甲官兵乙救了两次…最大的 bug 在 二叔对夜翎人说“你打算将我们连同怪物一同毁灭吗”,到这你以为高潮会是主角团采取什么行动阻止这个灾难发生,结果他们都在各干各的,接着翅膀人按照预期召唤神鸟一个波下来,怪物死了,人类没死——为什么呢?
也没人干了保护住人类的事情啊,纯纯突然改设定。
也就是说即使这片把几个主要角色删了,丝毫不影响结果。
其实要当成反套路也好,不过这又暴露了宣发和主创表达的割裂:宣发一直往什么“穷人就该被欺负吗?
”上面引,观众以为这又是个影射社会问题然后反压迫的故事,实际上剧情没有体现,仅仅是个人物背景,相反官兵对这对父子还挺照顾的…重点其实只是父子间的羁绊,其他全是硬塞进去的私货和自我感动的所谓“细节”。
最后的离场感处理很掉水准,要说反套路吧,最后又是很俗地口嗨呐喊意念感动,还足足撑了十几分钟,你要说父子间的感情令人感动吗?
那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在一开头大谷子决定把馒头给军队收养的时候,已经令人动容了,从头到尾这种爱没有任何变化啊。
于是就显得最后的那个文戏,很啰嗦又不高级。
磨叽半天最后要给个反转对吧,镜头居然是往天空摇,观影体验就很奇怪。
总之,单看几个片段都很有佳作的气质,整片却支零破碎让人怀疑制作过程都没开过内部试映会。
大乐出场好神秘好牛逼,后面突然就转变初心然后没戏份了,那个船的空间气氛也不错,结果这个空间并没有给故事进行带来什么巧妙的玩法(其实后面整场戏都没有任何意义,这边在互射,那边在躲猫猫寻人,最后一个波下来怪物清完了,人类不知为何就都活着)其实这片是有很大空间去解读成神作的,用那些影评号爱用的诸如“人性欲望”“无形的牢笼”“隐喻”“人心的温暖角落”“世界病了”最后用一句“面对现实的污秽我们何去何从”收尾升华。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这个故事所讲的内容吗?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经典影片,都是老老实实讲一个完整故事,哪怕它很俗。
创作者最忌讳陷入孤芳自赏的小黑屋,觉得自己用了很多技巧和融入很多自己的细节,特别是一些粉丝会认为“观众看不懂就是蠢”,这种心态往往最容易成为作者和观众间的屏障。
这片子就成功的部分就在于前半段对父爱的处理。
《大雨》不大护法,不思下凡 《〈点击跳转小宇宙APP收听
hello大家好,我是主播春涛,这期《干货影评》短节目聊两句2024年1月12日公映,由不思凡导演,陈浩、何梓骞、杏林儿等配音的动画电影——《大雨》。
这部电影讲述了传说中的一艘戏鼓船沉没多年后再度现世,一对“伪父子”大谷子和馒头想冒险找到船上的财宝“夜翎缎”,却在大龙湾搅入了隐蛟怪、夜翎人、戏班、黑龙军等多方势力的明争暗斗,此时一场暴雨将至,将改变所有人和这个世界的命运……其实,要不要聊这期节目非常纠结,倒不是因为这部动画没有流量,而是因为《大雨》导演不思凡之前的《大护法》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独树一帜,无论在画风、世界观构建、运镜、解读空间方面都有着金子般弥足珍贵的作者性和原创性,入围过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还是首部自我分级为PG-13的国产动画,不思凡导演的个性和才华可见一斑。
这部《大雨》是不思凡时隔七年后第二部动画长片新作,相信期待这部作品的不在少数。
在这七年间,有一部根据不思凡短片改编的动画电影《妙先生》,那部已经隐隐透出一种不详预感,但毕竟不是不思凡亲执导筒,还可视作导演李凌霄的问题。
可直到这部《大雨》,狠毒地讲,不思凡已经陷入一种近乎失控的导演状态。
我觉得不思凡某种程度上和姜文有着精神上的契合,他的《大护法》之于国产动画就相当于姜文的《让子弹飞》之于国产电影,有类型片的娱乐性,也有反类型片的套路,还不妨碍夹带导演私货,面子、里子都兼顾。
但不思凡从《大护法》到《大雨》,和姜文从《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的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
《大雨》就是不思凡导演序列中的《一步之遥》,陷入了对自我和隐喻的某种疯狂偏执,这种偏执近乎荒诞。
在《大护法》中,你能明显感受到不思凡通过视觉隐喻对于集体主义、愚民洗脑和反抗意识启蒙的成人化、严肃表达,有风骨、有态度。
可到了《大雨》,这种对隐喻符号毫无节制的宣泄已经成为限制不思凡创作的枷锁,甚至都无关审查。
在《大雨》中,核心道具——戏鼓船上最显眼的位置刻的小圆点数字“33345”,三个三就是三民主义,旁边的五和四就是五四运动,芦苇荡的大船,与革命两个字有明确的视觉暗示,而戏台唱戏、云游弹琴就等同于散步思想和主义,穆就是毛,穆家少主穆影之就是毛润之,暴脾气的穆家老船长,完全可以理解为战斗民族DNA的苏联老大哥。
黑龙军就是官兵,帽子就是乌纱帽,统领黑龙军的统帅都似乎是《让子弹飞》中葛优扮演的师爷马邦德的动画化。
最后隐蛟怪聚合而成的巨型怪物根本不是蛟,更不是螃蟹,那本质上就是一只寄居蟹,鸠占鹊巢的概念,指涉的就是窃取革命果实……到这我实在说不下去了,不是看不懂,也不是不敢说破,而是这种隐喻的解读已变得无比煎熬,这种煎熬贯穿了《大雨》的整个观影过程。
如果你对隐喻符号有敏感度,你就无法无视电影中如同星星之火一般遍布的视觉象征意向。
可如果你的精力全用在符号的对位上,就会错过表层故事的讲述,这种糟糕的观感就TM像看诺兰的《信条》,脑子里一想着捋顺逆时间线逻辑就会错过剧情细节,最后如果观众缓过神来,就会从自我怀疑逐渐转向对创作者本人的怀疑,这就如同《大护法》中精神洗脑、自以为是的统治者一样,最终会遭到全民反噬!
哪怕你对隐喻符号没有敏感度,《大雨》的故事也有问题。
之前我们的短评节目说《一闪一闪亮星星》的故事结构问题在于前两幕之后缺乏高潮的第三幕,而《大雨》的剧作和它正相反,默认观众已经看过前两幕,电影从一开始直接进入第三幕。
都说三个和尚没水喝,我倒觉得不思凡真应该和陈小明,章攀联合执导一部《一滴一滴下大雨》,这样3幕戏结构才能完整!
《大雨》不但默认观众看过前两幕,还默认观众从一开场已经共情了大谷子和馒头这对伪父子,正常一部电影应该从排斥、理解到最终生死相依的父子关系弧光直接省略(那种方式太陈芝麻烂谷子了)。
不思凡有点像《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变身孙悟空的至尊版,把观众当成牛魔王,用金箍棒打地鼠一样一下一下往地里面敲,嘴里还喊“你怎么还是……还是……还是不落泪呢!
”只有第三幕的结构,更导致了主场景发生集中,连动画电影最应该具备的优势——景色变化都异常单调,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处室外场景,形同鬼打墙!
情节设置也在配合鬼打墙,父子之间找来找去,救来救去,怎么看怎么像《阿凡达水之道》中主角杰克的女儿自我吐槽被绑架被救,再被绑架再被救,连类型片最基本的节操都不要了。
大雨降临之前几方势力的粉墨登场,更是交代得语焉不详。
不思凡可能是不屑于那种“你一开始以为隐蛟怪是坏人,其实夜翎族才是坏人”的俗套,但还没等你分清阵营的归属,夜翎人突然又和黑龙军结盟了,迫使你又得重新梳理这几组关系。
《大雨》将《大护法》中的隐喻越拍越深,却在运镜的风格化上越拍越浅。
同样都是枪战爆头、断肢的动作场面,《大护法》采用了非常独特的远景景别,象征着对暴力一种司空见惯的冷眼旁观,艺术手法完全服务于主题,可在《大雨》中,动作戏的运镜、调度不但泯然众人,还因为对势力交代不清和服装颜色不加以区分,导致最基本的敌我双方都难以分辨。
动画电影不一定要通俗,艺术电影也不一定要顾及观众感受,但隐喻绝不是电影的全部。
隐喻之所以被称之为隐喻,是锦上添花,不是过犹不及。
隐喻就像电影中的隐蛟,创作若不加以节制,过于沉醉自我只能最终变成怪物反噬。
平心而论,在美术风格上,《大雨》还是有不思凡自己那套美学,主角团一高一快,颜值认真,戏鼓船内景戏台鬼魅,戏伶疯魔,不拘一格,几处噩梦也有非常沉浸式的心理暗示,这些点滴都透出没有被消磨掉的才华。
但一人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数职的不思凡,对《大雨》这部电影的失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和吐槽漫威DC不一样,这期说每说一个烂梗,我心中就滴一滴血。
曾经是动画编剧的我,对《大雨》不忍心骂,又不得不骂。
如果不思凡还会有《大护法2》,我还会义无反顾去电影院支持他这样的风格化成人向原创动画作者,可不思凡究竟是恃才傲物走火入魔,还是眼高手低江郎才尽,思凡还是亦凡,你一定要用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来证明!
好,感谢收听本期《干货影评》短节目,你们的每个小小支持或大大的不支持,都是我们更新的巨大动力!
主播:春涛剪辑:春涛
这个画风还行,在《大护法》时就已经验证过了。
很多创意都很好,大怪小怪的设计,也都算不得有毛病。
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了剧情上。
可以说是又散又乱,导致本来就很无力的最终决战也是稀烂的一闪。
用“无力”来总结还是比较恰当的。
就美术层面而言,没有很多可说的。
要做动画的纯手绘,像吉卜力一样,可能在经费上是做不到的。
贴图的话,那个经典手绘的劲就没有了。
这谁也不怨,只怪没钱。
不管有再多的缺点,我还是愿意给不思凡及格的分数。
这是一种尝试。
可以翻译为做中国的吉卜力。
但是就这个方向来说,是很值得商榷和思考的。
导演本身也要考虑这条路现如今还是不是走得通?
继《大护法》过去7年后,不思凡导演的新作《大雨》终于面世。
与探讨暴政与奴役的《大护法》不同的是,不思凡在《大雨》中转向了新的议题,但他没丢掉那些严肃、有纵深感的思辨色彩,进一步延续了他在世道、人性、阶层上的锋利讨论,“暗黑”不减。
诚如他本人所言,“《大护法》是我对人性的理解,而《大雨》是我对世界的理解。
”
《大雨》的时间线非常凝缩,故事仅发生在一天一夜。
一日清晨,被通缉的流民大谷子带着非自己亲生的儿子馒头来到大龙湾。
他想找到传说中价值连城的宝物“夜翎缎”,给馒头带去一个好的未来。
这里的水域里布满了寄生物“隐蛟”,它们能寄生于人体、蚕食人的欲望,把人变成无意识的傀儡“蛟怪”。
传说夜翎缎就在蛟怪们的大本营“戏鼓船”上,这艘古商船沉没多年后再次现世。
只是今日恰是惊蛰,夜有大雨,“隐蛟王”将在船上孵化而出。
各方势力早已暗中汇聚于此,一场彼此纠缠的大戏也就此开场。
影片的世界观虽是虚构的,带有清奇诡谲的想象力,但同时又有着强烈的现实投射意味。
除了剧情的明线外,还有不少暗线细节、隐藏信息量,没被摆在明面上,有很大的解读空间。
四方阵营,各有代表《大雨》是一出典型的群像戏。
如果将片中所有角色进行概括,他们的形象能在现实中被归为四类,分别是馒头父子代表的“平民”、黑龙军代表的“上流权贵”、戏班代表的“文艺人士”,以及夜翎人们代表的“神秘族群”(守卫自然的原住民)。
由于黑龙军与戏班内部有着分立、对抗,所以这两方还可以被继续细分。
上流阶层,分别是利欲熏心的军团首领柳大欢,柳大欢女儿、鲜衣怒马的监军柳子彦,柳大欢弟弟、游侠柳大乐。
显然,后两者仍心怀正义善良,不愿与柳大欢同路,只是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构成反抗。
黑龙军的军人们,则是为满足上流权贵欲望的“高级打工人”。
馒头和大谷子是不配有名有姓的平民。
他们是底层百姓的缩影,民以食为天,就用食物代称,像极了农村“名字越粗越好养”的习俗。
大谷子是个总是受到不公待遇、一路逃亡的通缉犯,活成了一只见不得光的老鼠。
他给孩子取名馒头,也是希望他能有一顿吃一顿。
穆戏班少主穆影之、老班主、小戏伶代表的是有着出身卑微、但学习了传统文艺技艺的文艺界人士。
由于常年在船上受隐蛟的影响,他们忘记了自己是谁,更不知应该“在梦里”还是“醒过来”。
他们喻示这个世上很多学习出色、有能力也有理想的人,但迫于现实的重压,他们发展的天花板只能到令上流开心的“下九流”,所以活得很憋屈。
最后,是夜翎人代表的“神秘族群”。
他们能织就夜翎缎、有神力、能召唤神鸟,在惊蛰雨夜开启“重生”之门,这些都象征着他们与大自然紧密相依的关系,类似于《阿凡达》中纳美人这样的原住民。
作为自然的守护者,夜翎人要对抗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
剧情过半时,四方阵营开始在船上彼此争斗,寓意了现实社会中四种不同的处世态度。
有人在掠夺,有人只想活着,有人彻底陷入迷茫,有人还在倾力挽救……种其因者,必得其果。
戏鼓船的背后隐喻片中,戏鼓船有三层含义。
在众人登船乱斗前,它是艘多年前沉底的船。
穆戏班所有的亡魂,都沉浸在昔日荣光的假象中,沉浸在自己给自己编造的“梦幻戏影”。
小戏伶们忘记了原先小配角的身份,幻想自己是大英雄。
在这个梦里,他们不用再看权贵们的眼色,而是可以成为自己的主角。
就像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是在不自觉扮演着名叫“自己”的一个角色,出不了戏。
虽在多年前沉底,但戏鼓船上价值连城的宝藏始终是江湖上的传言,吸引着柳大欢和大谷子。
它代表着上流权贵的过度贪婪,也象征了普通人的南柯一梦。
当这场大戏被拉开时,戏鼓船像是个“微观社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混乱得摇摇欲坠,应了那句话——“世界的本质就是个草台班子”。
如果说戏鼓船是个“怪物生成皿”的话,那么“这乱世把所有人都搅成了怪物”。
大雨象征着什么不思凡不久前解释过,自己曾从乡村的大雨中领悟了自然带来生命的力量,同时也体悟到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无情,于是产生了对一个不公道的世界的想象。
大雨很公道,当它下起时会淋向所有人的头顶,也就是电影中的神鸟拥有毁灭性的平衡力量。
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
大雨却也是不公的,因为它下落在这样一个没有公道可言的世界。
不同阶层的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天生就有伞,他们的生活容错率很高;有的人却只能赌命而活,他们唯一能靠的就是彼此的爱。
此外,大雨也象征着一次重启循环的机会。
它洗刷着世间的所有罪恶,而当罪恶再临时,它又会落下,恰似善与恶的循环。
我们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干净,也不可能只有肮脏。
亲情之爱的需求错位《大雨》与《大护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电影从头到尾都被亲情的温存感所包裹着。
大谷子与馒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坚固的情感链接,但他们必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不得不接受的分离。
而当我回顾全片时,我才发现《大雨》里有三对父子/父女,他们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爱的错位”。
柳子彦与柳大欢的关系里,错位的是上流阶层无止境的物欲与权欲。
在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她努力不被浸染,一直与底层人为善,活成了正直善良的女侠。
但由于时代、性别的束缚,她仍旧摆脱不了父亲的阴影,只能选择微小的反抗。
穆影之与老班主的关系里,错位的是家族的责任与控制欲。
穆影之本想过上追随内心的生活,云游四方,把音乐送到天涯海角。
但少年纯净的梦想,却被父辈过度的控制所磨灭。
最终他被逼得子承父业,继续为达官贵人表演,只因这样的生活最为稳定。
大谷子与馒头的情感很打动人心,但他们之间也仍是错位的。
大谷子因为不是馒头的生父,所以内心深处总是希望能获得他的认可。
而馒头却不在意,他早就认可大谷子了,而且在这个年纪,他更需要的是父亲的陪伴。
但大谷子却误以为对馒头而言,夜翎缎(物质条件)比自己更重要,才一次次做出错位选择。
馒头多次对大谷子喊“这东西我不要,我只要和你在一起”,最后才终于把大谷子从边缘拉了回来。
东亚式家庭关系里,家长想要的、孩子想要的、家长以为孩子想要的,总是面临着层层错位,从而陷入家庭关系的内耗,带来比缺爱更进一步的伤害。
但庆幸的是大谷子与馒头的结局,唯有爱能实现救赎。
相较《大护法》全片的黑红色调,《大雨》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青绿色调。
它不再那么有血色,却同样让人在离场后,反复思考电影中的那些表达。
“隐蛟”如欲望寄生进人体内,只有大雨把一切冲毁,才能让人有醒悟过来的可能。
世界复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阶层,但能做的,就是选择善良。
靠一份单纯真挚的爱,在生活的大雨里找到勇气。
对于导演不思凡的前作《大护法》虽然存在诸多争议、褒贬不一,但是观众的共识是它绝对是国漫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先锋作品。
当时《大护法》公开分级PG—13,时年未满13岁的我浑水摸鱼进影院,实属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由于公开明确分级的院线电影极少,当时影院的工作人员也十分好奇此片作为一部动画片究竟有什么出格之处,散场时我发现四五名工作人员都悄悄聚集在散场通道当隐形的观众,看到我这个漏网之鱼从厅内孤零零地出来都纷纷问我“害怕吗?
”。
近些年我和人分享这次经历,都会有感叹“当年还未满13,那你还挺年轻的。
”23年我又和人分享起这件事,同样有人感叹年轻,但是紧接着就有人道“也不小了,都零零后了。
”苦等《大护法2》的这些年里我已经不知不觉被时间踢出了“年轻”之列,而让人更加失落和遗憾的是,不思凡的7年磨一剑《大雨》却像是退了形、返了祖一样,相较于前作完完全全地倒退和失败了。
本片最大的失败之处毫无疑问是其灾难级别的叙事策略和不知所云的故事内核,本片最终的呈现效果在这两方面几乎是半成品,很难让人相信这种完成度的作品可以堂而皇之地立项并公映。
不过想要究其原因似乎也很简单,《大护法》其实就存在谜语人叙事,将设定和剧作的空白用“隐喻”、“深刻”等概念搪塞了过去,只不过《大护法》有其相对明确的主线表故事,以及在国漫赛道极具开创性的暴力美学辅助了其的可看性。
然而观众关于《大护法》因为各种因素隐去的那一部分故事与设定的讨论经年不休,再加上近些年来的同行衬托,它讳莫如深的叙事风格似乎反而成了人们热衷于它的原因,因此不思凡也将《大护法》的成功归因为了“不好好说话”,也成了造就《大雨》剧作风格的核心因素。
《大雨》和《大护法》在剧作的核心架构上就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三方神秘势力的斗争中卷入了两位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无所知的普通人,最终三方的角力在顷刻间爆发,主角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
而且两部作品中着重刻画的矛盾都是官与商之间跨越世代的新仇旧恨,都夹杂了一派失语的、神秘的原始土著部族在两者的矛盾之中,主线故事展开也都以寻人为麦格芬,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成因也都是关于某件可以对当下局势产生巨大影响的宝物的归属权。
在美学外观上不思凡同样是手握《大护法》的成功果实后一比一照搬进了《大雨》,两部电影中的无人荒村设计简直如出一辙,严重怀疑直接大量挪用了旧素材;花生人换色重涂成了戏鼓船上的戏班成员;3K党造型的杀手被批量生产成了被隐蛟附体的傀儡;花生人蒙面侠客的角色被拆分成了女监军和二叔两个角色;故事发端的通缉令和寻人启事也是相当显学的“致敬”。
这种照搬前作一切要素的创作方式我很难将其真正定义为“创作”吗,“创”的部分显然是不存在,对观众来说倒是真实的被“创”到了,整部作品也变得更“作”了。
《大护法》中大护法要完成朝廷使命将太子带回虽然是主线故事,但是其实只是一个带领观众进入奇幻世界的楔子,就像《瑞克和莫蒂》最初爷孙两人在剧作中起到的向导作用一样,叙事和奇观的重心仍然放在刻画这片神秘的荒村。
《大雨》将馒头寻找大谷子并为其治病的线索提到了最首要的叙事优先级,但是这条线索其实和三方角力的伏线完全不搭嘎,两角色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就与其它角色零关联,行动目标更是南辕北辙,主创还妄图将两者混搭交织,主线服务基本盘观众投喂煽情催泪戏码,副线服务喜欢《大护法》的设定与美学的观众,但既要又要总是要崩坏的。
更别提其实两条线索在不思凡错误地归因《大护法》的成功之源后都被写成了四不像和乏味的谜语。
主线故事由于缺乏对馒头和大谷子更具象的人物前史的描述,以及对两人人设的丰富,使得观众对两主角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他们是一对爱着彼此的半路父子,仅仅靠这一信息想要成为推动全片情节发展的情绪驱动力显然是不足的,结局撕心裂肺的煽情戏码也完全顶不上去。
《大护法》中令人焕然一新的冷峻与肃穆气质更是荡然无存,不思凡狠狠地扒下了自己孔乙己的长衫,坦然地向观众展示自己这次是真的在裸泳。
副线故事在基本框架毫无创新的基础上,细节与设定相比于《大护法》更加语焉不详,所有角色几乎都缺少对其俗世身份的详细交代,对其行动动机与目标的解释,以及对其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的刻画。
还没等观众大致摸清上一位角色和上一个情节点的目的与作用时,下一个坑已经开挖了。
最终呈现出了和观看诺兰电影出现的“信息休克”问题相反的观感,本片似乎成了一部情节看似错综复杂,但实际上毫无信息量和内容的空洞马戏,恰如片中的戏鼓船一般,看起来庄严肃穆、深不可测,其实去内里探得一番究竟后,被其的空洞无物着实震慑到了。
最可怕的是在《大护法》中虽然对于几方势力的更多信息也没有进一步展开交代,但是仅从谜面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不思凡在表面呈现的内容背后有更庞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想要传递给观众,这种想要传递创作野心的摩拳擦掌之势是溢出屏幕的。
但《大雨》毫无逻辑的人物动线,混乱不堪的碎片化叙事,毫无意义的繁杂剪辑方式,以及重复无趣又爱说谜语的众角色,让人觉得或许连不思凡本人对于真正的谜底都是毫无思考的,如果把他拉到台面上让他用人话复述一遍这个故事,他极有可能是不能的。
其它动画主创吸大了之后做美术设计,不思凡吸大了之后写剧本,实属令人啧啧称奇。
当然必须肯定的本片唯一的优点是关于声优的选择是十分清新脱俗的,尤其是馒头的声优应该是选择了一名适龄的儿童为其配音,相较于大部分行货国漫用那些美其名曰专业声优,实则除了播音腔和尬装嫩以外根本毫无技巧的声音表演,本片无论是选择思路,还是最终的呈现效果绝对是超越时代当下的普遍思维认知的。
小男孩的声音表演十分具有现实感和临场感,生活化表现力极佳,情绪的传递相当准确,为相当俗套和无趣的主线故事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本片的失败最令我感到失落的是,国漫的进程可能又要被打回到“哪吒、悟空”两法宝的境地中去。
《妙先生》和《大雨》的双扑带给《大护法》艰难开辟的这条先锋赛道的破坏力不亚于《上海堡垒》和艺画《三体》之于中国科幻。
李安对吴慷仁随口说的“不要boring”成为了2023年的年末金句,《大护法》毫无疑问是猛吹国漫崛起的这些年里国漫作品最不boring的一部,而7年后他却死于原作者boring的创作思维和心态。
整个故事大背景是人性中的贪婪,社会结构分工的非人性,以及被裹挟进巨大机器的各个阶层。
不行就推倒重来,每一次都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人是学会了不再被控制,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还是为了生计,不断的抛弃灵魂,追寻一张张象征荣华富贵的“夜绫织物”?
故事的前传是大谷子在上一场战斗中,想要“捡一点小便宜”,没想到误被当作纵火犯通缉,他以为自己的逃亡生活已经看不到生的希望,却因为遇到了馒头,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
馒头天真善良,把大谷子当作父亲那样去依靠,一起躲避追捕的官兵,一起到处流浪。
大谷子带着馒头去找夜绫缎,就是希望馒头能过上自己不能过上的幸福生活。
是的,大谷子以为幸福生活是财富,但馒头一再说,“我不要夜绫缎,我只要和你在一起。
”是啊,成年人会认为财富就是幸福,甚至是幸福本身。
这不是成年人的错,因为活在这个世上,就得按这个游戏规则进行下去。
但仔细一想,我们曾经不都是不求夜绫缎,只求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孩子吗。
是什么游戏规则要让所有人不追求财富就得被抛弃,为什么游戏规则让有些人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里失去了心智,为什么游戏规则让有些人宁愿在梦里不愿醒来也不愿面对已经今非昔比的现实?
片中的“小猴子”和他的戏班伙伴们,说“演自己的戏”,就是他们向游戏规则的宣战。
他们决定不再被裹挟,不再抬着早已面目全非的“船长”上台。
每一次战斗、每一场大雨,都看似洗刷了罪恶,但人真的改变了吗。
被冤枉的大谷子这类人,被边缘化的相依为命的“父子”俩,何时能够给他们公平、正义的保护还有关怀?
而那位无法实现“演给全世界人看”理想抱负的弹琴人,何时才有实现的可能?
痛心。
大雨过去,馒头倔强的留下了大谷子,竟然用的是“踩影子”的方式。
当然还有二叔的“蓝蘑菇”的帮助。
导演让大雨洗刷了罪恶,让善良的人都留存了下来,即使没有肉身,也以精神的方式被保存和继承。
这部动画不用多说画面制作以及音乐的辅助搭配,首先没有突兀感,第一次大船出现时的童声吟唱(一开始有点担心这种吟唱风格会有模仿风之谷的刻意,但旋律上走的是自己的风格也就放心了);鲛鱼行动时发出的水滴磁石式的碰撞声(电影《沙丘》的原声音乐也出现过);以及大雨倾盆决战开始之时的突然整个声场的放大都看出了配音团队的敬业和努力。
其次人物设定上看,一看就是中国人的打扮,包括说话和思维方式。
抓住了很多经典原型塑造,让人一眼能够识别。
没有混杂日本漫画、动漫或者西方动画片人物角色的痕迹,有自己的味道。
期待以后的作品。
相比大部分冲着《大护法》来看本片的观众,我的期待并不高,因为并不喜欢暴力血浆cult,也对生硬的演出台词格外介意。
也或许是因为没什么期待,反倒是最后的观感还不错,美术风格简约而统一,尤其是人物的勾勒,简单几笔,却非常灵动,打戏也丝毫不拖泥带水,干练至极,冲击感十足,音乐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架构走的平凡到奇观的路子,走好了就是千与千寻。
相比之下,反观文戏,尤其是台词,可谓糟糕至极。
好的地方太好,显得差的地方无可救药。
破而不立,等于放p,所以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宅龄的中登,思考很久,想给文戏部分提几个建议:1.少一些无用的台词,相信画面的表现力比如最后馒头踩着黑火,脚底都烧熟了,是个人都看得出来疼的不行,非要加一句“我的脚好痛”。
还有二叔嚼哭娘菇之前,非要絮絮叨叨说半天“我实在是受不了娘哭菇的这个味道”。
前前后后表现了四次这玩意儿有多难吃,这里真不用自言自语的说出来,说给谁听呢?
二叔出场时候也是,周围没有人,非要念叨半天,这附近的村子荒废很久了,哪来的孩子。
又是说给谁呢?
而且这画面也表现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做的好的地方也有,比如大小姐发现不对劲那里,有表情变化,没有台词,就挺好。
2.换一种稳妥的方式来做背景介绍相比一些人对开头的满意,开篇琐碎而做作的对话真是让我脑壳炸裂,我能理解编剧不想写背景介绍,想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引出故事,但是一方面馒头的cv小朋友,疯狂吞音破音,需要先忍受适应一段时间,另一方面,这种大段的独白,其实和背景介绍没啥差异,论表现力不如《姜子牙》开篇风格化极好的2D版画,一股脑说完也不如放在之后大小姐看壁画那里解释得娓娓道来。
3.重新调整一下节奏和部分情节的比例抛开戴着镣铐跳舞的求生欲思考,片子很多情节的比例是避重就轻的,甚至是失调的,属于关键的地方没怎么看够,琐碎的日常前言不搭后语还反反复复。
比如在大雨高潮部分,水化大谷子和馒头在船上来回错过,要走三遍之多,而雷击那里,虽然用了很棒的一镜到底,以及极具震撼力的特效,但是还是有些短。
4.加强前后的连带性看这个总会让人想起nbht讲各种动画行业问题,映像研和bakuman,总会站在作者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设定与剧情融合得浑然一体,剧情如何前后呼应。
不过太多没什么来由的剧情,最终也没什么结尾。
比如对大谷子网开一面的兵A和兵B,怎么就孤儿人设感同身受了?
之后又去哪儿了?
戏鼓船一方的三个兵种,伞兵尤里、胖胖牧师和苗条足轻,胖胖牧师除了加血还会丢窜天猴,窜天猴后来打仗时怎么没了?
馒头头上那个宠物小鸟就真的是宠物小鸟?
这么多戏份就负责卖萌?
大小姐这个人有啥用?
最后其实是三方混战,夜翎神鸟、官兵和戏鼓船,官兵和戏鼓船打得热闹,神鸟就最后攒了个雷?
而且打前就有人察觉了神鸟要一锅端,怎么就没组织人往外撤呢?
5.先把表层故事理顺应该是个观众都能看出导演总在藏着掖着点啥,所以这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大的隐喻。
但是我同意部分豆友的说法,作为商业电影,至少还是要把表层故事理顺,然后再想着加私货。
现在这样,表层故事七七八八,然后套一个“大爱”敷衍了事,那咱们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是何苦来哉?
而如果要讲国企老板,洗脑员工集体下海创业,即使内卷成怪物也在所不惜,那又是神罚,又是引麻雀典故又想干啥?
政策和市场客观规律双重夹击吗?
或许远没有我想这么多,不过就是个看乐呵看效果的原创作品罢了,大家也就没必要在这儿较劲了,早散早睡吧。
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无语😅槽点:1⃣️煽情戏太多了,时长太久了,台词说多了反而会尴尬,现在我满脑都是“大谷子”2⃣️有趣的点都没展开,少年影之、戏班唱戏、夜翎人都很感兴趣啊,为啥那么少戏份3⃣️剧情单薄,就一个普通的找爸爸,而且也不好好的be,结尾爸爸救回来的彩蛋更拉胯【有趣但没扩充的点】①夜翎人和黑龙军的战争,夜翎缎什么回事,有啥用②影之多给一些戏份,最好加一段唱戏,会真的很吸粉③夜翎大鸟太小了,而且打斗也不精彩,虎头蛇尾os:把主角换成影之,讲他们唱戏、沉船又重生复仇失败的故事,这个电影我觉得会精彩很多。
我太喜欢他这个人物设定了。
云朵一样的仙气飘飘的衣服🥺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