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爱情是什么》我发自内心感叹三万次,爱情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正确的做法,绝不是在喜欢上一个人后其他都无所谓,甚至是自己;也绝不是在别人明确地拒绝你说别再见面之后,假装早就不喜欢对方以换取继续陪在他身边的资格。
但是,但是,但是,即使理应这么做,我也无法断定,当自己处于那样的环境下时,是否真的能那么坦然那么决绝。
电影完全在叙述一个现象:“因为喜欢,所以不顾一切地默默付出和坚持。
”这是时时刻刻在发生的,但多是时候不是相互的,你对他默默守护,他对别人默默守护,慢慢产生了一个N角关系,很难恰好他对你你也对他。
(简单点就是爱与被爱无法同时发生)看的时候我很快就把自己带入女主的角色里,十分痛心,哭得稀里哗啦,这样的事情在每个人的身上肯定都发生过,所以说还真的挺好产生共鸣的,叙述完这样的现象之后,让人们去思考,爱情究竟是什么。
我有在努力地想,每次喜欢的人都不喜欢我时,我究竟是怎么样的,虽然做法没有女主那么愚笨,但想法上和她有点类似,不过我还是更像男二一些:“觉得真的得不到了所以就还是放弃吧。
”,大概这样子。
不管喜欢的人喜不喜欢自己,在那样一个陷进去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大胆地在爱啦,可是很多事情实在是不行,即使拼了命地改变自己,最后也都是一样的结局。
所以爱是什么呢,爱是在某一瞬间产生的特殊情愫,告诉我们要勇敢,要不顾一切,要不后悔。
就算影片中女主选择隐瞒自己仍然存在的喜欢,也是她自己对于爱的理解,这样的选择其实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吧!
最后的最后,即使我总是经历电影里那样的情节,我还是对“爱可以相互”抱有幻想。
所以,爱人呐,你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出现!
甲乙丙丁,四个都市里的普通男女,陷入封闭环式求爱的游戏。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受害者,转身就会成为伤害别人感情的上游者。
与其说他们是卑微的爱的供奉者,不如说是“噬爱者”。
没办法生产更多健康的爱,只会从别人身上贪婪地汲取,满足自己失败者可怜的自尊心。
“噬爱者”靠吸取别人奉上的爱意,才有勇气去追逐眼中的lover,早已失去了自我意识,失去了约束自我的基本道德准则。
就像孩子在外面受伤了回来可以嚎啕大哭得到安慰般,有恃无恐罢了。
一旦在下游者那里失去了特权,不能把自己失败的痛苦像扔垃圾一样扔出去,就会抓狂。
最后,谁最痛谁先离开。
既不会去学习了解爱的本质,也不能在爱的实践中忍受痛苦一往而深。
说到底,是四个感情巨婴在以爱之名,行自私利己之事。
女主接到电话男友电话,说自己生病了,问女主在不在公司,顺便来看他,镜头拉开女主已经回到家了,但谎称自己还在公司,随后出门前往男友家给他做饭照顾他,并主动打扫卫生,但随后被男友请回家。
一副被利用的样子,而女主回去路上借酒消愁。
错过电车,在附近打车找闺蜜过夜,闺蜜把男朋友赶走,给女主热东西车,两两关系,两对关系形成鲜明对比。
回顾某个婚礼现场,男友主动搭讪,两人初次认识,加上联系方式。
另外一边女主开始投入、沉溺并沦陷影响生活工作。
男友打电话约出来吃饭,两个人通宵吃到凌晨,男友带女主回家,两个人发生关系。
男友开始主动,一段30岁顺其自然的恋爱关系开始了。
工作运与恋爱运成反比的恋爱脑上线后面会发生什么呢?
辞掉工作之后,与男友的关系一夜之间夜结束了。
(40分钟)回归到女二家庭与朋友关系,新年女二邀请女二男友和女主来家里吃饭,自己却临时跑了,借女二母亲之口补充女二形象,年夜饭两个恋爱脑想和对视。
整个春天过去,女主准备重新找工作,突然接到男友电话,果断甩开赴约,结果男友带来了新女友,两个人性格鲜明对照。
由前男友阿守,闺蜜联想到父亲和自己的家庭,而女主也重新过了新的工作生活。
此时阿守的女友邀请她去酒后,而此时发现前男友阿守缺变成了恋爱脑,真的让人重新再去想「爱情是什么」。
人果然还是得自尊自爱。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和偏好,有些人真的是会合适或者不合适。
再然后一段勉强在一块的关心你,到底要怎么去留?
女二和男二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和前女友的关系,但是我算是切断联系吗,即使分手之后没有再联系过还是在想方设法地关注着她的生活,故事的最后还是给我一丝生机,即使只是一瞬之梦,那或许就够
本月的第三堂恋爱课,如果说前两次是爱对了的双向奔赴,那么这一次却是爱错了的遍体鳞伤。
其实爱情无关对错,正如牡丹亭里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遗憾的是爱得不到对等的反馈,甚至被无视被负向反馈,于是陷入“爱情是什么”的感性漩涡。
爱情是一场自伤的博弈,无所不能无条件地付出后的被惦记赢不过看似不能自理的被需要。
女主小辉爱男主小守,于是随叫随到、卑微地等待着男主想起她时的呼叫、丢弃无所谓的工作因为在喜欢的人面前其余一切都变得无所谓,换来的却是男主的利用、拒绝和备胎,因为他的内心并不需要这类让自己毫无存在感的照顾式爱情,而他与堇姐在一起时,没有被照顾却无力偿还的负担,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堇姐面前把自己也活成了小辉爱他时的样子;同样遭遇的还有叶子和仲原,仲原无条件的爱只是期待叶子寂寞的时候会想起他,最终的结局却是“希望她幸福,就算不是我也可以”而告终。
这是不对等的爱情的常有的样子,要么爱的遍体鳞伤,要么选择及时止损。
爱情是一场自尊的博弈,这场博弈本没有输赢,可在结果显而易见时谁先承认谁就输了。
最心疼的一幕是小守来找小辉,小辉本来已经在慢慢地拒绝有求必应,可这个郑重其事的电话和一碗小守亲手做的味增乌冬面还是让小辉卸下了心防,连带着我都以为剧情有了反转,可现实终究是以伤人的姿态出现的,他告诉她以后希望保持距离,不想利用她的喜欢而为所欲为,可小辉却强忍着伤心告诉小守她并不喜欢他,在之后的相亲中她也努力地表现出了对相亲对象的兴趣,只想换来小守的内心不愧疚。
表面上的不承认不服输,实际上却一败涂地。
向来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连喜欢的人的类型都是,无论换过多少个前任,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喜欢的依然是那一种类型的,即便被虐千百遍,比如小辉还是会喜欢那个在朋友的婚礼上解救她尴尬的小守,依然愿意加入这场只自伤无自尊的博弈。
观影者的我们内心希望仲原和小辉都能找到那个爱他们的人而不是他们爱的人,只是到头来我们大家都是自我欺骗而已。
不愿认输的人往往输的更惨,因为认真你就输了。
日本爱情电影中会有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标签:「纯爱电影」,特指情节含蓄、步调缓慢、专注酝酿情绪的恋爱题材电影。
在这个看似轻松的主题下,除了校园恋爱、少女漫画改编等设定外,也有一些日本导演旨在挖掘这个母体蕴含的文学性,在探讨复杂而混沌的情感关系中,牵扯出当下年轻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迷惘状态,提供了在日生活的年轻群像生存状态侧写。
今泉力哉执导的《 爱情是什么》 Just Only Love 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讲述28岁的普通OL山田照子(岸井雪乃饰)在一个普通的场合,遇到了一个普通的男人阿守(成田凌饰),自此栽倒在暗无天日的爱的幻象中的故事。
即便故事线显得过于戏剧化,但此情此景却能在每个细节击中许多人的现实。
电影细腻地探讨了恋爱关系中的主体客体的关系,在一种近乎「病态」的纯爱追逐中,映照着无处落脚的欲望。
多线男女关系中,「不可得」成为了爱情发酵发生的先决条件,像传染病一般指引着一个又一个想像中的「爱的客体」,在明知不会有回音的爱之道路上,付出一切时间和精力。
为了照顾阿守的时间,照子接连放弃了两份工作;为了能见到阿守,不惜在阿守同样「爱而不得」的菫姐(江口德子饰)在的场合叫他出现;直到最后,为了能继续留在阿守身边,故意掩盖自己对他的喜欢,假装与别的男生暧昧。
电影的英文译名为《Just Only Love》,却真的仅仅在探讨爱吗?
在现代平权思想下,照子这样因爱而失去自我的女性是脆弱的,但实际上,这样的「纯爱」还真的是爱吗?
作品探讨的是更深一层的「爱的本质」。
与其说照子是因为遇见阿守而爱上阿守,还不如说照子在为自己漫无目的的人生寻找一丝生机。
在惯常的对爱的解释是,因为找到了可以被「爱」的客体,而令「我」产生了爱的感觉。
但《爱情是什么》却给出了相反的表述逻辑,因为「我」本身有「爱」的需要,才去寻找一个可以被追逐的爱的客体。
所以照子不过是因为对方稍微主动的示好,便疯狂地沉溺了下去。
在与同事的对话中,照子淡然地说道:「除了我喜欢的人之外,其他的都会变得无所谓。
我也不是为了社会正常运转而活」。
这样的回答表面上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想法,但在没有明确目标的生活状态下,只要能让自己还有点在「活着」的感觉,无论怎样都好吧?
照子最终成为了对方随口一说的梦想职业「大象饲养员」。
当她站在那里凝视着大象时,从不求出现在对方的目光之中,只求成为对方的目光本身。
这不是占有,也不是依赖,而是直指灵魂交换的可怕欲望:求生欲。
照子在最后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还没变成田中守呢」?
这种突出「爱是成为」,放弃了表达爱的主体,让爱完全凌驾在爱之人上的状态,更像是为了寻找主体,只能爱上一个向往的自我倒影。
今泉力哉将这种复杂的自我存在危机隐藏在「纯爱」主题下,戏剧化的情节直指真实存在的社会常态。
所以,照子是病态的吗?
还是这样迷失在爱中的年轻人,不过是你我而已。
原文首发于 Hokk Fabrica Film Club:日本「純愛」電影《愛情是什麼》只在探討愛嗎?
https://hokkfabrica.com/just-only-love-japanese-movie-beyond-relationships/ps 其實也沒有到5星的程度 和夜以繼日比還是在鏡頭美感和文學度差了一截 只是我自己很喜歡 不管啦!
私人公众号虛穴取繭(ID:cocoonics),凭一己之力写出用心的影评。
欢迎扫码关注~
电影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讲述28岁的小照在一个结婚聚会遇到了普通的男人阿守,自此沉迷在暗无天日的爱的幻象中的故事。
她在饭后接到他的电话,会为了见他撒谎自己什么都没吃;她会主动为他做家务,不管他需不需要;她为了能随传随到,为他辞职,放弃找工作;她想跟他结婚;她一想到自己会出现在他的未来里,就会幸福到哭出来;她想成为他……舔狗、恋爱脑是女主的直观性标签,但这些标签存在的前提是她爱的远远超过他,也就是俗称的单恋。
我觉得电影《爱情是什么》探讨的不是双向的爱情是什么,而是单恋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影片一共描绘了三段形态各异的单恋:小照单恋阿守;阿守单恋堇;中原单恋叶子。
既狗血又现实。
我比较喜欢影片的点是“细腻”。
导演很会捕获人物间波涛暗涌、情愫各异的“爱”——有人在爱情中宛如溺水、难以自救,也有人在爱情中八面玲珑、随时准备全身而退;有人在爱情中跟着感觉走、捉摸不定,也有人爱得痛苦卑微、却难以喊停。
每个人、每种性格、每段关系、每场交往,在巧妙的排列组合下,发酵出了细腻且微妙的气息。
在剧情推动的某个瞬间,作为观众的你会不由得感叹,没错,这就是折磨人心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大概就像打开大门就会跑过来的孩子一样,没有任何的条件和要求,就如同单恋一样。
爱你是我一生无悔的决定,漫天星星都是我注视你的眼睛。
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知道此生最爱是你!
爱你是我一生无悔的决定,漫天星星都是我注视你的眼睛。
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知道此生最爱是你!
有了你在我身边,我才知道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此生固短,无你何欢好希望陪着你一直到老,让你做我手心里的宝爱你是我一生无悔的决定,漫天星星都是我注视你的眼睛。
无论结局如何,我都知道此生最爱是你!
这个电影的故事基本就是个单相思的几对,山田对田中守单相思,田中守对谨姐单相思,摄影男对叶子单相思,在单相思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时,最好的方法还是就离开吧,只有对方寂寞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对她(他)的好,摄影男就是这样,反而叶子后来回头来找他,而山田小姐估计也看到了如此,所以才会主动和第一次见面的神林亲密,估计后面要再拍就是田中守终于回来找她了。
不过说实话,对这种完全失去自我去喜欢一个人我个人也不是很感冒,喜欢一个人也得保持自己的个性,没了个性随意去凑别人深夜两点还出去为了他买啤酒实在不值得,估计小守也是因为觉得山田太喜欢他而感到这份爱太承重了,所以才对山田说不如谨姐来的轻松。
年纪大了才发现单相思还是早点断了的好。
我们当然要去爱,去勇敢的爱,去努力的爱。
因为爱情就是因为让我们变得勇敢,变得会感动,变得会付出。
但是我们忘了,越是美好的,就越是残忍的。
越是没有道理的,越是充满着未知。
所有的顺路其实都是因为你,今晚月光那么美,是因为和你一起……种种,愿意为了对方辞掉工作的女主角,凌晨两点为对方去买啤酒,洗澡的时候一个电话就放下去接,为对方整理袜子,明明自己很懒,也可以为了对方创造一次一次的惊喜……爱感动了人 也感动了自己。
女主角当然是很勇敢的,我们也是同样,但是我们忘了,我们的勇敢,我们的爱,应该是给同频的人的,否则就是感动自己。
对方乳糖不耐症,你拿了一瓶牛奶,感动了自己,却给对方造成了困扰……诸如此类,我们并不能把对对方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爱。
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很多人都弄反了。
我们憧憬爱情一开始绽放的无限美好。
哪怕是一呼一吸都是心跳。
但是我们的也应该知道,任何时候的美丽都伴随着陷阱。
我们当然要勇敢,勇敢面对失败感情中的自己。
两个人的分开,在最后一刻,所有的“爱”可能只是你想象中的美好,任何东西都是转瞬即逝。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双方感受对方爱意的力量,不是捆绑,不是束缚。
而且在两个人共同的空域自由的飞翔。
如果有一天你会变得更好,那我可以放你去追随更广阔的天空。
如果你觉得我的爱给你带来了困扰,那我就安静的退出,去总结,去想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有什么相处的地方需要去改进。
这才是爱给我们带来的,甜蜜和思考是并存的。
外表是开始,内核决定长度。
我们总以为爱了就要坚持下去,不管发生什么,不管两个人开不开心,不管双方是不是还需要这个爱……我们总在感动自己,却忘了每个人接受到的爱是不同的。
所以啊,爱情是什么,谁又能解读透彻?
我想,勇敢去爱,也勇敢面对失败。
勇敢的期待着,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要在想要爱的时候去犹豫。
勇敢生长着,每个人的出现都有他的意义,和一个人恋爱的感觉是这样,和另外一个感觉又截然不同……最后的最后都是让我们变成更好的我们。
勇敢去试,去试错。
去碰对,但是同时也不要迷失自己。
爱了就爱了,错过就错过了。
并不是因为下一个更好,而且你会变得更好。
共勉。
日本电影《爱情是什么》改编自作家角田光代的小说《单恋》,其实小说的日文原名也叫《爱情是什么》,不过翻译过来时根据小说的故事主题改成了《单恋》。
去年热播的日剧《坡道上的家》也是根据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另外还包括小说《第八日的蝉》,《纸之月》等都同样被改编成了影视剧。
《爱情是什么》讲述了5个人,3段单恋的故事。
女主角小照更是把单恋发挥到了极致,即便最后阿守有了喜欢的女生,小照还是不遗余力地喜欢着对方。
但实际上这种超出常态的单恋已经成了一种病态。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浅析男女主角的情感状态,以及如何摆脱这种状态。
01,依赖共生关系:依赖者与被依赖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女主小照有一次在参加朋友的婚礼上认识了男主阿守。
阿守先主动和小照打招呼,在两人碰杯后阿守端起酒杯的一瞬间,小照喜欢上了阿守,只是因为小照觉得他的手指很好看。
我们喜欢一个人的理由有千奇百怪,可能是他无意识低头轻咬嘴唇,他站在台上领奖时灯光打在他身上像有万丈光芒,亦或是他认真工作的样子看起来很帅气等等。
又或者有时候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总之小照喜欢上了阿守,阿守也经常在每周五的晚上会叫上小照一起吃饭。
其实不论什么时候,小照都做好了随时见面的准备。
阿守打电话的时候总是第一句问道:“你还在办公室吗”?
听起来好像是不愿意麻烦小照的样子,但无论小照在哪,哪怕是刚刚在家洗完澡她也会回答:“是的,今天又加班了”。
然后迅速收拾好东西狂奔到跟阿守约定的地方。
其实,小照和阿守的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依赖共生关系。
也就是说一段关系中两个人互相依赖对方。
表面上看起来是阿守依赖着小照,总是麻烦小照,找她吃饭,请她帮忙。
但实际上小照比阿守更需要对方。
小照喜欢上阿守后24小时随时待命,为对方奉献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只要阿守一个电话小照就立马出现在对方面前。
一般来说具有依赖共生的人都具备以下4种表现:1)心理边界不明确他们无法和别人建立明确的心理边界,过分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该让对方满意和高兴。
小照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好阿守,满足他的任何需要。
有一次阿守感冒了在家里躺着给小照拨通了电话,小照听闻后马上到超市买了各种药,还有生活用品,大包小包拎到了阿守家。
接着便忙活着给阿守做饭,清理垃圾,打扫卫生间。
但还没忙完的小照却没想到突然被阿守赶了出来。
小照走在路上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阿守现在对自己这么冷淡。
随后她摸了摸兜发现自己连打车回家的钱都不够了。
但尽管这样,小照还是一如既往喜欢着阿守,阿守也一如既往麻烦着小照。
2) 讨好别人由于童年缺乏爱,他们一心想要找到爱的对象,以为能够通过讨好对方的方式让对方爱自己。
但这只会增长对方的依赖心理。
小照得知阿守有了喜欢的女生后还是选择继续和阿守见面。
甚至为了帮助阿守追求他喜欢的女生,还主动制造机会让阿守多多和对方相处。
阿守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但女生却对阿守完全没感觉。
但是她却喜欢小照并经常约小照聚餐。
每当这时候,小照就会把阿守喊出来一起参加聚会。
但是阿守对待小照的态度不冷不热,既不拒绝也不接受。
3)自尊心低下他们过分依赖于别人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甚至自尊心都可以不要,只为满足对方。
由于小照和阿守的工作时间不重合,跟阿守在一起后为了配合阿守的时间,小照辞掉了工作准备全心全意照料阿守。
但阿守却因为害怕这种窒息感而突然把小照赶出房间。
即便如此,一段时间后当阿守给小照打电话约出来见面时她还是如约到了。
甚至为了继续呆在阿守身边谎称自己已经不再喜欢他,让他不要觉得怀有歉意和自己断绝联系。
4)无法体验真正的亲密和爱由于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外界,他们也就无法完成自身的进一步成长。
另一方面这类人也更容易被一类人所吸引,也就无法和对方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小照和阿守被对方强烈吸引但却始终无法成为情侣,即便中间阿守让小照搬进了自己家,但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掌控和入侵后阿守还是把小照赶出了家。
他们注定只能成为维持这样的关系吗?
02,依赖共生产生的原因:幼时的发育创伤,导致和外界分离困难从小照口中我们可以得知,她小时候就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长大后就变得会不自觉讨好对方,忽略自己的需求。
有一天半夜阿守突然想喝啤酒,但是打开冰箱后发现啤酒被喝完了。
于是小照立马起身穿上外套准备出门买啤酒。
阿守说,“可以等明天买”,但是小照却说,“这种派上用场的感觉反而更让我安心”。
在孩子从出生后的6个月期间,由于母亲并没有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包括情感上和生理上都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由此便造成了孩子的发育创伤。
而这也导致了孩子在3岁之前无法顺利建立和外界的分离。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首先需要建立起安全的联结,才能在心理上完成分离过程。
也就是说,孩子在3岁之前因为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从而导致孩子没有完成“心理出生”。
由于没有和外界建立起心里联结,所以也就无从谈起心理上的分离。
由于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导致小照长久处于缺爱的状态,所以才会渴望被别人需要,渴望得到价值感。
也导致她长大后就会过分讨好对方从而失去自我。
一般来说,孩子从出生到3岁需要完成两个阶段的心理建设,一是和母亲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另一点就是和父母之间心理上的分离。
当孩子顺利完成这两个阶段后,便能够拥有足够的自我意识,不再单纯依赖外部的力量帮他做决定。
并能够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成和外界的沟通与合作。
而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会缺乏强烈的自我,在心理上依赖别人,和他人形成依赖共生的关系。
武志红说过,“恋爱就是童年关系的轮回”。
小照和阿守都是半个完整的人,对于小照来说,她希望对方能够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把对方作为自己人生全部的支点。
正如她跟男二说的话:“就算做不成阿守的恋人,哪怕做他的妈妈,姐姐,甚至他的堂姐都可以”。
只要能一直呆在阿守身边。
而阿守其实也和小照一样依赖着对方。
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他是依赖的一方,小照是被依赖的一方。
但两人归根结底都属于一类人:依赖共生。
依赖者和被依赖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互相依存无法独立存在。
小照更是把这种关系发挥到了极致,即便得知阿守有了喜欢的人,她依旧不放弃阿守,甚至告诉阿守自己不喜欢他,让他不要对自己有歉意。
如此一来,小照便能够堂而皇之地继续和阿守待在一起,阿守也能够继续心安理得地依赖着小照。
03,解决之道:做到这四点,让你摆脱依赖共生关系依赖共生虽然起源于童年时期的被忽视但不代表长大后就无法治愈和改变。
而改变最重要的就是决心和勇气。
其中解决问题的意愿是最关键的因素。
1)认识到目前的现状电影中男二号中原也是一个和小照一样喜欢着小照的闺蜜叶子,叶子对待中原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电影刚开场小照被从阿守家赶出来后由于没钱打车回家,于是坐车到了叶子家让她代付车费。
下楼来给小照送钱的正是中原,付完车费后中原便默默地离开了。
后来中原也是在叶子的要求下代替自己参加了小照他们的烤肉聚会。
由于其他人都放了鸽子,最终变成了只有中原,小照,阿守,以及阿守喜欢的女生堇的奇怪4人聚会。
吃饭时堇听闻中原和叶子的关系后感到不可思议,她认为叶子这么对待中原太自私了,一点都不尊重中原的感受。
听到堇这么说之后,中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聚会结束后中原告诉小照,他决定终止对叶子的喜欢。
如果没有堇的一番话,恐怕中原还是会继续一厢情愿喜欢着叶子。
正是有了来自不同的声音,中原才能够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这场关系,也意识到这场关系的奇怪之处。
其实很多情况下,处在依赖共生中的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依赖。
因为对他们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具有依赖共生的意味,所以他们并不能察觉到自己的状况。
另一方面他们会否认察觉到的一样状态。
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如果承认事情很糟糕的话就会非常痛苦,而这种痛苦太过于难以承受,所以他们会选择否认。
2)问问自己想要什么由于长期被忽视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想法。
他们会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讨好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
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最佳方法就是直接询问。
中原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摄影,但是他却从来没想过要实现这个愿望。
他总是除了工作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叶子身上,只要叶子有需要就立马赶到她身边。
当中原决定离开叶子后他办了一场自己的摄影展,迈出了摄影梦的第一步。
有些人也许像中原一样有喜欢的事情,比如摄影,写作,绘画等等。
但是他们忙于参与别人的人生以至于没时间思考自己的愿望。
完成第一步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现状后,你需要慢慢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停下来问一问自己想要什么。
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培养这个习惯,比如当你想要用车的时候你会问对方:“下午你需要用车吗”?
然后在对方没有读懂你的意思后失望,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我下午要用车”。
3)建立自己的边界每个人都有两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物理空间顾名思义指客观存在的,和外界的边界。
当一个陌生人离你太近的时候你会产生危机感,这就说明你的物理空间被侵犯了。
而心理空间则是指人的内心所拥有的空间,由一个人的思想、感受、行为和身体组成。
大多数来自依赖共生家庭的孩子心理边界常常被侵犯,所以他们的心理边界就会变得模糊,以至于不再感受得到心理边界的存在。
因此他们也无法保护自己的边界。
如果想要不再任由你的边界被侵犯,首先就要先建立起边界。
小照和中原都是心理边界被模糊的人,他们压缩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切以对方为主。
甚至不顾自己的感受和自尊,半夜被对方从家里赶出来也没关系。
4)学习新的人际关系模式当两个人从依赖共存中脱离出来后,就成长为独立的,完整的个体,不再需要彼此来保护自己。
你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变成有意识的,有承诺的伴侣关系。
在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你们是真实的自己,可能会有争吵和冲突,但是双方都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完成自身成长。
中原决定放弃喜欢叶子后开办了个人摄影展,令人惊喜的是叶子居然也来到了摄影展。
其实当时小照听到中原决定放弃后一方面埋怨中原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又去找叶子理论,认为都怪叶子太过自私才导致中原放弃喜欢她。
事实上虽然叶子被小照莫名的指责感到生气,却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给阿守打电话,让他不要再像自己对待中原一样对待小照。
这说明不论是站在朋友还是恋人角度,叶子都进行了深刻反省。
中原在遇到堇之前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叶子的方式有任何问题,更何况身边还有小照这个更夸张的参照。
但听到堇的一番话之后却重新进行了思考,决定放弃喜欢叶子。
叶子也在中原的影响下走出原有的相处模式,最终两人以一种新的健康的方式继续下去。
结尾:与其说电影讲述的是爱情关系,不如说是在讲爱情中的人。
一开始我是不能理解小照对阿守偏执的喜欢,从世俗角度来看阿守完全就是一个渣男加爱无能。
但与其说小照喜欢的是阿守本人,不如说她喜欢的是自己投射在阿守身上的感情和寄托。
的确,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是巨大的,也需要我们长大后努力修复,但人总要成长,你有自由通过不断学习以及在爱情中实践进行自我治愈。
不要再把什么问题都甩锅给原生家庭,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学着飞翔了。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