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琪峰是否配的上大师这一称呼是个伪命题,尤其是在《神探》问世之后,这个问题至少在我这里似乎可以划上个句号了。
近两年的杜导大概和鬼这一题材杠上了,综观《神探》全片因为两个老搭档韦家辉和刘青云的加入探讨的话题更为复杂多变。
关于高志伟七种复杂性格的设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基督教里的七宗罪,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七是加入了儒家思想的七,譬如林胖子不单单是饕餮,这层人格在抢劫过程中也有懦弱的成分包含其中。
愤怒这层最为复杂,同时还包含了贪婪(他抢劫的两起案件金额都不小),七的出现也只是用一个具体数字把高的多重人格形象化了。
刘青云在从餐厅出来之后也格外的兴奋,这个对手不简单:这是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恶鬼。
我们习惯于用传统的东方思想从道德角度去评判一个人行为的过错得失,而西方近代非常强调人这一社会基本属性的复杂性。
《神探》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是在不停变换,分裂的。
过分强调剧情的话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刘青云是如何分辨出对面这个人的正常形态和他体内的恶鬼。
其实仔细对比一下前后人物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本体和恶鬼的形态应该是分为三种:第一种,完全被侵蚀。
那个胖子警察在刘看来就是个不断对其冷嘲热讽的女鬼,作为本体的胖子已经完全被侵蚀。
第二种,灵魂升华。
刘妻应该属于这一类,林熙蕾那个形象是善良,温柔的体现,可以想象其间因为某些变故被陈慧珊这个对立的恶鬼所占据,其后离开躯体陪伴在刘左右。
第三中,分裂。
这一类型最为可怕复杂,高志伟和何家安应该都属这一型。
高体内的恶鬼多达七种形态,再加上迷失在森林里的灵魂本身就是八种。
何是在跟随刘不停办案过程中体内恶鬼逐渐被诱发出来,最后刘死之前又出现了第二个傲慢形态,也正是因为看到何的分裂,刘才对世界丧失了希望,死去。
关于何的分裂应该存在第二种解释,之前刘打算把自己埋进土里体验事发状况时,何自告奋勇躺进土坑,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样,认为何之前一直是所谓善良因素主导的,所以他问刘看到他身上是什么时,刘没有回答。
这么列举一下就很明显了,杜琪峰并没有过多的把视线放在单纯的恶鬼上,人都是复杂多变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有在某一事件发生时,导致饿鬼成型,而且杜让我宽慰的是,人的本性都是善良向上的。
其实上面用如此多的笔墨试图捋清杜琪峰的要表达的故事,无非是想说明杜琪峰配的上大师的身份。
真正的大师永远是不近人情,无法理解,旁人看不懂闹不明白习惯于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尝试表达个人观点却又时不时的悲天悯人来那么一下。
费里尼拍《八部半》无非是用电影在讲自己的梦和自己喜欢胸部大女人的癖好。
冯小刚或许距离大师还有段距离,但就是那么一本小说,被他拿来拍成《集结号》,表达了什么?
你可以说他战争场面拍的不够好莱坞,前后剧情逻辑太讲求和谐,但是你却错过了他的真诚和试图在那一瞬间要告诉你的那个真理!
看电影的心态总是如此,波折起伏反复无常,之前几部片快要让我抓狂之际,连看了三遍《神探》,若从电影技术角度来看,电影已经做的足够完美了,《神探》固然是在探讨关于人内心的话题,老杜偏偏又拍了刘骑摩托载着妻子兜风那一段,我相信,观众在那一刻都醉了,即使刘青云是个神经病,他的爱又是那么完美无暇。
每年港片的产量不可谓不多,银河映像却又永远是独树一帜,《神探》能被人记住的也不单是那个高深的主题了。
如果说刘,何,高和那个南亚人那段枪战戏算是老杜正常发挥的话,那么结尾从空中慢慢拉起的长镜头和配乐,绝对会被无数学院派人士奉为又一个经典!
有人说《神探》的出现是银河映像11年后的又一个拐点,我很喜欢这个说法。
凡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韦家辉在拍爱情戏的路上似乎越走越远,杜琪峰身边少了两位金牌搭档也习惯于一个人的孤单,太多的男人间的争斗实在有些倦了,刘青云呢?
以他的水平去演些不痛不痒的大陆货早已让人麻木了。
但愿《神探》是这三人的一个新开始,轮回之后是凤凰的涅盘!
PS:豆瓣不能帖视频,可惜了,那段口哨大赞啊!
《神探》是一部多好看的电影?
于我,这委实是难以描述的,尽管之前看过了无数介绍与评论,实在还是没能想到老杜与韦家辉能玩得如许精彩。
也许真的是太久不曾见这般充满奇思妙想的港片了罢。
韦家辉带着他的异想天开回来了。
《神探》里的刘青云,有窥见他人内心阴暗面的天赋,这些阴暗面被韦家辉变成一个个具象的心魔。
林家栋的七个心魔,有男有女形象各异,林雪贪婪胆怯、张兆辉冲动凶暴、刘锦玲冷静狡诈……它们会互相配合,会单打独斗,也会相互冲突,比如餐厅里林与安志杰的对话,厕所里与刘青云的交锋。
有趣的是,人的本性也如心魔般,是一个平等的存在,林家栋的本性在丢枪事件后就迷失在树林中,身躯被心魔所控制。
这样说起来好像是大卫芬奇《七宗罪》和《搏击会》的合体,但实际上韦家辉要说的东西还有很多。
刘青云的天才神探,不仅能窥见他人的心中之鬼,还能够像斯蒂芬金小说人物般,以体验式的方法设身处地感知和预测罪人心理,可谓神乎其神。
但他又是个疯子,行事在他人眼里怪异无比,甚至梵高般切下耳朵赠人,因此不受他人接纳。
他缺乏爱、理解与保护,所以前妻的形象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心魔。
但天才不为世人接纳与欣赏,又不只是因为疯癫。
前妻虽然嘴上说神探是疯子,实际却认同他的能力,还一语道破“全世界人心里都有鬼,只有你没有,就是你有问题!
”安志杰失枪后用女友警枪冒充,可见人心里的鬼总会出现,任何人也都有可能心生恶念。
神探这样的天才却能洞悉他人不愿被发现的真相,揭开他人不愿揭开的黑幕——非不能,实不愿。
没有人愿意把同事当贼,没有人愿意多事,人人都要心中有鬼才能心安理得趋利避害,于是形成了秘而不宣却心知肚明的共谋。
天才不愿同流合污,反而要揭开一切,结果不仅被孤立,还最终被自己的天赋害死。
影片以悲剧结尾,神探在不被信任、失去话语权的极端环境下同样心中见鬼,而安志杰更为恶念生出的心魔所控,试图瞒天过海以求自保,实在是“唯我独醒”者的悲剧,那句“我都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便是神探的遗言与挽歌。
老杜依然风格化,比如七个心魔穷追少年的慢镜、黑色街道上安志杰伏地的俯拍。
除此之外,用刘青云的眼神与表情做接点,在心魔与躯体间切换,实在精彩。
神探自埋一段的处理,更是极具象征意义与形式感。
最后的高潮又是老杜擅长的夜晚举枪对峙和互射,利用了镜子传达人性分裂,更添气氛。
刘青云顶着一头乱发,窄小的西装,短成七分的西裤,赤脚穿皮鞋,如此扮相加上怪异的跳动行进、僵硬的手部动作,把一个癫佬演的活灵活现;慵懒的表情配合尖锐的眼神,又有天才般的灵光突现,颇有阿尔帕西诺般的气场。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不禁想起《一个字头的诞生》,天马行空的韦家辉,分裂的刘青云,转眼十年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银河,就是这部《神探》。
陈佳彬者,神探也,天赋异禀,擅奇谋断案,素有奇才异能,尝与现代精神分裂类似。
昔老长官退休,不惜割耳相赠,以昭清白正直冰魂素魄之风。
然天才终不为世人所容,遂隐矣。
何家安者,重案组督察也,敏而好学,前途莫可限量,懦弱使其善良,升职促其欲望。
日谨小慎微,然凶案悬疑,棘手无奈,遂求教于彬sir,不得不尔。
高志伟者,普通警员是也,素有城府,生性食亲财黑,深藏不露。
于执勤之际逐嫌疑人不幸被掠配枪,惶恐,慎虑升职,遂残害同行兄弟,后增造多起劫杀,均为其内重欲无厌,真真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神探》者,佳片也。
深得港之实质,银河之精髓。
以巧夺天工之想象,述风谲云诡之故事。
剧情错综复杂迷离扑朔莫可名状,主创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曲尽其妙。
赤诚相待者,疑神疑鬼者,望洋兴叹者,心机费尽者,偿其大欲无耻之尤者,无所不有。
观其整体,一支手枪引发的血案,一切为升官粉饰履历尔,呜呼!
世人不能自见其过也,是以何者独清独醒?
彬sir嗜于探案乐此不疲废寝忘食,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临终所见雏男摇身一变,性恶毕露,则九泉含笑或死不瞑目,无解矣。
《神探》这种电影,叙述的大概还是人物面临环境时的转变——审慎的转变、被动的转变或者是无奈的转变——所有一切都源于现实。
基于这种转变里所包涵的现实意义,《神探》显然要归类为黑色电影,而不仅仅是因为结构上的反讽结局。
这种对自我认同的困惑以及最终的选择,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人物自我发现的过程。
就像片中陈桂彬的妻子告诉他的事实一样,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心中有鬼,只有你心中无鬼,那么不正常的是你。
至此,一直以发现真相为己任的陈桂彬,在残酷现实里的苦苦追寻,无非也是一段自我发现与价值实现的历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种现实的追求与目的,陈桂彬与高志伟、何家安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一旦陈桂彬体悟到这一点,那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我发现必然重合,于是结局的转折之处就必然充满反讽且令人惊愕。
惊愕不在于行为,而在其自我发现:他不是神探,而是人;全世界的人都心中有鬼,他心中同样有鬼。
因此作为警察的陈桂彬开枪打死高志伟与作为“神”的他开枪打死也许象征七宗罪的七个心魔,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其间神与人的区别其实并非想象中遥远。
最大的悲剧,就是陈桂彬发现自己生而为人的事实。
由此审视他的人生,其努力之一种,或许就是从“神探”成为一个“正常人”。
这种自我发现、以及直面本我时的困惑与震惊,《神探》里陈桂彬与一些经典里的人物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尼古拉斯•雷的《孤独地方》。
亨弗莱•鲍嘉所饰演的剧作家,在一个罪案的追缉中、也是在旁人对他的认知转变中,发现自我。
结局里他选择走开,不是逃避,而是勇敢直面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他,显然不适合留在他心爱的女人身边。
这种自我发现,同时也是发现一个作为失败者的自我。
《神探》的结局里,刘青云饰演的陈桂彬选择了开枪,同样也是勇敢的直面作为失败者的自我:不是遵纪守法的警察,不是神探,而是人——一个心中有鬼的警察,无可避免生而为人的现实。
这一枪还是充满反讽的矛盾一击,相对于由神到人的现实来说,这依然是超我的追求。
无论有着多么俗套的类型或者劝人向善的含混主题,我觉得都无损《神探》作为作者电影的特质。
这大概也是杜琪峰与韦家辉这两位极富天分的创作者自《大块头有大智慧》后既能各展其长又能合二为一的合作了(这种合作,与电影中人物二律背反的处境何其相似)。
但愈是深入故事,风格化的影像后愈能发现剧作者不受拘囿的才华,换言之,作为编剧的韦家辉所体现的创作力,在整体表现上要略优于杜琪峰在影像创作上所体现的才华。
不能回避的现实是,自分道扬镳后,韦家辉只能混迹于闹剧这类题材,杜琪峰则继续高举“银河映像”大旗。
如果把韦的回归视为必然,这大概也是自我发现之后的反讽。
但杜要突破现状,不受制于题材局限,必须有赖于韦的天分。
由《神探》1+1›1的表现来看,此后合作值得期待。
比较《神探》与杜琪峰近些年的一些代表作品,例如《PTU》、《黑社会》、《放逐》等等,基本上都归类为黑帮片与警匪片,题材也局限于现实类型,这大概就是杜琪峰与“银河映像”的瓶颈。
无论杜如何追求突破如《黑社会》的尝试,依然无法摆脱过于戏剧化、过于浪漫主义的倾向。
与韦家辉的重新联手如《神探》,虽然离经典还有不少距离,但同样的警匪类型韦家辉却能另辟蹊径,就算灵异题材也能赋予它不同一般的现实色彩。
杜琪峰要创作出具有原型意义的大作品,摆脱过往的单一格局,韦家辉所创作的这类浪漫传奇故事,或许是他目前的最佳选择。
而回顾韦家辉从《大块头》到《神探》的诸多作品,大概也能发现这一阶段里他所钟爱的神秘主题。
回到电影《神探》。
我们来看另一个主角何家安。
起初他是一个“心中无鬼”的警察,锲而不舍的追寻警员失踪案真相。
这种自我价值的追求,现实目的是为了做好警察/升职,那么实现这种目的的路——寻求神探的帮助,我们可以视为追求超我(超能力)。
在故事中途他也确实不满足于陈桂彬的帮助,追求自身的超能力来解开困局。
故事的高潮部分,他隐约拥有了这种能力,但结局却是他为了现实目的而迷失。
如果开始时目的是合二为一的话,实现目的时其人却是分裂的:做坏警察/升职。
这一人物的自我认识与发现,与陈桂彬这一人物异曲同工,因而也具备了同样的反讽力度。
两者互依互存,有效强化了故事主题。
另一个重要角色是林家栋扮演的高志伟,大概代表了自我迷失的那类人;一旦迷失了自我,必然会惹来七宗罪,进而走向毁灭(这也可以视为何家安将走的路)。
值得留意的还有故事中的众多女性角色,其所处的被嘲讽的叙事地位,具备了完全的反面特征,这对于杜琪峰或者韦家辉而言,都是一个新信号。
当然,你也可以视其为绅士们的幽默。
中国有很多俗语提到心中的鬼,比如“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疑心生暗鬼”等等。
这些“鬼”说的是人因为暴戾、恐惧、贪婪等欲念而产生的类似于第二人格甚至第三、第四乃至更多人格的另一个或者另一些自我。
这种东西一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直到杜琪峰和韦家辉拍出了《神探》。
《神探》最大的亮点是把人心中的鬼具体化、形象化了,并且从银河映像最擅长的犯罪题材出发,展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最后一场戏中镜中的群像正是这百态的极端体现。
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心中有着虚荣和自私的影子,表面上一团和气的老头内心里却是一个刁蛮的八婆,精明强干的探员遇到问题也不过是一个怯懦的小男孩,而内心复杂如高志伟者心里居然有七个不同类型的自我。
不同的时候会由不同的鬼来主导我们的思维和行动,然而鬼多了,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这也就是我们内心矛盾、天人交战的时候。
人们总说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这说明人性是复杂的。
但是即便再复杂也有规律可循,至少有一点是,在面临利益的时候,自私的、恶的一面更有可能占上风。
当高志伟发现佩枪丢了,同事王国柱的声张会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暴戾的鬼动手杀了他;当何家安看到王国柱失踪一案的当事人全都死了,懦弱的男孩背后便出现了心狠手辣的女鬼。
我们总抱怨看不透别人,那么能看到人们心中的鬼的陈佳彬比起我们来,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影片告诉我们,不幸得很。
闹得分不清哪个是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哪个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以致于被别人认为是神经病,还把自己心中的鬼当成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老婆,这还在其次。
更主要的是看到那些鬼,就看到了人们最为内在的丑恶,不因恐惧而死也会因极度悲凉而死——陈佳彬最后的死不完全是因为身中数枪,更是因为这种悲凉和绝望。
我算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了,认为人性本恶,凡事都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们的心理。
可是这么想是一回事,看到了却是另外一回事。
整天看着戴着面具的人们也很不爽,可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宁愿看面具也不愿看心中的鬼。
p.s.经人提醒,发现片中所有的心鬼、至少是管事的心鬼都是女人。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我的看法是这是杜琪峰和韦家辉表达的对女性的观点。
可能他们认为,女性更具直觉,更加冷静,也许还更加残酷。
杜琪峰拍得很好的几部片子,《枪火》、《暗战》、《神探》都是两个字的片名。
我觉得,《神探》是杜琪峰自2000年之后拍过的最好的片子,仿佛渐渐平淡的杜氏魔水,在重新遇到韦家辉的催化剂之后,重新燃烧了起来。
这部片子自然有很多“影子”,当然这些影子都是港片前所未有的;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让人拍案叫绝,对于那些鉴赏力有限的朋友而言,恐怕只是云里雾里的绕来绕去,最后不知所以然的结束了。
故事看起来很简单,警察丢枪,然后同伴失踪,之后两宗抢劫案,一切我们想知道的答案在反复被提醒中“自发实现”,最后留下一个带有问号的结局。
片尾的结局安排固然很精妙,不过可以注意到的是,中间的过程同样精彩。
所谓“神探“,并不是他有多好的洞察力或者多么缜密的推理,而是他的右脑;回归犯罪现场的推演,不惜活埋自己的自残推理,以及给人感觉颇有些神经质的推断。
所谓的”神“,大概也就是这些地方了。
刘青云在随着韦家辉回到银河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在银河时期的造型和戏路,不过神探里面还是着实吓了人一跳。
片头割耳朵送给心中无鬼的退休警长,幻想出的贤惠妻子,办案时的不循旧例,看透人内心却看不透自己的迷局,可以说这是刘青云最没有保留的一部片子,这部片子完全演出了一个癫疯造极的刘青云,这样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韦家辉的加入,与传统杜琪峰风格不同的地方在于剧本。
杜琪峰风格的剧本,构思足够精巧,但是缺乏创造力,不够新颖;韦家辉的加入让剧本更有活力,超越了老杜的过往套路。
不同于二人之前的喜剧风格,《神探》这一部片子回归了银河一贯的黑色风格,却有有所超越:把心理分析的因素加入,幻想中的世界和真实世界交替,让这部片子多了一些”迷幻“色彩,并且把人性中的丑、贪、恶形象化,尤其是结局的安排和布置,让这部片子平添了许多悲剧色彩。
本文含有剧情透露,可能降低您的观片乐趣,请选择观看。
本文无意讨论幻觉与真实的情况,如果本片看不懂,请先看《fight club》等精神分裂初级片入门。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这种骗小孩的玩艺,杜琪峰与韦家辉才没有兴趣搞呢。
《神探》在01:23:30就打光了该打的子弹,孰死孰生的结局也揭示了。
但是,当观众准备收衣服离开电影院的时候,影片的真正高潮才刚刚开始。
那就是何家安警员开始换枪!
我们先整理一下01:23:30之前的情况1)南亚佬手中拿着高志伟在森林中丢了的枪,此枪没有杀人,仅仅打劫了麻将馆,没有被案件记录2)高志伟手中拿着在森林中从王国柱抢来的枪,这枪高志伟用它杀了三个押钞员,一个女店员,一个南亚佬3)陈佳彬手中拿着何家安的枪,这枪杀了高志伟4)何家安手中拿着gigi的枪,这枪杀了陈佳彬进入铺垫01:23:30 何家安的女性心魔出现,简称心魔女。
01:24:45 何家安手中拿着自己的枪,和gigi的枪,陈佳彬手中没枪。
好,我们开始换枪。
换枪分三步,第一次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次把大象放进去。。。
不对。
01:25:00 第一次换枪1)南亚佬手中的枪放到了陈佳彬手中,这枪之前说了,是高志伟丢的“好人枪”,(忘了的读者马上看上文!
)这样做的意思是:陈佳彬拿了高志伟的枪。
但是没做坏事,他应该是好市民。
2)高志伟手中的枪到了南亚佬手中,我们不妨叫“恶人枪”。
这样做就是让高志伟的诬陷成真,意思是:南亚佬在森林中抢了王国柱的枪,然后犯案,南亚佬是大坏蛋。
3)高志伟手中没有枪,他是好警察,追到此处查案。
这样做是很好的保护了警察的声誉,但是矛盾是,南亚佬恰好死于自己手中的枪,同时,高志伟、陈佳彬这两个好警察为何会被何家安与gigi打死?
这样的矛盾没有办法解释。
于是01:25:52 第二次换枪1)南亚佬手中的“恶人枪”放到了陈佳彬手中,陈佳彬成了抢警枪,杀多人的坏人。
2)陈佳彬手中的“好人枪”回到了高志伟手中,物贵原主,高志伟彻底无辜,好警察这样,南亚佬应该是陈佳彬的共犯,被陈佳彬杀人灭口,gigi赶到现场,击毙陈佳彬,但是这样依然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何家安的枪为何打死了高志伟?
看来,无论如何,高志伟都必须是坏人。
所以,01:26:50 第三次换枪1)高志伟手中的“好人枪”到了南亚佬手中这一步实在是妙,南亚佬无论如何都是坏人,但是高志伟要涂黑就不好办,所以要把“好人枪”拿走,那么,故事就变成了这样。
高志伟、陈佳彬、南亚佬三人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共犯,高志伟甚至在警局修改record来企图瞒天过海,但是法网恢恢,在三人起内讧的那天,陈佳彬开枪杀死南亚佬,何家安与gigi两名警员即时赶到,将两名余犯绳之于法。
这个惊天大案终于被警界的未来之星——何家安警员解决,升职在望,前途光芒,当然,伴随着他的还有心魔女,永远在一起。
“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鬼,但你没有,那就是你的问题!
”这是陈慧珊饰演的神探妻子对神探说的话,那眼神里分明有些愤怒与无奈。
神探是个有着所谓特异功能的人,他可以看到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可以看到每个人不外露的坏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每个人都有鬼,然而他自己呢?
每个人都有鬼,这似乎是影片所要传递的一个讯息。
类似于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这是人性七个黑暗面,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会存在这七个之中的某几个。
影片里的高志伟,拥有着这所有的七重人格,神探说,他从没看到过一个人能有这么多个鬼。
高志伟活得很辛苦,偷钱、掉枪、杀人,本来的他不过就是好吃懒做,但为了圆谎、为了掩盖一个错误、为了继续做警察、为了继续生存,他渐渐演化出七重人格,他这样的人,可恨、可笑、可悲。
更可悲的是何佳安。
何佳安是个勤奋努力的警察,他为了破案求神探帮忙,但最后,仅仅因为自己心中胆小的弱点,犯下了连续的错误,不相信神探、布置犯罪现场推卸责任,演化出内心“胆小懦弱”、“谎言”的鬼。
神探的妻子,张美华,从头至尾都有“自私”的鬼。
林熙蕾,是她的原有人格,善良、温柔、为丈夫着想。
然而,为了自己的前途,她选择遗弃自己的原有人格,只在需要破案寻求帮助的时候去找神探,利用他,却又放弃他。
这是陈慧珊,是她演化出的“自私”的鬼,这是她的悲哀,也是神探的悲哀。
那个善良、美好、温柔、为神探着想的原有人格,被彻底遗弃了,只留在神探身边。
影片的最后,神探在开枪前自言自语,放下枪,否则你和别人没分别。
神探又说,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
没错,神探也是人,神探也有鬼,他凭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
神探最终也走向死亡。
每个人都有鬼,这是影片从头至尾传递的讯息,残忍、冷酷,却真实,这就是现实的世界,贪婪、愤怒、自私......这是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存在的坏东西,这就是人性。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神探》,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正邪对手们暗潮涌动的评价了!
Supremacyacron:比《枪火》强太多。
莫扎特仑苏:最后的“附体”绝了,拯救了俗套的镜子和吊诡的通灵设定我们敏熙:心事密密缝,心中有鬼,小男孩。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曲有误:倒没觉得最后换枪那段看没看懂有多重要,更多的还是看心理的人物具象化,对人之欲的无限放大与审视,做自己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松野空松:把人格分裂这种烂俗故事拍得如此动人心弦,并将人在不同事物面前表现不同的一面这一深刻内涵嵌套在这个商业模式下,实在是太好看了。
RIVER:就这?
也许是一如既往地对港片没什么情怀吧,依旧不是很能get到杜sir,以及觉得人格分身这个设定还蛮鸡肋的,有种故弄玄虚的不适感。
结尾不错。
果树:对味且好看。
神与魔的同体,人与鬼的共生,都市的冷感与银河风格的集大成,对人状态的具象不能更赞,镜头对人像的刻意刁钻呈现与扭曲化堪称神来之笔,南亚线一段是个小低谷,摩托看哭我。
西北化为乌有:迷惑性很大,其实事件本身并没有十分复杂,只是导演用种种手法加入了许多其他信息,便显得神乎其神,让人云里雾里。
但是它不同于其他“烧脑”片之处在于,它是真正有思考空间的。
结尾枪战戏十分强大。
盆满钵满赵+:震撼。
最后一场戏的镜面和对峙太精彩了。
所以已经消失的老婆是看到自身的鬼么?
为什么她口中说着神探已经死掉了?
她消失了,因为神探心中的鬼不见了,也就是最后的神探其实早已是死去的神探,正如中枪后的高只剩自己而已?
蝠蝠:一名开了天眼的神探,也是一个伟大但实践主义者,心里话却是:“做我好辛苦的”,说明天才也不是自愿当天才的,看见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也未免是件好事。
港版结局真的太强了,配以结尾精彩绝伦的枪战调度,排我心中杜sir电影NO.3没问题。
George:虽然导演上有很多优点,但是剧本后半段借助多重人格对人性进行挖掘不是我喜欢的,看似复杂的讨论其实更像是modeling,太机械了,并没有真正深入那种人心的幽暗隐蔽之处。
所以一方面既不构成对人性的批评,同时也没有某种人道主义的“人味”,使得剧本里的种种playful element显得有点轻佻。
Outisss:奇,诡,绝。
看的时候内心紧张感不亚于看恐怖片的时候。
整部电影太优秀了,能把人格分裂这种烂俗故事拍的如此吸引人,并且背后也没有脱离人性这一主题,无论是剧作上还是演员演技上都无懈可击。
欧.尹:杜sir第二部。
破碎的镜面折射出早已抛低本我的幽暗内心,繁复的推理敌不过对窘境下人性的洞见。
是人格分裂,又非人格分裂,是以人格讲人,是以疯子看鬼。
有夜下共骑摩托的浪漫,有三度换枪好人沦落的冷酷纪实,有韦sir扎实又玄妙的剧本,有杜sir酣畅又利落的风格,已几近圆满,但嫌节奏稍快、观影中体验不足。
杰夫江:非常精彩。
关于枪和身份/面具的一场疑案。
所有角色出场的方式都像吹着口哨一样充满悬念和趣味。
耳朵被割下,于是声音充满了间离感;人人心中有鬼,于是除了天启时刻,再无日光照射。
但遗憾的是,一开头就抛出的双重谜题只解了一半就收篇了,“神探”从一个“名词”变成了“动词”,叙事驱动下我们看到了一次精彩的神探破案,但神探是谁,他为什么能看到人心里的鬼、他心里的鬼又是什么样?
饶了一大圈,最终把焦点集中在了“枪”上,却忘记了倒在血泊中的人物——这样一位神探,怎么能和无名外裔罪犯死在同一个镜头里呢?
Pincent:倒没有觉得这部属于银河映像最佳之一,喜欢程度可能还不如《文雀》,看起来繁复、烧脑到接近神棍,倒不如多来点轻盈无痕的,也不太认同越是需要重看才“看懂”的换枪高潮戏越指向好的悬疑片。
疯探确实,将探案比喻为一种体验派表演,电影的作用在于放大人物的内心描写,听觉、视觉所见皆被放大,用打光暗示被想象出来的角色。
相比于其他银河映像电影,这部作者性非常突出,为了营造邪魅的氛围甚至张扬到运用了表现主义和b级恐怖片的手法。
罪至七宗,人心本就复杂,在结尾镜面环绕的环境下,可能自己依然看不透自己,做一个人是很累的。
Bwheat19920313:短小精悍却又振聋发聩,除却某些地方有些刻意外,确实是一部相当出色的同类型电影。
剧作上完美到无懈可击,将“见鬼”这种有些荒诞可笑的元素加入进来,却并没有使得这个故事变得虚空,反而让它更加厚实和刺激,结尾处被人津津乐道的换枪戏份更是锦上添花。
导演对于整部电影强大的掌控力以及几位演员深入的表演亦是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但影片最关键的一点依然是其深层次的人性主题,我上面提到的换枪戏码不去看解析其实很难明白,但当透析出真相之后,结合上前面铺天盖地对于分裂人格和谎言欺骗的反复描写,让影片的意蕴上升到了最高点:也许有人能“领悟神灵”,也许有人能瞒天过海,但终究逃不过那心底最深处早已搅和在一起的本能和私欲,你无法抗拒,只会越走越远。
子夜无人:最惊艳的地方是对于所谓“多重人格”的阐释达到了一种全新高度,它可以是非病理的,就像前期的林家栋和路人甲乙丙,是一个人身体里的不同声音、天人交战,是你我他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的日常;但它又无法完全与“精神分裂”解绑,就像后期的林家栋和安志杰,它们会互相争斗、弱肉强食,当心声变成心魔,人就变成了鬼,从并存的实体来到玻璃碎片;而在刘青云身上又是第三种状态,作为一个世人眼中的疯子、一个自我已经迷路的人、一个闯入者、一个异数、一个孤独患者,他一路横冲直撞,最后再来问:“我也是人,我为什么要有分别?
” 剧作实在有够完美,但观感上比起《枪火》、《PTU》、《放·逐》仍然差了一点的,还是杜琪峰最迷人的“腔调”二字,那种兼具神经质、kuso、文艺感的独他一份的东西,本片里大概只有陈锦玲一行人吹着口哨那段有给到我。
#FIFF13#DAY7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神探》最精彩的部分,出人意料来自于神探妻子角色刻画。
虽然此人和案情主线发展没有任何瓜葛,但是却被编导十分巧妙作为特色鲜明的悬疑元素加以利用。
林熙蕾的前后两次身份确认(一次发现她是被虚构的,另一次发现她还活着)给观众带来的满足感,甚至超过了影片结尾的高潮。
而与传统黑色片中相呼应的“蛇蝎美女”的角色,则落在了若干女性配角的身上。
神探被何家安请回警局办案,其中一个同事对他冷嘲热讽。
而此人的言行在神探眼里,变成了泼妇的无理叫骂;在高志伟的七种人格中,女人则被用来表现“阴险和狡诈”;而出现在恐惧懦弱的少年何家安背后那个新催生出来的教唆他作“恶”的人格的载体还是女人。
可有趣的是,这些女人普遍只表现出了蛇蝎性,而没有呈现丝毫的美。
不知道女权主义者看了之后会作何感想?
哈哈。
不过,导演似乎对于观众的理解能力不是很有信心(或者是对自己的表达能力?
),所以一些“特色情节”,都在稍后的对白中被补充说明了一把。
比如,何家安在车中告诉高志伟,神探能看透别人内心的恶。
而当被问及看出他的什么时,何家安回答,看出了是个懦弱少年。
个人认为这样的补充,破坏了影片整体的内敛含蓄性。
在这方面,杜琪峰还是要向科恩兄弟好好学习!
高志伟能够如此轻易改动配枪编号过程有些令人费解。
虽然粉丝们可以不影响主题思想的借口搪塞,但同时又不能不承认,这个情节如果不能自圆其说就不会有后续情节的发展。
还有高志伟杀何志安的动机有些模糊不清。
结尾处,四人持枪对峙的僵局,风格化痕迹过重。
而之后的破局又显得有些牵强。
但受伤后何家安的新的人格产生的构思,却是本片的神来之笔。
很好的表现了他在突发困境下的合乎逻辑的心理变化。
不过,赞叹之余还是要表达一点点不同的看法。
在之前的段落中,何家安向她的女友借枪的动机,显然已经超过十五六岁少年的恐惧懦弱,而属于紧张忧虑下催生出的铤而走险的“恶”!
因此,如果神探的超能力是对人的既成事实的“恶”的透视,他就应该在四人持枪对峙之前,发现了何家安这种新的人性的变化。
就像他开车与之汇合时发现他的“软弱”一样。
换句话说,影片编导想到了何家安的“恶”的演变,却忽视他们在影片大部分段落都在强调的神探对于这样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于是,结尾虽然被表现的足够黑色和深刻,却缺乏像林熙蕾的身份变化那样强有力的戏剧效果。
而多少显得有些流于俗套。
此外,结局部分玻璃墙的布景设计显然是像奥森·威尔斯的黑色经典《上海小姐》致敬。
类似的敬意在伍迪艾伦的《曼哈顿谋杀案》也曾出现过。
但威尔斯构思的本意似乎是想用镜子去隐喻人性的复杂多变。
而本片中单一角色、多人塑造的手法本身已经是在为此目的而服务了。
再用镜子包装一道,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呢?
跟爸妈坐在客厅看的动作电影频道= =
20141118看~~刘青云!刘青云!刘青云!由此彻底沦为 青云粉儿!:)~~
看不下去,要表现多重人格就人影攒动闪来闪去,要不要这么幼稚
人格分裂+七宗罪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鬼。”天才和精神病者只有一线之隔。
有些故弄玄虚 推理炫技和情节误导观众 被文艺青年拔高的一部电影
高智商的片,看得人累啊!
刨除心魔的桥段,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所谓神一般的最后2分钟,只是自私的人普通的处置方式——洗白自己。至于心魔部分,也只是故弄玄虚而已。
不喜欢这种半人半鬼的片子,乱七八糟的,越看越乱。
案件和超能力很俗套,人格分裂创新好评,结尾非常杜琪峰...
每个人心里都有鬼
飞机上看的
充满悲剧色彩的美丽奇葩!!
比较无聊
红烧翅,半只炸子鸡,蒸条鱼,一碗白饭,谢谢~
高深
【B+】简直屌炸天啊,华语片难得看到如此烧脑的一部。将人的思想具象化成人的个体这种方式实在太赞又太让人毛骨悚然,还有些东方式的欲盖弥彰,诺兰看到都要跪好么。结局更要点赞!缺憾是“神探”这个设定本质还是脱离科学,太牛鬼蛇神了。
韦编是越来越寂寞了.
杜琪峰很好...劉青雲也很好...不錯~
最后的结局没看懂哦···
香港警匪片有点新想法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