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国内部分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最典型评价就是:80岁的老头色迷迷的骚扰着一个18岁的女孩。
继而,他们骂死了演了这个老头的Peter O'toole。
先不要嫉妒他。
这部电影也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描写着性骚扰——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这位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演活了这样一个老头,并且演出了他特有的气质和思想,这部电影才充满了含蓄和细腻。
Peter O'toole能把这么一个外在来说有着极大争议,内心世界又如此复杂和敏感的人物演的活灵活现,本身就是为什么第八次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原因。
他似乎不是在表演,而是直接把人生体验转移到了这个恰好也是演员的人物里。
他并不仅仅直接的表示出对于venus这个女孩身体的迷恋;通过女孩的出现,他更流露出了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心灵深处的脆弱和渴望。
他也许控制不了(或是说性格使然)对性的迷惑,但绝不仅仅是垂涟三尺与她的身体。
我不知道这是否能叫做爱情了。
于是,我们看到,他用维纳斯(片名本身)那样称呼她,并把她当作一件艺术品;他也甘心承受着女孩对此的反感和外人对他的不解。
而当他发现他的“爱情”因为年龄的相差被女孩一再认作性骚扰,并最终当作摇钱树利用,他也爆发出“活着还是死去”的愤怒——自然,他也要准备为此付出代价。
这部影片由表及里的挖掘了一个老人的晚年情感。
说它在给某种爱情翻案也好,它都无比的真挚和深刻,并不乏喜剧和浪漫。
这也许也是Peter O'toole电影表演生涯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怎么会给奥爷主演的电影打低分呢,扣一分给女主相关的情节,英国teenager果然是地球上最抽象的生物之一。
(骂骂咧咧
Peter O’Toole as Hamlet, for the National Theatre [图源:shakespeare.fandom.com]这部电影对奥爷来说简直是本色出演,无处不在的莎士比亚(曾是 Peter hall口中最棒的哈姆雷特)、一把年纪还喜欢年轻女孩,以及跟前妻的关系(如果请Sian Philips来演将是绝杀😎)尤其废旧剧院那一段蒙太奇,就是他一生演艺事业的写照。
While age may have devoured O'Toole's youth, it has been utterly unable to touch his blistering talent, or his eyes which still sparkle with rakish light.想起《威尼斯之死》里无法完全理解的一段话: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上帝站在求爱的人那儿……换句话说,当心灵服服帖帖地拜倒在“美”前时,大自然也欣喜若狂。
(话说《末路爱神》跟《威尼斯之死》的部分主题何其相似!
)(虽然在《末路爱神》里被嫌弃是个猥琐的老头,但年轻时评论家认为“O’Toole was too outgoing and good-looking to play the character and had too many ‘film-star’ qualities.”)
74岁高龄参演此片的爱尔兰著名演员,国际影星彼德·奥图尽管是他同时代人中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但他曾经年轻英俊的面容已被时间和酒精摧残殆尽。
这段百科介绍仿佛就是该片最合适的注解。
爷孙恋。
实难接受这样的人物设定,导致看片过程一直不适。
直到老者去世,报纸整版刊登这位舞台剧演员辉煌一生时所附的年轻照片让人目瞪口呆。
一个行将朽木的老演员邂逅一位迷茫的个性少女,二人微妙拧巴的相处直至最后心生情愫,观者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的厉害。
老人浴室门外朗诵的这首诗真是狠狠的打动了我。
我该把你比作夏日吗?
但你却更可爱更温和。
狂风肆虐着五月的花蕾,夏天停留的如此短暂。
有时天堂之眼照耀的太过热烈,却时常黯淡了他的金色容颜。
美好的事物有时会凋零,偶然的抑或是受自然的改变。
但夏日的永恒不会消失,你的娇艳也不会褪色。
死神也不会吹嘘你徘徊在他的阴影之下,你将会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在。
只要人们尚可呼吸,眼睛尚可注视,此诗将长存,并赋予你生命。
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人生中最后一次徒劳的不愿放弃的怦然心动。
还是很感人的。
用生命表演的彼德·奥图07年凭借此片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这也是他第八次奥斯卡提名。
6年后奥图在伦敦去世,享年81岁。
不错的一部影片,感情细腻,微妙的表情和动作变化中,可以察觉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激烈的思想冲突。
看了一些影评,颇受启发。
对女主角的介绍发人深省:举止粗鲁,相貌平凡,徒然霸住青春,却全无灵魂。
是啊,等到韶华老去、脚步蹒跚时,我们才能意识到青春无价、生命可贵吗?
到时又只能徒然追忆往昔了。
生命确实是无奈又悲哀!
太多的责任与顾虑牵绊着我们寻找自我和快乐的脚步,如果不能从内心解放自己,不必等到耄耋之年,此刻就是穷途末路了。
在曼彻斯特的一家艺术电影院里,看了一部艺术电影,名字,就是Venus。
电影结束的时候,很安静,没有普通电影院的噪杂,很多人,还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注视着荧幕上走动的名字,聆听着结尾曲。
最初的我,也是如此,很难,很难轻松的从这样一部电影中走出来,轻松的回到现实。
因为它,带给人太多思考的空间。
Venus,是一部喜剧。
一部经典的英国喜剧。
一部经典的英国黑色喜剧。
喜剧在很多时候是可悲的,因为很多人说,艺术是通过悲剧来表现的。
喜剧,让你发笑,忘记痛苦,就象麻药一般。
而悲剧,让你面对生活,思考人生,好比良药。
而这样一部喜剧,很多次,却让人们能沉静其中,思考自己,爱情,人生,到底是怎样的?
两条主线,矛盾的交织在一起。
人生,一个轮回?
是啊,就象一个著名的比喻一样,人,出生的时候,你哭了,他们都笑了,人,离去的时候,你笑了,他们都哭了……当电影结尾再次出现那幅男主人公家里的那幅油画的时候,当男主人公在去世前,来到那片儿时的海滩,把脚伸向冰冷的海水的时候,那是一种对人生解读。
而爱情,却是直线,或者是射线,或者比较不幸的,是线段。
但无论如何,一个轮回的结束和一个爱情的开始,这里是碰撞,是不和谐,是畸形,但最终,却让人理解了,认同了。
对于这部电影,想说得太多,却又很难表达出来。
心中的一些澎湃依然余波荡漾,甚难平复。
讲个令我难忘的片断,算作个结。
在海边,当Maurice终于能够畅然地和Venus (Jessica)相伴来到海边。
这时Maurice已经步履蹒跚……Jessica (J): Are you tired? (你累么?)Maurice (M): Yes. (是啊)J: So, what are we gonna do?(那我们怎么办?
)M: Keep on… (继续走)对于年轻的Jessica来说,恐怕很难体会Maurice的感情。
回到儿时的小镇,回到儿时的海边,得到爱情的他,却没有办法摆脱人生的轮回。
这里,就好像对于人生的一种概括,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问自己,你累么?
是啊。
那我该怎么办?
继续走……原文最开始发在俺的博客上,欢迎大家来做客:http://onespace.eu/2007/02/13/venus/
小时候总觉得美国电影和英国电影画质区别很大。
美国电影总带着点朦朦胧胧的梦幻色彩,而英国电影则颗粒清晰全然似纪录片。
其间奥秘我无从得知,因为胶片?
空气?
还是人心?
很多人看英国电影总是在前半段昏昏欲睡,就像读哈代。
平铺直叙的,太过平铺直叙的。
但是切记,不能快进。
美国故事充满了传奇,总是在讲述的间隙里就遍布机关算尽了跌宕起伏。
而英国故事,你一定要按照它的步速看到结局。
那结局不是曲径通幽,那结局不是柳暗花明,那结局,只是在荒凉且开阔的石滩上走了好几里路后看到埋着三个“有不安静睡眠的长眠者”的墓碑后,还有同样荒凉且开阔的好几里路要走。
所以就算相差了几十个春秋,也有默默的爱恨情仇。
维纳斯啊天上的金星,照着老人最后的路。
想要漂亮的衣服,好吃的食物,终不过是不够爱所以才拿它们来填充。
所有的冲突,都是因为彼此从对方身上索要的东西不同。
但那都不是爱。
以爱换爱,才不需要任何理由。
不用同情老人,老人能有多少爱呢?
因为让少女出让爱给他,本就是一种牺牲。
不曾捱过也再不可能有机会一起捱过相同多春秋的人,那爱是绝望和丑陋。
更不用同情少女,因为她也不是什么受害者。
她要再活几十年,才会经历到同样的生命苦楚。
老人一味忍让妥协,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而姑娘侍宠蛮骄,也仗着盲目年少。
各自打着不好不坏,略自私也并不邪恶的主意,就这么齐齐下坠。
没有爱,没有爱。
却居然也藏着平凡爱情故事里的那些小阴谋和刺痛,这真让人心碎。
本是形单影只,也不需要相依为伴,还因为相差的这几十个春秋,成就了奇怪的一段路。
我喜欢这个结局,虽然还要在硌脚的石滩上再走上几里路,没有壮阔的树林,也没有跌宕的瀑布。
平凡的少女要带着这段别人的末路回忆独自成长开去,也终于在掩门而去那一抹愧疚的神情后,明白了自己曾经只是风一般烘旺了别人微弱的生命柴火。
终究不算做错了任何事。
英国故事永远是这样,哪有那么多善恶对错。
有的,只是走过的路和前面的路。
那些笑容循着皱纹的轨迹,哪怕有狡黠,也免不了一点悲伤的联想。
也可能,是联想人我的问题。
所谓固步自封,也可以用来形容我们对于老年的预设。
譬如女孩的出场,相信不少人都会笔直联想到洛丽塔。
当然,她没洛丽塔的美,没洛丽塔的坏,只有对比过分年老的那份年轻。
略显粗野的年轻女孩暴露着大腿,不断灌入垃圾饮食,粗朴的生命力里不见优雅、不见才学,也不见成型的情感。
他爱她对待生命的粗陋肆意,或许吧。
老人的末路爱情故事,一两次触碰,三四个轻吻,少许金钱和纵容。
很可以多方多面地去理解,但其实,今天我的感受是,我希望我老爸、乃至我自己也能老了再爱一次。
这是福。
也需要能力。
根本不在乎爱上的是什么人,什么年龄,重要的是,爱,这件事情。
对老人而言,什么/怎样才能让他真的开心?
用什么才能抵抗时间吞噬掉的一切?
并没有。
但挡住她的手的那条老胳膊依然迅猛,反应强烈,这便足够让他笑一笑。
老头其实还不错,有同样孤独的老头作伴,在咖啡馆碰头,互到家中作乐,或是闲来无事一起看看墓碑和讣告,从报纸上和石头上的名字里认出相识的名字,脑海中过一遍曾经的镜头,然后互相搀拥着跳跳华尔兹,两份小悲伤起了化学反应就会变出一份小快乐。
老头抛弃了家人,对妻子说,我曾经爱过你,但只有一阵子,剩下的时间里,我只是fond of you。
确是真心坦言,却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每个人都是如此。
最近我常常想,到底怎么样才叫爱一个人。
很难分清楚,爱和喜欢和回忆之间的区别。
此一时否定在爱,彼一时终成过去,才又肯信毕竟是爱过。
但爱一部电影和爱一个人相比,我能肯定前者更纯粹一点,也更短暂一点。
受了伤的老头并不能算是失恋,像是被年轻人不管不顾地低级爱恋所羞辱,独自戴着滑稽的绒线帽,拖沓的脚步划过落叶,独自站在空荡荡的露天圆形剧场里,心中泛起嘈杂的、涌自一生的碎语叫嚣笑声哭泣呐喊,然后念一句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自此之后,他的旅行总像是回潮,总在窗外快速离去。
或许是为了再次匹配观众们的联想定势,摇滚乐也开始转入古典乐。
片中的歌,每一次都那么恰到好处,女声唱词甜蜜清洁而又洞察明晰。
其实不用等到死也能这样体会一把这样的脑内波澜。
失恋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被羞辱则更容易,默默无声就可成事。
只是通常来说找不到无人剧院,好在我也不必重复丹麦王子的口头禅。
无论如何,和老年、和孤独、和深思有关的镜头,都是一个人头发不整坐在床边的模样。
因而床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还有那栋小楼哦,我实在喜欢。
轻轨列车在背后,屋内的古典雕像装饰品微微摇晃,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拐角富足的清高里。
AN OLD PLAYBOY简言1,揪心啊……我都担心这些老家伙演这戏会不会真就演着演着就去见卓别林了……古有七擒七纵,O'Toole也该圆满一次了。
老家伙耍起流氓来魅力还大得很……女主角不太顺眼,身材是没话说,那腰,那腿,那叫有材,只是怎么长得跟吴奇隆和张柏芝混合体似的。
2,画面太赞了,从摄影到色调都赞。
几乎是我见过的,拍得最舒服漂亮的伦敦,不再是那么低沉单调,但是又不会像《真爱至上》里那么艳丽花哨,阳光很少,但是处处都让你感觉得到。
镜头很有诗意,选景构图都很用心,导演用了很多道具来平衡画面,所以说家具怎么办很是有讲究的,不能像我们只是考虑实用。
虽然是冷色调为主,但颜色搭配异常出色,看起来是很爽朗温暖。
除了光影对比很有看头外,还有很多亮眼的细节盘活画面,比如说大红色的酒瓶或者是灯光,比如暴露下女主角的大腿什么的……音乐也好,歌曲多是流行,但是琴声和画面的配合就很出色,相对男主角的行为,算是克制的了……3,故事概括就一句话,老牛吃嫩草。
这老流氓……一生绝对是电人无数,而且男女通吃,最NB的是这些人最后好象都没跟他反目成仇的。
可见“泡”的最高境界不是以双性恋身份通吃LOLITA和大叔,而是活到老,泡到死……4,我下的是阳光影视小组的版本,阳光法国论坛的电影很多,不少稀奇片子都下得到,只可惜字幕水平参差不齐。
这次的字幕版本SHIT到不行,所幸这些老戏骨说话利落,参考着字幕一路也就能听下来。
摘抄一段翻译(不是为这句话,我都懒得写这),如果不是我无知了,那该字幕制作者rainsoundwy简直就是……算了,我删除骂人话语XX字片子终段(1小时12分)老流氓步行到一露天剧场,回想自己一生在戏台上的风云,叹出一句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然后下面的字幕:出世还是不出世,根本就是两回事。
太有才了。
丫故意的吧?
TMD还压韵呢
还记得在中学时代曾到老人院所谓社会实践,某个房间中,一盲眼阿伯在把弄二胡,听中年护士小声介绍,阿伯曾是工宣队的红人,却始终没结婚,所以对女人经常毛手毛脚的,大家要小心。
阿伯并不耳背,只在那呆呆地笑。
护士走后,女同学紧张地贴着门口墙壁,警惕他的一举一动,远距离寒暄着,直到二胡再次响起,大家才悄然离场。
当时心里就不是滋味,但不知道其中的残忍究竟来自岁月,还是人的本性——当然,也很有可能来自对自己前途的预见。
那么多年过去后,终于有了一个从“咸湿阿伯”角度来浪漫的故事。
只见半个多世纪前那“阿拉伯的劳伦斯”,如今在风烛残年仍赔上老命去追女仔,带着对岁月沧桑之感慨,大家都不禁要把“咸湿”一词拔到“悲壮地追寻生命美好”的形而上高度。
听说,真正的美,可以让人忘记中年护士和老人院之类时空的存在,可以驱赶一切痛苦与哀伤,却也可以使人沉溺无助与绝望——所以不见得比六神花露水更实用;但要是没有真正的爱(WTF?
)来描述这种毫无任何逻辑意义可言的“真正的美”,再浪漫美好的故事也不过是又一段女性化妆品或哈药六厂的广告资料片。
简言之,真正的美,只来自于真正的爱。
于是,VENUS,神话中掌管美与爱的婆娘,很有脸面的成了这部片子的名字。
对于当今电锯横行爆头脑浆的感官电影时代,反倒是这种主题更容易让某些人感到伦理上的不适。
但导演毕竟是浪漫喜剧出身(诺丁山啥的),各种处理还算主流得当;抛开主线的噱头,光看一堆英国老戏骨也许是最后一次的出镜大屏幕,也已经很值回票价了。
但是,咱们的工宣队怎么说也比英国戏剧学院要无产阶级吧,最后的待遇怎么就相差那么大呢?
结局墙上一幅沙滩油画,感觉太BARTON FINK了,似乎又听见霰弹枪胖子高呼:I'LL SHOW YOU THE LIFE OF THE MIND!
不同的是,这次仿佛加上了二胡伴奏。
女孩和她叔叔一直不能互相理解。
莫里斯和她叔叔中间有一段对话:-What did you do to her at your age?-It is a very difficult thing, but I'm nice to her.最后女孩想要为叔叔cook fish叔叔说We can cook fish, together.女孩也按照莫里斯为她想的路走下去。
顺便说一句,结局好美。
I like that British girl's accent. very cute.
极品怪蜀黍……
从对老爷爷的喜爱, 到最近对英国老爷爷的尤其喜爱. ╮(╯_╰)╭
痴迷色情的文青老了的样子,享乐主义大胜利
原来三个爷爷都去世了,最后一位是Leslie,上个月走的,98岁。
我可以理解maurice的心态 老了也要活色生香 食色性不可少 但是年龄这种无法抗拒的东西成了这个潇洒的老头最大的无奈 但是他仍不羁地风流着 venus是谁无所谓 重要的是她的青春 她代表的生命力 她代表的生气 maurice只是享受着自己对于青春生命的追踪 这只是他生命里从未断
距离考高党还有一小时15分钟,先见识一下资产阶级社会腐朽混乱的男女关系🤣国外拍老人有关题材的电影比国内多元,但本片让人不适,不断想到sister carrie,进城即堕落,这种故事21世纪还在不断上演。
审美疲劳时激发起我的一部影片
男人只会变老,不会长大,即便是离开人世了,最后也要他那个充满母性的女人去打扫战场,而他们自己却永远在惦记着年轻的身体与容颜。
奥图真是老了……虽然我也想不起来他年轻时候什么样,不过好似我看这种老人某人特别情节的片子很容易被打中~
以及那些点到为止的下半身笑话:炽热的欲望和冷清的孤独被比对地如此明显而刺骨
能看Peter O'Toole的表演的机会不会太多了……
it makes me sad. 所以没看完。
情感 很 细腻~ 镜头 很美~ Peter O'Toole 好帅啊·~~~ \(^o^)/~
我看得好恶心 男性视角非常恶心 我的天啊
看到2/3的时候不敢往下看,怕看到莫里斯的死亡,也怕看到年轻女孩弃他而去。衰老是一件令人畏惧的事,尤其是在迟暮时分爱上一轮朝阳的时候,就更显得残酷。女孩爱过他吗?还是只是同情和内疚?这似乎都不重要了。她陪他一起吃午饭,一起看大海,了却了他人生最后的心愿,他是幸福的。
太coarse了。还是比较喜欢la fille de nulle part那种感情
男人果然无论多大的年纪都是一样的生物呢...还是喜欢年轻女生的说...其实挺有些看到自己未来的感觉...能这样快意的未年的话...真是不错啊...啊啊...我果然已经老了...
趁年轻, do more thing。这部不能以客观的视角去细想,不然挺恶心也挺恶毒的。应以情怀的角度去感知,就有种秋风扫落叶的寂寥与暮落黄昏后的温情。
爱情,从来都是需要肉体和精神共同参与的。即使灵魂多么有趣,那老迈的身躯,面对青春的肉体,也自愧弗如,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从来就不应该有萝莉配大叔。女孩子的成长,从来都是靠自己的。凡妮莎好美;奥爷故意苍老却魅力十足;13很幸运,可以和这么多演技大咖合作,她的腿修长纤细。台词很美。